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概要

内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概要
内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概要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ine Teaching Program

课程编号:内科学(临床医学概要)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

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总论与手术学、诊断学、放射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重点论述人体各个系统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内科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教材,其目的是引导一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基础医学、临床前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临床,帮助医学生掌握为患者掌握诊治疾病的本领。内科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诊断学与内科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培养学生树立疾病的整体观概念,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今后从事内科工作或其他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力衰竭(1学时)

1.基本内容:心力衰竭的定义和病因;心力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的分类和分期;左心功能不全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和方法,尤其是目前有关神经内分泌调节的治疗进展和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征,

禁忌征及洋地黄中毒表现。

2.基本教学要求:

熟悉: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掌握;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

掌握:各类心力衰竭(左、右心衰,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了解: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抢救措施。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的分期与分级;各类心力衰竭(左、右心衰,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难点: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及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治疗的最新进展。

4.教学建议: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结合临床病例并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讲解。

(二)心律失常(1学时)

1.基本内容: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诊断及临床意义;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2.基本教学要求:

熟悉: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及发生机理;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诊断及临床意义;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诊断及临床意义;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临床应用;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难点: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

4.教学建议

列表对比各种心律失常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特点;

尽可能通过多媒体图示心电图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各种心律失常。

(三)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自学)

1.基本内容: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定义;心脏骤停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特征;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电除颤方法。

2.基本教学要求:

掌握: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

熟悉:心脏骤停的药物治疗和电除颤方法。

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定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

难点:心脏骤停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心肺复苏和基本生命支持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和人体模型操作讲解心肺复苏。

(四)原发性高血压(2学时)

1.基本内容:高血压的分类及定义;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降压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原则;降压药物的分类、特点、副作用以及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及处理。

2.基本教学要求:

掌握:高血压的分类及定义;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

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分级和危险分层;

掌握:常用降压药物的分类、特点、副作用以及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

熟悉: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

了解:高血压急症诊断及处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高血压的分类及定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降压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原则;降压药物的分类、特点、副作用以及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

难点:降压药物的临床个体化选择和降压目标;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类型及诊断方法;高血压急症的诊断及处理。

4.教学建议:

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讲解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个体化治疗;

列表对比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五)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学时)

1.基本内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和定义;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治疗原则;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2.基本教学要求: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熟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掌握: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和定义;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掌握: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治疗原则;

掌握: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了解: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和定义;心绞痛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抢救治疗原则;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难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抢救治疗原则;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概念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以及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进展。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六)心脏瓣膜病(自学)

1.基本内容: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三尖瓣、肺动脉瓣与联合瓣膜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生理特点;三尖瓣、肺动脉瓣与联合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基本教学要求:

了解:心脏瓣膜病的流行病学概况、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机制;

掌握: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掌握: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熟悉:三尖瓣、肺动脉瓣与联合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心脏瓣膜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难点: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心脏瓣膜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

4.教学建议

列表对比各种瓣膜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

结合具体临床病例,通过多媒体,如播放各种心脏瓣膜病杂音帮助理解掌握各种心脏瓣膜病。

(七)感染性心内膜炎(自学)

1.基本内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和治疗。

2.基本教学要求:

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并发症;

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

了解: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和治疗。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

难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及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讲解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和治疗。

(八)心肌病(原发性)(自学)

1.基本内容: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肥厚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各类特异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基本教学要求:

了解:心肌病的定义、分类;

掌握: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肥厚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各类特异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扩张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肥厚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难点:各类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教学建议

列表对比各种特异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结合多媒体心脏彩超图片和临床病例讲解各型心肌病。

(九)心肌炎(自学)

1.基本内容:心肌炎的分类和病因;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2.基本教学要求:

了解:心肌炎的分类和病因;

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难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十)心包疾病(自学)

1.基本内容: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2.基本教学要求:

掌握: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熟悉: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难点: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4.教学建议:

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及多媒体图片讲解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执笔人:杨军系室审核人:吴洁。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为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并满足人才培养状态平台系统数据填报的需求,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课程代码是课程身份识别码,是课程“身份证”。同一名称的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独立代码,不论是在一个专业还是在多个专业开课。 2.教学大纲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名称。每门课程名称要规范(包括部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名称必须反映课程核心内容。 3.当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作重大修改,原课程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时,应按新开课程重新申请备案,另行编制课程代码。 4.课程代码编制以教务处统一制定的编制办法为实施原则。 二、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课程代码由11位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构成情况如下: A B F G H I J 层次代码专业代码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流水号 1.A位数字为层次代码——卫职院层次代码,三年制高职为A,五年一贯制高职为B,二年制高职为C;卫校层次代码,一律为Z。 2.B-F位数字为专业代码—— 卫职院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62):护理类(6202)的护理专业代码为620201,助产专业代码为620202;药学类(6203)的药学专业代码为620301;医学技术类(6204)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620401;康复治疗类(6205)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代码为620501。

卫校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10):护理专业代码为100100,助产专业代码为100200,农村医学专业代码为100300,康复技术专业代码为10050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10070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为100800,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代码为100900,药剂专业代码为101100,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代码为101700,中药专业代码为101800,制药技术专业代码为102000。 注1:不同专业的同一门公共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9999为专业代码。比如五个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专业代码为629999;中职各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职业生涯规划》,其专业代码为109999。 注2:不同专业的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8888为专业代码。比如三年制高职护理、助产都开设的专业课《内科护理学》,其专业代码为628888;三年制高职检验技术、药学都开设的专业课《临床医学概要》,其专业代码为628888。 3.G位数字为课程类别代码——公共课为1,专业基础课为2,专业课为3。 4.H位数字为课程性质代码——必修课为1,公共选修课程为2,专业选修课程为3。 4.I-J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开课顺序由01到99(同一学期开课的,按教学计划中排列先后进行流水排序)。 注: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整体代码应相同,即同一门课程有且只能有一个代码。 教务处 2017年7月22日

于峰编著_医学概论_教学大纲

师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 68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属于药学专业的方向课程。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药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 一心理-社会模式,今后药学生从事的职业也从以研发、生产为主,逐步向药学 服务过渡。因此,加强药学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教育,保证药学生能够掌握医学 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 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 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 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 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 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6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教学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症状的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熟悉:问诊的容,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特点,体格检查的手法 3、了解:病历书写 二、主要教学容 1、问诊的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 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 床表现、诊断。 3、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 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①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②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③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 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④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⑤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⑥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医学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口腔修复工艺(100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为各级医院口腔技工室、义齿加工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同时培养从事义齿修复、加工及矫治器制作、相关产品销售与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一)就业岗位 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工艺)专业生产岗位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包括:义齿制作、义齿质检、义齿生产档案管理等。相关的岗位还有:口腔材料及设备公司等企业有关技术支持岗位。 (二)就业范围 各级医院口腔科及牙防所技术制作中心(技工室)、义齿制作企业、口腔材料及设备公司等。 表1-1不同职业就业岗位对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能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与口腔修复医师和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协作; 3.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能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企业文化与管理,能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口腔修复机构的工作。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知识及相关的口腔医学知识,能进行口腔修复体制作,并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完成口腔修复体制作的综合性任务; 2.掌握口腔修复体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学知识,具有口腔工艺材料选择与应用的能力;3.熟悉口腔工艺设备知识,具有正确使用口腔工艺设备和器械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养护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4.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具有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工作的审美能力; 5.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所需的雕刻与色彩学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美术雕刻与色彩表现能力,能制作满足服务对象审美要求的口腔修复体; 6.熟悉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具有开展口腔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7.具有口腔各类矫治器制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 8.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体及相关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的能力; 9.初步具有口腔修复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 本科:口腔修复工艺学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呼吸内科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INTERNAL MEDICIN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6(理论总学时96/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8.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 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 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 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2版)陈灏珠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 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 年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 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 年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2.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典型的X线表现。 (二)熟悉: 1. 肺炎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 肺炎的诊断程序。 3.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特点。 4. 常见病原菌肺炎(葡萄球菌、支原体)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三)了解: 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020年临床疾病概要 (最新课件)

临床疾病概要 单选题(40分)填空题(20分)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病例分析(15分) 呼吸系统: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病因、早期症状、临床特点, 最具价值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气气流受限为特点,且常呈进行性进展,与气道和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的一种疾病,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与吸烟有关的几个观点: a、吸烟时间越长,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天吸烟量越 多,COPD的发病率越 b、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以及COPD的发生。孕 期妇女吸烟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 常见的病原体有: (1)病毒:56%-80%的病人发病前常有类似感冒的症状,由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常可分离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细菌:主要以肺炎链球苗、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球菌(以往称奈瑟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也可有革兰氏阴性杆菌。 症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1)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 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是COPD的典型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FVC〈70%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是评估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 FEV1%预计值〈80%预计值 有关诊断的病程规定是? GOLD2011年建议对COPD的评估分别从 症状气流受限程度加重风险合并症 最后以综合评估方法来确定疾病严重度 肺炎的常见致病菌?分为哪几类? 1细菌性肺炎占80%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支原体等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原虫、寄生虫等 病理分期、临床表现特点。 1大叶性(肺泡性):肺实变征致病菌:肺炎球菌(95%) 2小叶性(支气管)肺炎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湿罗音,无实变体征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临近毕业之际对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一)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从二0XX年进入XX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就读以来,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本人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顺利完成了学业。回首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思念的四年。在毕业之际,总结归纳了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成长了不少,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无止境,需要加紧步伐去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导下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实的掌握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本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方面锦上添花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规范,了

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规范,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励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别人请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是xx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获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习题和对待问习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屡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计划方案,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计划方案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习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单单满足于单纯的实践,

内科学教学大纲版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内科、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医学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骨伤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与中医各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5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通过内科学的教学,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传染病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 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 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 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 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 要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 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8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15%,有5%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康复治疗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在必备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业务要求: (1)具备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具备扎实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具备残损、慢性病、老年病的康复治疗能力。 (4)具备常用的康复护理技能。 (5)具备一定的社区康复和康复宣传的能力。 (6)具备管理康复治疗室的能力。 (7)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入学程度和时间分配 1、学制:三年 2、入学程度:高中毕业生。 3、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表 学年讲授、教学毕业考试入学教育军训假期机动合计

实验实习实习毕业教育 Ⅰ35 2 1 4 9 1 52 Ⅱ35 2 2 1 9 3 52 Ⅲ36 2 1 1 40 合计70 2 36 6 3 4 18 4 144 三、课程设置: 公共课: 总学时631学时占总学时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54学时 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4学时 体育70学时 大学英语212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140学时 就业指南17学时 形势政策70学时 大学语文34学时 基础课 总学时744学时占总学时36% 医学物理学68学时 功能解剖生理学136学时 病理学54学时 药理学54学时 临床医学基础108学时 临床疾病概要108学时 骨科诊疗学54学时 神经病学54学时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ID】20107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分数】3分 【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 【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 【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 1.课程介绍: (1)中文介绍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 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 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1、 引起化学法隐血试验结果假阴性的因素是() A. 维生素C B. 生理性失血 C. 大量食用蔬菜 D. 食用动物食品 E. 消化道大出血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临床检验基础》第十一章粪便检查,第三节化学检查的知识点。 【题眼解析】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出现假阴性。A选项正确。大量食用蔬菜、食用动物食品可出现假阳性。C、D选项错误。生理性失血、消化道大出血出现阳性结果。B、E选项不对。 【知识拓展】隐血试验化学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可催化分解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因氧化能力强可氧化色原物而使之成色。虽简单易行,但缺乏特异性和准确性,影响因素多,如试剂类型、粪便中血红蛋白的多少、过氧化氢的浓度、观察时间、血液在肠道滞留时间、标本量多少以及食物、药物等。用化学法检验粪便潜血,需素食3天,不要服用维生素C等还原性药物。 [单项选择题]2、 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重症肌无力病 B. 过敏性休克 C. 接触性皮炎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新生儿溶血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接触性皮炎属Ⅳ型超敏反应。 [单项选择题]3、 慢性白血病的自然病程一般大于 A.1个月 B.3个月 C.9个月 D.1年 E.2年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题眼解析】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白血病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白血病细胞多为成熟和较成熟的细胞,病情发展慢,自然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骨髓及外周血中多为原始及早幼细胞,病情发展迅速,病程仅数个月。此题选D。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临床疾病概要》第七章血液造血系统疾病第二节白细胞系统疾病中的知识点。 【知识拓展】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是以形态学诊断为基础,结合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的MICM综合性诊断方法。起病多急骤,常见症状为发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和多种浸润表现,多见骨关节疼痛,较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 [单项选择题]4、 下列哪个是挥发酸 A.CO B.β-羟丁酸 C.乙酰乙酸

内科学教学大纲2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用) 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 总学时:96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9学时 课程编码:23011 课程学分:6学分 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研室:西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姜宏 一、一般情况 《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临床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临床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内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掌握必要的危重病抢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西医临床的相互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促进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又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组织教学。讲授时要求概念准确清楚,临床思维严谨科学,内容重点突出、方法切实可行;要求讲授内容层次分明,突出常见病与多发病、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讲授,并注意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注重床边教学的实施与临床见习,重视本学科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本大纲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二版)教材编写,适用于中医、中西结合五年制,中医、针灸推拿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学生教学。教材内容中传染病内容在该专业开设的《传染病学》课程中讲授及考核,部分与急诊医学重叠的内容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DIC、上消化道出血等,放在《急诊医学》中讲授,该大纲中不作教学及考试要求。 大纲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结合典型病例教学两大部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强调运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式教学,其余疾病根据条件实施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理论讲授。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 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 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 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 【教学方法】 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 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支气管的辅助检查及其改变。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 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 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 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 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重点突 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 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 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