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自测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自测题

5.1填空题

1.一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40dB ,而加入负反馈后变为6dB ,它的反馈深度为 dB 。

2.已知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为1mV ,输出电压为1V 。当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以后,若要求输出电压维持不变,则输入电压必须增大到10mV ,此时的反馈深度为 ,反馈系数为 。

3.在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已知u 80A =,负反馈系数u 1%F =,o 15V U =,则id U = ,f U = ,i U = 。

4.有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

为100,若||A 变化10%,则闭环放大倍数f ||A 变化1%,这个放大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f

||A 为 ,反馈系数F 为 。

5.某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放大倍数4u ||10A = ,反馈系数u

||0.001F = 。则闭环放大倍数uf

||A 为 ,若因温度降低,静态点Q 下降,使u ||A 下降10%,此时的闭环放大倍数uf

||A 为 。 6.欲通过交流负反馈的方法将某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由H 0.5MHz f =提高到不

低于5MHz ,则引入的反馈深度|1AF

+ |至少为 ;若要求引入上述反馈后,闭环增益不低于60dB ,则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至少为 。

7.已知某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为100,上限截止频率H 4kHz f =处的放大倍数为 ;若给该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的上限截止频率变为Hf 5kHz f =,则此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变为 ;引入的反馈系数F 为 。

8.某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当中频输入信号i 3mV U =时,o 150mV U =。而在无反馈的情况下,i 3mV U =时,o 3V U =,则该负反馈电路的反馈系数为 ,反馈深度为 ;若无反馈时的通频带为5kHz ,则引入反馈后的通频带变为 。

9.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当环路放大倍数20lg ||0dB AF

= 时,相移o A F 245??+=-。由此可知,该电路可能处于 状态。

答案:1.34dB 。2.10,0.009。3.0.1875 V ,0.15V ,0.3375V 。4.10,0.09。

5.909.09,900.83。6.10,10000。7.70.7,80,0.0025。8.0.019,20,100kHz 。

9.自激。

5.2选择题

1.直流负反馈是指 。

A .只存在于直接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 .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C .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D .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2.如果放大电路在引入负反馈后,其输入和输出电阻都减小了,则所引入的是 负反馈。

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并联;

D .电流串联。

3.射极跟随器是 负反馈。

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并联;

D .电流串联。

4.某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2V ,输出电流为4mA ,反馈电压为50mV 。该放大电路的反馈系数等于 。

A .0.025;

B .0.085S ;

C .12.5Ω;

D .0.5k Ω。

5.设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流等于2μA ,开环电流放大倍数等于500,电流反馈系数等于0.08。这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电流等于 。

A .1m A ;

B .80μA ;

C .82μA ;

D .78μA 。

6.已知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深度为10,开环时的上、下限截止频率分别为100kHz 和100Hz ,该放大电路闭环时的通频带等于 。

A .99.9kHz ;

B .999.99kHz ;

C .999kHz ;

D .9.99kHz 。

7.如果希望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获取的电流,同时希望增加该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则应引入 负反馈。

A .电压串联;

B .电压并联;

C .电流并联;

D .电流串联。

8.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10000A =,反馈系数0.0004F =,其闭环放大倍数f A = 。

A .2500;

B .2000;

C .1000;

D .1500。

9.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_____。

A .A F 2πn ??+=,||1AF ≥ ;

B .A F

(21)πn ??+=+,||1AF ≥ ; C .A F 2πn ??+=,||1AF < ; D .A F

(21)πn ??+=+,||1AF < 。 答案:1.B 。2.B 。3.A .4.C 。5.C 。6.B 。7.A 。8.B 。9.B 。

5.3判断题

1.共集(或共漏)放大电路由于u 1A <,故没有反馈。( )

2.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则电路所用的元件都不必选择性能稳定的。( )

3.因为放大倍数A 越大,引入负反馈越强,所以反馈通路跨过的级数越多越好。( )

4.负反馈只能改善反馈环路内的放大性能,对反馈环路之外无效。( ) 5.串联负反馈不适用于理想电流信号源的情况。( )

6.若放大电路的负载固定,为使其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可引入电压负反馈,也可引入电流负反馈。( )

7.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由于f

1A F

≈ ,与管子参数无关,因此可以任意选用晶体管来组成放大电路。( ) 8.负反馈能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即能使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都得到提高。( )

9.若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那么它一定发生在高频或低频区。( ) 答案:4、5、6、9对;1、2、3、7、8错。

习题

5.1 对于电压增益为40dB 的放大电路,施加反馈系数为

110

的负反馈。试求:(1)反馈深度;(2)闭环增益。 解:(1)由u 20lg 40G A == 得u 100A = ,1111001110

AF +=+?=。 (2)f 1009.09111

A A AF ==≈+。

5.2 试判断题5.2图所示各电路的本级和级间所引入的反馈,并指出交流负反馈类型。

解:图(a ):e1R 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e 2R 和e C 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e3R 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f R 和f C 引入1—2级间交流正反馈。图(b ):e1R 、e1C 和e 2R 、e 2C 分别引入1、2级直流负反馈;e3R 引入第3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f R 引入1—3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图(c ):e1R 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e 2R 和e 2C 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e3R 引入第3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e3R 、f1R 和e1R 引入1—3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e 2R 、

题5.2图 (a ) (b )

(c ) (d )

(e )

(f )

e 2C 和f2R 引入1—2级间直流负反馈。图(d )

:3R 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4R 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8R 引入1—2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图(e ):1A 构成电压跟随器,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R 4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 2引入1—2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图(f ):R 3和R 6分别引入1、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 7引入1—2级间直流和交流正反馈。

5.3试推导出f f d 1d 1A A A AF A

=?+的表达式。若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增益5000A =,反馈系数0.05F =,当温度变化使开环增益变化了5%±时,求闭环增益的相对变化量。 解:推导过程请见教材。f f d 1d 1(5%)0.02%1150000.05

A A A AF A =?=?±≈±++?

5.4 已知放大电路的正半周增益为800,负半周增益为1000,现加入反馈系数为0.5的反馈网络后,该电路对正、负半周的增益各为多少?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正半周增益为f 800=

= 1.99511+8000.5A A AF ≈+? 负半周增益为f 1000== 1.99611+10000.5

A A AF ≈+? 结论是负反馈可以改善非线性失真。

5.5 某放大电路开环增益的波特图如题5.5图

所示,现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中频时的反馈深

度为20dB ,试求引入反馈后的闭环增益及上、下

限截止频率。

解:由图可知um

20lg ||60dB A = 得um

||1000A = ;由已知条件m 20lg 120dB A F +=得m 110A F +=。故f 1000100110

A A AF ===+。 又由图可知L lg 2f =,2L 10Hz f =;H lg 5f =,5H 10Hz f =。 故56Hf m H (1)101010Hz f A F f =+=?=,L Lf m 10010Hz 110f f A F =

==+。

5.6 电路如题5.6图所示。(1)分别说明由3R 和10R 引入的两路反馈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作用;(2)指出这两路反馈在影响该放大电路性能方面可能出现的矛盾是什么?(3)为了消除上述矛盾。有人提出将10R 断开,此办法是否可行?为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消除这一矛盾?

解:(1)3R 引入了1—3级间

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直流负反

馈用于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电流

串联负反馈用于稳定第3级放大

电路的集电极电流,同时提高了输

入电阻。10R 引入了1—4级间的

交直流负反馈,其中直流负反馈用

于提供基极偏置的同时稳定各级

静态工作点,交流电压并联负反

馈,用于稳定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同时减小了输入和输出电阻。

(2)两路级间反馈中,3R 使输入电阻增大,10R 使输入电阻减小。表明引入反馈的目的不明确,即输入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呢?

(3)若10R 断开,将使T 1失去基极偏置而不法放大。解决的方案是,欲增大输入电阻,可保留3R 这一反馈支路,而将10R 反馈支路并联一个旁路电容,使该支路只引入直流反馈即可。这样既解决了两路之间

的矛盾,又保证T 1正常工作。

5.7 在题5.7图所示电路中,试分别按下列要求将信号源s U 、电阻f R 正确接入该电路。

(1)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2)引入电压并

联负反馈;(3)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4)引

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解:(1)a —d 、b —c 、j —e 、i —h 。

(2)a —c 、b —d 、j —e 、i —h 。

(3)a —c 、b —d 、j —f 、i —g 。

(4)a —d 、b —c 、j —f 、i —g 。

题5.6图

题5.7图

5.8 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估算题5.2图(b )、(c )、(d )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解:因为这三个电路既有本级反馈,又有级间反馈。但从反馈效果而言,级间反馈远大于本级反馈,为此在计算中常常忽略本级反馈的影响。

在图(b )中,f R 引入了级间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c3f c3f c3

R I I R R ≈+ ,c3s s f s c3f c3R R U I R I R R ==+ ,o c3e3L (//)U I R R ≈ ,o e3L f c3usf s c3s

(//)()U R R R R A U R R +== 在图(c )中,支路f1R 引入了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e3f Re1e1c3e1e1f1e3R U I R I R R R R =≈++ ,o c3c3U I R =- ,o c3e1f1e3uf f e3e1

()U R R R R A U R R ++==- 。 在图(d )中,8R 引入了级间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由o f 80U I R -= 得o f 8U I R =- ,

o f 8f 88usf s i s f s

s U I R I R R A U I R I R R --====- 。

5.9 在题5.9图中,已知f130k ΩR =,f247k ΩR =,e1 1.5k ΩR =,e22k ΩR =。

(1)电路中共有哪些反馈(包括本级和级间反馈),分别说明它们的极性和组态;

(2)如果要求只引入一个交流反馈和一个直流反馈,应该如何改变?(3)在第(2)小题情况下,上述两种反馈各对电路性能产生

什么影响?(4)在第(2)小题情况下,假设

满足深度负反馈条件,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解:(1)本级反馈有2路:e1R 和e 2R 分别

引入1、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

馈。

级间反馈有2路:f1R 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

和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f2R 引入级间直流负反

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2)在f1R 的反馈支路上串联上一个电容f1C ,在e2R 两端并联上一个电容e2C 。

(3)f1R 和f1C 反馈支路引入的是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和提高输入电阻。f2R 、e2R 和e2C 引入的是级间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题5.9图

(4)f1R 和f1C 反馈支路引入的是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在忽略T 1发射极电流的情况下,根据分压公式e1f o f1e1

R U U R R ≈+ 得 o o e1f1uf i f

e1 1.530211.5U U R R A U U R ++=≈=== 。

5.10 反馈放大电路如题5.10图所示。(1)说明电路中有哪些反馈(包括本级和级间反馈),各有什么作用?(2)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写出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3)若要稳定电路的输出电流,电路应做何改动?写出修改后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解:(1)本级反馈有3路:2R 引入第1级的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它不仅稳定静态工作点,还稳定输出电流和提高输入电阻;3R 和2C 引入第1级直流负反馈,起稳定工作点的作用。7R 和6C 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起稳定工作点的作用。电容5C 引入第2级的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起稳定第2级输出电压和减小输入电阻的作用。

级间反馈有2路:4C 、4R 和2R 引入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起稳定级间输出电压和提高输入电阻的作用。5R 、7R 和6C 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起稳定工作点的作用。

(2)4C 、4R 和2R 引入级间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在忽略T 1发射极电流的情况下,根据分压公式2f o 24R U U R R ≈+ 得o o 24uf i f 2

U U R R A U U R +=≈= 。 (3)修改的办法一是去掉原电路中4C 、4R 的级间反馈支路;二是去掉原电路中的6C ,这样5R 、7R 将引入级间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因为是深度并联负反馈,一则满足i f

I I ≈ ,二则近似认为输入端短路,即题5.10图 题5.10解图

b10U ≈ 。此时s b1s i s s

U U U I R R -=≈ ,即s i s f s U I R I R =≈ 。 对于5R 、7R 支路而言,可等效为题5.10解图所示的电路。因为7f e257

R I I R R ≈-+ , o c2L c268

(//)U I R I R R '=-=- 。此时修改后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为: o c268c2686857usf 7s f s 7s e2s 57

()()()()()U I R //R I R //R R //R R +R A R U I R R R I R R +R --===≈-?

5.11放大电路如题5.11图所示。试判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如果是交流负反馈,请按深度负反馈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解:本级反馈有2路:2R 引入第1级的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7R 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8R 和5C 引入第2级直流负反馈。

级间反馈有2路: 由于5C 的旁路使4R 、8R 和5C 支路仅为直流负反馈;又因3C 的隔直,使3R 、3C 和7R 引入了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与上题的计算方法相同。s i s f s

U I R I R =≈ ;对于3R 、3C 和7R 支路可等效为题5.11解图所示电路,此时7f e237

R I I R R ≈-+ 。又因为o c2L c269(//)U I R I R R '=-=- 。所以该电路的闭环源电压放大倍数为

o c269c2693769usf 7s f s 7s e2s 37

(//)(//)()(//)U I R R I R R R R R R A R U I R R R I R R R --+=≈=≈?-?+

5.12反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如题5.12图所

题5.11图 题5.11解图

题5.12图

示。(1)判断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2)若反馈系数||0.1F

= ,求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A

为多大。 解:(1)不会自激振荡。

(2)由图可知,该电路是一个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在低频范围内,放大电路的

环路增益为20lg ||80dB AF

= ,4||10AF = ,由于||0.1F = ,则5||10A = 。

5.13已知某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频

率特性曲线如题5.13图所示。(1)试问有几级电路

组成;(2)若反馈系数u

0.01F = ,判断闭环后电路是否能稳定工作?如能稳定,请求出相位裕度;如

产生自激,则求出在o 45相位裕度下的u

F ? 解:(1)该电路由三级组成,其中在

100kHz f =,特性斜率变化

40dB dec(20dB dec 2)-/=-/?,即有相同的两级。

(2)当o 180?=-时,u 20lg ||60dB A = ,3u

||10A = ,3||100.01101AF =?=> ,表明电路将产生自激。若要求o m 45?=,则有o A 135?=-,对应u

20lg ||66dB A = ,u 120lg ||66dB F ≈ ,1u 66||lg 0.000520F -??=-≈ ??? 。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函数短期总固定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 A、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社会成本 C、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D、社会成本+隐性成本 3、以下关于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 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4、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 A.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U”型,是由于机会成本递增 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学习期间的学费 5、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6、当边际成本达到最低点时() 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 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7、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 A、上升 B、下降 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8、短期内边际产量最高点对应于() A、边际成本最低点 B、平均成本最低点 C、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 D、平均产量最高点 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是()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产品成本,首先要确定() A.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B.产品成本计算期 C.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D.费用是否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船舶制造企业按照生产组织形式划分属于() A.大量生产 B.大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小批生产 3.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企业一般宜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 B.分类法 C.分批法 D.分步法 4.定额法的采用是为了() A.计算产品的定额成本 B.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C.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D.加强成本的定额管理 5.下列适用于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是() A. 精密仪器 B.小型水泥厂 C.发电 D.采掘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在确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该适应() A.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 B.企业的生产特点 C.月末有无在产品 D.成本管理的要求 2.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 A.定额法 B.定额比例法 C.分类法 D.分批法 3.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按其生产工艺过程,可以分为() A.大量生产 B.多步骤生产 C.单步骤生产 D.单件生产 4.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按其生产组织形式,可以分为 () A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 C.多步骤生产 D.单件生产 5.下列企业中,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属于大量生产的是 () A.船舶制造企业 B.发电企业 C.面粉加工企业 D.服装加工企业

三、判断题 1.产品品种越少,越易大量生产。() 2.产品品种越多,则不便进行大量生产,应考虑分步生产为宜。() 3.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同时,不能再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 4.按照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多步骤生产只宜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5.小批生产接近于单件生产,因此可以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第五章 1.填空 (1)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战略性支持)。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3)新系统建成后,需要对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情况加以(测定验收)。 (4)竞争力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企业外部环境存在一系列的威胁和(机会)。 (5)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中相当重要。 2.选择题 (1)持续改良型的组织经营关键在于互相合作的(C)。 A 实际动机 B 奋斗目标 C 团队式结构 D 上下游分工 (2)要使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组织发挥战略支持,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战略进行(B)。 A 设计 B 规划 C 鉴别 D 定位 (3)规范的业务流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D)。 A 保证B关键 C 核心 D 基础 3.名词解释 (1)组织战略 答:是指组织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组织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 (2)控制 答:控制是对偏离计划的具体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管理目标及为了达到目标而拟定计划得以实现。 (3)大量定制化 答:大量定制化是指通过服务或产品的变化与创新以满足广大客户不断改变产品的需求;但重要的是,它同时也在逐步建立能提高效率的长期流程经验与知识。 4.简答题 (1)系统开发中的问题 答: 1)系统建设与组织发展目标和战略不匹配,不能对组织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提供支持,甚至 违背了组织的发展目标。 2)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管理的改善并无多大的效果,组织结构依然陈旧。管理落后, 企业主要业务流程效率与效益依然很低下。 3)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变革的需要。 4)系统开发环境落后,技术方案不合理。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的标准、规范混乱,使系统 的生命周期大为缩短。 5)系统使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有效发挥系统效率。 6)资源短缺,投入太小,但对系统的期望有过高。 (2)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 1)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 2)分析当前的资源状况。 3)可行性研究。 4)具体规划。

第五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确定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八七会议 2、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八七会议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4、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根据地。 A、井冈山 B、海陆丰 C、鄂豫皖 D、湘鄂西 5、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 A、我党在大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C、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D、我党对农民的认识不符实际 6、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反对党八股》 7、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C、总结出三大法宝 D、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8、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D、《土地问题决议案》 9、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痛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有利的时机 10、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最新《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 课后练习答案 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 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 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 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11 73.73 9.551 2.880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75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 分析:指定检验值:在test后的框中输入检验值(填75),最后ok! 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c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练习5-3*/ #include int prime(int m) { int i; for(i=2;i<=m-1;i++) if(m%i==0) break; if(i==m) return 1; else return 2; } main() { int i,m,n,sum=0,a=0; printf("enter m and n:(1<=m<=n<=500)\n"); scanf("%d",&m); scanf("%d",&n); for(i=m;i<=n;i++) { if(prime(i)==1) sum=sum+i; a=a+1; } printf("之间的素数和为:%d\n",sum); printf("之间的素数个数为:%d\n",a); } /*习题5.1*/ #include int fn(int a,int n) { int i,sum=0,m=1,c; for(i=1;i<=n;i++) { sum=sum+m; m=m*10; } c=sum*a; return c; }

main() { int a,n,i,x,y=0; printf("enter a and n:\n"); scanf("%d",&a); scanf("%d",&n); for(i=1;i<=n;i++) { x=fn(a,i); y=y+x; } printf("y=%d\n",y); } /*习题5.2*/ #include int countdigit(int number,int digit) { int sum=0; while(number>0) { if(number%10==digit) sum=sum+1; number=number/10; } return sum; } main() { int number,y; printf("enter a number:\n"); scanf("%d",&number); y=countdigit(number,2); printf("y=%d\n",y); }

第5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投资公司于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是投资前被投资公司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因此应作为()。 A. 投资收益 B. 冲减财务费用 C. 投资成本的收回 D. 资本公积 2、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捐赠而增加资本公积的时候,投资公司应贷记的会计科目()。 A. 投资收益 B. 营业外收入 C. 资本公积 D. 盈余公积 3、对子公司投资应采取的核算方法是()。 A. 成本法 B. 权益法 C. 追溯调整法 D. 追溯重述法 4、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计入()。 A. 投资收益 B. 财务费用 C. 应收股利 D. 长期股权投资 5、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是()。 A. 将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B. 将差额记入投资收益 C. 将差额记入管理费用 D. 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6、2009年7月1日,宏泰公司投资中远公司100万元持有10%的股份,按成本法核算;2010年中远公司实现净利润120万元。2011年3月20日中远公司分派2009年现金股利80万元。宏泰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万元。 A. 10 B. 8 C. 14 D. 11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权益法下,被投资公司()时,投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会发生变化。 A.宣告净利润B.宣告亏损C.宣告分派股利D.接受捐赠 2、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账面余额只有在发生()的情况下,才应作相应的调整。 A.追加投资 B. 收回投资 C. 被投资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D. 对该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3、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将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增减变动的事项有()。 A..转让长期股权投资 B. 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C.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D. 被投资单位提取盈余公积 三、判断题: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只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 2、投资公司只有达到被投资公司20%以上股权份额时,才能够对被投资公司实施重大影响。() 3、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只会引起股份数量的变化,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化。()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一版)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五章

《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五章习题答案 5-8答: (1)白云石是一种碳酸盐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其比例约为 1 1 。采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含量,是将试样经盐酸溶解 后,调节pH=10,用EDTA滴定Ca2+,Mg2+总量,原因是:pH=10时,由于 lg K f(CaY)-lg K f(MgY)<6,Mg2+的干扰严重,lg K f(CaY)<8,故第一化学计 (H)=,lg K f(MgY)= 故可测钙镁含量。 量点附近无明显pCa突跃,但lg Y (2)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12,可用EDTA单独滴定Ca2+ ,原因是:此 沉淀,Mg2+ 被掩蔽,故可单独滴定Ca2+。 时形成Mg(OH) 2 (3)若另取一份试液,调节pH=8,用EDTA滴定,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原因是:pH=8时,由于Mg2+的干扰,使得 lg K f(CaY)<8, 不能分 步滴定Ca2+,且lg K f(MgY)<8,,故Ca2+,Mg2+均不能被准确测定。 5-9 (1) 5-10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2) (1)酸效应系数愈大,配合物稳定性愈大; (2)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稳定性愈大; (3)pH值愈高,酸效应系数愈大; (4)酸效应系数愈大,配位滴定的pM突跃范围愈大。 5-11 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简称,它的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螯合比一般为11。 5-12 计算EDTA二钠盐水溶液pH值的近似公式是pH=(1/2)(p K a4+p K a5) (=。 (EDTA相当于六元酸) 5-13 PAR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显红色: HIn- pK= H+ +In—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记忆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分类 2、掌握记忆的过程、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 好的记忆品质、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重点: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难点: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有重要的意义且潜力巨大: 举例说明:①②③ 启发思考: 人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对记忆有何影响 测试:下面有20个词语,请你只看一遍,词与词之间间隔几秒,记忆时连序号一 起背,看你能记住多少 记一记: } 你能记住吗 二、记忆的分类 (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时间分) 1、瞬时记忆(约2秒左右) 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然在感受器中继续保

持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短暂信息的保持,就是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例:闪现单词2、短时记忆(约1分钟) 处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信息一般保持在1分钟以内。 例:打电话 3、长时记忆 … 永久性的记忆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举例:愉快的经历、痛苦的经历、一些知识 启发思考:你们喜欢哪一种记忆(出示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 (二)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内容分)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并出示图片。 2.语词—逻辑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 3.情绪记忆 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4.运动记忆 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的顺序的记忆。 举例。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参与的程度分) 1.外显记忆 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举例。 【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doc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 课后练习答案 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 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 75分。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 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单个样本统计量 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11 73.73 9.551 2.880 单个样本检验 检验值 = 75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 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 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组成。 答:由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与I/O逻辑组成。 2.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 答:接收和识别命令;数据交换;标识和报告设备状态;地址识别;数据缓冲;差错控制。 3.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 答:(1)字节多路通道。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通常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数量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I/O 设备,控制其I/O 操作。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 (2)数组选择通道。按数组方式传送数据,传输速率很高,每次只允许一个设备数据。 (3)数组多路通道。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的各子通道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结合而成。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和通道利用率。 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 答: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把一个设备连到多个控制器上,控制器又连到多个通道上,这种多通路方式解决了“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不会使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没有通路。 5.试对VESA 及PCI两种总线进行比较。 答:VESA总线的设计思想是以低价占领市场。总线带宽32位,最高传输速率 132Mb/s。广泛用于486微机。缺点是能连接的设备数仅为2~4 台,控制器中无缓冲,难于适应处理器速度的提高,不支持Pentium机。

PCI总线在CPU和外设间插入了复杂的管理层,协调数据传输和提供一致接口。管理层中配有数据缓冲,放大了线路的驱动能力,最多支持10种外设,支持高时钟频率的CPU 运行,最大传输速率132Mb/s。可连接ISA、EISA 等传统总线,又支持Pentium的64位系统,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 6.试说明推动I/O控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推动I/O 控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尽量减少主机对I/O 控制的干预,把主机从繁杂的I/O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其数据处理任务。同时,中断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引入、DMA 控制器的出现和通道研制的成功使I/O 控制的发展具备了技术支持和成为可能。 7.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共有四种I/O 控制方式。 (1)程序I/O 方式:早期计算机无中断机构,处理机对I/O设备的控制采用程序I/O方式或称忙等的方式。 (2)中断驱动I/O 控制方式:适用于有中断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中。 (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I/O 控制方式:适用于具有DMA控制器的计算机系统中。 (4)I/O 通道控制方式:具有通道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 8.试说明DMA 的工作流程。 答:以从磁盘读入数据为例,说明DMA的工作流程。当CPU要从磁盘读入数据块时,先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该命令被送到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还发送本次要读入数据的内存起始目标地址,送入内存地址寄存器MAR;本次要读数据的字节数送入数据计数器DC,将磁盘中的源地址直接送DMA控制器的I/O 控制逻辑上。然后启动DMA 控制器传送数据,以后CPU 便处理其它任务。整个数据传送过程由DMA控制器控制。下图为DMA方式的工作流程图。

C语言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五章

作业四:简单程序设计 1.printf函数中用到格式符%5s,其中数字5表示输出的字符串占用5列。如果字符串长度大于5,则输出按方式(B);如果字符串长度小于5,则输出按方式(C)。(5分)(重要) A) 从左起输出该字符串,右补空格 B) 按原字符长从左向右全部输出 C) 右对齐输出该字符串,左补空格 D) 输出错误信息 2.阅读以下程序,当输入数据的形式为:25,13,10(注:表示回车),则正确的输出结果为(D)。(5分) main() { int x,y,z; scanf(“%d%d%d”,&x,&y,&z);要和这里一样 printf(“x+y+z=%d\n”,x+y+z); } A) x+y+z=48 B) x+y+z=35 C) x+z=35 D) 不确定值 3.根据下面的程序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形式,程序中输入数据的正确形式应该为(WXY)。(5分) main() { char ch1,ch2,ch3;

scanf(“%c%c%c”,&ch1,&ch2,&ch3); printf(“%c%c%c”,ch1,ch2,ch3); } 4.以下的输出结果是(x=1,y=2*sum*=3 10 Squard is : 100)。(5分) main() { int x=1,y=2; printf(“x=%d y=%d * sum * =%d\n”,x,y,x+y); printf(“10 Squared is : %d\n”,10*10); } 5.若a=3,b=4,c=5,x=1.2,y=2.4,z=-3.6,u=51274,n=128765,c1=’a’,c2 =’b’,想得到以下的输出格式和结果,请写出程序(包括定义变量类型和设计输出)。要求输出的结果如下:(20分) a= 3 b= 4 c= 5 x=1.200000,y=2.400000,z=-3.600000 x+y= 3.6 y+z=-1.20 z+x=-2.40 u= 51274 n= 128765 c1=’a’ or 97(ascll) c2=’b’ or 98(ascll) main()

国际金融第五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收入机制 2、利率机制 3、需求增减型政策 4、需求转换型政策 5、米德冲突 二、填空 1、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当贸易条件上升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他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数量的进口商品;当贸易条件下降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他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数量的进口。 2、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包括()、()、()等三种方式。 3、丁伯根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该模型假定,如果一个经济具有线性结构,决策者由N个目标,只要有至少()个线性无关的政策工具,就可以实现这N个目标。 4、弹性论研究的是在( )不变的条件下,( )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作用。 5、需求转换政策是指不改变()和(),而改变()和()方向的政策 三、多选题 1、国际收支需求调节政策的类型包括: A、支出增减型政策 B、支出转换型政策 C、收入增减型政策 D、收入转换型政策 E、融资政策 2、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 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A. B、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 C、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顺差 D、通货膨胀、京城账户逆差 E、失业增加、通货膨胀 3、收入机制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 A、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 B、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 C、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 D、进口需求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 E、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4、需求增减型政策主要指的是 A、财政政策

第五章 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D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3.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B ) A.根本目的B.根本任务 C.发展动力D.根本特征 5.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 D ) A.1980年B.1982年 C.1978年D.1992年 6.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 7.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 ) A.刘少奇 B.毛泽东C.陈云 D.周恩来 8.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 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C )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是:( A )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进行改革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E.实现按劳分配 1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ABDE ) A.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B.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 C.民族特色与基本特征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E.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 1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E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 E.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 14.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CDE )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共同富裕 15.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是( ABCD ) 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A.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由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决定的

第5章-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注:5.4节题目可不做 一、判断题 1. 西文字符在计算机中通常采用ASCII码表示,每个字节存放1个字符。 2. GIF格式的图像是一种在因特网上大量使用的数字媒体,一幅真彩色图像可以转换成质量完全相同的 GIF格式的图象。 3. DVD与VCD相比其图像和声音的质量均有了较大提高,所采用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是MPEG-2。 4. MP3与MIDI均是常用的数字声音,用它们表示同一首钢琴乐曲时,前者的数据量比后者小得多。 5. 彩色电视信号传输时,是把RGB三基色转换为亮度和色度信号(如YUV)后再进行传输的。 6. GB2312国标字符集构成一个二维平面,它分为94行、94列,共收录了6700多个简体汉字。 7. GBK是我国继GB2312后发布的又一汉字编码标准,它不仅与GB2312标准保持兼容,而且还增加 了包括繁体字在内的许多汉字和符号。 8. 我国有些城市已开通了数字电视服务,但很多电视机还不能直接支持数字电视的接收与播放。 9. 将音乐数字化时使用的取样频率通常比将语音数字化时使用的取样频率高。 10.虽然标准ASCII码是7位的编码,但由于字节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处理单位,故一般仍以一个字节来存放一个ASCII字符编码,每个字节中多余出来的一位(最高位)在计算机内部通常保持为0。11.汉字的UCS/Unicode编码与GB2312-80、GBK标准以及GBl8030标准都兼容。12. 声波经话筒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再输出给声卡进行数据压缩。 13.我国内地发布使用的汉字编码有多种,无论选用哪一种标准,每个汉字均用2字节进行编码。14. 声卡在完成数字声音的编码、解码及声音编辑中起着重要作用。 15.超文本中的超链可以指向文字,也可以指向图形、图像、声音或动画节点。 16.GB2312-80和GBK是两个不同的编码字符集,因此同一个汉字在GB2312-80中定义的内码与在GBK中定义的内码是不同的。 17.在ASCII编码字符集和GB2312编码字符集中都收录了全部英文字母,这些英文字母在两个编码字符集中的编码是完全一样的。 18.若通过因特网将数码照片从南京传到纽约,由于距离太远因此在显示照片时画面会有一些失真。19.压缩比可调的压缩算法一般是有损压缩。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20.MIDI音乐的数据量较大,在网上传输时通常需要做压缩编码。 21.在对PAL制式模拟彩色电视信号做数字化处理时,亮度信号Y的取样频率通常高于两个色度信号UV的取样频率。 参考答案: 1~10:.YNYNYYYYYY 11~21:NNNYY NNNYNY 二、单选题 1. 某计算机系统中,西文使用标准ASCII码、汉字采用GB2312编码。设有一段纯文本,其机内码为CB F5 D0 B4 50 43 CA C7 D6 B8,则在这段文本中含有。 A.2个汉字和1个西文字符

第五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练习一 1.某公司购入一台设备,发票价格40,000元,增值税率17%,用银行存款支付。设备购进后的安装调试过程中消耗材料1560元,发生工人工资800元。现在已完工投入使用。 【要求】计算该设备的入帐金额,并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 答案: 入账金额=40000+1560+800=42360 借:在建工程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 贷:银行存款 46800借:在建工程 2360 贷:原材料 1560 应付职工薪酬 800 借:固定资产 42360 贷:在建工程42360 2.公司支付30000元购买了3台旧设备。购买这些设备时,经评估这些设备的完全重置成本如下:设备A,14000元;设备B,18000元;设备C,8000元,三台设备的新旧程度基本一致。 【要求】确定各台设备入帐金额,并编制必要的会计分录。

A设备入账金额=14000/(14000+18000+8000)*30000=10500 B设备入账金额=18000/(14000+18000+8000)*30000=13500 C设备入账金额=8000/(14000+18000+8000)*30000=6000 借:固定资产——A设备 10500 固定资产——B设备 13500 固定资产——C设备 6000 贷:银行存款30000 3.公司自行制造一台模具。购入并领用专用材料80000元,增值税率17%;发生人工费用7800元。领用公司自产商品12000元;水、电、运输等费用为9000元,其它费用4000元。 【要求】编制模具制造过程直至交付使用的全部分录。 答案: 借:原材料 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93600 借:在建工程 112800 贷:原材料80000 应付职工薪酬 7800 库存商品 12000 银行存款13000 借:固定资产 112800 贷:在建工程112800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MCS-51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优先级由软件填写特殊功能寄存器 IP 加以选择。 2、外中断请求标志位是 IE0 和 IE1 。 3、 RETI 指令以及任何访问 IE 和 IP 寄存器的指令执行过后,CPU不能马上响应中断。 4、8051单片机响应中断后,产生长调用指令LCALL,执行该指令的过程包括:首先把 PC 的内容压入堆栈,以进行断点保护,然后把长调用指令的16位地址送 PC ,使程序执 行转向程序存储器中的中断地址区。 二、选择题: 1、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至少应有一条( D )。 A、传送指令 B、转移指令 C、加法指令 D、中断返回指令 2、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容应是( A )。 A、 98H B、 84H C、 42H D、 22H 3、MCS-51响应中断时,下列哪种操作不会发生( A ) A、保护现场 B、保护PC C、找到中断入口 D、保护PC转入中断入口 4、MCS-51中断源有( A ) A、 5个 B、 2个 C、 3个 D、6个 5、计算机在使用中断方式与外界交换信息时,保护现场的工作应该是( C ) A、由CPU自动完成 B、在中断响应中完成 C、应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 D、在主程序中完成 6、MCS-51的中断允许触发器内容为83H,CPU将响应的中断请求是( D )。 A、 INT0,INT1 B、 T0,T1 C、 T1,串行接口 D、 INT0,T0 7、若MCS-51中断源都编程为同级,当它们同时申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 B )。 A、 INT1 B、 INT0 C、 T1 D、T0 8、当CPU响应串行接口中断时,程序应转到( C )。 A、 0003H B、 0013H C、 0023H D、 0033H 9、执行MOV IE,#03H后,MCS-51将响应的中断是( D )。 A、 1个 B、 2个 C、 3个 D、0个 10、外部中断1固定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C )。 A、 0003H B、 000BH C、 0013H D、 001BH 11、MCS-51单片机可分为两个中断优先级别,各中断源的优先级别设定是利用寄存器( B )。 A、 IE B、 IP C、 TCON D、 SCON 12、( C )非单片机系统响应中断的必要条件。 A、 TCON或SCON寄存器内的有关中断标志位为1 B、 IE中断允许寄存器内的有关中断允许位置1 C、 IP中断优先级寄存器内的有关位置1 D、当前一条指令执行完 13、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请求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 B )。 A、 TMOD B、 TCON/SCON C、 IE D、 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