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讲解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讲解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讲解

微专题之文言文虚词:

(一)专项积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出师表》)

2.不行:“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陈情表》)

3.猖狂:“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

4.操持:“卧起操持”:拿着(《苏武传》)

5.成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陈情表》)

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屈原列传》)

7.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赤壁之战》)

8.东面:“东面而视”:脸朝东(《秋水》)

9.反复:①“其存君兴国欲反复之”:扭转形势(《屈原列传》)

②“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答司马谏议书》)

10.非常: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同寻常,不同一般(《报任安书》)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鸿门宴》)

11.风流: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京口北固亭怀古》)

12.逢迎:“蹑履相逢迎”:迎接(《孔雀东南飞》)

13.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发(《出师表》)

14.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六国论》)

15.果然:“腹犹果然”:饱的样子(《逍遥游》)

16.交通:①“交通王侯”:勾结(《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空间上彼此通达(《桃花源记》)

17.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装(《冯婉贞》)

18.方丈:“室仅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志》)

19.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伶官传序》)

20.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具备形体(《雁荡山》)

21.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

22.慷慨:“抗辞慷慨”:意气激昂(《<指南录>后序》

23.可怜:①“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②“可怜焦土”:可惜(《六国论》)

24.口舌:“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言语言辞(《<指南录>后序》

25.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皇恩(《陈情表》)

26.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殽山、函谷关以东(《过秦论》)

27.肉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曹刿论战》

28.人情:“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人之常情(《报任安书》)

29.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处境艰难(《荆轲刺秦王》)

3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内外亲属(《廉颇蔺相如列传》)

31.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它的果实(《晏子使楚》)

32.美人:“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歌妓,宫妃(《廉颇蔺相如》)

33.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志于功业的人(《龟虽寿》)

34.老大:“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年龄大(《琵琶行》)

3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陈涉世家》)

36.口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言论(《报任安书》)

【专项强化】

一、理解文言虚词

(一)方法指导

(1)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12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的A项: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以”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考生要能分清虚实。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百骑仓皇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中的“以”为介词“把”。显然,两者词性有别,一虚一实,题目要求选择用法不同的一项,那么该项即为正确答案无疑。

1

(2)数学代入法

有时候,考生如能巧妙地“拿来”数学中的解题方法,在语文答题中加以灵活应用,往往会收到奇效。数学代入法即是一例。请看例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答案:B

【分析】A、项中第二句考生熟知,“苛政”与“虎”之间存在比较关系,“于”相当于“比”,以此代入第一句中显然讲不通,事实上第一句中的“于”作“从”讲,由此排除该项。D项中,第二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出自苏洵《六国论》,“以”作“因而、以致”解,以此代入第一句“知不以利为利矣”中显然也讲不通,可知该项也非正确答案。再看正确项B所涉及的两句,第二句“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出自课文《屈原列传》,“因”作“乘机”解,以其代入第一句中刚好符合上下文语境,由此答案不言自明。

(3)语法切入法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是解答文言实词题常用的方法,其实该法对解答文言虚词题也同样适用。在解题过程中,当你“苦思冥想无法选”时,不妨从语法角度切入,也许能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如: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考察这两句语法结构,第一句主语是“五千人”,第二句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衔枚击之”和“持璧却立”,两者都是连动结构,且都作谓语,由此可见,两者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应相同,此处都可作“于是、就”解。再看: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首先补出两句的主语,一为田单,一为怀王。田单是施动者,“降”的对象是燕军,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向”;而第二句中施动者是郑袖,受动者是怀王,怀王放在前面作主语,从语法结构来看这是一个被动句,所以句中“于”作“被”讲。进行这样的语法分析后,可以看出,两个“于”显然不同。

(4)语境推断法

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考生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判断。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C 项:此则京邑之人也/无以,则王乎。第一句上文的语境是“令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洛阳即当时的京邑,意思是说“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由此推断该句中的“则”应为副词,判断句子,起强调、确认作用,意为“是、就是”。再看第二句,出自人教课文《齐桓晋文之事》。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而齐桓公、晋文公是靠武力而非仁爱称霸天下的,与儒家所倡导的“王道”相对立。所以崇尚王道的孟子轻轻将话题岔开:“无以,则王乎”,“如果不得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的事吧”。此处,“则”为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那么”。综上,两个“则”字用法各异,不符合题干要求,可迅速排除。

(5)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示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利是图”)等。同时识记一些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如“是以”为“以是”的倒装,译为“因为这”:“无以”意为“用来……的”:“其……,之谓也(乎)”也是一个固定格式,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6题要求将“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能记住这个固定格式的翻译模式,解答本题就会易如反掌,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再如: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于俗也/宋何罪之有。两句中的“之”都是固定格式的标志,一是古汉语中表原因的固定格式,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两者显然不同。

综上所述,在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二)专项训练

写出下列文言虚词的意思。

(1)而

2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5.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6.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7.子产而死,谁其嗣之?()8.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9.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5.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7.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8.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9.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10. 何以战?(《曹刿论战》)()(3)乎

1.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 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6.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4)也

1. 陈涉者,阳城人也。()

2.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

3.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4.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5)焉

1. 且焉置土石?()

2.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 焉用亡郑以陪邻?()

4.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5.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6)之

1. 君将哀而生之乎?()

2. 作《师说》以贻之。()

3. 輮使之然也。()

4. 人非生而知之者。()

5.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6. 之二虫又何知。()

7.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8.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9.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0. 宋何罪之有?(《公输》)()(7)其

1.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3

2.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4.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5.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6.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8.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9.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8)则

1.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3.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6.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9)乃

1.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3. 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传》)()

4.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5.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7.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10)以

1.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3.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4.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5.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6.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7.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8.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9.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10.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11)于

1.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4.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5.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6.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7.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8.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9.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12)若

1.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2.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3.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4.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5.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6.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3)为

1.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4

2.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3.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4.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5.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14)因

1. 因势乘便,宰割天下。()

2.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3.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5.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6.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7.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9. 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10. 蒙故业,因遗策。()(15)所

1.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2.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3.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16)者

1.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今者项庄舞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5.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6. 亚父者,范增也。()(17)且

1.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3.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5.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6.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7.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18)与

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

2.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

3.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发还戍边()

4.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5.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6. 与人刃我,宁自刃。()(一)【虚词参考答案】

(1)而〔1、表并列2、表递进3、表顺承4、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5、表因果6、表修饰7、表假设8、表修饰9、表修饰10、表因果〕

(2)何〔1、“什么原因”2、“为什么”3、“哪儿、哪里”4、“什么”5、“什么”6、“什么”7、“为什么”8、“怎么”9、“多么”10、“何以即以何,什么”〕

(3)乎〔1、吗”2、“了”3、“啊、哪”4、“助词,可不译”5、“在”“比”6、“词尾,助词”〕

(4)也〔1、“者,也,表判断”2、“表判断”3、“呢”4、“呢”5、“表句中提顿”〕

5

(5)焉〔1、“哪里”2、“兼词,于之”3、“语气副词,哪里”4、“句末语气助词”5、“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6)之〔1、“代词,代我”2、“代词,代他”3、“代词,代它”4、“代词,代知识”5、“代词,这”6、“这”7、“助词,可不译”8、“的”9、前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作补语”10、“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宋有何罪”〕

(7)其〔1、“代词,代他”2、“代词,代他”3、“代词,代他”4、“代词,代自己”5、“代词,代其中的”6、“语气副词,难道”7、“语气副词,难道”8、“语气副词,一定”9、“语气副词,表推测”〕

(8)则〔1、“那么,便,就”2、“则……则……连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3、“动词,效法”4、“就,便,那么”5、“表出乎意料,发现了新情况,相当于‘竟、却’”6、“表判断,乃、即”〕

(9)乃〔1、“于是,就”2、“竟然,却”3、“才”4、“才”5、“代词,你的”6、“判断词,是”7、“判断词,是”〕

(10)以〔1、“用,拿”2、“凭,以何的意思”3、“凭……的身份”4、“给”5、“因为”6、“在”7、“带领”8、“并且”9、“而,表修饰”10、“来”〕

(11)于〔1、“在”2、“在……当中”3、“向”4、“到”5、“和……”6、“对于”

7、“比”8、“比”9、“被”〕

(12)若〔1、“你的”2、“你”3、“如果”4、“若夫”连用,“如果”的意思5、“……的样子”6、“像”〕

(13)为〔1、“向,对”2、“为(wèi),替”3、“为(wèi),替”4、“动词,做”5、“为……所”6、“句末语气助词”〕

(14)因〔1、“根据”2、“缘由”3、“通过,经由”4、“趁机”5 “根据”6、于是,就”

7、“趁机”8、“依靠”9、“趁机”10、“因袭,沿袭”〕

(15)所〔1、“所+动词”“拜访的地方”2、“所+动词+名次”“拜访的屠夫”3、“为……所”4、“所以,表原因”5、“所以,表靠他来……”或“……的凭借” 6、“所以,用来……的”〕

(16)者〔1、“……的人”2、“用于数词后面,指代事物”3、“用于否定词的后面,表‘……的话’”4、“用于时间词的后面,表‘……的时候’”5、“……的情况”6、表判断”〕(17)且〔1、“用于句首,相当于‘夫’”2、“尚且”3、“尚且”4、“将要”5、将近”

6、“暂且”

7、“况且”〕

(18)与〔1、“介词,和”2、“连词,和”3、“给”4、“欤,句末语气助词”5、“和”6、“与其……”〕

三、关注特殊虚词

(一)复音虚词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用,其中一部分结合得相当稳固,因此人们又把两个结合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构”。这类结合稳固与非稳固的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

边练边悟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且夫:句首助词,引出下文议论,况且、再说

B.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奈何:怎么办

C.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以为:认为

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这样却

答案 C

解析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24.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因此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6

独……哉:“只是……吗”

③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谓……曰……:“对……说……”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为:“为什么……呢”

⑤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之谓也

...

之谓也:……的称谓

⑦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以为:认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D.③④⑥⑦

答案 B

解析②独……哉: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吗”。⑥之谓也:可译为“说的就是……”。⑦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二)兼词

兼词又叫合音词,就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特殊单音节词。它虽为数不多,但遍贯古籍,长盛不衰。常见的兼词有:焉(兼“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诸(兼“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曷)(兼“何不”的合音)。

边练边悟

25.说出下列句中“焉”的意义。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之,在这件事上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于此(之),从这里

26.说出下列句中“诸”的意义。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之于,“之”,自己的志向;“于”,介词,从

②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之”,代词,它;“于”,介词,到

③(孟子)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之”,代词,这回事;“乎”,

语气助词,吗

④人孰敢不听而化诸.?之乎,他们呢

27.说出下列句中“盍(曷)”的意义。

①盍.各言其志?为什么不

②中心好之,曷.饮食之?为什么不

四、关注低频虚词:何、乃、且、若、所、焉、因、则、与、乎、也、者

7.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何”的意义和用法。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通“呵”,“喝问”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

③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副词,表程度深,“多么”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疑问副词,“为什么”

⑤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疑问副词,“怎么”

8.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乃”的意义和用法。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副词,“就”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副词,表转折,“竟、却”

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连词,具有连接作用,表顺承,“才”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副词,“甚至”

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

9.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且”的意义和用法。

①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副词,“将”“将要”

②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副词,“暂且”“姑且”

③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副词,“将要”

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

⑤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副词,表示另提一事,“再说”

7

⑥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句首语气词,表示进一层,“还有”

⑦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连词,表递进关系,“并且”

⑧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连词,表让步,“尚且”

10.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若”的意义和用法。

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连词,表假设,“如果”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代词,表第二人称,“你、你们”

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动词,“似、好像”

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代词,“这样”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及、比得上”

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卫风·氓》)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的样子”

1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所”的意义和用法。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名词,“处所、地方”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助词,与“之”构成“所”字结构,“……去的地方”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助词,与“为”构成“为……所”式,表

被动

12.说出下列句中加点“焉”的意义和用法。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兼语,于何,在哪里

③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

样子”

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代词,相当于“之”

13.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因”的意义和用法。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介词,“趁机”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介词,“随着”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通过”

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介词,“因为”

⑤侯生因.谓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连词,“于是、就、便”

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介词,“依照、根据”

⑦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副词,“便、就”

1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则”的意义和用法。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副词,“原来、已经”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动词,“就是”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1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与”的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介词,“和、跟、同”

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赤壁赋》)连词,“和、跟、同”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庄暴见孟子》)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亲近”

⑤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动词,“给予”

1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乎”的意义和用法。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呢”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介词,相当于“于”,“在”

⑤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

“吗”

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语气助词,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吧”17.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也”的意义和用法。

①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用在句中,表语气停顿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

8

④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用在句末,表陈述或解释语气

⑤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18.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者”的意义和用法。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代词,“……的人”

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

④何者.?上下之分也(《史记·儒林列传》)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

的作用

⑦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放在陈述句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五、适当扩大一下虚词的学习范围,主要积累好常见副词

《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见虚词,一般会单独设题考查(当然也会在翻译中考查),但是,单靠这18个虚词无法满足阅读的需要,更无法满足翻译的虚词需要。因此,有必要适当扩大一下虚词的学习范围,尤其是常见副词的积累。主要的常见副词有:

(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请、敬、谨。

边练边悟

19.解释下列句中“曾”的意思

(1)曲罢曾.教善才服:曾经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竟然

20.解释下列句中“固”的意思

(1)人固.有一死:本来

(2)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

21.解释下列句中“比”的意思

(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等到

(2)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太

(2)且相如素.贱人:本来,向来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姑且

(4)仆诚.以著此书:确实

(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更加

(6)而卒.莫消长也:最终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终,终于

9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 (古义:不同意,不认可。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 (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今义:冷淡不热情)25.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恢复。今义:略。) 26.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27.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8.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31.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32.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33.风流: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人才。今义:生活放荡)34.感激:三顾至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略。) 35.港口: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 (古义:河的支流相交汇的地方。今义: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例如: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 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专指族外亲属。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 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

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附: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 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 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 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 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2014级语文文言文专题古今异义词答案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古今异义单音节词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凶残) 领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假舟楫者(古义:借助;今义:不真实的) 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江河) 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划船的工具) 赢粮而景从(古义: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还柱走(古义:跑;今义:不行) 列坐其次(古义:水边;今义:量词) 向之所欣(古义:从前;今义:对、朝或偏袒)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不得志;今义:贫困、穷) 率赂秦耶(古义:一概、全部;今义:率领、轻率) 后秦击赵者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失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原则) 抑(古义:或者;今义:抑制) 归吾妻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比及三年(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其两膝相比(古义:紧挨、并排;今义:比较) 渠会永无缘(古义:他、它;今义:水道) 去国还乡(古义:离开、距离;今义:往) 华山之阳(古义: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今义:太阳、) 怒而飞(古义: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今义:发怒) 危乎高哉(古义:高;今义:危险) 但为君故(古义:只;今义:但是) 将进酒(古义:请;今义:将要) 或师焉(古义:有人、或许;今义:或者) 或取诸怀抱(古义:之于、之乎;今义:众、各) 不爱珍器重宝(古义:吝啬;今义:喜爱) 固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哀怜、不忍;今义:隐藏或隐瞒) 则牛羊何择焉(古义:区别;今义:选择) 诚知其如此(古义:果真、如果;今义:真诚) 遍赞宾客(古义:引见、介绍;今义:称赞) 拜为上卿(古义:授官;今义:一种礼节) 除臣马(古义:授官;今义:除去) 安(古义:养生;今义:安定、安然) 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轻视或粗俗) 因河为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臣请就汤镬(古义:热水、开水;今义:较浓汁液) 摧藏马悲哀(古义:伤心;今义:破坏或折断) 都(古义:大;今义:都市或全) 按诛五人(古义:查究;今义:压住或按照)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doc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 “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古今异义的种类: 一、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例如: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

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例如: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三、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例如: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古义: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精选.)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总结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 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今义:冷淡不热情)25.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恢复。今义:略。) 26.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27.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8.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31.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32.扶老:策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33.风流: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人才。今义:生活放荡)34.感激:三顾至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略。) 35.港口: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古义:河的支流相交汇的地方。今义: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37.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38.更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 39.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谎言。今义:略。) 40.豪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00例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00例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陋室铭》)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利益、益处。 )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古义:距离。今义:到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 )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市:(古义:买。今义:城市。) 1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事物的一部分) 13)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 (《卖油翁》(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全”等)— 。 今义:常用于“安静”、 “安 1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 翁》 值得怜悯) )(可怜:古义:值得同情。今义: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子的配偶。) 《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 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 2)虽人有百手(《口技》)(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 关 系。) 3)两股战战(《口技》)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5)无为在歧路 (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6) 儿女共沾巾 (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7)何苦而不平 8)谈笑有鸿儒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 义词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左右:,如“唯君左右之”; 3.致死:,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 4.丈夫:,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5.其次:,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6.行政:,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7.地方:,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8.东面:,如“东面而视”;9.面目:,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10.至于:,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11.大方:,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以致:,,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3.非常:,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14.细说:,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15.幼稚:,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 16.人事:,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17.扶老:,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18.怀抱:,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19.纵情:,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0.见机:,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21.猖狂:,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2.学者:,如“古之学者必有师”;23.从而:,如“吾从而师之”; 24.众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5.不必:,如“弟子不必不如师”; 26.气候:,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27.经营:,如“韩魏之经营”; 28.可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9.从事:,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0.其实:,如“自以为得其实”; 31.方丈:,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32.往往:,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33.颜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34.不行:,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35.成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6.洗马:,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 1、B 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好今义:坏。古义:①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例如: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 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不能走路。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2、C 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汉书》)②一年。例如: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③书名。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握着,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②举动。例如:从容中道。(《中庸》) 从而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3、D 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东面今义:东边。古义:脸朝东。例如:东面而视。(《秋水》) 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古义:麻风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古义:松懈,轻忽。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F 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古义:①杰出,英俊。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英雄的功绩,流风余韵。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遥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非常今义:副词,十分,极。古义:名词,意外的变故。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手杖。例如: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反复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古义:书信往返。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逢迎今义:奉承,拍马屁。古义:迎接。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并序)》) 5、G 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古义:感动,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专项训练(答案)

常见古今异义词答案: 1、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凶恶、凶残) 2、加(古:更;今:增加) 3、僭:(古: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4、橹(古:盾牌;今:划船的工具) 5、赢(古:背负;今:胜或获得) 6、走(古:跑;今:走路或离开) 7、穷(古:困厄、不得志;今:贫困、穷) 8、率(古:一概、全部;今:率领、轻率)

9、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10、原(古:推究;今:原来、原则) 11、床(古:坐具;今:卧具) 12、归(古:女子出嫁;今:回来) 13、比(古:等到,紧挨、并排;今:比较) 14、去(古:离开、距离;今:往) 15、略(古:夺取;今:简略) 16、或(古:有人、或许;今:或者) 17、固(古:本来;今:坚固) 18、稍(古:逐渐;今:稍微)

19、诚(古:果真、如果;今:真诚) 20、拜(古:授官;今:一种礼节) 21、鄙(古:边境;今:轻视或粗俗) 22、池(古:护城河;今:水塘)23、汤(古:热水、开水;今:较浓汁液) 24、按(古:查究;今:压住或按照) 25、病(古:困苦至极;今:疾病) 26、必(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27、齿(古:年龄、岁数;今:牙齿) 28、顾(古:拜访;今:回顾或照顾) 29、会(古:恰逢;今:聚会或会议) 30、害(古:嫉妒;今:祸害或害处)31、遣(古:休、被夫家赶回娘家;今:消除或派遣)32、坐:(古:因……而犯罪;今:坐下来) 33、寻(古:不久;今:寻找) 34、章(古:花纹;今:文章或图章) 35、速(古:招致;今:速度

快) 36、寝(古:丑陋;今:睡觉) 37、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38、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39、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0、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41、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导读: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篇一: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 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 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微专题之文言文虚词: (一)专项积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出师表》) 2.不行:“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陈情表》) 3.猖狂:“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 4.操持:“卧起操持”:拿着(《苏武传》) 5.成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陈情表》) 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屈原列传》) 7.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赤壁之战》) 8.东面:“东面而视”:脸朝东(《秋水》) 9.反复:①“其存君兴国欲反复之”:扭转形势(《屈原列传》) ②“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答司马谏议书》) 10.非常: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同寻常,不同一般(《报任安书》)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鸿门宴》) 11.风流: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京口北固亭怀古》) 12.逢迎:“蹑履相逢迎”:迎接(《孔雀东南飞》) 13.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发(《出师表》) 14.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六国论》) 15.果然:“腹犹果然”:饱的样子(《逍遥游》) 16.交通:①“交通王侯”:勾结(《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空间上彼此通达(《桃花源记》) 17.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装(《冯婉贞》) 18.方丈:“室仅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志》) 19.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伶官传序》) 20.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具备形体(《雁荡山》) 21.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 22.慷慨:“抗辞慷慨”:意气激昂(《<指南录>后序》 23.可怜:①“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②“可怜焦土”:可惜(《六国论》) 24.口舌:“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言语言辞(《<指南录>后序》 25.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皇恩(《陈情表》) 26.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殽山、函谷关以东(《过秦论》) 27.肉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曹刿论战》 28.人情:“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人之常情(《报任安书》) 29.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处境艰难(《荆轲刺秦王》) 3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内外亲属(《廉颇蔺相如列传》) 31.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它的果实(《晏子使楚》) 32.美人:“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歌妓,宫妃(《廉颇蔺相如》) 33.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志于功业的人(《龟虽寿》) 34.老大:“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年龄大(《琵琶行》) 3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陈涉世家》) 36.口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言论(《报任安书》) 【专项强化】 一、理解文言虚词 (一)方法指导 (1)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12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的A项: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以”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考生要能分清虚实。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百骑仓皇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中的“以”为介词“把”。显然,两者词性有别,一虚一实,题目要求选择用法不同的一项,那么该项即为正确答案无疑。 1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古今异 义词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0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古:这样。今:量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学习资料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 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

(古义:不同意,不认可。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 (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7、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10、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11、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13、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2014级语文文言文专题古今异义词答案

古今异义单音节词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凶残) 领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假舟楫者(古义:借助;今义:不真实地) 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江河) 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划船地工具) 赢粮而景从(古义: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还柱走(古义:跑;今义:不行) 列坐其次(古义:水边;今义:量词) 向之所欣(古义:从前;今义:对、朝或偏袒)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不得志;今义:贫困、穷) 率赂秦耶(古义:一概、全部;今义:率领、轻率) 后秦击赵者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失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原则) 抑(古义:或者;今义:抑制) 归吾妻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比及三年(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其两膝相比(古义:紧挨、并排;今义:比较) 渠会永无缘(古义:他、它;今义:水道) 去国还乡(古义:离开、距离;今义:往) 华山之阳(古义:水地北面,山地南面或南坡;今义:太阳、) 怒而飞(古义:振奋、大鹏展翅起飞地气势;今义:发怒) 危乎高哉(古义:高;今义:危险) 但为君故(古义:只;今义:但是) 将进酒(古义:请;今义:将要) 或师焉(古义:有人、或许;今义:或者) 或取诸怀抱(古义:之于、之乎;今义:众、各) 不爱珍器重宝(古义:吝啬;今义:喜爱) 固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哀怜、不忍;今义:隐藏或隐瞒)则牛羊何择焉(古义:区别;今义:选择) 诚知其如此(古义:果真、如果;今义:真诚) 遍赞宾客(古义:引见、介绍;今义:称赞) 拜为上卿(古义:授官;今义:一种礼节) 除臣马(古义:授官;今义:除去) 安(古义:养生;今义:安定、安然) 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轻视或粗俗) 因河为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臣请就汤镬(古义:热水、开水;今义:较浓汁液) 摧藏马悲哀(古义:伤心;今义:破坏或折断) 都(古义:大;今义:都市或全) 按诛五人(古义:查究;今义:压住或按照) 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古义:果真、如果;今义:一定、必然)病且怠(古义:困苦至极;今义疾病)

(完整word)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二) 81.亲戚: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的内外亲属。今义:不包括父母兄弟的亲属。 82.其次:列坐其次 古义:旁边,水边。今义:次序,等第。 83.妻子:子布、元表等人各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略。 84.其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是实际情况。 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实际上。 85.迁徙:然陈涉……而迁徙之徒也 古义:被征发的人。今义:迁移。 86.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古义:人民的普遍情况。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

87.肉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享受优裕的大官。今义:肉类食物 88.事情: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古义:事情的真实情况。今义:略。 89.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行政省份之一。 90.稍稍: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渐渐地。今义:稍微。 91.生理:吾辈无生理矣 古义:活命的机会。今义:生命活动和器官机能。 92.所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他来。今义:略 93.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古义:睡醒。今义:略。 94.首领: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头、颈。今义:领导人。 95.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用于转折复句的上半句的连词。 96.束手: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古义:投降。今义:没办法 97.私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党羽;今义:个人,非公家的。 98.是非: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古义:这不是。今义:略。 99.少年: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今义:未成年 100.突出: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出现。今义:超出一般地显露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例句 实词 古义 今义 七年级上册 明察秋毫《童趣》 秋毫 纤细的羽毛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明察秋毫 形容眼力极好 比喻为人精明,任何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惟危楼一座《山市》 危 高 危险 直接霄汉《山市》 直接 一直连接到 不经过中间事物 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儿女 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儿子女儿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有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去 离开 跟“来”相对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有期》 委 舍弃 指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有期》 不顾 不回头看 不顾及,不考虑 暮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亡 丢失 死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亡 逃跑 死亡 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十九 十分之九 数词十九

七年级下册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 此 判断词 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尝 曾经 尝试 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或 有的 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文理 文采和道理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书 写 书本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稍稍 渐渐 稍微 泯众人矣!《伤仲永》 众人 普通人 大家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 父亲 爷爷 双兔傍地走《木兰诗》/夸父与日逐走走 跑 行走 两股战战《木兰诗》 股 大腿 屁股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 只是 但是 出郭相扶将郭《木兰诗》 郭 外城 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博士 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 当中夹杂着 当中 虽人有百手《口技》 虽 即使 虽然 八年级上册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 鲜艳美丽 (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 妻子儿女 男子配偶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 (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穷 穷尽 贫穷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间隔 断绝来往 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不足 不值得 不充足 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 像这样 这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闲人 清闲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