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的人格魅力

合集下载

总结庄子的性格特征及思想

总结庄子的性格特征及思想

总结庄子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庄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体系。

他的思想深邃而幽默,包含着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庄子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庄子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淡泊、懒散、超然和幽默。

他主张追求自由与自在的生活状态,宣扬无为而治,反对一切功利主义的追求。

他不愿被社会琐事所困扰,倡导放下一切欲望,舍弃世俗的名利追求,追求心灵自由和灵魂的升华。

他在《逍遥游》中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表达了他对自己生命理想追求和对世俗一切假象的不屑。

其次,庄子的思想主要包括“无为而治”、“胡乱而生”、“太虚原则”和“忘我自然”。

他反对人为的干涉和劳累,主张顺应自然,尊重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

他认为,人在追求个人自由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顺应天道、自然而然的原则,不做违背本性的勉强和妄为。

他在《齐物论》中写道:“吾齐彼不齐兮,修予以俟吾将。

吾未得谓是修之而甚劳也,有时而更益谬乎!且夫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未也。

夫天之厚君子者也,以其未缴也。

”,提出了顺应自然、以从容对待生死的观念。

庄子的思想中还有一种反抗和激进的想法,他主张对传统观念和社会秩序的颠覆,提倡个人追求自由与自在的生活方式。

他在《庚桑楚》中写道:“桚、楚之人,修其德行然后敬其亲,修其戎行然后敬其君。

庖人虽不肖,敬其神而诚以事之。

”,提出了社会中个人追求自由与自尊的观念。

庄子的思想还包括对于人类智慧与自由的思考,他在《养生主》中提出了“忧民之志,甚思其志,不能万全之也。

德齐于医,可保藏也;曜于星,可报世也;浑沦于万物,可事焉也;神明于鬼神,可与游也。

”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和养护自己的心灵,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追求智慧与自由。

综上所述,庄子的性格特征和思想体系深受世人的推崇和喜爱。

他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淡泊、超然和幽默;思想主要包括“无为而治”、“胡乱而生”、“太虚原则”和“忘我自然”。

高考作文素材庄子【精选】

高考作文素材庄子【精选】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秋水》 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

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

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隐士型思想家,著述甚丰,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与老子、孔子、孟子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而且在世界哲学史、文学史上也有极大的影响,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简介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生平生平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

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即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3岁。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战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

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

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

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

《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

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

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名人对庄子的简短的评价

名人对庄子的简短的评价

名人对庄子的简短的评价名人对庄子的简短评价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名人对庄子的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下面将介绍几位名人对庄子的简短评价。

1. 鲁迅: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

他的著作《庄子》中所表达的“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陶行知:庄子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提出的“逍遥游”、“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庄子的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 周恩来:庄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他的著作《庄子》中所表达的“无为而治”、“知足常乐”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庄子的思想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追求真理和智慧。

4. 朱熹: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巨擘,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智慧。

他的著作《庄子》中所表达的“道”、“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庄子的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明确人生的目标和价值,追求真理和智慧。

5. 梁启超:庄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他的著作《庄子》中所表达的“无为而治”、“知足常乐”的理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庄子的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以上是几位名人对庄子的简短评价,他们都高度赞赏庄子的思想,认为其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无为而治、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庄子的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因此,庄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庄子的品质

庄子的品质

庄子的品质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
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1/ 1。

化蝶逢庄周,乘物以游心

化蝶逢庄周,乘物以游心

化蝶逢庄周,乘物以游心近日阅读了《中国哲学简史》,粗略领阅中国的哲学发展历史。

似乎看见千年时光波涛汹涌,无数哲人音容乍现。

中国的哲学史带给一个粗读者的最大感悟是多变不定却又时时绚烂如曼珠沙华。

千年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哲学史似海,看似沉默汹涌得让人敬畏,却又平静内敛地包容一切。

似暴风雨,看似冷酷无情地摧毁一切,却因此看到了月明。

似岸,看似隐藏在海岸的另一端遥不可及,却是航海者努力追寻的彼岸。

似云,洁白冰冷一尘不染就这么挂着不动,明白了才知道原来如此轻柔......《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

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处处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当之无愧是史与思的结晶。

特别是先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

读书过程中,无数哲人的思维火花与渺小的我碰撞,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记忆。

其中最记忆犹新的当属先生对庄子及庄子代表的道家第三阶段论述。

《中国哲学简史》关于庄子部分摘要:一个人如果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那么这一切方法没有哪一个能够绝对保证他不受伤害。

不过,从更高的观点看事物,也就意味着取消自我。

我们可以说,先秦道家都是为我的。

只是后来的发展,使这种为我走向反面,取消了它自身。

获得幸福有不同等级。

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这些必要条件的第一条是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观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

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的一样。

例如他说:"泰初有无。

无有无名,一之所起。

有一而末形。

物得以生谓之德。

"(《庄子·天地》)所以我们的"德",就是使我们成为我们者。

我们的这个"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誉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形象具有以下特点:1. 游侠式的人物形象:庄子在人物形象上常常被描绘为一个游侠式的人物,他不拘泥于世俗的规则和传统的束缚,而是自由自在地游走于天地间。

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蝴蝶,随风飘荡,无拘无束。

这种形象使庄子显得独立、超脱、自由。

2. 深沉的思想家形象:庄子不仅是一个游侠式的人物,更是一个深思熟虑、思想深邃的哲学家。

他对于人生、宇宙、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想。

他的思想深邃而超越,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3. 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庄子的人物形象中还带有一些幽默诙谐的元素。

他经常使用夸张、幽默的比喻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趣味性和幽默感。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他的思想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4. 淡泊名利的态度:庄子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他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

他不追求权势和财富,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追求内在的自由和精神的追求上。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而不是追逐物质的享受和外在的名声。

5. 深情厚意的人物形象:庄子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他的深情厚意。

他关心人民疾苦,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尊严和社会公正的观点。

他的思想充满了人道主义和关怀他人的情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深情厚意的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庄子的人物形象具有游侠式的特点,他自由自在地游走于天地间,超脱于世俗的束缚;同时又是一个深思熟虑、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他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使得他的思想更加生动有趣;他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和深情厚意的人道主义情感,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庄子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百家诸子写作素材

百家诸子写作素材

百家诸子写作素材百家诸子写作素材导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诸子代表了我国当时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下面是百家诸子写作素材,欢迎参考!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

”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材料加工:诚信是治政之道。

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

”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庄子的人格魅力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甚爱这句,将徘徊两间,在内心矛盾中作困兽之斗的庄子描绘的妙极。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所顾忌———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世人皆叹他的才学,我独偏爱其人格魅力。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的。

庄子认为只有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

庄子说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追求自由,这便是庄子的处世哲学,恰恰是现代人严重缺失的品质。

我们执着于沸腾的人际交往,在华丽而虚无的面具下迷失自我,硬生生的被物化的社会、物化的人情拽着走,要金钱、要名利、要唯我独尊,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明争暗抢,得到了些缥缈的浮华,却倦了体肤,疲了身心,外界的枷锁压得我们太累,触手可及的美好被我们自动屏蔽,我们疯了似的追求一些被神化的目标,却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锁在眼前的玻璃瓶内。

因为我们耐不住寂寞,需要外在的辉
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其实如果肯留一份寂寞给生命,我们的生命可以更开阔。

人能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就会有空灵之境,让我们眼睛锐利起来,我们会看到不经意处有很多至极的道理。

而只有看破功名利禄,保持无羁无绊的本性,我们才能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

累了,为何不停下来,回头看看。

游世思想是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庄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数篇章都涉及这个以游戏态度解脱人生痛苦的主题,“逍遥游”实质是精神自由问题。

庄子提倡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轻视现实,因此获得了精神的永生自由。

反观现实,多少人沉浸于无谓的痛苦无法自拔,因而一念成魔,变成更猥琐更不堪的自己。

庄子的痛苦源于时代,而现实中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痛苦,其实只是遇到了一时的挫折,譬如考试失利,情侣分手,事业崩溃,相比于庄子身处黑暗纠缠无计脱身,我们幸运太多,也轻松太多,有什么理由不坦然洒脱一点?执念于毫无意义的痛苦,何不往前看,把眼光放得长远些?解锁了身心,更解脱了灵魂,庄子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游戏地对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

因此,在庄子游世思想中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新的主题,这就是以带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来与一个黑暗的世界对抗。

这里的对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摆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态,
直视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恶意摆布,并且以对这种恶意摆布的戏谑的欢迎,表达对这个黑暗世界的嘲讽。

痛了,何不想开点,笑对恶意。

人生不过几十年的光景,有的人可以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成功的人生,而有的人却空有远大理想,一事无成。

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我们生命里面的这一段光阴,跟整个时间的流程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用庄子的比喻来讲,如同白驹过隙,那么,这么短的流光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善待生命,怎么样的生命才是人生最有效的呢?面对这个问题,庄子提供给我们一种态度,那就是达生,面对生命我们首先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而心态决定人的状态,这种态度会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

庄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见识和阅历,决定了你的能力和胆识,人如果有大见识,他再去学一件技巧,就容易得多,人如果没有阅历,心中就会忐忑,所以他说,这是由外在的一个事情,跟内在的经验配合起来的,所以,人生往往在越重大的抉择上,有些人越失手,并不是失给了对手,而是失给了自己。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当我们有所顾忌时,势必没法专注于目标,反而会平添无谓的焦虑。

因为缺少良好的心态,我们错过了太多机会,与近在眼前的胜利失之交臂,徒留遗憾和悔恨。

因此,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人只有打破了这一切的世俗心,用你自己本初的那种愿望,去愈合这
个世界,这个时候,你才能够体会到世界的真意。

慌了,何不勇敢些,放手去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撇开汪洋恣肆,奇趣横生的写作才华,我们看到了庄子灼热的心和挡不住的人格魅力。

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敏感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也是最美丽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