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影响的研究-2-(2)

合集下载

教育公平与社会阶层流动性

教育公平与社会阶层流动性

教育公平与社会阶层流动性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经济、文化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进而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本文将探讨教育公平与社会阶层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教育公平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教育公平的现状在全球范围内,教育公平问题普遍存在。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导致大量儿童无法接受基础教育。

而在发达国家,虽然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社会阶层的差异,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上层社会,使得底层社会的子女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教育公平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影响教育公平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因此,教育的公平性对于个人的社会阶层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

2. 打破阶级固化:如果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地分配给所有人,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打破阶级固化的现象。

反之,如果教育资源只集中在特定的社会阶层手中,那么这个社会的阶级固化现象将会更加严重。

3. 促进社会稳定:教育公平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当人们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来,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基础教育。

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地分配给所有人,而不是只集中在特定的社会阶层手中。

3. 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提高教师的待遇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阶层固化视角下教育公平现状研究 ——以长安大学在校本科生为例

阶层固化视角下教育公平现状研究 ——以长安大学在校本科生为例

教育管理摘要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称为阶层固化。

本文以长安大学在校本科生为例,综合运用文献检索、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等方法对阶层固化视角下的教育公平现状展开研究。

关键词垂直流动阶层固化教育公平长安大学A Study on Educational Equ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 Solidification:Taking Undergraduates of Chang'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Zhang XinyuAbstract In sociology,social classes are social groups that take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social hierarchy due to economic,politi-cal,social and other causes.The situation that the flow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is called class solidification.Taking undergrad-uates of Chang'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us quo of educational equi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lass solidification by comprehensively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search,questionnaire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Key words vertical mobility;class solidification;educational eq-uity;Chang'an University1调查背景:阶层固化现状社会学中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近年来,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该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机会。

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差异,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问题日益严重。

首先,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主要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

发达地区的公立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条件艰苦,师资力量匮乏。

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导致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进而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其次,家庭背景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报名上名校的各种培训班提前积累优势,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往往无法享受到这些优质资源。

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社会阶层不容易打破,富人的子女更容易通过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此外,教育资源不平等还因人际关系的不公平而加剧。

在一些学校里,进入优质班级甚至是进入重点高中,往往需要家长的人际关系网络。

这种现象对于能力相对较强但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教育机会的不足,还需要克服人际关系的难题,这无疑加大了他们获得教育资源的难度。

针对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应加强地区之间的教育协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此外,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提供贫困学生的奖学金和学费减免制度等方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确保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予每个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更应包括家庭对孩子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应该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父母的教导和关爱。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打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

教育资源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与社会阶层固化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对于人们的社会阶层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公平与机会平等的时代,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并没有消失。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使得社会的各个阶层难以实现流动和社会公正。

本文将通过探讨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以及其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来论证这一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

教育资源的分配主要受到家庭背景、地理位置以及财政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富裕家庭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他们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以及更好的教育培训机构。

而相对贫困的家庭则面临经济压力和教育选择的有限性,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地理位置也会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而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直接导致了社会阶层固化。

社会阶层固化指的是人们无法改变或跨越其出生时的社会地位。

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反,富裕家庭的子女可以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培训,他们更容易在学业和职业上取得成功。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直接造成了社会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从而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还通过影响人们的机会和能力来加强社会阶层固化。

那些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往往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而那些接受优质教育的人则更容易获得高薪职位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种机会的不平等进一步加深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富裕阶层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会继续积累,而贫困阶层则感到无法逾越。

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是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的关键。

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包括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福利待遇,制定财政资助政策来帮助那些无法负担高昂学费的家庭。

教育差距引起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教育差距引起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教育差距引起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塑造个人和社会的力量。

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并不公平,导致许多人在教育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进而使社会阶层固化,差距加剧。

本文将分析教育差距引起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导致阶层固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城乡、地域、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各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

例如,在发达城市,高素质教师、丰富的课外活动和更新的教学设备等都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这为城市学生的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然而,在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由于投入的不足,社会资源缺乏,教育质量较低,因此孩子们接受的教育是不均衡的。

二、教育差距导致的社会阶层固化教育差距是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家庭、地区、财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因此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

在学术表现、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这些人比其他人更有优势,更容易得到升职、晋升和高薪工作,从而更容易成为社会的高层次人士。

那些教育条件较差的人在职业规划和晋升方面就处于明显的劣势。

三、应对教育差距教育差距导致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包括以下方面。

1. 加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因此应该强化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

建立一套全面的公平班制度,提高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

2. 改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在整个国内不均衡,应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高质量教育,贯彻落实公平的教育政策,确保各地区、各学校、各家庭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平衡。

3.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是对教育差距的最好回应,也是解决社会阶层固化的关键所在。

培训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让更多的家庭和地区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总之,教育差距导致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探索、实践教育的改革路径,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平的教育,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从而共同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进步。

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中,社会分层非常明显,父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子女的教育机会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开
放和平等的社会当中,但是仍然难以避免社会分层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
探讨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辈社会分层是否对子代教育公平产生影响,并分析其具体表现。

研究内容:
1. 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机会的影响;
2. 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
3. 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成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了解中外相关研究的情况,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社会公平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作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的参考。

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1.揭示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产生的具体影响;
2.探索解决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不公现象所需要的策略和方法;
3.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国社会的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的家庭和子女。

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限制主要包括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局限性,以及因样本数量和分布不均衡而导致的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

教育对社会阶层影响及推进教育公平的思考

教育对社会阶层影响及推进教育公平的思考

关于教育对社会阶层影响及推进教育公平的思考摘要:我国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促使社会阶层逐步呈现迅速分化和固化趋势,下层社会通向上层社会的通道受到抑制,并无法享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公共福利。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公平对于解决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具有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分层流动的功能,就必须实现教育公平。

要用教育公平强化社会阶层的流动,使社会阶层固化转向社会阶层的合理分层流动。

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措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促使社会阶层逐步呈现迅速分化和固化趋势。

社会阶层的固化阻碍了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下层社会通向上层社会的通道受到抑制,这种阶层流动比较缓慢,下层社会群体无法享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公共福利。

由此,这些社会群体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隐患。

社会发展使得利益主体具有不同需求,由此逐渐形成多样性的社会阶层,这样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和稳定。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群体的纵向流动通道阻滞,使得上下阶层分层明显并且无法进行利益流动,社会阶层固化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

一、社会阶层固化的教育维度(一)社会阶层固化的社会弊端社会阶层固化的后果使得政府难以有效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

政府的政策不能够覆盖社会群体,政府协调社会阶层群体的能力变得弱化,社会阶层就会存在矛盾和冲突,社会两极分化就变得严重。

社会较低阶层就会感到自身利益被侵犯,社会财富和社会公共服务分配不公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就会加剧。

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实现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促使社会各阶层能够合理流动,调节各阶层的和谐,这样社会阶层固化才能转变。

(二)教育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作用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原因之一在于教育方面的不公平。

原有的教育体制不能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

教育的不公平使得一些社会群体无法获得教育资源,就不能提升个体的知识技能,也就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和获得良好的收入,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社会阶层变得困难。

试论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试论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试论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摘 要]由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家庭收入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在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阶层差距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分层 教育公平 教育机会均等
当前,我国各阶层拥有的文化资源差异很大,整个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高等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能接受高等教育的还是少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和水平,影响到下一代接受教育的种类和程度。西方关于家庭文化背景与教育关系的一项名为IEA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原因,80%在校外,而家庭的色后悔文化背景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6]。总之,文化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比经济分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更大,因为“文化阶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往往比较顽固,不太容易受其他背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幅度波动”,[7]再加上文化资源的形成和传递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要解决由于文化资源的差异所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作者简介:曾焕平(1977-),男,福建泉州人,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分层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以先赋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逐渐被以后致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所取代,个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程度。接受什么类型、层次和质量的教育,都会影响到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在家庭收入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对子女的教育需求和看法也就不同,不同阶层的子女在教育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并进而影响到教育公平问题。这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复杂条件下的教育公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ORD .. 我国社会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影响 梦霞 大学教育学院 15级教育管理

【摘要】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阶层差异越演越烈,出现了“富二代”、“官二代”、“农民工二代”等时代特有的概念,社会上一些财富和资源趋于统一和固化。同时由于贫富悬殊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的社会阶层流动的难度加大,出现“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受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被大家所关注,尤其是教育起点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社会阶层固化所导致的教育起点不公的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拟从社会阶层固化的角度对教育起点公平进行分析,并提出见解,以期对教育进行改善,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关键词】 社会阶层固化;教育起点公平;影响;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处在一个长期变革的时期,社会转型是一个急剧变动的过程,各种变动将引起社会各种问题,例如: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二代”现象、“拼爹”行为、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异地高考不公等问题。可见,多种社会阶层的存在以及阶层固化在我国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现实问题。因为教育起点公平是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平,即“底线公平”,它直接决定了个体在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由于阶层固化导致各个阶层在社会资源占有的巨大差异,财富都不同,社会各个阶层的子女在受教育的起点阶段、过程阶段和结果阶段也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然而研究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影响,使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对于教育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 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层则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例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所谓的“阶层固化”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各社会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社会流动受到阻碍,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被堵塞,他们看不到未来向上发展和替身的希望,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目前“社会上的机会越来越少,低收入阶层通过自身努力跃升为中产阶层,中产阶层跃升为富有阶层的机会越发渺茫”,“各个城市的蚁族,农民 . WORD .. 工在城市的地位,农二代,与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隐性世袭现象形成悬殊反差”。社会底层向上层流动受阻,流动机制不公平,可见“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摆在我们面前,不可漠视。 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代际出现明显提前继承的现象以及阶层群体之间的社会矛盾开始显现,这些表现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损害了社会公正、引起社会冲突、阻碍社会流动等等,因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社会阶层固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社会阶层固化与教育公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的严重性给教育公平的也带来了危害,由于现在高阶层的子女们享受教育资源比社会阶层低的子女们优质,这就导致他们子女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好,他们还是会处于社会上层,然而社会低层的子女很难流动到上层。 二、教育起点公平的涵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然而教育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直接的反映, 是教育公平最基本、最明显的标志。它直接决定了个体在进入教育机构受教育后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教育起点公平指个人有平等的享受教育的权利, 有平等进入教育领域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也即包括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受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总之, 教育起点公平是人们在初次接受教育时最先触及到的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及结果公平, 是解决不同性质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不同选择, 那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决策时应将起点公平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方向选择和优先目标, 保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机会均等。这要求我们要严格执行新《义务教育法》, 实行义务教育完全免费,使所有地区的学生都可以达到入学机会的平等。同时通过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和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从而逐步从实现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到受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公平。

三、社会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影响 (一)各种“二代”标签 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由于贫富差距悬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二代”标签,像“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农民工二代”、“农二代”等,人们被贴上了标签,而这些标签背后就是不同社会阶层代际传承的体现,由于他们的代际传承导致阶层固化。同时 . WORD .. 由于他们的阶层固化以至于不同阶层拥有的财富不同,然而经济基础为影响教育起点的公平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我国当前义务教育普及的情况下,尽管可以达到“人人有学上”的目标,但是想要实现“人人上好学”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受教育机会面临着竞争,教育起点公平的竞争成为了家庭经济实力的竞争。有些学校为了附和阶层固化下形成的各种上层的“二代”,它们凭借自己的优越师资、漂亮的学校环境在招生时收取高额的择校费、辅导费。这些“富二代”、“官二代”和“拆二代”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在进入这些学校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农民工二代”和“农二代”由于他们的贫困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从起点上来说,这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社会分层。 (二)不同教育观念 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观念不同,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至于所感受和认识的教育也不同。然而教育观念是教育起点的公平的思想基础,社会地位越高的阶层他们对其子女的教育的投入就越大,因为他们不需要担心经济给他们带来任何负担,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更加注重对自己孩子的全面培养,从而使他们的的孩子眼光更加长远,视野更加开拓。因此,在社会中占优势的阶层的孩子从小就得到较好的早期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功,最后导致他们的阶层实力更加稳固;而处于社会弱势阶层的家庭还只是每天为温饱奔波,他们的思想被赚钱谋生占有,无暇顾及自己子女受教育的好坏,更不可能给孩子提供享受优质的早期教育资源,从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并在今后的考核中和进入更好的学校起点处于劣势。阶层固化使他们的教育观念不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子女在教育起点公平。 (三)教育领域的腐败 社会阶层固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在不同阶层的子女在接受教育的开始就由于自己的阶层受到了阻碍。一些富人、官员他们凭借自身的财力和行政权利,违反招生的有关规定,运用自己丰厚的物质和官大直接或间接地向学校当权者送礼和施加压力,以达到为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老上级、老部下的子女在入学的时候不管成绩、品德等优先入学。这就导致一些阶层低的子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学校的机会被取代,导致他们向上流动的希望破灭,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被侵犯,是教育领域的腐败,是对教育起点公平的严重影响。

四、应对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的策略 . WORD .. 社会转型伴随着很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其中之一。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协调发展。而阶层固化对教育起点公平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社会协调发展,应该消除阶层固化,消除限制阶层流动的不利因素,减少贫富差距。 (一)摈弃各种“二代”头衔,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二代”都是人们扣在每个阶层的头上,使得上阶层的以自己的头衔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所享受的社会服务,教育资源都应该比其他阶层要优质。其他农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因为自己的地位而不会考虑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这就导致他们忽视自己在教育起点应该享有的公平更不会想到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平等。所以社会应该摈弃各种”二代“头衔,不要任意的给每个人头上扣任何代名词,同时要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对弱势群体资助,使受教育起点均等化。社会上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己的权利而不会因为自己的阶层受到阻碍。 (二)加大教育投资所占比重,搭建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2013年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但4%的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是不够的,因为今后是人才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所以加大教育投资所占比重势在必得。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关系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教育群里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建立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可以保障各个阶层不会因为自己的经济而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教育起点公平均等化 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四)消除阶层固化,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消除阶层固化。要关注每个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做到尊重每个学生人格,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尽力缩小底层受教育群体与中高阶层的差距,这样,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才能使跨阶层流动更加快速和频繁。保证教育起点的公平,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建立社会的基础,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我国化的进程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