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镇痛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胸科手术后镇痛及策略护理课件

监测疼痛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情况,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
剂量和给药方式。
舒适护理
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减少不必要的 身体暴露,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预防性镇痛
在手术结束前,给予预防性镇痛药 物,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术后护理要点
疼痛评估
康复指导
术后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 术后恢复,减轻疼痛。
术后疼痛的原因
01
02
03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对组织造成的 损伤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 因。
炎症反应
手术后炎症反应会引发疼 痛。
神经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神 经,导致疼痛。
术后疼痛对病人的影响
01
02
03
04
心理影响
疼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
生理影响
疼痛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率 加快、血压升高等。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在胸科手术后,病人需要特别注意呼吸、疼痛、饮食等方面的问题,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
预防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更换敷 料、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策略护理在镇痛中的应用
术前评估与准备
疼痛程度评估
在术前对患者的疼痛程度 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术 后镇痛方案和护理措施。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及 术后镇痛的相关知识,减 轻焦虑和恐惧,提高疼痛 阈值。
术前疼痛控制
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 采取非药物治疗,如物理 治疗、药物治疗等。
术中护理措施
满意度调查法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情况,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
剂量和给药方式。
舒适护理
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减少不必要的 身体暴露,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预防性镇痛
在手术结束前,给予预防性镇痛药 物,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术后护理要点
疼痛评估
康复指导
术后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镇痛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 术后恢复,减轻疼痛。
术后疼痛的原因
01
02
03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对组织造成的 损伤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 因。
炎症反应
手术后炎症反应会引发疼 痛。
神经损伤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神 经,导致疼痛。
术后疼痛对病人的影响
01
02
03
04
心理影响
疼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
生理影响
疼痛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心率 加快、血压升高等。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在胸科手术后,病人需要特别注意呼吸、疼痛、饮食等方面的问题,遵循医生的 建议和指导。
预防措施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更换敷 料、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策略护理在镇痛中的应用
术前评估与准备
疼痛程度评估
在术前对患者的疼痛程度 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术 后镇痛方案和护理措施。
心理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及 术后镇痛的相关知识,减 轻焦虑和恐惧,提高疼痛 阈值。
术前疼痛控制
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 采取非药物治疗,如物理 治疗、药物治疗等。
术中护理措施
满意度调查法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智能镇痛泵
开发具备智能调控功能的镇痛泵,能 够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和生理反应自 动调整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提高镇 痛效果和安全性。
护理教育的改进
镇痛护理专业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在小儿术后镇痛领域的专业培训,提高镇痛护理水平,确保患儿 得到最佳的镇痛护理。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小儿术后镇痛护理计划,提 高护理效果和患儿满意度。
镇痛效果的评估
STEP 02
STEP 01
患儿行为变化
疼痛强度变化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 强度,评估镇痛效果。
STEP 03
生理指标变化
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 生理指标的变化,以评估 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观察患儿疼痛缓解后是否 出现哭闹、躁动等行为变 化。
Part
04
小儿术后镇痛护理实践
术前评估与准备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呼吸、意识等情况,及时 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促进康复
鼓励患儿早期活动和功能 锻炼,促进术后康复,减 轻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 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
Part
05
小儿术后镇痛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小儿 术后镇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镇 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个性化镇痛方 案提供依据。
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其舒适度。
02
促进术后恢复
疼痛刺激会导致小儿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通过镇痛护理,可
以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03
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
术后疼痛会影响患儿的睡眠和情绪,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通过镇痛护
理,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开发具备智能调控功能的镇痛泵,能 够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和生理反应自 动调整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提高镇 痛效果和安全性。
护理教育的改进
镇痛护理专业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在小儿术后镇痛领域的专业培训,提高镇痛护理水平,确保患儿 得到最佳的镇痛护理。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小儿术后镇痛护理计划,提 高护理效果和患儿满意度。
镇痛效果的评估
STEP 02
STEP 01
患儿行为变化
疼痛强度变化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 强度,评估镇痛效果。
STEP 03
生理指标变化
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 生理指标的变化,以评估 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观察患儿疼痛缓解后是否 出现哭闹、躁动等行为变 化。
Part
04
小儿术后镇痛护理实践
术前评估与准备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呼吸、意识等情况,及时 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促进康复
鼓励患儿早期活动和功能 锻炼,促进术后康复,减 轻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 缩和关节僵硬等问题。
Part
05
小儿术后镇痛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小儿 术后镇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镇 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个性化镇痛方 案提供依据。
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其舒适度。
02
促进术后恢复
疼痛刺激会导致小儿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术后恢复。通过镇痛护理,可
以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03
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
术后疼痛会影响患儿的睡眠和情绪,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通过镇痛护
理,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术后镇痛 ppt课件

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增高。
14
麻醉性镇痛药
大部分的镇痛药可通过激活呼吸中枢的μ2受体而产 生显著的呼吸抑制用,表 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 下降。 治疗剂量的镇痛药对正常血容量的患者心血管系统 无影响; 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 率很高,如此小量的吗啡仍 能产生很好的镇痛效果。使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膀胱括约肌痉挛--尿潴留;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 抑制肠蠕动,有止泻和致便秘的作用;可释放组织胺, 使支气管痉挛,皮肤骚痒。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85-90%,半衰期2-3h,10%原型 尿排出,其余在肝代谢。可产生椎体外系症状,表 现外运动障碍和静坐不能。 • 咪达唑仑:
抗焦虑、催眠、抗惊厥作用。与血浆蛋白结合 率94 ± 1.9%,半衰期2.4±0.8h,主要在肝代谢。有 一定呼吸抑制,与剂量有关,对心镇痛之间的选择
术后镇痛
1
术后镇痛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镇痛弱,为吗啡1/10, 维持时间3-6h, 肝肾功能障碍, 消除绊衰期延长1倍。
• 对呼吸、心血管影响小,时有恶心、呕吐、便秘。
19
氯诺昔康(可塞风)
•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而抑 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作用。
• 镇痛效能弱,适用于术后小到中度的 疼痛治疗
• 不良反应低
20
合理的选择镇痛药
4
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 疼痛使患者在循环、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发生 改变,造成心理的压力和情绪的变化。
14
麻醉性镇痛药
大部分的镇痛药可通过激活呼吸中枢的μ2受体而产 生显著的呼吸抑制用,表 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 下降。 治疗剂量的镇痛药对正常血容量的患者心血管系统 无影响; 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 率很高,如此小量的吗啡仍 能产生很好的镇痛效果。使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膀胱括约肌痉挛--尿潴留;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 抑制肠蠕动,有止泻和致便秘的作用;可释放组织胺, 使支气管痉挛,皮肤骚痒。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85-90%,半衰期2-3h,10%原型 尿排出,其余在肝代谢。可产生椎体外系症状,表 现外运动障碍和静坐不能。 • 咪达唑仑:
抗焦虑、催眠、抗惊厥作用。与血浆蛋白结合 率94 ± 1.9%,半衰期2.4±0.8h,主要在肝代谢。有 一定呼吸抑制,与剂量有关,对心镇痛之间的选择
术后镇痛
1
术后镇痛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镇痛弱,为吗啡1/10, 维持时间3-6h, 肝肾功能障碍, 消除绊衰期延长1倍。
• 对呼吸、心血管影响小,时有恶心、呕吐、便秘。
19
氯诺昔康(可塞风)
•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而抑 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作用。
• 镇痛效能弱,适用于术后小到中度的 疼痛治疗
• 不良反应低
20
合理的选择镇痛药
4
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 疼痛使患者在循环、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发生 改变,造成心理的压力和情绪的变化。
加速康复外科(ERAS)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ppt课件

舒适护理
应用舒适护理理念和技术,如手术体 位调整、减少手术器械噪音等,提高 患者术中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
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及效果评价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 训练,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效果评价
采用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定期评估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 整训练计划,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等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
物理疗法
运用冷敷、热敷、电刺激等物理手段,缓解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
药物镇痛方案调整与优化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 术类型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药物
剂量和给药途径。
预防性镇痛
在术前或术中使用镇痛药物,预 防术后疼痛的发生。
按时给药
根据药物半衰期和镇痛效果,制 定合理的给药间隔,确保持续镇
配合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个体化镇痛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和手术类型,制 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以提高 镇痛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多学科协作
加强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 多学科协作,共同参与患者的 疼痛管理,提高镇痛效果。
持续改进
定期总结和分析疼痛管理经验 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镇痛 策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
06 总结与展望
挑战案例剖析及改进措施
案例一
脊柱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不佳,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改进措施:优化镇痛药 物组合,降低药物副作用,加强患者教育。
案例二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持续,影响康复训练。改进措施:引入物理治疗和中 医康复手段,辅助药物治疗,提高镇痛效果。
经验总结与启示
重视患者教育
应用舒适护理理念和技术,如手术体 位调整、减少手术器械噪音等,提高 患者术中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
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及效果评价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 训练,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效果评价
采用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定期评估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 整训练计划,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等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
物理疗法
运用冷敷、热敷、电刺激等物理手段,缓解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
药物镇痛方案调整与优化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 术类型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药物
剂量和给药途径。
预防性镇痛
在术前或术中使用镇痛药物,预 防术后疼痛的发生。
按时给药
根据药物半衰期和镇痛效果,制 定合理的给药间隔,确保持续镇
配合度和自我管理能力。
个体化镇痛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和手术类型,制 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以提高 镇痛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多学科协作
加强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 多学科协作,共同参与患者的 疼痛管理,提高镇痛效果。
持续改进
定期总结和分析疼痛管理经验 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镇痛 策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
06 总结与展望
挑战案例剖析及改进措施
案例一
脊柱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不佳,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改进措施:优化镇痛药 物组合,降低药物副作用,加强患者教育。
案例二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持续,影响康复训练。改进措施:引入物理治疗和中 医康复手段,辅助药物治疗,提高镇痛效果。
经验总结与启示
重视患者教育
术后镇痛ppt课件

Kissin I. Anesthesiology.2000,93:1138-1143. Pogatzki-Zahn EM, Zahn PK.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06,19:551-555.
预防性镇痛的理论依据
术前疼 痛 术前疼 痛
手术刺 激
慢性疼 痛
手术刺 激
无痛
术后因素: 术后中重度疼痛 (最突出因素是手术后疼痛控制不佳) 术后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从术后急性疼痛治疗到 慢性疼痛预防
手术后疼痛 慢性疼痛
术后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 〞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术
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神经病理
性痛是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类型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08)》
对围术期镇痛的思考
Question?
阿片类药物能否满足舒适镇痛?
手术引发痛觉过敏如何解决? 单一的镇痛药能否从容应对围术 期镇痛需求?
抑制超敏才可以从根本上 解除疼痛
组织损伤使损伤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炎症介质或物质作用于外周神经末稍,使高阈值 伤害性感觉器初级感觉神经元的传导敏感性增加 (外周敏感化) 组织损伤后,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相应的受体,致 使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呈活性依赖性升高,即 (中枢敏感化 )
弱阿片类
可待因、双氢可待因,主要用于 轻、中度急性疼痛
强阿片类
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 尼和瑞芬太尼,主要用于术后重 度疼痛治疗 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羟考酮和 氢吗啡酮,则用于术后中至重度 痛的治疗
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阿片类仍是治疗中至重度疼痛的经典药物
中枢作用机制:亲脂性强的药物(如芬太尼、 舒芬太尼)透过血管比透过脑脊膜容易,中枢
术后镇痛综述PPT课件

围术期镇痛的 相关研究及新进展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王 莉 LOGO
主 要 内 容
1 2 3 4
围术期镇痛新理念 围术期疼痛相关研究 常用围术期镇痛药物作用特点
不同手术围术期镇痛
LOGO
减少并 发症
效果确 切 安 全
加速患者 的康复
LOGO
1、围术期镇痛的新理念
围术期镇痛≠手术后ຫໍສະໝຸດ 痛围术期镇痛的目的是缓解手术造成的 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防 止外周及中枢敏化的发生。
多模式镇痛
阿片类药和区域阻滞
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信号的
触发为目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外周和
中枢的痛觉敏化
1、围术期镇痛的新理念
从术后急性疼痛治疗到慢性疼痛预防
急性疼痛治疗不充分可能转变成慢性疼痛
术前因素: 术前存在疼痛性疾病 (如手术部位痛、肌纤维痛和雷诺病等) 反复外科手术 心理脆弱者 手术因素: 具有神经损伤危险的外科手术(截肢术、脊柱手术、剖胸手 术等)
术后疼痛来源
术后疼痛来源于: ①术中手术切割皮肤、肌肉、神经、骨骼以及 伤口牵拉、组织缺血等引起的伤害性刺激
术中 术后 术中 术后
切皮前
术前
超前镇痛定义是指切皮前给予的有效镇痛 治疗对术后急性期疼痛、镇痛药物需求以 及慢性疼痛的影响,且此影响应当超越切 皮前给予的镇痛治疗的作用时间。
从强调治疗时间的术前镇痛转移到采用持 续的、多模式的镇痛。通过阻止痛敏感状 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取得完全的、长时间 的、覆盖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镇痛手 段,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1、围术期镇痛的新理念
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 采用持续的、多模式的、阻止疼痛敏 感状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措施,以求取 得完全的、长时间的、覆盖整个围手术 期的有效镇痛手段。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王 莉 LOGO
主 要 内 容
1 2 3 4
围术期镇痛新理念 围术期疼痛相关研究 常用围术期镇痛药物作用特点
不同手术围术期镇痛
LOGO
减少并 发症
效果确 切 安 全
加速患者 的康复
LOGO
1、围术期镇痛的新理念
围术期镇痛≠手术后ຫໍສະໝຸດ 痛围术期镇痛的目的是缓解手术造成的 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防 止外周及中枢敏化的发生。
多模式镇痛
阿片类药和区域阻滞
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信号的
触发为目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外周和
中枢的痛觉敏化
1、围术期镇痛的新理念
从术后急性疼痛治疗到慢性疼痛预防
急性疼痛治疗不充分可能转变成慢性疼痛
术前因素: 术前存在疼痛性疾病 (如手术部位痛、肌纤维痛和雷诺病等) 反复外科手术 心理脆弱者 手术因素: 具有神经损伤危险的外科手术(截肢术、脊柱手术、剖胸手 术等)
术后疼痛来源
术后疼痛来源于: ①术中手术切割皮肤、肌肉、神经、骨骼以及 伤口牵拉、组织缺血等引起的伤害性刺激
术中 术后 术中 术后
切皮前
术前
超前镇痛定义是指切皮前给予的有效镇痛 治疗对术后急性期疼痛、镇痛药物需求以 及慢性疼痛的影响,且此影响应当超越切 皮前给予的镇痛治疗的作用时间。
从强调治疗时间的术前镇痛转移到采用持 续的、多模式的镇痛。通过阻止痛敏感状 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取得完全的、长时间 的、覆盖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镇痛手 段,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1、围术期镇痛的新理念
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 采用持续的、多模式的、阻止疼痛敏 感状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措施,以求取 得完全的、长时间的、覆盖整个围手术 期的有效镇痛手段。
术后镇痛例总结PPT课件
14
术后镇痛操作流程
• 术前一天麻醉前访视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 沟通,详细说明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操 作方法、效果、所需费用、注意事项和可 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风险,并签订术后镇痛 同意书
15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镇痛的给药途径,如果患 者和手术者无特殊要求,一般实施椎管内
麻醉方式的患者采用经硬膜外给药(PECA), 如果在穿刺时异感明显或穿破硬脊膜或出 血较多可放弃留置硬膜外导管、采用其他 麻醉方式如全麻、神经阻滞麻醉以及实施 脊柱手术的选用静脉给药(PCVA)
•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性 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 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1
增加氧耗量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2
心血管功能 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 塞的危险性
3
呼吸功能 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性抑 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通 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4
• 胃肠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5
泌尿系统 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6
• 骨骼肌肉系统 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7
神经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
儿茶酚胺和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
• 控制药物不良反应
• 达到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
•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11
• 3、急性疼痛治疗的核心:在费用合理、病 人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同时药物和治疗相关 副作用最小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减轻疼痛, 理想境界是使疼痛消总结
术后镇痛操作流程
• 术前一天麻醉前访视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 沟通,详细说明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操 作方法、效果、所需费用、注意事项和可 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风险,并签订术后镇痛 同意书
15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镇痛的给药途径,如果患 者和手术者无特殊要求,一般实施椎管内
麻醉方式的患者采用经硬膜外给药(PECA), 如果在穿刺时异感明显或穿破硬脊膜或出 血较多可放弃留置硬膜外导管、采用其他 麻醉方式如全麻、神经阻滞麻醉以及实施 脊柱手术的选用静脉给药(PCVA)
•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性 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 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1
增加氧耗量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2
心血管功能 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 塞的危险性
3
呼吸功能 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性抑 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通 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4
• 胃肠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5
泌尿系统 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6
• 骨骼肌肉系统 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7
神经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
儿茶酚胺和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
• 控制药物不良反应
• 达到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
•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11
• 3、急性疼痛治疗的核心:在费用合理、病 人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同时药物和治疗相关 副作用最小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减轻疼痛, 理想境界是使疼痛消总结
术后镇痛ppt课件
90 mmHg
对症处理
脉搏率 140 次/min 或 50 消除原因,对症处理 次/min
VAS评分≥4
地塞米松2.5 mg/次,2次/日或氟哌啶1 mg/次, 2次/日或5-HT3受体阻滞剂
抗组胺药或小剂量纳络酮(<0.05 mg)
评分≥1 有 有
评估所用镇痛药物和方法是否恰当
.
15
对症处理
目录
镇痛措施的执行 PACU护士准备药物、设备, 登记和标准化镇痛技术。
镇痛措施的执行 病人主管医师和护士接收病人, 监测和评估镇痛,与APS联系。
.
APS组成人员
麻醉科医师,PACU和 病房护理人员,也可吸 收外科专业医师。
APS的任务
定期巡视镇痛病人,检 查镇痛装置的运行或医 嘱执行情况,评估治疗 效果及副作用,处理相 关问题。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2 疼痛评估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4 常用镇痛药物 5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
16
常用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曲马多 阿片类镇痛药 局部麻醉药
.
17
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概述
•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 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和前列腺素
.
21
术后应用环氧化酶抑制剂的主要指征 与注意事项
主要 指征
• 中小手术后镇痛 • 大手术与阿片药物或曲马多联合或多模式镇痛,有显著
的阿片节俭作用 •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 •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注意 事项
• NSAIDs药物均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
• 缓慢静脉滴注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给予负荷量
对症处理
脉搏率 140 次/min 或 50 消除原因,对症处理 次/min
VAS评分≥4
地塞米松2.5 mg/次,2次/日或氟哌啶1 mg/次, 2次/日或5-HT3受体阻滞剂
抗组胺药或小剂量纳络酮(<0.05 mg)
评分≥1 有 有
评估所用镇痛药物和方法是否恰当
.
15
对症处理
目录
镇痛措施的执行 PACU护士准备药物、设备, 登记和标准化镇痛技术。
镇痛措施的执行 病人主管医师和护士接收病人, 监测和评估镇痛,与APS联系。
.
APS组成人员
麻醉科医师,PACU和 病房护理人员,也可吸 收外科专业医师。
APS的任务
定期巡视镇痛病人,检 查镇痛装置的运行或医 嘱执行情况,评估治疗 效果及副作用,处理相 关问题。
1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2 疼痛评估 3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4 常用镇痛药物 5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
16
常用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曲马多 阿片类镇痛药 局部麻醉药
.
17
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概述
•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 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和前列腺素
.
21
术后应用环氧化酶抑制剂的主要指征 与注意事项
主要 指征
• 中小手术后镇痛 • 大手术与阿片药物或曲马多联合或多模式镇痛,有显著
的阿片节俭作用 •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 •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注意 事项
• NSAIDs药物均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
• 缓慢静脉滴注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给予负荷量
术后镇痛 ppt课件
芬太尼10-12ug/kg/day, or 芬太尼0.5ug/kg/h, 将2天(48小时)的量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ml,2ml/小时泵注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13
全身镇痛
皮下全身镇痛: 相关配方:
❖曲马多500mg+芬太尼0.5mg+NS至100ml 2ml/h ❖芬太尼~1.0mg+氟哌啶5mg+NS至100ml 2ml/h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7
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 常用的肌肉镇痛往往采用定时,由医生或护士给药 的方式,其缺乏之处显而易见:
❖ 1.给药剂量、途径、时间及方法过于机械,无视了 病人的个体差异;
❖ 2.医生或护士获得的疼痛反响信息容易产生主观和 客观的错误。这样有效镇痛药浓度往往不能维持于 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手术后早期的疼痛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 所在。
❖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 环节,应予以重视!
❖目前根据临床调查术后镇痛已日趋成为了疾
病治疗中必要的辅助手段。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3
现状
医生 护士
不了解 怕成瘾
病人
副作用 并发症 效果差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14
术后镇痛的方式
PCIA PCEA
周围神经阻滞 (PCNA)
经皮电神经刺激
口服、肌注、皮下 (PCSA)
心理 /教育治疗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15
并发症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13
全身镇痛
皮下全身镇痛: 相关配方:
❖曲马多500mg+芬太尼0.5mg+NS至100ml 2ml/h ❖芬太尼~1.0mg+氟哌啶5mg+NS至100ml 2ml/h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7
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 常用的肌肉镇痛往往采用定时,由医生或护士给药 的方式,其缺乏之处显而易见:
❖ 1.给药剂量、途径、时间及方法过于机械,无视了 病人的个体差异;
❖ 2.医生或护士获得的疼痛反响信息容易产生主观和 客观的错误。这样有效镇痛药浓度往往不能维持于 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手术后早期的疼痛是围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 所在。
❖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 环节,应予以重视!
❖目前根据临床调查术后镇痛已日趋成为了疾
病治疗中必要的辅助手段。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3
现状
医生 护士
不了解 怕成瘾
病人
副作用 并发症 效果差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14
术后镇痛的方式
PCIA PCEA
周围神经阻滞 (PCNA)
经皮电神经刺激
口服、肌注、皮下 (PCSA)
心理 /教育治疗
2021/9/30
解放军第六十中心医院医院麻醉科
15
并发症
术后镇痛小常识总结ppt课件
5
什么病人建议用镇痛泵?
5. 6. 7.
8.
部分腹腔镜手术病人。 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的手术病人。 敏感的女性病人。老年病人和小儿对疼痛的反应较迟钝,而年 轻女性往往相反。 有强烈要求的病人。
6
镇痛泵里装的什么药?
低浓度局麻药: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仅用于硬膜外镇痛。 麻醉性镇痛药: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这些药物副作用有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 镇吐药:如托烷司琼、阿扎司琼等,为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
4
什么病人建议用镇痛泵?
1.
2.
3.
4.
手术范围广、时间长的病人,如各科的癌根治手术、头颈胸腹 的联合手术。 开胸、开腹且切口较长的手术病人。这类病人常需停留的胸腔 引流管、胃管,也增加他们的疼痛。因为疼痛而不愿翻身、咳 嗽,容易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泌尿科前列腺电切术的病人。使用术后镇痛泵还有利于缓解前 列腺痉挛,减少出血。 骨科大手术病人。
10
谢谢!
11
8
术后镇痛的并发症及处理
1.
2.
3.
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用量较大时有引起呼吸抑制的危险,要 观察病人嘴唇颜色及胸廓起伏情况,监测脉搏氧饱和度,鼻导 管吸氧,必要时人工气囊辅助呼吸。 镇痛不全:首先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是否正确,通路有无堵塞; 再询问病人有无按压加药器,按压的力度够不够;亲自为病人 按压,同时检查进药情况。 恶心呕吐:术后的恶心呕吐原因很多,可因麻醉、手术、术后 用药、镇痛用药、病人体质及病友的影响而发生。区分恶心呕 吐的原因,对因、对症处理。从精神方面安慰、鼓励病人,同 时应用止呕药。
术后镇痛小常识总结
为什么要用术后镇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外镇痛局麻药单独应用效果不佳
硬膜外单独应用局麻药可引起病人感觉减退、 难以接受的运动阻滞和低血压,而且镇痛失败率较 高,因此从来没有成为术后常规镇痛的方法。
硬膜外镇痛的优点
• 镇痛完善,病人可早期活动。 • 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少,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
反应。 • 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少
静脉镇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剂量较大,可发生过 度镇静。
常用麻醉药的半降时间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0.5 1
芬太尼 硫喷妥钠
阿芬太尼
丙泊酚
瑞芬太尼
23456789
输注时间 (hr)
Hughes et al 1992
曲马多( tramadol)
• 机理:除作用μ受体,还抑制神经元突触对5-羟色 胺的再摄取,并增加神经元外5-羟色胺浓度,从而 调控单胺下行性抑制通路,影响痛觉传递而产生镇 痛作用。
• 根据疼痛强度选择镇痛药 • NSAID具有峰顶效应,达到一定剂量,镇痛作用不
再增强,而不良反应增加; • 弱阿片药,随剂量增加,镇痛效能增强,但不良反
应增加更显著; • 强阿片药镇痛没有峰顶效应,随剂量增加,镇痛效
应增加,各种药物有强度差异,而且各有特点。
镇静药
• 氟哌利多: 较强的镇静作用和镇吐作用,增强镇痛药效应,
硬膜外镇痛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与硬膜外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相同。 穿刺部位存在感染、凝血功能异常、脊柱畸型 宜采用静脉镇痛。
静脉镇痛的并发症: 与使用的镇痛药、镇静药密切相关
镇痛药
• 阿片类:吗啡、哌替啶、芬太尼、舒芬太尼 • 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等 • 非阿片类:曲马多、氟吡汀 •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可塞风、布洛芬、
• 年龄: 婴幼儿与高龄病人应选择静脉镇痛
• 手术部位: 头颈部手术使用静脉镇痛
• 患者配合情况 配合的患者可选择硬膜外镇痛
• 某些特殊情况(心肌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 使用硬膜外镇痛较好
术后镇痛患者的选择
1 循环功能不稳定或低血容量状态
患者,如贫血、低旦白血症。 2 肺功能严重低下患者 3 严重肝肾功能低下患者 4 六岁以下的儿童 5 睡眠性呼吸暂停患者 6 有药物成瘾史的患者 7 觉醒障碍的患者
• 镇痛弱,为吗啡1/10, 维持时间3-6h, 肝肾功能障碍, 消除绊衰期延长1倍。
• 对呼吸、心血管影响小,时有恶心、呕吐、便秘。
氯诺昔康(可塞风)
•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而抑 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作用。
• 镇痛效能弱,适用于术后小到中度的 疼痛治疗
• 不良反应低
合理的选择镇痛药
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增高。
麻醉性镇痛药
大部分的镇痛药可通过激活呼吸中枢的μ2受体而产 生显著的呼吸抑制用,表 现为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 下降。 治疗剂量的镇痛药对正常血容量的患者心血管系统 无影响;
吗啡与阿片受体的结合 率很高,如此小量的吗啡仍 能产生很好的镇痛效果。使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膀胱括约肌痉挛--尿潴留;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 抑制肠蠕动,有止泻和致便秘的作用;可释放组织胺,
术后镇痛
术后镇痛
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 疼痛使患者在循环、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发生 改变,造成心理的压力和情绪的变化。
• 减轻病区工作量 • 增加医院和科室的经济收入
术后镇痛方法
• 硬膜外镇痛(P方法。 局麻药+镇痛药
• 静脉镇痛(PCIA)—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镇痛药 与镇静药,达到镇痛效果的方法。 镇痛药+镇静药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85-90%,半衰期2-3h,10%原型 尿排出,其余在肝代谢。可产生椎体外系症状,表 现外运动障碍和静坐不能。 • 咪达唑仑:
抗焦虑、催眠、抗惊厥作用。与血浆蛋白结合 率94 ± 1.9%,半衰期2.4±0.8h,主要在肝代谢。有 一定呼吸抑制,与剂量有关,对心血管影响小。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之间的选择
萘普生(消炎灵) 、吲哚辛(消炎痛)
阿片受体
μ1受体:激动后产生脊髓以上水平的镇痛。 μ2受体:激动以后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心率减慢,欣快
感、依耐性。 к受体: 激动后产生脊髓水平的镇痛,镇静、缩瞳,轻度
呼吸抑制。 δ受体:激动后可调控μ受体的活性。 σ受体:激动后产生烦躁不安,瞳孔散大,幻觉、兴奋,
术后镇痛的临床操作程序
1 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患者,特殊患者需主 管医生协调。
2 镇痛治疗前需与患者及家属解释镇痛有关情况。 3 负债镇痛医生每日定时应查房,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特别是对镇痛药物的反应,及时处理, 并作记录。 4 对病人的疼痛状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
90min,可在血浆中形成第二次血峰。
(二)舒芬太尼(sufentanil) 与阿芬太尼(alfentannil)
舒芬太尼为强效、长效的阿片类药物,其镇痛效能 为芬太尼的5~10倍, 作用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2倍。
阿芬太尼为弱效、短效的阿片类药物,镇痛效能为 芬太尼的1/3,作用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1/4,1980年 合成。
使支气管痉挛,皮肤骚痒。
芬太尼(fentanyl)
镇痛作用强,是吗啡的100倍,度冷丁的1000倍 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
但静脉给药后发挥最大药效则需5-8分钟后。
单次用药后持续时间很短,只有40~60min,反复使
用则很容易在体内蓄积。
芬太尼特别容易在胃壁及肺组织中储存,胃壁组织 的含量可以高于血浆的两倍,静脉注射芬太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