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真题2012

南京大学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真题2012
南京大学815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真题2012

2012

一. 填空题(1分*70空)

1.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为___,简称为___

2.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为:“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____,____和不同的____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3.地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种计算机系统:该系统通常又由若干个相互关系的子系统构成,如____子系统、____子系统、____子系统、____子系统等。

4.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__、__、__、__和__。

5.将椭球面上个各点的___,按照一定的___,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___,通常称之为___。

6.____是指将空间分割成规则的网格,其中给出相应的____来表示地理要素某种特征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7.仿射变换可以对坐标数据在x和y方向进行不同比例的___、同时进行___、___、和___。

8.不同的地图投影变形性质与大小是不同的,按照变形的性质,一般把地图投影分成三类:____投影、____投影、和____投影。

9.地图投影还可以按投影面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____投影、____投影和____投影;或按投影面的形状分为____投影、____投影和____投影。此外,按投影面和地球空间逻辑关系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类投影。

10.____投影是等角切圆柱投影,从几何意义上来看,就是假象用一个____投影面横向套在地球椭球外面,并于某一子午线相切(此子午线称为____),投影面的中心轴位于地球椭球的____平面上,将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经纬线投影到投影面上,并将该面展开为____所得到的投影。

11.墨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正切____投影”,该投影没有____变形,由每一点向各方向的长度相等。他的经纬度都是____,且相交成____。经线间隔相等,经纬间隔从标准纬线向两级逐渐____。

12.空间数据插值的方法中,移动拟合法是指对每一个待插值点P用一个____曲面拟合该点附近的表面,从而计算出该点数值。而加权平均法可以看作是移动拟合法的特例,它使用____代替误差方程求解出的曲面函数值。这种方法又被称为____(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方法。

13.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根据叠合对象图形特征的不同,分为____ 叠合、____ 叠合和____叠合三种类型。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常常称为____,包含了一系列可以进行分析的计算方法。

14.多边形叠合分析通常有五种常用的叠合方式:____、____、____、____和____。

15.空间邻近度分析通常有____分析和____分析两种方法。

16.GIS的属性数据分成四种类型,____数据描述不同类型的数据;____数据通过排列关系来区分数据;____数据在数值之间有已知区间;____数据除了它是有意义的数值或绝对的零度以外,其他与第三类数据相同。

17.____(mask grid)能决定栅格分析的区域范围,它仅限于不具有无数据(No Data)单元值的单元作分析。

二. 名词解释题(10分*4,请分别从概念、原理、分类、特征、作用等方面来说明,每题字数控制在150字以内,可以用图形来辅助说明)

1.泰森(Voronoi)多边形分析

2.视域分析

3.多边形Union叠合分析

4.自然距离计算

三. 论述题(40分)

1.比较核密度估算和IDW空间插值的异同点。(10分)

2.某地规划围绕一个湖泊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定沿湖岸周围5km范围是核心区域,不能进入;5km至10km的范围为科学实验区域;10km至25km为旅游观光区域。如果请你来参与规划设计这个自然保护区,要求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解决以下问题(请说明需要使用什么空间数据,采用什么空间分析方法,得出什么形式的分析结果);

1)分别计算出核心区、科学试验区和旅游观光区的面积;(10分)

2)旅游观光区内地形坡度大于15度且为农用地的区域都要恢复成林地,请计算退耕还林区域的分布面积;(10分)

3)在科学实验区中建设一个森林防火观察站,选址要求在已知的5个山峰至高点中,选取观察范围最大的那个点。(10点)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导论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其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交通、城市市政设施以及其它管理内容的规划和管理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定义 (1)工具角度(Tools):GIS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技术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贮、查询、检索、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的技术系统。 (2)学科角度(Science) : 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3)服务角度 (Service ) : GIS是服务于GIS可用于土地管理、房地产经营、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交通规划、上下管线管理、市政工程服务和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研究、土地详查与利用、森林管理、农作物估产、各种灾害预测与防治、国民经济.调查和宏观决策分析等。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4个的特征: 1、地理信息系统的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有若干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象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开发方法的选型。 2、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对象是地理空间数据,即由点、线、面这三类基本要素组成的地理实体。地理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地理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描述。只有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才实现了空间数据的空间位置、空间属性和时态三种基本要素的统一。 3、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和空间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的演化和预测。 4、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更强调组织体系和人的因素的作用。这是由地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所要求的。 分类 1、地理信息系统按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的、区域的和局部的三种,分别适用于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 2、按照表达空间数据维数,可分为2维、2.5维和布满整个三维空间的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考虑时间维的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或4维地理信息系统。 3、按照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可分为地理相关模型、地理关系模型、面向对象的模型的地理信息系统。 4、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 1.1信息和数据 信息(Information)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形、图象等介质或载体,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共享性 数据(Data)是指对某一事件、事务、现象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形、图象以及它们能转换成的形式。 1.2地理信息和地理数据 1.地理信息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优.选)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50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等相互作用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域分异、环境资源功能的科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朴实的作风与较深的文化素养的研究、教育、规划和管理专家。 1.硕士学位: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野外工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创新性。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本校的优势、师资队伍与技术设备条件,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和博士培养方向包括三个方面。 1 自然地理环境过程和演变:研究地貌演化和形成规律、气候长期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和机制、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海岸环境演化、沉积动力等 2 自然资源与环境利用:研究内容主要有中国自然区域及其开发整治、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科学问题。 三、招生对象 自然地理学研究生源来自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如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水文与水利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

南京大学2001 2013年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2001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简述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如土温、土壤盐度、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和土壤 肥力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并指出有关的生态适应类型(10) 2、简要阐述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结构和稳定性,并结合西部大开发谈谈应采 取哪些可行措施保护西部生态环境(10) 3、举例说明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垂直地带性更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0) 4、试分别举例说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与时间因素对中国土壤的影响(10) 5、图示地下水的赋存类型(10) 6、活动大陆边缘的类型及其构造地貌特征(15) 7、试述中国中纬度地区东部与西部水热条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0) 8、试述城市的气候效应(10) 9、名词解释(15)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裂谷太阳常数焚风和焚风效应输沙量 ★2002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试述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异及对西部气候环境改造的建议(15) 2、简述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和对中国的影响或简述城市小气候特征及对人类的影响( 3、中国西北大部分地区的水汽来源,水文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分析(15) 4、试述中国东部弱淋溶土(或黄棕壤、或铁铝土,三者择一)的分布及其土壤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10) 5、中国东南沿海(或台湾的东西两侧)海岸地貌基本特征,及其与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的关系(15) 6、中国西南山区坡地自然灾害事件主要类型及其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15) 7、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研究群落演替在当前开展生态建设的现实中有何意义?10 8、比较热带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与稳定性,并说明在开发中更应该注意其中的哪一个类型10 ★2003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就“地球表层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做简要说明15 2、气象部门报的某地气温与该地下垫面特征的关系,请举例说明15 3、中国北方中纬地带自东向西降水减少的原因分析15 4、水域对局部地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原因机制及其幅度值估计15 5、举例说明不同岩性分布区或不同年降水量分布区河网密度的差别15 6、转述天津附近或上海附近海平面变化动态的有关报道及评述15 7、关于“湖泊换水周期与补给系数”术语及其数值高低的意义和价值15 8、介绍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5 9、简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的主要途径15 10、举例说明湿地生态的基本特点15 ★2004年南大自然地理学试题 1论述秦岭对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气候,水文,生态特征的影响 2论述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对长江,黄河大洪水的影响。或论述热带气旋对淮河, 水的影响。 10)辽河大洪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南京大学校内资料——毛概重点例题。

南京大学政治系内部整理资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资料大全(共48页) 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和材料题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古的优秀文化之中。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

历年中科院遥感所 GIS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习题总结

下面是今年南大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考题 中国近代史 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 古德诺公车上书租界“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国民参政会《中国之命运》二二八起义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 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3. 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4. 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 5.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世界近代史(记不太全了)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51 一,名词解释(48) 买办、《资政新篇》、《马关条约》、时务学堂、袁世凯、整理国故、第三党、凇沪会战 二,材料解析题(18) 说明:1,标点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和所列材料分析其历史局限性 材料1,窃思敌国外患正动心忍性之资居安思危乃制治保邦之要……古人抚驭四夷之法未款之先当有以杜其窥伺既款之后当有以绝其觊觎英法诸国自换约以来相安无事……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 《同治三年陈廷经奏》 材料2,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今之各国又岂有异惟练兵制器相去太远正须苦做下学功夫做到那处说到那处吾师弟在位一日不得不于此致力一日耳 李鸿章《复曾相》 材料3,至谓鄙人喜闻谈洋务之言以致冒险负谤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卤莽鲜不误国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强则事不可知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 三,问答题(84) 1,试论晚清十年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一述评 3,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82 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洋行、天朝田亩制度、轮船招商局、三国干涉还辽、东南互保、中国通商银行 二,标点下列材料并进行评析(35) 惟念发捻炽于北发炽于南饷竭兵疲夷人乘我虚弱而为其所制如不胜其忿而与之为仇则有旦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重点黄杏元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情的特征和状况。 2、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2(1)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式,是信息的载体。 2(2)信息的特点:a.信息的客观性;b.信息的适用性 ;c.信息的传输性; d.信息的共享性. 3、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和预测等操作。 4、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5、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 6、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8、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演示、二次开发和编程。(最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9、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 10、GIS发展状况: 1、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 2、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 3、地理信息系统网格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 4、信息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1、空间数据的分类:(1)按数据来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 (2)按数据结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3)按数据特征:空间数据,非空间属性数据。 (4)按几何特征:点,线,面、曲面,体 2、按数据发布形式:数字线画图(DLG),数字栅格图(DR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①空间特征: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 ②属性特征: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 ③时间特征: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4、空间数据的基本信息:(P44) (1)三条呈不同分布状态的交通线:一条近乎直线(C1和C2组成),一条呈S形(C3),另一条为环状(C4)。表示它们在地球表面上呈不同分布状态,称为定位信息。 (2)三条分别具有不同等级的交通线:近乎直线的C1和C2为主干道,呈S形的C3为

地理学考研答案

地理学考研答案 【篇一: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s=txt>1、溶沟与石芽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其断面呈“v”型或“u”型。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 径流系数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 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形态。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 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 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 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 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天气现象。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 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 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 的地方。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 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 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 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 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 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 形态。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是形成丹霞地貌的构造条件。(3)气候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冰雪寒冻垫状植被带。(2)高寒草甸、灌丛草甸、森林灌丛 草甸带。 (3)山地草原、荒漠草原带。主要是祁连山浅山区的山间盆地、石 质低山,剥蚀丘陵地带和山前地带。 (4)山前温带砾质荒漠、半荒漠地带。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 2000m的低山山地、山前丘陵和冲洪积扇上部的砾质倾斜平原地带。 沿河人们引水灌溉开垦,形成山前冷凉灌溉农业区。

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及标准答案

2016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35.00) 1.五口通商(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强迫中国在沿海开放的5处通商口岸,包括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辟为通商口岸。后又制定《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定通商相关事宜。在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也订立条约取得同样的权利,即《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 2.二次革命(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战争。又称讨袁之役、赣宁之役、癸丑之役。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结果讨袁军战败,二次革命宣告失败。 ) 3.学衡派(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1922年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其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教师吴宓、梅光迪及胡先骑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相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该派最终解体。 ) 4.《时务报》(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试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考试重点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原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拓扑关系 描述两个对象之间在拓扑变化(及发生缩放、旋转、拉伸等变形)下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即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用来表示要素间的连通性或邻接性的关系。 3、空间索引 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实体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实体的概略信息,如标识码、最小外接矩形以及存储地址。 4、元数据与空间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法、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5、叠合分析 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下,将同一地区的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6、泰森多边形(V oronoi) 将已知的离散分布的数据点连接成三角形,做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每个数据点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成一个多边形,该多边形即为泰森多边形。 7、矢量数据结构 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称为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 8、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实际上就是像元阵列,像元的行列号确定位置,用像元值表示

空间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每个栅格单元只能存在一个值(行、列、像元值)9、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跟踪数字化 扫描矢量化 数字测图仪 数据结构转换 10、栅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图像扫描 遥感解译 数据结构转换 11、矢量数据的优缺点 优点: 便于面向实体的数据表达; 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底; 拓扑关系有利于网络分析、空间查询等。 缺点: 数据结构复杂; 软件实现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多边形等叠合分析相对困难。 12、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优点: 数据结构相对简单; 空间分析较容易实现; 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 缺点: 数据量大,冗余度高,需要压缩处理; 定位精度比矢量低; 拓扑关系难以表达。 13、图像数据矢量化方法

最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名词解释(黄杏元) 精品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数据结构即指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对空间数据则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数据模型:是表达现实世界的规格化说明,在数据库中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操作。 空间数据模型:就是对空间实体及其联系进行描述和表达的数学手段,使之能反映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一般而言,GIS空间数据模型由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 关系数据模型用表格数据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关系的数据模型,表为二维表,满足一定的条件。 数据处理即对数据进行运算、排序、转换、分类、增强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形式。 地理信息(2005)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意义,是指表征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属性、时态三种特征。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地球信息科学(2004) 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2004,2018,2018)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FICCDC) 专题地理信息系统(Subject GIS)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为特定的专门的目的服务,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农作物估产信息系统、草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 区域地理信息系统(Regional GIS)主要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如国家级、地区级、市级或县级等。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地学考研中心 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2019年考研全程通关班(资料+视频讲解+学长学姐答疑)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610315978.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为2019年1月南京大学地海院考研专业课辅导班 2018全程通关班资料(813自然地理学) 地学考研中心编著版权所有 地学考研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c610315978.html,)是提供地学专业课辅导最权威、最全面的研究生团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就是帮大家实现愿望的“摆渡人”。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610315978.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是2019年1月地学考研中心全程通关辅导班的相关说明 一、全程通关辅导班的内容 I 如发现资料非“地学考研中心”提供,可向QQ:2320305356;TEL:180********举报,一经证实, 给予本中心会员才有的解答、咨询、复试辅导等服务,并享有额外购买优惠。保护版权,打击盗版。

如资料非上述淘宝店所购,说明您拿到的是盗版且已被淘汰的资料,不是最新版且无法享受页脚所述服务。 II 地学考研中心辅导班包含资料/课程,分三阶段发放,每阶段完成后务必联系我们获取后面内容。售后为全年服务,并有考上人员全年答疑,故购买后请登记信息并加售后群。资料年年更新,购买时注意适用年份。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610315978.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是2019年1月 二、全程通关辅导班的形式 全程通关辅导班,各个阶段的资料包括纸质资料、课程、电子版资料。其中纸质版资料是供大家线下使用,全部打印并装订好,很方便大家携带和复习。而相关课程,或直接发给大家,可随时任意查看;或采用在线授课的方式进行,增强互动性。总之,本辅导班形式比较多样,并且不限制大家复习时间和进度,自己根据情况依次完成即可。 三、全程通关辅导班的使用 地学考研中心以前一直都把精力放在了资料上面,但通过去年辅导班以及模拟考试的实际改卷发现,一是辅导班的效果要更好,另外发现资料的作用更多是为了夯实专业基础,但考研过程中,对试卷的真实练习、基本题型的答题技巧、已考上的学长学姐的总结、售后答疑等都同等重要。 下面就每个阶段如何进行复习、并进行下一阶段的资料获取等问题,做进一步说明:(1)基础阶段 首先,从地学考研中心官方淘宝店获取基础阶段资料(包含内容查看上表),开始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 然后参加复习规划课(购买时立即发放)和考情详解+重考点串讲课(5月底-7月中),进行全年复习时间规划,了解考情,把握侧重点。本阶段复习一般到7月底结束。基础阶段复习完成,步入强化阶段,则需要向地学考研中心索要强化阶段资料。 (2)强化阶段 首先,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的出题特点、范围和大纲解读(若有),暑假开始进行教材知识的背诵。一般来说,黄金时间在暑假。 其次,开始锻炼答题相关技巧,听“答题技巧”相关课程。暑假后,8月中下旬。 第三,技巧巩固:9月份,可先拿真题、模拟题、期末试题、习题集等练习做题,与地学考研中心所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巩固技巧。 同样,本阶段复习结束后,需向地学考研中心索要冲刺阶段资料。 (3)冲刺阶段 根据前两轮的复习效果,可进行答题技巧的相关测验,并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首先,学校发布大纲后,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最新一年的大纲解读(若有),调整复习侧重点和策略。 其次,获取最新年份真题,掌握最新一年真题的出题趋向。 第三,可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的模拟习题集,进行答题锻炼和模拟。 第四,也可参加地学考研中心组织的模拟考试,进行实景模拟,由学长学姐改卷,并帮助大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期达到更好的答题训练效果。 第五,查漏补缺:相关热点知识补充。 四、资料更新说明及买家权益 1、资料更新说明 新的年份,考研范围、考试重点和大纲都会有新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地学考研中心 III 如发现资料非“地学考研中心”提供,可向QQ:2320305356;TEL:180********举报,一经证实, 给予本中心会员才有的解答、咨询、复试辅导等服务,并享有额外购买优惠。保护版权,打击盗版。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数据 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狭义:两次不定性之差,即指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 广义: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 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 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GIS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 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的信息的表达形式, 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 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数据处理的目的在于: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 2)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 3)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5.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的适用性。3)信息的传输性。4)信息的共享性。 6.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7.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 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8.地理信息的特征:1)空间特征。2)属性特征。3)时序特征。 9.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 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10.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地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一种计算机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spatial data) 3)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 空间分析功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 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 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 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4)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它与地理学和测绘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1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是隶属 于信息系统中的一类,属于空间信息系 统。与非空间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 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处理空间定位数 据。 12.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按研究范围分:全球系统、区域系统、国家系统 按研究内容分:专题系统、综合系统 按其使用的数据模型分:矢量系统、栅格系统、矢栅混合系统 1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 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1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 编辑。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变换。(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抽取) 4)空间分析和统计。(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数字地 形分析) 5)产品制作与演示。6)二次开发和编辑。 应用功能:1)资源管理。2)区域规划。3)国土监测。4)辅助决策。 15.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 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 16.平面控制网:用以确定物体在地球上的平面 位置,通常是地理经纬度坐标。 17.大地水准面:是假设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穿过 大陆、岛屿形成包围整个地球的闭合曲面 (一级逼近) 18旋转椭球体:是一个椭圆围绕其短轴旋转形成的形体,其赤道半径a大于极半径b(二 级逼近) 19参考椭球体(三级逼近,对局部地区而言)20.我国不同时期采用的旋转椭球体:

(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练习试题

2020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练习试题 2020届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 小明于北京时间6月18日8:30从上海出发去纽约出差(航线甲),会议结束后他于当地时间6月23日16:00从纽约返回(航线乙),单程用时约15小时。去程中小明从高空俯视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地区,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下图为小明往返航班路线和阿拉斯加东南沿海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小明乘飞机往返为晴朗天气,去程时不想被阳光照射,返程时想欣赏我国北方日落景色。他的座位选择是 A.去程左侧,回程右侧 B.去程、回程均为右侧 C.去程右侧,回程左侧 D.去程、回程均为左侧 2.小明的旅途中 A.去程时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B.去程时为白天,全程艳阳高照 C.返程时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返程时可以欣赏北极极光景色 3.巨幅“抽象画”中黑色线条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11年11月26日10时2分(西五区时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1/ 19

A.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B.小行星带存在于火星和土星之间 C.八大行星中,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地球最为接近 D.火星和天王星同属远日行星5.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时地球上与上海市处在同一天的范围是() A.180°经线向东到127.5°E B.127.5°E向东到180°经线 C.180°经线向东到142.5°E D.112.5°E向东到180°经线 6.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和移动方向为() A.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北半球向南移 马拉开波湖区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地区,除北部沿岸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 1500 毫米以上。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导致马拉开波湖区高“湿”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广,蒸发旺盛,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B.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C.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被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D.加勒比海沿岸飓风强烈,多暴雨 8.马拉开波湖 A.位于板块交界处,为火山口湖 B.为内流湖,湖水清澈,水质好 C.湖水盐度不均,南部比北部低 D.周边植被茂盛,为常绿阔叶林 9.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有 ①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②低纬地区光热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③湖区面积广大,为鱼类生存提供广阔空间④湖区与外海相通,寒流和暖流在此交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