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SP)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关于标准化病人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概念与历史

(一)标准化病人的概念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或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备表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由于经过专业的培训,这些人能够准确地模仿相应病例的症状,包括走路姿势、身体动作、疼痛的程度、面部表情、病史病状等。学生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询问病史、判断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标准化病人可以给操作者进行评分和对操作技巧进行反馈,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种功能。

(二)标准化病人的起源与发展

1963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病学家Howard Barrow以教学为目的,开发了“模拟病人”;1968年,衣阿华大学的Robert Kretzschoman博士开发了第一个“妇产科教学合作者”。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进行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现在发达国家已较成熟,而且在加拿大、美国及日本等国已在医师执照考试中使用。1970年代中期,邓迪大学的Ron Harden开发并第一次实现了标准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能力考试中的应用。1970年代后期,亚利桑那大学儿科医师Paula Stillman开发了“亚利桑那临床等级量表”,以评估学生的表现。1975年M.R,Harden开发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简称OSCE)这一全新的考试方法,要求考生参加多个站点的考试,在每一个程序站点中,要求学生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或完成其他任务,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很好地避免了真正病人的种种不便,增强了其实际操作性。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标准化病人作为教学媒介进入医学教学领域,在美、日、德、法等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应用。1994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80%的北美医学院校都在使用标准化病人以达到特定教育目标,如培养问诊、体检和沟通技能等,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教学”和“评价”两方面。尤其是在考核方面,自Barrows培养了第一例神经科标准化病人以来,标准化病人作为临床技能教学与考核的先进手段逐渐全球医学院校所认可、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病人的出现已为医学模拟考核与评估带来了新的起点。

1999年,美国中华医学基金的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提出来《全球医学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并将“标准化病人”及各种病例纳入考核医学上的方式之一。此后,标准化病人在

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二)标准化病人的分类

1、职业标准化病人

职业标准化病人是指面向社会招募的、自愿参加的、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专业培训并考核通过之后颁发证书,其职业即为扮演病人,也可充当评估者和指导者。职业标准化病人的招募和培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其队伍流动性也比较大。

2、简易标准化病人

由于我国医学院学生比较多,标准化病人的需求量大,而招募标准化病人的经费支出不足,因此职业标准化病人的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出现了一种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tandardized Patient)的形式,分为两类: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和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TSP)。

学生标准化病人一般是由已学习过一定医学知识的学生担任,具有与职业标准化病人相同的职能。SSP的优势在于,其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易于培训和管理,同时也可节约培训的时间、人力和费用,相对来说也更加稳定。其缺点在于SSP易使用医学术语对产生暗示,对考核的公平性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标准化病人是由具备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和临床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师熟悉各种病例,同时也熟知病人的表现,一般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和额外的费用,且能够稳定地参与教学工作,可以较好地保持标准化病人队伍的稳定性。其优势在于,TSP可以根据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结果,直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有研究发现,学生在面对TSP 时,会产生紧张心理,双方都难以顺利进入角色,对教学。考核评估的质量有所影响。

二、标准化病人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991年,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经由美国中华医学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医学教学改革项目引入中国,展开试点,并于1993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九江医学专科学校三所学校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运用于医学教学及医学考核中。1990年开始,我国引进了上述技术。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资助,由Paula L.Stillman教授指导进行了临床技能评估项目的教学研究,并获得成功。

经过20余年的推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医学院意识到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继华西医科大学等三所医学院校之后,我国的北京协和医院、沈阳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多所医院和高校开始在临床综合考试中使用标准化病人,并已证实其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

学、山东大学医学院等一批医学院相继开展了标准化病人的招募和培训工作,并应用于医学生的培训中。辽宁中医学院率先在中医院校开展标准化病人的培养,并用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进行毕业考核。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标准化病人以其在医学教育、评估、研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临床教学改革的热点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医学教育专家也逐渐开始对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进行反思与研究。

以“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或“SP”作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而以年度为单位,检索每年的载文量;浏览文献的题目和摘要,确定是否符合入选标准;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表1即1993年至2015年期间国内关于标准化病人的研究文献统计表。

表1:1993--2015年SP文献年限分布表

年份篇数

研究范围

理论阐述临床教学考核评估护理教学中医学其它

199******** 199******** 199******** 199******** 199******** 199******** 199910222202 200013415201 20018311210 20026321000 20039530001 200411622001 200512640002 2006241083102 20074115108314 20084316910620 2009662116121232 2010651814151125 201150911121053 2012611112161444 2013601510131291 2014621815121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