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合集下载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概述】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呈全世界范围的分布,我国为高发区,其发病为各型肝炎的首位。

人感染HAV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预后良好。

【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特异血清学诊断综合分析判断。

要注意发病季切、年龄及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病前有无与甲型肝炎中层得密切接触史及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

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不难,但在黄疸前期易误为“感冒”、“急性胃肠炎”,应注意尿色加深呈深黄色是考虑本病的重要线索。

无黄疸型与亚临床型不易早期发现,常依靠肝功能及特异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

慢性肝炎一般不考虑甲型肝炎的诊断。

重型肝炎由甲型肝炎所致者很少见。

【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

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

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

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

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

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

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

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病原学】在病原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HAV为RNA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原认为归肠道病毒72型,现认为应另列一属(肝病毒属)。

因HAV具有以下特点:①嗜肝性;②细胞培养周期长,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③病毒位于细胞内,很少释放至细胞外;④耐热,60℃1小进仍有传染性。

HAV-RNA 基因组只含38%鸟嘌呤和腺嘌呤核苷酸,远低于其他肠道病毒。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溶血性(酱油色尿即血红蛋白尿)
黄疸的诊断步骤
体格检查要点:
黄疸 :溶血性(柠檬色);肝细胞性(浅黄或金黄色);梗
阻性(黄绿色、深绿色或绿裼色)
皮肤改变 :胆汁淤积性(瘙痒抓痕、眼睑黄色疣、色素沉着);
肝硬化பைடு நூலகம்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溶血(苍白)
肝肿大 :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肝坏死; 脾肿大 :肝硬化门脉高压、血吸虫病、血液病、某感染性疾病 胆囊肿大:胆总管梗阻(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 腹水:重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病机制
1. 胆道阻塞 → 小/毛 细胆管破裂,胆汁 溢 出 , CB 返 流 入

2.胆汁分泌功能障碍\
毛细胆管通透性增
加\胆汁浓缩致胆盐
沉淀胆栓形成,CB
返流入血
胆汁淤积性黄疸
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 色。皮肤瘙痒,心动过 缓 实验室检查: CB↑
碱性磷酸酶↑ 总胆固醇↑
尿胆红素(++), 尿胆原↓ 或缺如。 粪胆素减少或缺如, 粪色变浅灰色或白陶土色。
腹痛: 持续性肝区隐痛或胀痛(病肝、肝癌、肝硬化)
发热: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溶血性黄疸;癌性黄疸;
阵发性绞痛(胆石症)、阵发性顶钻样疼痛 (胆道蛔虫)、溶血危象(腹及腰背酸痛伴酱油 色尿);无痛性进行性黄疸(壶腹部肿瘤) 其他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病肝、急性 胆道疾病及急性溶血),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 重症肝炎)
发热、腹痛、黄疸(胆总管结石梗阻伴感染)
黄疸的时间和波动情况:区别梗阻性与肝细胞性黄疸 黄疸对全身情况的影响:肝细胞性黄疸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正

乙肝两对半检查

乙肝两对半检查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症状体征潜伏期6周~6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1.急性乙型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

黄疸前期:起病较缓,主要为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乏力。

少数有呼吸道症状,偶可高热、剧烈腹痛,少数有血清病样表现。

本期持续数天至2周,黄疸期:巩膜及皮肤黄染明显,于数日至2周内达高峰。

黄疸出现后,发热渐退,食欲好转,部分病人消化道症状在短期内仍存在。

肝大,质软,有叩痛及压痛。

约有5%~10%的病人脾大。

周围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稍低,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此期持续2~6周。

恢复期:黄疸渐退,各种症状逐步消失,肝脾回缩至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持续4周左右。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徐缓,症状类似上述黄疸前期表现,不少病人症状不明显,在普查或查血时,偶尔发现血清ALT升高,病人多于3个月内逐渐恢复,约有5%~10%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乙型肝炎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亦可隐匿发病,常在体检时发现。

症状多种多样,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多见,表现为食欲缺乏、厌油、恶心、腹胀、便溏等。

多数病人有乏力、肝区不适。

常于劳累、情绪改变、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

部分病人有低热及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头昏、失眠、多梦或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急躁易怒、周身不适、腰腿酸软等。

部分病人可有出血倾向,表现为齿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点或淤斑。

少数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

中、重度慢性肝炎病人健康状况下降,可呈肝性病容,表现为面色晦暗,青灰无华。

可见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质地中等或较硬,有触、叩痛,脾脏可进行性肿大。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2.传播途径:HAV、HE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饮食、饮 水及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播。HBV通过血液和其他体 液(唾液、尿液、汗液、经血、精液等)排出体外,主要 经输血、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等方式传播。母 婴垂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也是HBV 的重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也能传播。HDV的传播途径同 HBV。HCV主要通过输血和注射途径传播。 3.易感人群:甲型肝炎多感染儿童及青少年,随年龄增 长而递减。在乙型肝炎低发区, HBsAg阳性的感染高峰 年龄为20~40岁,高发区的感染高峰年龄为4-8岁,抗 HBs 随年龄增长而稳步上升,30岁以后,我国近半数的人可检 出抗HBs。丙型肝炎以成人多见,约80%~90%因输血后感 染。HDV感染需同时或先有HBV感染基础。HEV主要侵犯 青壮年,男多于女。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又免疫力。
二、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1.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 HAVIgM阳性可确诊 为甲型肝炎病毒(HAV)近期感染,抗- HAVIgG阳性提示既 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2.乙型肝炎 (1)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3对抗原抗体系统,各具不同 的临床意义。 ① HBsAg与抗-HBs: HBsAg阳性提示HBV目前处于感染阶 段,抗-HBs为免疫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已产生对HBV的免 疫力。慢性HBAg携带者的诊断依据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 体征,肝功能正常, 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② HbeAg与抗-HBe: HbeAg 阳性为HBV活跃复制及传染性 强的指标,被检血清从 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表示 疾病有缓解,感染性减弱。
【病原学】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 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分别写为HAV、HBV、 HCV、HDV、HEV,除了乙型肝炎病毒为DNA外,其余 均为RNA病毒。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患者都仅从粪便中排出 病原体。乙、丙、丁型肝炎患者则通过血液和体液 排出病原体。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 隐性感染者。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慢性患者和 病毒携带者。 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是丙型肝炎 的传染源,以慢性患者较为重要。急、慢性丁型肝 炎患者是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 急性感染者。

肝硬化

肝硬化

医本101——第二小组组员:吴银芳袁超王辉楼晓情朱琳刘莹案例7 得过肝炎的铁流死于肝硬化第一部分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低热,食欲不振,厌油,呕吐,黄染,乏力,肝脾肿大思考:慢性肝炎常出现什么并发症?答:慢性肝炎并发症较普遍,如慢性胆囊炎,肝性糖尿病,乙肝相关性肾病等,控制肝病稳定,有助于并发症的稳定。

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当存在诱因如患者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时,可以出现病情急剧加重,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此外,如果慢性肝炎病情逐渐发展,会发展成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均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不是慢性肝炎严格意义上的并发症。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欲减退,恶心厌油这是大多数肝炎病人都有的症状,尤其是黄疽型肝炎病人表现更严重。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参与人体内的一切代谢过程。

其中分泌胆汁是重要功能之一,胆汁中的胆盐对脂肪的吸收消化起着重要作用。

患肝炎后,因肝炎病毒诱发肝细胞大量破坏,分泌胆汁的功能减低,从而影响脂肪的消化,故而厌油食,患肝炎时胃肠道充血、水肿,蠕动减弱,胃肠功能紊乱,也影响食物消化与吸收,加之代谢产物不能由肝脏来解毒,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故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急性病毒性肝炎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疲乏无力这是肝炎病人发病的早期表现之-。

病人往往说不清楚何时起病,其表现也不相同,轻者不爱活动,重者卧床不起,连洗脸、吃饭都不爱做。

尽管经充分休息,疲劳感仍不能消除,严重者好像四肢与身体分离似的。

其原因是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其次是由于病毒导致肝细胞破坏,使肝脏制造和储存糖原减少;另外缺乏维生素、电解质紊乱及肝细胞破坏引起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从而出现说不出的全身乏力。

尿黄如茶黄疸型肝炎病人都有尿黄的症状。

初起尿色淡黄,逐日加深,浓如茶色或豆油状;继而皮肤及巩膜发黄。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寿命是120天,被破坏的红细胞会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变成黄色物质叫胆红素。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草 酸 二铵 治 疗急 性 黄疸 型 肝 炎 ( 肝胆 湿 热证 ) , 取得 良 好 疗效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Ap< 0 . 0 5 。下 同 。
表2 两 组 治疗 前 后 血 清 A 、A S T、 T B I L L L  ̄( x  ̄ s )

2 1 4 8・
中 国中 医急 症 2 0 1 3年 1 2月 第 2 2卷第 1 2期 J E T C M. D e c . 2 0 1 3. V o 1 . 2 2 . N0 . 1 2
加 味茵 陈蒿汤治疗 急性黄疸 型肝炎 临床观察
林 国进 高全 达 李亚林 ( 福 建省厦 门市第二 医院, 福建 厦门 3 6 1 0 2 1 )
及清 除 免疫复 合 物积 聚 ] 。赤 芍凉 血 活血 、 化 瘀 通络 、 利胆 退黄 , 有 解痉 、 扩 张血 管 、 抑 制 胆汁 郁积 因子 _ 6 ] , 改
2 . 1 两组 患者临床 疗效 比较
见表 1 。治疗组 总有 效
善肝 脏微循 环 , 减 轻肝 细胞 损伤及 肝 内胆 汁淤积 , 具 有 加强 胆红 素结合 与排 泄作用 ,有 利于肝 脏病 变修 复 和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黄疸 型肝炎 用 活血药 能增强 退黄 作用 , 加快 肝脏 回缩 .
去瘀 生新 H ] 。茵陈蒿 汤 为医圣 张仲景 所创 , 本方 是依 据 茵 陈蒿汤组 方加 味而 成 。 方 中茵陈蒿 、 虎杖、 栀子、 生 大 黄 清热 解毒 化 湿 、 降酶退 黄 , 生大 黄 尚能活 血化 瘀 、 泄 热通 腑 , 促进 肠 蠕 动 , 中断 肠肝 循 环 , 减 轻 内毒 素 血症

痰热清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痰热清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痰热清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痊愈38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52.3%。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黄疸型肝炎效果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发热、怕冷、周身无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巩膜及皮肤发黄,肝功能异常等。

现代医学上的多种病毒性肝炎均可有黄疸症状,临床上也常根据病理因素分为细胞型黄疸型肝炎和淤胆型黄疸型肝炎。

我院自2006年起开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各种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以上患者均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且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及妊娠、血液病患者。

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12-53岁,平均28.4岁;病程3-21d,平均7.8d;其中甲型肝炎者26例,乙型肝炎者21例,丙型肝炎者12例,病因不明者4例。

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13-49岁,平均27.7岁;病程2-19d,平均6.9d;其中甲型肝炎者28例,乙型肝炎者23例,丙型肝炎者11例,病因不明者1例。

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一般治疗: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注意隔离措施;(2)药物治疗:给予维生素B、C、E、K类治疗;给予肝泰乐、能量合剂、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治疗。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胆红素定量检测项目其中包括直接胆红素(DB、DBIL)、间接胆红素(IB、IBIL)胆红素葡萄糖胆红素葡萄糖荃酸单酯(mBC,胆红素酯I)、胆红素葡萄糖荃酸二酯(dBC)和£胆红素(B£)。

正常值:TB<17.1μmol/L,DB<3.4μmol/L,IB1.7~13.7μmol/L。

胆红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有哪些?1)凡黄疸病人TB均升高,TB越高,黄疸越深,病情越重。

2)溶血性黄疸以IB增高为主。

3)肝细胞性黄疸IB和DB同时增高为主。

4)梗阻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DB升高为主。

B£是一种与白蛋白紧密结合的胆红素,在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B£可超过TB的50%,可能与白蛋白半寿期较长,下降较慢有关。

如果患者黄疸已消退,而B£相对增高,则提示为恢复期,如果TB 和B£仍然明显增高,则表示病情严重。

一般认为肝炎性黄疸IB>B £,mBC>dBC,而梗阻性黄疸则dBC>mBC,B£>IB.1、判断黄疸的程度。

当血清总胆红素(TB)浓度超过34.2μmol/L 时,出现巩膜、粘膜和皮肤的黄染,称黄疸;TB浓度超过正常值,但不超过34.2μmol/L时,肉眼未见黄染,则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1)TB为34.2~171μmol/L 时为轻度黄疸;2)TB 为171~342μmol/L时为中度黄疸;3)TB >342μmol/L 时为重度黄疸。

2、判断黄疸原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为轻度黄疸,TB<85.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轻、中度黄疸,TB为17.1 ~171μmol/L ;梗阻性黄疸通常为中、重度黄疸,TB增高较前两者明显,不完全梗阻为171~342μmol/L ,完全梗阻常>342μmol/L;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足月儿TB<205μmol/L,早产儿TB<256.5μmol/L,结合胆红素DB<25.5μ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文章目录
一、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1. 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2. 成人急性黄疸有什么危害
3. 急性黄疸有什么症状
二、急性黄疸如何治疗
三、成人急性黄疸要注意什么

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1、成人急性黄疸严重吗
成人急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起病急骤,症状
较为严重,一经发现需及时进行治疗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彻底或者治疗不恰当等
等因素作用下还有慢性化的趋势,到时治疗可能会更加麻烦。而肝脏又是人体一
大重要的解毒消化器官,这一脏器出现病变,后果可想而知,因此需尽快治疗。
2、成人急性黄疸有什么危害
2.1、传染
这一疾病在发病期间的确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而且传染的途径也有很
多,像是血液、性接触、母婴等都有可能导致这一疾病的传染,所以在患上这一疾
病以后,必须要做好隔离的措施,以免导致病情恶化。肝炎患者应该及时的接受治
疗,并且还要进行饮食方面的调理,远离烟酒等刺激性的物品,也不要吃过于辣的
食物。

2.2、危害
这一疾病首先会导致肝脏出现损伤,比如说导致肝脏出现侵润、充血的现象,
影响肝脏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肝脏的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还很容易诱发
很多并发症,比如说内出血以及功能性衰竭等,需要做好护理的措施,是否会出现
并发症和患者自身的体质以及治疗护理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在这方面
提高警惕。
3、急性黄疸有什么症状
3.1、黄疸前期
急性黄疸肝炎的前期症状会有数日到半月的时间,刚开始时是出现全身乏力
的现象,如果是小孩子的话还会出现低热现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起病是比
较急的,还会出现轻度和中度发热,另外还会伴随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
部不适等症状。

3.2、急性黄疸期
这时期患者的巩膜和皮肤开始出现黄疸,一般在两周之内就会达到高峰,会
出现梗阻性黄疸表现,比如说大便的颜色会变浅,皮肤出现瘙痒、心动过缓等。肝
脏会出现长大,有充实感,还有压痛和叩击痛的感觉,这个病程大约会持续两到六
个星期的时间。

3.3、急性恢复期
急性恢复期的时间最短两个星期,最长需要四个月。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症状
一般会在两周左右的时候就慢慢的消失了,如果是儿童的话病程会更短。有大约
5%的患者会有长期的肝区疼痛以及不适的感觉。

急性黄疸如何治疗
1、根据病因治疗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原因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常见症状
疾病,其发生与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胆红素代谢和排泄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肝脏损
伤。临床病因具体包括除药物性肝炎,生物因素(如细菌性、病毒性)引起的各类
肝炎外,物理因素引起各类肝病也不容忽视。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患者
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

2、对症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干
预措施,停止损肝因素的持续伤害。用退黄药物包括S-腺苷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
等,联合其他保肝抗炎药物进行有效护肝退黄治疗。选择卧床休息,给予清淡、富
含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成人急性黄疸要注意什么
1、休息
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有黄疸症状的患者,应选择卧床休息。
2、饮食
给予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因恶
心呕吐而导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营养。
3、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停止损肝因素的持续伤害,如停止服
用引起药物性肝炎可能的损肝药物,停止放射性肝炎患者的放射线接触,以及针
对乙肝和丙肝患者的规范抗病毒治疗等。

4、其他
绝大多数的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是一旦出现黄疸提示肝脏损伤病
情较重,建议最好安排住院进行有效护肝退黄治疗,常用的退黄药物包括S-腺苷
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等,联合其他保肝抗炎药物有利于促进黄疸的快速消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