渡槽

渡槽
渡槽

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 25kN/m3

人行道人群荷载 3.0kN/m2

施工荷载 4KN/m

渡槽所在地最大风速 v=25m/s

地基土壤允许承载力 200KN/m2

基础埋置深度 H’=1.5m

(8)使用要求:

槽身横向计算迎水面裂缝宽度允许值[w s max]=0.25mm [w L max]=0.20mm 槽身纵向计算要求底板不出现裂缝。槽身纵向允许挠度值[f s]=l0/500,[f L]=l0/550

(9)采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四、设计要求:

学生在两周时间内,独立完成下列成果:

(1)设计任务书一份,包括:设计资料、结构布置及尺寸、槽身、刚架的结构设计计算,计算说明书要求按顺序设计分章、分节书写。要有必要的计算公式和简图、主要计算步骤及结果。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装订成册。

(2)施工配筋图一张(1号图),包括槽身、刚架配筋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图纸布置要合理,字迹工整,尺寸、符号标准齐全符合制图标准要求。

(3)设计进度:2012年(两周)

阅读设计任务书、参考资料 8学时

布置课程设计 4学时

槽身设计计算 18学时

刚架设计计算 18学时

绘制施工详图 28学时

整理设计书、计算书 4学时

合计 80学时

(5)课设任务安排见附表。

注:支架高度是指基础顶面至柱顶之间的高度。

渡槽计算书:

一、人行横道荷载及配筋计算

(1)人行道荷载计算:

K=1.15 γQ=1.2 γG=1.05 A行=1㎡g k=25×1×1×0.1=2.5KN/m

M1=-(γG×g k+γQ1q k0)×a12

2=-2.81KN·m

钢筋选用HRB335:f y=300N/m㎡

混凝土选用C20:f c=9.6N/m㎡

将人行横道看做厚板来配置钢筋则a=c+10

b=1000mm h=100mm C=25mm a=25+10=35mm h0=h-a=65mm KM1=3.23 KN·m

(2)配筋计算:

ΣX=0 f c bx=f y A s

ΣM=0 KM1=f c bαs h02

αs=KM1

f c bh02

=0.08<αsb=0.358

§=1-1-2αs =0.083<0.85§sb=0.468 x=§h0=5.43

∴A s =f c bx f y =173.76m ㎡

ρ=A s

bh 0

=0.45%>ρmin

=0.15%

每米人行横道纵筋选配5根6@160(A s =1024m ㎡)

分布钢筋Φ8@200mm

二、侧墙荷载及配筋计算

流量校核:

超高0.3m 槽b=1.5m 水高h=1.1m 校核槽高=1.1+0.3=1.4m A=1.4×1.5=2.1㎡ R=2.1/4.3=0.49

C=1/0.014 ×0.491/6=63.42 Q=AC Ri =4.17>3.25 (1)侧墙荷载计算: ρgh=10.78N/㎡

M A =-(1/6×γQ γH 3+M 1)=5.42KN·m

KM A =6.23KN·m (2)配筋计算:

钢筋选用HRB335:f y =300N/m ㎡ 混凝土选用C 20:f c =9.6N/m ㎡ 将侧墙看做厚板来配置钢筋则a=c+10

b=1000mm h=240mm C=25mm a=25+10=35mm h 0=h-a=205mm ΣX=0 f c bx=f y A s ΣM=0 KM A =f c b αs h 02 αs =KM A f c bh 02

=0.015

§=1-1-2αs =0.015<0.85§sb =0.468 x=§h 0=3.15 ∴A s =f c bx f y =98.4m ㎡

ρ=A s

bh 0

=0.049%<ρmin

=0.15%

取最小配筋率配筋 A s =ρ

min

bh 0=307.5m ㎡

每米侧墙纵筋选配4根

10@250(A s =314m ㎡)

三、底板

3

(1)底板受压计算:

底板混凝土自重:γG ×25×0.24×1=6.3KN/m 水压:γQ q 2=12.94KN/m M A =10.81KN·m KM A =12.46KN·m

钢筋选用HRB335:f y =300N/m ㎡ 混凝土选用C 20:f c =9.6N/m ㎡ 将侧墙看做厚板来配置钢筋则a=c+10

h=240mm b=1000mm C=25mm a=25+10=35mm h 0=h-a=205mm (2)配筋计算: ΣX=0 f c bx=f y A s ΣM=0 KM A =f c b αs h 02 αs =KM A f c bh 02

=0.031

§=1-1-2αs =0.031<0.85§sb =0.468 x=§h 0=6.355 ∴A s =f c bx f y =203.36m ㎡

ρ=A s

bh 0

=0.01%<ρmin

=0.15%

取最小配筋率配筋 A s =ρ

min

bh 0=307.5m ㎡

每米底板纵筋选配4根10@250(A s =314m ㎡)

(3)底板偏心受拉计算

两端最大负弯矩M=5.42KN ·m

轴向拉力N=5.39KN e 0=M/N=1 a=a ’=35mm b=1000mm h=240mm h/2-a=85mm e 0>h/2-a ∴大偏心

ΣX=0 KN=f y A s -f c bx-f y ’A s ’ ΣM=0 KN ·e =f c b αs h 02+f y ’A s ’(h 0-a ’) x=α1§b h 0=0.85§b h 0=95.94mm e=e 0- h

2 +a=915mm

A s ’=KN ·e-f c b αs h 02f y ’(h 0-a ’) <0

A s ’取最小配筋率配筋 A s ’=ρ

min

bh 0=205m ㎡

受压钢筋选

8@240(A s ’=209m ㎡)

αs =KN ·e-f y ’A s ’(h 0-a ’)f c bh 02

<0

说明按所选A s ’进行计算就不需要混凝土承担任何内力了,这意味着实际上A s ’的应力不会达到屈服强度 所以按x<2a ’计算As e ’=h/2 -a ’+e 0=1085 mm ∴A s =KN ·e ’f y (h 0-a ’)

=131.87m ㎡

ρ=A s

bh 0

=0.071%<ρmin

=0.15%

取最小配筋率配筋 A s =ρ

min

bh 0=307.5m ㎡

纵筋选配4根

10@250(A s =314m ㎡)

(4)底板轴向配筋

b=240mm c=35mm a=35+35=70mm h=1400mm S=(0.1×1+1.4×0.24)×2+1.5×0.24=1.232㎡ 自重:g k =γs=25×1.232=30.8KN/m g 设=30.8×1.05=32.34KN/m 人群:g k =γ×1×2=5KN/m g 3设=5×1.2=6KN/m

水:g=γw Hb=9.8×1.1×1.5=16.17 g 2设=16.17×1.2=19.40KN/m

KM=1.15×1/8×(32.34+19.40+6)×122=1195KN·m KM=1195/2=597.5 ΣX=0 f c bx=f y A s ΣM=0 KM A =f c b αs h 02 αs =KM A f c bh 02

=0.142

§=1-1-2αs =0.154<0.85§sb =0.468 ∴A s =f c b §h 0

f y

=1573m ㎡

底板轴向配18@160

底板:1573×25%=339.25m ㎡ 底板底部:1573×75%=1179.75m ㎡ 箍筋计算:

KV=1.15×0.5(32.34+19.4+6)×12=398.41KN h w =h 0=240-45=195mm hw

b =0.098<4.0

0.25f c bh 0=9.27×10^5

Asv S =KV-0.7f t bh 0

1.25f yv h 0 =1.37 选双肢

8则A s =101m ㎡

∴S=140mm

A sb =KV-0.07f c bh 0-1.25f yv Asv

S h 0f y sin αs

αs=60° A sv =403.3m ㎡

四、抗裂验算

(1)轴心受拉构件抗裂验算

αE=Es/Ec=7.84

N k≤αct f tk A0 b=1000mm h=240mm

f tk=1.54N/m㎡

N k=KN=1.15×11.86=13.64KN

αct f tk A0=0.85×1.54×(A c+αE A s)=316KN N k<αct f tk A0 符合要求

(2)受弯构件正截面抗裂M cr计算

y0=(0.5+0.425αEρ)h

I0=(0.0833+0.19αEρ)h3

M k≤γmαct f tk w0

w0=

I0 h0-y0

底板M k=12.4KN·m γm=1.1 γmαct f tk w0=168.2KN

M k<γmαct f tk w0

∴抗裂条件满足

(3)裂缝宽度计算

W max=α×σsk/E s×(30+c+0.07d/ρ

)

te

σsk=N k/A s 二类环境

W lim=0.3mm

ρte=A s/A te=A s/2ab=0.0044<0.03

取ρte=0.03

σsk=M k/0.87h0A s=98.83N/m㎡

W max=0.093

裂缝宽度符合要求

五、支承刚架

(1)刚架尺寸:H=10.8m b1=H/20=0.54m h1=0.6b1=0.324m 伸出短悬臂梁(牛腿)悬臂长度c=0.27m h=0.54m

倾角α=45° B=1.98m

横梁l=4m 横梁高h2=0.5m 梁宽b2=b1=0.324m

托承45°倾角高150mm

风压力:w 0=v 21600=25×25

1600 =0.4KN/㎡

T 0=μs μz w 0A=1.3×0.9×0.4H 1L=7.86KN

T ’=2μs μz w 0b 1l

2 =2×1.3×0.9×0.4×0.324×5.4=1.64KN

T 1=T 0+T ’=9.68KN

T 02=1.3×0.9×0.4×10.8×0.324=1.638KN T 2=T 02+T ’=3.28KN

L=b 1+2c=0.324+2×0.27=0.864m 槽身自重: G=γV

=25×(8.4×1.5×0.24+2×8.4+1.4×0.24)+2×25×8.4×1×1=504KN 水重:G=γw V=9.8×8.4 ×1.1×1.5=135.8KN

ρ’=T 0(H 12 +h 2 )13 =1.87KN N=639.8KN (2)钢架横向计算 刚架弯矩图:

σ11=∫错误!ds=错误! σ22=∫错误!ds=错误!

σ

12=

σ

21=∫

错误!ds=错误!

Δ1p =∫错误!ds=-错误! Δ2p =∫错误!ds=-错误!

σ11

x 1+σ12

x 2+Δ1p =0 σ

22x 1+σ

12

x 2+Δ2p =0

∴x 1=6.83 x 2=-1.93

M —

1x1+M —

2x 2+Mp=M

( 3)配筋设计

b=324mm h=500mm a=35mm h 0=h-a=465mm

KM=32.5KN·m f c =9.6N/m ㎡ f y =300N/m ㎡ ΣX=0 f c b §h 0=f y A s ΣM=0 KM=f c b αs h 02

αs =KM f c bh 02 =32.5×106672.55×106 =0.048 §=1-1-2αs =0.05<0.85§sb =0.468 ∴A s =f c b §h 0f y =241.1m ㎡

A s bh 0

=1.6×10-3

>0.15% ∴选4根

10

箍筋按构造配筋

由于梁高较小(h=500mm )箍筋选用 Φ6 ρ

sv,min =0.10% A sv =ρsv bs=97.2m

s=s max =300mm

四肢Φ6@300

(4)柱顶配筋:正常运作时 N=N 1=367.98KN φ=c/b=2.69<8 φ≈1

A s ’=KN-φf c A φf y ' =1.15×639.8×103-9.6×864×324300 <0 按构造配筋 As ’=ρ

min A=0.6%×864×324=1679.6m ㎡

选5根16+6根12

( 5 )柱顶截面纵向计算(牛腿)施工时:

施工时,当一跨槽身吊装完毕,而邻跨尚未吊装的情况下,刚架顶做用一偏心荷载,故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l 0=0.7H=0.7×10.8=7.56m 受力设计值N=N 1/2=320KN

偏心距e 0=23 a=2

3 ×864/2=288mm b×h=324mm×324mm h 0=294mm a=a ’=30mm h 0

30 =9.8

故按实际偏心距计算 l 0h =7530

324 =23.2

§1=0.5f c A KN =0.5×9.6×324×3241.15×184×103 =2.38>1 则§1=1

§2=1.15-0.01l 0

h =0.92

η=1+11400e 0h 0

(l 0

h )2§1§2=1.36

ηe 0=1.36×288=392mm>0.3h 0=88.2 大偏心受压 §b =0.8§b =0.468 αsb =§b ×(1-0.5§b )=0.36 e=ηe 0+h

2 -a=524mm

A s ’=KNe-αsb f c bh 02f y '(h 0-a') =177.93m ㎡

A s ’bh 0

=1.86×10-3<0.6% 所以A s ’=bh 0ρmin =0.006×

321×394=629.86m ㎡

选4根

12+3根

10

A s 也按最小配筋率配筋选4根12+3根

10 (6)柱底截面配筋计算

P 1=17.15KN P 2=46.55KN P 3=47.45KN

N=N 1

2 +1.05×(P 1+P 2+P 3)=414KN 偏心距e 0=2

3 ×864/2=288mm b×h=324mm×324mm a=a ’=30mm

h 0=h-a=294mm h 0

30 =9.8

故按实际偏心距计算 l 0h =7530

324 =23.2

§1=0.5f c A KN =0.5×9.6×324×3241.15×414×103 =1.19>1 则§1=1

§2=1.15-0.01l 0

h =1.15-0.01×23.2= 0.92 η=1+11400e 0h 0

(l 0

h )2§1§2=1.36

ηe 0=1.36×288=392mm>0.3h 0=88.2 ∴为大偏心受压 §b =0.8§b =0.468

αsb =§b ×(1-0.5§b )=0.36 e=ηe 0+h

2 -a=524mm A s ’=KNe-αsb f c bh 02f y '(h 0-a') <0

∴柱底构造配筋 A s =bh 0ρmin =639.86m

㎡ 选4根

12+3根

10

(6)主柱计算

M=38.1KN ·m 轴力F N =734KN

由于风不定向则用对称配筋 b×h=324mm×324mm a=a ’=30mm h 0=h-a=294mm h 0

30 =9.8

故按实际偏心距计算 计算长度l 0=1.0l=5.4m l 0h =5400

324 =16.7

e 0=M/N=38.1/734=0.052m 故e 0=52mm

§1=0.5f c A KN =0.83<1则§1=0.83 §2=0.98

η=1+11400e 0h 0

(l 0

h )2§1§2=1.65

ηe 0=120mm>0.3h 0 故为大偏心 §=KN f c bh 0

=0.66 αs =§×(1-0.5§)=0.44 e=ηe 0+h

2 -a=252m ㎡ A s =A s ’=KNe-αs f c bh 02

f y '(h 0-a') <0

故按最小配筋率配筋

A s=A s’=bh0ρmin=0.002×324×294=190.5m㎡

选4根8

箍筋计算:

V=42.4KN

KV=1.15×42.4=48.3KN

b=324mm h=500mm a=30mm h0=h-a=470mm

h w

b=470/324=1.45<4则

0.25f c bh0=365.8KN>KV

满足要求

∴按构造配筋

由于梁高较小(h=500mm)箍筋选用Φ6

ρsv,min=0.10% A sv=ρsv bs=97.2m㎡

s=s max=300mm

四肢Φ6@300

(7)柱底配筋(牛腿)

P1、P2、P3为钢架自重化成的书节点

P1=17.15KN

P2=46.55KN

P3=47.45KN

∴N=1.05×(P1+P2+P3)+N1=543.3KN

N1=G+G水=367.98KN f c=9.6N/m㎡a’=a=35mm

φ=l/b=b 1+2c 0.324 =864

324

=2.67<8 则φ≈1

A s ’=KN-φf c A φf y ' =1.15×543.3×103-9.6×864×324300 <0 则可按照构造配筋ρmin =0.6%

As ’=ρmin A=0.6%×864×324=1679.6m ㎡

选5根

16+6根

12

A s =f c b §h 0+f y 'A s '-KN f y =417.4m ㎡

A s

bh 0

=1.55×10-3<0.6% ∴按最小配筋率配筋 A s =bh 0ρmin =1679.6m

㎡ 选5根16+6根

12

渡槽配筋:

每米人行横道:纵筋选配5根

6@160(A s =1024m ㎡)

分布钢筋Φ8@200mm 每米侧墙纵筋:选配4根10@250(A s =314m ㎡)

底板受压配筋:每米底板纵筋选配4根10@250(A s =314m ㎡)

底板受拉: 受压钢筋选

8@240(A s ’=209m ㎡)

纵筋选配4根10@250(A s=314m㎡)底板轴向:配18@160 箍筋则选用四肢Φ8@140mm 分布钢筋Φ8@160mm

刚架横梁:选4根10 箍筋四肢Φ6@300

刚架柱顶(正常工作时)选5根16+6根12 柱顶截面纵向计算(牛腿)施工时:

A s’选4根12+3根10

A s也按最小配筋率配筋选4根12+3根10

柱底截面配筋: A s选4根12+3根10

主柱:A s和A s’选4根8 箍筋四肢Φ6@300

柱底配筋:A s’选5根16+6根12

A s选5根16+6根12

分布钢筋:选Φ8@200

渡槽设计

几种大型渡槽设计要点 张宁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参与设计的几种大中型渡槽的介绍,对在渡槽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设计采用SAP84结构通用设计 软件进行结构设计。 关键词:渡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止水裂缝 1.渡槽简介 渡槽是渠系建筑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交叉建筑物之一,随着农业、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渡槽的输水流量由过去的几个立方米每秒发展到上百个立方米每秒。渡槽的结构型式主要有梁式、拱式、桁架式、斜拉式以及组合式等几大类。 下面就工程中设计的几种预应力混凝土渡槽的结构设计进行简要的阐述。 1. 引黄入晋水泉河渡槽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是中国最大的引水工程之一。一期工程中有沙峁东沟、沙峁西沟、水泉河及东小沟等四座渡槽设计,单槽流量48m3/s 。 渡槽于1995年~2000年间设计完成,其中最长的水泉河渡槽总长367.477m,最大跨度为25m的预应力混凝土槽身。 水泉河渡槽标准断面

2.东深供水渡槽 东深供水工程,全称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跨越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和深圳市境内,水源取自东江,是为香港供水的大型调水工程。东深供水线中的输水渡槽主要有旗岭渡槽和樟洋渡槽。渡槽设计流量达90m3/s。,于2000年~2003年间设计完成。 东深供水渡槽 3.银川市唐徕渠跨北塔湖大型渡槽 唐徠渠跨北塔湖渡槽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渠K75+500桩号处,是唐徕渠跨北塔湖景观河道的永久水工输水建筑物,计流量80m3/s,加大流量90m3/s。

由于渡槽流量较大,且渡槽处连通河的旅游通航及景观的需要,渡槽选择3跨简支双向预应力双矩形并联槽结构,单跨长度为21m。横向过水面净宽为2x7.5m。每跨墙身纵向2道侧墙和1道中墙为主受力结构,边墙腹板厚度为40cm,并在外侧设有肋板,中墙腹板厚度为45cm,中墙和边墙设1860级钢绞线作为渡槽纵向预应力筋。为加快施工进度,渡槽边墙和中墙设计为预制吊装构件,吊装就位后再与底板和拉杆现浇成整体。底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肋板结构,板厚0.2m,每隔2m设置1道肋条。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实体槽墩及槽台,基础为双排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2m。 唐徕渠渡槽在设计上采用了 4.河北段南水北调左岸排洪渡槽 2009年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六座左岸排水渡槽工程施工图设计,设计流量在50~180 m3/s,最大跨度24米,均为纵向有黏结单向后张拉预应力梁式渡槽。 5.南水北调澎河渡槽 2011年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澎河渡槽施工图设计,渡槽为涵洞式渡槽,设计输水流量320m3/s,加大流量为380 m3/s,校核水深6.503m,渡槽按1级建筑物进行设计,工程总长度202m。

渡槽的设计设计

渡槽的设计设计

渡槽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 (3) 1.1、基本资料 (3) 1.1.1、工程概况: (4) 1.1.2、地形资料: (5) 1.1.3、地质资料: (5) 1.1.4、水文资料: (8) 1.1.5、总干渠设计参数: (12) 1.1.6、对外交通运输条件: (12) 1.1.7、渡槽设计参数: (12) 1.2、设计要求 (14) 1.2.1、工程总体布置: (14) 1.2.2、水力计算: (14) 1.2.3、槽身设计: (14) 1.2.4、支承结构设计: (14) 1.2.5、基础设计: (14) 1.2.6、其他结构设计: (14) 1.3、主要参考规范及书籍 (15) 第二章、渡槽总体布置 (15) 2.1、建筑物轴线选择 (15) 2.2、建筑物型式选择 (15) 2.3、槽身断面尺寸选择 (16) 2.4、渡槽长度确定及其组成部分 (17) 2.4.1、总干渠的横断面结构确定及左、右岸堤防高程的确定: (17) 2.4.2、渡槽各组成部分的确定:槽身段、上游进口段和下游防冲段等: (17) 第三章、水力计算 (17) 3.1、矩形槽身过水断面的确定 (17) 3.2、计算侧墙总高度 (18) 3.3、渡槽水头损失的计算 (19) 3.3.1、拟定上游渠道断面尺寸: (19) 3.3.2、校核过水能力: (19) 3.3.3、渠道、槽身水流速: (20) 3.3.4、进口水面降落Z计算: (20) 3.3.5、槽身沿程水头损失Z1: (20) 3.3.6、出口水面回升Z2: (21) 3.3.7、渡槽总水头损失: (21) 3.4、渡槽各控制点的高程、消力池前的水位确定 (21) 3.5、渡槽前后长度及总长度 (22) 第四章、槽身结构计算 (22) 4.1、槽身断面尺寸拟定 (22) 4.2、横向结构计算 (23) 4.2.1、确定槽深结构计算简图及作用荷载: (23) 4.2.2、拉杆轴向力计算: (24) 4.2.3、拉杆拉力: (25) 4.2.4、侧墙内力计算: (25) 4.2.5、底板内力计算: (27) 4.3、纵向结构计算 (30) 4.3.1、槽身荷载计算: (30)

8.2排架高度大于15米的渡槽专项施工方案

2.2 排架高度大于15 米的渡槽专项施工方案 2.2.1 整体施工方案 为了合理利用人员和设备,减少浪费和窝工,采取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从进口端向出口端逐跨进行施工;每一跨采取:基坑开挖→ 基础混凝土浇筑→排架混凝土浇筑→槽身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施工法。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底;基础、排架混凝土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钢管脚手架固定模板,混凝土泵送入仓;对于较高大于15m 的排架采取分段浇筑法,结合槽身施工的满堂脚手架固定模板,确保排架竖直不倾斜。 排架之间为了防止洪水对满堂脚手架的冲击,设置宽2m左右的河水专用通道。在通道的上游用土石修筑八字形的围堰,把河水集中导流到专用通道排放。 槽身采取满堂脚手架作为支架,承载施工荷载,槽身以结构伸缩缝为一施工单元,每次浇筑1 跨,槽身底板和边墙一次性浇筑;整个槽身从靠近混凝土拌和站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浇筑。利用先浇筑的槽身作为后施工槽身混凝土的水平运输通道,垂直运输采取小型电动机提升。 每座渡槽的施工工序:定位放线→基坑开挖→基底处理→基础垫层浇筑→基础施工→排架钢筋制安→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悬空建筑物空间支撑→渡槽底模铺装→钢筋制安→槽身拉杆预制件安装→渠壁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附属设施安装。 对于高度小于12 米的排架,一次性浇筑成型。高度大于12 米的排架,分段进行浇筑,以减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自重对下部刚好初凝混凝土的受压破坏。

排架模板采用定型模板,结合槽身混凝土的满堂脚手架进行模板的固定。 水平运输采取用钢管搭设栈道,人工手推车送料到排架施工位置,其垂直运输采用塔吊提升。排架断面仅40×60cm,在施工过程中用串筒下料,在模板侧面预留窗口进行混凝土捣固,从下至上,边浇筑混凝土边封堵侧模上的预留洞口。 2.2.2 槽身混凝土施工支架设计 1、脚手架设计验算 槽身混凝土施工支架采用满堂脚手架方案。 脚手架材质选用Φ48× 3.5 钢管,截面面积A=489mm2,截面模量 W=5.08× 103mm3,回转半径i=15.8mm,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 2 f=205N/mm2。 用于立杆、大横杆、斜杆的钢管最大长度不宜超过 6.5m,最大 重量不宜超过250N,以便适合人工搬运。用于小横杆的钢管长度宜为 1.5 ~ 2.5m,以适应脚手板的宽度。 为了满足支架整体横向稳定性,确保安全生产,立杆横向间距采取80cm 和150cm两种,设置8 排,宽840cm;纵向间距80cm,每跨12m,设置15排。受力立杆为5 排。 简化计算: 以最大15m 一跨进行验算。每跨槽身混凝土约44m3,其重量为 44×2.5= 110t ,附加荷载按混凝土重量的40%计,则总荷载为154t ,每根立杆最大受力为:154×9.8×1000÷(15×5)=20122.67N;压应力

渡槽课程设计--三峡大学版

不带横杆的矩形渡槽结构计算: 1. 槽身横向计算:沿纵向取单位长度1 m 槽身为脱离体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图1.槽身横向计算简图 作用于所切取的单位长度脱离体上的荷载q 等于水重、人群荷载及槽身自重之和,除此之外,在脱离体两个侧面作用着剪力1Q 和2Q ,并由1Q 和2Q 的差值Q ?与竖向力q 保持平衡,即q Q Q Q =-=?21。 (1)人行道板计算 人行道板为一支承在侧墙上的悬臂板,计算跨长为mm a 100020012001=-=,承受的均布荷载1q 等于人群荷载加板的自重。人行道板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 kN a g q a q M k G k Q ?-=?+??-=+-=-= 3.11)5.21.0531.2(5.02 121212110)(γγ mm a 30=; =-=a h h 0100-30=70mm ; 0.0793*******.6103.111.226 20 =????==bh f KM c s α 468.085.00.0827211=<=--=b s ξαξ

20851300 708270.010009.6mm f h b f A y c s =???==ξ 为与侧墙钢筋协调,实配B 025@8,20201mm A =。 (2)侧墙计算 侧墙中最大计算弯矩的截面是侧墙的截面1,该处的水深为2.8m,另外为了截断部分由截面1延伸向上的竖向钢筋,距墙底1.0m 处再选取一计算截面2计算。 在工程实践中,侧墙近似的按受弯构件设计(略去轴向力影响)。侧墙底端的最大弯矩为(弯矩符号以槽壁外侧受拉为正): 截面1配筋: m kN a q H M ?-=+???-=+-=39.73.111.02.8106 12161321131)()(γ mm a 30=;=-=a h h 0300-30=270mm ;mm b 0100=; 0.056727010009.61039.71.026 20 =????==bh f KM c s α 468.085.00.0584211=<=--=b s ξαξ 20504300 2700584.010009.6mm f h b f A y c s =???==ξ 取用B 125@10,2628mm A s =。 截面2配筋: m kN a q H M ?-=+-??-=+'-=12.833.1112.8106 12161321132))(()(γ mm a 30=;=-=a h h 0300-30=270mm ;mm b 0100=; 0.018327010009.61012.831.026 20 =????==bh f KM c s α 468.085.00.0185211=<=--=b s ξαξ 20160300 2700185.010009.6mm f h b f A y c s =???==ξ 取用B 025@8,20201mm A =。 抗裂校核: 计算截面取在拖承(0.2x0.2)顶边截面3处,校核水深=H 2.8-0.2=2.6m 则:

渡槽施工专项方案.-共21页

安徽省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 港河整治 永钱河渡槽拆除重建工程 专 项 方 案 施工单位:河南中原黄河工程××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渡槽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永钱河位于港河朱大桥~岭头西段,横跨港河。永钱河设计排涝水位22.4m,流量15.8m3/s。现状利用永钱河渡槽跨越港河,永钱河渡槽建于1965年,为钢筋混凝土“U”型槽结构,“U”型槽净宽3.5m,高4.0m,节长12.0m,渡槽运行四十年,槽体破损、漏水严重,拟拆除重建。 新建的永钱河渡槽:槽身为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节长10m,共7节,总长70m。矩形槽底板净宽4.0m,顶高程20.0m,厚0.35m。侧墙净高3.5m,厚0.25~0.35m,墙顶设1m宽人行道。矩形槽身接缝部位均设钢筋混凝土肋梁,缝间填氯丁橡胶泥,缝内设止水。矩形槽支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柱排架式轻型结构,每个支墩采用2根钻孔灌注桩,桩径1.0m,桩长18.0m,两桩中距4.0m,共8组桩基,桩顶面设盖梁连接,盖梁长×宽×高为6.12×1.3×1.0m,梁两端设混凝土挡块,盖梁顶面高程19.196~19.126m。在矩形槽进、出口侧均设置10m 长钢筋混凝土铺盖与永钱河连接,铺盖宽 4.5~8m,底高程分别为20.0和19.93m,两侧翼墙为浆砌块石重力式结构。钢筋混凝土铺盖外侧各接长8m浆砌块石护底和C20混凝土预制块护坡。 永钱河渡槽设计槽底高程低于港河设计除涝水位,渡槽处港河需挖宽、挖深。取渡槽处港河河底宽30m,河底高程17.0m,边坡1:3,以1%坡度与上下游河道平顺衔接。为避免港河在渡槽处淤积同时保护桩基不受洪水冲刷,在渡槽上下游40m范围内,港河河道采用浆砌石护砌,浆砌石厚0.3m,下垫0.1m 厚碎石。 二、编制依据、原则 (一)编制依据 ①根据“安徽省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港河整治”招标文件 ②有关现行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9) 《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D184-86)(施行) 《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GF-2019-0208)

渡槽

内容摘要 本次设计作为农水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的有关专业课,专业基础知识及基础课等的理论;了解并初步掌握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熟悉水利工程的设计规范;提高编写设计说明书和各种计算及制图的能力。 根据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分为四章。第一章,基本资料。第二章,整体布置,确定渡槽的线路和槽身总长度,进行水利计算,确定槽底纵坡以及进出口高程。第三章,槽身结构设计,确定槽身的横断面尺寸,进行槽身纵横断面内力计算及结构计算。第四章,支承结构设计,确定支承结构的尺寸,进行支承结构的结构计算,渡槽基础的结构计算及渡槽整体稳定性计算。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 graduation project of undergraduation. Its main aim is to apply what have been learned in class, such as specialized courses,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s, basic courses and so on, to initially master the content of design, the methods of design, the steps of design of the irrigation project; to have an intimate knowledge of the design standard of the irrigation project; to raise the capacity to compile the design exposition and the capacity of calculation and drawing. According to the task, the design exposition is made up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basic material. Chapter two is assignment on the whole, in which the aqueduct line and total length are decided, and make the hydraulic design to decide the slope of bottom and the altitude of exit and entrance. Chapter three i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aqueduct body, in which the cross section of aqueduct body is decided, and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and the structure of cross section and vertical section. Chapter four i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support structure, in which the dimensions of support structure are decided, and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and structure of support structure , and calculate the structure of aqueduct foundations, and check the stability of aqueduct on the whole.

渡槽课程设计

设计基本资料 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渡槽(设计图见尾页) xx灌区干渠上钢筋混凝土渡槽,矩形槽身设计,支撑排架和基础结构布置二.基本资料 1.地形:干渠跨越xx沟位于干渠桩号6+000处,沟宽约75m,深15m左右。根据地形图和实测渡槽处xx沟横断面如下表; 桩号6+000 6+015 6+025 6+035 6+045 6+055 6+065 6+090 6+100 地面高 程(m) 97.80 92.70 87.66 83.85 83.80 87.60 89.90 97.68 97.70 2.干渠水利要素:设计流量Q 设 =10 m3/s、加大流量Q 加 =11.5 m3/s,纵坡 i=1/5000,糙率n=0.025.渠底宽B=2m,内坡1:1,填方处堤顶宽2.5m,外坡1:1.干渠桩号6+000处渠底高程为95.00m。 3.地质:该处为第四纪沉积层,表面为壤土深2米,下层为细砂砾石深度为10米,再下层为砂壤土。 经试验测定,地基允许承载能力(P)=200KN/ m2 4.水文气象:实测该处地面在10米高处,三十年一遇10分钟统计平均最大风速为24m/s。 设计洪水位,按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低于排架顶1m,洪水平均流速为 2m/s,漂浮物重50KN。 5.建筑物等级:按灌区规模,确定渡槽为三级建筑物。 6.材料:钢筋Ⅱ级3号钢,槽身采用C25混凝土,排架及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7.荷载: 1)自重:钢筋混凝土Υ=25 KN/ m3水Υ=10 KN/ m3 2)人群荷载: 3 KN/ m3

3)施工荷载: 4 KN/ m3 4)基础及其上部填土的平均容重为20 KN/ m3 三.设计原则与要求 1.构件强度及裂缝计算应遵守“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2.为了减少应力集中,构件内角处应加补角,但计算可以忽略不计。 3.计算说明书要求内容完全、书写工整。 4.图纸要求布局适当、图面清洁、字体工整。 四.设计内容 1.水力计算:确定渡槽纵坡、过水断面尺寸、水面衔接、水头损失和上下游链接。 2.对槽身进行纵向、横向结构计算,按照强度、刚度和构件要求配置钢筋。 3.拟定排架及基础尺寸。 4.两岸链接和布置。 五.设计成果 1.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一张(A1) 总体布置图:纵剖面及平面图 一节槽身钢筋布置图:槽身中部、端部剖面,侧墙钢筋布置及底板上、下层钢筋布置图,并列处钢筋用量明细表。排架和基础尺寸,钢筋布置等。 六.参考书 1.《水工建筑物》 2.《工程力学》 3.《建筑结构》 4.《水工钢筋混凝土》 5. 《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

渡槽结构计算书

目录 1.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槽身纵向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荷载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内力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正截面的配筋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斜截面强度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5)槽身纵向抗裂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3.槽身横向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底板的结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渡槽上顶边及悬挑部分的结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侧墙的结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4)基地正应力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 重建渡槽带桥,原渡槽后溢洪道断面下挖,以满足校核标准泄洪要求。目前,东方红干渠已整修改造完毕,东方红干渠设计成果显示,该渡槽上游侧渠底设计高程为165.50m,下游侧渠底设计高程为165.40m。本次设计将现状渡槽拆除,按照上述干渠设计底高程,结合溢洪道现状布置及底宽,在原渡槽位重建渡槽带桥,上部桥梁按照四级道路标准,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折减,建筑材料均采用钢筋砼,桥面总宽5m。 现状渡槽拆除后,为满足东方红干渠的过流要求及溢洪道交通要求,需重建跨溢洪道渡槽带桥。新建渡槽带桥轴线布置于溢洪道桩号0+,同现状渡槽桩号,下底面高程为165.20m,满足校核水位+0.5m超高要求,桥面高程167.40m,设计为现浇结合预制混凝土结构,根据溢洪道设计断面,确定渡槽带桥总长51m,8.5m×6跨。上部结构设计如下:渡槽过水断面尺寸为×1.6m,同干渠尺寸,采用C25钢筋砼,底及侧壁厚20cm,顶壁厚30cm,筒型结构,顶部两侧壁水平挑出1.25m,并在顺行车方向每隔2m设置一加劲肋,维持悬挑板侧向稳定,桥面总宽5m,路面净宽4.4m,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折减,两侧设预制C20钢筋砼栏杆,基础宽0.5m。下部结构设计如下:下部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双柱排架结构,并设置横梁, 由于地基为砂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端承桩,尺寸为×1.2m,基础深入岩层弱风化层1.0m,盖梁尺寸为4××1.2m。 2.槽身纵向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根据支承形式,跨宽比及跨高比的大小以及槽身横断面形式等的不同,槽身应力状态与计算方法也不同,对于梁式渡槽的槽身,跨宽比、跨高比一般都比较大,故可以按

渡槽施工方案 (2)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 (胜建[2012]技案 001号) 合同名称:新疆布尔津河西水东引一期工程输水干渠工程第Ⅱ标合同编 号:XSDY021/SSGQ02

说明:本表一式3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签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各1份。 XX程输水干渠工程第Ⅱ标 渡 槽 施 工 方 案

施工单位:XX 编制日期:二零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原则 (3) (一)编制依据 (3) (二)编制原则 (3) 三、施工准备 (3) (一)现场准备 (3) (二)工料机准备 (3) (三)技术准备 (5) (四)施工用水 (5) (五)施工用电 (5) 四、施工计划 (5) 五、分部工程施工工艺 (6) (一)基础 (7) (二)墩柱施工 (8)

(三)支座安装 (9) (四)涵洞施工 (10) (五)连接段及进出口段的施工 (10) (六)槽身施工 (11) (七)止水施工 (11) 六、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2) 七、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 八、高温季节、雨季施工 (15) (一)高温季节施工 (15) (二)雨季施工 (16) 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17) (一)安全与环境管理 (17) (二)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17) (三)文明施工措施 (18) (四)环境保护措施 (18)

渡槽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K32+630渡槽与K33+391渡槽设计洪水流量分别为13.24m3/s与13.11m3/s。总长122.65m(126.3m),其中槽身段长31.3m,上部为混凝土矩形槽结构,过水断面为4m*1.5m;下部构造为薄壁墩支撑,扩大基础。工程主要由护坡段、进口段、槽身段、连接段、涵洞段、出口段等六部分组成。 二、编制依据、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4、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23—2008) 5、输水工程单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 65/T 2798-2007) 6、施工项目招投标文件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的相应条款,特别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施工队伍能力及管理水平,突出重难点工序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渡槽的施工任务。 三、施工准备 (一)现场准备 1、勘查渡槽所在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地理位置、施工便道、水源、电源、料源以及农田水利设施、通讯光缆、高压电线等有关情况,做好施工前的“三通一平”的准备工作。 2、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边线确定施工区域占地范围,并联合设计、监理、渠道项目部代表到现场进行核实、设立标志,以便施工。 (二)工料机准备 1、人员 投入本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机械操作手、技术工人及普通工人已到场, 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

U型渡槽结构计算书

一、基本资料 1.1工程等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687—2014)的规定,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3.9m3/s,供水对象为一般,确定本项目为Ⅳ等小(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4等,次要建筑物等级为5等,临时建筑物等级为5等。 渡槽过水流量≤5m3/s,故渡槽等级均为5级。 1.2设计流量及上下游渠道水力要素 正常设计流量1.83m3/s,加大流量2.29 m3/s。 1.3渡槽长度 槽身长725m,进出口总水头损失0.5m。 1.4地震烈度 工程区位于安陆市北部的洑水镇、接官乡和赵鹏镇三个乡镇,属构造剥蚀丘岗地貌。根据国家标准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建筑物不设防。 1.5水文气象资料 安陆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兼有南北气候特点。年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15.3℃,多年平均气温15.9℃。年日照时数1920—2440h,日照率49%,居邻近各县(市)之冠。太阳总辐射年平均112千卡/cm2,年际变化不大,4-10月辐射量占全年的71.43%。10℃以上积温为4486—4908℃。多年平均无霜期246d。 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17mm,年降雨量很不稳定,最多年份可达1772.6mm (1954年),最少年份只有652.9 mm(1978年),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4-10月份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587.3mm,由于降水量年际和年内间变化大,导致洪涝旱灾发生频繁。

渡槽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基本资料 1.1工程综合说明 根据丰田灌区渠系规划,在灌区输水干渠上需建造一座跨越小禹河的渡槽,由左岸向右岸输水。渡槽槽址及渡槽轴线已由规划选定(见渡槽槽址地形图)。渡槽按4级建筑物设计。 1.2气候条件 槽址地区位于大禹乡境内,植被良好。夏季最高气温36℃,冬季最低气温-32℃,最大冻层深度1.7m。地区最大风力为9级,相应风速v = 24 m / s。 1.3水文条件 根据水文实测及调查,槽址处小禹河平时基流量在0.2—0.4 m3/S之间,有时断流。洪水多发生在每年7、8月份;春汛一般发生在每年3月上旬,但流量不大。经水文计算,槽址处设计洪水位为1242.41m,相应流量 Q = 698 m3/S;最高洪水位为1243.83m,相应流量 Q = 1075 m3/S。据调查,洪水中漂浮物多为树木、牲畜,最大不超过400 kg。在春汛中无流冰发生。 槽址处小禹河两岸表层为壤土分布;表层以下及河床为砂卵石分布(见渡槽轴线断面图)。地基基本承载力壤土为34 t / m2;砂卵石为43 t / m2。 1.4工程所需材料要求 在建材方面,距槽址50km大禹镇有县办水泥厂一座,水泥质量合格,可满足渡槽建造水泥需要;槽址附近有大量砂石骨料分布,质量符合混凝土拌制需要,运距均在5km以内;槽址东北禹王山有石料可供开采,运距350km。 1.5上、下游渠道资料 根据灌区渠系规划,渡槽上下游渠道坡降均为1/5000。渠道底宽按设计流量计算2.7 m,边坡1:1.5,采用混凝土板衬砌。渠道设计流量6立方米每秒, 加大流量7.5立方米每秒。渠道堤顶超高0.5m。 根据灌区渠系规划,上游渠口(左岸)水面高程加大流量时为1251.04m。下游渠口(右岸)水面高程加大流量时为1250.54m。渠口位置见渡槽槽址地形图。

渡槽施工专项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 (承包[2017 ] 技案003 号) 合同名称:恩施喻家河水库输水管线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合同编号:2017-SLHT-009 承包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致:湖北路达胜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喻家河水库输水管线工程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约定完成了恩施市喻家河水库输水管线工程渡槽施工技术方案 的编制,并经我方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 现上报贵方,请审批。 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措施计划 □安全措施计划 □分部工程施工工法 □工程放样计划 □ 承包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签 名)日期: 监理机构将另行签发审批意见。 监理机构:(全称及盖章)签收人:(签名)日期: 恩施市喻家河水库输水管线工程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核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份。

技术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8月

渡槽施工技术方案 第1章概况 原引水渠道沿程共有7处浆砌石渡槽,分别位于桩号1+020、1+300 1+450 2+450、2+700 3+150 3+800处,因年久失修,部分渡槽已损坏, 且管渠通水后相比原引水渠荷载有所增加,原结构已不能保证有足够 的承载力,鉴于桩号1+020 1+300 1+450、2+450、2+700 3+800 这 6 处的渡槽只有6~22m长度较短,而位于桩号3+150处的渡槽有40m长,高度6m,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实施并节省投资,本次实施方案将长度较短处的渡槽拆除重建,保留3+150处较长段的渡槽,并且一管一渠输水系统在桩号3+133处实行管渠分离,输水明渠沿用原渡槽,输水管道则采用倒虹吸,在桩号3+177处管道与渠道又合并为一管一渠沿原引水渠道进行输水。重建后的渡槽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渡槽长度、高度与原渡槽相同,基础坐落在新鲜岩体上。渡槽段典型断 a I LJQl 31 D nn

渡槽结构计算书

目录(

1. 工程概况 重建渡槽带桥,原渡槽后溢洪道断面下挖,以满足校核标准泄洪要求。目前,东方红干渠已整修改造完毕,东方红干渠设计成果显示,该渡槽上游侧渠底设计高程为165.50m,下游侧渠底设计高程为165.40m。本次设计将现状渡槽拆除,按照上述干渠设计底高程,结合溢洪道现状布置及底宽,在原渡槽位重建渡槽带桥,上部桥梁按照四级道路标准,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折减,建筑材料均采用钢筋砼,桥面总宽5m。 现状渡槽拆除后,为满足东方红干渠的过流要求及溢洪道交通要求,需重建跨溢洪道渡槽带桥。新建渡槽带桥轴线布置于溢洪道桩号0+,同现状渡槽桩号,下底面高程为165.20m,满足校核水位+0.5m 超高要求,桥面高程167.40m,设计为现浇结合预制混凝土结构,根据溢洪道设计断面,确定渡槽带桥总长51m,8.5m×6跨。上部结构设计如下:渡槽过水断面尺寸为×1.6m,同干渠尺寸,采用C25钢筋砼,底及侧壁厚20cm,顶壁厚30cm,筒型结构,顶部两侧壁水平挑出1.25m,并在顺行车方向每隔2m设置一加劲肋,维持悬挑板侧向稳定,桥面总宽5m,路面净宽4.4m,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折减,两侧设预制C20钢筋砼栏杆,基础宽0.5m。下部结构设计如下:下部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双柱排架结构,并设置横梁, 由于地基为砂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端承桩,尺寸为×1.2m,基础深入岩层弱风化层1.0m,盖梁尺寸为4××1.2m。 2.槽身纵向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根据支承形式,跨宽比及跨高比的大小以及槽身横断面形式等的不同,槽身应力状态与计算方法也不同,对于梁式渡槽的槽身,跨宽比、跨高比一般都比较大,故可以按梁理论计算。槽身纵向一般按满槽水。 图2—1 槽身横断面型式(单位:mm) (1)荷载计算 根据规划方案中拟定,渡槽的设计标准为4级,所以渡槽的安全级别Ⅲ级,则安全系数为γ =,混凝土重度为γ=25kN/m3,正常运行期为持久状况,其设计状况系数为ψ=,荷载分项系数为:永久荷载分项 系数γ G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 Q =,结构系数为γ d =。 纵向计算中的荷载一般按匀布荷载考虑,包括槽身重力(栏杆等小量集中荷载也换算为匀布的)、槽中水体的重力、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其中槽身自重、水重为永久荷载,而车道荷载、人群荷载为可变荷载。 槽身自重: 标准值:g 1k =γ ψγV 1 =×25××5+×2×2+×+×+×+×+×2+× 2)=(kN/m) 设计值: g 1=γ G。 g 1k =×=(kN/m) 水重:标准值: g 2k =γ ψγV 2 =××(×)=(kN/m)

渡槽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南支三渠渡槽(大头河处)及上下游河道改造工程 模 板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四川创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南支三渠渡槽河道改造工程项目部2017年3月1日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二章:渡槽及挡土墙施工特点 第三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四章:施工方法 第五章:模板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六章:模板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第八章、模板支架设计及受力计算 渡槽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南三渠渡槽(大头河处)及上下游河道改造项目,此专项施工方案主要针对干渠工程中的渡槽、河提的直立式挡土墙模板施工。 本工程渡槽概况见下表:第一段渡槽桩号:00+20~04+20段长度400m,渡槽进口渐变段00+7.5~00+20长度12.5m,渡槽出口渐变段04+20~04+37长度14m至17m。 桩号14+05.489~14+25为顺接已建的河提连接段 第二段渡槽桩号:14+40~15+49.5段长度109.5m,渡槽进口渐变段14+25~14+40段长度15m,渡槽出口渐变段15+49.5~15+57.7长度17.7m。

第三段渡槽桩号:16+40~17+50.416段长度110.426m, 河提直立式挡土墙为14+25~15+77及16+35~17+50.416段,共计167.416米,渡槽截面形式及直立式挡土墙断面图如下: 渡槽标准断面

渡槽支架立面图 第二章:渡槽及挡土墙施工特点 本工程渡槽断面4.5m×2.25m,渡槽槽身底板厚35cm,边墙厚25cm,槽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河提挡土墙为直立式挡土墙(梯形),上口为0.5米,斜面坡度为1:0.4,挡墙基础厚度为0.5米,挡墙采用C25混凝土。 本工程渡槽混凝土主要为薄壁混凝土结构,直立式挡土墙为普通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形式,为便于工程施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投入,项目部拟采用定型组合木模板模施工,考虑直立式河提挡土墙为斜面,施工时应考虑模板的上浮,要求在浇筑砼挡土墙前应对接缝处模板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堵缝措施,在浇筑砼时应分三层浇筑,首层砼浇筑厚度控制在0.3米左右,第二层砼浇筑厚度为0.6米左右,其余为第三层砼浇筑。 第三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3.1、编制依据 1)、南支三渠渡槽(大头河处)及上下游河道改造工程施工图纸; 2)、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 3)、主要依据现行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J50204—2010版; 4)、其他类似工程相关经验。

渡槽课程设计

渡槽课程设计

设计基本资料 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渡槽(设计图见尾页) xx灌区干渠上钢筋混凝土渡槽,矩形槽身设计,支撑排架和基础结构布置二.基本资料 1.地形:干渠跨越xx沟位于干渠桩号6+000处,沟宽约75m,深15m左右。根据地形图和实测渡槽处xx沟横断面如下表; 2.干渠水利要素:设计流量Q 设 =10 m3/s、加大流量Q 加 =11.5 m3/s,纵坡 i=1/5000,糙率n=0.025.渠底宽B=2m,内坡1:1,填方处堤顶宽2.5m,外坡1:1.干渠桩号6+000处渠底高程为95.00m。 3.地质:该处为第四纪沉积层,表面为壤土深2米,下层为细砂砾石深度为10米,再下层为砂壤土。 经试验测定,地基允许承载能力(P)=200KN/ m2 4.水文气象:实测该处地面在10米高处,三十年一遇10分钟统计平均最大风速为24m/s。 设计洪水位,按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低于排架顶1m,洪水平均流速为 2m/s,漂浮物重50KN。 5.建筑物等级:按灌区规模,确定渡槽为三级建筑物。 6.材料:钢筋Ⅱ级3号钢,槽身采用C25混凝土,排架及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7.荷载: 1)自重:钢筋混凝土Υ=25 KN/ m3水Υ=10 KN/ m3

2)人群荷载: 3 KN/ m3 3)施工荷载: 4 KN/ m3 4)基础及其上部填土的平均容重为20 KN/ m3 三.设计原则与要求 1.构件强度及裂缝计算应遵守“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2.为了减少应力集中,构件内角处应加补角,但计算可以忽略不计。 3.计算说明书要求内容完全、书写工整。 4.图纸要求布局适当、图面清洁、字体工整。 四.设计内容 1.水力计算:确定渡槽纵坡、过水断面尺寸、水面衔接、水头损失和上下游链接。 2.对槽身进行纵向、横向结构计算,按照强度、刚度和构件要求配置钢筋。 3.拟定排架及基础尺寸。 4.两岸链接和布置。 五.设计成果 1.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一张(A1) 总体布置图:纵剖面及平面图 一节槽身钢筋布置图:槽身中部、端部剖面,侧墙钢筋布置及底板上、下层钢筋布置图,并列处钢筋用量明细表。排架和基础尺寸,钢筋布置等。 六.参考书 1.《水工建筑物》 2.《工程力学》 3.《建筑结构》 4.《水工钢筋混凝土》 5. 《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

渡槽施工方案 (1)

渡槽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方法 当基础处理完成后,进行上部排架的搭设。排架的搭设主要由人工完成,汽车调配配合材料吊运;

排架材料采用Φ48mmδ=普通脚手架钢管,连接件为一字型扣件、十字型扣件和万向型扣件三种。 排架严格按照支撑设计图纸的排距、间距和步距搭设,搭设的排架要求横杆水平、立杆铅直,尽量减小钢管的偏心。 排架搭设完后,按要求设置纵、横向剪刀撑和浪风绳,保证排架的整体稳定。 排架上部的承重平台的工字钢梁采用汽车吊吊运到位,人工辅助摆放。 排架上部的模板和模板支撑在承重平台上搭设。 ①脚手架在拼架前根据整架自重和荷载验算立杆底座的地基承载力,对经过处理的基础经验收合格后,按施工设计(支撑布置)的要求放线定位,放线后从槽跨中向四周搭设。 ②脚手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剪刀撑的顺序逐层搭设。先在地面上放置15X15cm枕木,然后在枕木上安放可调托座及立杆。 ③立杆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立杆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立杆同横杆的连接靠碗扣接头锁定;当逐层施工到设计高程后,再安装顶托,最后安装底模纵横钢梁。 拼接过程中要求随时检查横杆水平和立杆垂直外,还应该随时注意水平框的直角度,不致使脚手架偏扭。 ④施工过程中,杆件的传递和安装主要靠人工。 2.施工技术要求 ①地基处理范围:顺渡槽水流方向槽墩至槽墩;

②基础采用砂砾料填筑。回填碾压过程中现场试验室需进行取样检测,确保碾压密度;若经验参数碾压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其碾压次数由实验室提供压实度达到要求压实度为准;由于碗扣架为标准件,高度差仅靠顶托调整且调整范围有限,回填高程关系到支撑是否顺利进行。因此回填高程必须严格控制,允许误差为+10mm。 ③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基沉降量对主梁进行拱10mm(地基沉降+立杆变形量;预估地基沉降为6mm;经计算立杆弹性变形为1mm,立杆接头压缩变形每个取1mm,计3mm。地基沉降由现场测定得出,因此,预拱度应根据现场测定值确定)。 ④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向架设和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按规范有关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碗扣式脚手架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值得使用。 ⑤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槽身下搭设场地要求排水通畅。 ⑥碗扣式脚手架搭设时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必须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最后验证垂直度,允许偏差+10mm。枕木及底托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并应安放稳固。 ④考虑到回填后的基础面平整度较差,且地基承载能力不均匀,需在回填地基表面浇筑厚度为20cm的C15混凝土。 ⑤地基回填前,必须将表层土清除。 ⑥碗扣式支撑架搭设需从中间向两侧进行(即横向从中主梁到两侧边主梁,纵向从跨中向上下游方向进行),以减少杆件误差向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