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视力表(1)

制作视力表(1)
制作视力表(1)

十七课时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视力表中数学知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极其相似比等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探索数据的内在关系,从而实现视力表中的奥秘的发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

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想过吗?视力表中蕴含着一定数学知识.你知道是什么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

[师]现在我们查视力时用的视力表,通常是哪一种呢?

[生]是由一组字母”E”组成的视力表.

[师]对,它是以能分辨”E”的开口朝向为依据来测定视力的.换句话说,它的测试依据是能否看清楚”E”的两个空白缺口(如下图中AB、CD两个缺口).

图1

下面我们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

度量视力表中视力为0.1,0.2,0.3,0.4,0.5,0.6,0.8,1.0,1.2,1.5,2.0所对应的”E”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d,(如图2).

投影片(课题学习A)

请大家量视力表中的各个”E”,并填写课本第93页的表.

[生]填表如下:(投影片课题学习B)

[师]观察上表,大家讨论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决定视力表中的各”E ”形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视力为0.1时,a =72 mm,b =72 mm,d =1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

视力为0.2时,a =36 mm,b =36 mm,d =7.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且2

72=36,215=7.5.

视力为0.3时,a =24 mm,b =24 mm,d =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并且

372=24,3

15=5. 视力为0.4时,a =18 mm,b =18 mm,d =3.8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且4

72=18,415=3.75.因为测量时有误差,眼睛大致可以精确到0.1 mm,所以有415≈3.8.

由此可以猜想,视力为0.5时,a =

572=14.5 mm,b =5

72=14.5 mm,d =515=3 mm. 视力为0.8时,a =772=9 mm,b =9 mm,d =815=1.9 mm.

视力为1.0时,a =1072=7.2 mm,b =7.2 mm,d =10

15=1.5 mm. 视力为2.0时,a =2072=3.6 mm,b =3.6 mm,d =20

15=0.75 mm. 由此可知:视力表中的各”E ”形图都是长与宽相等的图形,如果把视力为0.1时的”E ”形图作为基本图形,则视力为0.2,0.3…2.0时的”E ”形图都与基本图形是相似图形.

Ⅲ.课堂练习

若一个视力表中的视力为0.1的”E ”的长、宽都为60 mm,空白缺口宽为12.5 mm ,求视力为0.2,0.3,0.4,0.5,0.6,0.8,1.0,1.2,1.5,2.0时”E ”的长、宽,空白缺口宽.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自己动手,探索出视力不同的”E ”形图之间的关系.

Ⅴ.课后作业

到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目前较为通用的视力表有哪几种?

Ⅵ.活动与探究

一条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在河的这一岸每隔5米有一棵树,在河的对岸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在这岸离开岸边25米处看对岸,看到对岸相邻的两根电线杆恰好被这岸的两棵树遮住,并且在这两棵树之间还有三棵树,求河宽.

图3

解:根据题意画图:

可知DE =50 m,BC =20 m,AM =25 m.

∵BC ∥DE

∴△ABC ∽△ADE ∴

AN

AM DE BC = 即AN 255020= ∴AN =62.5 (m )

∴MN =AN -AM =62.5-25=37.5 (m )答:河宽为37.5 m.

制作视力表(一)[

十七课时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视力表中数学知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极其相似比等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探索数据的内在关系,从而实现视力表中的奥秘的发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 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想过吗?视力表中蕴含着一定数学知识.你知道是什么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 [师]现在我们查视力时用的视力表,通常是哪一种呢? [生]是由一组字母”E”组成的视力表. [师]对,它是以能分辨”E”的开口朝向为依据来测定视力的.换句话说,它的测试依据是能否看清楚”E”的两个空白缺口(如下图中AB、CD两个缺口). 图1 下面我们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 度量视力表中视力为0.1,0.2,0.3,0.4,0.5,0.6,0.8,1.0,1.2,1.5,2.0所对应的”E”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d,(如图2). 投影片(课题学习A) 请大家量视力表中的各个”E”,并填写课本第93页的表. [生]填表如下:(投影片课题学习B)

[师]观察上表,大家讨论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决定视力表中的各”E ”形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视力为0.1时,a =72 mm,b =72 mm,d =1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 视力为0.2时,a =36 mm,b =36 mm,d =7.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且2 72=36,215=7.5. 视力为0.3时,a =24 mm,b =24 mm,d =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并且 372=24,3 15=5. 视力为0.4时,a =18 mm,b =18 mm,d =3.8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且4 72=18,415=3.75.因为测量时有误差,眼睛大致可以精确到0.1 mm,所以有415≈3.8. 由此可以猜想,视力为0.5时,a =572=14.5 mm,b =5 72=14.5 mm,d =515=3 mm. 视力为0.8时,a =772=9 mm,b =9 mm,d =815=1.9 mm.

制作视力表

“制作视力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制作视力表”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后的课题学习。研究性课题学习的开设是本套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它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实施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内容与本章的第一节线段的比、第五节相似三角形、第六节、第八节、第九节的内容都有关系,是本章内容的一个综合运用。与图形的平移、数据的测量、统计与物理学科中的凸透镜成像、视角等内容都发生着关系。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练习巩固以上的数学、物理知识,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通过对视力表的观察、充分挖掘视力表中所蕴含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丰富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类生活、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经历对l、l、b、b数据的测量、分析、统计、观察、对比,经历图形1212“E”的形状、大小、位置、平衡、旋转的过程,充分感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发展统计观念,获得从所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四章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线段的比、相似图形与位似图形的概念,对相似图形、位似图形有一个较强的感性认识。本节作为第四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题研究,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和实践应用。八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对比、统计、归纳的能力和一定的阜新意识,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愿望,这些对本节

内容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不但包括数学中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的一次考查,如果没有物理知识作铺垫,将较难理解大“E”与小“E”为何因为测试距离的不同而可以同时衡量同一视力。所以就本节内容,学生在用b/l来刻画视力的理解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视力表中的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及其相似比、位似图形及其位似比等有关内容。(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制作0.1与0.2的“E”,测量l、1l、b、b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讨论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数学212知识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索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能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 1 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教学难点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指导探索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并和同伴互相交流探

综合实践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四年级

参与教师王玉洲李娇娇 年级:四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教师、学生及身边朋友眼睛的现状,了解近视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近视,矫正近视,进而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2.学习常见的保护眼睛的常识,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爱眼意识,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4.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没有参与活动的同学、家长推荐保护眼睛的方法,营造科学用眼的环境,体验与别人分享劳动的成就感。 二、方法指导要点: 1.通过师生亲身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调查身边同学眼睛近视的现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熟练运用采访法,在校园内、外采访至少4人。 3.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和整了解我们的眼睛,知道近视的成因,掌握近视的危害及预防矫正方法,进而总结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眼睛的方法。 三、实施过程 活动一:调查不同班级同学眼睛近视现状 主要内容: 本环境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年级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眼睛近视的原因提出问题,并整理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下一环节提出解决方法,开展分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环节一:身边同学的眼睛现状 设计说明: 学生亲自实践调查,开展小组分工合作,分析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近视提出问题并整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活动前的准备: 1.准备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或幻灯片及视力表等。 (1)分小组测视力,做好相应记录。 (2)对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表。 1.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上同学眼睛的近视率逐渐成上升趋势。 2.我发现同一年级女生近视率比男生近视率高,并且呈上升趋势。 环节二:眼睛,你了解吗? 设计说明:

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1)

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学生起点分析 “制作视力表” 是学生充分学习图形相似内容,引入的一节课题学习,学生此前已完成“图形相似”与“图形位似”的学习,“线段的比”也相当的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视力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视力表”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探究发现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任务分析 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以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制作视力表”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及其相似比、位似图形、位似比等有关内容。借助视力表为载体,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相似;提高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发展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多角度尝试,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讨论;可以组建四人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促成学生以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学目标 1、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度量” 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3、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第五环节:运用结论, 制作视力表;第六环节:课堂总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三角板、视力表、硬纸板数张。

综合实践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四年级

综合实践课保护眼睛远离近视 参与教师王玉洲李娇娇 年级:四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了解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教师、学生及身边朋友眼睛的现状,了解近视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近视, 矫正近视,进而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2. 学习常见的保护眼睛的常识,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爱眼意识,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3.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4. 在教师的指导下,为没有参与活动的同学、家长推荐保护眼睛的方法,营造科学用眼的环境,体验与别人分享劳动的成就感。 二、方法指导要点: 1. 通过师生亲身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调查身边同学眼睛近视的现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熟练运用采访法,在校园内、外采访至少4人。 3. 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和整了解我们的眼睛,知道近视的成因,掌握近视的危害及预防矫正方法,进而总结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眼睛的方法。 三、实施过程 活动一:调查不同班级同学眼睛近视现状 主要内容:本环境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年级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眼睛近视的原因提出问题,并整理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下一环节提出解决方法,开展分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环节一:身边同学的眼睛现状 设计说明: 学生亲自实践调查,开展小组分工合作,分析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围绕近视提出问题并整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活动前的准备: 1. 准备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或幻灯片及视力表等。 (1)分小组测视力,做好相应记录。 (2)对全班同学的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制作成统计表。 各年级近视率

我的发现: 1. 我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上同学眼睛的近视率逐渐成上升趋势。 2. 我发现同一年级女生近视率比男生近视率高,并且呈上升趋势。环节二:眼睛,你了解吗 设计说明: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通过自己设计的调查报告,对学校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访,掌握学生对眼睛的了解与认识的程度。通过采访,了解学生对于近视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认识程度,初步发现问题,为下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制定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的办法铺垫基础。 活动前准备: 1. 设计一份关于《心灵之窗,你了解多少》调查报告表,采访人数4-5 人。在设计中先给学生一个例子,然后学生独立采访。 具体设计: 眼睛知识大调查 采访人一 采访人:李明明年级:一年级参访内容:你知道眼睛的作用吗你平时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吗观点 1. 他知道眼睛是用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对于不良习惯对眼睛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并不了解,也没有保护自己眼睛的意识。 采访人二 采访人:郭小芳年级:三年级参访内容:你知道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近视吗近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观点他觉得近视的原因是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经常近距离的观看电视,看书的时候经常坐姿不正确,但是对于近视带来的危害,他并不知道。 采访人三 采访人:李金星年级:六年级参访内容:你知道怎样预防近视吗你知道应该如何矫正近视吗观点他对于预防近视的知识了解很少,至于如何矫正更是一无所知。 通过参访调查,关于同学们对于眼睛的结构,造成近视的原因,以及近视的危害的认识,我发现: 1.学生对于近视的成因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2.学生对于近视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对于如何预防、矫正更是一无所知。3.学生缺乏对于自己眼睛方面的常识,了解很少。 环节三:小组合作之我见设计说明: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与活动教案(冀教版)

我们的地球 实施目标: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的了解、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地球、关心地球。争做地球村合格的小公民。 主题预设: 1、地球有多大?它养育了多少种生物? 2、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人类生存? 3、地球现在的环境状况怎么样? 4、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 活动过程: 1、针对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划分小组、确立主题、制定计划。 2、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调查、记录、分析。 3、活动成果:以“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地球村小公民”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教学反思: 鸟的世界 鸟类的特征:

第一、鸟类有羽毛; 第二、鸟类的身体通常是纺锤形,它的骨骼不但轻、硬,而且中间还有充满气体的腔隙;第三、鸟类的前肢进化成翼,适于飞行; 第四、鸟类的呼吸器官可使大约75%的吸气绕过肺而储蓄到气囊里; 第五、鸟类属于恒温动物。此外,鸟类的心脏具有两心耳、心室,大体与哺乳类相同。 因为鸟类的身体成纺锤形,骨髓间充满空气,而且鸟类食量很大,消化得也很特别快,因而鸟的体力特别强。此外,鸟的神经系统发达,视力强,体重相对较轻等等,这些特点,也是鸟儿善于飞翔的重要因素。 鸟儿的歌声是为了“宣布领域权”,但最终的目的与性选择有关系。因此,雌鸟是根据雄鸟所占地盘的好坏来挑选“丈夫”的,并不是根据它的歌声。 鸟脱毛有几种原因:一是由于季节变化,它适应环境变化,就要换毛,同时就要掉毛。二是羽毛被风吹雨打、太阳晒,受到损坏,就得脱落,重新长出新的羽毛。 鸟晚上年示见东西,是因为它们都患有夜盲症,所以这些鸟不能在夜间到处飞,它们晚上总是安安静静地睡觉。 小鸟落在树枝上以后,便弯曲双腿,由于身体的压力,韧带和肌肉绷得紧紧的,趾便能牢牢抓住树枝。鸟的小脑较达,善于调节身体的平衡,使睡在树上的小鸟不致于前后摇晃。 鸟的羽毛里往往长有羽虱和壁虱。小鸟飞到有水的地方,用翅膀在水里拍打,用力将身上的水抖掉,再用尖尖的嘴梳理羽毛。有的鸟常常在沙堆里洗澡。 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这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数学综合活动实践课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 活动课《轴对称》的教学案例 【学生年级】 八年级 【活动背景】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现实联系的重要内容.通过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剖析,进一步提高运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正是八年级学生刚刚学过的内容。通过本主题的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现象的无处不在,并发展学生的空间,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利用轴对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以服务于生活。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现象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一种图感。 数学思考:通过对具体现象的思考与探索,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提高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数学图案对称美的展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同时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剖析,进一步提高运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活动方法】 实验——合作探究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会聚之地,今天已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聚集山水精华——襄樊。”在优美的歌声中带领学生去领略襄樊文化,这一组图片不仅展示了襄樊灿烂历史的文明,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数学美。这种对称美给人一种匀称、平衡的美感,给人一种稳重、庄严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去探索它的秘密吧!引出活动课题:数学活动——轴对称。

示范教案一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

示范教案一课题学习制 作视力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制作视力表(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 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 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 指导探索法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并和同伴互相交流探索出结果. ●教具准备 视力表一张 三角板一个 硬纸板若干张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课题学习 A) 第二张:(记作课题学习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想过吗视力表中蕴含着一定数学知识.你知道是什么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 Ⅱ.新课讲解 [师]现在我们查视力时用的视力表,通常是哪一种呢 [生]是由一组字母”E”组成的视力表. [师]对,它是以能分辨”E”的开口朝向为依据来测定视力的.换句话说,它的测试依据是能否看清楚”E”的两个空白缺口(如下图中AB、CD两个缺口). 图1 下面我们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 度量视力表中视力为,,,,,,,,,,所对应的”E”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d,(如图2). 投影片(课题学习A)

八下制作视力表

《制作视力表》教案 开发区实验中学张文敏 一、学情分析 “制作视力表” 是学生充分学习图形相似内容,引入的一节课题学习,学生此前已完成“图形相似”与“图形位似”的学习,“线段的比”也相当的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视力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视力表”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探究发现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三、教法与学法 实践操作,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三角板、视力表、硬纸板数张。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想过吗?视力表中蕴含着一定数学知识.你知道是什么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师]现在我们查视力时用的视力表,通常是哪一种呢? [生]是由一组字母”E”组成的视力表. [师]对,它是以能分辨”E”的开口朝向为依据来测定视力的.换句话说,它的测试依据是能否看清楚”E”的两个空白缺口(如下图1中AB、CD两个缺

口). 图1 下面我们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 1、度量视力表中视力为0.1,0.2,0.3,0.4,0.5,0.6,0.8,1.0,1.2,1.5, 2.0所对应的”E”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d,(如图2). 投影片(课题学习A) 请大家量视力表中的各个”E”,并填写课本上的表格. [生]填表如下:(投影片课题学习B)

示范教案一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

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制作视力表(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 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难点 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方法 指导探索法 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并和同伴互相交流探索出结果. ●教具准备 视力表一张 三角板一个 硬纸板若干张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课题学习 A) 第二张:(记作课题学习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视力表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你想过吗?视力表中蕴含着一定数学知识.你知道是什么知识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其中蕴含的奥秘. Ⅱ.新课讲解 [师]现在我们查视力时用的视力表,通常是哪一种呢? [生]是由一组字母”E”组成的视力表. [师]对,它是以能分辨”E”的开口朝向为依据来测定视力的.换句话说,它的测试依据是能否看清楚”E”的两个空白缺口(如下图中AB、CD两个缺口). 图1 下面我们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 度量视力表中视力为,,,,,,,,,,所对应的”E”的长a,宽b,空白缺口宽d,(如图2). 投影片(课题学习A)

[生]填表如下:(投影片 课题学习B ) [师]观察上表,大家讨论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决定视力表中的各”E ”形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视力为时,a =72 mm,b =72 mm,d =1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 视力为时,a =36 mm,b =36 mm,d =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且 2 72=36,215=. 视力为时,a =24 mm,b =24 mm,d =5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并且372=24,3 15=5. 视力为时,a =18 mm,b =18 mm,d = mm,可知”E ”的长和宽相等,且4 72=18,415=.因为测量时有误差,眼睛大致可以精确到 mm,所以有4 15≈. 由此可以猜想,视力为时,a =572= mm,b =5 72= mm,d =515=3 mm. 视力为时,a =772=9 mm,b =9 mm,d =815= mm. 视力为时,a =1072= mm,b = mm,d =1015= mm. 视力为时,a =2072= mm,b = mm,d =2015= mm. 由此可知:视力表中的各”E ”形图都是长与宽相等的图形,如果把视力为时的”E ”形图作为基本图形,则视力为,…时的”E ”形图都与基本图形是相似图形. Ⅲ.课堂练习 若一个视力表中的视力为的”E ”的长、宽都为60 mm,空白缺口宽为 mm ,求视力为,,,,,,,,,时”E ”的长、宽,空白缺口宽.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自己动手,探索出视力不同的”E ”形图之间的关系. Ⅴ.课后作业 到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目前较为通用的视力表有哪几种? Ⅵ.活动与探究 一条河的两岸有一段是平行的,在河的这一岸每隔5米有一棵树,在河的对岸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在这岸离开岸边25米处看对岸,看到对岸相邻的两根电线杆恰好被这岸的两棵树遮住,并且在这两棵树之间还有三棵树,求河宽. 图3 解:根据题意画图: 可知DE =50 m,BC =20 m,AM =25 m. ∵BC ∥DE ∴△ABC ∽△ADE ∴ AN AM DE BC = 即AN 255020= ∴AN = (m ) ∴MN =AN -AM =-25= (m ) 答:河宽为 m.

制作视力表研究性学习报告

制作视力表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研究了视力表的用途、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种类与功能和视力表的制作,还把国际视力表与中国视力表做对比。 简介 视力表是用于测量视力的图表。国内使用的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兰氏环视力表。从功能上分有近视力表、远视力表。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定的。 用途 目前所用视力表主要检查的是中心视力,即检查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视敏度,从而可简单迅速地了解到视功能的初步情况,对眼病的临床诊断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工作原理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就是外界物体的二点射入眼内相交时所引成盟角度)。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操作方法 检查视力一般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两类,远视力多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此表为12行大小不同开口方向各异的“E”字所组成;测量从0.1-1.5(或从4.0-5.2);每行有标号,被检者的视线要与1.0的一行平行,距离视力表5米,视力表与被检查者的距离必须正确固定,患者距表为5米。如室内距离不够5米长时,则应在2.5米处放置平面镜来反射视力表。进行检测先遮盖一眼,单眼自上而下辨认“E”字缺口方向,直到不能辨认为止,记录下来即可。正常视力应在1.0以上。若被测试者0.1也看不到时,要向前移动,直到能看到0.1为止,其视力则是“0.1×距离/5=视力”;若在半米内仍看不到0.1,可令被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按检查情况记录视力。近视力多用“J”近视力表,同样方法辨认“E”字缺口方向,直到不能辨认为止,近距离可自行调整,正常近视力在30厘米处看清1.0一行即可,近视力检查有助于屈光不正的诊断。 种类与功能 (1)国际标准视力表国际标准远视力表和我国徐氏设计的近视力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 普遍地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为视标,其笔划宽度与间隔均为1分视视角,视标E的边宽为5分视角,缺口宽度为3分视角,视标排列共12行,视标的递增率为调合集数,视力为等差级数(0.1~1.0),以小数记录。 (2)兰氏环形视力表兰氏环形视力表是采用7.5毫米正方形中有1.5毫米宽度的环,环上有1.5毫米宽的缺口,呈C字形。标准视力以小数记录为1.0。如视力为N,表示在5米处能看见兰氏环缺口是毫米方形中有毫米宽的缺口。兰氏环视标按等差级数计算,增率为0.1、0.2……2.0,记录采用小数法。 (3)对数视力表对数远、近视力表是我国缪天荣在1958年提出设计的,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将视力分成5个等级,视标为E字或C字、共14行。对数远视力表,是以5米距离测试,能辨第11行,为标准视力,记以5.0。视标按几何级数增加,视标每增加倍,视力的对数就减小0.1。即视力记录按算术级增减。近视力表是用以检查调节状态下视力及测量近点距离的图表。可了解调节力的程度,协助诊断屈光不正或眼病,近视力表除上面介绍的标准近视力表、兰氏环近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外,还有耶格表、转盘式自带光源近视力表。转盘或自带光源近视力表是上海市海港医院眼科在徐氏近视力表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设计的。有光照稳定,显示清晰,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综合与实践制作视力表(1)

学生起点分析 制作视力表” 是学生充分学习图形相似内容,引入的一节课题学习,学生此 前已完成“图形相似”与“图形位似”的学习, “线段的比”也相当的熟悉,在这样 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视力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 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导 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探究发现 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任务分析 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以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 理,进一步发 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制作视力 表”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及其相似比、位似图形、位似比等有关内容。借助视力表为 载体,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相似;提高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 的思想. 教学时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发展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 流的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多角度尝试, 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 的思考、讨论;可以组建四人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促成学生以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 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度量” E ”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 行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3、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 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探究新 知;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第五环节:运用结论,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 表 视力表”是学

制作视力表

“制作视力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制作视力表”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后的课题学习。研究性课题学习的开设是本套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它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实施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内容与本章的第一节线段的比、第五节相似三角形、第六节、第八节、第九节的内容都有关系,是本章内容的一个综合运用。与图形的平移、数据的测量、统计与物理学科中的凸透镜成像、视角等内容都发生着关系。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练习巩固以上的数学、物理知识,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对视力表的观察、充分挖掘视力表中所蕴含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丰富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类生活、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经历对l1、l2、b1、b2数据的测量、分析、统计、观察、对比,经历图形“E”的形状、大小、位置、平衡、旋转的过程,充分感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发展统计观念,获得从所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线段的比、相似图形与位似图形的概念,对相似图形、位似图形有一个较强的感性认识。本节作为第四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题研究,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和实践应用。八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对比、统计、归纳的能力和一定的阜新意识,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愿望,这些对本节内容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不但包括数学中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的一次考查,如果没有物理知识作铺垫,将较难理解大“E”与小“E”为何因为测试距离的不同而可以同时衡量同一视力。所以就本节内容,学生在用b/l来刻画视力的理解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探索视力表中的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及其相似比、位似图形及其位似比等有关内容。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制作0.1与0.2的“E”,测量l1、l2、b1、b2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讨论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学生起点分析 “制作视力表” 是学生充分学习图形相似内容,引入的一节课题学习,学生此前已完成“图形相似”与“图形位似”的学习,“线段的比”也相当的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研究制作视力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视力表”是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探究发现视力表的制作原理,激发学生研究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任务分析 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以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制作视力表”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及其相似比、位似图形、位似比等有关内容。借助视力表为载体,帮助学生感受图形的相似;提高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时培养学生言之有据的习惯,发展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多角度尝试,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讨论;可以组建四人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促成学生以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度量”E”的长、宽及空白缺口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3、通过探索视力表中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课堂练习;第四环节: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第五环节:运用结论,

《制作视力表》教案

《制作视力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制作视力表”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后的课题学习。研究性课题学习的开设是本套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它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开拓创新的意识,实施素质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内容与本章的第一节线段的比、第五节相似三角形、第六节、第八节、第九节的内容都有关系,是本章内容的一个综合运用。与图形的平移、数据的测量、统计与物理学科中的凸透镜成像、视角等内容都发生着关系。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练习巩固以上的数学、物理知识,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对视力表的观察、充分挖掘视力表中所蕴含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丰富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类生活、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经历对l1、l2、b1、b2数据的测量、分析、统计、观察、对比,经历图形“E”的形状、大小、位置、平衡、旋转的过程,充分感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发展统计观念,获得从所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中获得经验,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线段的比、相似图形与位似图形的概念,对相似图形、位似图形有一个较强的感性认识。本节作为第四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题研究,是对本章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和实践应用。八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对比、统计、归纳的能力和一定的阜新意识,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愿望,这些对本节内容的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不但包括数学中的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的一次考查,如果没有物理知识作铺垫,将较难理解大“E”与小“E”为何因为测试距离的不同而可以同时衡量同一视力。所以就本节内容,学生在用b/l来刻画视力的理解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探索视力表中的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及其相似比、位似图形及其位似比等有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