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与分析

合集下载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 踩
抵啦一
踩 寸缺 计 ∞ l 0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 系构建的思考
以佛 山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董俊华 谢 晓 轲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中高职衔接 人 才 培养模 式是在 构 建现 代职 业 教 育体 系的 背景 下 ,职 业 院校 为适应 社会 对 高素质技 能 型人 才培 养 的规 格和 需 求情 况 而在人 才培养 方 面的 重新 认识 与 改 变 ,相 适应 的人 才培
养质 量的 保 障体 系也 应该得 到 切 实的制 定与 落 实。本 文提 出 了中 高职 衔接 人 才培 养质 量保 障体 系构
建 的总体 设 想 ,从 宏观 和微 观 两个层 面提 出了具体 思路 ,对后 续 工作起 到 积极 的指 导作 用。
关键 词 :中高职衔接 ;人 才培养 质量 ;保 障体 系
学 校在 原 有 的教 学 管 理 与 监 控 机 构 的基 础 上 , 通 过创 新 管理 机 制 ,健 全管 理 制度 ,在 原有 教 学 管 理 和校 园 网络平 台 基础 上 ,构 建 全新 的基 于现 代 网 络 技术 的教 学过 程 管理 与评 价 系统 、教 师 教学 质 量 评 价 系统 、人才 培养 质量 社会 评价 系统 、 工 学结 合 实 习和顶 岗实 习质量 监控 与评 价 系统等 。 在 构建 了评价 与反馈 体 系 后 ,为体 现 办 学 的 开
三 、具 体 思 路
1 . 构建 学校 、社会 共 同参 与 的人 才培 养 质 量保 障实 施机构 和 审核机 构 。 学校 成 立 由企 业专 家 参 与 的质 量保 障 实施 机构 和质 量保 障审 核 机构 。实 施 机构 包 括 实施 决 策 机 构 和实 施 管理 机 构 ,决 策机 构 由学 校 和企 事 业 单 位 的 专家 组 成 ,分 析 影 响学校 人 才 培养 质 量 的 因素 ,针 对影 响 因素制 定相 应标 准和 实施 方 案 , 提 出控 制 方 法 和监 控 程序 ,对 实施 过程 中产生 的偏差 制 定 整 改 方 案 。学 校成 立 实施 管 理机 构 ,对 影 响人 才 培 养 质 量 关键 因素 的实 施方 案 以及实 施 过程 进 行监 督 检 查 和 管 理 。教 学质 量 审 核机 构 首 先 要 制 定 审 核 措 施 ,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1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厘清的若干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厘清的若干问题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专 业 培 养 目标 是 对 受教 育 者 在 发 展 方 向
及 素 质规 格 方 面提 出的 要 求 专 业 培 养 目标 是 职 业 教 育 培 养
目标 体 系 中最 为 基 础 的 下 属 目标 . 接 指 导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 直 具
有 预 定 发 展 结 果 的 目标 导 向和 激 励 调 控 功 能 以 及 为 教 育 评 价
211 O0 1
理 论 与应 用 研 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厘清的若干问题
李斯杰
( 州职 业技 术 学 院 福 建 漳 州 3 30 ) 漳 60 0
摘要 : 高职 院 校专 业人 才培 养 的过 程就 是确 定 专业 培 养 目标 与规 格 , 建 工学 结 合人 才培养 模 式, 施人 才培 养 构 实 方案 的过程 。设 计科 学有 效 的专业 人 才培养 方案 需要 厘清 四个问题 及其 相互 关 系 : 养模 式 与培 养 目标 的 关系 , 培 培养
处 理关 键 要 做 到 “ 四个 契合 ”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与 专 业培 养 目标 相 程教学计划 的实施 、 控与评价 。 包 课 监
第 五 . 才 培 养 模 式 不 是 自然形 成 和 随 意 变 化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人 式 是 为 了 达 成 培 养 目标 . 遵 循 教育 教 学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人 为 设 在 计 的 . 人 才 培 养 的 实 践 中 不 断 得 到 完 善 . 终 形 成 比 较 稳 定 在 最
为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核 心 要 素 , 业 培 养 目标 与 规 格 、 养 专 培 模 式 、 程 设 置 、 资 队伍 、 课 师 实践 条 件 等 。 论 在 理 论 上 还 是 在 无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思考
失 . 为 向 学 生 传输 的 是 比 本 科 教 育 低 一 层 次 的 文 化 知 识 , 职 业 联 系 以 与
并不紧密 , 使大部分 高职学 生就业闲堆 。现存 , 随着职业教育 的不断成 热 , 种 缺 炎 也 渐 渐 得 到 弥 补 , 多 高 职 院 校 在 设 置 擘业 和课 程 的 时 候 , 这 很 已经有意识地以就业为导向。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 但在大部分院校巾却 矫枉过正 ,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擞端: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纯粹以就业 为导向设置 擘业和 课程 , 而忽略 了对学生作 为全 面的人的教学 , 当学生
人才 的界定 . 可以看I 院校教育 的形式 培养f “ 备精 湛 々业技 能 , I j l具 _ : 大键 环节 发挥 作H , j能够解 决生产操作雌题” 的高技能 人才歼非轻而易 举的
事。
的大 系。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 力与综合素质为宗 旨, 以学 要 生 为本 , 合理安排课程与能力培养 . 使学 生成为有灵魂 、 有头脑 、 有专长
收 稿 日期 :0 8 0 — 7 20 — 10
高等职业 院校培养高技 能人 才模 式思考
高世 洪, 阎 雯
( 山两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 两 太 原 ,3 0 6 山 0 00 )

要: 从培养高技 能应用型人 才 、 大课程设置 的改革 力度 、双 师型” 加 “ 师资队伍建设
l 培养高技能应 用型人 才是高等职 业教 育 的明确 目标
“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一线 的从业 者巾 ,具 备精 湛 々
征构建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南此 . 我们可以看 , 课程设 置是高等职业 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 南之路。 作为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高等职业院校 , 在漯程设置上一定要突 f 々业特色 , I I 避免i 现学校的理论掌握与实际巾的技术应川脱节 。要确 l ; 定 其培养 目标的职业性 , 处理好课程设 置与 市场需求的荚 系, 要 要处理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和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和方法
致用
工作流程
工作阶段 社会调查
专业研讨
起草计划 修改定稿
工作步骤
1、社会调研 2、调查结果汇总
3、确定本专业的定位 4、职业能力分析 5、课程结构分析 6、设置课程 7、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草案 8、征求意见 9、反馈修改 10、计划定稿
学以 工作标准和要求
致用
(一)社会调查
调查范围: 以学院的服务区域为主。
专 门
延 展






课课
程程



通用

















《占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
学以 5、南京工业职院 姚寿广
致用
高职课程
公共基础 课程模块
公共技术平 台课程模块
专业方向 课程模块
人文素质 职业素质 思想道德 数理基础 外语交流 学习能力
为职业发展与迁 移提供良好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 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 技术(能)实训模块
可以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和培养,允许学生入学后先选择课程或课程组 合模块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确定专业或 专业方向;鼓励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或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 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
学以 三、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学以 致用
工作标准和要求
任务领域是指一组具有相关性的工作 任务组成的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是指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任务。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点思考

VS
详细描述
高职院校应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 引更多具有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 家学者加入教师队伍。同时,加强教师培 训和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 企业实践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 实践能力。
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总结词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就业竞争力。
202X-01-08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 点思考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 “双高计划”的背景与意义 • “双高计划”的目标与任务 • “双高计划”的实施策略 • “双高计划”的保障措施 • “双高计划”的评估与反馈
01
“双高计划”的背景与意义
政策背景
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 ,“双高计划”应运而生,成为高职 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
社会影响
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通过实施“双高计划”,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认同感,改变传统观念中对职 业教育的偏见。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产业升级和 经济转型。
02
“双高计划”的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
提升高职院校整体
实力
通过实施“双高计划”,全面提 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 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使其成 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和示范。
02
03
社会评价机制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职院校的 办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进行评估 ,以客观反映学校的综合实力。
反馈渠道与方式
01
定期反馈会议
定期召开反馈会议,对评估结果 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并制定改进措施。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做 中构建 自己的专业 知识 , 引导学生 将专业 知识用 于实际工 作之 中。要求在 课程 中增 加职业 性知识 , 应用性 知识 , 化学 术性 , 出教 学 内容的实 用性 、 淡 突 实践性 。要求应 用立体化 教学手 段 , 配套 大量 与实践教学 内容相
关 的视 频短 片 、 络制 品 , 网 丰富教 材 、 学资源 , 教 使学 生在课 堂上 能建立 大量 的感 官 实践 知识 , 随后 在 实训 训 练、 开放 实验 室练 习等实践 环节 中更容 易上手 , 容 易掌握操作 技能 , 而缓解 实践教 学资源 不足的 问题 , 更 从 保 障教学 的质量 。 露
成 都 电子 机 械 高 等专 科 学 校学 报 ht:/ ae.e.d .n t / ppree eu o/ p
第 1 卷 4

特色 , 将保持 特色 、 强化 特色 、 创新特 色作为 专业建设 工作 的突破 口, 并通过 优势特 色专业 的建 设带动相 关
专 业 的建设 和发展 , 达到 扶强带 弱 的 目的 , 升专业 ( ) 提 群 建设 的整体 水平 。
c nsr c on o pe i t o tu t fa s ca y,t e p p rp o s st a h e har nisEn i e ng D e rm e ho l i l h a e r po e h tt e M c to c gne r pat nts u d be i c nsr c e n t ai fq ai e e c e s ’hes f w e ’ d e c l ntt a h ng c d t s o tu td o he b sso u l d ta h r , t o tpo r a x el e c i f n e i on ii . on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曹印革【摘要】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在培养课程体系、供需之间以及双向选择原则等方面还存在矛盾,建议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订单武”培养课程体系,对订单学生要建立选拔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以行业为主导构建“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期刊名称】《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1【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作者】曹印革【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河北石家庄 0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8.5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就业教育,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实践证明,依托相关企业,进行订单培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1]。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合作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方式,使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的得以实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营销策划专业于2014年5月与河北赛帝路商贸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意尔康品牌管理干部班”。

2014年6月从2012级营销策划专业学生中挑选学习成绩优秀,热爱零售行业工作,责任感强,敢于吃苦,耐挫折性强的学生若干名,经公司考核合格后,组成“意尔康品牌管理干部班”。

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这一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订单班培养遇到了系列问题,引发对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培养中一些共性问题的思考。

(一)现有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营销策划专业一直加强专业建设,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走访毕业生就业岗位,每年召开企业专家论证会,对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解构、重构,力求打破学科体系痕迹,加大实训技能培养力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008年第1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引领,以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契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结合行业标准,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设计、实施与总结提升,积极进行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其核心,一是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学院顶层设计的高度,为专业建设搭建平台;二是以专业建设为载体,打破传统课程设置,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在专业建设实施层面上,基本形成了两个转换与替代:一是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替代原有的教学计划;二是用课程标准替代原有的教学大纲。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更具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具体说,高等职业教育离“市场”更近,通过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当然,由于地域、行业、办学体制、校情等具体情况,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上各具特色,存在“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笔者从“要素”分析的角度,借鉴国家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先行经验,思考与分析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这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有三个:一是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即培养人什么;三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即怎样培养人。一、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逻辑起点。主要包括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两个方面。1.行业调研与分析。行业调研是宏观层面的,属于前提性调研。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进行国内(广泛)和所在区域(重点)的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供求状况的调研与分析,一是获得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和方向性;二是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与空间。2.企业调研与分析。企业调研是微观层面的,属于深入性调研。企业调研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分析,获得专业职业岗位(群)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专业培养规格)。主要方法可以采取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对象要在生产规模、产品结构、运作模式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通过调研与分析后,获得以下结果:一是在专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上,发现全国近50%的行业门户和全国最赢利的TOP100行业网站均在浙江,浙江年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制造产业群有149个,

构成了“浙江→全国→全世界”以及“制造企业群→商贸平台→贸易商→用户”的广阔地域市场和贸易形式,行业规模巨大,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空间很大。二是在专业方向性和培养目标上,鉴于浙江中小企业数量群庞大,广大中小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具有复合型技能的要求,希望一专多能,胜任电子商务应用的多种岗位。因此,根据调研综合分析,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两个主要岗位。三是在专业培养规格上,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调查,确定了与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进行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据此按工作任务的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的相关性等原则对工作任务进行合并,形成相应岗位的行动领域。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实质是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解、筛选、归纳和排序,嵌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从而完成高职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一)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概念关系1.工作项目。行动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是指具有相关性的工作任务组成的工作领域,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相应的职业岗位;学习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是指对行动领域中的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归类、序化后所形成的一个个的学习领域课程,即项目课程的概念。

2.工作任务。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在职业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任务,这些任务又可以拆分成若干小任务,这种拆分即是对职业能力的分解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与分析李贤政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两个转换与替代:一是用人才培养方案替代原有的教学计划;二是用课程标准替代原有的教学大纲。借鉴国家示范院校专业建设的先行经验,

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需求分析;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归纳;课程体系构建

7712200812期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即解构;学习领域中的工作任务,是把行动领域中的工作任务转化成项目课程后的任务模块(典型工作任务)。一门项目课程可对应多个工作任务,但一个工作任务不能分散在各个项目课程中,否则需要再次对课程进行重构。在这里,前后两个工作任务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转换。3.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这个程序结构相对固定但具开放性以求不断完善。(二)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一般包括三个步骤:行动领域分析,核心能力归纳,学习领域转换。1.行动领域分析。如上述电子商务专业,经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在行动领域确定了电子商务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等2个工作项目,2个工作项目包含14项工作任务,在对14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需求调研能力、电子商务网站规划能力、网络运营与推广能力等。2.核心能力归纳。核心能力归纳即将解构后的职业能力进行核心能力的确定,即重构。如电子商务专业在经过上述领域分析后,确定了电子商务网页制作能力,电子商务网站维护能力,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网上交易与支付能力,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力等11项核心能力,并对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做进一步设计。3.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转换即是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形成支撑核心课程基础上,最终确定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如电子商务专业在上述核心能力分析基础上,最后确定了11个学习领域,并且嵌入了Adobe网页设计师厂商证书考核、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认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专员认证3个职业标准,最终实现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三、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转变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一)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规律,转变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上始终有一种偏见,认为这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兴趣不高、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等等。其实,这种判断是基于“应试教育”的结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认为,构成人的智力(智能)是多元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落后者”,这些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不如本科学生,但是在动手设计制作与创造实践方面的能力则可能要强于别人。我们要承认人才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为此,我们要遵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转变学术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探索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1.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项目课程教学的中心视点是工作任务的完成,由传统学科体系“知道什么知识”向职业能力体系“完成工作任务”转变。教学过程的逻辑主线是工作任务的完成,并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阐述相关理论知识。这需要教师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根据职业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的背景,将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构建成一个个“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产品、现象、工艺等。

2.从动作技能向智慧技能的升华。理论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相联系的即是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教学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训练解决实际性问题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产生于工作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两种。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相比,在职业能力上,不仅是要掌握动作技能,更要掌握智慧技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否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讲,即是如何形成从动作技能向智慧技能的升华。

3.以产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里的产品可以是制作一个实物,可以是提供一种服务,可以是展示一种表演等。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从功能的角度可以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教师的身份由“讲授者”转向“指导者”,更多地是创设教学条件,为学生完成“产品”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突出职业能力形成,转变评价方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必须创新和转变考核评价方式,即要依据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的质量及学习态度,采取多方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评价方式方面,应实现5个转变:一是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价人员由原来学校单方面考核向学校、企业及学生自身三方共同考核转变;二是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改变过去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水平;三是考试内容由理论知识为主(试卷)向职业技能为主(实践)转变,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四是考核标准由标准答案向综合评价转变,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五是考核形式由闭卷考试向开卷考试转变,更加体现高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开放性特点。

(李贤政,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办公室主任、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53

参考文献[1]刘洪一,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凤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的实践性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02).

[3]卢飞跃,等.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4]戴裕崴,章建新.项目导向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02).[5]李贤政.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基础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