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痉挛症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附115例分析

合集下载

51例婴儿痉挛症临床与录像脑电图分析

51例婴儿痉挛症临床与录像脑电图分析

Wet 合征 发 作形 式 相 似 。但 婴 儿 良性肌 阵 挛 性 癫 s综 痫患 儿脑 电 图背景 活动 正常 , 发作 期可见 少量 棘慢 波 , 发病 前发 育正 常 , 病后 智力 及神 经 系统 检查 均正 常 , 发 据 此 可 除外 本病 [ 。故 是 否为 We t 合征 一定 要 结 2 ] s综 合临 床表 现与 脑 电图表 现综 合 考 虑 , 中脑 电 图对 于 其 本病 的诊 断与 鉴别诊 断 十分重 要 。脑 电图 的构型 对判 断预后 也有 一 定价值 , 型 的发 作 控 制 程 度优 于 局 灶 典 性放 电者 。有 文献报 告 , 电图 的高度 失律预 后较 好 , 脑 其 他异 常脑 电图预后 差 L 。 3 ] 根据 随访 过程 中脑 电 图变 化情 况来 看 , 电 图发 脑 现越早 治疗 效果 越好 , 而发现 晚 , 疗不 当 , 后则 差 。 治 预 由此 可见脑 电 图对其 早 期 诊 断 并用 来指 导 治疗 、 定 判 疗 效及 预后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的[ 。随 访 发现 , 药 治 疗 4 ] 服 越早 , 电图 的好 转 越快 , 之亦 然 。有 报 道 , 期 诊 脑 反 早 断 , 时治疗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可 改善 预 后 。部 分 婴 儿 经 及 治疗后 多 次复 查脑 电 图有好转 倾 向 。本 病有相 对特 异 的临床 表 现及脑 电图改 变 , 对诊 断治疗有 一定 的帮 助 。 婴儿痉 挛症 是 由许 多不 同的发 病 因素引起 的一 种 严 重 的阵挛 性 发作 , 疗 困难 , 小 儿健 康 影 响 很 大 , 治 对 脑 电图起 到协 助临床 诊 断指导 治疗 的作用 。脑 电 图可 为治疗 婴 儿 痉 挛 症 好 转 的标 志 之一 , 应 及 早 治 疗 。 且 有研究 表 明 , 吡酯 控 制 婴儿 较 促 肾 上 腺皮 质 激 素疗 托 效好 , 且不会 导 致水 电解 质紊 乱 , 外 , 分 痉 挛 患儿 另 部 在 2- - 4岁 时 , - - 可转 变 为 L n o — sa t e n xGatu 综合 征 , 用托 吡酯 治疗依 然 有效 。托 吡酯 生 物利 用度 高 , 吸 收迅 且 速 , 吸收率 和 速度 不 受食 物 的影 响 , 法 简便 , 损 其 方 无 伤性 , 易被 患儿 家长采 用[ 。托 吡酯 的不 良反应 较小 , 5 ] 可以作 为治 疗 婴儿 痉挛 的一 线 药物 , 治疗 剂 量应 从 小 剂 量开 始缓 慢加 量 。且治疗 宜尽 早开 始 。有人 主张应 尽 量在 发病 后 1个月 内治疗 , 仅可 以尽快 控制 痉挛 , 不 而且 可减少 痉挛 频繁 发 作 而致 的智 能 影 响 , 高生 活 提 质 量L 。若治 疗太 晚 , 1 ] 发生 的脑损 伤不 易恢复 , 可致 痴 呆 。脑 电图在婴 儿痉 挛症 的诊 断 、 治疗 上有 指导 作用 , 不 可忽 视 , 为检查 脑功 能恢 复情 况 的有 效方 法 。

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要点

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要点

multiple encephalomalaeia foci
patients.The results
of blood biochemical.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and urinary metabolic screening were negative,Epilepsy related genes including ALDH7AI gene analysis showed wild idiopathic
3类…:(1)维生素B。缺乏性惊厥:由饮食摄人不足 或抗代谢物等原因引起,癫痫发作对抗癫痫药无反 应,可通过补充生理剂量的维生素玩终止;(2)毗 哆醇依赖性癫痫(PDE):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引 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后进行测序反应,并对测序
异常的片段进行验证。
electroencephalogram(EEG)showed hypsarrh)rthmia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r
at
seizures
onset,MRI showed normal in 8 patients,and after hemorrhage respectively in the other 2
controlled completely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7 patients’EEG recovered within 1.5 to 4.0 months and then continued to be normal.The EEG of the rest of a patient returned to normal,but showed abnormal discharges after stopping taking vitamin B6.Two patients’EEG continued abnormal and seizures recurred due

婴儿痉挛

婴儿痉挛

婴儿痉挛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一)脑干功能障碍 • 根据临床常见的婴儿痉挛症发作很少呈局灶 性且左、右对称的特点以及脑电围的特殊表现, 研究者们提出该病的病变定位在脑干的假说。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Hrachovy等认为本病的症结 在于分别位于蓝斑和中缝背核的抑制性去甲肾上 腺素能神经元、5一羟色胺能神经元和与之比邻的 脑桥兴奋性胆碱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失调, 这些神经元之问相互作用的失调最终导致胆碱能 系统的传出减少。
婴儿痉挛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2)缺氧性脑损伤:引起缺氧的疾病,如心、肺疾 患;窒息;休克;惊厥性脑损伤等。 • (3)代谢紊乱:先天性代谢异常,如脑脂质沉积症、 糖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异常等;水电解质紊乱, 如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钙血钙、低镁血症等;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6依赖症;肝、肾疾患;高 血压脑病;内分泌功能紊乱。 • (4)中毒:药物、金属、其他化学物质,如铅、铊、 异烟肼、致惊厥药、类固醇等中毒;断药综合征, 如突然停用抗惊厥药物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等。
婴儿痉挛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 (四)不同步性发育学说 Fros提出的不同理论不再致力于用某种特殊的病 变 来解释各种研究发现,而是通过脑发育的不同步性来阚明 本病的发病机制。具体地说,问题可能出在一个或若早脑 组织的发育进程与脑组织整体的发育进程不同步上,而脑 组织的发育在一岁以内较活跃。因此,脑功能障碍很可能 源于脑组织的成熟度不均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脑组织 中的各个系统无法像在正常情况下一样相互作用。认为脑 功能障碍可以继发于多种诱发因素(例如,神经元、髓鞘 形成、突触发生、细胞凋亡、神经递质系统),也可以继 发于各种解剖学和(或)生化异常是该理论的一个关键点。 这个概念是与我们所观察到的婴儿痉挛症的病因和病原的 多样性是一致的。

婴儿痉挛症的病因及预后探讨:附35例报告

婴儿痉挛症的病因及预后探讨:附35例报告

婴儿痉挛症的病因及预后探讨:附35例报告
邹丽萍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1994(12)4
【摘要】近几年国际上已把婴儿痉挛症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这二种类型的预后完全不同,现对我院确诊治疗并追踪2~6年(至1992.5)的35例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229)
【作者】邹丽萍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后(附35例报告) [J], 金莎;赵为逊
2.脊髓梗死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及预后(附3例报告和232例文献分析) [J], 寿艳红;樊东升;赵淑清;肖卫忠;谢汝萍
3.35岁以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预后因素的探讨──附135例临床病理分析 [J], 施旖旎;李吉友
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胸腔积液患者病因的诊断价值(附35例报告) [J], 白丽
5.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病因及预后探讨(附60例报告) [J], 罗云;李志方;石军;刘伟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儿痉挛症护理课件

婴儿痉挛症护理课件

4. 婴儿痉挛 症的康复与预

4. 婴儿痉挛症的康复与预 后
康复治疗:婴儿痉挛症需要综合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促进患 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恢复。
长期预后:婴儿痉挛症的预后因人而异 ,一些患儿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减 轻症状或症状完全消失,而另一些患儿 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5. 如何预防 婴儿痉挛症
5. 如何预防婴儿痉挛症
孕期保健:孕期母亲需注意均 衡饮食、规律运动、保持精神 愉快,避免感染等不良因素。
婴幼儿护理:父母需定期带宝 宝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并按 时接种疫苗,注意避免外伤和 感染。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诊断:通过医生的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 验室检查来确诊婴儿痉挛症。 药物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婴儿痉挛症 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来开具适当的抗癫痫 药物,以控制和减轻抽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婴儿痉挛症的护理
防护措施:家庭和照护者需要 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例如移 除婴儿周围的锐利物体、保持 清洁整洁的家居环境等,以减 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1. 什么是婴儿痉挛症
症状:婴儿痉挛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继发 性弯曲、肢体抽搐、意识模糊、面部抽 动等。
2. 婴儿痉挛 症的原因
2. 婴儿痉挛症的原因
遗传因素:一些基因突变可能 会导致婴儿痉挛症的发生。 脑损伤:脑部受到缺氧、感染 、颅脑外伤等损伤可能造成婴 儿痉挛症。
3. 婴儿痉挛 症的护理
3. 婴儿痉挛症的护理
婴儿痉挛症护 理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婴儿痉挛症 2. 婴儿痉挛症的原因 3. 婴儿痉挛症的护理 4. 婴儿痉挛症的康复与预后 5. 如何预防婴儿痉挛症
1. 什么是婴 儿痉挛症

治疗婴儿痉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课件

治疗婴儿痉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课件

治疗婴儿痉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
5
治疗婴儿痉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
6
婴儿痉挛的治疗
• 婴儿痉挛(IS) 是一种年龄依赖的难治性癫痫 综合征, IS 的治疗困难,目前治疗方案较多,国 内外尚无统一方案。常规抗癫痫药物(包括丙 戊酸钠、苯二氮卓类、鲁米那、苯妥英钠、 氨己烯酸、拉莫三嗪、托吡酯等) 可作为首选 方案之一,其中丙戊酸钠为普遍认可的一线药 物之一,有效率为40 % 左右 。维生素B6 在日 本被广泛用于IS 的治疗,有效率为11 %~15 % 。有学者报道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IS 的 有效率为66.17 % ,但因其为血液制品、价格 昂贵,一般常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定义
• 婴儿痉挛:又称WEST综合征,婴儿痉挛的 主要特征为痉挛发作和EEG的高峰节律 紊乱,常伴有智力发育迟滞.
治疗婴儿痉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
1
疾病特征
• 起病高峰年龄为4~6个月,可发生在出生后几 天到30个月,90%以上的婴儿痉挛在1岁以内 发病,新生儿期即可有痉挛发作,但常于2个 月后起病。
• (5) 新近研究认为:ACTH 作为抑制性神经递
质可直接作用于γ2氨基丁酸 受体和苯二氮卓
类受体或作为一种神经调质,调节神经类固醇
和腺嘌呤的生成,对γ2氨基丁酸 受体发挥间
接作用,从而对治抗疗婴惊儿痉厥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
10
婴儿痉挛症治疗方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被作为治疗 婴儿痉挛症的首选药且早期用药疗效较好
治疗婴儿痉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
14
2、观察水电解质变化 观察患儿尿量的变化并记录24 h尿量;
观察有无腹胀、心律的改变,每日测量1次 体重;1~2周检查电解质。
治疗婴儿痉挛症的观察护理修改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婴儿痉挛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婴儿痉挛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儿痉挛症>>>
身体部位: 全身。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儿痉挛症>>>
科室: 小儿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儿痉挛症>>>
简介: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又名 West综合征、点头样癫痫、肌阵挛大发作、 大摺刀型惊厥:本病征的同义名甚多,有 称敬礼样惊厥(salaam convulsion)、 敬礼样痉挛(spasm salutation)、敬礼 样抽搐(tic salutation)、点头痉挛(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儿痉挛症>>>
病因:
脑膜炎及脑外伤、疫苗注射等。 (二)发病机制 1.隐源性婴儿痉挛症 指无其他可寻
的病因,根据当前的知识和技术不能找到 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原因。随着认识的深入 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隐 源性婴儿痉挛症找到脑功能或解剖结构的 异常,从而阐明其病因。
2.症状性婴儿痉挛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儿痉挛症>>>
治疗:
分2次肌内注射,疗程4~6周,可重复数 个疗程。如获得控制则在6周后代以口服 糖皮质激素,而后逐渐减量,在2个月之 后完全撤除。
Rikonen用ACTH治疗分两组观察大剂 量(120~160U)×6周和小剂量(20~ 40U)×4周两组无显着差别,认为以小剂 量短疗程较安全为理想。AC
4.Aicard综
内科学疾病部分:婴儿痉挛症>>>
诊断:
合征(Aicard syndrome) 该病为女性发 病,有痉挛和特殊的脑电图(常常是不对 称的抑制-暴发)、胼胝体缺失、视网膜 脱落和脊柱畸形。
5.肌阵挛-猝倒性癫痫(myocloniccataplectic epilepsy) 本症始于7个月 到6岁,大多在2~5岁。除1岁以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婴儿痉挛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婴儿痉挛症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婴儿痉挛症>>>
病因:
脓肿、先天性感染、脑囊虫病以及其他由 于病毒、细菌、原虫、寄生虫和真菌引起 的感染;脑血管病,如颅内出血、血栓、 栓塞、脑血管炎、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 脑水肿、脑病、颅内压增高;脑外伤,颅 脑产伤;脑瘤、错构瘤等。
(2)缺氧性脑损伤:引起缺氧的疾病, 如心、肺疾患;窒息;休克;惊厥性
谢谢!
内科学症状部分:婴儿痉挛症>>>
诊断:
律紊乱,见于严重的一侧半球损伤患儿。 婴儿痉挛的病因多为症状性,可有早期发 育障碍,如代谢病、脑 发育畸形、神经 皮肤综合征(结节性 硬化等)及感染等异 常。影像学检查约80%以上可见脑萎缩、 畸形等异常。10%~20%为特发性,无可寻 病因,预后较好。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良性 婴儿肌阵挛 性癫痫
内科学症状部分:婴儿痉挛症>>>
诊断:
(benign myoclonus epilepsy in infancy)区分,后者有典型的全身性肌阵 挛发作,但智力正常,脑电图有少量棘慢 波,发作易控制,多在2岁前停止。预后 良好。
2.智力改变 婴儿痉挛症初发时60%~ 70%的患儿智力低下,满2岁时可增加到 85%~90%。
内科学症状部分:婴儿痉挛症>>>
诊断:
无论病前有无智力落后,一旦痉挛发生, 相继出现智力发育障碍。
根据婴儿痉挛发作的特点、脑电图高 峰节律紊乱、初发时精神运动发育障碍即 可做出对本病征的诊断。
内科学症状部分:婴儿痉挛症>>>
检查项目: 颅脑超声、脑多普勒、核磁共振、脑脊液 细、颅脑CT检。
内科学症状部分:婴儿痉挛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缩写ISOREEGACTHCTⅦuVEEGPETSPECTDQIQARXCDKL5S11(9符号说明英文全称Infantilespasms

0ddsratioEleetroencephalographyAdrenoeorticotropiehormoneComputedtomograph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DevelopmentalquotientIntelligencequotientAristalessrelatedhomeoboxgeneCyclin・-dependentkinase・-likeprot-ein5Serine/Threoninekinase9中文名称婴儿痉挛症优势比脑电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视频脑电图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发育商智商无芒相关同源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样蛋白5丝氨酸/苏氨酸激酶9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重庆医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塑堕:塑日期:坐哩:±:!!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重庆医科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印: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重庆医科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内容除外),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塑塑塑指导教师签名:么≤趟・—j哆,

日期:型!!:!:!墨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婴儿痉挛症临床特点与预后探讨:附115例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115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的病例资料,对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发作形式、精神运动发育、家族史、病因、脑电图和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27例进行回访研究。结果:(1)全组115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男女比例为1.74:1。发病年龄最小2天,最大1岁7个月,3.8个月为发病年龄高峰,占66.96%。入院前病程最短1天,最长1年8个月。(2)全组115例患儿,发作主要表现为屈曲型、伸展型、混合型痉挛,少部分表现为微小发作、单侧肢体强直抽动或肌阵挛样发作或全身强直性发作,各占69.57%、5.22%、12.17%、5.22%、7.83%。其中微小发作及单侧肢体强直抽动或肌阵挛样发作的发病年龄多小于3月龄。(3)全组115例中97例在入院时已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落后,18例无明显落后,且病程<1月与>1月两组间的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4)全组51例个人史有异常,影像学检查CT49例异常,MRI35

2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例异常。全组隐源性34例,症状性81例,后者产前因素占49例,产后因素32例。症状性组中以宫内缺氧、先天性脑发育畸形、产时窒息或颅内出血为主要原因。隐源性组、产前因素组及产时或产后因素组三组间的发病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5)全组115例均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典型高度失律37例(32.17%),变异型高度失律58例(50.43%),其他多灶性/局灶性棘、尖波发放或背景活动改变20例(17.39%)。(6)首次就诊患儿中,38例住院治疗14天内痉挛控制,20例14天仍未控制。前者隐源性16例(占42.11%),后者隐源性仅2例(占10.00%)。(7)回访27例中,2例死亡,13例发作控制,12例仍有痉挛或其他形式的痫性发作,其中7例有转型。对回访患儿进行智力测试,轻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9例,重度异常13例。复查脑电图9例正常,16例仍有异常。(8)对可能影响短期痉挛控制的多个因素(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入院时运动智力发育情况、家族史、病因、脑电图及治疗)进行分析,只有病因是否明确与短期痉挛控制有关,优势比(Oddsratio,

0R)=5.995。(9)对影响远期痫性发作控制及智力发育的因素(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入院时运动智力发育情况、家族史、病因及脑电图)进行分析,也显示有无明确病因与远期预后有关。结论:3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婴儿痉挛症发病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不典型,可呈微小发作、单侧肢体强直抽动或肌阵挛样发作,后期才逐渐转变为典型的痉挛发作。(2)婴儿痉挛症痉挛发作病程越长,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越明显,痉挛发作1月时已可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3)婴儿痉挛症的发病年龄受病因影响,产前因素组早于隐源性组,隐源性组早于产时或产后因素组。(4)婴儿痉挛症症状性组中有81.48%为产前宫内缺氧、脑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及产时窒息或颅内出血所致,因此加强孕妇产前、围产期保健对于预防和减少婴儿痉挛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婴儿痉挛症隐源性组的短期痉挛控制、远期痉挛转归和智力预后均优于症状性组,病因明确者提示婴儿痉挛症预后不良。

关键词:痉挛,婴儿;危险因素;预后

4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CLINICALCHARACTEluSTICSANDINFLUENCE

FACTORSOFPRoGNOSIS0FINFANTILESPASMS:ANALYSIS0F115CASES

ABSTRACTobjeetive:Tosummariz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infantilespasmsandanalyzetheinfluencefactorofprognosis,providingthe

theoreticalevidence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prognosisjudgement.

Methods:Thedatabaseof115childrenwithinfantile

spasms

diagnosedinhospitalfrom1996to2006

Was

reviewed,regardingthe

sex,

ageofonset,patternofspasms,mentalandmotordevelopment,etiology,

EEGandtreatment,ofwhich27caseswerefollowed

up.

ResulIs:(1)Atotalof115caseshadinfantilespasms.The

sexratioof

male:femaleWas1.74:1.Inthisstudy,theageofonsetofinfantilespasms

variedfrom2daysto1year7months,withapeakagerangedfrom3to8

months(66.96%、.Thecourseofspasmslastedfrom1dayto1year8

months.(2)Theclinicalseizure

patterns

ofinfantile

spasmsincludingflexor,

extensor,mixedextensor-flexor,subtle

spasmsandlimb

predominance

wereshownin69.57%,5.22%,12.17%,5.22%and

7.83%patients,respec-

5tively.Onsetage

ofthelattertwowasalmostlittlethan3months.

(3)97caseshadmentaland

motordevelopment

retardation

except18

caseswhentaken

into

hospital.There

Was

significantdifferenceinmental

andmotordevelopmentbetweenthetwogroups:coulrseofspasmslasting

shorterthanonemonthandthatlonger

than

onemonth.

(4)Inthisstudy,51

cases

hadabnormal

personalhistory.Asto

the

neuroimagingexamination,abnormalfindingswerefoundin49cases

in

Ct35

cases

in

MRI

respectively.Theunderlyingcauseswere

determined

证81patients。includingprenatal

causesin49

C£Lses

and

perinatalor

postnatalcausesin32cases.34caseswere

cryptogenic.In

thesymptomatic

group,themajorunderlyingcauses

wereintrauterineasphyxia,brain

malformationordysplasia,andperinatalasphyxia

or

intracranialhemor-

rhage.There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he

ageofonsetamong

the

prenatal,perinatalorpostnatalcausegroupandcryptogenicgroup・(5)IntermsofEEGin115ca¥es,severalpaRemswereidentified,includinghypsarrhythmia(N=37;32.17Vo),modifiedhypsarrhythmia(N=58;50.43%)andotherinterietalpattern(N兰20;1

7.39%).

(6)Among58newlydiagnosed

infantilespasms,38caseswerefree

of

spasmswithin14daysaftertreatment.20casesstillsufferedfromspasmsafter14day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