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现状和未来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城市的发展历程 (2)

1.城市规划发展 (2)

2.城市经济发展 (2)

一、城市现况 (2)

三、当前城市布局 (3)

(1)核心区 (3)

(2)中心区域 (4)

(3)东部区域 (5)

(4)东北区域 (5)

(5)北部区域 (5)

(6)西部区域 (5)

四、不足之处 (6)

五、新加坡城市未来的定位 (6)

(1)定位一:重夺”全球第一港口“宝座 (6)

(2)打造全球最安全宜居城市打造智慧包容的新加坡特色社区8 (3)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9)

(4)效率之都 - 新世纪的绿色智能交通 (11)

(5)未来城市的典范 - 可持续发展 (12)

一、城市的发展历程

1.城市规划发展

(1)近代新加坡港建立与最初规划:新加坡近代城市规划与近代港口建设几乎同步开始。19世纪初,英国人莱佛士宣布新加坡港建立之时,就已为这座城市制定了最初的发展规划。此次规划理念体现了莱佛士作为实际政治统治者其个人理想主义与实际政治需要的结合。通过规律布置的街道将不同种族与社会族群隔离。此次规划对新加坡未来一百多年城市发展都具指导意义,其划定的城市基本格局是新加坡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

(2)20世纪中期之前的新加坡:开港后港口业带来大量移民涌入,2-3层的店屋为主要建筑形式的街区成片的建设起来。但城市建设速度远跟不上爆炸式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中心区过度拥挤。到上世纪中叶面积占全岛百分之一的城市中心区容纳了36万居民,是总人口的1/3。居住条件由于空间拥挤和缺乏维护变得相当恶劣。据统计,在南京上街,56%的家庭独住一间房,7%与其他家庭合住一间房,4%的家庭只有睡觉的空间。人口过度集聚也造成市区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等城市设施方面的严重问题。

(3)现代新加坡的发展:正是在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环境极其恶劣甚至影响生存的情况下,新加坡现代化规划起步。与其他城市相比,起点可谓不高。在五六十年间发展成今日的新加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政府秉承务实的精神,对城市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且对城市未来发展有长远的眼光。技术层面上来说,新加坡的规划策略一直与其经济结构和政策紧密结合,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促进经济,从而实现整个城市各个层面的综合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

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为迅速实现现代化,与世界经济圈接轨,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该阶段新加坡发展的重点。1970年代中到1980年代中是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成技术密集型产业。1971年政府出台新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明确了要在中心区建立中心商务区的策略。除了中心商务区,全岛范围内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环境质量也是这个阶段城市发展的重点。1980年代末开始,城市飞速建设带来了空间过剩的危险,现代城市的物质形态虽然大致建设起来,但经济活动尚不足支撑如此多商业空间运转。这种趋势积累的矛盾在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衰退中表现出来。1990年代,政府也尝试将新的开发与历史保护在相同的街区或地块内结合起来,通过新旧结合,既保护了历史遗产,也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空间。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化浪潮席卷至新加坡,新加坡不仅仅是一个岛国,更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重要据点。经济结构方面,科技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近几年,新加坡城市发展又面临新的挑战,除了全球背景下的可持续议题,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另外,产业升级带来大量移民的涌入,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带来压力。除了科技和知识密集以外,创新密集型经济也逐渐受到重视。

一、城市现况

1.可持续交通战略: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

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拥车证制度控制车辆增长、实施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管理道路使用。这些多管齐下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道路系统的负荷,保持道路交通通畅,将道路用地控制在12%以内,确保国家持续发展。

2.紧凑型城市: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鉴于国土面积有限、人口持续增长,新加坡从可持续土地利用角度,采取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建设模式。除了公交导向式的建设,也优先发展已开发地段,使每个开发地段的建设达到规划可容许的最高密度,尽量节约土地,保存未开发地段。采取高密度、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也可以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更有效地利用已建成的交通系统、公共与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3.多管齐下的商业发展:在商业发展规划方面,新加坡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除了加强中央商业区的发展之外(如目前重点发展的滨海湾新市区计划),也规划了多个区域商业中心和周边商业中心。

4.新镇与政府组屋:新加坡约80%的人居住在全岛23个新镇内的政府组屋。这些新镇经过全面性的规划,为居民创造自给自足的居住环境。

5.支持经济发展:由于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因此只能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创造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中央商业区的振兴(如规划发展的滨海湾计划)有助于建设一个现代金融商贸中心,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入住。工业方面,在这40年间,工业模式从早期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方向转型,开辟了尖端科技工业。另外,工业用地也经过周密考虑,将无污染性的轻工业设置于住宅区周边,鼓励混合用地,提高就近就业机会,从而减少通勤需求。

6.花园城市:随着新加坡城市化的推进,“花园城市”的构想将更上一层楼,在概念规划中预留更多绿地并增加休闲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公园与河畔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并保留自然生态与栖息地。另外,在城市建成区鼓励垂直绿化、空中花园等绿化措施。

7.保护文化遗产:除了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新加坡在土地规划中也致力于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需求,适当保留特色建筑和成立历史保护区。20 世纪 80年代至今,全岛保存修复了超过6800栋建筑物和55栋古迹,另外还有3个主要的历史保护区:牛车水、小印度和甘榜格南。这些区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包含市民的珍贵记忆。有选择性地保留这些重要的旧建筑和区域能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情感,并有助于保存特有的文化历史与城市风貌。

三、当前城市布局

新加坡是一个城邦国家,故无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它们分别为:中区社区,东北社区,西北社区,东南社区,西南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简称社理会)管理。

(1)核心区Central Ar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