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多 酚 药 理 学 研 究 概 况

合集下载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茶 多 酚 (e oy h n l T ) 茶 叶 药 效 的 主 要 活 性 成 taplp eos P 是 , 分, 占茶 叶 干 质 量 的 2 % ~ 3 %, 主 要 组 分 为 儿 茶 素 (a 0 5 其 c— tc is, 其 总 量 的 8 % 左 右 。 茶 叶 中 儿 茶 素 主 要 为 表 儿 ehn) 占 0
近 年 来 大 量 实 验 研 究 证 实 , P具 有 消 除 自 由基 、 氧 化 T 抗 等 生物 活性 , 抑 菌 、 病 毒 、 癌抗 癌 、 制 肿 瘤 、 治 心血 在 抗 防 抑 防 管疾 病 等方 面 具有 良好 功效 。因 此 , P作 为天 然 的 自由基 T 清 除剂 及抗 氧化 剂 , 进行 天然 药 物研 究与 开发 上有 着较 好 在 的前 景 。 笔 者 就 T 的 生 物 活 性 及 药 理 学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 P
张 请 俊 等 【 研 究 表 明 , F S . 胱 氨 酸 诱 发 的 人 体 外 血 7 】 在 e04半
持 生命 所 必需 的 , 浓 度过 高 时, 对 机体 产 生危 害。 自由 但 会
基 生 物 学 表 明 , 由基 与 肿 瘤 、 老 、 血 管 疾 病 、 症 、 和 自 衰 心 炎 肺
浆过 氧化 损 伤体 系 中, TP对脂 质过 氧化 有 明显 的抑制 作 用 ,
同等剂量 下 , TP抑 制 作 用 优 于 V t 。 此 外 , iC TP对 自 由 基 引
眼组织 的损 伤 等 多种 病 症 有 着 密切 关 系 。儿 茶 素 类 含 有 多
个游 离 酚 羟 基 , 提 供 氢 质 子 与 体 内 自 由 基 结 合 , 到 清 除 能 达 自 由基 的 目的 , 且 在 与 自 由 基 反 应 的 过 程 中 , 子 内 能 形 并 分 成 氢 健 , 成 稳 定 的 自 由 基 中 间体 , 制 原 来 的 自 由基 链 锁 生 抑

茶多酚防癌抗癌研究进展

茶多酚防癌抗癌研究进展

1 . 张 学宏 等 采 用 全 人 群病 例对 照 研 究 , 上海 市 新 发 胆 道 .2 2 以 癌 患 者6 7 ( 中胆 囊 癌 38 , 外 胆 管 癌 11 和壶 腹 癌 6 2例 其 6例 肝 9例 8
例 )按 年 龄 ( 5 1 ) 数 配 对 对 照 人 群 9 9 ; 时 收 集 胆 ; 每 岁 组 频 5人 同 石 症 患者 13 例 。采 用 非 条件 L g t 回 归模 型 , 析 饮 茶 与 胆 07 oii sc 分 道 癌 、 石 症 的关 系 。 果显 示 : 胆 结 与不 饮 茶 者 比较 , 性 胆囊 癌 、 女
果 。大 量 试 验研 究 和流 行 病 学研 究 显示 , 多 酚 具 有 许 多 生 物 茶 活 性 和 药理 效应 , 抗 突变 、 肿 瘤 、 炎 、 病 毒 及 清 除 自由 如 抗 抗 抗 基 和抗 氧 化 等作 用 1 7 1 。
1 茶 叶 防癌 抗 癌 效 果 报道 与 统 计 学 报 告 11 效 果 报 道 .
E C L E G) 量 较 高 , 90 m G G, — C 含 达8 . 7 。
肿 瘤 是 长 期 困扰 医学 界 、威 胁人 们 健 康 的一 个 疑 难 病 症 。 多 年 来 , 们 一 直 在 探 讨 饮 茶 对 人 体 的保 健 功 能 , 展 了 一 系 人 开 列 抗 消 化 肿 瘤 、 化学 致 癌 物 的 研 究 , 抗 并取 得 了 ~ 系 列 研 究 成
因素 、 因蛋 白产 物 、 传 学 等 多方 面 进 行 研 究 。 究认 为安 溪 基 遗 研
铁 观 音 具 有 降低 食 管 癌 患 病 危 险 ; 低P 3 因蛋 白表 达 , 少 降 5基 减 具 食 管 癌 家庭 史 一 级 亲 属 患食 管 癌 危 险 等 特 殊功 效 。 项弹 轰 炸 使 1 多 万 人 立 即 丧生 , .. 1 95 月 广 O 同时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茶多酚作为茶叶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多种有效成分混合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关键词:茶多酚;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在我国,茶叶是仅次于水而被人们广泛消费的饮料,作为一种传统饮料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茶叶系山茶科植物茶树(CamelIiasinenis o. Ktze.)的干燥嫩叶或叶芽,作为软饮料,很有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1]。

东汉的《神农本草》、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明代顾元庆《茶谱》等史书,均详细记载了茶叶的药用功效。

近年,随着对茶叶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其主要成分茶多酚的营养、保健和药理作用倍受关注,并已应用于临床实际。

现将茶多酚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1 茶多酚的组成和化学结构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在茶叶(特别是绿茶) 中含量较高,占茶叶干重的30%左右,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TP的主要成分,约占TP总量的65%~80%,主要含有4种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cabechin gallate, ECG)、表儿茶素( Epicatechin,EC)及表没食子儿茶素( Epigallocatechin, EGC),化学结构式如图1。

其中, EGCG含量最高, 约占儿茶素的50%左右[3]。

2 药理作用2.1 抗氧化作用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能清除人体内过剩的活性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一方面可通过抑制氧化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以提高其抗氧化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灭活自由基,保护抗氧化酶,还能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而增强抗氧化作用[2]。

其抗氧化特性通过下述几种途径体现。

首先, TP的酚羟基能作为供氢体,提供质子H+, 将单线态氧1O2 还原成活性较低的三线态氧 3O2,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的可能性;并能夺取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生成活性较低的多酚自由基,打断自由基氧化链反应,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 行 了广泛 研究 , 现茶 叶有 防止紫 外线 照 射 、 发 抗氧 化 、 肿瘤 、 动脉 粥样 硬化 、 抗 抗 强心 、 心 抗 抑菌 等 多 种 药 理作 用 , 作用 的主 要 成 分是 起 茶 多 酚 ( re ta oy h n l, G s 。 g en e p lp e os TP )
抑制 这 种增 加 , ( 的作 用 强弱 程 度 依 次 为 E
EcG> EGcG > EGC> EC
Ah d等 研 究 了 G s对 某 些 皮 肤 ma TP
促瘤 剂和 NO合 成 酶 关 系 的 影 响 。NO合 成 许多 病 理情 况 下发 生 , 与炎 症 反 应 有关 。 在
增强 抗氧 化剂 ( 如谷胱 甘肽 过 氧 化 物酶 、 氧 过 化氢 酶 、 还原 酶等 ) Ⅱ相酶 (hs Ie 醌 和 p aeI m—
学诱 导 的脂质 过 氧 化 ; 抑 制射 线 和 1 . ③ 2氧一 四葵 酰佛 波.3 乙酸 ( A) 导 的皮 肤鸟 氨 1一 TP 诱
维普资讯
c ;。 I
广东药学 院学报 ( C D JC P 1 9 .4 4 :0 -30 A A O ) 9 8 1 ( )3 5 1
茶 多酚 的药理 作用研 究进展

刘 学铭
丁 克祥 粱世 中
( 南理 工大 学食 品与 生 物工程 学院 , 华 广州 50 4 16 1 海军抗 衰老 研究 中心 , 州 5 04 ) 广 13 1
症。
食子儿 茶 素 没 食 子酸 酯 (p a oaehng l ei lctc i a gl — l e G G) 它 们 经 氧 化 所 形 成 的 茶 色素 a ,E c 及 t 的药理 作用 研究成 果 作一 综述 。 1 抗肿 瘤作 用 流行病 学 调 查 表 明 , 叶有 抗 肿 瘤 作 茶 用 , GT s 起作 用 的 主要成 分 。G s 而 P是 TP 在 体 外有 抗 诱 变 活 性 , 抑 制 啮 齿类 动 物 中致 能 癌剂 诱导 的 皮肤 、 、 、 管 、 十 二 指 肠 肺 肝 食 胃、 和结肠 肿瘤 以及 白血病 等 。虽 然 G s的多 TP 种 成分 都 有 抗 肿 瘤作 用 , 研究 表明最 有 效 的

茶多酚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

茶多酚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

茶叶( _ 末)堇
茶汁 堕旦 塑
茶多酚浓缩液 堡 粉状茶多酚
特 点 : 艺 简 单 , 本 低 , 有 效 地 从 各 种 茶 叶原 料 中提 取 茶 多 酚 , 所 提 出 的 粗 品实 质 上 是 水 或 工 成 能 但 乙 醇 等 的 浸 出 物 , 中含 有 大 量 的 植 物 多糖 、 素 、 啡 碱 、 脂 、 基 酸 等 , 多 酚 的含 量 仅 为 3 其 色 咖 树 氨 茶 O, 9 6 4 , 用 受 到 限制 ; 0 应 只有 通 过 进 一 步 精 制 、 化 、 杂 , 而 提 高 茶 多 酚 的含 量 才有 实 用 意 义 。 纯 去 从 工艺 2
中 图分 类 号 : 2 23 TS 0 . 文献 标 识 码 : A
茶 叶 中 富 含 一 类 多 羟 基 的 酚性 物 质 即 茶 多 酚 ( aP lp e os T 。TP是 一 类 以 儿 茶 素 类 为 主 Te oy h n l, P)
体 的 多 酚类 化 合 物 , 此 而 外 , 有 黄 烷 醇 类 、 烷 酮 类 、 酸 类 和 花 色 苷 及 其 苷 元 。TP在 茶 叶 中 含 除 还 黄 酚 量 一 般 为 1 ~3 % ( 量 分 数 , 同 ) 是 其 它 植 物 远 不 能 比拟 的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理 想 的食 品抗 氧 化 5 0 质 下 , 剂, TP于 1 9 9 0年 已被 我 国认 可 “ , 该 类 产 物 具 有 高 效 的 抗 癌 、 衰 老 、 辐 射 、 除 人 体 自 由基 、 且 抗 抗 清 降 血 糖 血 脂 等 一 系列 药 理 功 能 , 油 脂 、 品 、 药 、3化 等 工 业 领 域 具 有 非 常 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 因 在 食 医 1 此 , 年 来 国 内外 专 家 学 者 对 TP的提 取 和应 用 研 究 1 关 注 。 多 酚 的 研 究 目前 仍 为热 点课 题 ( 中 近 3益 茶 《 国食 品 报 ) 0 1年 4月 3 日 B 版 ) ) 0 2 0 2 。

茶多酚的功效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茶多酚的功效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菌斑和牙周指数。 16 抗菌与抗病毒 .
1 茶多酚 的功效
目前有关茶多酚 的应用方面很广 , 由于茶多酚 是一种无毒性的强抗氧化剂 , 其抗氧化性强于羟基 茴香醚 、 二丁基羟基 甲苯 , 是一种天然 的油脂抗 氧化 剂, 它的抗氧化性能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行业 , 于防 用 止和延缓之类的氧化和损坏 ; 茶多酚维 生素 c E含 、 量 高 , 目前最具 有应 用 前 景 的 中间 原 料 和 天 然 添 是 加剂 , 具有保鲜防腐 , 延长保 质期 , 保护食品营养成 分的作用 ; 于医药领域 , 用 可降低血糖、 血脂、 固 胆
V E配合更 佳 。
1 5 防龋 作用 .
日 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研究表明 , 茶多酚 的 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 , 能有效地阻止放射 性物质侵入骨髓 , 并可使锶 9 O和钴 6 0迅速排 出体 外 , 医学界 誉为 “ 被 辐射 克 星” 。 …
临床证 明, 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 明显减少
第2卷 第 1 7 5期 2 1 年 8月 01
甘 肃科 技
Ga s ce c n e h o o y n u S i n e a d T c n lg
以2 Ⅳ . 5 7 0 1 A 2 l 0 1
茶 多酚 的功 效 及 提 取 工艺 研 究 进展
潘 卫仓
(. 1 西北 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肃 兰州 7 07 ; 天水师 范学 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 院 , 甘 3002 . 甘肃 天水 7 10 ) 40 1
2 ai - ] 0r n 4 。
中 图分 类 号 :S 0 . T 2 23
近年来 , 伴随着人们 日 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 众多消费者追求健康 和天然意识 不断提高 , 民饮 人 食消 费 向营养 、 健康 方 向转 变 , 统 防腐 剂 已越来 越 传 不适应 市 场 的需求 。 以绿茶 儿茶 素等 茶成 分 的生 理

关于茶多酚的研究情况

关于茶多酚的研究情况

关于茶多酚的研究情况关于茶多酚的研究情况【摘要】茶多酚具有高效抗氧化和去除自由基作用,对人体多种疾病防治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具有高疗效和低毒性的特点,是一种颇为理想的天然药物。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自由基茶多酚(TP)是茶叶中重要的化学物质, 是一类以儿茶素为主体的酚性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其具有高效去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对人体多种疾病预防与治疗起着重大作用,且高效低毒,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天然药物.随着人们对茶多酚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茶多酚的成效和药理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文就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抗衰老作用现在研究认为,生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的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损伤生物膜以及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并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即表现为机体的逐渐衰老。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多年的系统研究,证明茶多酚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去除剂。

茶多酚的化学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这些羟基是十分活泼的基团,它能有效地阻断体内的自由基连锁反响,使自由基形成受到抑制,使生物膜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发生脂质过多氧化,由此产生抗衰作用[1]。

此外,茶多酚上的羟基.还能促进机体内酶系统和非酶系统物质活性,加快自由基的去除,保持体内自由基非动态平衡,最终也起到抗衰老作用。

2抗癌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发现绿茶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这主要是茶多酚的作用。

现已发现茶多酚类不但具有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作用,且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破坏作用[2]。

日本研究说明,茶多酚具有抑制α-苯并芘、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的致突变作用,能防止人体肿瘤发生。

英国学者报道,以N-乙基亚硝胺或N-甲基乙硝基脲等化学致癌物处理雄性大鼠。

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的活性;抑制化学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抑制蛋白激酶活性;抑制保瘤剂诱导的癌基因表达等[3]。

俄罗斯研究发现,茶多酚对胃癌及曲型增生的N-亚硝基脯氨酸的形成均具有明显阻断作用因此茶多酚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天然抗癌物质。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

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现状(一)胡秀芳沈生荣朴宰日杨贤强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份,有着独特的抗氧化效果。

其抗氧化机理表现在6个方面:作用于自由基有关的酶,直接作用于自由基,络合金属离子,再生体内高效抗氧化剂,与其他成份协同增效和调节机体免疫力。

文中对此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茶多酚抗氧化机理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志码:A.... 茶多酚是茶叶的一种活性成分,其组成除酚酸外,主要是以α- 苯基苯并吡喃为结构基础的类黄酮化合物,其中羟基取代基作为质子的供体[1],使其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抗菌等方面[2]。

研究表明[3],茶多酚的这些功能与其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效果密切相关。

体内、外试验表明茶多酚是一种强抗氧化剂。

茶多酚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能力为维生素E、BHT、BHA的3~9倍[4]。

奥田拓男[5]以大白鼠肝线粒体和微粒体模拟体内脂质过氧化试验,结果EGCG的抑制效果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高18倍和16倍。

可见,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强。

... 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机理,国内外都有研究。

总体上讲,氧化和络合是抗氧化的两个主要要素,这两个要素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途径归纳起来有如下6个方面:1 茶多酚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已经知道,生物体内自由基处于生物生成体系与生物防护体系的平衡之中,该两大体系均可由酶调控[6]。

用重金属Cd饲喂小鼠若干天后,检查鼠肝发现,同时喂绿茶组的肝中自由基生成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下降,而自由基清除酶——SOD、GSH-Px、过氧化物酶和GSH-S-转移酶活性提高,认为茶多酚可通过强化抗氧化解毒系统的作用,清除用Cd处理大鼠肝中的Cd和减轻过氧化损伤[7]。

这就是茶多酚调节生物体内自由基平衡的结果。

1.1 抑制氧化酶系....生物体内许多氧化酶与自由基生成有关。

黄嘌呤氧化酶系(XO):缺血时,ATP逐步降解为ADP、AMP、腺苷,最后形成次黄嘌呤;另外,在Ca2+依赖性蛋白酶作用下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进而形成尿酸和[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多酚药理学研究概况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出来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

它大约占茶叶干重的25%左右,它包括有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四大物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产茶的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印度等,以及一些欧美国家都对这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开展了大量的药理学研究和试验。

在大量的研究中表明,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效应,如抗菌、抗病毒、抗毒素、防癌、抗癌、抗突变、降血脂、降血糖、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保护肝脏、抗衰老、抗龋齿、抗过敏等,此外对于免疫系统的疾病,特别是艾滋病也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由此可见,茶多酚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天然药物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本文将对茶多酚的多种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介绍一下它已知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1、抗菌作用茶多酚作为一种广谱、强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所公认。

在众多的抗菌试验中,人们发现它对普通变形杆菌、金葡球菌[1]、表皮葡萄球菌[2]、变形链球菌[3]、肉毒杆菌[4]、乳酸杆菌[5]、霍乱弧菌、黄色弧菌、副溶血弧菌、蜡状芽胞杆菌、嗜水气单胞嗜水亚种、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6]、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黄色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链球菌[7]等等许多致病菌,尤其是对肠道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同时它还能有效地防止耐抗生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对于溶血素,ECG与EGCG也具有抑制活性[1]。

除此以外,茶多酚对能引起人体皮肤病的病原真菌,如头部白癣、斑状水泡白癣、汗状泡白癣和顽癣等寄生性真菌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6]。

虽然茶多酚对肠道内的细菌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和抑制作用,但是它对于肠道内的有益菌却起着保护作用,如它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改善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结构,提高肠道的免疫功能,对增进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7]。

从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报道中看,对茶多酚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茶素类(E C,ECG,EGC,EGCG)及黄酮类两种成分中,尤其是对儿茶素类成分的研究最多,涉及的方面最广,研究得最深入、最透彻。

2、抗病毒作用茶多酚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较广谱的抗菌药物,同时对病毒也具有较强的对抗作用日本的岛村忠藤[8]发现,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具有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这两种病毒是利用其表面的突起潜入到动物的细胞内进行感染,在细胞内繁殖。

岛村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了茶提取物对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是:流感病毒一般是分散聚集,比病毒更小的EGCG与免疫反应抗体一样粘附在突起的表面上,和病毒相粘连,而且EGCG还能粘附于动物的细胞壁上,完全抑制感染的编码。

瑞士也有研究表明儿茶素对人体呼吸系统合孢体病毒(RSV)有抑制作用,其EC50为28uM[9]。

除此之外,茶多酚对于胃肠炎病毒[10]、A型肝炎病毒[11]、植物病毒[12]也有较强的对抗抑制作用。

近年来,许多国家如英、美、日、中等对茶多酚类物质抑制人体免疫缺陷病毒-1逆转录酶鸟成髓细胞血症病毒逆转录酶[13]、DNA、RNA聚合酶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日本学者Nakane,Hideo等经试验研究证实茶多酚确是一种新型人体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强烈抑制剂。

我国学者陶佩珍等经研究印证,儿茶素衍生物对HIV-1 RT及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并指出EGCG的抑制作用比叠氮胸苷三磷酸(AZT)的作用还要强。

经动力学研究发现,EGCG是HIV-1RT底物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是模板多聚(r A)、寡聚(dT)12~18的混合型抑制剂,与Nakane报道相似。

从构效关系上讲,ECG比E C活性提高86倍,而EGCG比ECG活性又高出12倍。

这对于今后对艾滋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3、抗癌、抗突变作用对茶叶能防癌、抗癌、抗突变的研究在国内外许多国家都有报道。

大量的研究证实茶叶不仅可以抑制多种化学致癌物(苯并芘、黄曲霉素、亚硝基甲脲(NMU)、乙酰基氨基(AAF),3-甲基胆蒽(3-Mea)、二甲基苯并蒽(DMBA)、12-O-十四烷酰附邦醇-B-醋酸酯(TPA)、乙基亚硝胺(DENA)、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MNG)、亚硝酸钠、甲基苯甲胺等)诱致的突变,还能够抑制一些混合致癌物(烟草雾浓缩物、煤焦油、熏鱼提取物、X射线)的致突变作用[14]。

因此茶叶对于食道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皮肤癌、乳腺癌、克隆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是对消化系统的胃癌、肝癌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15]。

赵泽贞、黄民提等依据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原理,采用诱变及抗诱变同步的试验方法,检测了茶叶对癌症的诱变性及六种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C(MMC)、平阳霉素、氟脲嘧啶、顺氨氯铂、阿糖胞苷、盐酸氮芥)诱变性的抑制作用。

结果证明:茶叶对癌症无诱变作用,而有抗诱变作用,对六种抗癌药物的诱变毒性也有抑制作用[16]。

4、抗氧化人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体内会因代谢而不断地产生有害自由基(free radical),自由基的性质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诱发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n LPO)。

LPO在体内不断地产生和积累,就会削弱和破坏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影响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促发肝炎、癌症、衰老及心血管等诸多方面的疾患。

因此清除机体内有害自由基,对于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极易被氧化成为醌类而提供质子H+,故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点。

正是由于茶多酚这种强的供氢能力,使其能够明显地清除体内的有害自由基。

有试验证明,在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体系(PMIV)中,茶多酚对活性氧自由基(OFR)有很强烈的清除作用,而且其清除能力也大大超过了目前已知的抗氧剂VE和VC。

有具体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能力是VE的18倍,是VC的3~10倍[17]。

利用茶多酚的这种强氧化能力,在机体内清除自由基,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抑制脂氧合酶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作用[18],使其在防癌、抗癌、抗突变、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治疗肝炎等诸多方面体现出优越的治疗功效。

美国的Katiyar Santosh.K等人在对绿茶的研究中为儿茶素(EC)及其衍生物(ECDS)的抗氧强度提供了直接依据,并揭示绿茶对于癌症,特别是皮肤癌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9]。

日本的Osawa.T等的研究表明,在对绿茶和黑茶中提取出来的儿茶素和茶黄素有强烈的抑制脂质过氧化和DNA因氧化而被破坏的功能[20],此外,还能够调动和激活体内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提高SOD等酶类的活性,促使血浆LPO含量下降,达到保护机体的功能[2 1]。

茶多酚在抑制氧自由基,抑制因体内组织中自由基代谢平衡紊乱所致过氧化脂质的损害作用的同时,抗氧化成分还能够防止和抑制毒化细胞及细胞间的传染作用。

因此还具有保护肝脏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22]。

5、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最为常见的疾病,也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它的发病很高,特别是在中老年人当中尤为明显。

这是因为由于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胆固醇开始在体内堆积,血液中脂质含量上升,血粘度升高,流动性下降,极易形成血检,使得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管壁的韧性变小,脆性增大,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高脂血症等。

近年来,国内外大批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凝、促纤溶、抗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等功效。

翁品光等[23]用实验犬在深低温体外循环手术的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茶多酚对冠状窦静脉血中血清MDA浓度和SOD及CPK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清除和抑制氧自由基,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

有人用茶多酚喂饲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六周后,大鼠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就明显地低于高脂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明显高于高脂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提示人们茶多酚能防治高脂血症[2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诱发人类心血管的主要因素。

日本有专利报导用茶儿茶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25],在我国利用茶多酚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也已经进入了临床阶段。

日本的并木和子[26]提出茶热水浸出液中的EC,EGC,EGCG对胶原和ADP诱导的血小板凝聚都具有抑制用。

Sagesaka.Y等用雄性日本白兔血浆离心制得的实验用血小板作了EGCG与阿斯匹林抗凝效果的对照实验,证明EGCG在0.2mg/ml时就能完全抑制胶原引起的血小板凝聚,从IC50值比较其效果与阿斯匹林效果相当。

有人用茶多酚喂饲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六周后,体外血检形成,红细胞变形能力、血浆纤维蛋白原含等多项指标也显示了茶多酚动物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降压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Yokozawa等[27]用腺膘呤诱致大鼠做成高血压和肾衰模型,然后用绿茶中提取的tannin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发现大鼠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压均有下降,尿中血管舒缓素、前列腺素E2及钠的含量增高,但血浆中肾素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也没有改变。

据报道茶多酚能够改善肾功能[28],治疗肾衰竭[29]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抑制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治疗原发性及肾性高血压。

6、抗过敏及消炎作用茶多酚具有抗过敏作用,在以往对其抗过敏作用的研究中,OheuHirobum等[30]经实验证实,由茶叶中分离提取出来的四种儿茶素类成分:EC、E GC、EGCG和ECG能够抑制由化合物48/80诱导的大鼠外周胎大细胞的组胺释放。

其中E GC、EGCG和ECG对组胺释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Sugiyama K等[31]也作了同样的实验,表明60%抑制浓度的ECG、EGC、EGCG比目前的抗过敏药Tranilast的抑制效果分别强2倍、8倍和10倍。

Yumie,M等[32]和Hara,Massahilo[33]研究结果发现,茶多酚对透明质酸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中茶黄素双没食子酸的抑制活性达99.1%。

儿茶素主要抑制快速过敏反应,而对迟发性的过敏反应作用不大[34]。

此外,有动物实验表明:(-)-epicatechin还具有消炎抗感染活性,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角叉素诱导产生的大鼠的足部水肿。

并且还对囊液的蓄积,内芽组织的生成及慢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35]。

7、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日本的Mizoguchi, Yasuhiro等人[36],通过研究发现Cianidanol能够促进人体外周血液中单核细胞的淋巴转化,刺激巨噬细胞激活因子,使巨噬细胞活性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