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中的表观遗传修饰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一门研究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调控的学科,它通过研究遗传物质之外细胞内部和外部环境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揭示了基因的表达是如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肿瘤是一类恶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许多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
传统上,研究人员主要关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遗传突变,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也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主要涉及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种机制。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分子中加入甲基基团,通过甲基化酶对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修饰。
DNA甲基化在细胞命运决定、基因沉默、基因转录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肿瘤中,DNA甲基化异常是常见现象。
许多肿瘤相关的基因和DNA修复机制的基因在肿瘤中发生异常的DNA甲基化,从而导致基因的异常表达,甚至基因沉默,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组蛋白修饰是另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组蛋白是细胞核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组分,可以通过翻译调节基因的转录活性。
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等,其中乙酰化修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能够促进染色质结构的松弛,改变 DNA的可及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
在肿瘤中,许多组蛋白修饰酶的异常表达或功能缺陷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例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的缺失会导致肿瘤抑制基因的沉默,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此外,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干细胞的特性也密切相关。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的一小部分细胞群体,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
它们在肿瘤的发生、重复和治疗抵抗中起着关键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能够改变肿瘤干细胞的命运调控途径和细胞命运标记物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研究发现,许多组蛋白修饰因子和 DNA 甲基化酶在调控肿瘤干细胞命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伴随着基因遗传学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学科学。
相较于基因遗传学研究的是DNA序列的变异和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关注的是在基因表达水平发挥作用的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和DNA甲基化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展开。
1. 表观遗传学在先天性疾病中的角色表观遗传学在先天性疾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甲基化改变是唐氏综合症的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之一,可能与MTHFR 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有关。
此外,乔治-贝克综合症的研究也提示了表观遗传学变化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由于染色质的开放程度的不同,乔治-贝克综合症患者患有大量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从而导致了基因的表达异常。
2.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症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疾病,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表观遗传学变化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多种癌症类型都伴随着DNA的高甲基化状态,这些状态可能导致了关键基因的静默或活化。
比如,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例子是BRCA1基因。
该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变化会导致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女性产生DNA损伤修复的异常。
而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因为这样的基因失活所造成的。
结合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开发了一些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胚胎学和慢性疾病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3. 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中的作用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表观遗传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在不同人群中并非完全相同,推测可能由环境暴露和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所导致。
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DNA甲基化特征与肥胖和高血糖有关。
而且,这种细胞分化过程的变化似乎在怀孕期特别明显。
这一结果提示了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4. 表观遗传学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精神疾病是极其复杂的,表观遗传学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症是一类严重的疾病,它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引起重大的生命威胁。
这种疾病的起因很多,其中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是指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外在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以及染色质构象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会改变DNA序列,但它们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癌症的产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DNA上甲基基团的添加。
这个过程可以导致基因的关闭和基因沉默,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研究表明,在很多癌症中,DNA甲基化情况异常。
例如,癌细胞中的DNA甲基化往往比正常细胞更高。
此外,组蛋白修饰也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组蛋白修饰是指在组蛋白上添加或去除化学标记的过程。
这可以影响基因表达,并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细胞过程。
如果这些调控失衡,就可能导致癌症的产生和发展。
一些调节基因表达的组蛋白修饰已确定与癌症相关。
例如,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肿瘤中,组蛋白修饰发生了改变。
非编码RNA也是表观遗传学中一个重要领域。
这些RNA不编码蛋白质,但它们参与了许多基因表达调节的过程。
有些非编码RNA被发现在癌症中发挥了潜在的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微小RNA可以影响癌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最后,染色质构象也是表观遗传学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包括染色质的打包方式以及淘汰和激活基因的区域。
染色质构象的改变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并引起癌症的发生。
例如,在肝癌中,染色质的构象异常,导致某些抑癌基因的失活。
综上所述,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以不改变DNA序列的方式影响了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使得癌症细胞能够增殖和蔓延。
对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观遗传学对肿瘤分子诊断的贡献

表观遗传学对肿瘤分子诊断的贡献随着肿瘤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于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过去,人们认为肿瘤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是接下来人们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学也对肿瘤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指的是指基因表达的非遗传性过程,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的关联性备受关注,表观遗传学可以影响癌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凋亡等基本过程,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
肿瘤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变化是基因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DNA甲基化通常指的是DNA上五碳糖的甲基化,它是一种可逆、转录过程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与表观遗传学的其他修饰相比,DNA甲基化是增殖细胞中最稳定、最持久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
而组蛋白修饰是指对组蛋白N端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
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组蛋白染色质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改变,进而影响到肿瘤生物学过程。
例如,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如果由于DNA甲基化被沉默了,那么就可能会失去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如果一个促进癌细胞生长的基因由于组蛋白修饰而变得超表达,那么就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因此,探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对于识别肿瘤分子标志物、发展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观遗传学对肿瘤分子诊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肿瘤诊断常规的方法是通过组织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等手段来发现。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高精度的肿瘤诊断需求。
因此,人们开始研究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这些分子标志物包括DNA、RNA、蛋白质等。
通过识别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可以发展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肿瘤分子诊断方法。
表观遗传学中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变化就是常见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DNA甲基化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31 2・
国际生殖健康 , 计划生育杂志
2 1 年 7月第 3 卷第 4期 J n R po eh/a Pa , u 0 2 V 13 , o 4 02 l t erdH ahFm l Jl 2 1, 0 1 N . I n y .
・
综 述 ・
D A甲基化在 卵巢癌 中的研 究进展 N
lt a mo g g n c lg c lc n e s i me .S n e lc i g o b iu l i a y tms a d efc ie e r e h la n e oo ia a c r n wo n i c a k n f o vo s ci c l s mp o n f t a l y n e v y d a n si t o s fr c e n n , r t a 0 i g o t meh d o s r e i g mo e h n 7 % o a in s a e d a n s d a te a v n e s g l y c f p t t r ig o e t h d a c d t e awa s e a a c mp ne w t a c ts n a d mi a w d s r a mea t ss h p o n ss i h s p t n s s o r c o a id i h s i a d b o n l i e p e d e tsa i .T e r g o i n t o e a i t p o . e i T e eo e, s p r c l r mp ra t o i r v h u vv ae o v r n c n e y e ry d t ci n a d e r h r fr i i a t u al i o t n mp o e t e s r ia r t fo a a a c rb al ee t n a l t i y t l i o y d a n ss n r c n e m ,a i r g e s s i p g n tc k r a in f a c r e ry d a n ss n w i g o i.I e e ty a r p d p o r s e n e ie ei s ma e a g e t sg i c n e f a l ig o i , e i o te t n n et r p o n s f o a a c n e .DNA ty ai n t e r a me t a d b t r g o i o v r n a c r e s i meh l t ,h mo t o o s c mmo fr o p g n t n o m f e i e e i c mo i c t n, a e d t n h n e ,u h a h o t t c u e D d f a i c n l a o ma y c a g s s c s c r mai sr t r , NA o f r t n, A tb l y a d i o n u c n oma i DN sa i t n o i i t rc in b t e n ea t ewe n DNA a d p o en T e e i e ei d f ain c u d c a g e e e p e s n, i h p a s o n r t i . h pg n t mo i c t o l h n e g n x r s i wh c ly c i o o a mp r n oe i e fr ain a d p o e so f v ra a c r n i o a t l n t o t r h m t n r g s in o ai n c n e . o r o
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癌症是当代人类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癌症而失去生命。
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癌症的病因和机制仍然不为人类所完全理解。
表观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开始向我们揭示癌症的复杂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介绍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在不改变其DNA序列的情况下,遗传信息如何被调控和转录的学科。
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不同的基因调控区域能够通过表观修饰来激活或关闭不同的基因。
这种修饰可以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调节等方式进行,同时这种修饰可以被可逆地调整,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和细胞过程的发生。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探索癌症细胞中的表观遗传变化,因为癌细胞的表观遗传信息往往与正常细胞有很大的区别。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DNA上添加甲基基团,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癌细胞中往往存在大量的DNA甲基化现象,对于癌细胞中高甲基化的基因,其表达往往被抑制。
而对于低甲基化的基因,其表达往往被增强。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癌基因”和“抑制基因”概念。
另一方面,组蛋白修饰是通过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来对组蛋白分子进行修饰,从而调控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如乙酰化代表着基因的激活状态,而甲基化则表示基因的关闭状态。
这些表观遗传现象一旦发生异常,就有可能导致细胞的癌变和癌症的发生。
表观遗传因素不仅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同样也与癌症的治疗有着重要关联。
例如,在治疗癌症时,常用的放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来实现对癌细胞的杀灭。
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其他合适的癌症治疗方案。
由于表观遗传变化是可逆的,因此未来可能通过逆转表观遗传学的特定变化来治疗癌症。
这样的治疗方案就不会像放化疗药物一样,对正常细胞也产生危害。
总之,表观遗传学和癌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导致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为板筐治疗和预防癌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m6A甲基化修饰蛋白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m6A甲基化修饰蛋白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杨惠雯;李安;蓝婷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4)6
【摘要】N6-甲基腺苷(m6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肿瘤细胞中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为
动态、可逆性修饰mRNA。
卵巢癌是妇科癌症中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m6A甲基化修饰蛋白的高表达或低表达会促进或抑制卵巢癌,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探究m6A修饰蛋白对卵巢癌进展的影响将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该文就近年来m6A修饰蛋白对卵巢癌的增殖、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总页数】6页(P54-59)
【作者】杨惠雯;李安;蓝婷
【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
【相关文献】
1.m6A甲基化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2.m6A甲基化修饰结合蛋白YTHDF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3.m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4.m6A甲基化修
饰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5.m6A甲基化修饰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NA甲基化在卵巢癌研究中的进展

It a dN vmbr 01V 1 2N .9 n LbMe, oe e 1 ,o. , o1 J 2 3
象 , 果 发 现 4株 均 发 生 了 g r 3 e- I u 另 1株 发 生 了 结 yA 8 S r ̄ , e
Ar 7 一 Hi; a E的 热 点 突 变 是 As 4 6 A n和 S r0-I , g3 s pr p2一 s eS - l  ̄ e
[2 张 冉 , 移 谋 , 1] 吴 向斌 , . 诺 酮 类 药 物诱 导 人 型 支 原 体 耐 药 机 制 等 喹 研 究 _] 中华 检 验 医学 杂 志 ,0 0 2 ( ) 232 5 J. 2 0 ,3 5 :7 —7 . [3 叶萍 , 超 干 , 辉 , . 外 获 得性 人 型 支 原 体 喹 诺 酮 耐 药 株 g— 1] 邓 王 等 体 y
( 稿 日期 :0 10 -7 收 2 1 52 )
[] Ng y nD Geb rS Ho l l P,ta . cpamah mii i 3 u e P, re , hf d e 1 Myo ls o ns n e
有 此 变 化 。表 明 Mh对 斯 帕 沙 星 的耐 药 性 可 能 与 S r3 +I u e8 - e
h mii o tie n vto[ ] o ns ban d i i r J .Ani co et h moh r t rb Agns C e te, mi
1 9 4 9 2 0 31 . 9 8, 2( ): 3 4 2 1
P R frdtci fmyo ls o ns J . MC Mi o il C o eet n o epama h miiE ] B c bo, o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第33卷 第4期 2006年JOURNAL O F L I AON I N G UN I V ERS ITY N 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33 No.4 2006卵巢癌中的表观遗传修饰代 葳3(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辽宁沈阳110001)摘 要:介绍了在卵巢癌的发展和治疗中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在卵巢癌中内源性和获得性耐药性遗传途径中异常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的重要性.通过表观遗传治疗反转肿瘤抑制基因沉寂和其他参与药物级联反应的基因沉寂为出现耐药性的卵巢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关键词:卵巢癌;表观遗传学;基因芯片;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846(2006)0420353205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死于卵巢癌的妇女多达114000人[1].由于卵巢癌早期无明显病症,大多数病例(>80%)在肿瘤超出卵巢后才得到确诊.虽然卵巢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经由1973年的37%上升到1997年的43%[2],该统计数据同妇女癌症存活率(61.5%)相比仍有很大差距(htt p:∥).晚期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肿瘤外科手术摘除后进行化疗,术后肿瘤的大小十分重要,大于2c m的肿瘤,病人存活时间只有12~16个月,而小于2c m的肿瘤,病人存活时间达到40~45个月[3].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术后卵巢癌一线化疗的黄金标准是使用植物碱类/紫杉烷类(p lati2 mum/taxane)混合药物,该混合物每3周一个疗程,共使用6个疗程,有效率高达80%[4].紫杉烷类药物能够结合细胞内β微管蛋白,从而导致微管稳定,生长阻滞和细胞凋亡[5].植物碱类药物形成DNA双链内和双链间加合物[6],抑制转录和翻译,导致细胞凋亡.上述过程可能是由DNA 错配修复酶p53和细胞凋亡前蛋白Bax介导.近来一些新兴药物,如拓扑替康(t opotecan)、吉西他汀(ge mcitabine)、脂质体多柔比星(li pos omal dox orubici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Z D-1839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很大的前景[5].研究表明使用新药和传统药物的混合疗法有显著疗效[7].尽管标准的植物碱类/紫杉烷类治疗方案在40%~60%卵巢癌后期病人中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出现了肿瘤耐药性,大多数病人在治疗18个月后复发[4].内源性和获得性耐药性的共有现象就是耐药肿瘤存在基因表达上的改变.卵巢癌中上调的基因包括Bcl-2,c-myc,Cycl ooxygenase-2,F ANCF,H-ras,Heparanse,HER2/neu,Hypoxia -inducible fact or1,K-ras,Kallikrein gene5,Kal2 likrein gene15,MUC1,MDR1和Synuclein ga mm.这些基因涉及细胞增殖、DNA修复、血管生成和细胞转移,其中有一些基因可能在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作用.与卵巢肿瘤有关的下调基因包括APC,Apaf-1,ARH I,BRCA1,DAPK,DCC,Estr o2 gen recep t orβ,h MLH1,I CAM-1,MCJ,MUC2, LOT1,OPC ML,p21,p53,P ACE4,PTE N, RASSF1A.这些基因的下调可能是由基因缺失,编码序列突变或者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引起的.表观遗传学(ep igenetics)是近年来遗传学中兴起的一个前沿领域,由W addingt on CH在19423作者简介:代 葳(19792),女,沈阳人,硕士,从事表观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6205217年首次提出,1987年Holiday R 针对表观遗传学作出了更加系统性的论断,即没有DNA 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变化.其分子基础有两个方面:针对DNA 本身的修饰和对组蛋白的修饰.肿瘤中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常常导致许多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沉寂,而通过小分子抑制剂可以逆转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所以人们认为可以利用表观遗传治疗的方法使肿瘤抑制基因再表达,从而恢复耐药卵巢癌对传统化疗药物的敏感性[8].1 DNA 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DNA 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 )催化,以S -腺苷甲硫氨酸(S AM )作为甲基供体,将CpG 二核苷酸[9]胞嘧啶5位碳原子甲基化.在人体内有此作用的DNA 甲基转移酶分为3种:DN 2MT1,DNMT3a 和DNMT3b [10].基本上DNMT1参与维持DNA 甲基化状态,而DNMT3a 和3b 同DNA 从头甲基化有关,DNMT2因缺少有活性的功能域所以不具有DNA 甲基转移酶的作用.通过对DNA 甲基化模式的研究,人们发现肿瘤细胞中存在异常DNA 甲基化状态:整个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导致遗传不稳定性增加;组织特异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出现从头甲基化;癌基因多为不充分甲基化,导致重新开放或者异常表达.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同CpG 过度甲基化有关,而肿瘤中出现的全基因组低甲基化和局部(CpG 岛)过甲基化可能是由于DNMT 活性失调所致[11].在卵巢癌中CpG 岛甲基化同许多基因沉寂有关,如BRCA1,RASSF1A ,LOT1和h MLH1,这些基因的沉寂在肿瘤的始动以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2 组蛋白去乙酰化组蛋白的表观遗传修饰非常复杂,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核糖基化和泛素化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通过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 one acetyltransferase,HAT )乙酰基团被加到组蛋白赖氨酸上,并可以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 one deacetylase,HDAC )去除.正常情况下转录基因的组蛋白核心(H2A,H2B ,H3,和H4)氮端赖氨酸的ε氨基被乙酰化[13],碱性组蛋白的正电荷被消除,DNA 本身所带的负电荷有利于构象展开,核小体结构变得松弛,使转录因子和聚合酶可以接近编码DNA 序列(图1,允许状态).组蛋白去乙酰化时,带正电的赖氨酸残基与DNA 分子电性相反,增加了DNA 和组蛋白之间的吸引力,启动子难以接近转录控制元件,从而处于转录抑制状态(图1,抑制状态).因此高度乙酰化的组蛋白同转录活性序列有关,而去乙酰化的组蛋白同基因沉寂密切相关.因为组蛋白去乙酰化和DNA 甲基化都同基因沉寂有关,有人提出这两个过程可能存在交互作用(cr osstalk )[14].研究表明甲基胞嘧啶结合蛋白(Methylcyt osine -binding p r otein,MBD ),能够结合甲基化序列,HDAC 和其他组蛋白甲基化酶.组蛋白甲基化是另一种转录沉寂机制,特别是组蛋白H3的第9位赖氨酸高度甲基化同基因沉寂高度相关,这种特殊的组蛋白甲基化过程也可以被DNA 甲基化抑制剂反转.研究表明DNMT 能够直接同HDAC 结合,进而连接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过程[15].图1 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引起DNA 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转录状态改变453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年 未甲基化的DNA和HAT导致的组蛋白乙酰化使得DNA结构疏松进入转录允许状态.相反, DNMT导致DNA甲基化和HDAC导致组蛋白去乙酰化使得染色质结构紧缩进入转录抑制状态.如图1所示,通常MBP同DNMT和HDAC结合成复合物,HAT同转录共激活剂(CoA s)结合成转录激活复合物.RNAP是RNA聚合酶,TF是转录因子.3 耐药性卵巢癌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 在卵巢癌中有一些基因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进行调节,这些基因包括肿瘤抑制基因和参与细胞凋亡途径的基因.例如DNA错配修复基因h M2 LH1,该基因的沉寂同植物碱导致的耐药性有关[16].有些药物如卡铂和顺铂通过在DNA链内和链间形成加合物造成DNA损伤,错配修复系统检测到这种加合物的存在引起p53磷酸化,MAPK 途径激活,诱导促细胞凋亡蛋白BAX,最终导致细胞凋亡[6].表观遗传修饰改变使h MLH1基因沉寂,并导致细胞凋亡途径对植物碱-DNA加合物敏感性下降,产生耐药性.RASSF1A是另一个被甲基化并发生沉寂的基因,该基因能够结合微管蛋白发挥稳定微管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干预表观遗传修饰的药物可以使RASSF1A再表达恢复耐药性卵巢癌对紫杉烷的敏感性.近来Yan等人[17]绘制出乳腺癌RASSF1A基因上游CpG岛到启动子之间完整的CpG岛谱.在耐药的卵巢癌中,干预表观遗传修饰的药物可能在药物反应途径中的几个位点发挥作用(图2).Apaf-1,h MLH1, RASSF1A,p16和p73可能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机制下调,而ANCF和MDR-1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机制上调导致肿瘤耐药性产生.虽然p53基因并不是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节的,但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使p53的转录因子乙酰化增加,继而激活其活性可能是削弱耐药性的另一个机制.卵巢癌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能够引起一些涉及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的基因上调.Taniguchi等人[18]研究发现F ANCF在卵巢癌细胞获得耐药性的同时去甲基化再表达.另外一个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上调的基因是synuclien-γ,也叫做BCSG(乳腺癌特异性基因),该基因同卵巢癌恶化有关.图2 表观遗传修饰在具有耐药性的卵巢癌中作用位点4 检测癌症表观遗传学改变的技术和方法 DNA甲基化谱:在卵巢癌中,人们已经鉴别出了几个异常的甲基化位点,由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这些位点作为生物标记,可以检测肿瘤发展过程中和/或化疗过程中特定基因甲基化方式改变.例如Giff or等人[19]近来发现在卵巢癌病人的血浆中h MLH1甲基化同使用卡铂/紫杉烷治疗后肿瘤复发高度相关.因此,h M2 LH1甲基化状态可能预测了同卵巢肿瘤耐药性相关的不良结果.虽然目前使用的应答检测方法(如使用肿瘤抗原CA125)仍能提供大量信息,但是新的表观遗传标记对于改善目前使用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科学研究者研发了一些检测癌症全基因组甲基化改变的有效方法.单道DNA甲基化杂交方法(DMH)在CpG岛阵列上对不同标记的肿瘤和非肿瘤DNA进行杂交[20,21].通过不同的荧光剂可以发现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样本甲基化方式的差异.另一种新技术是甲基特异性寡核苷酸芯片(MS O),该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区分两类Hodgkin淋巴瘤和两类B细胞白血病的研究中.第三种检测特定基因中甲基化差异的方法是非阵列的基于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叫做甲基化特异性PCR,这个方法利用引物对特定等位基因553 第4期 代 葳:卵巢癌中的表观遗传修饰的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方式是唯一的原理,实现了等位基因甲基化的定量研究[22].目前该方法已经成功建立了直肠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胰腺肿瘤甲基化基因芯片.第四种方法是限制性标记基因组扫描(restricti on land mark genome scanning, RLGS),这种方法也用来作为一种在特定肿瘤中评价多个甲基化位点异常的高通量方法[23].RLGS 依赖于甲基化敏感性限制酶NotI,该酶识别序列GC^GGCCGC.在CpG剪切位点的甲基化阻止NotI 剪切,从而基因组DNA的双向电泳可以区别正常和肿瘤DNA[24].目前RLGS成功地发现了星细胞瘤、鳞状细胞癌和肝癌中异常的甲基化位点.修饰组蛋白谱:虽然研究揭示了卵巢癌中几种异常乙酰化的基因,但是这种高通量分析方法比简单的甲基化分析更为复杂.染色质免疫沉淀(CHLP)用于检测特定位点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特定的染色质修饰蛋白抗体免疫沉淀出与其结合的DNA,然后利用PCR检测该DNA序列[25]. CHLP利用了组蛋白4位上乙酰化的赖氨酸抗体检测在该位有乙酰化现象的特定基因.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叫做Ch I P-on-chi p,该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方法,利用免疫沉淀方法得到DNA序列,将扩增后的DNA序列进行荧光标记,用于同克隆矩阵(arrayed library)杂交[26].B r own等人[27]开发了一种将DNA甲基化、基因表达和染色体修饰结合在同一个芯片上的新技术.在这个三通道芯片上,整个c DNA和扩增的DNA按顺序杂交,杂交点表明该位点有表达,并且存在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最初的三通道芯片技术发现了卵巢癌异常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位点,并且可能应用于检测其他肿瘤中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5 展望卵巢癌CpG岛甲基化和组蛋白低乙酰化同许多基因沉寂有关.这些基因的沉寂,在肿瘤的始动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体外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反转由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导致的基因沉寂,使药物敏感基因再表达,从而恢复肿瘤化疗敏感性的方法可能为卵巢癌和其他临床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同时,先进的实验技术为卵巢癌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在卵巢癌的表观遗传治疗当中,我们也面对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表观遗传治疗导致的全身低甲基化和过度乙酰化作用.全身低甲基化是癌症的标志,可以导致基因组不稳定.DNA甲基转移减少90%的转基因鼠出现全身大范围的肿瘤和生长缺陷.同样,由于错误调节有丝分裂控制点过乙酰化会造成染色体不稳定,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减少干预表观遗传修饰药物的副作用将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 D M Parkin,F B ray,J Ferlay,et al.Esti m ating theworld cancer burden:Gl obocan2000[J].I nt J Canc2er,2001,94(2):153-156.[2] J S Barnholtz-Sl oan,A G Sch wartz,F Qureshi,et al.Ovarian cancer:changes in patterns at diagnosis andrelative survival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J].Am JObstet Gynecol,2003,189:1120-1127.[3] D G Mutch.Surgical manage ment of ovarian cancer[J].Se m in Oncol,2002,29:3-8.[4] R T Greenlee,M B H ill-Har mon,T M urray,et al.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01,51:15-36.[5] R Agar wal,S B Kaye.Ovarian cancer:strategies for o2vercom ing resistance t o che motherapy[J].Nat RevCancer,2003,3:502-516.[6] Z H Siddik.Cis p latin:mode of cyt ot oxic acti on andmolecular basis of resistance[J].Oncogene,2003,22:7254-7279.[7] P F Conte,A Gadducci,C Cianci.Second-line treat2ment and concolidati on therap ies in advanced ovariancancer[J].I nt J Gynecol Cancer,2001,11(Supp l1):52-56.[8] M Herranz,M Esteller.Ne w therapeutic targets inCancer:the ep igenetic connecti on[J].Clin Transl On2col,2006,8(4):242-249.[9] C Plass,P D Sol oway.DNA methylati on,i m p rintingand cancer[J].Eur J Hu m Genet,2002,10(1):6-16.[10] S Pradhan,P O Esteve.M a mmalian DNA(cyt osine-5)methyltransferases and their exp ressi on[J].Clin I m munol,2003,109:6-16.[11] K D Roberts on.DNA methylati on,methyltransferas2es,and cancer[J].Oncogene,2001,20(24):3139-3155.[12] Y L Choi,S Y Kang,J S Choi,et al.Aberrant hy2per methylati on of RASSF1A p r omoter in ovarian bor2653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年 derline tu mors and carcinomas [J ].V irchows A rch,2006,448(3):331-336.[13] P Marks,R A R ifkind,V M R ichon,et al .H ist onedeacetylases and cancer:causes and therap ies [J ].Nat Rev Cancer,2001,1(3):194-202.[14] P A Jones,S B Baylin .The funda mental r ole of ep i 2genetic events in cancer[J ].Nat Rev Genet,2002,3(6):415-428.[15] M R Rountree,K E Bach man,J G Her man,et al .DNA methylati on,chr omatin inheritance,and cancer [J ].Oncogene,2001,20(24):3156-3165.[16] R B r o wn,G L H irst,W M Gallagher,et al .h MLH1exp ressi on and cellular res ponses of ovarian tu mour cells t o treat m ent with cyt ot oxic anticancer agents[J ].Oncogene,1997,15(1):45-52.[17] P S Yan,H Shi,F Rah mat panah,et al .D ifferentialdistributi on of DNA methylati on within the RASSF1A CpG island in breast cancer [J ].Cancer Res,2003,63(19):6178-6186.[18] T Taniguchi,M Tischkowitz,N Ameziane,et al .D is 2rup ti on of the Fanconi ane m ia -BRCA path way in cis 2p latin -sensitive ovarian tu mors[J ].NatM ed,2003,9(5):568-574.[19] G Giff ord,J Paul,P A Vasey,et al .The acquisiti onof h MLH1methylati on in p las ma DNA after che mo 2therapy p redicts poor survival for ovarian cancer pa 2tients[J ].Clin Cancer Res,2004,10(13):4420-4426.[20] P S Yan,C M Chen,H Shi,et al .App licati ons ofCpG island m icr oarrays f or high -thr oughput analysisof DNA methylati on [J ].J Nutr,2002,132(8Sup 2p l ):2430S -2434S .[21] P S Yan,S H W ei,T H Huang .D ifferential methyla 2ti on hybridizati on using CpG island arrays[J ].M eth 2odsMol B i ol,2002,200:87-100.[22] J G Her man,J R Graff,SMyohanen,et al .M ethyla 2ti on -s pecific PCR:a novel PCR assay f or methyla 2ti on status of CpG islands[J ].Pr oc NatlAcad SciU S A,1996,93(18):9821-9826.[23] L J Rush,C Plass .Restricti on land mark genom icscanning for DNA methylati on in cancer:past,p res 2ent,and future app licati ons [J ].Anal B i oche m,2002,307(2):191-201.[24] D J S m iraglia,C Plass .The devel opment of CpG is 2land methylati on bi omarkers using restricti on land mark genom ic scanning [J ].Ann N Y Acad Sci,2003,983:110-119.[25] V O rlando .Mapp ing chr omos omal p r oteins in vivo byf or maldehyde -cr osslinked -chr omatin i m munop re 2ci p itati on[J ].Trends B i oche m Sci,2000,25(3):99-104.[26] E Ballestar,M F Paz,L Valle,et al .Methyl -CpGbinding p r oteins identify novel sites of ep igenetic inac 2tivati on in hu man cancer [J ].E mbo J,2003,22(23):6335-6345.[27] H Shi,S H W ei,Y W Leu,et al .Tri p le analysis ofthe cancer ep igenome:an integrated m icr oarray syste m f or assessing gene exp ressi on,DNA methylati on,and hist one acetylati on [J ].Cancer Res,2003,63(9):2164-2171.Ep i geneti c M od i f i ca ti on of O vary CancerDA IW ei(D epart m ent of B ioche m istry,China M edical U n 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 ina )Ab s tra c t: This paper highlights a p r o m inent r ole f or ep igenetics,particularly aberrant DNA methylati onand hist one acetylati on,in both intrinsic and acquired drug -resistant genetic pathways in ovarian cancer .I n this revie w,we su mmariz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ep igenetics .Moreover,when combined with con 2venti onal che motherapeutic agents,ep igenetic -based therap ies may p r ovide a way t o resensitize ovarian tumors t o the p r oven cyt ot oxic activities of conventi onal che motherapeutics .Ke y wo rd s: ovarian cancer;ep igenetics;m icr oarray;DNA methylati on;hist one acetylati on(责任编辑 崔久满 李 超)753 第4期 代 葳:卵巢癌中的表观遗传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