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与歌唱演绎
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释义

10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6G 大调,可给人以明朗的感觉,其中的小高潮出现在第14、15小节以及第18、19小节上,莫扎特希望以两个连续的六度大跳给人以起伏感,但总的来说,这一部分的情绪相对平稳,最终以K46-V7-I 实现了圆满的终止。
B 部分为单三部曲,谱例标记为小快板(Allegretto),共有5个乐句,为了实现结构的扩展,同时也为了实现情绪的递进,莫扎特使用了重复技法。
莫扎特先呈现了长2个小节的间奏,希望通过#C 音引入,实现调性的转变,而从G 大调到D 大调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情绪的变化做好的准备。
第一句(d)为核心句,于全篇总共出现了3次(第23、53、89小节)且均在段落的起始处,使得作品本身更具嘲讽的意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德斯皮娜的人物形象。
此后的第29-31小节营造了游离的意境,这与♮C-#C 半音化有直接的关系,第35-40小节的旋律色彩也因的#G 的加入变得更为朦胧,离调持续到A 大调,莫扎特为了凸显这一部分和声的张力,还在第35小节处设计了Ⅶ7/Ⅱ-Ⅱ,最终达到了理想效果。
B’部分在结构上与A 是一致的,共5句,其调性非常稳定,音调也再次回归G 大调,第80至86小节为全曲的华彩部分,伴奏中的连续震音也是整个咏叹调的高潮部分,第89至99小节可以看作是对B 部分核心句的重复与再现,通过连续的跳进处理,配合环绕式的连接方式,促使情绪表达更为顺畅、更为充分。
(二)伴奏织体就A 部分而言,伴奏对应的谱例部分明确标注了行板(Andante)及演奏速度(66拍/min),由于这一速度要求与听众正常状态下的心率非常相近,为此,也为观众欣赏歌剧表演创设了更为安静的环境,同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工作。
左手部分的要点在于八度主音附点音符的演奏要强出,目的在于引出主旋律之后的伴奏,莫扎特不仅使用了跳音设计,还使用了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柱式和弦以及休止符等多种音乐素材,促使女仆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饱满,展现她的巧言令色,为此后对两姐妹的游说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适宜的氛围。
歌剧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演唱风格及特点

A’乐段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乐段。调性回到主调G大调,并且最后落在主调的主和弦上结束,完全终止,体现出曲子的完整性。旋律一直反复强调,将剧情推向高潮。
黛丝碧娜在《女人心》这部歌剧的整个剧情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剧情起伏的催化剂、矛盾深化的助推者、是巧舌如簧的煽动者,属于一个集奴仆与智慧于一身的丑角类型的角色。莫扎特给予她精灵古怪,生动俏皮,诙谐搞怪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赋予这部音乐剧不一样的生命力,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4第三章
咏叹调就是抒情调,词面意思是“曲调”,它可以是歌剧,轻歌剧,清唱剧,神曲或受难曲的一部分。咏叹调相当于歌剧主演的内心独白,一般作用于突出人物特征,彰显人物个性。17世纪以前宣叙调的使用率较高,但随着歌剧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更好的饱含情感色彩的形式,于是乎咏叹调便诞生了,相比宣叙调,其更为注重情感抒发,歌唱性更加丰富,伴奏更加规整,更为规范的曲式结构。到了18世纪,出现标准化的结构,复三部曲式结构(A+B+A’)。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出现在歌剧《女人心》第二幕第一场。在18世纪的那不勒斯,发生过一个故事,人物有老学者(老光棍)阿方索,女仆黛丝碧娜,两姐妹费奥迪莉娅,多拉贝拉以及她们的未婚夫古列尔摩,费朗多。故事开始是两位军官未婚夫在阿方索面前秀恩爱,激发他产生打赌的心理,关于对爱情的忠贞与否问题。阿方索让两位男士假装临时去远方参军,之后装扮成富有的商人分别来追求对方的未婚妻,如果追到手了,就说明爱情是经不起考验的。他为了能证明他的理论还收买了两姐妹的女仆人黛丝碧娜,黛丝碧娜在两位主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用力的推了一把,最终奥迪莉娅,多拉贝拉都分别答应对方的求婚,就在婚礼进行时两位军官都卸去伪装,图穷匕见,但在故事的最后双方都和好了。
论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

论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作者:严锦红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莫扎特的歌剧在整个歌剧历史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代表作《女人心》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部歌剧以情感丰富、剧情曲折而具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该剧中的经典的黛丝皮娜咏叹调唱段,戏剧性强,演唱强弱对比突出,人物性格鲜明,具有一定的演唱难度。
本文将从歌剧创作背景、唱段艺术特征以及演唱处理三个方面对这首经典咏叹调进行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女人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9-0066-03[收稿日期]2017-07-11[作者简介]严锦红(1979—),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讲师。
(福州350100)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其最突出的成就在歌剧领域,12岁就创作了第一部歌剧,为歌剧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一生共创作了22部歌剧。
其中代表作如《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女人心》。
其中在《女人心》中,充分体现了莫扎特作品的鲜明时代性和世俗性的结合,是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也是莫扎特歌剧写作技巧达到最高峰的作品之一。
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是本部歌剧第二幕中黛丝皮娜的经典咏叹调唱段,在整个作品中极具代表性,且集中体现了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创作的艺术特色,成为现今女高音歌唱家经常演唱的作品之一。
一、《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创作背景《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选自《女人心》,该部歌剧又称为《女人都是如此》,是一部两幕喜歌剧。
该歌剧首演于维也纳,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各个等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是莫扎特作品中形式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歌剧。
《女人心》是根据意大利剧作家洛伦佐·达·庞蒂的作品创作而成,非常具有戏剧性和时代感,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状。
《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音乐美学分析

《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音乐美学分析《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莫扎特创作的喜歌剧《女人心》中德斯皮娜的咏叹调,女仆德丝碧娜装作过来人给两位年轻小姐讲述年轻的姑娘在爱情中应该懂得的那些道理。
这首作品曲式是再现单三部曲式,总共分为三个部分情绪层次鲜明。
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既要遵循古典作品的严谨也要适当发挥戏剧特点。
使用客观表演美学流派,要注意表达出莫扎特时期的一些风格要尊重其历史文化底蕴表现出欧洲历史文化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加入花哨的华彩装饰音。
让作品丢失古典作品的特色。
标签:年轻姑娘应该懂得;音乐表演;美学流派欧洲音乐史的古典主义时期出现了三位音乐巨匠,莫扎特就是其中之一被大家称为“音乐神童”。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许多经典的歌剧,《女人心》是其喜歌剧中的经典代表。
充分的了解作品的作者和創作背景有利于演唱时的二度创作。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歌剧《女人心》中德斯皮娜的咏叹调,歌剧《女人心》主要讲述的是:老士官阿方索认为两位年轻军官的恋人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对爱情忠贞,两位青年军官不相信,于是就与老士官阿方索打赌。
为了验证真伪阿方索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两位青年人告诉她们的情人自己要外出打仗,但其实是乔装成富有的青年,分别去追求对方的情人,若追求成功,则证实老士官的猜测,她们的情人并没有想象那样忠于对方经不住考验。
于是乎两位青年便开始努力追求他们各自的情人,使出浑身解数来追求她们,都想证明对方的女人是不忠的。
结果两位小姐都没经受住考验了都答应了他们的求婚。
背叛了她们的爱情。
最后,两位青年军官露出了真相,卸下伪装让两位姑娘大吃一惊。
为了验证老士官的话,他们居然开了这么荒唐的玩笑!但最后两对年轻的恋人还是重归于好。
作品《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曲式是再现单三部曲式,全曲采用ABA的音乐结构,第1小节到第21小节为A乐段,节奏轻快,娓娓道来的语气。
在旋律中加入很多跳音和装饰音,显示出德丝碧娜俏皮的性格,这部分一直都在G 大调上。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摘要】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音乐特征方面,它采用了温柔悠扬的旋律,富有情感表达的音乐元素。
歌词特点则是强调了年轻姑娘们应该具备的品质与态度,鼓励她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与幸福。
在演唱风格方面,演唱者通常需要传达出深情的情感,以感染听众并引起共鸣。
这首咏叹调融合了音乐与歌词的精华,以及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所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
【关键词】引言: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背景正文: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咏叹调的歌词特点、演唱风格的特点结论:总结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1. 引言1.1 介绍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背景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反映青年女性成长与自我认知的歌曲。
这首咏叹调旨在启发年轻女性,让她们明白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升自我意识和自信。
作者通过音乐和歌词,表达了对年轻女性的关爱和鼓励,引导她们变得坚强、独立和勇敢。
这首咏叹调的背景是在当今社会中,女性地位得到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这首歌曲来传递对女性的关怀和支持,让她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坚强面对,不惧怕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首歌曲在旋律和歌词上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适合用动人的歌声演绎,能够触动人心,激发人们的内心力量。
2. 正文2.1 咏叹调的音乐特征咏叹调是一种表现情感的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和声丰富:咏叹调通常伴有丰富的和声,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和声的运用可以让听者感受到更加丰富多变的音乐色彩,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
2. 装饰音丰富:咏叹调中常常运用各种装饰音,如颤音、滑音、装饰音符等,以增加音乐的装饰性和表现力。
这些装饰音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情感更加直观地传达给人们。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浪漫唯美的咏叹调,由著名音乐家陈伟儿演唱。
歌曲以轻柔的旋律、细腻的唱腔和温暖的歌词展现了一种对爱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首歌曲在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歌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为主导,给人一种舒缓的节奏感。
歌曲的主要调性为D大调,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琶音、颤音等技巧来增添曲调的华丽感。
歌曲的曲式多样,采用了复调的方式,使得整个听觉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演唱风格表现了陈伟儿天籁般的嗓音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陈伟儿在演唱中运用了柔美的唱腔、她独特的喉音,以及娓娓动听的咬字,给人一种温暖、柔情的感觉。
她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歌词讲述了女性成长与爱情的故事,豁达的文字充满哲理。
歌曲以一种寓言的方式,歌颂了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爱与被爱、成长与坚强的人生态度,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年轻女性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歌词中的“天亮以后,我们继续飞翔”、“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不必凭谁而玩得快乐”等句子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歌曲的编曲注重细节,通过使用了钢琴、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将整首歌曲的音乐元素丰富地体现出来。
音乐中大量的弦乐和管乐的使用,使整个曲子更加华丽。
通过对声音的处理和合声的运用,使歌曲更加丰满、立体。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以其独特的旋律、表达方式和内容,成为了一首充满艺术特征和个性的咏叹调。
陈伟儿以她独特的唱腔和情感表达,使这首歌曲更加饱含深情。
通过一种温柔细腻的手法,歌曲传递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引发了年轻一代的共鸣与思考。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经典的咏叹调,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在演唱时,艺术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注入适当的情感和技巧才能演绎出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就《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进行深入分析。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咏叹调的背景和概况。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意大利作曲家乔尔迪尼作曲的一首咏叹调,它是歌剧《波希米亚人》中的一部分。
歌词描述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应该学会怎样去妥善地处理自己的感情和情感,以及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丰富,使得它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在演唱时,艺术家需要准确把握咏叹调的艺术特征,并将其展现出来。
我们来谈谈它的旋律特点。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旋律优美流畅,充满了柔和的波澜和情感。
演唱时需要准确把握各个音符的节奏和音准,尤其是一些高难度的音部,需要艺术家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才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来。
这首曲子的旋律变化丰富,从柔和温婉到激昂激动,需要艺术家在演唱时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情感的转换,使得整个曲子从头到尾都能够流畅而动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咏叹调的歌词十分优美动人,表达了对年轻女子的期许和寄予。
在演唱时,艺术家需要对歌词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融入自己的演唱之中。
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词句,需要通过声音和情感的表达,使得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而在演唱风格上,《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要求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曲子融为一体,用心演绎,用声音传递内心的情感。
在诠释上,艺术家需要用柔和而丰富的声音,优雅而动人的表演方式,将咏叹调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轻柔的演唱段落还是激昂的高潮部分,都需要艺术家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去打动听众,让他们感受到曲子深刻的内涵和美妙的旋律。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析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经典的咏叹调歌曲,由著名音乐家林强创作,以轻松愉
悦的旋律和深有寓意的歌词而著名。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从艺术特征方面来看,《年轻姑娘应该懂得》采用了明快活泼的旋律,带给人愉悦轻
松的听觉感受。
整首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歌曲的旋律线条
简洁明快,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愉悦的体验。
歌曲的编曲清新简洁,使用了吉他、钢琴
等乐器,搭配合理,给歌曲增添了乐器的丰富音色。
从歌词的艺术特征来看,《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歌词深具寓意,旨在教导年轻女孩应
懂得人生道理和正确的人生观。
歌词通过对比“玩具”和“人生”的不同,告诉年轻女孩
玩具只是暂时的快乐,而人生却需要理智和智慧去把握。
歌词以简洁的语言编写,并运用
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一种韵律感,使歌词更易于记忆和吸引人。
在演唱风格方面,《年轻姑娘应该懂得》通常以轻松明快的风格演唱。
演唱时要求声
音明亮、自然、流畅,表达出轻快愉悦的情感。
演唱者要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感,用轻松自如的嗓音来诠释歌曲的含义。
演唱者还需要注重歌词的表达,通过人声的处理来
突出歌词中的重点和情感。
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具有明快活泼的旋律和深有寓意的歌词,其艺术特征和
演唱风格都体现了对年轻女孩人生观教育的关注。
无论是歌曲的编曲、歌词还是演唱风格,都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和生活智慧,使《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成为了人们喜欢和
推崇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歌剧咏叹调《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与歌唱演绎话题:励志成长心理活动莫扎特摘要:歌剧《女人心》(Cosi fan tutte)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趣歌剧的典范,被音乐界称为古典主义趣歌剧的巅峰之作。
《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则是这部歌剧中最为出彩的一段咏叹调。
在咏叹调中,两姐妹的女仆德丝皮娜劝导她们,以动摇她们的爱情观,最终在一场“考验两姐妹的爱情是否忠贞”的游戏中赢得了胜利。
文章结合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艺术风格,对这首女高音咏叹调进行了音乐分析,同时提出了自己“首先融入到整个角色之中,再运用美声技法去进行歌唱演绎”的演唱思路,以体现出德丝皮娜“试探——说教——一、引言莫扎特的音乐在乐评家眼中被称为“不含任何杂质的‘纯音乐’”,更有个别理论家表白“没有一个作曲家的音乐比莫扎特的更近于‘天籁了’”。
莫扎特的音乐技艺和出色旋律让人惊叹,在他短短的35年的生命里,为世人留下了众多不朽的音乐巨著。
最为体现莫扎特音乐思想的则是他创作的22部歌剧了。
莫扎特的歌剧可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人们谈起他的歌剧音乐创作,往往用“音乐世界里永远的阳光”来加以形容和赞美。
他的歌剧几乎每一部都是超凡脱俗的经典之作,声乐中的各类声部都能在他的歌剧中找到著名的咏叹调。
这些咏叹调有着精致匀称的结构、深刻细腻的风格、通俗优雅的旋律,充满着纯朴稚趣的自然之美,充满着乐观轻灵的青春活力。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解释莫扎特的才华及其成就,更无法解释他何以能在身处逆境下写出如此优美清澈的旋律。
他是个了不起的歌剧作曲家,更是第一流的心理观察家,他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发现人物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用音乐的语言诠释人物的形象、理念和情感。
众多的莫扎特歌剧中,我最为喜欢的是《女人心》;在歌剧《女人心》中,我最为欣赏的则是德丝皮娜的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
二、歌剧《女人心》与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歌剧《女人心》是莫扎特作品中形式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
剧中对女人进行直接贬损揶揄,对忠贞的爱情冷嘲热讽,用滑稽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在爱情观上的两面性,同时也期盼着人性里的宽容。
是关于人性和人类感受,忠贞与不忠贞的微言大义。
赢得了“最富于人情味和最优秀的喜剧之一”的称号。
十八世纪后期,维也纳在威廉二世统治下,音乐创作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趣歌剧(Opera Buffa)的创作。
1789年8月莫扎特与老搭档意大利诗人剧作家达蓬特(Lorenzo Da Ponte)合作的《费加罗的婚礼》再度在维也纳公演,国王威廉二世亲临观看了歌剧的演出之后,深为莫扎特的音乐技术所感动,立即授命莫扎特创作一部新的歌剧。
于是,趣歌剧《女人心》(Cosi fan tutte又译《女人皆如此》)诞生了,这也是与达蓬特合作的第三部趣歌剧。
1790年1月26日,莫扎特34周岁生日的前一天,在维也纳布格剧院首演了此剧。
两幕歌剧《女人心》犹如室内歌剧小品一样,角色只有六人。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那不勒斯,两位年轻军官为了考验自己女友对爱情的忠贞,在老光棍哲学家阿方索先生(Don Alfonso)的赌注怂恿下,假装从军去了前线,在与各自的情人道别后,却乔装成斯洛文尼亚富有的青年,去分别追求对方的情人。
他们还买通了女友贴身侍女德丝皮娜(Despina),四人合谋,最终引诱得两位名媛都答应嫁给对方。
婚礼上,在远远传来的部队归来的号角声中,两位青年卸去伪装,露出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但真相大白后有情人仍然终成眷属。
该剧围绕着男女间的爱情和信赖问题展开,莫扎特用丰富的乐思,极具美妙的旋律,为剧中的每一个人物赋予了栩栩如生的个性,使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也在戏剧中得到淋漓尽致而又轻松幽默的反映。
讨论《女人心》这部歌剧,就不能忽视对女仆德丝皮娜的研究。
剧中她是两姐妹的女佣。
她游戏人间,不受道德礼教的束缚,为了一点小惠而不惜被别人利用,当知道自己上当受骗时,却依然轻松以对,将错就错。
属于意大利趣歌剧中丑角类型的角色。
她不在剧中是剧情跌宕的催化剂、是矛盾高潮的助推人、是斡旋各方的游说客、是摇唇鼓舌的煽动者。
是一个集奴仆与智者于一身的复杂角色。
剧中德丝皮娜被老光棍阿方索(Don Alfonso)欺骗并用金币买通后,积极配合阿方索斡旋于两姐妹和两位年轻军官之间,反复对两姐妹爱情观进行诱导,直接影响和导致两姐妹陷入畸形爱情的漩涡。
在歌剧《女人心》中,莫扎特为仅有的六个角色每人都安排了两段独唱咏叹调。
这首《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是德丝皮娜的第二段咏叹调,出现在第二幕第一场里。
剧情是两姐妹仍在思念前线的恋人,对失去爱人就像是世界末日来临一样的心情时时折磨着她俩,德丝皮娜对此感到奇怪与不解,她再次劝导两姐妹,不要轻易相信男人的感情,在爱情又一次降临时要把握机会,重新选择自己的心上人。
莫扎特在这段咏叹调里用简洁明快的旋律、活泼诙谐的乐句,生动地描绘了德丝皮娜轻浮顽皮的神态,将德丝皮娜内心世界的活动和巧舌如簧的应变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咏叹调是一部歌剧中的主要独唱,富于歌唱性、长于抒情性、伴奏非常讲究。
18世纪意大利流派的咏叹调一般写成三段式,即ABA(从头反复),其中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复,但比第一段更灿烂辉煌。
此外,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作曲家们英雄有用武之地,还经常给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表现高难的演唱技巧。
因此,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1、调性与音区在这首咏叹调中的调性上,莫扎特采取了古典主义常用的主调(G大调)——属调(D大调),再回到主调的调性结构。
值得人们信服的是,莫扎特在这里不仅仅采用了离调手段,而且还采取了“旋律是A大调,和声是D大调”的“异调配置”手段(35-36小节)。
这在同时期的作曲家当中,是极为少见的。
音区由小字一组的d1到小字二组的b2,达到13度。
也是莫扎特在创作中最为喜欢的音区之一。
更好的表现了德丝皮娜这位趣歌剧中丑角类型的角色。
2、音乐结构这首咏叹调采用了音乐结构上的回旋形式,带有古典主义时期的意大利趣歌剧的特点。
第一段从第1小节到第21小节结束,G大调。
试探的旋律,打动了刚刚还信誓旦旦忠于爱情的两姐妹。
第22小节到29小节带有间奏式主部,活泼而生动的吸引了高贵的两姐妹。
第30小节到第45小节的第二插部,由G大调转至D大调。
娓娓道来的说教让德丝皮娜充满了自信,也让两姐妹动了移情的念头。
第46小节到52小节的插部,透露出德丝皮娜的狡黠与自傲。
半减七和弦分解的旋律,收缩而诡异,停在了G大调的导音上,带出了那生动活泼的主部。
第二插部的变奏出现(第60小节到第87小节),伴奏音型变得琐碎,由前面的八分音符为主变成十六分音符为主,调性也建立在了G大调上。
第90小节到100小节,是主部的变奏。
至此,咏叹调在充满女皇般自傲的旋律中结束了。
完美而复杂的结构体现了德丝皮娜的试探、说教,进而狡黠而高傲的多变心态。
这样的结构,使我们想起了莫扎特著名的《土耳其回旋曲》。
3、词曲结合的艺术莫扎特曾经毫不犹豫地宣称,“在歌剧中,歌词理应是音乐顺服的女儿”。
从这首咏叹调中,我们不难看出莫扎特在词曲结合上超强功力。
这里我需要将部分歌词呈现出来,以便于说明。
A:要同时应付一百位追求,对千位射出多情的目光,对任何男人,难看或漂亮,要善于隐瞒,不露出真相,要面不改色,大胆地撒谎,大胆地撒谎,像女皇一样,要高高在上,要掌握大权,让人敬仰,像女皇一样,要掌握大权,让人敬仰。
B:他们很听话,像一群绵羊,万岁德丝皮娜,真像女皇,真像女皇。
歌词A的前两句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主部上出现的。
第三句以后则出现在第二插部。
随着情绪的发展,歌词A 的第二次出现,初看类似于第一次出现,但在调性上、音区上都有不同,结构上也增加了更多的补充,篇幅上增加了12小节。
最为艺术的是歌词B。
第一次出现是在晦涩的半减七和弦的分解上的,结构上作为6小节的音乐插部。
第二次出现的歌词B,则出现在近乎于辉煌的主部,充满了女皇般的胜利与骄傲。
在这里,莫扎特令人折服地找到了角色与咏叹调的契合点,完美地展现了德丝皮娜这个角色。
四、建立在塑造完美音乐形象上的歌曲演绎在歌剧中,演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作为人物个性唱腔的设计,它凝练和浓缩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用音乐形象塑造设立了角色的基本神态。
莫扎特的这首咏叹调给予了角色较大的表演空间。
它不仅旋律优美流畅富于动感,在音区处理上强弱交替、快慢结合,给人物赋予了丰富的感情。
歌声里既有深情的劝说,也有轻声的自语;既有高昂的抒情,也有跳跃的诙谐。
那极富有弹性的旋律几乎贯穿始终。
1、情感与声音在演唱《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这首歌时,既不能仅凭德丝皮娜这个角色具有调皮活泼的性格,就采用诙谐风格一唱到底;也不能由于莫扎特把重点放在旋律特有的活跃明快的节奏上,就采用跳跃欢快的进行演唱;同样也不能因为这首歌是女高音最舒服的声区,就置角色于不顾,按照自己的嗓音特点来完成表演。
演唱这首歌剧咏叹调时,情感与声音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
情感的表达有助于声音的发挥,使声音更美;而声音的美妙又促进了感情的注入,使感情更加充沛。
这样,塑造的人物才更富有感染力,效果才更能趋于完美。
2、声音要求咏叹调的开始,是在中等速度,音色深沉的情况下开始,音色庄重沉稳,德丝皮娜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深沉老练的长者,告诉两姐妹十五岁的少女应该懂得世界上的道理,要知道魔鬼把尾巴藏在哪里,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懂得花言巧语会使人坠入情网;随后节奏变得明快,音色华丽飘逸,德丝皮娜的歌声感情奔放,毫不掩饰地直言:要敢于说谎而又大言不惭。
她教唆两姐妹怎样用假象掩藏自己,怎样用谎话欺骗男人。
接着音乐节奏开始放缓,德丝皮娜的感情由激昂转为温和,歌声也一下从高昂变成平缓。
德丝皮娜面对犹豫不决的两姐妹,内心不禁暗暗自喜,她故作深沉、意味深长的对两姐妹传授经验:要做到既能隐瞒事实又不表现出慌乱,要懂得如何坦然撒谎,却一点也不内疚;这时音乐又恢复欢快,歌声中德丝皮娜洋洋得意的告诫两姐妹,只有这样才能像一位女皇坐在她的宝座上,随心所欲地说着我能够和我需要。
咏叹调结尾时音乐缓慢低沉,德丝皮娜看着受其蛊惑而陷入沉思的两姐妹,成就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她压抑住激动的心情,在内心高呼德丝皮娜万岁。
3、角色表演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在演唱这首咏叹调之前,应带着感情先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并应按照节拍来背诵,从中感悟出主人公在特定环境里的内心活动。
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越强烈.在演唱时的表达就越纯真完美。
意境,就是让自己完全融入角色,达到身临其境、完全“无我”的境界。
在演唱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把自己的感情和声音与歌曲的主题思想和主人公的形象完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