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资源资产的内涵属性与分类

论自然资源资产的内涵属性与分类
论自然资源资产的内涵属性与分类

论自然资源资产的内涵、属性与分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能保护好、利用好。自然资源资产是国家、民族最为重要的资产,只能保全好、经管好。众所周知,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5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都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了较多的论述,特别是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的论述。此后的讨论、研究呈井喷之势。然而,时至今日认识不统一、歧见甚多。冷静分析,发现问题出在对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概念的认识上。为此,极有必要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内涵、属性及分类作一次系统而简要的梳理。

一、自然资源及其基本属性

自然资源,简言之就是“(主要)以自然形态存在的资财的来源”。或者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同时,也可以视为“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或属性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有用性”,也就是说只有“有用的”自然要素,才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这是自然资源最基本的属性,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其次是“可控性”,也就是说只有在人的能力范围内的自然要素才能称之为自然资源,而超技术能力之外,或超经济承受能力之外,或者不为法律法规或宗教信仰所允许的自然要素,只能视作自然条件,而不能视为自然资源。显然,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经济能力提升和制度观念改进等,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拓展。

第三是“区域性”,即自然资源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地带性分布特征,水资源有流域性,植物资源有地带性,矿产资源有成矿带。这就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必须因地制宜,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

第四是“系统性”,也就是说各类自然资源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构成一个自然资源复杂系统,农业资源中的水土平衡、矿产资源中的共生伴生现象,都是系统性的典型体现。这就决定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不能就水论水、就土论土,或就矿说矿、就林说林。

第五是“更新性”,即自然资源受物理作用(重力、沉降等)、化学作用、生物作用(消化、转化、光合)和人类干预等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可更新性,相对于人类寿命

来说更新较快的资源,称之为可更新资源,如森林、地表水资源,反之称之为不可更新资源,如矿产资源。

第六是“时效性”,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认识、技术水平等发展而不断变化,总体上呈现不断拓展的态势;同时,从自然资源存在的时间看,有些资源不因时间而发生变化,如矿产资源,有些资源则存在时间极短、稍纵即逝,如光照、风力等资源,前者称为恒定性资源,而后者称为流逝性资源。恒定性资源,要尽可能控制开发利用的速度,而流逝性资源往往要尽可能快地加以开发利用。

二、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然资源资产,是指以自然资源形态存在的物质资产。

当然,并非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可称之为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要成为自然资源资产,需要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这是自然资源成为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条件。凡是不稀缺的,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资源资产。当然,自然资源本身也必须是稀缺的。二是自然资源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并且这种经济价值能够评价,甚至能够在市场上得以实现。三是产权主体尽可能明确。如果产权主体不明确,则易导致自然资源资产的过度开发利用或收益的流失。四是产权边界尽可能清晰,如果边界不清晰,就不能保证资产权益的清晰,也不能保证权益的完全实现。

结合上述条件,有必要对自然资源资产作进一步的界定:所谓自然资源资产,是指产权主体明确、产权边界清晰、可给人类带来福利、以自然资源形式存在的稀缺性物质资产。

三、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属性

自然资源资产是自然状态(以及伴有人工状态)存在的资产,与道路、桥梁、房屋等固定资产不一样,是以自然状态存在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资产。其一,自然资源资产是基础性资产,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自然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具有排他性,由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权赋予某个主体,往往由于空间的不可重叠特性,其他主体就不能再取得相应的使用权。其三,自然资源资产往往具有刚性需求的特性,这与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稀缺度不断提升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四,自然资源资产的替代性较差,水、土、能、矿、生物等自然资源资产往往很难有替代品,替代是渐进的、有限的。其五,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特性与增值特质,这也是由自然资源资产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或有限替代特性所决定的,由此土地资产、森林资产等往往是保值和增值的重要领域。最后,自然资源资产具有区位性或非遍布同质的特性,这也是由自然资源的区域性特点所决定的。

上述特性或属性,在自然资源资产评价、交易和管理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四、自然资源资产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首先,自然资源资产源于并基于自然资源,没有自然资源便没有自然资源资产;自然资源的功能和属性是自然资源资产功能和属性的基础。

其次,自然资源资产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自然资源基础的重新思考。换句话说,目前之所以如此重视自然资源资产,是因为传统增长(发展)方式出现了重大偏差,资源浪费、资源破坏、资源枯竭、资源流失现象已经严重动摇了国家发展的基础,为此,要重视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源问题,对传统的经济核算方式进行反思、修正甚至革命,要进行自然资源资产核算。

再次,自然资源资产,亦可理解为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在内的一切自然状态存在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资源资产的范围要大于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自然资源资产,亦可理解为贡献正向(否则就是负资产)、产权清晰(否则矛盾)、可以管控、可以交易的自然资源。从这个意义讲,自然资源的范围又比自然资源资产的范围大。因此,自然资源资产与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讲并无本质的差异,是相互包容的关系,只是视角上的差别或侧重点不同。

最后,自然资源资产与自然资源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前者强调的是价值,后者强调的是实物;前者同质性与后者的非遍布同质性;前者的管理一体化基础较好,而后者的管理一体化基础较差,换句话说,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监管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后者的统一监管。

五、自然资源资产的分类

自然资源资产的类别极其多样,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第一,按自然资源资产的主体性质,可分为公有(国家所有、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私有自然资源资产、共有(混和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以及无主的自然资源资产。在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公有制是主体。随着改革和发展,事实上的自然资源资产共有、私有亦不断出现,但在法律上目前还难以认定。无主的自然资源资产是不合理的现象,应予以消除。

第二,按自然资源资产的实物性质,可分为土地资源资产、水资源资产、矿产资源资产、生物资源资产、生态资源资产和综合性资源资产。这其中,由于土地的空间属性,土地资源资产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自然资源资产,其他自然资源资产往往与此有高度的关联性。

第三,按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性质,可分为公益性资源资产、非公益性资源资产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公益性资源资产。公益性资源资产,顾名思义,指完全用于公共目的、不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资源资产。要严格禁止公益性资源资产用于非公共用途。

第四,按自然资源资产存在的位臵特性,可分为原位性自然资源资产和开采性或非原位性自然资源资产,前者位臵不可移动,如土地;后者位臵可以移动,如矿产资源。在评价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总体状况时,应把重点放在原位性资源资产上,非原位性资源资产可通过贸易、合作等方式来获得。

第五,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分割特性,可分为专有资源资产和共享资源资产。前者边界清楚、可以分割、可以排他;后者要么边界不清、要么不可分割、要么不可排他、要么法律规定或历史形成的公共进入。共享资源资产,要交由政府进行公开配臵和代理管理;专有资源资产,主要交由市场配臵,并接受政府监管。

最后,按自然资源资产的作用大小,可分为战略性资源资产和非战略性资源资产。前者关系国计民生,是资源资产中最活跃、位臵最关键、在非常态下难以从国际市场获得的资源资产;后者的作用则非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的。在构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时,应重点关注战略性资源资产,包括耕地资源资产、水资源资产、重要能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等。

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分类,有助于认识各类资源资产的功能和特点,有助于采取差异化的管理对策。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谷树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谢美娥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

2014年5月17日—1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石家庄经济学院在石家庄联合举办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研讨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谷树忠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巡视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家彬研究员,国土资源部调控司副司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太平,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贺冰清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院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海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书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琦教授,石家庄经济学院副校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举钢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栋民等出席研讨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相关单位的专家共约110人参加了会议。石家庄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郝东恒教

授到会祝贺。

研讨会围绕自然资源资产的科学内涵、外延、属性、类型,自然资源管理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的关系及其协调机制,自然资源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与规程,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的实现与分配制度及方式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认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必将有力地推进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推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的实施,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改革和完善,推动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1、资产的概念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360docs.net/doc/c45401388.html,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的实质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2)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3)资产的目的旨在为某个会计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 2、资产的分类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360docs.net/doc/c45401388.html, 企业资产由各个具体的资产项目所组成,为便于资产的计量,有利于资产的管理,可以根据经济内容,按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360docs.net/doc/c45401388.html,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固定资产的定义 转自环球网校edu24ol.cogudignzichan固定资产的 1)凡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称为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 (2)属于整体之一部分, 不便或不宜划分, 而其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者,应列为固定资产。 (3)凡相同种类、规格的设备、器具、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虽然单位价值不足2000元,但数量较多,总值较大,而又集中管理者亦应列为固定资产。(4)单台电动机其功率为30KW以上(含30KW)应列为固定资产。 (5)成套生产装置上的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线路在竣工时应列为固定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并且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商誉等。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教案资料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 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提要: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

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 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 ,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 ↓ 区域资源学 ↑ 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1.3 我国的文化资源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积累十分丰富。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有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两大源流,每条源流的支脉又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今影响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 从形而下的角度看,几千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展出复杂多样的方式,其间凸现的生活艺术融进了中国人高雅的情趣和独具匠心的巧思。此外,中国地域辽阔,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砖雕、器具、面具、玩具、民居、刺绣、服饰、饮食、建筑、园林、风筝、印染等民间文化堪称世界一流。这也是我们的又一大财富。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 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如何的物博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去认识我们物产丰富的伟大祖国。(板书课题)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https://www.360docs.net/doc/c45401388.html,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 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认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小组讨论: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具体范围 (一)使用时间超过一年,单位价值1000元(含)以上的办公设备、电器设备、家俱等;专业器具、设备等单位价值2000元(含)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资形态的资产。 (二)宾馆、酒店类企业的家具及洁具等财产,单件价值虽然不到1000元,但是同一批购进数量较多,总金额在1万元以上,且使用年限 较长,可以作为固定资产(资产组)核算和管理。 (三)未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工具、器具等,作为低值易耗品或存货管理。 (四)不论何种方式取得的单独计价的、单位价值在5000元(含) 以上的软件,一律作为无形资产管理,随固定资产一起购买不能单独计价的,并入该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一)房屋、建筑物和附属设施 1、房屋:包括办公用房、生产用房、职工宿舍、幼儿园、会所、 食堂、仓库、锅炉房等。 2、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水池、烟囱、河堤等。 3、附属设施:包括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供电设施、供暖设施、电信设施、燃气设施、消防系统等。 (二)机器设备 1、专用设备:指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机械设备、 动力设备、传导设备、器皿器械、工具量具、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容器等。 2、运输设备:包括小型客车、大型客车、货车、摩托车、其他车 辆等。 3、电子设备:包括通用测试设备、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消 毒设备、仪器仪表、显微镜、报警系统等。 (三)办公设备、家俱 指办公用的通用性设备,包括电脑、网络设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音响设备、影像设备、空调、冰箱、洗衣机、通讯工具、桌椅、沙发、柜子等。 (四)其他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专栏评论7自然资源地特征和分类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3、水分资源 (1)定义:大气降水和地面的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干燥度 (3)影响:植物生长关系密切 补充:干燥度①定义:一个地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②表格 干燥度0—1 1—1.5 1.5—4.0 ≥4.0 干湿状况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生产灌溉条件需要排水有时水分不足需要灌溉几乎完全需要灌溉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班级:共同体:姓名:设计者:审核人序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学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运用数据和资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消费观,养成节约、保护资源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交流合作· 【导读指南】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实在不会的问题,课上通过合作交流完成) (一)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是指。 2、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 3、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 可再生资源:。理由:。非可再生资源:。理由:。 4、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可再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和。 5、下面两位同学的说法,你支持哪一种?。 A、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会少一些,所以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我们不用节约和保护. B、不对!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和保护也会枯竭的 6、讨论: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有一些认识和做法你认为是否正确?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可以随意使用。 ?世界及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可放心使用。 ?金属矿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先不要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开发新的资源.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读课本64页,完成下表: 陆地面积已探明矿产总量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 平均水平的比值 由此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资产的概念、分类与计量

资产 资产 资产是财务会计中争议最大的概念之一。历来的会计学家都试图对资产给出中意的界定,但到目前为止,一个权威的、被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共同认可的定义,尚未出现。 目录

? ? ? ? 展开 差不多解释 词目:资产 拼音:zī chǎn

差不多解释: 1. [property]∶财产 2. [capital fund;capital]∶企业资金和设备 固定资产 资产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操纵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资产按其流淌性能够分为流淌资产、和非流淌资产 1. 资财;产业。《·崔駰传》:“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除蠹》:“因自诣郡,具言‘ 陈氏豪暴日久,谨已除之,计其资产,足充当县一年税租’。” 《倪焕之》十一:“富有资产,生活不成问题的,是一种人。” 2. 企业资金。 指企业资金。 3. 会计名词。 资产负债表所列的一方,表示资金的运用情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操纵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操纵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 资产是会计最差不多的要素之一,与负债、共同的构成的,成为财务会计的基础。 在会计恒等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简单的讲,资产确实是能把钞票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钞票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资产的概念 (一)资产的概念 依照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假如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差不多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假如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在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资源 通常在推断资产是否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在有些情况下,尽管某些资产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y Sciences) V ol.59.No.3 May2006.331~336 收稿日期:2005-11-30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向志学1,向东2 (1.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2.江苏张家港市凯悦公司文化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33) [作者简介]向志学(1935-),男,湖南衡山人,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 从事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向东(1968-),男,湖南衡山人,江苏张家港市凯悦 公司文化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应该受到保护。国人需借鉴现代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建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念,探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这是一个历史学、文化学和经济学交叉融会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学科。 [关键词]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现代途径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6)03-0331-06 培育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魂牵梦萦的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破成规,探寻新的运作模式。当代资源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机制、架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师法借鉴的上佳选择。下面想就此略陈浅见。 一 资源的历史其实比人类自身的历史更久远。早在人类远祖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些生命物质经历了以亿万年计的漫长演化历程,才形成原始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整个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发展进程都在毋庸置疑地证明着:资源对于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它们甚至决定着某一分支族群的繁衍或灭绝。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0[1](第167页)这就是说:没有地球)))自然,人类不仅不能生存,/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0[1](第167页),而且也不可能诞生。在远古,人类/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0[1](第168页)当然它还有能力/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0[2](第551页)。但是,原始人群的依赖性受动性,远远大于它的能动性。正是这种依赖型经济培植着依赖型意识;加上原始宗教迷狂,无法解释宇宙、天地的许多奥秘;于是,图腾崇拜、日月崇拜、土地崇拜,,应运而生,巫术和占卜也十分盛行。这与科学的资源观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资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科学的概念,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或大工业时代。这时,/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0已经把/通常的、物质的工业0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0[1](第127页)的一部分。大工业生产每时每刻都需要新式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如动力机械、原料、土地、水源、电力、厂房,,),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然资源的派生物。至于适应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可再生的农业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或某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他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也不得随意重分类。 【例题1】关于金融资产的重分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 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C.持有至到期投资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以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E.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答案】AC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就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工具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也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管理、战略投资需要等而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中国的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2)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用读图归纳、分析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2)阅读图文理解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利用数据对比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辩证地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下面的一组数字,既值得我们自豪,也提醒我们对“地大物博”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 我国资源总量大,品种齐全,是当之无愧的“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而且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不善,使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因此资源紧张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又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环境。板书设计: 类型总量世界排位人均占有量 陆地面积第三1/3 矿产资源第三3/5 中国自然资源耕地第四1/3 河流年径流量第六1/5 森林面积第六1/9 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破坏严重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提要: 1.文化资源的概念 2.文化资源的分类 3.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 1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一一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 一词 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 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什么是资源?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 文化就是一种社会 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科学一一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综合资源学一一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 与工艺学 ,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 区域资源学 部门资源学一一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1.3我国的文化资源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积累十分丰富。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有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两大源流,每条源流的支脉又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今影响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 从形而下的角度看,几千年来我们的衣食住行发展出复杂多样的方式,其间凸现的生活艺术融进了中国人高雅的情趣和独具匠心的巧思。此外,中国地域辽阔,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砖雕、器具、面具、玩具、民居、束IJ绣、服饰、饮食、建筑、园林、风筝、印染等民间文化堪称世界一流。这也是我们的又一大财富。

第二章 文化资源的形态

第二章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形态 第一节文化的分类 第二节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资源的分类 第一节文化的分类 1、文化 1.1 文化的层次 关于文化的内涵,说法很多。通常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意识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意识文化包括心理、心态、信念、观念等纯意识领域,也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理论化和对象化的意识领域。 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处理人间关系的产物。制度文化包括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制度,如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包括各种具体制度,如政治制度、婚姻家族制度等。制度文化还包形形色色的规章制度,如生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定势、民俗民风也可列入制度文化中。 第三层次,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物质产品中融入意识文化的要素,物质成了意识文化的载体。建筑、园林、服饰、器物、饮食、交通工具等物质形态都有精神要素,都有文化的内涵。 1.2 西学东渐 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可以划归为这几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人船坚炮利之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这国家民族存亡之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先进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向西方学习, 1.2.1 意识层面 大量介绍翻译,或撰写西方的史地,哲学,科技,政治,法律等书籍,最先的是林则徐,魏源,然后是梁启超,严复,维新运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望道等五四运动,等等如此,都是为了把西方先进的文化,比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歌等介绍到中国来,希望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这是意识文化方面。 1.2.1 制度层面 洋务运动,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与技术,希望能强化中国的军事,戊戌变法,直接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西方的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希望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民主共和。 1.2.3 器物层面 西餐,西装,沙龙,夜总会,上海百乐门,舞厅,西式婚礼,黄包车,一说从日本引进的,一说是从法国引进的,小汽车等等。 建筑方面特地要说的,就是:大多数人较为熟悉的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上面的学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和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

资产管理的几个主要概念

资产管理的几个主要概念解析 一、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区别 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和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的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低值易耗品从其价值标准来看,指单位价值在10元以上、2000元以下,或者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经营用具,指经营中使用的各种用具如清洁器械、消防器械、绿化器械等(2)管理用具,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家具用具,如保险柜、沙发、椅子、桌子、自行车等。(3)包装容器,指物业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周转箱、包装袋等。(4)其他用具,指不属于以上分类的低值易耗品。 二、不动产和固定资产的区别 不动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及其相关权益。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 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 三、固定资产与存货的区别 1、企业的资产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流动资产;二是固定资产,当然还有无形资产等。 2、而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固定资产净值(原值扣除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清理等组成。 3、而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燃料、发出商品、在产品、产成品等组成。 4、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资产在生产中损耗的价值是通过折旧的方式逐渐的摊到被生产加工的产品中去,通过产品的销售,取得货币资金,使自己的价值逐渐的得到补偿。而流动资产如原材料一旦投入生产,就会改变其原始的形态,被消耗的价值一下子就转移到产品成本中,是商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怎样区分固定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具有融资性质的一类支付款项,固定资产是企业拥有的,用来加工生产、提供劳务或经营租赁使用的实体资产; 具体区别如下: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具体包括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如何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性质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性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短缺,人们开始认识和关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一个庞大的集合名词,它所涉及的内涵较广。由于学科特点和研究目的不同,各学科研究自然资源的侧重点和方向也不同,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定义及其内涵也不近相同。目前,对自然资源的研究有三大方向,即地理学方向、经济学方向和生态学方向。地理学者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以被人类所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地理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经济学者认为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生物学者则认为自然资源是对于人类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可以看出,虽然不同领域学者对自然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被人类所用或为人类服务。下面从各个学科角度来认识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发展。 首先看地理学者下的定义。1.较早给自然资源下较完备定义的是地理学家金梅曼(Zim-mermann,1951),他在《世界资源与产业》一书中指出,无论是整个环境还是其某些部分,只要它们能(或被认为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就是自然资源.他的“自然资源”是一个主观的、相对的、从功能上看的概念。2.萨乌式金认为: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这些要素可以用作动力生产、食物和工业原料。3.伊萨德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用来满足自身需求和改善自身的净福利的自然条件和原料。4.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来作为生产、生活的物质、能量的来源,

或是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条件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 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这个概念相比之前对自然资源的定义来讲,更为详细,也更全面。5.我国着名地理学家牛文元给自然资源下了如下定义:人在自然介质中可以认识的、可以萃取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要素及其组合体,包含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只要它们在生命建造、生命维系、生命延续中不可缺少,只要它们在社会系统中能带来合理的福祉、愉悦和文明,即称之为自然资源。 接下来看一下国内外一些书籍表达的观点:1《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是:“被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如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生物及其群集的森林、草地、矿藏、陆地、海洋等;后者如太阳能、地球物理的环境机能(气象、海洋现象、水 文地理现象),生态学的环境机能(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食物链、微生物的腐蚀分解作用等),地球化学循环机能(地热现象、化石燃料、非金属矿物的生成作用等).”该定义明确指出环境功能也是自然资源,把周围自然条件也看作是资源,从本质上反映了地理学家对自然资源的认识。2《辞海》一 书关于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一般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个定义强调了自然资源的天然性,还指出了空间(场所)是自然资源。 接下来是经济学者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指出:“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这些定义是突出其经

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

近年来,学术界对“红色资源”的概念表述不一。而且现有的概念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片面性。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我们的研究观点,以便求教于同仁,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为构建我国的红色资源学科体系,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一、准确界定“红色资源”概念的重要性对“红色资源”概念如何界定,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界定不一样,对“红色资源”的理解也就会不一样。对“红色资源”的理解不一样,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也就会不一样。进而,影响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认真研究红色资源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的作用与意义,准确把握红色资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与功能。而要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就成了最基础的任务。概念是指对一个事物本质属性的一般性概括,对概念的准确界定是开展学科理论研究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对“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比作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根”的话,“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关系到红色资源本质、功能等“枝叶”的成长,最终决定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这个“果”。如果这个“根”没有培育好,它的“枝叶”也就不可能枝繁叶茂,它的“果”也就不可能硕果累累。由此可见,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开展红色资源研究的逻辑出发点,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 2.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开展红色资源研究的最终归宿。而对“红色资源”概念的准确界定则是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准确地界定红色资源,才能在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科学的把握,防止在“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朱小理,胡松,杨宇光(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摘要: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纵观学术界现有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理论成果,主要存在对“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认识不统一,对“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有争议,对“红色资源”的核心词把握不科学以及没有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概念界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1章概述 1.资源: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自然资源: 1)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总称。(联合国) 2)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称为自然资源。(《英国大百科全书》) 3)一定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带来福利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我国学者)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有效性②有限性和稀缺性③整体性④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⑤多用性 2.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和利用分类 (1)地理分类: ①按各种地里要素: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②按资源分布圈层:地上资源(气候资源)、地表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地下资源 (2)利用分类: ①按经济部门: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 ②按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储藏性资源(固体性资源)、流动性资源(液态、气态能量流资源) 3.自然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1)调查目的 ①为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基本家庭、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数据、权属数据 ②位资源分析评价和国土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③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④资源调查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2)调查任务 ①查清各类资源的数量(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空间、空间布局) ②清查资源的基本特征和质量状况(质量、适宜性、生产潜力、风险、灾害等做出全面评价,为国土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③分析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利用分区(根据资源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合、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 ④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调查成果以系列图的形式表达,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包括不同比例尺的不同专业的专题系列图) 第2章水资源调查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的涵义 1)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或多种用途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 2)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资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气象·海洋·水文卷)。 3)逐年可以得到恢复的淡水量,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而大气降水是它们的补给来源(中国水资源评价)。 4)所谓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 5)地球上目前和近期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水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资 源(沈灿巢,水资源导论)。 6)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水圈内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大气降水参与水循环过程剩下来的陆地产水量,人们经常利用 并且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黑龙江省水文总站主编,区域水资源分析计算方法)。 7)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可用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描述。(工程水文学) 广义水资源:自然界以固态、液态、气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都是水资源。它包括:地面水体……海洋、沼泽、湖泊、冰川、河水等;土壤水和地下水……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生物水……存在于生物体中;气态水……存在于大气圈中。狭义水资源: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即大陆上由大气降水补给的各种地表、地下淡水的动态量。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水、微咸水。 2.流域:河流某一断面来水的集水区域,即该断面(称流域出口断面)以上地面、地下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闭合流域:在垂直方向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地面集水区上降水形成的径流正好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一般的大中流 域均属此类。

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第一节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金融工具: 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甲公司:乙公司: 发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 (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发行公司普通股股权投资 (权益工具)(金融资产) 基本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工具运用(实例): [例1]国内某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 日本海协基金会交叉货币互换 国内某银行 国内上市公司

互换:公司“愿意”承担美元负债,将日元负债转为美元负债;期间以“固定—固定”利率互换,期末进行本金交换。 [例2]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货币互换 中国人民银行 国内十家商业银行 [例3]某公司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货款1 000万美元,需要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同时该公司需要采购国外生产设备,并将于6个月后支付1 000万美元货款。为规避美元贬值风险,该公司可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6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美元互换业务:即期卖出1 000万美元,取得人民币; 签订6个月远期合同,按照约定汇率以人民币买入1 000万美元。 二、金融资产的内容 主要包括: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三、本章不涉及的内容或业务 四、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金融资产重分类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交易性金融负债 五、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该类金融资产的概述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指定为该类的金融资产 二、该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设置账户: ?1、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a成本(公允价值倒计)?借: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借: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款项) ?3、期末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a公允价值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