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分析隐语

合集下载

社会语言学最新版本

社会语言学最新版本

会行为的相互关系。这个
主张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
构想。
1952
1964
美国社会学家和语言 学家联合举行了一次学术 讨论会,正式提出并公认
了“社会语言学”这个名
称,标志着社会语言学正
式诞生。
.
罗常培先生出版的 中文出版物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 《语言与文会化语》言堪学”这个学科名 研语究言态发度展、迅语猛言,规在范阶、层语方言言与、文双化语、和言双语方交言际、、称中国社会称语最言早学见于1980年陈
大,囊括了社会语言学
陈松岑《社会语言
早期的经典著作。
学导论》是中国第一本
三、兴起与发展
社会语言学教科书。
.
四 在语言学中的
地位
理论意义
实践价值
.
理论意义
1
2
3
拓宽了语言的研究领 域,对语言提出了一 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 更为有用的概念。 传统语言学研究语言 的内部关系,社会语 言学的研究从语言的 外部关系着眼,开拓 了新的领域。
.
概述
• 传统上对语言地域变体的研究也就是方言学的研究。 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地域变体。
• 语言的功能变体即一般所谓的“语体”,是以语言 交际功能为标准所划分的语言风格类型。常见的功 能变体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 语言的社会变体也称社会方言。与语言变异最明显 相关的社会因素是文化、性别、年龄、社会阶层、 民族和种族。
.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续)
➢ 社会上的一些集团、群体,由于工作上、活动上或其 他目的上的共同性,在相互之间交往交流时,会创造、 使用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词汇、用语或符号。 社会语言学把这种基于特定的语言社团的语言变体通 称为“行话”。 ➢ 凡是语言社群,都有自己的行话。如饮食行业中 把做主食的叫“白案”,做菜肴的叫“红案”。

清代小说《歧路灯》隐语初探

清代小说《歧路灯》隐语初探

清代小说《歧路灯》隐语初探
郭慧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5(000)006
【摘 要】隐语是汉民族语言中古已有之的一种社会语言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
使用群体广泛,在社会语言学研究和民俗语言学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清代
文人李绿园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歧路灯》中便保存大量涉及清代社会市井生活方
方面面的隐语,对其进行探索与挖掘不仅可为近代汉语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资源,
更可使我们对清代民俗生活和民俗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体味隐语这种特殊语言现
象隐藏着的秘密与魅力。

【总页数】3页(P6-7,45)
【作 者】郭慧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言语识别视角下广西地区毒品犯罪隐语初探2.清代小说《歧路灯》的教育特征研
究3.清代小说《歧路灯》对微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启示4.清代小说《歧路灯》对微
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借鉴价值5.晚清官员信札中的隐语使用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言学-language-and-societyppt课件

语言学-language-and-societyppt课件
• 例如:一般中国人在家庭环境中使用家乡 方言,在工作学习时使用普通话。
• 文体的差异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发音、不同 的语法结构或不同的词汇选择来实现的。
• 文体不仅可以指一个人对言语的习惯性使 用,也可以指具有相同职业背景的人所共 有的言语使用特征。
.
• As far as the situational variation in language use concerned,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some stylistic variants available for a person to choose when engag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cative events.
三句不离本行
.
How does language relate to society
• 2)The social environment can also be
reflected in language, and can often have an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vocabulary.
※ Macro-studies ※ Micro-studies
.
Sociolinguistics
Macro(宏观)-studies ——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 (语言社会学) :
To know more about a given society or community by examining the linguistic behavior of its members
.
Language is not always used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s is generally assumed, but rather it is sometimes used to fulfill an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 – to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社会语言学4

社会语言学4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

一 概 述

概述
语言变体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单位, 是指具有共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 社会分布指相应的语言社团,一群接受和 使用某一些语言项目的人。 社会语言学用“变体”这个概念来描写语 言的变异性特点。 语言的地域变体、语言的功能变体、语言 的社会变体
概 述
殊的表达方式。社交称谓中的 通称词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 在中国,亲属称谓复杂而严 而变迁。如“小姐”一词命运 格。长幼有别,嫡庶有别,亲 汉语的社交称谓中还流 的变迁,跟社会文化直接相关。 疏有别,内外有别,系统分明, 行表职称谓,一般结构是 层次清楚。西方的称谓则不甚 严格。如“姨母、婶母、伯母、 “姓+职务”,如张局长、 汉语的称谓中尤其在文化层次 姑母、舅母”用一个词aunt。 李主任等。 相对较低的人那里,还流行泛亲属 称谓,即用亲属称谓来泛称非亲属。 农村还有一种比照孩子的泛亲属称 本部分结束 谓。
“死”这个词是人们最为忌讳的 词,因而从古至今有很多相关 “死”的词都选用了同义的委 婉语。如:病故、去世、诀别、 百年等。
上海的新娘子忌吃瓜,因为 “瓜”和“寡”谐音,一些 地方对“药”也忌讳,因为 “药”总是跟生病有关,一 些地方就把吃药说成喝好茶、 喝细茶等。
吉祥语被认为具有逢凶化吉、富贵降生的神秘 莫测的力量,这也是语言崇拜的一种表现。大部 分吉祥语是通过实物名称跟语言里表示吉祥喜庆 的字眼谐音构成的。同音或谐音是构成吉祥语的 主要手段。
商业上:盘点、热卖、促销、清仓、甩 卖、跳楼价、特卖 股市上:牛市、熊市、大盘、割肉、套 牢、解套、垃圾股
三.语言与行业、职业(续)

行业用语通常与特定的行业组织和专业领域相 联系。现代行业用语主要是专业术语。如语言 学领域的“音位、元音”等。

日本女性用语的特征及其社会背景分析

日本女性用语的特征及其社会背景分析

日本女性用语的特征及其社会背景分析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着社会。

日本的女性用语词语优雅、语气委婉、待人尊敬,是现代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日语不同于世界其他语言的一大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女性用语的特点也将逐步发生变化。

关键词:女性;女性用语;日本社会;性别差异课题来源:泰山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本语言中的“位相”――以女性用语为例”(项目编号:QN022014006)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说话者思想认识的重要反映。

语言的发展,印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它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由于日本女性的言行受到社会环境的种种限制,从而在语言表达方面出现了差异明显的女性用语。

本文拟通过分析现代日语中的女性用语的特征考察日本女性用语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1 现代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特点现代日语中女性用语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语调、词语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

其中,词汇方面男女用语差异表现最为明显。

1.1 语音语调在语音上,女性追求优雅、规范的语音变体,即女性发音一般较之男性更接近高雅的、清晰易懂的标准音。

而男性发音有时比较粗糙模糊,在非正式场合经常使用一些不规范的语音变体。

在语调上,女性较男性更富于抑扬变化,富有表现力,女性说话时句末多用升调,回答问题时也经常带有疑问或征询的升调;男性则使用语气坚决、肯定的降调。

1.2 词语运用男性常用的人称代词,如“?W”、“俺”、“君”、“お前”等,显得比较傲慢而且粗俗,部分词语带有轻蔑或近乎责骂的口气。

与此相对,女性经常使用的人称代词,如“あたし”、“あたくし”“あたい”、“あなた”、等显得随和亲密、尊重客气。

男性一般使用“ほう”、“おい”、“なあ”、“やあ”等语感强烈的感叹词,或像“くそ”一类的粗俗的词语。

女性一般使用“あら”、“まあ”、“おや”等语感柔和的感叹词。

女性用语的终助词有“わ”、“わね”、“のよ”、“かしら”等。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

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符号之间形成的纵向关系。

2。

语用学: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殊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3.菲尔德:4。

索绪尔:5。

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个音节,往往可以从音质的角度去划分,划分到不能再分析为止,分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得到的就是音素。

6.音位:音位是某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

条件变体:具有互补分布关系的各音素对它们分布的环境总体来说是相互补充的,而对其中某个因素所能出现的特定位置又是相互排斥的。

它们彼此间不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所以并归并为一个音位,这些因素就是这个音位的若干变体.这种变体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所以叫做条件变体。

8。

超音段音位:在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样的非音质要素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因此也能归并成音位。

由于这些音位不是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是常常是添加到音段音位的序列(包括音节、词等)上面,它们具有超音段的性质,音位学上把它们叫做超音段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

超音段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9。

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之所以区别于别的音位,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这种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

10.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11.肌肉紧张度说:12。

语流音变:人们说话时,具体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长短不一的一段段的语流。

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教语流音变.13。

理性意义: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也叫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14.语义场:在语言学中,凡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词义上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在语义上形成一个场,称之为语义场。

【PPT】社会语言学

【PPT】社会语言学

专名的文化考察 隐语的语用与语境考察 语言迷信
• 濒危语言与方言保护 • 汉字改革 •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语言田野调查专题
• • • • • • • • • • • 社会人群对外来词认同程度调查 汉语拼音字母词读音调查 电话首句话语调查 行人问路语言调查 当代大学生流行语调查 大学生校园语言调查 售货员语言使用调查 心理医生的语言调查 大陉村村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厦大医院医务人员语言调查 漳州开发区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罗常培: • 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 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在足以 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面影。社会 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 沉淀在语言里面。
二、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定位与特点
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言学
• 交叉性学科 交叉性学科(与单纯注重语言自身相 对) • 应用性学科 应用性学科(与基础理论学科相对) • 语言应用性 语言应用性(与语言结构相对)
社会语言学有着极广的研究领域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商 务印书馆,2007,李宇明 专题篇: 旅游服务语言状况 产品说明书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医疗文书及药品包装用语用字情况
• • • • • • •
农民工语言状况 计算机字库字形状况 藏语文信息化及软件使用情况调查 北京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状况 上海市学生普通话和上海话使用调查 基诺族语言近况 语文教育中的文白之争
思考与练习
1. 观察一个方面(领域、专题、片段的)的 社会语言应用,分析影响社会语言应用的 主要因素。
社会语言学
一、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 研究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的一门学科。 • 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异现象的 学科。 • 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存在、使用、 变化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分析隐语-论文 引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中的隐语现象,便是语言和社会之间密切关系的生动反映之一。隐语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或群体特有的一种专门用语,是为隐瞒和识别该集团、回避交际场合中的第三者(圈外人),实现特殊社会交际功能而创造的。它是语言依据不同的社会功能而采用的一种功能变体,生动地反映了语言和社会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 一、隐语的特征 隐语指一定的社会集团或群体社会在一定语境中为隐瞒和识别该社会集团回避交际场合中的第三者而创造使用的秘密词、短语或句子,是标准语和方言的一种特殊交际功能的变体。回避人知道,识别集团是隐语基本的交际功能。从隐语的定义和本质交际功能出发,我们可以归纳出隐语具有以下五大特征: 1)隐秘性。是隐语最重要和本质的特征。隐语的这种隐秘性体现为一种人为的秘密性。隐语的目的实现借助于特殊的语言构造方式,因而隐语之隐秘性通过其迥异于通用语之语形表现出来。 2)封闭性。隐语是一种对语言的特殊使用现象。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为实现隐瞒群体内部交际内容的目的,群体成员有意违背交际的会话合作原则,使用为“外国人”所不理解的隐语,对集团或群体以外成员予以封闭、排斥,从而使群体外交际无法进行或导致交际的暂时中断。 3)场合性。隐语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既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有某种特点的人互相交际的具体状况。 4)集团性。隐语使用者往往体现出一种“集团”分类特征。这些集团或封闭、稳定性强,如商贩、技艺诸行或秘密机构(军事、安全、司法等部门);或临时性、变动性大,如娼、赌、窃、匪乞等社会寄生群体。 5)偏离性。对“正常语言”(共同语、方言)的一种偏离使用。一部分隐语迥异与正常语言的外观,而另一部分隐语通过使用者的约定予以了转移,是对普通语义的一种偏离。隐语的偏离性主要体现在其特殊的语言形式上,这种特殊语言是为实现保密交际功能的目的而创造的。

二、隐语与社会文化 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 隐语作为语言变体的变化形式有两种:第一,是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中语言形式的扭曲。即通过一系列语音手段——诸如反切,切语,谐音等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变形。 反切是最常见的运用语音构成隐语的方式之一,它利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隐语语词或语句。 第二,是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中语言形式的扭曲,即通过一系列修辞手段——诸如比喻。比拟,借代,摹绘,讳饰等对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的语义系统进行特殊的解释,确切地说是对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中相印词汇单位的基本意义的解释,这种意义的特殊解释自然扭曲了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 然而,隐语反映的语义内容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包含了两个层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1、隐语反映的物质文化 隐语使用者中的民间手工业、消费服务业与社会物质生产、消费活动关系密切,因而这些集团使用的隐语最为普遍的折射出社会的物质文化发达程度。 如明清时手工业中的榨油业中又分类精细的隐语。例如他们称榨油将为车把老,油渣为干浆,豆油为浑老,黄豆为笼口、麻油为滑老等等。这些隐语不仅反映了油品的种类,更反映了当时当地榨油业的生产情况,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社会的物质文化。 2、隐语反映的精神文化 隐语在民间和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中折射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为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有其积极、美好的一面,如一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也有丑陋、卑俗的一面,主要在巫卜星象、色情、乞丐等。从所联系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使用者的一种消极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三、隐语与社会心理 2

隐语是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的社会变体,也就是说隐语系统只服务于某些从事秘密活动的相对狭小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为了达到保密和维护圈内人的需要而得到一些共同的背景知识,遵守他们圈子内的群体规范,对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的某些成分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群体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特点的小群体,一种是集团性强,秘密程度高,比如刑事犯罪团伙,特务组织,商行群体等等,另一种是集团性差,秘密程度低。比如临时形成的松散团伙的群体,从已经所知的情况来看,目前这种结构松散的群体数量较多。 在实际的社会语言交流之中,不同的社会群体自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一套隐语,因为他们的日常活动和话题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一套独特的交流隐喻语。 由于隐语交际者类型的多样性,音域的社会心理动因也是多层面的。功利、亲和、委婉、游戏是决定隐语使用的重要心理因素。 1、功利心理 功利,指为满足某种需求投入努力而获取的利益。 如今日上海从事KTV娱乐服务的侍应生、侍应小姐们,当有外人在场时,他们谈论工作报酬(尤其是小费),常使用一套隐语,如“100元”为“一元”,“500元”为“五元”等,其目的是低调行事,在人际关系、经济利益方面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 2、亲和心理 亲和,体现为群体成体成员间的吸引性、凝聚力。成员问沟通机会的多少,渠道是否畅通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重要的因素之一。群体成员使用隐语,首先可用于帮助识别成员,达成言行上的默契,产生心理上的安全和满足感。其次,隐语对于维持群体间界限,协调群体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如清末,社会不安宁,路口码头常有强人出没,遂使镖局大兴。保镖的遇上了贼人先对隐语,对上了互相照顾,对不上才打开。此外,隐语能密切群体内部关系,有效维持群体内部权势关系。 3、委婉心理 委婉只是一种报答上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完成秘密交际行为。隐语所表达之内容涉及言语禁忌,隐语使用者处于大众群体的避凶趋吉、鄙俗趋雅心理,而采用其他的言语表达方式来婉指所指的对象,间接体现了一种委婉心理。 4、游戏心理 隐语最初的一些语言体式多为谜语、歇后语等语言游戏。故江湖多称其“俗语”或“俏皮话”,反映了使用者的一种语言逗乐得游戏心理。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隐语现象进行研究,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具体语料,归纳出隐语的特征、语言构造方式、承载的社会文化及社会心理。隐语与交际主体、言语环境、社会背景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一系列相关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隐语产生存在的基础。隐语是为实现隐瞒或识别的特殊交际功能而采用的语言手段,在特定环境服务于特殊人群。因而,隐语的特殊性通过交际目的、特殊人群、特定环境、特定语言材料等表现出来的,达到隐语的社会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隐语由于具有秘密性、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生命力短暂。隐语是一种带有保密性质的社会习惯语,其主要特点是私密性、行业性和落后性,隐语是一种民间俗语,丰富了社会语言的宝库,但同时,隐语又有其落后性,应审慎对待,我们不主张大量使用隐语,坚决反对滥用隐语,以保证共同语的健康发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分析隐语

摘 要: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现代人名用字进行研究,考察影响人名用字的社会因素,阐析人名中蕴含的物质状态和精神状况. 3

【摘要】:正什么是隐语?隐语是一个语言时变体系统,它的本质特点是人为的秘密性。 隐语是一个语言变体系统有两个含义.第一,隐语是扭曲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系统中的某些成分而构成的语言变体。第二,隐语是语言的社会变体,它是与一定社会特征有关的语言变体,也就是说是全民语言或地域方言在社会层次上的变体。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语义指向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助词“了”研究 话语标记“你说/我说”研究 现代汉语“相反”类词语分析 当代人名用汉字的比较研究

中国人名字演变历程:从大量重名到生僻怪异 新华网沈阳9月15日电(记者魏运亨)最近,两条有关名字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兴趣。

一条新闻来自东北。据对沈阳市户籍人口姓名统计,沈阳市叫“刘洋”的最多,共有4049人。此外,“伟”“丹”“丽”“静”“淑芬”“素华”等也是成千上万家庭给孩子起名的“常用字”。在沈阳,张、王、李、刘四大姓中,单字一个“伟”的就达到12828人。全市叫“淑芬”的女性则超过7000人。

另一条新闻来自西南。据报载,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今年秋季入学的400多名新生中,名字中带有“冷僻”生字的多达1/10,例如陈×遄(读传)、杜×炱(读台)、王×芏(读杜)、林珩(读衡)×、林×氍(读渠)等等。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不少学生的名字查《辞海》《辞源》,甚至还得请出《康熙字典》才能找到。 这两条新闻反映的情况带有很强的普遍性。据学者研究,虽然中国有4000多个姓,但常见的不过近百个。像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10个国内大姓,就占了全国人口总量的40%。目前,每年的新生儿超过2000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给孩子起名偏爱单字,“同名同姓”或“重名”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 本来姓名只是一个人的文字识别符号,但大量“重名”却给户籍管理、上学就业、储蓄信贷、邮电通信、社会保障、 医疗保险等带来诸多麻烦,给日常生活带来烦恼。 获得过奥运会金牌的著名滑冰运动员杨扬,媒体一般称之为大杨扬。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大”字?就是因为国家女子速滑队中还有一个年龄更小的同名队友。南方有一位叫刘心武的青年教师,业余时间爱搞文学创作,结果小说在杂志上发表后,著名作家刘心武站出来不让了,斥其“欺世盗名”。 为了减少与人重名带来的不便与烦恼,近些年有不少家长钟情于将生僻怪异的汉字嵌入名字之中。记者一个齐姓朋友喜得贵子,两口子用了一个多月翻字典给孩子起名,最后选中了一个“傂”(读斯)字,还卖弄地告诉别人,“傂”是“福”的意思。但上户口时民警却犯了难,因为计算机打不出这个“傂”字,建议他们改名,弄得两人很是扫兴。 4

选常用字,重名太多;选冷僻字,一般人又不认识。看起来,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还真是伤脑筋的事情。 学者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的名字变化有3个阶段:从建国初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30年时间内,含有政治意义的字眼入名比较时兴,而且当时多选两个通俗常用的字,比如“建国”、“援朝”、“跃进”、“卫东”就是那段时期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新一代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小,带有政治意义的名词多被抛弃,为子女起名字时单字增多、叠字增多,比如“丹”、“莹”、“磊”、“娜娜”、“佳佳”等等;而在网络兴起的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的名字,名字起得更加五花八门。不但“翀”(读冲)、“珝”(读许)等冷僻字频频出现,而且“斯坦”、“丽丝”等类似西方人的名字也多起来。

更有甚者,北京市一个市民找到公安机关,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并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取得有特色,让别人一听就忘不了,自己听着也舒坦。但警方表示,这种把符号取到名字里面的做法实在不妥,他们难以批准。

名字是人的终生识别符号,所以中国人对起名一直非常重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近代启蒙思想家、 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