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价值)【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价值)【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政策价值)【圣才出品】

第三章公共政策价值

3.1 复习笔记

一、公共政策价值的地位

1.政策中的问题、事实与价值

(1)在公共政策活动的内部生态和整个活动过程中,究竟何种因素处于主导地位,至少存在着三种主要见解:

①第一种见解认为公共政策问题是政策活动中的主导因素。相当多的人从公共政策的产生及其功能的角度来思考,认为在政策活动中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是首要目的。因此,政策问题应处于整个政策活动的主导地位。

②第二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事实才是政策活动的主导因素。从以解决问题为政策活动的主导因素,很容易过渡到坚持政策活动“以事实为中心”的取向。因为要确认和诊断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就必须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

③第三种见解是认为政策活动应以技术为主导因素。这是上面提到的把事实作为政策活动主导因素合乎逻辑的延伸。以政策情境事实为政策活动的主导因素,会引导人们去思考如何才能够获得政策活动所必需的事实。在一个重视知识和技术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

(2)更为激烈的争论是围绕政策事实、政策技术与政策价值的关系展开的。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在政策研究中之所以出现对政策问题相互冲突的定义,并不是因为人们掌握的事实不一致,“而是因为政策分析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人性、政府和通过公众

行动来进行社会改革的良机持相互对抗的假设”。这些假设其实就是价值取向。

2.价值取向在政策活动中的作用

(1)正是依据政策行动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才能确定和诊断公共政策问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事件和过程,究竟哪些是正常的、合乎秩序的,哪些则是不正常的、是有问题的,人们必须借助于价值标准来衡量才能得出结论。

(2)政策行动主体正是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政策价值才参与政策辩论的。公共政策活动的最重要的属性是其民主性和科学性。只有具备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政策活动才能收到成效。

(3)政府制定、实施政策是为实现整个社会和制度的价值。公共政策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运用集体行动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手段。

(4)政策决策中执政党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来评判政策方案的。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整个社会活动从而也是社会政策活动的领导力量。在具体的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及其政策代理人总是以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根本制度为价值标准来评判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方案的。

(5)政策的最终效果是以社会价值作为评估标准的。政策价值的作用还体现在任何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其成功与否的最终评判标准依然是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政策的规划、执行,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民主程序和充分的科学论证。

二、公共政策价值的特点

1.政策价值的层次性

(1)政策价值的划分

在实践中,最有效的政策价值划分是以政策发挥效能的范围为标准的。当政策发挥的效

能仅仅局限在问题的情境范围之内,政策价值所覆盖的就是某个或某几个项目,这是政策项目价值。当政策发挥的效能扩展到整个社会,政策价值所覆盖的就是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这是政策的社会价值。当政策发挥的效能继续扩大,并且深入到社会根本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之中,政策价值所覆盖的就是根本制度和维护这种根本制度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政策的制度价值。

①政策项目价值是由政策项目的目的表示的。政策项目价值主要依据政策情境来确认,其目的就是要缓解、改变甚至消除令人不安的、妨碍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那些状态。

②政策的社会价值衡量的是政策与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关系。当具体政策被纳入到社会系统之中,政策的价值就由社会整体系统来衡量。

③政策的制度价值衡量的是政策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根本的社会制度所规定的根本价值。它通常是通过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这种主流的意识形态是国家和民族的,常常是由执政党来提倡和坚持的,并且是通过取得控制权的社会话语体系来阐述的。

(2)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上述的三种政策价值是由浅表层向内深层依次伸展的。处于整个政策价值体系的最外面的部分是政策的项目价值,它是由政策项目的本身所规定的,它着力解决在一定的政策情境中存在的政策问题。项目价值也并不是单一的,它可能是由多个政策目的构成的体系。

2.政策价值的多样性

政策价值的多样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1)政策价值会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体现出来。整体的社会生活是由多个领域有机构成的。现代社会结构理论认为总体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和狭义社会这四大领域组成的。因此,某一具体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就会在这些社会领域中体现出来。一个具体的公共政

策其价值相应的就表现为政策的政治价值、政策的经济价值、政策的文化道德价值和政策的社会价值。

(2)即使是处在同一层次、同一领域中,人们对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仍然可能是不一样的。

3.政策价值的变迁性

政策价值的变迁性有多种表现方式:

(1)一种最为常见的方式是不同层级的政策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具体的公共政策是由不同层级的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为主导力量制定和实施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的不相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平衡,从而政策情境就会产生差异甚至较大悬殊。因此,不同层级的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会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尽相同的政策价值,来处理和解决政策问题,以促进所管辖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域的持续发展。

(2)另一种主要方式是不同政策周期中政策价值的演变。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为了解决许多同时存在或相继产生的社会公共问题,就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公共政策。虽然这些公共政策分布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出现在不同时段,但仍然构成了一定时期的带有总体特征的、服从于解决这一时期具有关键性的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体系。而在另一个时期中,政策行动主体会制定和实施不同于前一个时期的带有另外的总体特征的、服从于解决不同时期的具有关键性的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体系。虽然这两个政策体系之间具有连续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而显示出政策发展的周期性。

三、公共政策价值的论辩

1.政策价值论辩的意义

政策价值论辩,就是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多种政策行动主体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围

绕具体的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展开相互辩驳的复杂过程。

(1)政策的价值论辩和整体公共政策论辩是有区别的。政策价值论辩只是整体政策论辩中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一个起着主导作用的部分。广义的、整体意义上的公共政论辩可以发生在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或环节上,围绕着公共政策的各个方面、各种要素都存在着激烈的相互辩驳。既可以在公共政策问题论证阶段中存在,也可以在公共政策方案制订过程中存在;更有可能在方案执行阶段及政策评估阶段中存在。

政策价值的论辩和辩论是有区别的。政策价值的论辩重点在“论”而不是“辩”。“论”就是论述、阐述,就是政策代理人将自己对解决已经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即政策问题的价值选择加以表达、阐释。不同的政策行动主体对政策价值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价值论辩中除了阐述、论述之外,还与政策价值论辩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社会的主流话语。

(2)政策价值的辩论可以发生在政策执行之前,这是事前价值辩论;也可以发生在政策执行之后,这是事后价值辩论。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的价值辩论,都会涉及三个层次的价值:政策项目目的所包含的现实价值、政策整体目标所包含的社会价值、政策整体作用所包含的制度价值。

(3)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面临的公共问题向上可以达到全球治理的层面,向下则可以追溯到地方治理的层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行价值论辩的政策不仅有地方性政策、全国性政策,还会有全球性政策。

①地方性政策价值论辩。它是针对地方性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而展开的,所要论辩的问题具有地方性质和影响。

②全国性政策价值论辩。它针对全国性公共政策问题而展开,所要论辩的价值取向关涉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涉及的不是某一个地方的、局部的问题。参与价值论辩的主体也可能是多元的,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参与面较广。

③全球性政策价值论辩。它针对全球性公共政策问题而展开,政策行动主体往往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大会上的很多论辩即是属于此类政策价值论辩。

2.政策价值论辩的特征

(1)论辩的公共性。政策价值论辩涉及的是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政策问题处理和解决中的价值取向,论题的公共性使得其论辩必然具有公共性。

(2)话语的对抗性。政策价值论辩是观点不同的双方或各方,围绕着一个公共论题即具体政策应当确立的价值取向而展开的相互辩驳,这一相互辩驳的过程其实就是论辩主体彼此之间相互对话、交流或商谈的过程。它既体现了相互对话、协商的性质,又体现了相互竞争、对抗的性质。

(3)逻辑的论证性。从逻辑角度看,论证一般有两方面含义:证明及反驳。论辩主体在言语对话过程中,不仅要证明自己,而且要反驳对方。一般说来,论证的过程是纯逻辑过程,遵循着演绎推理的形式规则;但现实的公共政策论辩中,非形式逻辑思维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诉诸信仰、经验、权威人物、意识形态等的论证手法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4)有力的说服性。说服是说服主体让说服对象同意主体自身价值选择,放弃对象自身价值的过程。说服是政策论辩的目标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论辩者除了采用逻辑论证的手段外,还需要采用修辞、情感、诡辩等非理性、反理性手段,也可以采用身势语言或某些道具、材料来打动对方。

(5)持续的过程性。政策价值论辩是一个时间持续的过程。由于论辩各方有可能很难在政策价值取向上达成一致性看法,所以关于某项政策的论辩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6)具体的场域性。政策价值论辩具有场域性特征。任何政策论辩都在一定的场所中展开,都需要搭建合适的平台,构建合适的场域。

(7)主客观条件性。政策价值论辩尽管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但是,任何政策价值论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完整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公共政策学试卷三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3、群体决策的形式是() A. 群体参与决策 B. 领导群体决策 C. 非理性决策 D. 理性决策 4、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的冒险性,其原因是() A.责任分散 B.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高风险的选择 C.社会比较的作用 D.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低风险的选择 5、一票否决规则的特点是()

A.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平等 B.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C.决策者至少有一方会受到利益损害 D.决策者中没有人利益受损 二、名词解释(共计10分,3分/题) 1、公众议程 2. 政府议程 3.触发机制 4.政策规划 5.头脑风暴法

三、简答题(共计40分,10分/小题) 1、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10分) 2、简述政策议程的类型。(10分) 3、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10分)

4、简述政策目标的作用。(10分) 四、论述题(共计40分,20/小题) 1论述政策议程建立的影响因素。(20分)

2、论述政策规划程序。(20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答案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答:ABCDE 解释: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见教材P186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公共政策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策实施的(A)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A、效果 B、影响 C、效率 D、反馈 2、(D)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研究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A、政策研究机构 B、政策执行机构 C、利益团体 D、政府官员 3、政策评估核心是集中关注(A)的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 A、公共部门 B、决策者 C、决策机构 D、民间组织 4、政策终结过程要重视交流与沟通,消除(A) A、心理抵触情绪 B、主观臆断 C、社会影响 D、领导权威 5、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得到政策实施对象的支持和遵守,政策效能就(B) A、低 B、高 C、不变 D、都不是 6、政策实施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政策实施的(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整体性 D、建设性 7、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是(B) A、政策形成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结 8、下列哪些属于内部评估者( A ) A、政府机构的政策研究室 B、民间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9、从政策作用的对象的感受出发来对政策效果予以评定称为(A) A、对象评定法 B、自评法 C、对比法 D、德尔菲法 10、当一项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自身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个因素为(B) A、心理抵触 B、组织惯性 C、认知的局限 D、法律延迟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ABC)过程 A、政策实施 B、政策结果 C、政策纠正 D、政策检验 2、下列(ABCD)属于政策评估的机构 A、政府内部评估 B、民间的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3、政策评估的类型包括(ABCD) A、政策过程评估 B、政策影响评估 C、政策效果评估 D、元评估 4、政策终结是(BCD)的新起点 A、政策变革 B、政策更新 C、政策发展 D、政策进步 5、政策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 A、政策内容的创新 B、政策运行过程中环节的创新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决策过程用一系列决策环节构成的决策过程,用树状图表示的方法是( A ) A、决策树法 B、效果分析 C、成本分析 D、灵敏性分析 2、将预测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的依据是( D )。 A、预测的期限 B、具体计算方法 C、预测的功能 D、预测的时间尺度 3、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直觉性预测、探索性预测和( B )。 A、长期预测 B、规范性预测 C、中期预测 D、短期预测 4、按照具体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 C )。 A、直觉性预测 B、长期预测 C、定量预测 D、短期预测 5、非任意抽样常见的形式有随意抽样、判断抽样和( B )。 A、单纯抽样 B、定额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体抽样 6、提出莫名的“寡头铁律”的精英主义代表人物是( B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7、《政府过程》一书的作者是集团分析模型代表人物( A )。 A、阿瑟·本特利 B、戴维·杜鲁门 C、米歇尔斯 D、赖特·米尔斯 8、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即传播模型和( C )。 A、互动模型 B、领导跟进模型 C、内部决策模型 D、创新模型 9、提出支持联盟框架的学者是( B )。 A、鲍姆 B、萨巴蒂尔 C、琼斯 D、伊斯顿 10、目前运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 C )。 A、目标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随机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政策运行成本大致有( ABCD )。 A、政策制定费用 B、衔接成本 C、摩擦成本 D、操作费用 2、任意抽象常见的方法有( ABCD )。 A、单纯随机抽样 B、机械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体随机抽样 3、精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4、集团分析模型的核心假设在于( ABD )。 A、集团是个人与政府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 B、集团的存在与斗争是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 C、每个决策者首先考虑个人利益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 A ) A、公共利益 B、集团利益 C、个人利益 D、部门利益 2、从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和( D )。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执行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是( B )。 A、拖延决策时间 B、作为重新分配政策的依据 C、夸大工作难度 D、规避责任 4、公共决策体系中可以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是( C )。 A、决断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5、威廉·N·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括二大基本要素,即政策相关信息和( B )。 A、政策相关资源 B、政策价值取向 C、政策选择方式 D、政策分析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前提是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和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等程序 C、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为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D、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 7、下列不属于古典行政模式特点的是( C )。 A、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是集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型的 B、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政策 C、行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 D、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客观的科学管理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8、以整体焦点而言,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的区别在于( C )。 A、前者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后者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从私营部门到公 共部门 B、前者强调焦点为中央政府;后者则强调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机构 C、前者关心政策控制系统如何达成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结果;后者强调政策网络中多元行 动者的策略互动。 D、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的评估标准则较不清楚 9、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绩效评估和( B )。 A、全面推广 B、追踪决策 C、指挥协调 D、政策实验 10、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行为 称作( C )。 A、政策优化 B、政策放弃 C、政策终止 D、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2、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可分为( ABC )。 A、事前评价 B、执行评价 C、事后评价 D、正式评价 3、公共政策评价效果一般可分为( ABCD )。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4、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BC )。 A、间接性 B、有偿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5、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 AB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裁定原则 C、少数剥削多数 D、个别领导拍板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决策体制: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 2、政策方案规划: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3、政策执行手段: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 答:(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过程是由()环节组成 A、单一 B、一系列 C、具体 D、法定 2、政策分析模型是对现实的()再现 A、不完全 B、完全 C、描述 D、预测 3、个人问题要转化为公共问题必须具备() A、广泛性 B、多样性 C、复杂性 D、公开性 4、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核心结构是()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大 C、各级政策研究部门 D、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 5、政策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A、政策主张 B、政策倡议 C、政策决定 D、政策诉求 6、在既存的主要目标和假设框架内寻求幅度相当小的、短期的解决办法是公共政策的() A、微小变革 B、中等变革 C、根本变革 D、最终变革 7、系统论的()认为公共政策应寻求和建立其内部关系的联系,结成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政策的整体功效 A、有序原则 B、结构原则 C、动态原则 D、整体原则 8、德尔菲法是按照一定程序征询()对有关问题前景的看法 A、专家 B、研究机构 C、社会公众要 D、利益集团 9、在政策方案获得上通过比较和联想构成的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称为() A、机械式方案 B、分析式方案 C、创造性方案 D、应变式方案 10、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方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的方式是()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诉求

公共政策学题库

公共政策学 1.阿米泰·埃兹奥尼将理性方法和渐进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第三种决策方式:( D ) A.精英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系统决策模式 D.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2.罗杰·W·科布等在《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设定》中将议程构建模型分为:( C ) A. 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 B.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 C. 外部推动模型、内部推动模型和动员模型D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团体协调模型、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3.政策客体的两个方面是( AB )。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 C.政策主体 D.政策环境 4.公共政策学的特点是( AB )A.交叉科学 B.应用科学 C.“硬科学” D.“软科学” 5.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D ) A.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与局部性政策 C.党的政策与国家政策 D.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6.德洛尔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该三部曲是指(BCD)A.《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C.《政策科学探索》D.《政策科学构想》 7.下列关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基本假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但并不具有超强的分析问题能力。 B.假定决策者遵循最优化原则来行事,不断寻求最佳方案。 C.假定决策所需信息是完备的,决策中对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共识,对备选方案的拟定无遗漏。 D.假定决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决策所需信息和比较各种方案。 8.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特点是:( ABC ) A.强调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B.强调环境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C.强调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开放系特征 D.强调政策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协调9.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是:( C ) A.澄清问题——确立议程——确定目标——方案设计 B.澄清问题——确立议程——方案比较——方案采纳C.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择优 D.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采纳10.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政策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 ABCD) A.合理的层级,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监督控制。 B.合理的幅度,能使组织目标按性质和业务类型得以分解,管理职能得以综合或扩展,有利于政策执行的专业化、程序化。 C.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的提高有助于政策执行。 D.行政组织系统内部的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得到有机结合有助于政策执行。 11.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有:( BCD ) A.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合法化的政策 B.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且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C.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 D.相对成熟和有效的政策 12.公共企业作为政策工具时的优点,正确的表述有:( CD ) A.公共企业的竞争性和效率性是其显著特征。 B.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以市场交换为媒介,属于纯公共物品。 C.建立公共企业所需信息成本比自愿性工具和规制要低得多。 D.公共企业能够生产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无力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13.从政策评估发展史来看,其发展路线与侧重点变化总体上表现为:( B D ) A.政策评估沿着“回应”——→“判断”——→“描述”——→“测量”的路线发展。 B.政策评估沿着技术评估——→道德评估(社会评估)——→综合评估的路线发展。 C.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注重政策价值转向价值中立。 D.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政策效果和效率转向政策价值和政策民主。 14.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重要特征有:( ABC ) A.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B.社会利益集团具有垄断性和官僚化特征。 C.政府与社会利益团体进行政治交换、利益合作、相互制约、共同制定公共政策和整合社会秩序。 D.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不重要的,在政策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协调者、裁判者地位。(集团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银行会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办理实际金融业务的工具,会计处理过程本身就是经办、处理各项业务的过程。这—特点可概括为 A. 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性B.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同步性 C.会计处理方法的特殊性D.服务与监督的双重性 2.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A. 谨慎性原则B.可比性原则 C.一贯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 3.“日计表”的填列应 A. 根据总账各科目借方或贷方余额填列 B.根据总账各科目借方和贷方发生额填列 C.根据总账各科目借方、贷方发生额和余额填列 D.根据总账各科目所属明细账的每日最终余额填列 4.“外汇买卖借方凭证”按照凭证用途划分,应归属于 A.基本凭iZ B.特定凭证 C.原始凭证D.记账凭证 5.若采用余额表计息法,“本期应计息积数”确定的依据是 A. 本月应计计息积数 B.本月应计计息积数土调整积数 C.至上月底未计息积数+本月应计计息积数 D.至上月底未计息积数+本月应计计息积数土调整积数 6.银行若要对某一单位的销货款办理转账结算服务,其前提条件是要为该单位开设 A.专用存款账户B.基本存款账户 C. 一般存款账户D.临时性存款账户 7.在资产负债表日,贷款的“应收利息”应根据 A. 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B.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C.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D.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8.银行取得抵债资产时,其入账的金额是抵债资产的 A. 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 C.公允价值D.可变现净值 9.联行往来关系的实质是 A. 反映了联行之间的合作关系B.反映了联行之间的借贷关系 C.反映了联行之间的资金关系 D. 反映了联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0.“同业存放”账户的性质是 A. 负债类账户B.资产类账户 C.资产负债共同类账户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11.由银行签发,承兑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给予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是指 A. 银行本票 B. 支票 C. 银行汇票D.商业汇票

《公共政策学》期末考试题型介绍

本门课程考试为半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一般为90分钟。题型一般为单选题(1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10分)、简答(40分)、论述(30分)。 单选题、多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细节部分的把握。 名词解释:都是学习《公共政策学》应该掌握的。在解答名词解释时,一般将这个名词的意思解释或者描述清楚即可,无须详细阐述。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不考查理解程度,所以要求学生答出所问问题的要点并作出简要的解释。 论述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是考核层次最高的一种题型,所以要求学生在回答论述题时,不但要将问题要点列出,还要全面深入的针对每个要点问题进行阐述和评析。 应掌握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的含义和内容 二、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三、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 一、决策权力的内容 二、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三、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四、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五、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第四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决策 一、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 二、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 三、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四、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 一、政策执行的理论 二、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的互动 三、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 四、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五、政策环境因素 六、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价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三、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 四、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五、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 六、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 第七章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 一、“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 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 三、公共决策思维类型 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一、公共决策系统 二、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 三、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 第九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 一、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二、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 第十章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

公共政策学试题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 全国2010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 ) A.叶海卡·德洛尔B.拉斯韦尔 C.科勒曼D.勒纳 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 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 A.控制论B.系统论 C.信息论D.相对论 4.公共政策学属于( ) 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D.文化艺术 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 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 D.公共组织的内涵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 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 A.信息子系统 B.决策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反馈子系统 9.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 A.国家权力B.国家能力 C.国家形态D.社会形态 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 A.政策选择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D.政策执行 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 A.价值观的更新B.道德意志的强弱 C.期望目标的改变D.社会结构的变迁 12.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 A.类比分析法B.边界分析法 C.分类分析法D.多角度分析 13.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 ) 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 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 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 A.方案的类同性B.方案的可行性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C)P2 A.《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 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公共政策学》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C)P2 A.《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委托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属于( A ) A、外部评估 B、内部评估 C、正式评估 D、前评估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 D、社会问题的认定 5、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D )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 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 10、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环境是( C ) A、地理环境 B、政治传统 C、经济环境 D、国际环境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

公共政策学第1阶段测试题(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是在(A)之间作出选择 A、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 B、市场行为之间 C、政府行为之间 D、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 2、公共政策评估关注(D)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成本和效益 D、平等和效率 3、下列四种市场中,(A)的效率最高,消费者获益最大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市场 4、公共政策要增进(A)公共利益 A、全社会 B、集团利益 C、公众 D、个人 5、公共政策的主体是(A) A、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 B、权威机构 C、非赢利组织 D、咨询机构 6、现代公共管理通过(D)来对各种社会问题加以宏观调控 A、政治制度 B、政治结构 C、政治行为 D、公共政策 7、(C)是公共政策周期的第三阶段 A、提案提出 B、政策采纳 C、政策实施 D、政策评估 8、对在较小范围内的各种政策问题提出的供决策者参考的文献报告属于(D) A、技术研究 B、政策研究 C、政策科学 D、政策分析 9、确认某个目标是否值得争取,采取的手段是否可以接受属于政策的( A ) A、价值研究 B、规范研究 C 、可行性研究 D、优化分析 10、在政策设计过程中设计了多种政策方案进行比较选优是( B )优化分析 A、单方案 B、多方案 C、风险 D、确定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共政策的特征(ABCD) A、行为特征 B、价值特征 C、过程特征 D、导向特征 2、(AB)属于优效品 A、汽车安全带 B、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 C、吸烟 D、就业培训 3、政策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对(ABC)进行可行性分析 A、政治 B、经济 C、技术 D、收入 4、政策分析原理包括(ABCD) A、实证原理 B、价值原理 C、规范原理 D、可行性和优化原理 5、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的有(ABC) A、实证原理 B、价值原理 C、规范原理 D、程序分析原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2、社会问题的解决存在多种路径,其中社区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路径。(√) 3、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4、政府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信息优势和激励充分等方面。(×) 5、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分开体制。(×) 6、公民或选民是最为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7、社会问题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 8、政治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9、家庭与社区是公共政策常见的自愿性工具。(√) 10、传媒曝光是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库 答:思想库: 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现代科学决策离不开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于改善政策关系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2、寻租 答:寻租: 是指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外,政府运用自己的垄断性权利而影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