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练习题

2018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练习题
2018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练习题

2018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练习题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201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练习题,欢迎参考!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2012大连)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3、如图1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图1

4、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

数分别是( )

A、37.5℃和38.5℃

B、37.5℃和38℃

C、38℃和38℃

D、38℃和38.5℃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如图2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其中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图2

6、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8.(2012衡阳)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熔化用了分钟。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9、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

_____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2012南宁)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

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

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甲乙丙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如图乙所示,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

(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2. (2012山东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

13.(2012四川自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A.1h B.5min C.10s D. 50s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7.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8.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9.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10.如图2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某晶体的熔化过程 11.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测量范围、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大烧杯(能盛下自制温度计的玻璃

瓶)3只,开水,冷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温度 温度单位:摄氏度(℃)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温度计结构原理使用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可以互相转化.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教学准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温度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b)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 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c)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 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一)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如果温度 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注意:在测温前千万不要甩( 二)临时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四、知识拓展 ◇热力学温度:宇宙中温度的下限是—273℃,被叫做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所以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K,沸水的温度为373K。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 体 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1)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温度外,有无其它用途?(做热敏报警器、制成工艺品等) (2)我们所学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那么,用其它原理能否制成温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推荐的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3*8=24分) 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2.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某人走进一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商业大厦 C.蓝天 D.飞行的白云

3.在如图所示的图文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 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5.下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6.下列光图路正确的是( )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

不够而破裂 8.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二、选择说明题(选择每题中唯一正确的选项并说明选择理由,5分*2=10分) 9.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理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三章物理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时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凝固 B、升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汽化 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 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5℃和38.5℃ B、37.5℃和38℃ C、38℃和38.5℃ D、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D、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01知识梳理 1.温度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温度计: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时要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________和__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3)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在使用前要把水银柱甩下去.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2)特点:物质熔化时________热,凝固时________热. (3)固体分类: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们的区别. (4)熔点和凝固点:晶体________时的温度为熔点;________形成晶体时的温度为凝固点. (5)晶体熔化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先达到________,然后继续________. 3.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特点:物质汽化时________热,液化时________热. (3)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沸腾是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只发生在_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 (4)沸点:液体________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________,同一液体的沸点还与________有关. (5)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华. (2)特点: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____热. 02知识对比 1.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与体温计 2. 3.蒸发和沸腾 第1 页共1 页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 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 4、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 和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 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7、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的区别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 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4、 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 5、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7、 熔点和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018-2019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复核人: 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 一、 自主学习 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 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 二、 探究交流平台 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 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 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2)它的量程是多少? 。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 ①使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 (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 (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 (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 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 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 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 值、 值和 . 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 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 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 阅读课本P14“误差” 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AB卷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A )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 A.a 为凸透镜,b 为凹透镜 B.a 为凹透镜,b 为凸透镜 C.a 、b 均为凸透镜 D.a 、b 均为凹透镜 2.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里的镜应该是一个 (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4.如右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 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5.如图纸筒A 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 端向外拉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 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正立的 B.放大、倒立的; C.缩小、正立的 D.缩小、倒立的。 a b 半透明纸 凸透镜 A B

湖南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2018

益阳市2018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 (全卷四个大题,共25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 题卡的相应位置土,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试题中用到g均取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毎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 分,满分24分〕 1.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生的质量约在45kg B.学业水平考试期间室外气温约为50℃ C.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40cm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与光的色散有关的是

A.阳光下的树影 B.汽车倒车镜 C.“折断”的铅笔 D.雨后的彩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人步行的速度是6km/h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 C.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 D.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4.下列关于物理知识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视机遥控器使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 B.医院杀菌用的紫外线是看见光 C.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于防伪 D.医生用红外胶片拍出的“热谱图”,可帮助诊断疾病 5.下列做法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室 s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6小宇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7.盛夏天气炎热,小佳将奶茶喝掉一半后盖上盖子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她拿出奶茶,发现奶茶全结成冰,请可奶茶结成冰后不变的物理量的是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温度 8.(2017云南)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2017-2018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 检测题 姓名座号 班别 3分,共36 分) 一、单项选择 题(每小题 1.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B.在教学楼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D.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一辆汽车以30m/s 的速度从 A 地开往 B 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A.24m/s B.25 m/s C.26 m/s D. 无法判断 3.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无法呈现清晰的像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D.流星赶月 5.深秋季节,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些,这是因为()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 .库中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了 C.肉中的冰会熔化D.肉中的水会蒸发 7.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8. 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 9.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图1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10.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A.2∶ 5 B .1∶ 2 C .4∶ 5 D .5∶ 4 11.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 是()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12.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 .10m/s C .15m/s D .20m/s 1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题练习及答案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岳阳年平均气温42℃B.某中学生质量50kg C.正常人1s内心跳75次D.物理教科书长260cm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长度约为1cm D.电冰箱的额定功率约为100W 3.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B.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 5.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试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6.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B.37.5℃C.38.0℃D.38.5℃ 7.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 8.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 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9.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 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A.B.C.D.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B C D A.春天,白雾弥漫B.夏天,大雨滂沱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 12 .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 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训练题 1、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 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 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5、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6、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 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 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 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 9、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 10℃~ 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 10、 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12、 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13、 如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单元测试一、填空题 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3.弹奏钢琴上B调的“1”音键与C调的“1”音键相比调“1”音键弹奏的钢丝振动的频率大。 4.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 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 6.的声音为0dB,一般情况下,人的脉搏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因此噪声被称作“ 。” dB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7.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8.现代城市的主要干道旁常设置一个指示装置。上面不断闪烁着变化的数字,数字后面跟着符号“dB”。这个装置的作用是。9.图B1-1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音乐的波形。甲乙图B1-1 10.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 1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内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二、选择题 12.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 13.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14.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甲 乙 物态变化单元习题 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B 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D 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 2、四位学生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热水的温度,他们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热水中后,各人的测量方法不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平视读数 B 待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后斜视读数 C 温度计放入后,立即读数 D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后,再读数 3、室温下,医生将体温计从体温是38℃的病人口腔里取出后,放在桌上较长时间,则体温计的读数为( ) A 38℃ B 37℃ C 23℃ D 无法确定 4、某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为4cm ,在100℃时水银柱长24cm ,若将它插入20℃的水中,则水银柱长度应为( ) A 20 cm B 8 cm C 28 cm D 以上均不正确 5、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 A 凝固点低 B 凝固点较高 C 沸点较低 D 沸点较高 6、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则(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已熔化成水的将要凝固成冰 C 冰将停止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 冰将全部熔化成0℃的水 7、 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 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 B 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 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 8、冰常用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 A 冰总是比水凉 B 冰善于传热 C 冰透明干净 D 冰在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9、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 下雪天的气温比化雪天气温高 B 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C 形成雪时要放热,化雪时要吸热 D 雪传播热的本领小 10、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11、两只外型不同的容器,如图所示。原来里面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容器内水的多少情况是( ) A 甲容器内水较多 B 乙容器内水较多 C 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 少条件不好判断 12、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13、在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 立即上升 B 先下降后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一直不变 14、气温不太高时,在水中游泳会感觉不太冷,而上岸后会感觉冷,这是因为( ) A 人体皮肤上的水,在蒸发时需要从人体吸收热量 B 人刚上岸时,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感到冷 15、已知液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 -183℃,-196℃,-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三种气体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与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