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阳出土的陈五铢
陈五铢是陈文帝陈蒨 (同茜字)在天嘉三 年(公元562年)所铸 的钱币。南朝宋、齐、 梁、陈差不多都铸轻 钱,主要是为了搜刮 民利。铸钱一般采取 尽量少用铜的偷工减 料的办法,这也就是 南朝经济衰颓、钱法 紊乱的原因。
南陈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是南朝陈宣帝陈 顼在太建十一年(公元 579年)铸行的新钱币。 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 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 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 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 于是引起人民不满,纷纷 抵制。由于钱文上“六” 字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叉着 腰,于是民间传出了“太 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 的民谣。
最后一枚綖环五铢 钱是对比用的。
东汉已有綖环钱、仅剩内郭的剪边五铢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綖环五铢钱
☆随后建立的南齐政权为应付前 朝留下的通胀而实行通货紧缩 政策,不铸造钱币,致使物贱 钱贵,加重了人民的税收负担。
☆南齐之后建立的南梁为了维持军政开 支而推行通货膨胀政策,除了铸造不 足值的“公式女钱”以外,也大量铸 造价值较低、与铜钱比价不合理的铁 五铢钱,致使铁钱泛滥,物价腾贵, 酿成通货膨胀。
曹操(左)与魏文帝曹丕(右)
刘备(左)与孙权(右)
◆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曹魏, 自己称皇帝,建立西晋(公元265-316年),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统一。
◆晋武帝死后,西晋因贾后干政、八王之乱、永 嘉之乱、五胡乱中华等原因而迅速分崩离析。 公元316年,匈奴汉国的军队攻陷长安,晋 愍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
大泉当千
三国吴孙权于公元 238—246年所铸大钱。 一枚当五铢钱一千, 是继王莽后最大的虚 值钱。遭社会抵制后, 孙权即令停铸并使官 府作价收回;然泼水 难收,民间因贪其巨 值多以私铸减重钱通 行,故传世“大泉当 千”所见不鲜。
后来东晋人将其沿用的东吴大钱叫做“比轮”——人人拿着车轮子去买东西。
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 天监元年(公元502年) 铸造, 青铜质无外郭的 五铢。 “公式女钱” 实为无外廓而仅有内 郭的“五铢”小钱。 因其轻小薄弱,又称 “女钱”,与“男钱” (大钱)对称。重量 约在二铢至三铢之间。
☆南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公元 557年),执掌军政大权的陈霸先 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陈, 建元永定,史称陈朝。陈朝铸币不 多,史载仅铸价值轻贱的陈五铢、 太货六铢两种。
西晋武帝司马 炎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后,在江南,镇守建康 (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于公元317年重 建晋室,史称东晋。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 亡。其后,在南方又先后出现了宋、齐、梁、 陈四个朝代,总称为南朝(公元420年—公 元589年)。而在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 时期(公元304-439年)和北朝时期(公元 386—公元589年)。
第三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货币与信用
本章需掌握的主要内容
●把握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及 流通货币的种类。
●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物货币盛行以及金银 等贵金属趋向消失的原因。
●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发生的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及其原因。
●了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形式、信用业务 以及信用机构。
☆通货膨胀早在东汉末年就出现了。这 是因为东汉初期虽重铸五铢钱,但东 汉末年董卓又败坏五铢钱制,铸造不 足值的小钱,使钱币减重,以致良币 退出流通,劣币泛滥,物价飞涨,小 钱难以流通,民间以实物交易。
东汉重铸五铢钱
东汉有建武五铢、四 出五铢。建武五铢钱 始铸于东汉光武帝十 六年(40年)。四出 五铢是东汉晚期灵帝 时铸。
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鹅眼钱;寺库
一、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货币制度(P88)
◆公元189年,年仅34岁的东汉灵帝病死后,东汉王 朝因宦官与外戚的争斗又陷入内乱之中,皇权旁 落。
◆公元189年汉献帝刘协即位后先后被董卓、李傕
(jué)、郭氾、曹操等权臣劫持。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东汉献帝,自己做 皇帝,国号魏。随后,刘备(221年)和孙权 (229年)也相继称帝,国号分别为蜀和吴,三国 鼎立。
☆两晋(公元265-420年)至南朝刘宋 前十年(公元430年)的一个半世纪 内,政府基本上实行不铸钱的通货紧 缩政策,有几十年不铸造钱币,主要 流通曹魏、蜀汉和东吴的旧钱;另外 民间还有少量沈郎钱和女钱、稚钱等 私铸小钱流通,以致钱荒不断出现,
物贱钱贵(P89-90)。
沈郎钱
“沈郎钱”指的 是东晋大将军王 敦手下的一名参 军沈充所铸的钱 币(P90)。
曹魏明帝铸行的五铢钱
三国时期的曹魏实 行的实物货币政策, 魏明帝时恢复铸行 五铢钱,形制与东 汉时期五铢相似。
河南沈丘三国古墓出土的曹魏五铢钱 (左)和东汉四出五铢钱(右)
☆三国时期的蜀汉和东吴政权为筹集军政经费以对抗 曹魏,都实行钱币减重的变相通货膨胀政策,分 别铸造过不足值的“直百五铢”、“定平一百”、 “太平百钱”(蜀汉)和“大泉五百”、“大泉 五千”(东吴)等钱币,遂酿成通货膨胀,物价 暴跌,虚价大钱难以流通,谷帛等实物货币重新 流行(P88-89)。
☆南朝刘宋政权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铸 造不足值的“沈郎钱” 。另外还铸 造“永光二铢”等虚价大钱,允许 民间滥铸轻薄的鹅眼钱、綖环五铢 钱等小钱,致使物价飞涨,酿成通 货膨胀。
南朝刘宋孝建四铢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孝建元年(454年)始 铸,罢于明帝泰始三 年(467年)。“
永光二铢
这是南朝宋前废帝刘 子业在永光元年(465 年)所铸的钱币,刘 子业是宋孝武帝刘骏 的长子,十六岁登基, 即位不久,就废除其 父孝建以后所改的制 度,处事讲求随心所 欲。在位不到一年, 曾改元两次,铸过 “两铢、永光、景和” 三种重不过两铢的小 钱。
北魏太和五铢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 年),孝文帝在洛阳 铸行年号钱“太和五 铢”。其形制与汉五 铢类似。
永安五铢钱,北魏孝庄帝 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 铸, 其后东、西魏继铸。 青铜制, 阔缘。据《魏书》 卷一百一十 志第十五 食 货六 载: 至永安二年秋, 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 铢」,官自立炉,起自九 月至三年正月而止。本品 为古币收藏者称为天柱(面 星)钱。 钱币直径: 24mm
银五铢
二、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信用 (P98)
◆有关三国时期的信用记载较少见,但借贷行 为应普遍存在。两晋时期的信用仍以私人的 高利放款为主,也有政府的赈贷,此时的信 用没有新的进展。
东晋元帝司马睿(左)与南朝宋武 帝刘裕(右)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左)与梁武帝 萧衍(右)
南朝陈武帝陈 霸先
◆历时370年的战乱和政治分裂使得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经济总体上受到较大的 破坏,但南方经济仍得到发展。
◆此时的货币制度及货币流通具有时代的特点: ★货币制度因政治分裂而不统一,各朝铸造
鹅眼五铢钱
☆鹅眼五铢 ,一种轻质劣等的小五铢钱, 为各朝各地官私铸的钱币, 东汉末年已 有, 在社会不稳、局势动荡的六朝(公 元222~589年)时期(跨越三国、两晋、 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大量存在。
东汉末年的鹅眼五铢钱
鹅眼五铢,东汉末 年董卓铸,重仅 0.3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鹅眼五铢钱
的钱币轻重杂行,币制混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谷帛等实物货币、铜铁 等贱金属铸币、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由于铜铁等铸币不断减重,金银等贵金属减 少,所以实物货币盛行,形成钱帛并行的货 币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货币供求失衡,良币不 足造成的通货紧缩与劣币泛滥酿成的通货膨 胀频繁出现而且交替为害。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蜀汉太平百钱
此钱铸行于直百五铢 后,或于刘备汉中称 帝时(221年)铸造, 意求“太平”而值当 “百钱”,与直百五 铢等并行。此钱基本 有两种形制,一种是 钱背有波折纹,并在 穿上部有一星点。另 一种是光背,但轻重 大小不一。
定平一百
一般认为此币於晋惠 帝光熙元年(公元290 年)时铸, 其钱文薄小, 字文欠精。现在文献 认为该钱为蜀汉时期 铸造。
常平五铢 ,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 四年公元553)铸,青铜制。据 《北齐书》帝纪第四 文宣 载: ……四年春正月……己丑, 改铸新钱,文曰「常平五铢」。 又查《隋书》志第十九 食货载: 文宣受禅,除永安之钱,改铸 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 贵,且制造甚精。至干明、皇 建之间,往往私铸。邺中用钱, 有赤熟、青熟、细眉、赤生之 异。河南所用,有青薄铅锡之 别。青、齐、徐、兖、梁、豫 州,辈类各殊。武平已后,私 铸转甚,或以生铁和铜。至于 齐亡,卒不能禁。
董卓无文小钱
初平元年(190年), 董卓挟汉献帝迁都 长安。为了搜括民 间财富,他大铸五 铢小钱,字、郭模 糊,故称”无文钱”。
☆三国曹操用五铢钱取代小钱后,由于五铢钱增铸不 多,出现钱荒即通货紧缩,物价暴跌,遂废止五 铢钱。魏文帝曹丕先是恢复五铢钱,但很快因为 钱贱谷贵而再度废止五铢钱,改用谷帛等实物货 币,但又出现“湿谷”、“薄绢”等投机行为。直 到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227年),朝廷进行 货币大讨论,认为用钱不但有利于富国,而且还 可以省刑,故恢复五铢钱的铸造和流通(P88)。
北周的布泉和五行大布
北周的永通万国
北周静帝铸的“永通 万国”钱,“永通” 是永远通行,“万国” 表示天下万国。可笑 的是该钱既没有永远 通行,也没有万国所 用,而铸行不到四年 就随着北周的灭亡而 被杨坚销毁。
☆北周钱币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当时的老 百姓却不乐于使用这种钱,因为这三种钱 都是虚值钱。“布泉”一枚当西魏五铢五 枚,“五行大布”当 “布泉”十枚, “永 通万国”又当“五行大布”十枚,即一枚 “永通万国”要合五百枚五铢钱。而当时 民间交易依然有使用绢布、黄金、西方金 银币的,所以不愿意使用这种虚值钱。
◆总之,战乱、财政困难、私铸猖獗, 使得此时的钱币普遍减重、贬值, 各朝铸造的钱币轻重大小很不统一, 五铢钱体制已经名不符实(见上 图)。
◆政权不稳、财政困难、币值多变、金 属币材供给不足和粮帛等物质匮乏、 钱币减重、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品质 优良的钱币流通减少,人们不愿使用 劣质钱币,以致实物货币盛行,形成 钱帛平行流通的货币制度,这是货币 制度的倒退。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材料是多 样化的,东汉以后黄金作为货币使用 的情况虽然已日渐减少,但仍在执行 货币的职能;此时的货币材料还有布 帛等实物及铜、铁、铅锡等贱金属。 白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作为货 币使用的情况出现。
◆现今发现较早的银币是春秋中期的银“空首布”, 其次是战国银贝币。银作为货币,到汉代已铸为银 五铢钱流通。魏晋至隋代银币已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如在南北朝晚期的内地贸易中,用银币作大额支付 的情况已越来越多。这一时期银币的主要形式有银 铤、银饼等。1955年在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5号 六朝墓出土有银五铢2枚,仿照铜钱而制,可能并 非用于流通。
东吴大泉五百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 权于嘉禾五年(公元 236年)铸造,重十二 铢,与当时的五百个 五铢钱等值,该钱币 比王莽的“大泉五十” 又大幅度减重。钱币 面额越铸越大,物价 则越贵,人民深受其 害,纷纷起来反对和 抵制使用大钱。孙吴 被迫于公元246年收回 “大泉五百”钱。
大泉二千(左)与大泉五千(右)
直百五铢: 蜀国刘备政权于公 元214年(汉献帝建 安十九年)在益州所 铸,铜质, 币上的钱 文“直百”两字是 隶书,这是中国钱 币上最早的隶书。
蜀汉定平一百
定平一百是中国古代 钱币的一种。定平一 百出土多在四川,亦 曾与太平百钱同在江 苏丹徒出土。据其形 制、流通及出土状况, 应属蜀汉晚期铸钱。 “定平一百”钱体薄 小,有大小二种。钱 文篆书而夷漫不清。 形制略同于直百五铢。
◆北朝与南朝并存,两者合称南 北朝,北朝历时195年(公元 386~581年),其间铸行过多 种钱币(P92)。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也 很少铸造钱币;北魏前期实行谷帛交易, 100多年未铸造钱币;其后各北朝铸造 发行的钱币数量也不大;加上流通中钱 币被毁损较多,以致这个时期经常出现 钱荒,物价惨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