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应急救援预案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处置预案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影响机体正常的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毒性。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一、药物外渗处理预案

1、停止输液;

2、限动肢体;

3、回抽外渗药物;

4、拔针;

5、外渗部位避免施压;

6、有指征时按不同药物,局部使用解毒剂;

7、按不同药物,局部冷敷或热敷;

8、抬高肢体;

9、报告记录;10、局部用中药/硫酸镁;

二、过敏反应处理预案

1、局部过敏反应:

①表现:沿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

②处置:使用氢化可的松或生理盐水后消退,仍可继续使用,当宜慢速。

2、全身过敏反应:在用药开始后15分钟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应视为全身性过敏反应。

①表现: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患

者可诉有瘙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眩晕、寒战、腹痛、排便感及焦虑等。

②处置:立即停止输注该药,平卧,保暖,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就地抗过敏处理,如:抗组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喉头水肿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维持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心肺复。观察与记录。

三、消化道反应处理预案

1、食欲不振:孕酮类药物有助于改善食欲,如甲地孕酮;

2、恶心、呕吐:

①少食多餐,流食,控制食物温度;

②药物止吐:常用药物有:5-HT3受体拮抗剂,NK-1(P物质)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苯二氮卓类、大麻类、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组胺药物。轻中度可给予单药,中重度应联合给予不同作用式的药物。

3、黏膜炎:

①合理进食:高营养流食,忌烟酒、刺激性食物;

②口腔护理:进食前漱口:洗必泰或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16万U的生理盐水漱口,10-15ml/次,保留0.5-1min;进食后漱口:复硼砂溶液、3%碳酸氢钠或3%双氧水含漱;

③疑有真菌感染:5%碳酸氢钠或制霉菌素漱口;

④口腔溃疡:冰硼散、珍珠散或锡类散涂布;

⑤急性期疼痛明显时:餐前15-30min,用抗组胺药或表面麻醉剂(如普卡因、利多卡因)止痛。

⑥加强支持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腹泻:

①休息,低纤维、高蛋白饮食;

②补液,必要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

③药物: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易蒙停),蒙脱散;腹泻持续超过48h,可口服广谱抗菌素;重症者可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

④腹泻次数>5次/日,或有血性腹泻,应停用化疗药。

5、便秘:

①膳食富含纤维,充分摄入液体;

②缓泻剂软化大便(如乳果糖);

③控制5-HT3受体拮抗剂(可致便秘)使用次数;

④必要时拍腹部X片了解肠道情况(新碱可致麻痹性肠梗阻);

四、造血系统反应处理预案

因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毒性,故均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必要时调整化疗剂量,或终止化疗。1、白细胞减少:

①给予G-CSF;

②减少化疗剂量或停药;

③预防感染措施(如隔离、空气消毒等);

④必要时给予抗生素;

2、血小板减少:

①观察出血倾向;避免抗凝药物;预防出血发生(如用力刷牙、创伤操作、肌肉注射),必要时药物推迟月经;

②药物治疗:白介素-11,血小板生成因子;

③止血药物预防出血;

④减少化疗剂量或停药;

3、贫血:

①吸氧、休息;

②重贫血时:输血纠正贫血;

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五、肝脏毒性处理预案

1、选择1-2种药物保肝治疗,如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脂胆碱、甘草酸二胺、水飞蓟宾等,复查监测肝功;

2、根据肝功损害程度,调整化疗剂量或停药;

六、心血管系统反应处理预案

1、心肌毒性:

多与药物种类(如蒽环类、靶向药物)与累积剂量有关,以预防为主。应根据患者年龄、有无心脏基础疾病、LVE,

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一旦发生心肌损害,可选择辅酶Q10、维生素E 、极化液、还原性谷胱甘肽等;

2、高血压:主要见于抗血管生成作用的靶向药物所致;

①出现轻度血压升高时,即可抗高血压治疗,一般先采用钙离子拮抗剂,一种药物无效时,可联合用药,如联合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

②联合多种降压药控制不佳时:停用靶向药,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减量使用;

七、肺脏毒性处理预案

1、低流量持续吸氧;

2、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逐渐减量,并维持足够长时间;

3、有效的抗菌素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

八、围神经毒性

1、保暖,特别是肢体末端,勿进食冷食冷饮,勿接触冷水或其他冷的物品;

2、根据神经毒性分级调整药物剂量;

3、药物治疗:如甲钴胺0.5mg po tid。

九、发热处理

发热反应一般不需特别处理。如有过敏反应发生,应及时补液,使用退热剂及激素处理。

十、皮肤及附属器反应处理

常见的皮肤反应有光敏感、脱发、皮疹、指甲变形、回忆反应、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症、手足综合征等。

①皮疹:仅有干燥,可用凡士林、润肤露等;如有瘙

痒可用抗组胺药;皮疹加重,可用激素类软膏、局部免疫调节剂、外用视黄酸类软膏。

②脱发:多在化疗后2-3发生,停止化疗后6-8可逐

渐长出;

③手足综合征:根据重程度调整剂量(减量或终止化

疗),有文献报道塞米昔布(西乐葆)和维生素B6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十一、泌尿系统反应处理

1、肾功损害:

①水化:多饮水,大剂量使用顺铂时,应补液2000ml 以上;②利尿:如甘露醇、呋塞米;

③根据GFR 、肌酐清除率调节药物剂量;

④重度尿毒症者需做透析;

2、出血性膀胱炎:

使用特异性尿路保护剂美司钠;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影响机体正常的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毒性。 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一、消化道反应 (一)消化道反应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分为五级 (二)处理措施 1.胃肠道反应0级:不需任何的处理。 2.胃肠道反应Ⅰ级: 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imtid。 ②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格拉司琼3mgivqd/bid或恩丹西酮8mgivqd/bid。③地塞米松5mgivbid。 ④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氟康唑外用或青霉素800万uivdripqd至口腔炎消失。 ⑤腹泻可应用洛哌丁胺(易蒙停)2mgqd或蒙脱石散剂3袋tid 至腹泻停止并适当补液及补充电解质。 3.胃肠道反应Ⅱ级: 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imtid。 ②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格拉司琼3mgivqd/bid或恩丹西酮8mgivqd/bid。③地塞米松5mgivbid。 ④配合镇静剂:地西泮10mgqd或异丙嗪25mgimqd。

⑤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氟康唑外用或青霉素800万uivdripqd至口腔炎消失。 ⑥腹泻可应用洛哌丁胺(易蒙停)2mgqd或蒙脱石散剂3袋tid 至腹泻停止。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量输液和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以上,并复查肝功、电解质,必要时停药。 4.胃肠道反应Ⅲ、Ⅳ级: ①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格拉司琼3mgivqd/bid或恩丹西酮8mgivqd/bid。②地塞米松5mgivbid。 ③配合镇静剂:地西泮10mgqd或异丙嗪25mgimqd。 ④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氟康唑外用或青霉素800万uivdripqd至口腔炎消失。 ⑤腹泻可应用洛哌丁胺(易蒙停)2mgqd腹泻停止。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 量输液和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以上,并复查肝功、电解质。 ⑥停药观察。 5.一般情况处理: ①口腔护理。 ②清淡、易消化饮食。 ③大量饮水。 ④大剂量水化治疗。

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

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 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在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少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导致所有的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都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尤其对增殖旺盛的细胞如骨髓、肠上皮、生殖细胞等具有抑制杀伤作用,若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延缓或中断抗肿瘤治疗,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极为重要。 WHO推荐的化疗药物副反应的分度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见表1。 通常将化疗的毒副反应分为两大类,即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或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近期反应: 一、静脉炎和坏死 (一)有刺激性的化疗药物 在静脉用药的过程中,如有药物外渗(或漏出),可引起疼痛性、化学性静脉炎甚至坏死。最具刺激性和导致皮肤坏死的抗肿瘤药物如下:氮芥(BCNU)、卡氮芥、柔红霉素(DRB)、阿霉素(ADM)、丝裂霉素C(MMC)、ACTD、长春花碱(VLB)、VCR、长春酰胺(VDS)、鬼臼噻吩甙(VM26)、鬼臼乙叉甙(VP16)。

(二)预防 1.溶液的配制严格按要求进行。 2.静脉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和肌腱。 3.保证用药静脉通畅;注射药物前、后均以生理盐水冲洗。 4.观察用药部位有无发红及肿胀现象。 5.询问患者有无烧灼或疼痛感。 (三)治疗 尽管采用了十分仔细的操作,药物外渗仍时有发生。治疗的目的是限制药物扩散和减少永久性组织损伤。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保留在静脉中的输液针,应立即拔出,更换部位。 2.局部应用热敷或冷敷。 3.注射拮抗剂或解毒剂,见表2。 4.给予镇痛药和(或)抗炎药。 5.对坏死形成者,将坏死组织切除,越早切除越好。 二、过敏反应 (一)发生率 许多细胞毒类药物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 1.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可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43%,过敏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单药发生高于联合用药,静脉用药高于肌内注射。过敏反应多出现在接受治疗的2周至数周内。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

1.目的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跃的骨髓、胃肠道黏膜、生殖细胞、毛发和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2.适用范围 全院使用肿瘤药物临床科室 3.支持性文件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文件内容 4.1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处置基本原则如下。 4.1.1病区应具备氧气供应系统,配置有心电监护仪、吸痰器和抢救车等预防及救治严重化疗不良反应的相关设备。 4.1.2做好化疗前的预处理,化疗前各中药器官功能和身体状态是否调整到适宜状态,对常见严重化疗杜甫反应进行预防处理。 4.1.3使用化疗药物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对各种化疗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外渗、化疗后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准确执行各种对症处理。 4.1.4化疗迁建不良反应监测:化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必要时监测心脏B超等。 4.1.5护士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4.2恶心、呕吐的处理:按照化疗相关性呕吐严重程度分级处理,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方案如下。

注:常用的5HT3RA:昂丹司琼、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PPI(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NK-1RA:阿瑞匹坦(我院无药)。 4.3口腔黏膜炎的处理: 4.3.1持续而彻底的口腔护理,避免刺激性食物。 4.3.2轻度口腔溃疡时用氯己定或3%双氧水漱口。 4.3.3中重度口腔疼痛可局部使用利多卡因。

4.3.4出现霉菌感染以制霉菌素液漱口。 4.3.5口服维生素A、E可保护黏膜,促进愈合。 4.4腹泻的处理: 4.4.1腹泻次数1日超过5次以上或有血性腹泻者应停用有关化疗药物。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给予止血治疗并补充营养。 4.4.2非感染性分泌性腹泻,可选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止泻、蒙脱石散保护肠道黏膜。 4.4.3及时检查大便常规或培养,如提示感染,立即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4.5便秘的处理: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充分摄入液体,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硫酸镁、乳果糖软化大便。长春新碱偶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对高龄患者有必要减量使用。 4.6骨髓抑制的处理。 4.6.1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化疗的进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可引发致死性感染和出血,限制化疗的进程,直接影响预后。因此对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需积极预防与处理。 4.6.2发生骨髓抑制时可暂停化疗或化疗减量。粒细胞减少可选用利可君片、地榆升白片、鲨肝醇片、维生素B4片等口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避免损伤性、侵入性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粒细胞严重低下的患者应实行隔离。如体温超过38℃并持续存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 1.0×109/L,即应根据经验联合应用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应考虑其他少见致病菌或真菌的感染。血小板低于20×109/L以下有发生自发性出血可能,必要时可输注单采血小板。 4.7过敏反应 4.7.1过敏反应分级: 1级:局部反应,荨麻疹直径小于6cm。 2级:荨麻疹累及范围广,但直径小于6cm;或严重的局限性荨麻疹直径大于6cm。 3级:严重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寒战、呕吐、心动过速。 4级:严重低血压、休克或上述症状合并有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 4.7.2过敏反应的处置:应用易发生过敏的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博莱霉素)前,可预

肿瘤科化疗反应应急预案

肿瘤科化疗反应应急预案 【肿瘤科化疗反应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 肿瘤科化疗反应是指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理这些 不良反应,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肿瘤科化 疗反应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述。 二、化疗反应的分类和严重程度 化疗反应可分为低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高度反应三个级别。低度反 应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中度反应则包括口腔炎、白细胞减少等,高度反应则可能导致心肌损害、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三、肿瘤科化疗反应应急预案的制定 1. 建立应急处理队伍:成立由肿瘤科医生、护士和药师组成的应急 处理队伍,以确保快速准确地应对不良反应。 2. 确定化疗反应的评估指标:制定严格的化疗反应评估标准,以确 定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应急处理的优先级。 3. 建立紧急联系机制:建立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紧急联系机制,确保 患者能够及时求助和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提供相应教育培训: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化疗反应的教育培训,包括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与技巧等。 四、肿瘤科化疗反应应急处理流程 1. 低度反应的处理流程: a. 建立患者观察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化疗药物信息以及 观察记录等。 b. 动态观察和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 命体征,及时评估反应的程度。 c. 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给予相应的止 吐药物、去呕药物等,缓解症状。 d. 提供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其焦虑和不适感。 2. 中度反应的处理流程: a. 防止感染:对于化疗导致的口腔炎等中度反应,重点是防止继 发感染的发生。采取口腔护理措施、降低口腔菌群等,保持口腔清洁。 b. 补充免疫药物:针对中度反应所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等情况,可 以适量补充免疫药物,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c. 加强营养支持:合理搭配膳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加强营 养支持,有助于缓解不良反应。 3. 高度反应的处理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演练目的:通过这次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演练,让全体护士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积极应对,很好处理好类似的问题。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张明芳 组员:肿瘤科全体护士 演练人员: 演练场景假设:8床女李芳甲状腺癌根治术后6月,现将进行化疗化疗药物为0.9%NS+紫杉醇静脉滴注进行化疗,在化疗开始1小时时,因为患者起床上厕所,不慎化疗药物外渗,由于没及时发现,外渗的量约15 ml。 地点:护士站 处理医嘱,配置化疗药物。 床旁 评估患者:对这次化疗的心理接受情况,血管情况(血管尽量选择前臂肌肉较厚、弹性较好、较粗、较直的血管)。 如果化疗药物是第一组输液的话,穿刺用光盐水进行,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化疗药物。 告知患者:李芳,现在你输注的药物是化疗药物,在输液单上我们已经帮你用红色※号在输注的过程中我们会加强观察(开始5分钟观察一次,半小时后没问题的话没30分钟巡视一次),同时你自己也小心,若果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拉

铃告诉我们。 1小时后由于患者起床上厕所,不小心扯到输液管,当时也没在意,巡视病房发现输液渗漏。 护士:马上关闭输液,评估渗漏的量,测量红肿的范围。询问患者有什么特殊不适。 患者(着急):输液针头上方手臂疼痛,觉得有点胀,化疗药物外渗会不会引起组织的坏死。 护士:你先别担心,我们会针对你的情况进行处理的,我们科长期有化疗病人,我们处理类似情况也比较有经验,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你外渗的量也不是很多,大约10ML左右,你稍等一会,我马上来为你进行处理。 护士:会护士长将情况向医生进行汇报,报告护士长。 处理如下: 1..紫杉醇外渗后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改善局部循环,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2.环形封闭:紫杉醇外渗后利用利多卡因0.1g、地塞米松5mg 进行局部环形封闭。封闭前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发生。同时注射药物时应随时抽回血,防止注射到血管内。进针深度要适宜,约针头长度的2/3。环形封闭面积应大于药液外渗面积。 3.冰敷:封闭后给予冰块进行冷敷24-48h,冰块外应裹一层毛巾避免局部冻伤。冰敷面积应大于环形封闭面积。冰敷药

医院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瘤化疗药物不良反 应应急预案 编制科室: 日期: 一、应急程序3 二、应急措施3 (一)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4 (二)骨髓抑制4

(三)胃肠毒性6(四)肾毒性8(五)肝毒性9(六)肺毒性9(七)神经毒性9(八)心脏毒性13(九)过敏反应13

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常见的毒副作用有:局部反应、骨髓抑制、胃肠毒性、免疫抑制、肾毒性、肝损伤、心脏毒性、肺毒性、神经毒性、脱发等,其他还有:听力减退、皮疹、面部或皮肤潮红、指甲变形、骨质疏松、膀胱及尿道刺激症、不育症、闭经、性功能障碍、男性乳腺增大等。化疗的毒副反应分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两种。近期毒性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如局部组织坏死、栓塞性静脉炎等)和全身性反应(包括消化道、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皮肤和粘膜反应、神经系统、肝功能损害、心脏反应、肺毒性反应、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反应等)。远期毒性反应主要是生殖功能障碍及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虽然化疗前我们会常规给予一些预防性用药,但仍时有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我院主要针对化疗药物近期毒副反应,制定出以下应急预案。 一、应急程序 一旦出现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轻者由发现人员立即按照下面的应急措施进行治疗,同时报告经管医师或值班医师,由他们根据不良反应的情况,给予治疗;重者或病情复杂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由他们组织抢救及治疗。 、应急措施

(一)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 1.一般处理步骤: (1)立即停止输液或注射。 (2)吸出针头内残留液体。 (3)拔出针头。 (4)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 2.局部处理步骤: (1)使用适当的解毒剂,如无解毒剂,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4mg+普鲁卡因若干,做局部环形封闭。 (2 )局部冷敷24小时,冷敷时防止冻伤。如长春新碱、VP-16等药物渗出,可热敷。 (3)冷敷或热敷后,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用土豆片、芦荟敷之。 (4)抬高患肢48小时,避免局部受压。 (5)处理炎症反应期间,要加强局部肌肉群的活动。 (6)记录化疗药物外渗部位、范围、药物名称和浓度、患者症状。 (二)骨髓抑制 1.粒细胞减少 治疗:①化疗前后查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计数,每周1-2次,明显减少时增加检查次数,直至恢复正常;②必要时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除了影响机体正常的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毒性。为了一旦发生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消化道反应 1、消化道反应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分为五级 2、处理措施 胃肠道反应0级:不需任何的处理。 胃肠道反应Ⅰ级:①甲氧氯普胺10mg im tid;②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托烷司琼5mg iv qd;③地塞米松5mg iv bid;④口腔黏膜炎可漱口水漱口、青霉素800万u ivdrip qd 至口腔炎消失;⑤腹泻可应用诺氟沙星0.2 tid或咯派丁胺1粒qd或蒙脱石散剂3 tid至腹泻停止并适当补液及补充电解质。胃肠道反应Ⅱ级:①甲氧氯普胺10mg po tid或者甲氧氯普胺10mg im tid; ②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托烷司琼5mg iv qd; ③地塞米松5mg iv bid; ④配合镇静剂:地西泮10mg qd或异丙嗪25mg im qd; ⑤口腔黏膜炎青霉素800万u ivdrip qd至口腔炎消失; ⑦腹泻可应用咯派丁胺1粒 qd或蒙脱石散剂3 tid至腹止。 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量输液和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以上,并复查肝功、电解质,必要时停药。 胃肠道反应Ⅲ、Ⅳ级:①5-HT3受体拮抗剂;(用药前半小时)托烷司琼5mg iv qd;②地塞米松5mg iv bid;③配合镇静剂:地西泮10mg qd或异丙嗪25mg im qd;④口腔黏膜炎可用青霉素800万u ivdrip qd至口腔炎消失;⑤腹泻可应用咯派丁胺1粒qd腹泻停止。同时,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大量输液和补充电解质、维生素,每日液体量保证在2500ml以上,并复查肝功、电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预案

化疗药物不良反响及处置预案 一常见药物的主要毒性 1、花碱类:神经毒性 2、异环磷酰胺和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 3、蒽环类:心肌病 4、博莱霉素:肺纤维化 5、门冬酰胺酶:过敏反响 6、顺铂:肾毒性,神经毒性 7、异环磷酰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8、丝裂霉素:溶血性尿毒性综合征 9、紫杉醇:神经毒性,急性高敏反响 易致毒性的化疗药物肺:博莱酶素,白消安,卡氮芥,甲氨喋呤,丝裂霉素,环磷酰胺心脏毒性:阿霉素,柔红霉素,盐酸米托蒽醌,丝裂霉素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神经病变:新碱,碱,紫杉醇,顺铂,甲基苄肼胰脏:L-门冬酰胺酶,链脲酶素肾脏损害:顺铂,高剂量的甲氨喋呤,丝裂酶素,链脲酶素肝损害〔包括硬化〕:甲氨喋呤,6-巯嘌呤,L-门冬酰胺酶致癌作用〔包括引起白血病〕:烷化剂,甲基苄肼,潜在的所有药物不育不孕:烷化剂,潜在的所有药物。过敏反响:L-门冬酰胺酶,博莱霉素,紫杉醇发热:博莱霉素,阿霉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响的处理预案 1过敏反响 过敏反响程度分级 1级:局部反响,荨麻疹直径小于6厘米 2级:荨麻疹累及围广,但直径小于6厘米;或 严重的局限性荨麻疹直径大于6厘米 3级:严重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寒颤,呕吐,心动过速,躁动不安,血清病 4级:严重低血压,休克,或上述任何病症合并有 低血压和休克〔心源性〕 1、2级过敏反响为局部过敏反响, 3、4级过敏反响为全身过敏反响 处理方法:1、2级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抗过敏 3 、4级按过敏性休克方案处理 2抗癌药物的外渗及处理常用的抗癌药物按外渗引起局部组织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

化疗药物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应急救援预案

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响 处置预案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响除了影响机体正常的增殖细胞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毒性。为了一旦发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响能得到迅速、有序、妥善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特制定本处置预案。 一、药物外渗处理预案 1、停顿输液; 2、限动肢体; 3、回抽外渗药物; 4、拔针; 5、外渗部位防止施压; 6、有指征时按不同药物,局部使用解毒剂; 7、按不同药物,局部冷敷或热敷; 8、抬高肢体; 9、报告记录;10、局部用中药/硫酸镁; 二、过敏反响处理预案 1、局部过敏反响: ①表现:沿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 ②处置:使用氢化可的松或生理盐水后消退,仍可继续使用,当宜慢速。 2、全身过敏反响:在用药开场后15分钟出现的病症或体征应视为全身性过敏反响。 ①表现:颜面发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患

者可诉有瘙痒、胸闷、言语困难、恶心、失听、眩晕、寒战、腹痛、排便感及焦虑等。 ②处置:立即停顿输注该药,平卧,保暖,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就地抗过敏处理,如:抗组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喉头水肿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维持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心肺复。观察与记录。 三、消化道反响处理预案 1、食欲不振:孕酮类药物有助于改善食欲,如甲地孕酮; 2、恶心、呕吐: ①少食多餐,流食,控制食物温度; ②药物止吐:常用药物有:5-HT3受体拮抗剂,NK-1〔P 物质〕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苯二氮卓类、大麻类、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组胺药物。轻中度可给予单药,中重度应联合给予不同作用式的药物。 3、黏膜炎: ①合理进食:高营养流食,忌烟酒、刺激性食物; ②口腔护理:进食前漱口:洗必泰或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16万U的生理盐水漱口,10-15ml/次,保存0.5-1min;进食后漱口:复硼砂溶液、3%碳酸氢钠或3%双氧水含漱;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是治疗各种癌症的重要手段,但化疗药物的输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外渗的情况。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坏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 1.血管因素:肿瘤患者往往存在血管损伤、狭窄、硬化等问题, 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药物外渗。 2.护理因素:护士在输注化疗药物时操作不当,观察不仔细,未 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患者因素:患者不配合治疗、自行移动肢体、压迫注射部位 等,导致药物外渗。 二、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1. 早期发现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识别,对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的过程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并评估患者的局部反应情况。 2. 局部冷敷 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对患肢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药物对组织的损伤。冷敷时间一般为24小时左右。

3.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局部反应情况,可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喜辽妥、地塞米松、硫酸镁等,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预防组织坏死。 4. 外科处理 若患者发生局部组织坏死,需根据情况进行清创、植皮、截肢等外科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5. 预防措施 1.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化疗药物的作用及输注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 2.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避免在硬结、瘢痕、炎 症等部位进行注射。 3.输注化疗药物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输注方 案。 4.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的局部反应情况,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5.对医护人员进行化疗药物输注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急 处理能力。 三、总结 化疗药物外渗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安全隐患。为了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避免药物外渗的发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方案及程序

适用标准文案 药品不良反响/ 事件应急方案及办理程序 一、发生药品不良反响应急方案及办理程序 (一)应急方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响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办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响,状况好转者可持续察看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响,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 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急救,必需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状况和急救过程。 6、实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7、患者家眷有异议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液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办理程序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办理→就地急救→察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急救过程→实时上报→保存药物→送检 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响,原则上应立刻停药,并立刻值班医 生,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停药时期应察看患者,采纳简略的处理方法。依据

医嘱进行办理,状况严重者立刻急救。如思疑药质量量问题,应与药剂科联系,由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共同进行有关药物的封存工作。如发生输液反响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注明时间,冷藏备检。 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响,填写《药品不良反响报告》,实时报告给药剂科不良反响监察员,并将未填齐项目填写完好。若不良反响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将负责出色文档

适用标准文案 持续检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交流进行状况进展登记。 药品不良反响报告时限不良反响发生后各部门需在一周内上报至药剂科,药剂 科不良反响监测员实时到科室检查,并将发生状况按月向区药品监察管理局上报。 严重不良反响,科室实时上报给药剂科,药品监测员在一周内在线报告国家药品不 良反响监测网。死亡病例最快速度实时上报。 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响,应立刻停药,赐予踊跃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对患 者的不利影响,向科室主任报告详尽状况,按规准时限填写《药品不良反响报告 表》,并将状况分别报告医务科及药剂科。药剂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病历议论,究 其不良反响与可疑药品的有关性,若与药品有关,剖析是药质量量、多种药物互相 作用,仍是因为患者自己等原由造成,整理总结后通告全院。 药学人员有义务对医师及患者进行药品不良反响信息的传达和用药安全知识的 宣传。 若因一种药物,同剂型、同批号在一周内连续出现 3 例或以上不良反响,药剂科应立刻通知各疗区停用该批号药品,并在临床要点监测已用该药品患者的情 况,通知生产厂家,见告其状况,共同剖析药品不良反响发生原由。若为药质量量 原由,药剂科将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提请办理建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