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体系审核常见问题

环境体系审核常见问题
环境体系审核常见问题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常见问题点

1、厂房建设期间环保资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

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环保局批复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环保局验收

4)消防验收报告——消防部门验收

以上四份资料为厂房建设期间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有些企业缺少以上各项资料,而缺少的最大原因是厂房属于违章建筑物(不具备相关建设手续的建筑)。比如在许多地区乡镇、村委自己开拓的工业区、开发区,在这些地方盖的房子没有任何报建的手续,所以对于上述提到的资料肯定没有。另外还有种情况是,厂房属于1988年以前建的,在那以前我国尚未推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那以前建的厂房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但从1988年以后建的房子均必须执行该制度。当然,也存在一些建筑私自改变用途的,如:原来是住宅,现在改为厂房使用,未向有关部门报批的。

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

1)环境因素识别不齐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a、未能充分按生产经营过程的围来识别,比如:生产经营围包括有销售,但对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未识别;

b、未能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没有顺序,最易导致缺漏;

c、未考虑到过去发生过的、将来计划的因素,如:公司拟扩建新厂房,对于扩建厂房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未加以识别;

d、未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识别,如:产品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用,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置。

2)环境因素评价不合理,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存在偏差。

3)环境因素未及时更新,如:

a、产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但未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b、产品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c、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d、厂房迁移到新址,未及时地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3、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

1)未能对所有的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其控制方法/程序;

2)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未能形成相应规定,如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或其他方式。

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评审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不充分,特别是地方法规、客户的要求未识别到位;

2)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进行适用性评审,未能识别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具体的适用条款;

3)未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发至相关部门、岗位人员;

4)未及时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更新,对已修订、更新、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能及时重新识别、收集、评审。

5、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1)未能充分考虑到重要环境因素来制定环境目标;

2)对已确定的环境目标未规定其具体的指标,部分指标无法测量;

3)对所有的目标、指标未能予以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的职责不明确、起止日期不清楚、缺乏资金预算;

4)未能根据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修订,如公司已迁址、执行的环境标准发生了变化等情况下未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6、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资源:

1)对各岗位职责、权限中缺少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

2)对关键岗位(如:化验员、机修、清洁工、仓管员、作业员等)未规定其任职能力要求;

3)环保设施的投入不足,如生产污水每天产生120吨,但污水处理站每天的处理能力仅80吨。

7、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力资源管理):

1)关键岗位人员的配备不足,或能力未能满足要求,如污水处理站的作业员只会用Ph值试纸进行酸碱度的测试,对其他指标的化验不具备能力;

2)全员环境意识培训不足,或有培训但缺乏培训后的考核、培训效果评价;

3)岗位人员对自己所在的岗位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不清楚,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方法不熟悉。

8、信息交流:

1)对重要环境因素需要的信息交流未予以规定;

2)未建立外部信息交流的渠道,如当外部相关方(社区居民等)对公司有意见需要投诉时,没有对外公开的投诉、信箱或其他方式;

3)对外部相关方的投诉、抱怨未形成记录,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后未及时对相关方进行回复;

4)缺乏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如部宣传、讲座、会议等。

9、文件控制:

1)文件未有分发至具体的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处;

2)文件的适宜性未及时进行评审、更新,如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但未及时对相关文件进行适宜性评审,未及时进行必要的更新;

3)文件的形式不适宜,如MSDS资料为英文版,但现场操作人员对英文的识别能力不足。

10、运行控制:

1)运行控制程序中未明确规定规定的标准,如污水/噪声/废气控制程序中未明确执行的是国家或地方的何标准,何时段,何级别标准;

2)未能将运行控制的要求通报至供方,如化学品供应商、工程分包方等等;

3)现场环境运行控制主要存在的缺失:

a、垃圾分类未明确规定,执行不到位,存在可回收、不可回收或危险废物混放的现象;

b、现场由于机械油的泄漏导致的污染未及时清理、纠正;

c、环保设施未能提供维护保养的证据;

d、环保设施的运行不正常,如车间废气抽排系统未运行,或有运行,但排气口处的净化池无水;

e、化学品使用、储存现场未配备MSDS资料;

f、产生粉尘、碎屑的岗位(如砂磨、锯床、刨床、车床等工序)对粉尘、碎屑未进行收集,到处飘洒,也未及时清理;

g、易燃易爆品与其他易燃物混放,危险品未设独立空间存放;

h、污水处理站投药记录不全,未能掌握投药的时间、剂量;

i、废油、废液以及其他危险废物的交接、流转无记录,最终处理无危险废物处理联单(危险废物的处理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理,处理时开具统一的处理联单)。

11、应急准备与响应:

1)未能针对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对应的应急计划,通常包括消防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爆炸应急预案、环保设施失灵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2)有制定应急计划/预案,但未展开相应的培训、演练;

3)有进行应急演练,但对演练的效果、应急程序进行评价;

4)应急预案执行后或演练后,未对应急程序进行评审,未及时对应急程序进行修订。

12、监测和测量:

1)对监测和测量的策划不足,未确定应进行监测和测量的项目、采取的方法、监测的频率;

2)未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执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测量;

3)未能提供对日常运行管理过程的监控记录;

4)未定期进行噪声、废气/粉尘、废水的监测,应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监测,一般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或其他有资质的环境

监测机构进行;

5)自有监测设备未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如噪声测试仪、污水化验设备等;

6)污水处理站未能提供对污水监测、化验的记录,或有监测但频率不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

13、合规性评价:

1)未形成“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2)未能提供合规性评价的证据,至少一年一次;

3)有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但对其他要求方面未进行合规性评价;

4)合规性评价未能覆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1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发生环境不符合情况时,未及时进行处理(纠正);

2)未识别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时机;

3)对不符合未进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执行不到位,未能达到再发防止的目的;

4)对潜在不符合未进行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不适宜,未能达到防止发生的目的;

5)未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15、部审核: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试题(AB卷)

ISO14001:2015版标准内审员培训考试(A/B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在下表相应位置,每题3分,共45分,不在指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1、实现()之间的平衡被认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基础。 A.社会、经济和政治 B.发展、环境和社会 C.社会、发展和环境 D.环境、社会和经济 2、ISO14001:2015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A.环境状况 B.环境因素 C.环境污染 D.环境法律 3、ISO14001:2015标准规定了使组织能够实现其为环境管理体系所设立的()的要求。 A.预期结果 B.最终结果 C.环境目标 D.环境方针 4、下列关于ISO14001:2015标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采用该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绩效 B.采用该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

C.只要遵守了法律法规,就可以保证组织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绩效 D.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就可以保证组织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 5、通过将环境管理(),最高管理者就可以有效应对其风险和机遇,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其已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A.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 B.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 C.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 D.以上都是 6、采纳ISO14001:2015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从事类似的活动,但具有不同的()的组织,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A.合规义务、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 B.合规义务、环境方针、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 C.合规义务、环境方针和环境技术 D.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目标 7、下列关于PDCA.过程与标准框架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是环境管理体系的输出 B.环境管理体系输出的结果就是体系的有效性和环境绩效 C.第7章“支持”属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D.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环境管理体系唯一的输入 8、依据ISO14001:2015标准,下述有关标准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性质 B.适用于组织确定的其可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不强求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C.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符合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3-7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内审的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定期开展。内审应判断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并将审核结果向管理者汇报。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覆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批标的实现程度等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于今年五月十五日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举办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的培训。课程由具有多年培训经验的白昱老师授课,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知识、环境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内部审核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有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重点是污染预防、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关键是过程控制、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方法是程序化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管理评审五大功能块组成,共17个要素,其中有关承诺的要素有4.2 方针及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环境因素的主线是4.3.1 环境因素、4.3.3 目标、指标和、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整个环境因素主线包含了PDCA循环模式,还有涉及支持及保障、体系完善机制的环境因素。经白昱老师对标准一字一句的讲解和举例,使自己对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白昱老师还强调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注意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九种情况和一个过程,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要求,不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知识部分以GB/T19011—xx/ISO19011:2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依据,标准不仅适用于实施审核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内部或外部审核,原则上也适用于

其他领域的审核。第一章节包含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有关原则、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后面的章节具体讲述审核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审核的启动活动包括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文件评审实施指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文件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现场审核 准备需要在现场审核之前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准备审核工件;现场审核的实施首先举行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审核使用抽样检查的方法,收集并验证与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获得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形成审核发现,对其进行评审形成审核结论,最后举行末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结束。编制审核报告,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结束。 通过本次培训掌握了内部审核的操作方法以及内审员正确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考试获得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为以后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打下基础。最后感谢公司给我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我会更加认真努力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考试试题(审核知识部分)说课材料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考试试题(审核知识部分) (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到空格中。共计20分)1.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 A)审核证据 B)审核发现 C)审核结论 D)观察结果 2.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用来确定() A)环境管理的效率 B)环境现状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C)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D)环境手册和程序的存在 3.现场审核中的技术专家() A) 不是审核组成员 B) 不能实施审核 C) 可以合审核员成组成组实施审核 D) 不必了解审核程序 4. 当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 A)整合审核 B)一体化审核 C)联合审核 D)结合审核 5. 下列对于审核计划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审核计划应当在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前,经审核委托方评审和接受,并在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后及时提交给受审核方。 B)受审核方对审核计划的任何异议应当在审核组长、受审核方和审核委托方之间予以解决。 C)任何经修改的审核计划应当在继续审核前征得各方的同意。 D)可以包括审核工作和审核报吿所用的语言、审核后续活动等内容。 6. 检查表应() A)对现场审核的人员分工及时间进行安排; B)策划对审核对象的审核思路; C)使用时严格按检查表提问; D)提交委托方确认。 7. 第一阶段审核时对文件的审查主要评价() A) 文件对GB/T24001-2004标准的符合程度 B) 文件在实际过程中的执行程度 C) 通过文件化体系的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如何 D) 文件所描述管理方法的适宜程度 8.实习审核员() A)如具有专业能力,可以独立实施审核。

建立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对策(新版)

建立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对策 (新版)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safety prod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97

建立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对策(新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早在1993年就率先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即HSE 管理体系),1997年集团公司正式引用并推行HSE管理体系。几年来,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发布了HSE管理体系的行业标准和管理手册。在中油股份公司成立后,管理层就作出了在股份公司、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全面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决策,自此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正式展开。 兰州石化公司经过合并重组后,于2001年全面推行HSE管理,初步建立起了HSE管理体系。2003年将质量体系与HSE体系全面融合,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即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于2004年底正式通过上海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经过1年多的运行完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渐趋成熟。

一、IS014000标准系列的特点 1.以市场驱动为前提 环境问题的最终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不注重环境,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近年来,清洁生产、绿色工业为世人所推崇,而保护环境,更是每个地球人的职责。人们在追求绿色产品的同时,有环保问题的产品必然被人们所摈弃和抵制,因而IS014000系列标准的推出和引用,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指南,适应了全世界保护环境的愿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社会必须建立共容共存的和谐局面,适应社会的企业才能称得上好企业;同样,经济良性发展的社会必然拥有众多信誉好、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这就是市场的驱动力之所在。 2.预防性 环境保护,首先要从预防做起。IS014000系列标准重在对任何组织、任何企业的作业、服务、生产的自我控制,强调企业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管理,建立严格的操作控制程序,保证企业环境目标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最新版)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最新 版)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various safety prod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7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最新版) 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EMS)监督审核(以下简称监审)实施中,如何确保贯彻CNAB对认证机构的通用要求和认证机构审核方案的相关规定,把握EMS监审证据的获取重点,形成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促进组织的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是监审有效的关键。现就审核实施中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高层领导的审核 对高层领导的监督审核,通过交谈、沟通等方式主要需获得以下证据:1、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新、扩、改”项目领导抓了哪些“三同时”工作;2、守法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是否了解新的适用法律法规对组织的要求,组织采取哪些守法对策;3、对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在领导的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安排和关注;4、在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取得的成效如何,在资源优化、环保费用方面有哪些投入;5、政府或相关方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6、自我完善机制如内审、管理评审的实施及有效性;7、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守法证据 EMS监督审核仍然要获取守法的证据,特别是二监、三监审核以体现EMS的有效性。 1、对于属于一类风险的组织不但要审核水、气、声排放的日常监测结果,而且要审核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例行监测和年度监测报告,是否达标排放; 2、对于属于二、三类风险的组织酌情而定,对初审时提供的水气声监测报告中已接近排放标准的项目,应要求提供新的年度监测报告,以审核其改进的有效性; 3、组织当年的排污许可证与实际实施情况,有无超标、超量排放,有无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 4、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转移的证据; 5、国家或行业节电节水有明确指标要求,组织是否达到了相应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知识 姓名:专业技术领域(编码):评价人: (为满足CNAS-CC121:20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对所有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水平要求,根据本人注册的每项环境管理体系专业技术领域,针对该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下问题,以证实本人在该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能力水平。) 1、工艺流程 (该技术领域工艺流程。例:火力发电工艺流程图。) 2、环境术语 (该技术领域使用的与环境相关的专有名词、定义和概念。例: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污染物,污染物环境危害、污染物防治技术等专有名词、定义和概念。) 3、环境计量 (适用于该技术领域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对组织的环境输出进行量化的方法。例:实测法、系数推算法、投入产出法。) 4、环境因素及环境技术领域适用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 (与该技术领域和环境因素相适宜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以及分析方法,包括校准和仪器维护。例: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土壤污染监测的连续采样、周期采样、人工采样方法,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污染物监测项目、排放标准及其分析方法。能源监测的计量、计算、评价方法。) 5、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的技术 (该技术领域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的由来。例:通过工艺流程分析识别环境因素,包括向大气排放、向土地排放、向水体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固体废物、物理属性;根据污染危害判定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及其重要性;根据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评价重要环境因素。)

6、设计中的环境因素 (包括在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组织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在内的该技术领域设计过程。例:在设计中从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和循环材料、组件、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副产品、废品、污染物等相关输出;产品的包装、配送、使用;直至使用后的废物处置方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的考虑。) 7、环境绩效评价 (该技术领域环境绩效评价的策划,包括环境绩效参数的选择,判定组织的环境绩效是否达到了其管理者设定的目标和指标。例:对环境状况参数、管理绩效参数、运行绩效参数的选择;通过组织对绩效评价参数的数据收集、分析转化、信息评价及评价报告和交流的评价过程的策划和实施,判定其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对该技术领域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并评价了其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例:与组织重要环境因素相适用的国家或国际、省部级、地方性的法律法规的条款或标准的标准值的识别、收集、评审,包括根据GB/T24001-2004标准附录A3.2要求,对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识别、收集;以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准绳,以环境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为事实所进行的合规性评价。) 9、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对该技术领域潜在的环境紧急情况的识别,及其针对向大气、水体和土地的事故排放或泄漏;事故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特定影响采取相关响应措施的策划。评价组织进行的应急演练和紧急情况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的有效性。例:对潜在的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的识别及确定;针对潜在的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所进行的应急预案编制、培训、演练、评审;对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对不同类型固体、液体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排放或泄漏造成大气、水体、土地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处置方法,不同类型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处理程序的策划。) 10、运行控制 (运用与该技术领域重要环境因素相适宜的运行控制技术,包括利用合同方来实现目标和指标,并确保与组织的环境方针和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例:与重要环境因素相适宜的污水、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3、监测与测量的审核 监测与测量的工作对象是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它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进行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在第一阶段审核时,通过文件审核,评价监测与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标准要求的内容,以达到对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运行及活动关键特性监控的目的;是否为环境因素控制要素提供监督作用,程序是否合理,与环境因素控制要素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或证据,监察组织是否评价了自身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在第二阶段审核时,应借助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手段深入审核监测与测量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是否实现相应监督保障作用,对于发现的不符合是否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程序加以整改。 (三)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 持续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使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使体系审核的重要任务。 审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 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情况; b) 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程序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和实施情况; c) 环境管理体系中与法律法规相关的要素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情况。 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内容 以下内容主要在第一阶段审核。 a) 在审核文件时,首先应确认该程序文件中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收集范围符合标准要求,即应包括与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需注意不应只收集有关活动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 b)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登录、保持法规的责任单位或人员,这是有效执行该程序文件的基本条件; c)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频次、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这是保证组织持续获得最新法律的需要; d) 程序应规定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组织在收集法规之后,一定要对法规进行识别。 e) 组织识别法规的结果,应在体系文件附件中列出相关法律、法规的清单,并做到正确、充分、无遗漏; f) 组织应列出相关活动、服务、产品与所应遵守的法规的关系,以使收集的法规能切实指导相关的活动; g) 组织的文件中应规定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以判断体系是否能够实现环境方针的要求,实现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符合性的审核内容 在第一阶段审核中,在现场审核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等,例如: a) 新建项目、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题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试题 一、是非题,答案对的在()中打“√”,答案不对的在()中打“×”(每题2分,共15题) (×)1组织的环境方针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就可以了。 (×)2、环境因素的识别只考虑本组织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 (√)3、如可行,目标应具体,指标应可测量,必要时应将预防措施考虑在内。 (√)4.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组织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5.酸雨是指PH值大于5.6的降水。 (×)6.末端治理就是环境污染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手段。 (×)7.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为了保持体系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不必考虑组织的现有文件。 (×)8. 、监测和测量是自我完善机制的第二级。 (√)9.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合规性评价是指组织对其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11.“三同时”制度是指我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引进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和环保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2.对在我方施工现场的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由他们自己管理,我方无权干涉。 (×)13.持续改进必须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14.实施EMS标准会加重组织的法律责任。 (×)15.不同地区的两个组织,只要施工资质相同并且生产同种产品,他们评价重大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重大环境因素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

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从a, b, c, d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我国对空气治理的两类污染物重点是____c _____。 控制区和温室效应 b) 酸雨控制区和臭氧层 a) SO 2 c) SO 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 d) 臭氧层和酸雨控制区 2 2.水中有机物中化学需氧量指__ a_____。 a) BOD b) TOC c) COD d) NH -N 4 3.风险控制与污染预防策划时原则上应首先__ __b_____。 a) 降低风险与污染 b) 消除环境与危害因素 c) 末端治理 d) 采用机器人 4.贯彻14001标准的组织所关心的对象是___C _____。 a) 产品 b) 过程 c) 环境 d) 人 5.环境方针中应包含___ d______。 a) 持续改进 b) 遵守法规和其它要求 c) 预防污染d) a+b+c 6.管理方案应包括____ d____。 a) 职责和权限 b) 方法 c) 时间表 d) a+b+c 7.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内容有____ b_____。 a) 应急计划 b) a+c c) 应急设备 d) 内部审核 8.对于一个新建体系的组织初始评审工作是___b ____。 a) 不需要 b) 必要的 c) 可做也可不做 d) 与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结合在一起做9.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应具有___d_ _____。 a) 可检查性 b) 可操作性 c) 针对性 d) a+b+c 10.噪声控制技术采用声源控制方法,下列方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 _c___。 a) 隔声降噪 b) 减振降噪 c) 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 d) 消声降噪 11.新工人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是指___ a____。 a)工厂、车间、班组 b)师傅、工厂、班组 c)岗位、车间、师傅 d)领导、车间领导、技术人员 12.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下列属于其它要求的是abcd a) 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合同或协议的要求 b) 适用的标准 c) 本行业的各种要求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考试-审核知识-案例分析题(全)

E301、在公司的化学品仓库中发现贮存有大量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其MSDS上写有:“本品如发生意外泄漏,应迅速用水稀释或黄沙混合后,并以熟石灰中和处理。”审核员问,这里有上述物资吗?仓管员说,这个仓库是半年前才建好使用的,还未来得及配置上述物资,但是我们这里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化学品泄漏的事情。 案例分析: 不符合的条款和内容:GB/T24001-2004标准4.4.7“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不符合事实:“公司的化学品仓库中发现贮存有大量的金属表面处理剂,其MSDS上写有:“本品如发生意外泄漏,应迅速用水稀释或黄沙混合后,并以熟石灰中和处理。”但仓库中尚未配置上述物资。” ------------------------------------------------------------------------------------------- E302、查看某分厂“环境管理方案”中写明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发现空压机仍露天放着,厂长解释说,现在环保局已将分厂所在区域由住宅区改为工业区,我们的噪声排放现在是达标的,因此也就没有再建。 案例分析: 不符合的条款和内容:GB/T24001-2004标准4.4.3“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 不符合事实:查看某分厂“环境管理方案”中写明建立空压机房,以降低噪声排放,现场发现空压机仍露天放着。 ------------------------------------------------------------------------------------------- E303、2006年6月审核员在某厂发现,公司制造车间在3个月前引入了新的喷漆生产线,查阅该车间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记录得知是在2006年1月填写的,之后没有增加或修正,询问车间环境管理负责人,他说将在2006年12月管理评审时再进行新设备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案例分析: 不符合的条款和内容:GB/T24001-2004标准4.3.1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不符合事实:公司制造车间在3个月前引入了新的喷漆生产线,查阅该车间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记录得知是在2006年1月填写的,之后没有增加或修正。 ------------------------------------------------------------------------------------------- E304、某食品加工企业,负责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总体实施的总务部提供的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报告显示连续两次污水排放COD超标,审核员到公司内污水处理站发现,内部监测记录显示污水处理后COD 未超标,因此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案例分析: 不符合的条款和内容:GB/T24001-2004标准4.5.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度发生;” 不符合事实:总务部提供的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报告显示连续两次污水排放COD超标,而公司内污水处理站内部监测记录显示污水处理后COD未超标,因此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 E305、审核员到某电镀公司审核,看到电镀车间内的含铬废水流向一地下管道,便问水流向哪里了,车间主任表示不大清楚,找来动力处的孙处长了解情况,孙处长说我们公司有文件规定,各个车间的废水,包括车间所有废水均没有直接排放,而是流到综合处理池去了,经处理达标后才排放。 案例分析: 不符合的条款和内容:GB/T24001-2004标准4.4.6“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

新版和旧版环境管理体系的区别

本文件仅供参考 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 中国国家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 2005年2月1日 译者按:ISO14001:2004标准(以下简称2004版标准)已经于2004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为了配合2004版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尤其是依据2004版标准的认证,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在2004年12月20日发布《IAF关于获得认可的认证从ISO14001:1996到ISO14001:2004的转换计划》。该计划要求IAF成员认可的认证机构应该在2004年11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期间将已经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以下简称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其中建议2004年11月15日至2005年5月15日为转换准备期,2005年5月15日至2006年5月15日为转换实施期。 CNAB作为IAF多边互认协议(MLA)成员,要求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按照IAF的转换计划对其发布的依据ISO14001:1996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实施转换,即在2006年5月15日之前,转换为依据2004版标准认证的认证证书。 考虑到目前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还未正式发布,为了帮助获得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的组织能够尽早地为认证证书的转换做出安排,CNAB秘书处经征得有关标准专家的同意,将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提供给有关各方。同时,CNAB邀请认证机构、认可评审员与CNAB共同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和“ISO 14001: 1996和ISO 14001: 2004的比较”进行了校译。 感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范与华、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王顺琪和寇欣、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刘秀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燕航、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的邹兰、CNAB认可评审员周璐、薛兵、冯显富以及CNAB李燕、刘晓红、周文权、夏清为上述工作做出的努力。 另外,希望有关各方对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CNAB将把这些意见或建议反馈到2004版标准的国家标准的制定部门。请将有关意见或建议以E-MAIL的形式发到 zhouwq@https://www.360docs.net/doc/c511714743.html, 。 2004版标准的中文译稿不能作为认证依据。 CNAB 秘书处 2005年2月1日1、标准名称的变化 这一修改是为了和ISO 9001: 2000取得一致 2、体系要素的变化 目标和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合并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从监视和测量中分解出来 在提法上的变化

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基础知识部分 孝翱 2007年8月

考试容、题型与分值分布 1、考试容与分值分布: ①、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理解,60% ②、环境管理专业基础,10% ③、法律法规知识,20% ④、个人素质方面,10%。具有不确定性。 2、题型与分值分布: ①、单项选择题:15题,15分。 ②、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 ③、判断题:15题,15分。 ④、填空题:10题,10分。 ⑤、简答题:4题,20分。一般标准理解部分占二题;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可能各占一题。 ⑥、分析阐述题:2题,20分。一般为标准理解部分二题。法律法规知识考阐述题的可能也存在。 第一部分、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概论 (一)、简答题 1、简述实施ISO14001系列标准的目的?★ ①、寻求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规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持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②、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对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起到积极作用。 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④、实现环境管理现代化的有利武器。

2、简述推行ISO14001系列标准的意义?★ ①、获取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 ②、树立优秀组织的形象,赢得客户信赖。 ③、提高组织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④、改进产品性能,改革工艺设备,生产“绿色产品”。 ⑤、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⑥、减少环境风险。 ⑦、用标准化手段规组织的环境管理工作。 3、简述ISO14001和ISO14004的关系?★★★ ①、ISO14001标准是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 ②、ISO14004标准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性标准。不能作为审核依据。 ③、两个标准各自模式中,虽然基本思想原则是一致的,但两模式相似而不相同。 4、在风险管理与实践中,风险常有哪几种含义?★ ①、损失的可能性; ②、损失的概率; ③、风险源; ④、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⑤、潜在的损失; ⑥、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 (二)、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1、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①、消耗型:包括从环境中摄取某种物质引起的所有问题,如各类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②、污染型: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所引起的所有问题,如水、大气、土地等环境污染及固体废弃物。 ③、破坏型:包括所有引起环境结构变化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破坏、景观的变化、人员伤亡、干涸等。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新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重点(新版) 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EMS)监督审核(以下简称监审)实施中,如何确保贯彻CNAB对认证机构的通用要求和认证机构审核方案的相关规定,把握EMS监审证据的获取重点,形成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促进组织的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是监审有效的关键。现就审核实施中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高层领导的审核 对高层领导的监督审核,通过交谈、沟通等方式主要需获得以下证据:1、环境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新、扩、改”项目领导抓了哪些“三同时”工作;2、守法意识的提高是否有具体的体现,如是否了解新的适用法律法规对组织的要求,组织采取哪些守法对策;3、对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在领导的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安排和关注;4、在污染预防、持续改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取得的成效如何,在资源优化、环保费用方面有哪些投入;5、政府或相关方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6、自我完善机制如内审、管理评审的实施及有效性;7、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守法证据 EMS监督审核仍然要获取守法的证据,特别是二监、三监审核以体现EMS的有效性。 1、对于属于一类风险的组织不但要审核水、气、声排放的日常监测结果,而且要审核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例行监测和年度监测报告,是否达标排放; 2、对于属于二、三类风险的组织酌情而定,对初审时提供的水气声监测报告中已接近排放标准的项目,应要求提供新的年度监测报告,以审核其改进的有效性; 3、组织当年的排污许可证与实际实施情况,有无超标、超量排放,有无罚款或其他行政处罚; 4、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转移的证据; 5、国家或行业节电节水有明确指标要求,组织是否达到了相应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考核试题

2015版ISO14001内审员培训试题 考试时间﹕2016年9月24日 部门﹕装配部姓名﹕黄青胜分数: 一﹑选择题。( 1′×20 ) 1、依据ISO14001:2015标准,组织应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提升(B )。 A、体系绩效 B、环境绩效 C、公司形象 D、风险和机遇的应对 2、依据ISO14001:2015标准,体系要素不包括组织的(D )。 A、结构、角色和职责 B、绩效评价和改进 C、策划和运行 D、内部环境 3、依据ISO14001:2015标准,组织应保持其合规情况的(A )和对其合规情况的理解。 A、知识 B、技能 C、办法 D、途径2 4、持续改进是指不断提升(C )的活动。 A、目标 B、要求 C、绩效 D 、规范 5、组织应确定其(D )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那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 A、边界内 B、可控的范围内 C、可影响的范围内 D、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 6、依据ISO14001:2015标准要求,在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以下情景哪个属于组织应确定的紧急情况?(B ) A、生产设备机械伤害 B、潜在的化学品泄漏事故 C、顾客投诉服务 D、食物中毒 7、如果认证机构不能再第二阶段结束后(B )个月内验证对严重不符合实施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则应在推荐认证前再实施一次第二阶段。

A、1 B、3 C、6 D、9 8、以下哪项不属于温室气体?() A、CO B、N2O C、HFCs D、SF6 9、水污染中重金属、有毒有害易长期积累的有机物属于(D ) A、酸碱污染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悬浮物 D、持久性污染物 10、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共有的污染性质是(B )。 A、石油污染 B、放射性物质污染 C、热能污染 D、富营养化 11、工业三废是指(B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危 C、废水废气废渣 D、废料废渣废危 12、2016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D )。 A、践行绿色生活 B、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C、为生命呐喊 D、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13、以下哪项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防治法》中固体废物的分类(D )。 A、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物和危险废物 B、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C、固定废物、半固态废物和液态(气态)废物 D、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固体废物 14、某企业平均一个月的排水量是270吨/每月,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是169mg/L,那一年下来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吨/年)约为:( C )。 A、0.35 B、0.5 C、0.55 D、0.65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D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常见问题点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常见问题点 1、厂房建设期间环保资料: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 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环保局批复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环保局验收 4)消防验收报告——消防部门验收 以上四份资料为厂房建设期间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但有些企业缺少以上各项资料,而缺少的最大原因是厂房属于违章建筑物(不具备相关建设手续的建筑)。比如在许多地区乡镇、村委自己开拓的工业区、开发区,在这些地方盖的房子没有任何报建的手续,所以对于上述提到的资料肯定没有。另外还有种情况是,厂房属于1988年以前建的,在那以前我国尚未推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那以前建的厂房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但从1988年以后建的房子均必须执行该制度。当然,也存在一些建筑私自改变用途的,如:原来是住宅,现在改为厂房使用,未向有关部门报批的。 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 1)环境因素识别不齐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a、未能充分按生产经营过程的范围来识别,比如: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有销售,但对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未识别; b、未能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没有顺序,最易导致缺漏; c、未考虑到过去发生过的、将来计划的因素,如:公司拟扩建新厂房,对于扩建厂房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未加以识别; d、未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识别,如:产品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用,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置。 2)环境因素评价不合理,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存在偏差。 3)环境因素未及时更新,如: a、产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但未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b、产品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c、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考试-审核知识-阐述题(全)

E201、某城市工业区内,一个汽车制造厂涂漆车间的生产工艺为:清洗除油、水清洗、磷化、水清洗、涂漆、水清洗、干燥、中涂、烘干、喷面漆、烘干。清洗除油采用NaOH和合成洗涤剂,磷化使用磷酸锌、硝酸镍,涂底漆使用不含铅的水溶性涂料,中漆和面漆含甲苯、二甲苯,烘干采用热空气加热方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吸附处理后,由3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产生的废水排入汽车制造厂污水综合处理站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1)该涂漆车间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 (2)请给出喷漆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评价污水处理方式的合规性。 (3)与该生产过程有关的固体废弃物是否属于危险方式,为什么? 答: 1、该涂漆车间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含NaOH污水的排放、含镍污水的排放、水的消耗;NaOH和硝酸镍等化学品的泄漏、含苯废气的排放、废油漆的排放、含漆包装物的废弃、空气加热用的燃料的消耗。 2、污水中主要含NaOH、镍等污染成分,组织将该车间的污水汇入综合污水处理站处理是不符合法规的,根据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含镍污水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含此类污染物的污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不得与其他污水混合一起后进行处理。 3、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所列,该生产过程主要的固体如废碱(NaOH)、废油漆、废含油抹布、吸附含苯废气后的清理出的废渣都属于危险废物。 ------------------------------------------------------------------------------- E202、请编制审核某污水处理站的检查表。 答: 1、请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站的主要职责、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提供人员名单,抽查关键岗位(如:水处理工、化验工)的上岗证、培训记录(4.4.1、4.4.2)。 2、询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情况,抽查污水处理站环境因素识别记录、环境影响评价记录,对照现场,看重要环境因素是否有遗漏。(4.3.1)(如废水中第一类污染物的排放、污泥的处置、化学品的遗撒和泄露等) 3、抽查法规识别情况,包括适用的污水排放标准等级、污水第一类污染物的相关要求。(4.3.2) 4、4.4.6请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日常控制要求,查阅污水处理程序、作业指导书。重点关注: a、含一类污染物处理工艺文件; b、现场工艺执行情况,抽查污水处理记录、药品使用记录; c、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是否正常,抽查近期设施运行、维护记录; d、污水处理用化学品管理、存放; e、污泥、废弃药品及包装物的处置,包括与供方及合同方的沟通。 5、4.4.7抽查针对污水泄漏等事故及紧急情况制定的应急预案,现场检查应急设施、物资配备情况。 6、4.5.1查污水监测工艺,抽查监测记录、第三方监测报告,了解达标排放情况;抽查监测设备校准和检测记录。 7、4.5.3抽查监测不达标或其他不符合的处理情况,抽查相关纠正、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 E203、监督审核时,某审核员在B经理的陪同下来到某公司二期工程厂房。经询问审核员了解到,一期工程及配套污水厂是2006年投产的,持有“三同时”、“环评”等批文,当时的设计生产能力是年产50万台。审核员紧接着问:“二期工程何时投产?”“现在全公司三班年产多少台?”B经理回答说:“2012年4月,三班年产100万台!”但当问到2006年后是否兴建新的污水处理装置后,回答没有。在磷化装置前发现未经处理的含镍污水直接排入流向无数处理站的下水道。现场工程师告诉审核员,污水处理是公司污水站的职责,我们只负责生产。请描述你的审核思路。(至少回答出五个要素) 答: 1、4.3.1查是否针对二期扩建项目进行了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否充分,评价是否准确,是否包含了含镍废水的排放环境因素。 2、4.3.2查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清单,确定是否收集和识别了二期项目及含镍废水排放控制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3、4.4.6查工程的环评批复、竣工环保验收的批复执行情况,查是否有新建项目的管理要求,查原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是否满足二期生产要求,查是否建立了含镍废水的处理规定,含镍废水的处理运行能力是否确保在车间排放口达标后,再排入公司污水处理厂。 4、4.4.7查是否识别了污水超标排放紧急情况并制定了响应的应急预案,现场查看应急池等相应应急设施,查应急预案的演练及评审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