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摘要】食品微生物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具有一定作用,其以显色为依据实现检测,形成了具有特殊性的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从ELISA的原理及方法出发,分析ELISA检测法在食品细菌、真菌毒素、介导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测;ELIS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以免疫酶技术为发展基础,将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荧光法之优点结合,围绕抗体和酶复合物相结合的中心,依据显色进行检测,形成具有特殊性的试剂分析方法[1]。

目前化学分析领域中,ELISA已成为前沿课题,其作为新型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检测成本低、反应灵敏、适用范围广、可定量、检测速度快等特点。

本文主要以ELISA的原理方法为切入,探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ELISA的应用。

1 ELISA的原理及方法1.1原理以既不损坏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又留存酶的活性为基础,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固相载体表面相结合,与某种酶相连接,使之成其为酶标抗原或抗体[2]。

测定时,对受检标本进行抗原或抗体的测定,使其与酶标抗原或抗体在步骤各异的情况下产生和固相载体表面抗原或抗体的反应。

通过洗涤,完成固相载体抗原或抗体相关物质的分开,将酶量(固相载体所含)与标本受检量形成比例。

酶反应相关底物加入后,在酶催化作用下,底物形成有色产物,其产物含量直接相关于标本受检量,以显色为根据,即可完成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具有高催化频率的酶可将反应效果放大化,故可完成高敏感度的测定。

1.2方法ELISA测定方法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法主要在于酶标计抗体和样本(待检测)固相抗原的直接作用,底物加入后,显色;间接法主要在于固相载体带有已知抗原的依附并与样本(待检测)中抗体发生作用,再使酶标记抗抗体加入,与特异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发生作用,予以酶底物的加入,显色。

ELISA通过改良,形成了多种方法,主要有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等等。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生物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的特定分子或特定细胞的存在与否、数量和状态等信息,来确定生物标本的特性和质量。

在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监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论述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常用的生物检测技术之一。

它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在检测食品中的残余物质、添加剂、抗生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乳制品中检测伪单胞菌、丙酮酸杆菌、耐药性菌群等;在肉制品中检测多种抗生素残留、可溶性鱼肉蛋白、人工合成的食品色素等精细过程中,ELISA技术可以高效、灵敏地检测出细小的异常成分,使得食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2、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快速、高准确性、高通量的生物检测技术。

它在食品检测领域主要用于检测微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存在。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到食品样品中的沙门氏菌、病毒、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同时,PCR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转基因食品中的GM成分是否达到标准,保证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质谱技术质谱技术应用广泛,它通过检测分子的质量、荷电量、分离方式等特征,来分析样品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在食品检测中,质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化学污染物、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微量物质。

例如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物,检测海鲜中的重金属含量等,质谱技术能够为食品安全的评估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4、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以纳米尺度为特征的技术,可以制造纳米尺度的材料和装置,其表现出的特性、性质比普通尺度的材料性能更优秀。

在食品检测中,纳米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制造和纳米药物制备等方面。

例如,纳米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肉制品中的细菌、生鲜果蔬中的农药等,还可以对食品的加工过程、保质期和储存条件进行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样品采集和处理: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检测目标,选择相应的采集和处 理方法。对于固体食品,需磨碎或匀浆。对于液体食品,需摇匀或离心分离。
实验方法
2、包被:将抗原溶液加入到聚苯乙烯板孔中,使其充分干燥。这样可以使得 后续加入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
实验方法
3、封闭:向包被后的孔中加入封闭液,以阻断未结合的位点,避免非特异性 吸附。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特 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 目标微生物,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 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将会得到 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原理
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是指能够引发免疫反应的 物质,而抗体则是免疫系统针对特定抗原产生的蛋白质。在ELISA技术中,待测 样品中的抗原首先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将复合物固 定在固体支撑物上,并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固定化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形成酶-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加入底物,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 颜色深浅判断待测样品中抗原的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其在食品 分析中的应用
01 引言
03 实验方法
目录
02 原理 04 参考内容源自引言引言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高的免疫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领域,ELISA作为一 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可用于食品质量检测、食品数量检测以及食品成分分析等多 个方面。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ELISA的原理、实验方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优势和不足。

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摘要: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分支,致力于研究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如何应对外来入侵物质,并维持免疫平衡。

在免疫学中,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反应是核心概念,抗原是一种能够引发免疫系统免疫效应物质生成的分子。

食品中包含许多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物质,如酶、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具有高分子量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因此容易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同时,一些小分子物质如药物残留、激素和真菌毒素也可以通过与大分子载体相互结合,构成人工制备的抗原。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检测药物残留、有害微生物和真菌毒素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免疫检测技术;食品检验;原理1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分支,它探究了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应对和消灭外来入侵物质,以及如何维护机体内部的免疫平衡。

在免疫学领域,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反应是核心概念之一。

抗原是一种能够引发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分子。

而免疫效应物质包括淋巴细胞和抗体,它们的生成是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结果。

从抗原物质的角度来看,它们通常具有一些特定的特性。

首先,抗原通常是高分子量的物质,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引起免疫系统的注意并触发相应的免疫反应。

此外,抗原具有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异物性,这使得它们在生物体内能够与免疫系统的组分相互作用,引发免疫应答。

食品中包含许多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物质,其中包括酶、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这些食品成分具有高分子量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因此它们往往能够有效地激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此外,一些小分子物质,如药物残留、激素和真菌毒素等,也可以与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相互结合,从而构成人工制备的抗原。

这种方式使得一些小分子物质也能够成为免疫系统的刺激物,引发免疫反应。

因此,可以说食品中的大多数成分都具备抗原的潜质。

当食品中的抗原与免疫系统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用于分析和测定检测物。

ELIS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ELIS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ELISA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1.食品中毒素的测定真菌毒素是其产生菌在适合产毒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真菌毒素,各国都严格限制其在食品中的含量。

它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

1977年,Lawell 等首先采用了 ELISA 法来检测黄曲霉毒素,利用小分子黄曲霉毒素B1结合蛋白质免疫动物得到抗黄曲霉毒素B1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并合成了酶标黄曲霉毒素B1结合物,建立了直接竞争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随后,美国、英国等国学者分别改进了直接法并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法。

我国GB/T 5009.22—199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国家标准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采用间接竞争法。

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脱脂、浓缩后与定量特异性抗体反应,多余的游离抗体则与酶标板内的包被抗原结合,加入酶标记物和底物后显色,与标准比较来测定含量,最低检出浓度可达0.01μg /kg。

小麦及其制品中T一2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可用GB/T 5009.118—2008《谷物中T一2毒素的测定》中间接竞争法和直接竞争法进行测定,最低检出量为1μg/kg。

2.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筛选病原微生物是食品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来源。

ELISA法可检测食品中沙门菌、大肠杆菌0—157等微生物,其中沙门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它严重影响着食品安全。

传统的沙门菌检测法繁杂、检测周期长,而ELISA试剂盒则能方便而又快速地筛选出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或饲料。

用ELISA法来筛选沙门菌,基本步骤是首先包被抗沙门菌的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然后在微孔板内加入经过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的待检样品,样品中如有沙门菌存在.则与微孔板内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洗涤掉多余的反应物,加入酶标二抗,则形成抗原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

加入底物,测定光密度,当光密度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即可推断为阳性。

PCR和ELIS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PCR和ELIS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PCR和ELIS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摘要阐述了PCR和ELISA这两种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并对这两种方法特点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CR;ELISA;致病菌检测中图分类号TS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9-0182-03近几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全国部分省市的生肉、熟肉、乳和乳制品、水产品、蔬菜中的致病菌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源性食物中毒占居首位,高达39.62%[1]。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传统分析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食品检测的需要,迫切需要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简便快捷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

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许多机构和学者都致力于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改进和开发了一些快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其简便、快速、灵敏、成本低、检测谱广等特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PCR技术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也称无细胞克隆系统,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众多领域。

目前在食品工程领域中致病微生物、转基因食品的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关注。

1.1PCR技术原理PCR是在体外合适条件下,以单链DNA为模板,以1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在热稳定DNA聚合酶作用下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整个反应过程通常由20~40个PCR循环组成,每个PCR循环包括高温变性―低温复性―适温延伸3个步骤。

方法是:首先将靶DNA双链加热变性为单链,然后加入2段人工合成的与靶DNA 两端邻近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即左端引物和右端引物;该对引物与互补的DNA单链碱基互补结合后,在有DNA聚合酶和4种dNTPs底物存在的情况下,引物沿模板DNA链(靶DNA单链)按5′末端向3′末端方向延伸,自动合成新的DNA双链,新合成的DNA双链又可作为扩增的模板,继续重复以上的DNA聚合酶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实验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实施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实验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实施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实验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实施摘要:该文通过对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实验在食品分析教学中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介绍了该实验的基本原理以及实施过程,并以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较常用的竞争ELISA为例,论述了用ELISA检测食品中有害小分子化学物质的实验步骤。

为有关院校开展ELISA实验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综合性实验教学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食品分析实验课是食品分析教学的重要组成,是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技术涉及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综合知识内容,在食品分析学中开展ELISA综合性实验,不仅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锻炼学生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1 ELISA综合实验在教学中开展的意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是一种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迅速发展,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食品中小分子有害因子主要的快速筛查技术手段[1]。

目前,对于食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生物毒素,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分析,市面上已有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2]。

但本科教学极少开展ELISA教学,学生对其原理和操作了解较少,缺乏实验机会,相关知识的理解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水平。

在食品专业开设ELISA 实验课程,已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实验教学内容。

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及掌握,提高学生对生物分析技术的认识,了解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的优势及重要性,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ELISA实验的原理ELISA技术是用酶标记的抗原或酶标记的抗体为主要试剂,通过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呈色反应来对被测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3]。

其原理是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在测定时,将受检样品(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样品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计民生的大事,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直接关系。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微生物检测至关重要。

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一种可靠、高效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式,可以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的毒素、药物残留、微生物等,具有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因此,酶联免疫吸附法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真菌毒素、转基因食品、药物材料及食品微生物等。

本文就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引言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会对食品的安全性及营养性进行检测。

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起步较晚,存在标准不统一、检测技术滞后等问题,影响到检测质量。

1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作为一种常见的免疫检测技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将待检测物质(如药物残留、毒素或微生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使用酶标记的底物或二抗来实现检测。

该技术具有简便易行、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特点,可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

2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安全管理概述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流通、储存、加工和消费等环节中不带来任何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状态,而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其定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使得监管和管理变得更加严格和高效。

食品安全标准一般包括:第一,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制定其他标准的基础。

第二,食品质量标准,是指食品在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规定。

第三,食品卫生标准,是指食品中允许致病菌的含量,以及能够预防食品中有害微生物侵入或重新生长的科学标准。

第四,食品添加剂标准,是指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和使用条件等方面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其原理就是用ELISA方法,用特异性抗体检测RounDup大豆 的特异基因产物CP4-EPSPS蛋白。
参考文献: [1] Cliquet P,Cox E,Van Dorpe C,et al. 2001.Generation of classselect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he penicillin group. J Agric Food Chem. 49 : 3349 ~ 3355. [2] John R.Crowther The ELISA Guidebook,Humana Press,2002 De Haan P,De Jonge AJR,Vgebrugge T,et al. 1985 Three epitope-spc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r against the hapten penicillin. Int. Arch.. Allergy Immun . 76 : 42 ~ 46. [3] 吴媛媛. 氯霉素全抗原的合成及其卵黄抗体的分离纯化 . 大连理工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5 : 9 ~ 13. [4] 王延华,李官成.Xin-Fu Zhou . 抗体理论与技术(M). 科学出版 社,2005,74 ~ 77. [5] 李金明. 小分子免疫测定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 验学分册,1996 ; 17(1) : 266. [6] 王 琰. 基 因 工 程 抗 体 研 究 进 展[J]. 中 国 免 疫 学 杂 志,1999,19 (5) : 193-195. [7] 覃雅丽,石德时等.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中国 预防兽医学报(增刊) ,2000,22(9) : 63-65.
产量、生长高度、结穗高度等;还有土地状况,包括种植规模、 专业化生产的程度、农田基本建设、机耕道等因素直接影响不同 机具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此外还有耕作模式、产业结构、经济 环境、人文环境、配套机具和服务等。以上九种因素可归为两 类,一类是与作业直接有关的作业环节因素,如地区自然条件、 作物、耕作模式、土地状况、配套机具;另一类为保障作业的外 部环境因素.如人文环境、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服务。影响适 用性的因素很复杂,研发、生产、销售、服务、鉴定、推广部门 都应当研究这些问题,以全面提高产品的适用性[3]。 3.研究历程 农业机械适用性事关农民的利益以及农业生产稳定。从农业 机械的生产制造阶段,我们就必须考虑到它的适用性问题。我国 对农机适用性研究总共经历了三个历程: 第一阶段是对拖拉机的适用性研究,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 始,国家实施计划性农机制造企业新建或改造、扩建,一些规模 较小的县、社农具制造厂就此诞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天津拖 拉机制造厂、江西拖拉机制造厂和鞍山红旗拖拉机厂等一批农机 制造骨干企业陆续投产,农机工业蓬勃发展[4]。在这一阶段,我 国生产的农业机械产品种类非常少,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如拖 拉机,开发研制后直接卖给农民使用。受地域、农时及农艺的差 异的影响,部分农业机械甚至不能正常使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 还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而当时专家学者对于农业机械的适用性 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拖拉机上; 第二阶段适用性研究范围开始扩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 体制的改革,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开始 减少对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同时也放宽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 制,农民可以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经营形式日趋
农业机械的适用性是指在一定的作业条件下,农业机械性能 满足农艺要求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农业作业性能相对于作业条件 的协调融合的程度,是对应于一定的作业条件而言的,有其相对 性和局限性[1]。农业机械适用性代表着农业机械的基本性能,关 系到其能否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进而提高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机产品的市场 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机产品研发上市,大大地推动 了我国农业水平的发展。然而我国市场条件不够完善,没有形成 健全的市场秩序,加之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一 些农机产品研制成功后,未进行适用性评价就投放到市场上,结 果导致部分农机产品并不能较好的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不仅给农 民用户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农业生产。一直以来,我国缺乏 对农机适用性评价方法的深入研究,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 范化的农机适用性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适用性评 价工作的开展。 一、农业机械适用性概述 1.概念 作业条件是指农业机械作业时,对其作业效果产生影响的工 作条件,任何一种农业机械进行作业时,都是在一定的作业条件 下进行的,每一种作业条件都由多种因素组成,当任何一种因素 发生变化时,作业条件也随之而变[2]。良好的农业机械就是要有 较好的适用性,即使其在各种不同的作业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2.影响因素 由于影响农业机械适用性的因素很多,故很难对其进行量化 研究。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地区的 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比如地形、土壤类型、气候、土质等;一 是作物,不同的作物品种有不同的生长特性,这主要指成熟期、
免疫分析方法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同时采用酶或其他有色或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从而进行免 疫定性或定量检测。免疫反应涉及抗原抗体分子间高度互补的 立体化学、静电、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区域的综合作用,其 选择性和灵敏度要高于其他的理化方法,组织中其他物质对测定 结果的干扰很小。因此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前处理,而且适合大量 样本的现场检测,在药物残留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放射免 疫法(RIA)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固相免疫传感器、胶 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等。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1] [2]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 一、ELISA(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概述 1. ELISA基本原理 ELISA法是以酶为标记指示物,以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为基础 的固相吸附测定方法。ELISA测定试剂包括三个部分,即固相支 持物及包被的抗原及抗体、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和酶反应底物。 整个测定过程中,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固相支持物上进行,结合 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 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待测样品(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 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 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 抗原,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酶的量与样 品中受检物质的量成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 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样品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 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法分类 ELISA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根据试剂的 来源和待测样品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 类型的检测方法。目前用于检验的主要类型有:双抗体夹心法测 抗原、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体、竞 争法测抗原、捕获包被法测抗体和ABS-ELISA法。 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建立免疫检测方法的两种关键试剂是抗原和抗体,抗原和抗 体的质量对检测方法的成功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法的建立 一般是通过各种免疫标记技术标记抗原或抗体,在一定的固相载 体上进行肉眼可见或可以通过仪器识别的抗原抗体反应。在此过 程中对各种耗材的选择和体系条件的优化,最终建立起具有一定 标准的检测某一目标物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1.人工抗原及其合成 抗原一般分为全抗原和半抗原,半抗原物质的分子质量较 小,单独作用时无免疫原性,仅有免疫反应性,不能刺激机体产 生抗体。这些半抗原必须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形成完整的抗原后 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一般需要将半抗原与载体蛋 白偶联,才能具有免疫原性,刺激动物体产生抗体[3]。最常用的 载体蛋白质是牛血清蛋白[4],偶联合成的方法一般是由半抗原上 的活性基团决定[5],常用的方法有:混合酸酐法、碳二亚胺法、 戊二醛法、重氨化法、琥珀酸酐法、碳基二咪唑法和物理直接合
农家科技
241
技 术研究
JISHUYANJIU
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方法探讨
山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博兴县农机局 张增春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适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对于农机适用性的评价方法也日益重视。本文介 绍了农业机械适用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农机适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农机适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希望能够对当 前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适用性;评价方法
技 术研究
JISHUYANJIU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江西赣州农业和粮食局 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 姜兴华 朱小芳
摘 要:本文简述了ELISA基本原理,即以酶为标记指示物,以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为基础的固相吸附测定方法。阐述了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食 品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ELISA ;原理;抗原;抗体;应用
成方法。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高度同 质的抗体,即所谓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6]。应用杂交瘤技术可 获得几乎所有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只要这种抗原能引起小鼠的免 疫应答。 单克隆抗体由于纯度高、特异性强,可以提高各种血清学方 法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大大促进了药 物残留诊断或检测的准确性。它在药物免疫分析中的优势在于: 实验技术成熟、抗体纯度高、抗体特异性强、分析易标准化和规 范化。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主要包括动物免疫,小鼠血清检测,细胞 融合,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扩大 培养,腹水单抗的制备、纯化和鉴定等[7],其中动物免疫程序的 设计、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和筛选至关重要[8]。 三、ELISA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检测食品中的毒素 采用辣根过氧化氢酶标记高亲和力的黄曲霉毒素B1 抗体, 可以建立直接竞争抑制ELISA快速筛选法[9],该法检测AFTB1 的 线性范围是 0.25-5.0mg/mL,灵敏度 12.5pg。利用进口的酶联法试 剂盒,可对十几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进行肠毒素的检测,最小检 测量可达 0.4ng/mL。结果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的结果一 致,整个测定过程仅为 4h,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10]。ELISA法还 可用于检测花生蛋白、棒子蛋白、藻毒素、贝毒和组胺。 2.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 迄今为止,应用ELISA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主要是除草 剂、杀菌剂和杀虫剂[11]。用抗杀虫眯单克隆抗体为试剂,可以建 立间接竞争法、直接竞争法和标记抗原竞争法等 3 种测出大米中 杀虫眯的ELISA法,使用直接竞争法的检出限为 0.05ng/g。 3.检测食品的微生物 沙门氏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乳制品 的微生物检验必须包括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的直接ELISA法,敏 感度和特异性很好且分析时间大大缩短。Toresma通过磁性免疫融 合法将提取的单克隆抗体与磁性颗粒结合,可检测李斯特菌的存 在。Tsai等建立了检测奶酪和酸牛奶中常见的青霉、毛霉和曲霉 的ELISA法[12]。 4.检测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单克隆抗体的间接ELISA可检测猪肉中的热稳定性的肌肉蛋 白。牡蛎蛋白是牡蛎精粉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采用斑点酶联免疫 吸附法对牡蛎制剂进行专属鉴别及定量测定。另外,ELISA也可 用来检测食品加工中的磷酸丙糖异构酶、转谷氨酞胺酶含量的变 化以及丹贝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大豆苷元的含量。 5.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从转基因技术诞生起,转基因的检测技术就随之建立,因为 在基因重组的技术中,离不开重组基因的检测和筛选。目前主要 有两类检测转基因的方法:基于特异性DNA片断的PCR检测技术 和基于特异性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据报道,美国StrategiCIjignostics公司已开发出一种试剂盒,能简便地定性检测转基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