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合集下载

负强化名词解释

负强化名词解释

负强化名词解释
负强化是一种更加精确而有效的教学理念,它指的是对学习者某些行为的反馈,正在取消
其发生的动机,而不是给出鼓励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某观点或任务。

负强化技术主要是
利用惩罚或报复作为让学习者学习一门课的方式,有助于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便
于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负强化的原理就是将某些不受欢迎的行为,比如偷窃、恐吓、冒犯他人等打上不受欢迎的
标记,加以惩罚来减少该行为的发生。

这有助于促使学习者在行为上更谨慎,以防止受惩罚。

它可以通过像斥责、罚站、怠工等方式表现出来。

负强化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控
制自己的行为,而且还可以教会他们自控策略,这些策略包括预防性措施、避免发生冲突、对他人尊重等。

负强化技术也可以与正强化一起使用,有助于维持学习者的行为和情绪的良好水平。

正强
化是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它让学习者有机会获得赞赏和认可,以达到表扬行为,而负强化
则可以有效的改变学习者的态度。

负强化是一个可以自身控制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控制自己的行为,以
及教会他们基本的自我控制技能。

如何合理应用负强化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以及表现出恰当的行为。

总之,负强化是非常可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的
发展和进步。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
刘卫华;吕全国
【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一些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从概念中正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可以准确了解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负强化与惩罚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刘卫华;吕全国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430063;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惩罚与负强化在大学生违规行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J], 刘煦
2.“正强化”激励“负强化”约束——行为科学在科研所创一流中的应用 [J], 王建华;李树基
3.将惩罚转变为负强化的学理探究 [J], 陈婷
4.理解·辨析·强化·迁移——数学概念建构"四重奏" [J], 吴秋菊
5.惩罚法与负强化法结合,纠正儿童不良听课行为 [J], 孙月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负强化

负强化

负强化负强化是指一种以批评、惩罚和处罚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方式。

在负强化中,人们通过否定和打击来消除不良行为或习惯,以期能够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

负强化在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广泛运用,但其效果和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负强化的定义、实施方式、优缺点以及可能的替代方式。

首先,负强化是指通过追求消极结果,使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不愉快或痛苦感,从而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一般而言,负强化包括批评、惩罚、虐待等,这些手段往往会引起受惩罚者的不安和痛苦。

而且,负强化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消除或减少某种不良行为或习惯。

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如改变孩子的顽皮行为,但负强化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而且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负强化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负强化往往将行为者的不良行为与相应的惩罚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校里,老师会使用体罚或留校察看等方式来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会采取不让使用电子产品或截停零花钱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尽管这些方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取得短期效果,但却忽视了长期和根本的问题。

负强化的优点在于其直接、迅速且可见的效果。

通过直接对不良行为的打击,行为者能够迅速地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产生相应的不良感受。

从而达到纠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此外,负强化也可以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使行为者在下次进行类似行为时能够产生自我限制。

然而,负强化也存在一些缺点和负面影响。

首先,负强化仅仅是一种应对不良行为的暂时性解决办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行为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其次,负强化得益于痛苦和惩罚,导致行为者对教育的抗拒和逃避。

此外,负强化过于依赖于外部的力量和惩罚手段,而忽视了内在动力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为替代负强化的教育方式,可以考虑采用正强化或者积极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奖励和表扬,使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满意感和愉悦感,从而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积极强化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和行为改变。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强化、惩罚、消退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强化、惩罚、消退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强化、惩罚、消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强化、惩罚、消退一、考情分析在广东教师招聘考试中,该知识点属于常规的知识点,主要以单选、多选和判断的形式出现,考查以理解类题目为主,题干一般为实例或定义。

启加家庭教育科普:让人蒙圈的强化与惩罚

启加家庭教育科普:让人蒙圈的强化与惩罚

启加科普:让人“蒙圈”的强化与惩罚强化与惩罚一样,是行为主义的原理,也是用来进行行为矫正的技术方法。

不过强化是用来增强良性行为的发生概率,而惩罚是用来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

它们俩就像一对双胞胎,有着很多相像的地方,也有诸多不同。

区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对于合理应用强化、惩罚技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概念前面提到,强化是增强“好行为”发生概率的矫正技术,而惩罚则是降低“坏行为”发生的概率。

这是它们之间最突出、最本质的区别。

强化物和惩罚物强化物是指能够起到强化作用的事件或刺激,意即它的出现可以提高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

比如这次小明物理考取了90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妈妈为了奖励他,给他做了最喜欢吃的红烧茄子。

妈妈给小明做红烧茄子就是强化物。

惩罚物,则是指其呈现可以降低反应发生概率的事件。

比如,小明这次英语考试得了75分,比平时正常发挥少了20分左右,妈妈狠狠地责骂了小明,并罚他抄写英语单词。

妈妈责骂小明并罚小明抄写单词就是惩罚物。

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增强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它们都会增加这种行为在今后发生的概率。

而其区别则是刺激的出现还是刺激的消除。

出现刺激就是正强化,刺激就被称为强化物,消除刺激就是负强化,刺激被称为惩罚物。

因此,正强化就是指通过给出刺激(强化物)来增加某一特定行为的出现概率;负强化就是指通过消除刺激(惩罚物)来增加某一特定行为的出现概率。

正惩罚与负惩罚正惩罚和负惩罚都是降低行为在今后发生的概率的过程。

正惩罚是惩罚物(刺激)的出现降低了事件发生的概率,负惩罚是强化物(刺激)的消除降低事件的发生概率。

所以区分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负惩罚分两步。

第一步首先看结果或目的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变化,发生概率变大属于强化,发生概率变小属于惩罚。

第二步看刺激的呈现或消除。

呈现刺激属于正强化或正惩罚,消除或减少刺激属于负强化、负惩罚。

需要注意,负强化过程中消除的刺激是惩罚物,负惩罚过程中消除的刺激是强化物。

强化和惩罚在员工管理上的应用精品PPT课件

强化和惩罚在员工管理上的应用精品PPT课件
2.惩罚会产生情绪上的反应,进而可能导致冲 突、争执;也可能使员工做“面子活儿”。
结论:
由此可见,惩罚并不是长远利益的最好选择!!
惩罚的应用的注意点:
迅速而短暂 在反应出先后立即执行 在强度上要有限制 是对特定的令人讨厌的行为的反应,而决不能针
对个人特点 在反应发生的情境上要有限制
返回
❖ 领导者在考虑使用强化来管理员工的时候,应 该采用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的原则,正强 化可能让员工觉得更亲切、更有归属感,谁也 不愿意整天在训斥中工作。
❖ 对于到底应该用正强化还是负强化也应该因地 制宜,看具体情况。
惩罚理论
惩罚是指给一些预期不满的结果,使得 不被期望的行为减少甚至消失。
惩罚作用的辩证作用评论:
负强化
通过解除、减少或阻止反应之后出现的 讨厌刺激来增强行为反应的可能性
某学生作业速度非常慢,做作业非常的 拖拉。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这项缺点没有 办法。但孩子非常喜欢看电视。
家长现通过惩罚性措施,不让孩子看电 视,一段时间后孩子做作业速度上升。
这时家长撤销不让孩子看电视的决定, 这一决定即为负强化的移去性厌恶性刺激, 来是孩子保持做作业的速度
亨利对待员工的态度是批评为主,即厌恶 性刺激 呈现性惩罚(员工做的不好,给予训话) 负强化(员工表现好时,撤销批评也不表扬)
简对待员工的态度:
简对员工的态度以表扬为主,即喜好性刺 激 正强化(当员工表现好的时候,会予以表扬 、认可关注/员工做得不好,他会指出错误, 一旦员工改正后,他又会予以表扬。 )
从而使工作绩效得以提高。但同时惩罚带来的消极性作用打 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里,惟以在产品的质量上发 泄情绪。实在忍无可忍,干脆跳槽。
其次运用负强化 让员工有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的感觉,在此公司

一招制敌-如何正确判断强化、惩罚与消退

一招制敌-如何正确判断强化、惩罚与消退

一招制敌-如何正确判断强化、惩罚与消退强化是指采取某种措施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就可以得到一辆小汽车”。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如“做完作业就可以打半个小时游戏”。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得了第一名,以后就不用打扫卫生了”。

负强化有两种条件作用类型: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讨厌下雨天被雨淋湿,天空开始飘小雨时就赶紧往家跑”。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讨厌下雨天被雨淋湿,天空开始出现乌云时就赶紧往家跑”。

惩罚是采取某种措施使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I型惩罚):给予一个厌恶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考不好,以后每天都要学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

负惩罚(II型惩罚):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如“这次考试考不好,以后就不能玩电脑了”。

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二、做题步骤:一看行为结果,二看措施操作一看行为概率:增加à强化;减少à惩罚/消退。

二看采取措施:给予刺激à正;撤销刺激à负;无刺激à消退三、沙场练兵1.学生违反校规,学校对其进行记过处分。

随后学生表现较好,学校决定撤销对其的处分,运用了行为主义的( )。

资格证 笔试 策略类 如何区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娄喜 原创

资格证 笔试 策略类 如何区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娄喜 原创

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娄喜强化与惩罚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两大基本规律。

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许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大多很容易混淆负强化与惩罚。

那么,究竟该如何区分强化与惩罚呢。

华图老师帮你区分这两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强化和惩罚的概念。

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其中,惩罚又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出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负惩罚是指在行为之后移去一个正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产生。

再次,正强化与负强化的联系与区别。

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一种用来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强化过程,二者在结果上是一致的,都是想要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正强化使用愉快刺激而负强化使用厌恶刺激。

如“孩子在家如果做家务,就奖励他爱吃的零食”,这就是正强化。

其中呈现的愉快刺激就是给他爱吃的零食,目的是增加孩子做家务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孩子不太喜欢洗碗,如果他表现好,就奖励他可以不洗碗”,这就是负强化。

其中“奖励他可以不洗碗”就是中止厌恶刺激,目的是增加孩子表现好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接下来看一下负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区别。

通过定义可以出来,区分负强化和惩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的就是强化,如果是减少或抑制行为发生概率的就是惩罚。

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就不要孩子做家务”,这就是负强化。

因为这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做家务”来增加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而“当学生写了错别字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这就是惩罚。

因为“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抄写20遍”,呈现这一厌恶刺激的目的是减少学生“写错别字”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中,老师要求学生把写错的字抄写20遍,是通过呈现一个负面刺激来减少行为的再次产生,因此是正惩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强化与惩罚概念辨析及应用摘要:一些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代写论文,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从概念中正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可以准确了解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

负强化与惩罚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

关键词:行为主义:负强化;惩罚行为主义理论用强化与惩罚来解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包括正强化与负强化,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强化与惩罚概念提出以后在行为矫正和训练、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学校和家庭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不少学者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概念,错误地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这不仅导致对行为主义理论的狭隘理解,而且不能完全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澄清负强化与惩罚概念。

一、对负强化与惩罚的错误理解有些学者注意到了容易将负强化混同于惩罚的现象,例如BruceA和L指出:“正强化概念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词汇,但即使受过良好训练的临床工作者有时也被正强化与负强化、正惩罚与负惩罚和消退之间的区别所困惑。

”事实确实如此,发生这种混淆的,不仅有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也有企业管理学界的学者。

1.心理学界的混淆俞文钊在其《管理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惩罚作为一种负强化,也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只是所用方式与手段不同而已。

”[1]该段文字的标题为“负强化——惩罚的应用”,全文所描述的是运用惩罚的注意事项。

显然,这里从对概念的理解到具体操作程序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章志光在分析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时说:“他们也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罚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劳动等。

”[2]对于那些没有了解负强化概念的人,这一句话非常容易误解,会错误地以为负强化就是惩罚。

朱智贤在解释强化概念时认为,“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物,如对有机体有伤害性的噪音、强光、电击等”[3]。

这里的描述前后矛盾,让人费解。

如果排除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很明显,以后就会减少相应的反应,那应该叫“惩罚”;而如果排除噪音、电击等令人不快的刺激,则能增加反应发生频率,这确实叫“强化”。

乐国安指出:“负强化的目的也是增加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它是通过预先告知员工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绩效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来促使其按照要求行事,以便减少或者消防某种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改变后的行为再现和增加。

负强化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方法。

管理者通常在员工没有完成必须的工作任务时采取负强化,是一种控制行为的抑制性措施。

”[4]这段话前面谈论负强化促进行为,后面谈论负强化抑制行为,因而混淆了负强化与惩罚。

2企业管理学界的混淆张德认为:“奖励是一种正强化、正激励……而惩罚是一种负强化、负激励,是对非期望行为的一种惩罚,即剥夺其一部分物质的和精神的利益。

”[5]这里对负强化、惩罚、激励、奖励与正强化概念的混淆是很明显的。

如果奖励就是正强化、惩罚就是负强化,那么有必要制造那么多同义反复的概念吗?况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奖励与惩罚要比强化概念好理解得多。

谭融指出:“当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不佳,甚至在工作中违反组织规章时,组织系统便对之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抑制和消除此种行为。

这种惩罚措施便发挥着一种负强化的功能……所谓负激励则是对违背组织目标的行为所给予的惩罚。

”[6]显然,他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企业管理学界对负强化的混淆有很大的危害,它导致一些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在惩罚工人的某些行为时错误地以为自己是在实施负激励;而基于负强化的一些科学方法却被忽略了。

负激励是许多国内企业管理的书里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不知道它与惩罚、强化和激励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些混淆启示我们,使用概念必须严谨。

二、负强化与惩罚的正确含义可以从概念中正与负的含义、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强化物与厌恶刺激的呈现与撤销等方面认识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与联系,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1正、负”的含义首先要明白概念中“正(positire)、负(negatire)”的含义。

在实施强化与惩罚的过程中,如果呈现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负”。

因此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频率增加,就叫正强化;如果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愉快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增加,就叫负强化;呈现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正惩罚:移去某事物、导致行动者痛苦并使行动者特定行为表现消失,就叫负惩罚。

BruceA和LMyers认为:“口语上,正强化可以贴上奖励的标签,当一个结果呈现,而自此以后该受到奖励的行为增加了,那么就发生了正强化。

负强化可以被解释为解脱,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由移走不愉快的事物构成,该行为以后就被增强了,那么这就牵涉到负强化。

当一个行为的结果由呈现令人厌恶的东西构成,那么就发生了正惩罚,它以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结果。

……负惩罚包含移走令人愉快的事物,它以未来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结果。

口语上将负惩罚看做类似于罚款的操作”。

负强化是好的,人们向往的,而惩罚是不好的,人们力求回避的。

因此不能将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2.从行为与结果关系考察BarrySchwartz将效果律(lawofeffect)作为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效果律研究的焦点是行为和它的结果、反应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确认四类行为—结果关系类型。

一是行为能产生积极的结果……这种关系叫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

……二是行为产生消极的结果……这种关系叫惩罚(punishment)。

……三是行为导致已经呈现的刺激结束或移去,这种关系叫负强化或逃避(negativereinforcementorescape)。

……最后行为可能防止消极事件发生。

”[7]从行为与结果关系看,正强化、负强化、回避等都将导致行为反应的增加,而惩罚导致行为反应频率降低。

3从对强化物的操作进行区分心理学家用强化来解释特定事件能够增强条件刺激引发条件反应的趋势这一事实,这些事件就叫强化物。

强化物可以分为两类,HowardH.Kendler指出:“区分两类强化物是有帮助的。

正强化物,如食物,由于它的呈现增强一个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负强化物,如一阵风或电击,由于它的结束而增强联结。

”[8]负强化物是厌恶的刺激,正强化物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它们是发挥强化作用还是惩罚作用取决于怎么操作,强化物和厌恶刺激与强化与惩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表格来区分:给予取消[CM4-3]强化物正强化负惩罚厌恶刺激正惩罚负强化为什么强化物能够起作用?心理学家提出四种假设:(1)初级强化物能满足饥渴及其他基本生理需要;(2)普利迈克原理(Premackprinciple),每个人在任何时候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行为偏好等级,等级越高的行为作为强化物的力量越大;(3)不平衡假设(disequilibriumhypothesis),如果对一项活动的进入或接近受到限制,那么该活动就能够成为强化物,不同的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将具有强化能力;(4)已知的强化物是通过在大脑内部发生效应而起作用的。

已有研究表明,不平衡假设能对强化物为什么起作用提供较好的、全面的解释[9]。

这里讨论的是呈现的强化物而不是撤除的厌恶刺激为什么能起作用,但是,如果撤除厌恶刺激能实现以上四个假设,那么这种操作就一定能够达到强化行为的目的。

4国内学者对负强化的正确理解吕静主编的《儿童行为矫正》一书对负强化及如何运用负强化进行儿童行为矫正有系统的论述,该书认为,“负强化是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和正强化在行为真正开始增加以前,需要有正强化物与良好行为的多次配对出现一样,负强化过程中,也需要多次使用厌恶刺激,待良好行为出现后,再予撤除”[10]74。

因此对于负强化而言,厌恶刺激(或者惩罚)总是先于强化而存在的。

当然不是任何负强化过程都得先人为主地给予厌恶刺激或惩罚,如自卑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状态,经过努力取得成绩后个人不再感到自卑,这个过程没有人为地呈现厌恶刺激,但它是负强化。

三、负强化与惩罚的应用1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如果小孩的行为不符合要求,可以取消他的某些权利,如不准他玩、不准他参与某项活动等——这是实施负惩罚;当他的行为符合要求时恢复他之前丧失的权利——这是实施正强化。

如果小孩容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这时可以结合惩罚和负强化培养一种替代行为,例如,先教导他实施好的行为,这时小孩有两种选择,当他表现不好的行为时给予像打屁股之类的惩罚,而表现良好行为时,不仅可以避免惩罚——负强化,还可以获得奖励——正强化。

吕静指出:“负强化法是通过逃避和回避两个过程来实现其效果的。

”[10]77人和动物能通过逃避和回避两种条件反应使自身远离厌恶刺激,获得负强化。

2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些企业在绩效反馈过程中,让那些绩效差的人在员工大会上检查自己的不足——这实际是一种惩罚,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得到了负强化;有些企业让绩效好的人在员工大会上谈成功的体会,给予表彰——正强化,而那些没有上台的人就受到了负惩罚。

这里的负惩罚给员工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因而与正惩罚相比,人们更乐于接受负惩罚。

在运用正惩罚的时候必须指明正确的行为,这时才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

负强化一定产生激励作用吗?如果负强化物是对上班迟到的批评,这时负强化只是强化了员工按时上班的行为;如果负强化物是丧失参与决策的权利,这时负强化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因此,负强化能否发挥激励作用取决于负强化物的性质,如果负强化物具有激励作用,那么负强化就具有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1]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204[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7[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乐国安.应用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5]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38[6]谭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189-190 [7]BarrySchwartz(1984),PsychologyofLearning&Behavior [M].NewYork:W[8]HowardH gy[M].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9]douglasA-Stewart,Louis[M].Boston:HoughtonMifflinCompany[10]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