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讲解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难读难写词语汇总 1-300页【柯老师整理】1. 吖嗪ā qín是含有一个或几个氮原子的不饱和六节杂环化合物的总称。 2. 阿訇āhōng今为由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3. 腌臜ā za是一种地方口语,意为不干净,肮脏的意思。用以形容环境、物件等的杂乱不堪、恶臭不洁净等。后引申可用为形容行为、动作等的龌龊,有悖道德良知的层面;也用于心理不爽快等的形容抒发。 4. 哀矜āijīn哀怜;怜悯 5. 娭毑āi jiě1、祖母;2、尊称老年妇女。 6. 欸乃ǎinǎi1.象声词。摇橹声。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7. 嗳气ài qì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 8. 嗳酸ǎi suān胃酸从胃里涌到嘴里,指吐酸水。9. 僾尼ài ní部分哈尼族 人的自称。主要居住在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 10叆叇àidài 指浓云遮 日。 11. 安厝ān cuò停放灵 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 安葬。 12氨纶ān lún氨纶是聚 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 称,是一种弹性纤维。 13媕娿ān ē亦作"媕阿 "。亦作"媕妸"。亦作" 媕婀"。不能决定的样 子。 14鹌鹑(ān chún)是雉 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 野生鹌鹑尾短翅长而 尖,上体有黑色和棕色 斑相间杂,具有浅黄色 羽干纹,下体灰白色, 颊和喉部赤褐色,嘴沿 灰色,谢淡黄色。 15鮟鱇ān kāng,俗称结 巴鱼、哈蟆鱼、海哈蟆、 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 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 域。我国有黄鮟鱇和黑 鮟鱇两种,黄鮟鱇分布于黄渤 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 东海和南海。 16鞍韂ān chàn马鞍子和垫在 马鞍子下面的东西。 17吧嗒bādā象声词,表示一种 双音的声响 18疤瘌bāla也叫疤拉,伤口 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疮 疤。 19拔擢bázhuó:提拔、挑选 人员使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20菝葜bá qiā也称金刚藤,百 合科菝葜属,多年生藤本落叶 攀附植物。 21跋前疐后báqián zhìhòu 跋:踩;疐:被绊倒。本指狼 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 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 倒。比喻进退两难。同“跋胡 疐尾”。 22白垩bái’è(名)石灰岩 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3)。是有古生物的残骸 集聚形成的。白色,质软,分 布很广,用作粉刷材料等。 23白镪bái qiǎng古代当作货币 的银子。 24白鹇bái xián,又名白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15年现代汉语词汇答案

1:[判断题]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 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正确 13:[判断题]“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参考答案:错误 14:[判断题]“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参考答案:错误 15:[判断题]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 17:[判断题]“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参考答案:正确 18:[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 19:[判断题]“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参考答案:正确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第一讲实词一、实词定义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二、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1、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河流、山川、树木、桌子、教室等。 2、表示抽象事物,如:思想、道德、理论、会议、程序、品德、经济、科学、发展、规律、信息、关系等。 3、表示专用名称,如:上海、美国、中国、泌阳、驻马店、河南等。 4、表示时间,如:未来、秋天、春天、早晨、傍晚、星期一等。 5、表示方位,如:上面、里边、下面、前面等。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动词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 4、判断动词是 5、表示能愿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表示趋向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 7、表示使令使、允许、禁止 8、表示人或 1/ 15

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减少、缩小、降低四、形容词1

---------------------------------------------------------------最新资料推荐------------------------------------------------------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宽、窄等;表示事物的性质,如:红、甜、干净、大、小、软、硬等;表示事物情态的,如:飞快、悲伤、高兴等。 五、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确数的,如:一、百、千、万等;表示概数的,如:几、少数、大多数等;表示序数的,如:第二、老六等。 六、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名量词(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个、批、类、千克等;动量词表示动作的计量单位:次、遍、一眼、一口、趟、顿、番等;时量词表示时间的计量单位:年、秒、分等。 七、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他们、你们、别人、大家等;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吗、呢等;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阵子、那、那里、那会儿等。 八、练习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 A.学生鲁迅上午左右 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 C.风筝红旗保卫高兴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A.学校理想这里飞机 B.跑步时间孩子父亲 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 D.春天善良南面苹果 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3/ 15

最新现代汉语词汇教案

第三节现代汉语词汇 词汇是一切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我们看到中外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开始的,比如说汉语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是要求组词,英语是要求去默写它的单词。实际是看到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一、词的意义 从词的意义的多少来划分: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项词义的词。 再根据词的指向范围和对象来分,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专有名词:鲁迅、北京、中国等 b.一般名词:人、自行车、椅子等 c.人称代词、数量词:她、一、二等。 ——专有名词的指示对象是唯一的,而一般名词可以指示的对象范围很广,所揭示的也只是这类事物的一般特征,这是两者的区别。 2.多义词: (1)多义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词义以上的词。 一般来讲,一个语言发展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它所拥有的一些词的内涵,使用范围也就越广。因此多义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大多数词就是多义词。 比如在我们书上80页,说到“脸”,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指人的头的前部,从前额到下巴这一块。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就慢慢发展了“情面、面子”这样一些意义出来了。(关于“打”,打仗、打架、打气、打水、打酱油、打官司)要识别这些多义词的具体含义,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 (2)多义词各义项的联系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多义词的各种义项的产生,都是围绕着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意义为核心来进行的。大体来讲是首先有基本意义,然后才产生转义。 ①本义: a.多义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一个词最主要、最常见的意义。 ——我们一般学习某一种语言最容易掌握的,也是一个词的最基本意义,而且这个基本意义是不要特别的语境提示,也能清晰地辨别出来的。 例如,以书上80页,“火候”为例,它最基本的词义是: “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发展到最后才是用来比喻“人的修养程度的深浅”,或者是用来比喻“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b.本义与原义的辨析: “原义”:是指原初本义。 ——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多义词的最本的意义,往往是它的原初意义;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可能会偏离它最初的原初意义。 以“兵”为例:

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大庆铁人中学韩晶 一、词类 词类: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特点: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 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特点:无实在意义,不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如: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语法特点: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带宾语。(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序数词(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 3、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如个、张、件、群、伙;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场、下;3、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六)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分类: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如我、你、他; 指示代词:分近指与远指,如这、那;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 (七)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 有时间、频率副词:如已、刚、才、一向、总是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一律等; 有情态、方式副词:如肆意、亲自、公然、连忙、全然、悄悄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肯定、否定副词:如必、必须、的确、没有、别、是否、不用等; 有处所:处处、到处、四处等。 3、语法特点:副词都能作状语,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如“就”“又”。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汪汪、叽叽喳喳、劈里啪啦、轰隆隆、哗啦。 2、语法特点: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不受否定副词、程度副词修饰。 (九)叹词 1、定义: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如啊、唉、哼、喂、嗯。 2、语法特点:叹词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虚词: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2、分类:并列连词: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精)

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任何符号都包含形式和两方面。 2.复合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3.词类是反映词的的类。 4.主语、谓语是句法概念,施事、受事、与事是。 5.状语是的修饰语。 6.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着一定的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的语言形式。 7.准宾语包括时量宾语、数量宾语和。 8.同位性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称为。 9.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 10.谓词性主语可以分成和陈述性的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1.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都是() A.双音节的B.单音节的 C.三音节的D.多音节的 12.两个词组分别是述宾结构、述补结构的是() A.有人、吃饭 B.进城、很新鲜 C.说清楚、拿了去 D.洗衣服、洗干净 13.“饽饽”、“蝈蝈儿”是() A.音素的重叠 B.音节的重叠 C.语素的重叠 D.词的重叠 14.关于词缀,说法错误的是() A.词缀都是定位语素 B.把词缀黏附在词根上的构词方式叫附加 C.所有不定位语素都不是词缀 D.词缀与词根既有位置上的关系,也有意义上的关系 15.不是时间词的是() A.两年B.一九八一年 C.去年D.过去 16.“共同”、“局部”所属词类是() A.副词 B.形容词 C.区别词 D.兼属区别词和副词 17.句子中的“想”属助动词的是() A.他想去学习

B.很想他 C.我想他不会来了 D.想办法 18.“得”属动词后缀的是() A.看得多 B.看得见 C.拿得动 D.分得清 19.不是连谓结构的是() A.比钢还硬 B.在草地上躺着 C.喜欢读书 D.是我不好 20.“给”属动词的是() A.他给人骗了 B.你给我翻译 C.给我打一针 D.给他织了一件毛衣 21.“着”属动词后缀的是() A.他还小着呢 B.他听话着呢 C.他还躺着呢 D.它好使着呢 22.分句是() A.句子B.词组 C.抽象化了的句子D.复句 23.“考研复习得怎么样了?”中的“怎么样”是()A.体词性代词B.谓语 C.补语D.宾语 24.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 A.动词、形容词 B.名词、介词 C.动词、数量词 D.形容词、名词 25.与其他三个句式不同的是() A.唱一个歌给我听 B.炒一个菜给我吃 C.倒一杯茶给我喝 D.拿一支笔给我用 26.属于粘合式述补结构的是() A.分得清 B.走回去 C.看不见 D.听不出来

现代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授的内容是现代汉语当中词的构成问题。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应该先知道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单句、复句)——句群(句组)。从这个序列表里,我们可以看出词位于二级序列,所以,要了解它,我们首先得了解语素,再来分析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单位。语素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用于构词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讲,语素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而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从这个关系看,词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 有的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像“吩咐”“葡萄”“咖啡”“马”“牛”等。“吩咐”一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因为“吩咐”拆成“吩”和“咐”就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了。这种情况下,词和语素是一个同形单位,二者统一为一个形体。 有的词是由好几个语素构成的,像“语言”“鸡蛋”“书本”,“语言”一词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在这些词中到底有几个语素。 从语素的构词能力看,现代汉语的语素有三大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指的是能够单说单用,独立成词,也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美”可以独用,也可以组成“美丽”“美貌”“完美”“健美”等。这类语素活动能力最强。 半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不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丽”在现代汉语中不独立成词,但能组成“秀丽”“丽人”等词。这种语素在古代汉语中是词,在成语中仍然是词,如“风和日丽”。这类语素活

动能力比较弱。 不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也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比较固定。这类语素活动能力很有限,粘附性很强,所以又叫粘附语素。如“阿”“初”“子”等。 根据在词中的作用的不同,我们把这些语素分为词根、词缀两类。 词根: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例如“电线、电视、电影、电话、电灯”等,其中的语素都是词根语素。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词根一起构成词。汉语的词大部分是由词根语素构成的。? 词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根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三种。词缀不同于词根,它们只能粘附在词根上,主要作用是构成新词,它们自己不能独立构成词,只能缀挂在词根上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自由语素都是词根,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属于词缀。 现代汉语中根据语素构成词的方式,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两类词语: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也是单纯词。从上面所举例词可以看出,单纯词的语音结构不是单一的,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多音节的单纯词无论音节有多少,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几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对于多音节的单纯词而言,其内部的声音形式之间可能具有不同方面的联系。多音节的单纯词从声母、韵母、音节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

高考语文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系列 (六)单句与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之六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思路分析】 单句,只有一个主语部分和一个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由复句的定义可知:在复句里,单句只是一个分句。 例如:“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是由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解题过程】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1、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而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 例1: 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我这才明白,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 例1是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 例2是主谓短语“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在句中作宾语。 2、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 关联词语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大多数复句在分句之间使用关联词语。 例如: 她不是败在没有运气,|(并列关系)而是败在缺乏意志上。 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选择关系)也恋着土屋不走。 单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较少。但是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关联词语也可以出现在单句中。 例如: [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不承认这个道理。 只有(那张被太阳晒黑了)的脸,才说明这是一个长期搞农村工作的人。 3、语调不同 单句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思。 复句的分句已经丧失了单句成立所必备的语调,不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同 单句和复句结尾都使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但分句之间的停顿只能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区别并列复句与联合短语、承接复句与连谓短语的重要标志。 例如: 她又会唱歌又会跳舞。(联合短语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专题研究 第一讲词和词汇 一、什么是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二)现代汉语词的辨识 1、能单说,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 2、不能单说,能充当句子成分的是词。 3、扩展法。扩展法的要点是:在两个以上语言成分组成的语言单位中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来的语言单位就是短语:如果得到的新的语言单位不可以接受,或者意义有很大的改变,则原来的语言单位是词。 4、剩余法。把句子中所有的可以单说、可以做句子的主要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下来不能单说、也不是词的一部分的,也是词。 注意: 1、在汉语词汇中,确实存在一些组合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江湖红花笔墨 2、离合词的问题。 所谓离合词,就是指某些词可以被经常拆开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类词应该认为:未扩展的是词,扩展了的都是短语。 (三)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词和语素的关系:语素的功用是构成词词都是语素构成的。 2、语素的分类 (1)语音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2)语言功能: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既可以充当语素,又可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指只能充当语素,不能单独构成词的语素。 (3)意义性质方而 从意义性质方而分析,可以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两种类型。词根语?素通常也称为词根,它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是组成新词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新词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附加语素是附加在词根语素上表示某些语法意义或某些附加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附加语素又有词缀语素和词尾语素之分。 词缀是附在词根的前后或中间,表示附加的意义和尼语法作用。词缀又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三种情况。 词尾语素是附加在词根和词缀或词根后而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通常也称作词尾。 二、词汇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和。 (二)词的总汇 词的总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2、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的总和就是一般词汇。 (1)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固有词。 (2)适应社会交际需要产生的新词。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第一讲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1.2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由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0年代,唐兰先生强调“文字的形体研究”,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的汉字学的建立。近二三十年还加强了对汉代以后,现代汉字以前的文字的研究,特别是俗字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现代汉字学。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训诂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该时期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文献字词。汉语语法研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下面主要从语法、语音、词汇、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2.1现代汉语语法方面: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中要属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马氏文通》是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但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于1924年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本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40年代出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鼎盛时期,王力的《中国现代汉语》和《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是该时期的代表作都采用了“三品说”(丹麦叶斯柏森《语法哲学》首品——

主语、宾语、中心语,次品——谓语、定语,末品——状语、补语)。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普遍关注和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词配价”、“范畴论”、“语用分析”、“变换分析”、“篇章分析”等等,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论述和阐释。(如朱德熙著作中的动词的“向”,就相当于“价”)新中国成立后,吕叔湘和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起到了“匡谬正误”的作用。语法知识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李荣译)一书的翻译出版,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方法开始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这个时期(50-60年代)的语法一直停留在词语和句子成分的充当上。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马氏文通》以后,还有以王力(50年代)为代表的研究古代汉语为主的语法学家。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时研究,这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可喜的变化。不论在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有明显的时代观点,语料不可古今杂糅”、“必须注重语法的系统性,要从语法系统去思考问题”、“要注意吸取各种语言学理论中有利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东西”、“加强专书、断代语法研究”以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等,开展了语法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较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年代末,黎锦熙和吕叔湘分别发表了很多研究近代汉语“把”字结构和个别代词、量词、虚词的研究。黎

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语言学里的几组词语比较 “差点没”和“差点”的区别何在? 一位学汉语的韩国人曾问中国老师:[考大学]差点没考上,差点考上。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有差别,一是考上了,二是没考上。——但是,[活太多]差点没累死,差点累死。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无差别,都是没有死。同样是“差点没”和“差点”,为什么效果不同? 差点没累死是“差点没把我累死”的省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差点没考上,就不一样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差点,差点没”后的那个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么意思就有差别,比如“我上次四级考试差点就优了”,表示惋惜。 而“我上次四级差点没优啊!”表示好险优了。而“差点,差点没”后跟的是和自己愿望不符合的东西,句意就相同了。 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上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反;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下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同 "有点”和“一点”的比较 “一点”和“有点”在表义上有相同点,即都表示“略微,稍微”,但两者在表义和用法上有不同之处,大致规律如下: 1,如果需要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动词、形容词前用“有点”作状语,如果需要补充说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V/A后用“一点”作补语。(V/A 表动词或形容词) 2,当一个句子具有请求、劝告、命令、催促、对比、比较等意思的时候,一般要在V/A后面用“一点”作补语 3,否定句的V/A不能用“一点”作补语;而要用“有点”作状语 4,陈述句一般也要用“有点”做V/A的状语 5,有时候,V/A既可以用“有点”作状语,也可以用“一点”作补语,此时,是用哪个要看具体语言环境 eg:(1)酒一口一口吞下去,心头好象有点活泼起来了。(鲁迅《在酒楼上》) (2)我的汉语水平有点提高。 (1)可以说成“心头好象活泼一点了”;(2)可以说成“水平提高一点了。” 在这些句子里,用“有点”和“一点”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语气不完全相同 接受“和“接收“的区别是怎么解释? 1 我《接受+接收-》了他的礼物 2 我接受+ 接收- 了他的感情 3 信号接受- 接收+ 到了 4 这个学校接受+ 接收+ 外国留学生 5 他的条件我不能接受 从上面例子我觉得他们有两点区别 第一接受是在客观上收到和主观上同意接收是客观上收到不强调主观 第二接受连接的宾语多是感情和看得见的事物接收的是虚拟的象信息,汇款之类 方位词“里边”和“里”如何区分 答1:主要是具体使用上的区别,特别是在做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时。如:“里面很宽敞”,就不能说成“里很宽敞” 答2:我觉得里边是名词里是副词,前者做主语宾语后者只能做补语 答3:里跟在别的名词后构成方位短语之后,整体作句子的主宾,里边是复合方位词,可单独做句子的主宾 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该如何比较辨析呢?请说说分析方法!比如:一样和同样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课主要参考书目 一、重要参考书 现代汉语方言(xx)xx教育出版社 汉语方言概要(xx等)语文出版社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语文出版社 文字学概要(xx)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词汇(xx)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 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 语法丛稿,朱德熙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陆俭明、马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汉语语法研究,张斌、胡裕树著,商务印书馆,1989年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汉语语法三百问,邢福义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 现代汉语句法论,陆俭明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高更生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高更生、王红旗等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张涤华、胡裕树、张斌、林祥楣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 语法学词典,王维贤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刘月华等著,商务印书馆,2001年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陈昌来,书海出版社,2002年 二、一般参考书1汉语语法问题试说,高更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 长句分析(修订版)高更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汉语语法研究,高更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汉语语法专题与研究,李志霄著,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年 汉语如是观,史有为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词·词组·句子,张静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汉语比较变换语法,李临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二、讲词位变体。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如:倒[dǎo]——倒[dào]。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 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 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 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 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 反之,声音就短。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 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 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 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 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