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水最大小时用水量的计算

生活用水最大小时用水量的计算
生活用水最大小时用水量的计算

生活用水最大小时用水量的计算

举例

恒压供水设备设计计算书

(本例为旧系统改造项目,红字为选择参数)

1供水设备选型

1.1设备基本要求

1.1.1供水高度:3m*9层=27m

(层高和层数按实际选取)

1.1.2用水人数:3.5人*240户=840人(每户按3.5~5选取)

1.2.1

最大小时用水量

根据公式:最大小时用水量:Q=n*q*k/24,000(m3/h)

1.2.2最大小时用水量计算

公式取值:用水人数:n=840(人)用水标准:q=150(升/人*日)

(q为常数)峰谷系数:k=3(k按2~4选取)

则最大小时用水量:

Q=n*q*k/24000=840*150*3/24000=15.75(m3/h)

1.3扬程计算

根据所需供水扬程:

H=h1+h2+h3(m)取值--

供水高度:h1=27(m)

流阻总和--取0.15MPa

折合:h2=15(m)

(h2按计算取值)

出口压力--取0.1MPa折合:h3=10(m)(h3按计算取值)

则所需供水扬程:

Ha=ha1+ha2+ha3=27+10+10=52(m)

1.4设备选型

按上列理论计算,

正常所需供水扬程为52米,最大小时用水量为15.75立方米/小时(人均日用水量取值q=150升,峰谷系数取值k=3,均为参数取用范围的中值)。

选用ZB16-32-52智能变频供水设备一套,智能变频供水设备额定流量为31.5立方米/小时,额定扬程52米。每套设备配三台全型CR16-40(扬程52m,流量

10.5m3/h,功率4KW),立式

立式多级泵组成泵组,互为仑换泵配合使用,在智能调频控制下,泵组的工作状态为:

1.4.1

在低峰情况下,如果深夜至凌晨,开动一台泵,水泵处于变频工况运行,在52 米扬程上流量为10.5立方米/小时,已基本可满足正常的供水需求。

1.4.2

一般情况下,开动二台泵。在52米扬程上流量最高可达21立方米/小时,已基本可满足正常的供水需求,因此,通常只是二台泵投入运行。其中一台泵处于变频运行,根据用水量自动控制调整转速,保持足够的供水压力。

1.4.3

在用水量突然增大的情况下,系统将会自动再增开另一台泵。其中一台泵处于变频运行,根据用水量自动控制调整转速,保持足够的供水压力。

1.4.4在用水量增幅特别大的时候,三台泵会同时处于工频运行状态,此时在52米扬程上,三台泵最高可提供31.5立方米/小时的流量,三泵合计流量为所供用户理论小时用水量的200%。

1.4.4本系统当一台泵发生故障或进行保养时,另一台则投入运行,不会影响正常供水。

2供水系统改造

2.1供水设备

将原加压给高位水池的水泵拆除,安装恒压供水设备。

2.2供水管道

原供水管道基本不用大的改动。只将立管进水池端短接,原进水池管口增加液位浮球阀,以保证消防用水量。2.3低位水池原低位水池取消(或拆除)。新安装低位进水罐按四小时的蓄水量约60立方米选型。当仃止市政供水后四小时内仍能正常供水。当发生火警时,能及时供应消防用水。水罐材质触水部分为全不锈钢,进水选用全铜电子液压阀,水位控制为不锈钢电磁感应电极。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 用水量标准 3.0.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条文说明: 用水量标准 3.0.1本条按照地域分区给出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以下简称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1 地域分区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各种自然条件差异甚大。本标准在分区过程中参考了GB50178—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结合行政区划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力求在同一区域内的城市经济水平、气象条件、降水多少,能够处于一个基本相同的数量级上,使分区分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划分成了六个区域。即: 第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第二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第三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第四区:广西、广东、海南 第五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第六区:新疆、西藏、青海 本标准参照“GB50178—93标准”在一级区中将全国划为7个区,其中重点是将青海、西藏、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划出一个区,新疆东部、甘肃北部、内蒙西部又划出一个区,其他五个区范围与本标准基本吻合。 2 标准值的确定 (1)数据调查结果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分别由沈阳、天津、武汉、上海、深圳、成都六城市自来水公司作为组长单位对六个区的居民用水进行了用水情况调查。其中沈阳组负责第一区调查,天津组负责第二区调查,武汉组负责第三区(A)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的调查,上海组负责第三区(B)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一市和第六区的调查,深圳组负责第四区的调查,成都组负责第五区的调查。调查工作分别用“四个调查表”采集了108个城市的1998、1999、2000年三个整年度的居民用水数据;2002年12个月的分月数据;对一些住宅小区和不同用水设施的居民用户按A、B、C三类用水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七个组对六个区的调查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后数据汇总情况见表1及表2。 表1 居民生活用水数据采集调查情况分组汇总表

用水量计算

全日供应热水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 86400t -t C mq K Q r L r r h h ρ)(?= Qh-设计小时耗热量,W m-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 qr-热水用水定额 C-水的比热=4.187mj/(kg ·℃) tr-热水温度,tr=60℃ tL-冷水计算温度 ρr-热水密度,kg/L Kh-热水小时变化系数 定时供应热水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 3600 bC N t t q Q 0r L r h h ρ)(-∑= qh-卫生器具热水的小时用水定额 N0-同类卫生器具数 b-卫生器具使用的百分数

设计小时热用水量计算 r L r h r t t Q Q ρ)(163.1-= 式中:Qr-设计小时热水量,L /h Qh-设计小时耗热量,W tr-设计热水温度, ℃ tL-设计冷水温度,℃ ρr-热水密度,kg/L 最高日用水量 Qd=Σmqd/1000 式中 Qd :最高日用水量,L/d ; m : 用水单位数,人或床位数; qd :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L/人.d , L/床.d ,或L/人.班 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 Qh=QdKh/T

式中Qh:最大小时用水量,L/h Qd:最高日用水量,L/d; T:24h; Kh:小时变化系数,按《规范》确定. (1)给水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i——管道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a/m); dj——管道计算内径(m); qj——给水设计流量(m3/s); Ch——海澄-威廉系数。 各种塑料管、内衬(涂)塑管Ch=140;铜管、不锈钢管Ch=130;衬水泥、树脂的铸铁管Ch=130;普通钢管、铸铁管Ch=100

1500方生活水处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项目概况 (1) §1-2方案编制单位 (1) §1-3方案编制依据 (1) §1-4方案编制原则 (2) §1-5方案编制范围 (3) 第二章水量、水质和处理目标 (3) §2-1 设计水量、水质 (3) §2-2处理目标 (4) 第三章工艺方案设计 (4) §3-1工艺流程的确定 (4) §3-2具体工艺流程 (6) §3-3各单元介绍 (6) 第四章各主要构筑物去除效果 (11) 第五章工艺构(建)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 (11) §5-1 废水处理部分 (11) §5-2污泥处理部分 (18) §5-3 车间 (19) 第六章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20) §6-1 总体说明 (20)

§6-2 被控设备统计 (20) §6-3 系统功能 (20) §6-4 系统余留 (21) §6-5 电控柜 (21) §6-6用电负荷 (22) 第七章总体设计 (22) 第八章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24) §8-1劳动定员 (24) §8-2工作制度 (24) 第九章建设工期 (24) 第十章工程投资概算 (25) §10-1建设规模与工程内容 (25) §10-2工程直接投资概算 (25) 第十一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效益分析 (27) §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7) §11-2 效益分析 (27)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29) §12-1 环境保护 (29) §12-2 安全卫生 (30)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菏泽市****新城1500m3/d中水回用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单位:菏泽市****。 项目建设地点:菏泽市****。 3、项目简介 菏泽市****本着保护环境,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拟建中水站一座,将小区内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处理能力为1500m3/d,处理后的水回用于冲厕、绿化、道路保洁等。 §1-2方案编制单位 1、方案编制单位 ****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2、方案编制单位简介 §1-3方案编制依据 1、菏泽市*****关于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具体的建设要求;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 The standard of water quantity for city's residential use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1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6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T50331-2002,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9月16日1总则 1.0.1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促进城市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地制定居民用水价格,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确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各地在制定本地区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地方标准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的确定,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居民city's residential 在城市中有固定居住地、非经常流动、相对稳定地在某地居住的自然人。 2.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water for city's residential use 指使用公共供水设施或自建供水设施供水的,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用水。 2.0.3日用水量water quantity of per day,per person 每个居民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的标准值。 3用水量标准 3.0.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案例5-1:内容:施工临时用水量及管径计算方法

不记得页码: 施工机械用水量 3600 83221?? ?=∑K N Q K q (5-7) 麻烦核实一下施工机械用水量公式5-7 q 缺少下角标2,正确应为q 2: 3600 832212?? ?=∑K N Q K q (5-7) 页码:154 原文字: 工地上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7.工地临时供电系统的布置 建议修改文字: 插入案例5-1 工地上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案例5-1 案例5-1 某工程,建筑面积为18133m 2,占地面积为4600m 2。地下一层,地上9层。筏形基础,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空心砌块隔墙;生活区与现场一墙之隔,建筑面积750m 2,常住工人330名。水源从现场南侧引入,要求保证施工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 问题: (1) 当施工用水系数K 1=,年混凝土浇筑量11743m 3,施工用水定额2400L/m 3 ,年持续有效工作日为150d ,两班作业,用水不均衡系数K 2=。要求计算现场施工用水? (2) 施工机械主要是混凝土搅拌机,共4台,包括混凝土输送泵的清洗用水、进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冲洗等,用水定额平均N 2=300L/台。未预计用水系数K 1=,施工不均衡系数K 3=,求施工机械用水量? (3) 假定现场生活高峰人数P 1=350人,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N 3=40L/班,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K 4=,每天用水2个班,要求计算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4) 假定生活区常住工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耗水量为N 4=120L ,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K 5按计取;计算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5) 请根据现场占地面积设定消防用水量? (6) 计算总用水量? (7) 计算临时用水管径? 案例解析 (1) 计算现场施工用水量: S L K b T N Q K q /626.53600 85.1215024001174315.136008211111=?????=???= (2) 计算施工机械用水量: s L K N Q K q /0958.03600 80.2300415.13600832 212=????=?=∑ (3) 计算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s L b K N P q /365.03600 825.140350360084313=????=????= (4) 计算生活居住区生活用水量 s L K N p q /15.13600245.21203303600245424=???=???= (5) 设定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 q 5的确定。按规程规定,施工现场在25ha(250000m 2)以内时,不大于15L/s ;(注:一公倾(ha )等于10000m 2)。 由于施工占地面积远远小于250000m 2,故按最小消防用水量选用,为q 5=10L/s 。 (6) 计算总用水量 54321/237.715.1365.00958.0626.5q s L q q q q <=+++=+++,故总用水量按消防用水量考虑,即总用水量s L q Q /105==。若考虑10%的漏水损失,则总用水量:s L Q /1110%)101(=?+=。 (7) 计算临时用水管径 供水管管径是在计算总用水量的基础上按公式计算的,如果已知用水量,按规定设定水流速度(假定为:s),就可以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mm Q D 965 .114.3100011410004=???=??=νπ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总结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一、处理设施概况 大多数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病原性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可以通过各种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去除水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各种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尽管如此,某些生活污水站由于处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污水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与规定排放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前置A级生化池(水解生化池)—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成功地处理了该类生活污水,该工艺具有抗负荷性强、除磷脱氮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地埋式占地面积少,美观大方等优点。 一体化生活污水专用处理设备,埋地设计。该设备结合生活污水性质,采用世界上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集去除BOD5、COD、NH3 - N、病菌于一身,是目前最高效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它被广泛地用于各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及水质近似生活污水的工业水处理,替代了去除率很低,处理后出水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普通物理化学法及生化处理法。经过应用表明,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专用处理设备是一种处理效果十分理想且管理方便的设备。

污水处理池和地埋式设备均设计于地表以下,地表以上绿化。因此污水处理站不影响周边的整体环境和深化要求。 二、设计依据 1、废水排放执行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 2、恶臭气体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4、废渣排放执行《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73); 5、污泥执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三、废水处理工艺 1、工艺流程图如下: 生活 污水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中国建设报/2002年/10月/31日/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6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的公告美国费城3411996现批准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31-2002,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9月16日 1总则 1.0.1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促进城市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地制定居民用水价格,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确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各地在制定本地区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地方标准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0.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的确定,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居民city!s residential 在城市中有固定居住地、非经常流动、相对稳定地在某地居住的自然人。 2.0.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water for city!sresidential use 指使用公共供水设施或自建供水设施供水的,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的用水。 2.0.3日用水量water quantity of per day,per person 每个居民每日平均生活用水量的标准值。 3用水量标准 3.0.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注:1表中所列日用水量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要的标准值。在核定城市居民用水量时,各地应在标准值区间内直接选定。 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考核不应以日作为考核周期,日用水量指标应作为月度考核周期计算水量指标的基础值。 3指标值中的上限值是根据气温变化和用水高峰月变化参数确定的,一个年度当中对居民用水可分段考核,利用区间值进行调整使用。上限值可作为一个年度当中最高月的指标值。 4家庭用水人口的计算,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管理规则或办法。 5以本标准为指导,各地视本地情况可制定地方标准或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本条说明了标准编制的目的,是增强城市居民节约用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持续利用,推动水价改革。 1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进行合理开采、有效利用、节约控制,是今后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内容。转变粗放型用水习惯,制定合理的居民用水标准,满足居民生活的基本用水需要,并建立核定与考核制度,使之不断完善,形成体系,是控制粗放型用水的基本手段,也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2以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基础,为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机制,进一步理顺城市供水价格创造条件。 1.0.2本标准适用范围确定为?确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地流动人口数量变化、供水状况及管理要求等情况不同,在执行本标准时,需要结合本地区的管理,计量方式等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标准或办法推动实施。 1.0.3本条规定了各地在执行本标准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GBJ13%86 室外给水设计规定1997年(修订版)对部分条文做了修订,其中区域分类方式和定值方法做了重大调整。修订后的标准将原来的五个分区变成了三个,以城市规模的大小划分了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三楼,定额值取消了时变化系数的调整方法,直接给定了平均日和最高日定额值。这个规范是用于室外给水设计的文件,与本标准用途不同。本标准的指标值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指标,低于设计标准。 2术语

用水量计算

用水量计算 3.6.1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6.3、3.6.4条计算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 表3.6.1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每户 Ng 345678910 qokh 350102009600890082007600———400910087008100760071006650——4508200790075007100665062505900—50074007200690066006250590056005350 55067006700640062005900560053505100 60061006100600058005550530050504850 65056005700560054005250500048004650 70052005300520051004950480046004450

注:1 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2 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 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1.9条的规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1.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 3 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原规范2003版设计流量计算存在下列问题: a. 3000人以上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 b. 3000人以下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 c. 在3000人前提下按设计秒流量式(3.6.4)计算和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得到两种结果; d. 居住小区给水支管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偏小,与住宅按概率法计算设计秒流量不能銜接;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 一、水文地质资料 二、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该计算书计算主要依据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同时参阅了《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和姚天强等编写的《基坑降水手册》。 三、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2H-S)*S/(lgR-lgr0)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取综合渗透系数10m/d H为含水层厚度(m):主要为细砂层以上取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根据施工经验取15m r 0为基坑范围的引用半径(m):r =(r1+r2r+r3+r4+…+rn)1/n 降水干扰井 群分别至基坑中心点的距离; S为基坑水位降深(m):

D为基坑开挖深度(m):取 d 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取 w sw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取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2672m3。 2、降水井深度确定: 降水井深度按下式: H W =H1+ H2 + H3 + H4 + H5 + H6 H W—降水井深度(m); H1—基坑深度(m);(取) H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取) H3—iy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y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基坑等效半径;(计算得,取) H1—降水期间水位变幅(m);(取) H2—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m);(取) H W—沉砂管工作长度(m);(取) 根据上式计算得:降水井深度为 3、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 = (l′d)/a*24 降水井数量计算: q为单井允许最大进水量(m3/d); d为过滤器外径(mm):取400m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过滤器进水部分有效长度取); a为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渗透系数5—15m/d,含水层厚度≤20m,取100)

生活饮用水处理项目设计方案

羚山泵站生活饮用水处理项目 设 计 方 案 2011年8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1) 2.1设计依据 (1) 2.2设计原则 (1) 3项目范围 (2) 4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处理水量 (2) 4.1进水水质 (2) 4.2出水要求 (2) 4.3设计处理水量 (3) 5处理方案选择及工艺流程 (3) 5.1处理方案选择 (3) 5.2原则流程 (3) 5.3工艺说明 (4) 6设备参数 (4) 6.1高效过滤器系统 (4) 6.1.1原水提升泵(兼反洗水泵) (4) 6.1.2絮凝加药装置 (4) 6.1.3高效过滤器技术参数 (5) 6.1.4配套反洗设备 (7) 6.2中间水池 (7) 6.3锰砂过滤器 (8) 6.4消毒水池 (8) 6.5消毒加药装置 (9) 6.6电控系统 (9) 7电气及自控 (10) 7.1电气 (10) 7.2自动控制 (10) 8主要设备(材料)及报价 (11)

1项目概况 本处理项目为新建工程。该项目处理水量为3m3/d, 原水为井水,要求经处理后,达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2.1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3)《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GB5749-2006);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5)《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6)建设方提供的原始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2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卫生和安全等法规,经处理后主要水质指标均符合建设方提出的要求; 2)设计中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成熟、安全可靠,并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3)处理单元相对紧凑、占地尽可能少,在确保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_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水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已不能满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为此,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下称“新标准”)。 2007年7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21年来首次对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进行修订。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由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卫生、供水、环保、水利、水资源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了该项标准的修订工作。 新标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 项增至4项;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放射性指标仍为2项。二是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三是实现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新标准水质项目和指标值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参考了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饮用水标准。 1985年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里,饮用水浑浊度的指标是“3-5”,新《标准》则将之提高到“1-3”,也就是说,抛开一大堆老百姓看不懂的理化指标不说,最直观能感受到的,是水色将更为清亮。

工程各类地下水控制施工措施及计算方法

地下水控制方案及计算方法 基坑工程中的降低地下水亦称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要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的要求,并且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 6-2-8-1 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地下水控制方法有多种,其适用条件大致如表6-123所示,选择时根据土层情况、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等综合考虑后优选。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表6-123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否则一旦发生突涌,将给施工带来极大麻烦。 6-2-8-2 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水井理论,水井分为潜水(无压)完整井、潜水(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和承压非完整井。这几种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不同。 完整井(fully penetrating well):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断面进水的井。揭穿整个含水层,并在整个含水层厚度上都进水的井。

非完整井(partially penetrating well):未揭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未完全揭穿整个含水层,或揭穿整个含水层,但只有部分含水层厚度上进水的井。 潜水井(well in a phreatic aquifer):揭露潜水含水层的水井。又称无压井。 承压水井(well in a confined aquifer):揭露承压含水层的水井。又称有压井。当水头高出地面自流时又称为自流井(artesian well,flowing well );当地下水埋深很大时,可出现承压-无压井。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是否邻近水源,分别计算如下: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图6-168a ) ) 1lg()2(366.10 r R S S H K Q +-= (6-124) 式中 Q ——基坑涌水量; K ——土壤的渗透系数; H ——潜水含水层厚度; S ——基坑水位降深; R ——降水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 为二、三级时,对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算: kH S R 2= (6-125) 对承压含水层按下式计算: k S R 10= (6-126) k ——土的渗透系数; r 0——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基坑等效半径取圆半径。当基坑 非圆形时,对矩形基坑的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 0=0.29(a +b ) (6-127) 式中 a 、b ——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

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学校3500吨/天生活污水处理 项目 技 术 方 案 河南中蓝水处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3-4

目录 1.总论 (1) 2. 设计边界条件 (1) 3. 废水工艺的选择 (2) 3.1生化处理技术 (2) 3.2物化处理技术 (3) 3.3膜分离处理技术 (3) 3.4本方案采用A/O法工艺 (3) 3.5工艺流程图 (4) 4. 工艺介绍 (4) 4.1格栅 (4) 4.2调节池 (5) 4.3水解酸化池 (6) 4.4好氧池 (7) 4.5沉淀池 (7) 4.6污泥浓缩池 (7) 4.7压滤系统 (7) 4.8工艺特点 (9) 5.电气自控 (10) 6.主要设备明细表 (11) 7. 运行费用估算 (11) 7.1用电费 (11) 7.2人工费 (12) 7.3运行费 (12) 8. 工艺流程图 (11) 9. 运行费用估算 (11)

1.总论 1.1项目名称 **学校3500t/d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2设计依据 1) 用户提供的相关数据、参数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 《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案例》 4) 《给排水设计手册》 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1.3设计原则 1)依据施工地点整体设计进行局部深化设计。 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经处理后水质达到有关标准。 3)采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的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采用目前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尽量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5)平面布置和工程设计时,布局力求合理通畅,尽量节省占地。 6)废水处理站应尽量操作运行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 2. 设计边界条件 2.1设计处理规模 根据用户所提供数据,日处理水量为3500t/d,系统按每天24小时运行,则每小时处理量为146 t,设计水量为150t/h. 2.2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用户所提供的数据可知,原水为生活污水,其主要水质指标为(数据引自类似工程实例):

案例内容施工临时用水量及管径计算方法

案例内容施工临时用水量及管径计算方法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不记得页码: 施工机械用水量 3600 83221?? ?=∑K N Q K q (5-7) 麻烦核实一下施工机械用水量公式5-7 q 缺少下角标2,正确应为q 2: 3600 832212?? ?=∑K N Q K q (5-7) 页码:154 原文字: 工地上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7.工地临时供电系统的布置 建议修改文字: 插入案例5-1 工地上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案例5-1 案例5-1 某工程,建筑面积为18133m 2,占地面积为4600m 2 。地下一层,地上9层。筏形基础,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空心砌块隔墙;生活区与现场一墙之隔,建筑面积750m 2,常住工人330名。水源从现场南侧引入,要求保证施工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 问题: (1) 当施工用水系数K 1=,年混凝土浇筑量11743m 3,施工用水定额2400L/m 3 ,年持续有效工作日为150d ,两班作业,用水不均衡系数K 2=。要求计算现场施工用水 (2) 施工机械主要是混凝土搅拌机,共4台,包括混凝土输送泵的清洗用水、进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冲洗等,用水定额平均N 2=300L/台。未预计用水系数K 1=,施工不均衡系数K 3=,求施工机械用水量 (3) 假定现场生活高峰人数P 1=350人,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N 3=40L/班,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K 4=,每天用水2个班,要求计算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4) 假定生活区常住工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耗水量为N 4=120L ,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K 5按计取;计算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5) 请根据现场占地面积设定消防用水量 (6) 计算总用水量 (7) 计算临时用水管径 案例解析 (1) 计算现场施工用水量: S L K b T N Q K q /626.53600 85.1215024001174315.136008211111=?????=???= (2) 计算施工机械用水量: s L K N Q K q /0958.03600 80.2300415.13600832 212=????=?=∑ (3) 计算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s L b K N P q /365.03600 825.140350360084313=????=????= (4) 计算生活居住区生活用水量 s L K N p q /15.13600 245.21203303600245424=???=???= (5) 设定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 q 5的确定。按规程规定,施工现场在25ha(250000m 2)以内时,不大于15L/s ;(注:一 公倾(ha )等于10000m 2 )。 由于施工占地面积远远小于250000m 2 ,故按最小消防用水量选用,为q 5=10L/s 。 (6) 计算总用水量 54321/237.715.1365.00958.0626.5q s L q q q q <=+++=+++,故总用水量按消防用水量考虑,即总用水量s L q Q /105==。若考虑10%的漏水损失,则总用水量:s L Q /1110%)101(=?+=。 (7) 计算临时用水管径 供水管管径是在计算总用水量的基础上按公式计算的,如果已知用水量,按规定设定水流速度(假定为:s),就可以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井点降水涌水量计算

按照初定方案,本工程除埋深较深段使用拖拉管施工外,剩余大部分需使用井点降水大开挖施工。按照设计及规范初步设计沟槽底宽1.5m,沟槽深按照最大挖深设计取4m,开挖沟槽边坡按照1:1,基坑横剖面图如附图。经地质勘探,天然地面属耕植土,其下为粉质粘土(<=-4m),淤泥质粉质粘土(<=-7.14m)、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底部为泥岩,基本都属于透水层。地下水位标高为-0.5m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施工。 1井点布设 根据工程地质及施工状况,轻型井点采用沟槽两侧单排布设,为是总管接近地下水位,井点管布设于已挖好的路床底。总管距沟槽开挖线边缘1m,总管长度 L=50×2=100(m) 水位降低值 S=4 (m) 采用一级轻型井点,井点管的埋设深度(总管平台面至井点管下口,不包括滤管) H2>=H1 +h+IL=4.0+0.5+0.1×5.75=5.1(m) 采用6m长的井点管,直径50mm,滤管长1m。井点管外露地面0.2m,埋入土中5.8m(不包括滤管)大于5.2m,符合埋深要求。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计算。 2).基坑涌水量计算 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点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式1—23)进行计算 Q= 先求出H、K、R、x0值。 H:有效带深度 H=1.85(S,+L) s’=6-0.2-1.0=4.8m求得H: H=1.85(s,+L)=1.85(4.8+1.0)=10.73(m) 由于H0

城市生活用水处理主要方法

城市生活用水处理主要方法 处理厂的工艺组成与处理等级 生活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水线)、污泥处理等工段。由机械处理以及生化处理构成的系统属于二级处理系统,其BOD5和SS去除率可达到90%~98%。处理效果介于一级和二级处理之间的一般称为强化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或不完全二级处理,主要有高负荷生物处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BOD5去除率45%~75%。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处理系统通常称为深度二级处理。为了去除特定的物质,在二级处理之后设置的处理系统属三级处理,例如化学除磷,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机械处理工段 机械(一级)处理工段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构筑物,以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为目的,处理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法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这是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机械(一级)处理是所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必备工程(尽管有时有些工艺流程省去初沉池),城市污水一级处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别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脱氮型污水处理厂,一般不推荐曝气沉砂池,以避免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在原污水水质特性不利于除磷脱氮的情况下,初沉的设置与否以及设置方式需要根据水质特注的后续工艺加以仔细分析和考虑,以保证和改善除磷除脱氮等后续工艺的

进水水质。 污水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稳定塘法和土地处理法等四大类。日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由此可见,污水处理工艺的作用仅仅是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和固液分离,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同时将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初沉污泥、二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以及三级处理产生的化学污泥。由于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体,而且极易腐败发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消除污染的任务尚未完成。污泥必须经过一定的减容、减量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井妥善处置。污泥处理处置的成功与否对污水厂有重要的影响,必须重视。如果污泥不进行处理,污泥将不得不随处理后的出水排放,污水厂的净化效果也就会被抵消掉。 各种机械处理、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技置技术设备的选择与不同组合,以及构筑物的设计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水处理厂工艺和工程方案。设计人员的职责在于根据具体条件和处理水质目标把各种可能性

基坑.计算公式

1.基坑:Q=1.366K(2H-S)S/lg(1+R/r0) 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取K=20m/d; S:设计降水深度S=17.00m-4.5m=12.5m; H:含水层高即静止水位至基岩面距离取H=30m; 20 =612.37m; R:影响半径R=2S KH=2×12.5×30 r0:基坑等效半径矩形基坑r0=0.29(a+b); a:基坑长度a=224m; b:基坑宽度b=105.00m; r0=0.29×(224+105)=95.41m; Q=1.366×20×(2×30-12.5)×12.5/lg(1+612.37/95.41)=16221.25/0.87=18645.11m3/d; 2.单井出水量计算:q=120πr s l3K; rs:过滤半径,本工程管径采用0.3m、rs=0.15; l: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即R/100长度取整为6.0m; q:120×3.14×0.15×6×330=1053.72m3/d; 3.降水井的数量n=1.1×Q/q Q:基坑总涌水量; q:单井出水量,由于水泵出水量高于管井理论出水量以现场理论出数量为准计算q=1053.72m3/d; n=1.1×18645.11/1053.72=17.7 即n取20>17.7时满足降水井数量要求; 4.降水井的深度: Hw=Hw1+Hw2+Hw3+Hw4+Hw5 其中:Hw1表示基坑深度取13m; Hw2表示降水位距离基坑底的深度取1.0m; Hw3表示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取2.5m; Hw4表示滤管长度取6.0m; Hw5表示沉砂管长度取2.5m; Hw=25m; 降水深度验算: 由于降水井是漏斗式降落相邻降水井间距30m,挖孔桩深度为17m,基坑最大跨度224.0m 对基坑中心点验算; 据上算影响半径612.37m; 降水深度为-17---4.5m实降12.5m; 水位最高为X=15m; Y=15×12.5/612.37=0.3m; 降水时降水井间最大水位17-0.3=16.7m; 要求降水深度≧16m,两井间基础护壁桩深度满足要求水位最高处离降水井112m; Y=112*12.5/612.37=2.28; 降水时中心点水位最高处为17-2.28=14.72m;要求降水深度≧13m,中心点水位满足要求;

消防用水量的计算思路

消防用水量的计算思路,只需要三步 概述 一起火灾灭火所需消防用水的设计流量应由建筑的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固定冷却水系统等需要同时作用的各种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需要同时作用的各种水灭火系统最大设计流量之和确定; 2 两座及以上建筑合用消防给水系统时,应按其中一座设计流量最大者确定; 3 当消防给水与生活、生产给水合用时,合用系统的给水设计流量应为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与生活、生产用水最大小时流量之和。计算生活用水最大小时流量时,淋浴用水量宜按15%计,浇洒及洗刷等火灾时能停用的用水量可不计。 第一步:确定同一时间火灾起数 工厂、仓库、堆场、储罐区或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和一起火灾灭火所需室外消防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厂、堆场和储罐区等,当占地面积小于等于100h㎡(1公顷),且附有居住区人数小于或等于万人时,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1起确定;当占地面积小于或等于100h㎡,且附有居住区人数大于万人时,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2起确定,居住区应计1起,工厂、堆场或储罐区应计1起; 2、工厂、堆场和储罐区等,当占地面积大于100h㎡,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2起确定,工厂、堆场和储罐区应按需水量最大的两座建筑(或堆场、储罐)各计1起; 3、仓库和民用建筑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应按1起确定。 第二步:确定火灾延续时间 《消规》3.6.2: 甲、乙、丙类厂房、仓库:3h。

丁、戊类厂房、仓库:2h。 住宅:2h。 各个建筑:高层建筑中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建筑高度大于50m的财贸金融楼、图书馆、书库、重要的档案楼、科研楼和高级宾馆等为3h,其他公共建筑为2h。 地下建筑、地铁车站及汽车库:2h。 人防工程: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的人防工程为2h,小于3000㎡的人防工程为1h。 《消规》3.6.4: 建筑内用于防火分隔的防火分隔水幕和防护冷却水幕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防火分隔水幕或防护冷却火幕设置部位墙体的耐火极限。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1h确定。 第三步:计算一起火灾所需消防用水量 V=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取一个最大值)+水幕或固定冷却分隔。 自动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水喷雾灭火、自动消防水炮灭火等系统,一个防护对象或防护区的自动灭火系统的用水量按其中用水量最大的一个系统确定。 建筑内用于防火分隔的防火分隔水幕和防护冷却水幕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防火分隔水幕或防护冷却火幕设置部位墙体的耐火极限。 注意事项: 1.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 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应按规范表3.3.2中的公共建筑确定; 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当为多层建筑时,应按规范表3.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