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修饰新发现
β-羟丁酸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调节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学报 2023,54(10):4095-4104A c t a V e t e r i n a r i a e t Z o o t e c h n i c a S i n i c ad o i :10.11843/j.i s s n .0366-6964.2023.10.00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β-羟丁酸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调节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戴伶俐1,3,刘在霞1,郭丽丽2,杨彦达1,常晨城1,王 宇4,石彩霞1,王玉珍2,张文广1,2*(1.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2.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4.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摘 要:围产期奶牛经历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状态,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导致奶牛酮病,血液酮体浓度异常升高,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并且常发生炎症性疾病㊂β-羟丁酸(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B H B A )是主要的酮体分子,B H B A 不仅可以作为能量物质供能,还能够介导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基因转录表达,也能够作为信号分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调控炎症反应㊂B H B A 将外界环境变化与细胞功能改变联系起来,影响疾病进程㊂本文从B H B A 信号传导角度进行综述,重点阐述B H B A 影响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基因转录调控,探讨了对炎症反应调节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代谢与炎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㊂关键词:β-羟丁酸;表观遗传修饰;炎症;代谢中图分类号:S 8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366-6964(2023)10-4095-10收稿日期:2022-12-19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R Z 2200001019);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Z D 05);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2021G G 0025;2021G G 0008);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标志性成果专项资金项目(B Z C G 201903)作者简介:戴伶俐(1983-),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功能基因组与天然免疫研究,E -m a i l :l i n gl i 20022006@s i n a .c o m *通信作者:张文广,主要从事牛羊基因组育种㊁生物信息学㊁人工智能及农业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E -m a i l :w e n g u a n g z h a n g@i m a u .e d u .c n 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M e d i a t e d E p i g e n e t i c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I t s 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o f R e g u l a t i n g In f l a m m a t i o n D A I L i n g l i 1,3,L I U Z a i x i a 1,G U O L i l i 2,Y A N G Y a n d a 1,C H A N G C h e n c h e n g 1,WA N G Yu 4,S H I C a i x i a 1,WA N G Y u z h e n 2,Z H A N G W e n g u a n g1,2*(1.C o l l e g e o f 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o h h o t 010018,C h i n a ;2.C 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o h h o t 010018,C h i n a ;3.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Sc i e n c e s ,H o h h o t 010031,C h i n a ;4.C o l l e g e o f V e t e r i n a r y M ed i c i ne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 o h h o t 01001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D a i r y c o w s e x p e r i e n c e v a r y i n g d e g r e e s o f n e g a t i v e e n e r g y b a l a n c e d u r i n g th e p e r i n a t a l p e r i o d .S e v e r e n e g a t i v e e n e r g y b a l a n c e l e a d s t o k e t o s i s ,a b n o r m a l l y e l e v a t e d b l o o d k e t o n e b o d y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r ed u ce d p e rf o r m a n c e ,a n d o f t e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i n d a i r y c o w s .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B H B A )i s a m a j o r k e t o n e m o l e c u l e .B H B A n o t o n l y a c t s a s a n e n e r g y so u r c e ,b u t a l s o m e d i a t e s e p i g e n e t i c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 t h a t r e g u l a t e g e n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n d e x pr e s s i o n ,a n d c a n a c t a s a s i g n a l i n g m o l e c u l e t h a t b i n d s t o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r e c e p t o r t o r e g u l a t e t h e i n f l a mm a t o r yr e s p o n s e .B H B A l i n k s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e x t e r n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t o c h a n ge s i n c e l lf u n c t i o n a n d a f f e c t s d i s e a s e p r o c e s s e s .T h i s r e v i e w o f B H B A s i g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f B H B A o n e p i g e n e t i c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t o a l t e r g e n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 e x pl o r e s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畜牧兽医学报54卷n i s m s o f B H B A i n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w i t h t h e a i m o f p r o v i d i n g n e w i d e a s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m e t a b o l i s m a n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e p i g e n e t i c m o d i f i c a t i o n;i n f l a mm a t i o n;m e t a b o l i s m*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Z H A N G W e n g u a n g,E-m a i l:w e n g u a n g z h a n g@i m a u.e d u.c n奶牛酮病(k e t o s i s)是围产期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1-2]㊂围产期奶牛由于受孕晚期激素变化㊁胎儿迅速增长㊁分娩㊁泌乳等高耗能生理应激,同时食欲下降㊁营养摄入不足,因能量 入不敷出 而导致能量负平衡,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将导致血酮升高,演变为亚临床酮病或临床酮病[3]㊂奶牛酮病显著降低奶牛泌乳量和乳品质,降低繁殖效率,也会增加皱胃移位㊁跛行和子宫炎的风险,常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4]㊂哺乳动物在营养充足㊁休息的条件下,以葡萄糖作为主要的能量物质,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㊂然而,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的食物供应受限㊁能量物质摄入不足和适度的体力活动会显著改变血糖水平,导致基本生理功能更加依赖脂肪酸代谢[5]㊂例如,长时间的禁食和耐力锻炼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脂肪组织来源的脂肪酸的β氧化,肝吸收并将脂肪酸转化为酮体,同时导致酮体增加,主要是β-羟丁酸(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B H B A)和乙酰乙酸㊂此外,喂养高脂肪㊁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的动物(k e t o g e n-e s i s d i e t,K D)或处于能量负平衡的围产期奶牛,肝脏加强生成酮体,然后输出到几乎所有的肝外身体组织,在肝外组织主要通过线粒体代谢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产生 能量货币 三磷酸腺苷(A T P)[6-7]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 H B A不仅是一种能量物质,而且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具有其受体分子,介导多种信号传导功能,可以影响基因表达㊁脂质代谢㊁神经元功能,还能够调控炎症反应[6,8],例如激活羟基羧酸受体2(h y d r o x y-c a r b o x-y l i c a c i d r e c e p t o r2,H C A2)[9]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 L R f a m i l y p y r i n d o m a i n c o n-t a i n i n g3,N L R P3)炎症小体[10],从而阻断炎症中间体的合成㊂此外,组蛋白赖氨酸β-羟基丁基化修饰是一种新发现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11],B H B A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重要的细胞生理和代谢调节㊂结合近年来对B H B A的相关研究,本文就B H B A 作为信号分子对表观遗传修饰影响㊁调控炎症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科研工作者研究代谢与炎症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药物开发㊁疾病治疗㊁奶牛酮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㊂1B H B A生成与利用B H B A是酮体的重要组成分子,能量限制㊁生酮饮食㊁能量负平衡均能够促使机体脂肪动员㊁脂解,通过肝生酮作用(k e t o g e n e s i s)最终产生B H B A㊂脂肪动员生成的脂肪酸经过β氧化,在线粒体内最终生成乙酰辅酶A(a c e t y l-C o A)㊂为维持血糖浓度,肝细胞加速糖原异生,大量草酰乙酸进入糖原异生途径,而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环开始的必要化合物,其缺少导致脂肪酸生成的乙酰辅酶A无法进入三羧酸循环从而进入生成酮体途径[12]㊂乙酰辅酶A在乙酰基转移酶(a c e t y l-C o A a c e t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1, A C A T1)的催化下形成乙酰乙酰辅酶A,再通过3-羟甲基戊二酰(HMG)-辅酶A合成酶(m i t o c h o n-d r i a l h y d r o x y m e t h y l g l u t a r y l-C o A s y n t h a s e, HMG C S2)的作用下生成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 (3-h y d r o x y-3-m e t h y l g l u t a r y l-C o A,HM G-C o A)㊂HMG-C o A裂解酶将HMG-C o A裂解形成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酸㊂乙酰乙酸在D-3-羟基丁酸脱氢酶(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BD H1)作用下,还原为B H B A(图1)㊂HMG C S2是生成B H B A 必须酶,也是酮体生成的限速步骤,该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因此B H B A主要在肝脏内生成㊂由于肝细胞内缺乏酮解作用(k e t o l y s i s)的关键酶,肝细胞生成的B H B A转运至肝细胞外随血液进入肝外组织细胞内被氧化利用㊂B H B A经过膜转运蛋白M C T1/2由肝进入血液循环至外周组织细胞内,经B D H1酶作用氧化为乙酰乙酸㊂随后,在S C O T转移酶(s u c c i n y l-C o A:3-k e t o a c i d-C o A t r a n s f e r a s e,S C O T)作用下乙酰乙酸转变为乙酰乙酰辅酶A,该步骤为酮解作用的限速步骤,由于肝细胞不表达S C O T,因此不能利用B H B A,只能运输至肝外作为能量物质供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能量匮乏状态下,尽量为肝外组织提供能量以满足基本代谢需求,维持基本生命活动㊂最后, A C A T1催化乙酰乙酰辅酶A生成的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产生A T P为细胞提供能量(图1)㊂B H B A的生成与利用是机体在应对能量短690410期戴伶俐等:β-羟丁酸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调节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缺情况下,维持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生理性反应,但是如果机体长期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未能及时纠正,B H B A在体内蓄积而导致高酮血症,导致机体产生病理反应,严重者将危及生命㊂图1β-羟丁酸(B H B A)生成与利用[本文图片使用在线绘图软件B i o R e n d e r(h t t p s:ʊa p p.b i o r e n d e r.c o m/)绘制]F i g.1K e t o g e n e s i s a n d k e t o l y s i s o f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B H B A)[T h e i m a g e s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r e d r e w b y u s i n g t h e o n l i n e d r a w i n gs o f t w a r e B i o R e n d e r(h t t p s:ʊa p p.B i o r e n d e r C o m/)]2B H B A介导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基因转录表达基因表达是一个受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表观遗传修饰是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㊂组蛋白是染色体基本结构-核小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N-末端氨基酸残基可发生乙酰化㊁甲基化㊁磷酸化㊁泛素化㊁多聚A D P糖基化等多种共价修饰作用㊂组蛋白的修饰可通过影响组蛋白与D N A双链的亲和性,从而改变染色质的疏松或凝集状态,或通过影响其它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启动子的亲和性来发挥基因调控作用,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有类似D N A遗传密码的调控作用㊂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㊁甲基化修饰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两种组蛋白修饰形式,对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㊂随着蛋白质修饰和单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组蛋白赖氨酸修饰被发现,如琥珀酰化㊁巴豆酰化㊁丙二酰化㊁戊二酰化㊁2-羟基异丁酰化㊁β-羟基丁酰化等[13]㊂长期以来,B H B A仅被认为是能量受限条件下的主要能源物质供能,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 H B A可以介导表观遗传修饰发挥其调控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㊂2.1B H B A介导组蛋白赖氨酸β羟基丁酰化修饰进而调控基因的转录表达B H B A引起蛋白β羟基丁酰化(β-h y d r o x y b u-t y r y l a t i o n)最早发现于2016年,组蛋白赖氨酸β羟基丁酰化(l y s i n e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y l a t i o n,K b h b)是一种新的组蛋白赖氨酸修饰形式,长期禁食㊁链唑霉素(s t r e p t o z o t o c i n)诱导的小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模型中,B H B A升高均能够引起肝细胞组蛋白K b h b修饰㊂目前已鉴定44个组蛋白K b h b位点,这些修饰位点富集于活跃的基因启动子区域[11]㊂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位点K b h b (H3K9b h b)修饰是近年来β羟基丁酰化修饰的研究热点,该修饰位点位于基因转录活跃区域,B H B A 影响H3K9b h b修饰,进而影响基因表达调控㊂由禁食或生酮饮食诱导产生的内源性B H B A和通过注射途径获得外源性B H B A都能够引起组蛋白7904畜牧兽医学报54卷K b h b修饰,抑制或缓解炎症反应㊂生酮饮食诱导小鼠血液B H B A浓度升高,缓解中枢神经的炎症反应,具有抗抑郁作用[14],这种抗抑郁作用与B H B A 诱导的组蛋白β羟基丁酰化修饰有关㊂研究发现小鼠受应激刺激发生抑郁行为,脑部B H B A浓度降低同时H3K9b h b水平也降低,注射B H B A或通过饥饿或生酮饮食提高体内B H B A水平,均能增强H3K9b h b修饰,能够缓解小鼠抑郁行为[15]㊂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通过静脉注射中高剂量B H B A提高了基质金属蛋白酶-2(m a t r i x 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2,MM P-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b h b修饰,从而上调Mm p-2基因表达抵抗肾小球硬化症[16],缓解肾小球肾炎㊂B H B A通过改变细胞组蛋白K b h b修饰,调节基因转录,改变细胞炎症反应状态㊂Z h a n g 等[17]研究发现,形成记忆性C D8+T细胞,需要通过生酮作用产生B H B A,使f o x o1和p p a r g c1基因区域组蛋白发生H3K9b h b修饰,提高了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 o r k h e a d h o m e o b o x t y p e p r o t e i n O1, F O X O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辅助因子1α(p e r o x i s o m e p r o l i f e r a t o r-a c t i v a t e d r e c e p t o r-r c o-a c t i v a t o r o1α,P G C1α)表达量,进而上调P C K1表达,促进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途径,使胞内糖原生成与利用达到平衡状态和维持氧化还原稳态,从而使杀伤性T细胞趋向于形成记忆性T细胞,减缓炎症反应㊂泌乳早期奶牛易发生酮病,代谢紊乱对奶牛繁殖有一定的影响㊂患有酮病的奶牛血液B H B A浓度升高,体内组织蛋白广泛性出现K b h b修饰[18]㊂2022年,S a n g a l l i等[18]采集奶牛卵巢㊁卵丘细胞㊁肝㊁乳腺㊁肾㊁心㊁大脑和成纤维细胞培养物样本,利用针对H3K9b h b残基的抗体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以鉴定K b h b,研究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组织中广泛存在组蛋白H3K9b h b修饰㊂分别用2㊁4和6 mm o l㊃L-1B H B A体外刺激牛成纤维细胞和卵丘细胞,组蛋白H3K9b h b与B H B A处理浓度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㊂研究者们发现高浓度B H B A促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成熟并且强烈诱导H3K9b h b 修饰㊂卵丘细胞的R N A-s e q分析表明,B H B A处理改变了345个基因的表达,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糖酵解和核糖体组装途径,而上调基因则参与线粒体代谢和卵母细胞发育㊂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酮病对奶牛繁殖力影响的作用机制㊂这提示后续的研究者们可以从奶牛组蛋白H3K9b h b对表型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为切入点,开展奶牛酮病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㊂B H B A通过改变组蛋白β羟基丁酰化修饰,调控基因转录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或影响细胞表型转变㊂因此,这种新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作为感应环境变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桥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㊂2.2B H B A影响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组蛋白乙酰化作用指通过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 i s t o n e a c e t y l t r a n s f e r a s,H A T)通在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激活基因转录,而蛋白去乙酰化酶(h i s t o n e e a c e t y l a s e s,H D A C s)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转录[19]㊂B H B A是H D A C内源性抑制剂㊂体外细胞学试验显示,H E K293细胞加入B H-B A处理,能够抑制H D C A使组蛋白高度乙酰化㊂小鼠通过注射B H B A,或通过饥饿㊁能量限制方式使体内B H B A水平升高,小鼠组织乙酰化程度增加,在f o x o3a和m t2启动子区域组蛋白乙酰化明显增强,上调了f o x o3a和m t2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增强细胞和组织的抗氧化应激能力[20]㊂由此可见,B H B A可作为内源性H D A C抑制剂发挥抗氧化作用㊂B H B A抑制H D A C具有组织特异性㊂饥饿诱导体内B H B A升高,不同组织乙酰化水平变化有所不同,肾脏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上升,肝脏无明显变化㊁心脏呈下降状态[11,21],这表明其调控机制在不同组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㊂酮体B H B A影响奶牛体细胞和胚胎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从而影响奶牛胚胎发育㊂奶牛克隆胚胎的早期合子阶段用B H B A处理胚胎会诱导H3K9a c的增加,并且至少持续到囊胚阶段,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或代谢重编程来应对环境改变带来的损伤[18,22]㊂2.3B H B A影响组蛋白其他修饰形式调控基因转录表达B H B A不仅能够直接引起组蛋白β羟丁酰化修饰,促进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还能够影响组蛋白的其他修饰形式,如甲基化修饰和泛素化修饰[23-24]㊂在B H B A对脑部影响的研究表明,B H B A可增加海马神经元b d n f启动子I㊁I I㊁I V和V I区域的H3K4m e3甲基化修饰和降低H2A K119u b泛素化修饰的占有率,从而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 r a i n-d e r i v e d n e u r o t r o p h i c f a c t o r,B D N F)的表达㊂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B H B A诱导的H2A K119u b的减少依赖于激活I型钙离子通道,890410期戴伶俐等:β-羟丁酸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调节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而H3K4m e3的增加主要由于B H B A激活c AM P/ P K A信号,促进了转录因子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 h o s p h o r y l a t e d c AM P r e s p o n s e e l e-m e n t-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p-C R E B)和C R E B结合蛋白(C R E B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C B P)与b d n f启动子的结合㊂这些结果表明,B H B A调节多个组蛋白修饰以协同调节基因表达和细胞信号传导,这也说明B H-B A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25-26]㊂尽管B H B A影响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和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较少,但是这些结果为未来研究B H B A影响多种表遗传修饰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㊂3B H B A调控炎症作用机制免疫㊁炎症和代谢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27]㊂酮体是机体应激状态下代谢发生改变而产生的,短期内㊁适宜的浓度可维持体内平衡稳态㊂由于酮体B H B A能够缓解脑神经炎性损伤,因此B H B A对炎症的调节机制备受关注㊂但是,B H B A调控炎症反应具有双面性,通过生酮饮食㊁禁食或通过注射给药途径短期内适当提高体内B H B A水平,具有抗炎效果;B H B A在体内浓度过高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例如:奶牛酮病),可引起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㊂B H B A不仅能够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还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炎症反应㊂3.1B H B A作用于受体分子调控炎症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是信号转导的膜受体家族,在免疫与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28]㊂B H B A可作为直接信号分子与细胞膜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调控炎症因子表达㊂目前已鉴定两个B H B A作用的受体蛋白,分别为H C A R2(即前文的H C A2)和游离脂肪酸受体3(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r e c e p t o r3,F F A R3)[29]㊂H C A R2也被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109A(G-p r o t e i n-c o u p l e d r e c e p t o r109A,G P R109A),最早被鉴定为烟酸受体,H C A R2也在多种类型细胞中表达,包括脂肪细胞㊁免疫细胞㊁小胶质细胞和结肠上皮细胞,在这些细胞中,其激活可诱导抗炎作用[30]㊂L P S刺激鼠神经小胶质细胞B V-2,B H B A激活G P R109A,促使胞质IκB-α降解,N F-κB B p65易位入核,调控炎症因子基因转录,降低i N O S㊁C O X-2㊁T N F-α㊁I L-1β和I L-6表达量(图2),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对神经炎性损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31]㊂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 e t i n a l p i g m e n t e p i t h e l i u m,R P E)细胞中过表达G P R109A可增强B H B A的抗炎作用,小分子药物抑制G P R109A或基因敲除可消除B H B A 的抗炎作用[32],证明B H B A通过作用于G P R109A 受体发挥其抗炎作用㊂B H B A通过G P R109A促进酮病奶牛炎症反应进程㊂适宜浓度的酮体分子B H B A具有抗炎效果,但高浓度B H B A却表现为促炎作用㊂通常认为奶牛血液酮体B H B A<1.2mm o l㊃L-1为正常状态, 1.2mm o l㊃L-1ɤB H B A<3.0mm o l㊃L-1为亚临床酮病,B H B Aȡ3.0mm o l㊃L-1为临床酮病,奶牛表现为高酮血症[33-34]㊂酮病奶牛血液B H B A浓度超过生理阈值,易发生各种炎症㊂G P R109A在奶牛中性粒细胞高表达,使用不同浓度B H B A处理奶牛中性粒细胞发现:当B H B Aȡ1.2mm o l㊃L-1时,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显著上升㊂B H B A通过激活G P R109A,使A K T㊁E R K1/2和AM P Kα磷酸化并增加钙离子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35]㊂因此B H B A发挥促炎作用还是抗炎作用与其浓度㊁细胞类型㊁处理时间以及共刺激因子有关㊂B H B A除了能够激活HC A R2外,还可以阻断F F A R3[也叫G蛋白偶联受体41(G-p r o t e i n-c o u l e d r e c e p t o r41,G P C R41)],导致丙酸诱导的c AM P减少,同时E R K级联激活减少㊂虽然F F A R3在多种组织中表达,但在大脑中,它增强了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36],从而导致代谢率的增加,这个过程可被B H B A阻断[9]㊂3.2B H B A通过调节N L R P3活性调控炎症反应N L R P3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㊂N L R P3是感知病原体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它们是高度调控的多聚蛋白复合物,促进C a s p a s e-1激活白细胞介素-1β(I L-1β)和I L-18的分泌㊂虽然保护性免疫反应和清除某些感染需要一定程度的炎症小体激活,但过度的病理激活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全身炎症[37]㊂酮体被认为是炎症和天然免疫的调节剂,尤其是B H B A具有调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炎性小体N L R P3的活性㊂在P AM P s(p a t h o g e n a s s o c i a t-e d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t e r n s)和D AM P s(d a m a g e a s s o c i-a t e d m o l e c u l a r p a t t e r n s)作用下,B H B A可特异性阻断炎症小体激活㊂B H B A通过抑制钾离子外流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 p o p t o s i s-a s s o c i a t e d s p e c k-l i k e p r o t e i n c o n t a i n i n g a C A R D,A S C)聚合从而抑制炎症小体N L R P3及其下游c a s p a s e-1活9904畜牧兽医学报54卷化,进而减少N L R P3介导的I L-1β和I L-18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图2)㊂这些结果通过体外对人单核细胞试验和体内M u c k l e-W e l l s综合征㊁家族性冷自体炎症综合征和尿酸晶体诱导的腹膜炎小鼠模型试验证实,能量限制或生酮饮食增加血液B H B A浓度,能够抑制N L P R3降低炎症因子表达,缓解炎症反应[10]㊂在生酮饮食升高血液B H B A辅助治疗痛风的研究中得到了一致的结果㊂痛风是一种由M S U 晶体在关节中积累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炎㊂生酮饮食对所有年龄的痛风小鼠模型均有显著影响,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且不降低免疫宿主对感染的反应[38]㊂B H B A抑制N L R P3降低神经性炎症反应㊂对脊髓损伤的研究发现,酮体B H B A抑制N L R P3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由M1促炎症表型向M2抑制炎症表型转变,缓解脊髓损伤造成的炎症反应[39]㊂B H B A能够抑制海马回细胞I L-1β和T N F-α释放,缓解神经性炎症,改善由应激引起的情绪紊乱㊁抑郁症,是极具潜力的候选治疗物[40]㊂3.3B H B A参与调控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种状态,倾向于氧化,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㊂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㊂各种活性氧物种的产生超过内源性抗氧化防御机制,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后果㊂氧化应激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1]㊂B H B A具有抗氧化和缓解氧化应激作用㊂首先,B H B A作为羟基自由基(㊃O H)的直接抗氧化剂[42],通过促进N A D H氧化,抑制应激神经元线粒体活性氧(r e a c t i v e o x y g e n s p e c i e s,R O S)的产生,降低氧化应激引起的炎性损伤㊂其次,B H B A还可以通过调控F O X O1㊁F O X O3和N R F2(n u c l e a r f a c-t o r-e r y t h r o i d2-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2)的驱动血红素加氧酶1(h e m e o x y g e n a s e1,HO-1)㊁超氧化物歧化酶2 (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 u t a s e,S O D2)㊁过氧化氢酶(c a t a-l a s e,C A T)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 A D-P H)醌氧化还原酶1(N Q O1)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H)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 C L)的表达抵御高氧化应激条件(图2)㊂①表观遗传修饰;②激活受体;③抑制N L R P3;④抑制氧化应激㊂.B H B A ;.β羟丁酰辅酶A①E p i g e n e t i c m o d i f i c a t i o n;②R e c e p t o r a c t i v a t i o n;③I n h i b i t e d N L R P3;④I n h i b i t i o n o f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B H B A ;.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y l-C o A图2β-羟丁酸(B H B A)调控炎症分子机制F i g.2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B H B A)r e g u l a t e d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a s a s i g n a l m o l e c u l a r001410期戴伶俐等:β-羟丁酸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调节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高水平的B H B A可引发奶牛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产奶量下降和多种产后疾病㊂患有酮病的奶牛表现出严重的代谢应激和免疫功能紊乱,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㊂临床酮病奶牛血液单核细胞的黏附㊁迁移和吞噬能力较低,而凋亡水平和R O S含量较高[43]㊂2.4mm o l㊃L-1B H B A能够刺激奶牛巨噬细胞氧化应激产生的炎症反应[44]㊂用3m m o l㊃L-1 B H B A体外刺激从健康奶牛血液分离的单核细胞, R O S含量升高和凋亡加重,同时N L R P3㊁c a s p a s e 1㊁I L-1β蛋白含量上升㊂外源性B H B A通过激活R O S-N L R P3通路,这可能是导致酮病奶牛免疫功能紊乱的部分原因[43]㊂高浓度B H B A不仅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增加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也能引起肝脏的炎性损伤㊂1.8mm o l㊃L-1B H B A体外刺激牛原代肝细胞,B H B A能显著提高肝细胞氧化因子[丙二醛(M D A)㊁N O和i N O S]水平,而抗氧化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S H-P x)㊁C A T和S O D]水平显著降低,同时N F-κB调节的炎性细胞因子,即T N F-α㊁I L-6和I 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45]㊂高浓度的B H B A可以通过N F-κB信号通路诱导牛肝细胞炎性损伤,该通路可能被氧化应激激活㊂4小结与展望酮体分子B H B A作为机体能量替代物质,在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情况下,如饥饿㊁长时间运动㊁能量限制等,为机体提供能量,是机体抵抗应激的重要代谢物㊂随着对机体代谢的深入研究,B H B A不仅是一种代谢物,还可以通过改变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基因转录表达,还能够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直接参与调节细胞某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并通过改变乙酰辅酶A㊁琥珀酰辅酶A和N A D+等参与调节代谢的分子水平间接调节细胞过程[46-47]㊂B H B A促进组蛋白K b h b和调节H D A C活性的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表观遗传基因调控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提示多种基因作为B H B A的调控靶点,与氧化应激㊁炎症反应㊁天然免疫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㊂代谢㊁炎症与免疫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互相影响㊁互为因果,通过表观遗传学角度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做深入分析,是酮体作用机制研究的新方向㊂B H B A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炎症反应,对抗抑郁㊁抗癫痫㊁抗肿瘤㊁缓解帕金森症等有一定效果[9,48-50]㊂酮体本质是机体抵抗不良环境因素而进化产生抵抗应激的一种有效保护措施,但由于B H-B A分子在血液中较稳定,不易分解,因此B H B A蓄积使血液p H降低,引起高酮血症㊁酮症酸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51-54]㊂这种影响对于围产期奶牛尤为明显㊂围产期奶牛受能量负平衡影响极易发生酮病,使奶牛免疫抑制[55],易发生多种炎症[56]㊂由于B H B A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炎症是免疫反应的重要过程,炎症反应一旦受到抑制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受到一定的抑制,增加病原微生物入侵概率,造成感染㊂为应对感染,机体的免疫系统执行清除异物任务又是耗能过程,这将进一步加重能量负平衡程度,一旦机体B H B A浓度显著上升,发展为酮病状态,会导致机体严重的炎症反应㊂如何控制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程度,有效利用B H B A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以减少奶牛发病率,平稳度过围产期,尚需要开展相关研究㊂因此,酮体作为破解代谢与免疫之间的密码值得深入研究,为未来药物开发㊁疾病防控提供新方向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 D U F F I E L D T.S u b c l i n i c a l k e t o s i s i n l a c t a t i n g d a i r yc a t t l e[J].V e t C l i n N o r t h A m F o od A n i m P r a c t,2000,16(2):231-253.[2] G O R D O N J L,L E B L A N C S J,D U F F I E L D T F.K e t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i n l a c t a t i n g d a i r y c a t t l e[J].V e t C l i nN o r t h A m F o o d A n i m P r a c t,2013,29(2):433-445.[3]靳军阳,闫磊,薛永康,等.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及能量代谢障碍病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8,39(12):22-27.J I N J Y,Y A N L,X U E Y K,e t a l.N e g a t i v e e n e r g yb a l a nc e a nd p re v e n t i o n of e n e rg y m e t a b o l i s md i s o r de r s i n p e r i p a r t u r i e n t d a i r y c o w s[J].H u b e iJ o u r n a l o f A n i m a l a n d V e t e r i n a r y S c i e n c e s,2018,39(12):22-27.(i n C h i n e s e)[4]吴怡,敖日格乐,王纯洁,等.反刍动物围产期能量负平衡的调控研究进展[J].饲料研究,2022,45(2):136-140.WU Y,A O R G,WA N G C J,e t a l.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n e g a t i v e e n e r g y b a l a n c e i nr u m i n a n t s d u r i n g p e r i n a t a l p e r i o d[J].F e e dR e s e a r c h,2022,45(2):136-140.(i n C h i n e s e)[5] C A H I L L G F.F u e l m e t a b o l i s m i n s t a r v a t i o n[J].A n n u R e v N u t r,2006,26:1-22.[6] P U C H A L S K A P,C R A W F O R D P A.M u l t i-d i m e n s i o n a lr o l e s o f k e t o n e b o d i e s i n f u e l m e t a b o l i s m,s i g n a l i n g,a n d1014畜牧兽医学报54卷t h e r a p e u t i c s[J].C e l l M e t a b,2017,25(2):262-284. [7] O V E R T O N T R,M C A R T J A A,N Y D AM D V.A100-y e a r r e v i e w:m e t a b o l i c h e a l t h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d a i r y c a t t l e[J].J D a i r y S c i,2017,100(12):10398-10417.[8] N E WMA N J C,V E R D I N E.K e t o n e b o d i e s a ss i g n a l i n g m e t a b o l i t e s[J].T r e n d s E n d o c r i n o l M e t a b,2014,25(1):42-52.[9] R A HMA N M,MUHAMMA D S,K HA N M A,e ta l.T h eβ-h y d r o x yb u t y r a t e r ec e p t o r H C A2a c t i v a t e s an e u r o p r o t e c t i v e s u b s e t o f m a c r o p h a g e s[J].N a tC o mm u n,2014,5:3944.[10] Y O UM Y H,N G U Y E N K Y,G R A N T R W,e t a l.T h e k e t o n e m e t a b o l i t e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b l o c k s N L R P3i n f l a m m a s o m e-m e d i a t e d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d i s e a s e[J].N a tM e d,2015,21(3):263-269.[11] X I E Z Y,Z HA N G D,C HU N G D,e t a l.M e t a b o l i cr e g u l a t i o n o f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b y h i s t o n e l y s i n e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y l a t i o n[J].M o l C e l l,2016,62(2):194-206.[12] R U I L Y.E n e r g y m e t a b o l i s m i n t h e l i v e r[J].C o m p rP h y s i o l,2014,4(1):177-197.[13] Z HA O S,Z HA N G X R,L I H T.B e y o n d h i s t o n ea c e t y l a t i o n-w r i t i n g a n d e r a s i n g h i s t o n e a c y l a t i o n s[J].C u r r O p i n S t r u c t B i o l,2018,53:169-177.[14] MU R P H Y P,L I K HO D I I S,N Y L E N K,e t a l.T h ea n t i d e p r e s s a n t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k e t o g e n i c d i e t[J].B i o l P s y c h i a t r y,2004,56(12):981-983.[15] C H E N L,M I A O Z G,X U X S.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a l l e v i a t e s d e p r e s s i v eb e h a v i o r s i n m ic e p o s s i b l y b y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h i s t o n e3-l y s i n e9-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y l a t i o n[J].B i o c h e m B i o p h y s R e s C o mm u n,2017,490(2):117-122.[16] L U O W G,Y U Y J,WA N G H,e t a l.U p-r e g u l a t i o no f MM P-2b y h i s t o n e H3K9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y l a t i o n t oa n t a g o n i z e g l o m e r u l o s c l e r o s i s i n d i ab e t ic r a t[J].A c t aD i a b e t o l,2020,57(12):1501-1529.[17] Z H A N G H F,T A N G K,M A J W,e t a l.K e t o g e n e s i s-g e n e r a t e d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i s a n e p i g e n e t i c r e g u l a t o r o fC D8+T-c e l l m e m o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J].N a t C e l l B i o l,2020,22(1):18-25.[18] S A N G A L L I J R,N O C I T I R P,D E L C O L L A D O M,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h i s t o n e l y s i n e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y l a t i o n i nb o v i n e t i s s u e s,c e l l s,a nd c u m u l u s-o o c y te c o m p l e x e s[J].M o l R e p r o d D e v,2022,89(9):375-398.[19] K E L L Y R D W,C HA N D R U A,WA T S O N P J,e ta l.H i s t o n e d e a c e t y l a s e(H D A C)1a n d2c o m p l e x e sr e g u l a t e b o t h h i s t o n e a c e t y l a t i o n a n d c r o t o n y l a t i o n i nv i v o[J].S c i R e p,2018,8(1):14690. [20] S H I M A Z U T,H I R S C H E Y M D,N E WM A N J,e t a l.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b y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a ne n d o g e n o u s h i s t o n e d e a c e t y l a s e i n h i b i t o r[J].S c i e n c e,2013,339(6116):211-214.[21] S A B A R I B R,Z HA N G D,A L L I S C D,e t a l.M e t a b o l i c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r o u g hh i s t o n e a c y l a t i o n s[J].N a t R e v M o l C e l l B i o l,2017,18(2):90-101.[22] S A N G A L L I J R,S AM P A I O R V,D E L C O L L A D OM,e t a l.M e t a b o l i c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e p i g e n e t i ce f f e c t s o f t h e k e t o n e b o d y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o nH3K9a c i n b o v i n e c e l l s,o o c y t e s a n d e m b r y o s[J].S c i R e p,2018,8(1):13766.[23] HU E L,D U H,S HA N G S,e t a l.B e t a-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e n h a n c e s B D N F e x p r e s s i o n b yi n c r e a s i n g H3K4m e3a n d d e c r e a s i n g H2A K119u b i nh i p p o c a m p a l n e u r o n s[J].F r o n t N e u r o s c i,2020,14:591177.[24] HU E L,D U H,Z HU X L,e t a l.B e t a-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p r o m o t e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B D N F i nh i p p o c a m p a l n e u r o n s u n d e r a d e q u a t e g l u c o s e s u p p l y[J].N e u r o s c i e n c e,2018,386:315-325. [25] X U H W,WU M Y,MA X M,e t a l.F u n c t i o n a n dm e c h a n i s m o f n o v e l h i s t o n e p o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m o d i f i c a t i o n s i n h e a l t h a n d d i s e a s e[J].B i o m e d R e sI n t,2021,2021:6635225.[26] N A S S E R S,V I A L I C H K A V,B I E S I E K I E R S K A M,e t a l.Ef f e c t s o f k e t og e n i c d i e t a n d k e t o n e b o d i e s o nt h e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s y s t e m: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m a t t e r s[J].W o r l d J D i a b e t e s,2020,11(12):584-595. [27] M C G E T T R I C K A F,O'N E I L L L A J.H o wm e t a b o l i s m g e n e r a t e s s i g n a l s d u r i n g i n n a t e i mm u n i t ya n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J].J B i o l C h e m,2013,288(32):22893-22898.[28]陈华青,刘明耀.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在免疫与炎症中的作用[J].现代免疫学,2009,29(6):441-446.C H E N H Q,L I U M Y.T h e r o l e o f G p r o t e i n-c o u p l e dr e c e p t o r s a n d t h e i r 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 i n i m m u n i t y a n di n f l a m m a t i o n[J].C u r r e n t I mm u n o l o g y,2009,29(6):441-446.(i n C h i n e s e)[29] N E WMA N J C,V E R D I N E.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as i g n a l i n g m e t a b o l i t e[J].A n n u R e v N u t r,2017,37:51-76.[30] G R A F F E C,F A N G H,WA N D E R S D,e t a l.A n t i-201410期戴伶俐等:β-羟丁酸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调节炎症反应分子机制研究进展i n f l a mm a t o r y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h y d r o x y 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r e c e p t o r2[J].M e t a b o l i s m,2016,65(2):102-113.[31] F U S P,L I S N,WA N G J F,e t a l.B H B As u p p r e s s e s L P S-i n d u c e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 B V-2c e l l sb y i n h i b i t i n g N F-κB ac t i v a t i o n[J].M ed i a t o r sI n f l a mm,2014,2014:983401.[32] G A M B H I R D,A N A N T H S,V E E R A N A N-K A R M E G A MR,e t a l.G P R109A a s a n a n t i-i n f l a mm a t o r y r e c e p t o ri n r e t i n a l p i g m e n t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a n d i t s r e l e v a n c e t od i a be t i c r e t i n o p a t h y[J].I n v e s t O p h t h a l m o l V i s S c i,2012,53(4):2208-2217.[33] V A N HO L D E R T,P A P E N J,B E M E R S R,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s u b c l i n i c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k e t o s i s 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 p r o d u c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i n d a i r y c o w si n t h e N e t h e r l a n d s[J].J D a i r y S c i,2015,98(2):880-888.[34] S H E N T Y,L I X W,L O O R J J,e t a l.H e p a t i c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k a p p a B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a n d N L Rf a m i l y p y r i n d o m a i n c o n t a i n i n g3i n f l a mm a s o m e i so v e r-a c t i v a t e d i n k e t o t i c d a i r y c o w s[J].J D a i r y S c i,2019,102(11):10554-10563.[35] C A R R E T T A M D,B A R RÍA Y,B O R Q U E Z K,e ta l.β-H y d r o x yb u t y r a t e a n d h y d r o x yc a r b o x y l i c a c i dr e c e p t o r2a g o n i s t s a c t i v a t e t h e A K T,E R K a n dAM P K p a t h w a y s,w h i c h a r e i n v o l v e d i n b o v i n en e u t r o p h i l c h e m o t a x i s[J].S c i R e p,2020,10(1):12491.[36] M I E L E N Z M.I n v i t e d r e v i e w:n u t r i e n t-s e n s i n gr e c e p t o r s f o r f r e e f a t t y a c i d s a n d h y d r o x y c a r b o x y l i ca c i d s i n f a r m a n i m a l s[J].A n i m a l,2017,11(6):1008-1016.[37] W E N H T,M I A O E A,T I N G J P Y.M e c h a n i s m so f N O D-l i k e r e c e p t o r-a s s o c i a t e d i n f l a mm a s o m ea c t i v a t i o n[J].I m m u n i t y,2013,39(3):432-441.[38] G O L D B E R G E L,A S H E R J L,MO L O N Y R D,e ta l.β-h y d r o x yb u t y r a t e d e ac t i v a t e s n e u t r o p h i l N L R P3i n f l a mm a s o m e t o r e l i e v e g o u t f l a r e s[J].C e l l R e p,2017,18(9):2077-2087.[39] K O N G G G,L I U J H,L I R,e t a l.K e t o n e m e t a b o l i t e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a m e l i o r a t e s i n f l a m m a t i o n a f t e r s p i n a lc o rd i n j u r y b y i n h i b i t i n g t he N L R P3i nf l a m m a s o m e[J].N e u r o c h e m R e s,2021,46(2):213-229.[40] Y A M A N A S H I T,I W A T A M,K A M I Y A N,e t a l.B e t a-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a n e n d o g e n i c N L R P3i n f l a m m a s o m ei n h i b i t o r,a t t e n u a t e s s t r e s s-i n d u c e d b e h a v i o r a l a n di n f l a m 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 s[J].S c i R e p,2017,7(1):7677.[41] L U G R I N J,R O S E N B L A T T-V E L I N N,P A R A P A N O VR,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d u r i n g i n f l a m m a t o r yp r o c e s s e s[J].B i o l C h e m,2014,395(2):203-230.[42] H A C E S M L,H E R NÁN D E Z-F O N S E C A K,M E D I N A-C A M P O S O N,e t a l.A n t i o x i d a n t c a p a c i t y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p r o t e c t i o n o f k e t o n e b o d i e s a g a i n s t o x i d a t i v e d a m a g ei n d u c e d d u r i n g h y p o g l y c e m i c c o n d i t i o n s[J].E x p N e u r o l,2008,211(1):85-96.[43] D O N G Z H,S U N X D,T A N G Y,e t a l.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i m p a i r s m o n o c y t e f u n c t i o n v i a t h eR O S-N L R f a m i l y p y r i n d o m a i n-c o n t a i n i n g t h r e ei n f l a mm a s o m e(N L R P3)p a t h w a y i n k e t o t i c c o w s[J].F r o n t V e t S c i,2022,9:925900.[44] G A O X X,Z H A N G X,J I A N G L Q,e t a l.F o r s y t h i ni n h i b i t s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i n d u c e d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i nb o v i n e m ac r o p h a g e s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p38/E R K,P I3K/A k t,a n d N r f2/H O-1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s[J].R e s V e tS c i,2023,154:59-65.[45] S H I X X,L I X W,L I D D,e t a l.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a c t i v a t e s t h e N F-κB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t o p r o m o t e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of p r o-i n f l a mm a t o r y f a c t o r s i n c a l fh e p a t o c y t e s[J].C e l l P h y s i o l B i o c h e m,2014,33(4):920-932.[46] L O N G O R,P E R I C,C R I C RÌD,e t a l.K e t o g e n i cd ie t:a n e w l i g h t s h i n i n g o n o l d b u t g o l d b i o c h e m i s t r y[J].N u t r i e n t s,2019,11(10):2497. [47]庄一民,刁其玉,张乃锋.幼龄反刍动物瘤胃上皮细胞β-羟基丁酸代谢与调控机制[J].畜牧兽医学报,2020,51(4):660-669.Z HU A N G Y M,D I A O Q Y,Z HA N G N F.M e t a b o l i s m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 o f b e t a-h y d r o x y b u t y r i c a c i d i n r u m i n a l e p i t h e l i u m c e l l s o fy o u n g r u m i n a n t s[J].A c t a V e t e r i n a r i a e t Z o o t e c h n i c aS i n i c a,2020,51(4):660-669.(i n C h i n e s e)[48] N O RW I T Z N G,J A R AM I L L O J G,C L A R K E K,e ta l.K e t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f o r 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J].I n t R e v N e u r o b i o l,2020,155:141-168.[49] F U S P,W A N G J F,X U E W J,e t a l.A n t i-i n f l a m m a t o r y e f f e c t s o f B H B A i n b o t h i n v i v o a n d i n v i t r oP a r k i n s o n's d i s e a s e m o d e l s a r e m e d i a t e d b y G P R109A-d e p e n d e n t m e c h a n i s m s[J].J N e u r o i n f l a mm a t i o n,2015,12:9.[50] S H I P P Y D C,W I L H E L M C,V I HA R K UMA R PA,e t a l.β-H y d r o x y b u t y r a t e i n h i b i t s i n f l a mm a s o m ea c t i v a t i o n t o a t t e n u a t e A l z h e i m e r's d i s e a s e p a t h o l o g y[J].J N e u r o i n f l a mm a t i o n,2020,17(1):280. [51] F R I S E C J,MA C K I L L O P L,J O A S H K,e t a l.S t a r v a t i o n k e t o a c i d o s i s i n p r e g n a n c y[J].E u r J3014。
表观遗传学的奥秘

表观遗传学的奥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遗传学的研究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在这场科学革命中,基因序列的发现和分析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基础。
然而,除了基因本身,还有一层更为复杂的调控机制,这就是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涵盖了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调控机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揭示了许多生物学上的奥秘。
表观遗传学概述表观遗传学的定义是研究基因表达如何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发生变化的学科。
它探讨了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影响个体表型。
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的功能等。
这些修饰可以在细胞分裂时被复制,甚至可能影响后代的性状。
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变化,主要发生在DNA中的胞嘧啶残基上。
高水平的甲基化通常与基因沉默相关,而低水平的甲基化常常与基因激活相联系。
组蛋白修饰则是指组蛋白尾部上发生的化学变化,如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等,这些变化会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及其对转录因子的可及性。
因此,这些修饰不仅参与基因调控,还在细胞周期、发育以及适应性反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与环境因素表观遗传学的重要一面在于它解释了环境因素如何对个体发育造成影响。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饮食、压力和毒素暴露等外部因素都可以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标记来影响基因表达。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可以导致小鼠胚胎中与肥胖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改变,从而影响其未来的代谢状态。
此外,亲代经历的环境应激也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传递给后代。
动物实验显示,当父母暴露于极端压力下,其后代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行为问题,这可能与其父母在生育前后的表观遗传改变密切相关。
这为我们理解精神疾病和其他复杂性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暗示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经历影响子女的发展轨迹。
表观遗传变异与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尤其是癌症之间建立了联系。
肿瘤细胞中的表观遗传改变通常表现为基因组范围内的不正常甲基化模式,这种异常往往导致抑癌基因沉默和致癌基因过度表达。
蛋白质表观遗传学和转录后修饰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表观遗传学和转录后修饰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其中,蛋白质表观遗传学和转录后修饰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蛋白质表观遗传学是指一种不依赖于DNA序列,而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调节基因表达的干预机制。
而转录后修饰则是指在mRNA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通过各种化学修饰来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
本文将对这两种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蛋白质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1、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指蛋白质在翻译后发生的各种化学修饰。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细胞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翻译后修饰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和免疫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近几年,很多研究表明,糖基化其实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
不同的糖基化方式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功能、识别、传递和调节等。
而且糖基化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
2、表观遗传学在酒精代谢、肌肉增长和红细胞发育方面的作用蛋白质表观遗传学中最为经典的一种是乙醇代谢。
研究表明,乙醇摄入后,蛋白质表观遗传学中的一些组分会发生改变,造成代谢产物的积累,最终导致乙醇代谢异常。
而且,近年来,研究者还发现,无论是饮酒量还是饮酒频率越高的人,表观遗传学中的酒精代谢酶的表达量也越高。
同时,表观遗传学也与肌肉增长和红细胞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肌肉增长方面,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表明,细胞骨架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和乙酰化等转录后修饰能够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红细胞发育方面,表观遗传学中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能够影响红细胞发育和成熟过程。
二、转录后修饰的研究进展1、RNA剪接和RNA编辑的研究RNA剪接和RNA编辑是两种常见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经过剪接和编辑后,不同的功能蛋白质可以从同一个基因中产生出来,从而扩大了基因的编码能力。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果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果表观遗传学是一门对基因表达调节的研究领域。
它解释了相同基因组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差异和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特别是对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异,影响它们相互之间的功能。
自从表观遗传学成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基本分支,十分广泛的研究范围已经涵盖许多疾病,包括癌症和糖尿病等。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显著影响我们的生活。
例如,我们现在能够辨认各类癌症中的不同表型。
一篇在人类肺癌的基因组上发现的文章报道了突出的成果,尤其是肺癌细胞数量的大幅减少。
在慢性脊髓损伤治疗中,表观遗传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对许多医学问题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这些治疗方法还包括针对表观遗传修饰的靶向治疗,可能不仅提高药物的有效性,而且减少副作用。
因此,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在肿瘤学领域中也成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此外,还可以将表观遗传学融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还催生了许多重要的概念。
研究人员使用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胚胎干细胞和iPSCs等干细胞的生物学本质,还揭示了转导和分化的机制。
表观遗传学最新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是长非编码RNA。
长非编码RNA功能多样,它们可作为信使分子,调控生长发育等基本过程,还可以影响基因间关系的调控。
这些RNA在相关细胞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改变同样的基因组产物的功能。
此外,还有许多研究专攻着表征表观遗传学基础模式的机理,如通过表征怀孕小鼠胚胎中类似于试管中培养出的胚胎干细胞的转化进程,以揭示多原始细胞转化为特定细胞类型过程的发生机理。
同时,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资源有助于将数据整合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转录因子-染色质置换的机制,以及后续产生的影响。
还有许多方法用于预测相应的转录因子,补充目前缺乏了解的基础知识。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范围随着时间不断拓展,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世界。
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现状和趋势

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现状和趋势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多个层面的调控机制。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发育、疾病发生和进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现状、方法技术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现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拓展。
研究者们已经逐步深入了解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多个层面的调控机制,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认识。
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多个生命事件过程中,例如生殖细胞发育、器官形成、肿瘤生成和老化等方面。
表观遗传学主要的研究手段是通过测定某些特殊的化学修饰来分析基因组中的信息。
例如,DNA甲基化是目前表观遗传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式。
通过测定甲基化的位置和程度,可以揭示基因组中不同功能区域的甲基化特征及其与发育、疾病的关系。
在不同组织或细胞中,同一个基因可能具有不同的甲基化模式,因此研究它们的变化和调控机制对生物体的发育和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组蛋白修饰。
在细胞中,组蛋白分子是细胞核内最重要的蛋白质分子之一,它通过修饰细胞核内染色质的状态来调控基因表达过程。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通过大规模的组蛋白修饰靶点筛选,发现了许多与肿瘤、自闭症等疾病相关的修饰因子。
这些研究成果为认识基因组调控机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通量测序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基因组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大规模和深度。
例如,甲基化测序、组蛋白修饰高通量测序技术等都是目前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2. 转录组学分析。
转录组学是研究基因表达谱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的方法,可以揭示基因调控的机制。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命的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表观遗传学作为遗传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涉及 DNA 序列的变化,在一个个体的基因组中,通过化学修饰 (如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或者 RNAs (如 siRNA, miRNA) 的作用,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癌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1. 癌症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表观遗传模式的改变。
癌症细胞中的表观遗传修饰是一种异常状态,包括 DNA 甲基化异常、组蛋白乙酰化异常、RNA 处理异常等。
在近期研究中,有两大表观遗传修饰因子常常被发现在癌症细胞中进行异常改变,它们分别是去甲基化酶和甲基转移酶,它们的缺失或异常表达在许多肿瘤中都发挥作用。
2. 肥胖表观遗传学与肥胖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
研究表明,在肥胖个体中,白脂肪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与受体结合被破坏,这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脂肪堆积。
此外,表观遗传调控对饮食习惯和胚胎期间的外部刺激(如营养失调)也有影响。
3. 糖尿病表观遗传学已被证明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甲基化酶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在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细胞中表现出异常甲基化状态。
这种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导致了一系列的基因表达变化,从而使糖尿病风险增加。
4. 心血管疾病表观遗传学调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过去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病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严重表观遗传修饰。
这些修饰涉及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内皮细胞增殖、血小板激活、血管系统发育等过程。
二、表观遗传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表观遗传学作为一个年轻但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未来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新方向:1. 单细胞表观遗传学随着单细胞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细胞表观遗传学也变得越来越受重视。
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DNA序列的了解和解码能力越来越强大。
然而,我们发现基因组的完整性并不仅仅由DNA的序列本身决定,还与表观遗传修饰有关。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不改变DNA序列本身的情况下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一种方式,它与DNA序列本身的完整性等同重要。
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几种形式。
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它通过将甲基基团加到基因组的DNA序列上,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剪接和功能。
组蛋白修饰也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它通过改变染色质状态来影响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开放程度,从而影响基因的可访问性和转录状态。
非编码RNA是一种在RNA水平上进行调控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它通过干扰RNA的可用性和翻译性来影响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非常显著。
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复杂而精细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在细胞内和不同类型的组织中调整基因表达的模式。
例如,不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在有些组织中,某些基因会被抑制,而在另一些组织中可能会被激活。
表观遗传修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可能。
此外,表观遗传修饰还可以在各种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生命周期、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信号通路。
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和进展非常重要。
例如,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疾病,然而,表观遗传修饰在癌症的发生和进展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的细胞中存在着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修饰异常。
这些异常可以导致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癌症的进展和转移。
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还可以为医学治疗和预防提供一些新的可能。
通过调控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者可以抑制或激活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人类疾病的目的。
例如,针对某些癌症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有望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表观遗传学创新实验

与预期结果的对比
与预期结果的一致性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例如,成功检测 到目标基因位点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以及验证了这些修饰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影响。
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尽管大部分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某些基因位点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程度与预期不 同,或者某些细胞功能验证实验的结果与预期有出入。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实验条件、样本差异或技术误差
推动表观遗传学的转化应用
在揭示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表观遗传学的转化应用,为疾病的预 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06
实验中的不足与改
进方向
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实验设计复杂性
当前表观遗传学实验设计相对复杂,涉及多个变量和步骤,可能 增加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误差。
数据解读困难
实验仪器准备
检查和准备所需的实验仪 器,如显微镜、离心机、 PCR仪等,确保仪器状态 良好且经过校准。
实验室环境准备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安 全,符合实验要求,包括 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 的控制。
实验操作过程
细胞培养与处理
按照实验需求进行细胞培养,包括传代、冻存、复苏等操 作,确保细胞状态良好。根据实验设计对细胞进行相应处 理,如药物处理、基因编辑等。
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差异,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05
实验中的创新点及
价值
创新点的体现
新型表观遗传标记的发现
通过创新实验方法,发现新的表观遗传标记 ,揭示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高通量表观遗传学技术的应 用
利用高通量表观遗传学技术,实现对大量样本的快 速、准确分析,提高研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