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烷基化法分离间_对甲酚

用烷基化法分离间_对甲酚
用烷基化法分离间_对甲酚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珍11204112 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离性能好的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超滤、纳滤、液膜等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膜技术应用前景做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膜分离废水处理超滤纳滤液膜 1.膜分离技术简介 1.1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 实现 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 膜壁充满小孔, 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 微滤膜(MF ) 、超滤膜(U F) 、纳滤膜(NF) 、反渗透渗出膜(R 0 ) 等, 膜分离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膜分离技术因为具有常温下操纵、无相态变化、无化学变化、选择性好、高效节能、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发酵、生物制药、植物提取、化工、饮用水净化、除菌、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分离膜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机能, 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再生方面异军突起, 在环境工程, 特别是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膜分离技术原理 膜分离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 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 是一种物理过程, 不需添助剂。膜分离技术可利用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质量、体积、几何形状等) 将其分离,也可利用混合物通过分离膜的速度不同将其分离。 2.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超滤膜简介 超滤是一种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是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态而分离的筛选机理进行分离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超滤很快从实验规模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单元操作技术,它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废水处理、高纯水制备及生物技术工业;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得最普遍的是电泳涂漆过程,城市污水处理及

硫酸铈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 的:制定硫酸铈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硫酸铈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责 任:检验室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程 序: 1. 仪器用具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干燥箱、锥形瓶、刻度吸管、量筒、滴定管、电炉、容量瓶等。 2. 试剂及试液 硫酸铈、蒸馏水、基准三氮二砷、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 )。盐酸、 碘酸钾、碘化钾、邻二氮菲指示液、硫酸。 3. 配制 取硫酸铈42g (或硫酸铈铵70g )加含有硫酸28ml 的水500ml ,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水适量使成1000ml ,摇匀。 4. 标定。 4.1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三氧化二砷0.15g ,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lmol/L )10ml 微热使溶解,加水50ml 、盐酸25ml 、氯化碘试液5ml 与邻二氮菲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热至50℃,继续滴定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为淡绿色。每1ml 硫酸铈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4.946mg 的三氧化砷。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三氧二砷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4.2如需用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 )时,可精密量取硫酸铈滴定液(0.1mol/L ),用每100ml 中含硫酸2.8ml 的水定量稀释制成。 5. 结果计算。 3 2242424/)()()(3 2O AS SO Tce SO Vce W SO Fe O AS ?=

式中:F表示滴定液的校正因子。 W表示基准物的取样量。 V表示基准物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T表示滴定度。 6. 注意事项 6.1邻二氮菲指示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全消耗微量滴定液,故不宜多加,并需 临用前新制,滴定至近终点时,加热至50℃,可加速反应的进行。 6.2硫酸铈容易水解,加入硫酸的目的是防止硫酸铈的水解。 7. 技术要求 7.1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密闭,在凉处保存。 7.2复标规定:每二个月标化一次。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污水膜分离法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 次 1 规范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 1.1任务来源 (1) 1.2标准编制的意义 (1) 2 制定本标准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1) 2.1编制原则 (2) 2.2制定标准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依据 (3) 3 主要工作过程 (3) 4 膜技术概况及工程实例、经济分析 (4) 4.1国内外膜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 4.2相关标准、技术政策、指南制订情况 (6) 4.3工程案例 (7) 5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 (19) 5.1污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19) 5.2进水指标控制 (19) 5.3预处理 (20) 5.4污水膜分离系统设计 (25) 5.5运行管理与维护 (30) 6 与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关系及实施建议 (34)

1 标准编制的来源及意义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 年下达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任务书》中,编制《污水油水分离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统一编号:1400)的任务,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了该规范的研究及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2 标准编制的意义 环境保护标准化是我国环境保护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是当前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贯彻法律法规、落实环保规划目标、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1973 年我国发布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起截至2005年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已初具规模。各类现行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共计841 项,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五类,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管理需要,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地方环境标准。构成了以国家环境标准为主体,地方环境标准为补充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这些环境标准为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环境工程技术标准属于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国家环保总局已组织制定了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体系,编制了“十一五”环境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发布了十余项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涉及污染治理产品、环境监测仪器、环保药剂、材料等方面的100余项行业标准或技术要求。并指出“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型工业化,要重点解决国家重大工业布局规划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部分现行国家环境标准(特别是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还不够完善,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足,和国际水准尚有较大差距。 污水膜分离处理,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而在国内,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纯水制备及海水淡化,随着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污水资源化的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推广、应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目前,我国有针对海水利用领域的膜分离法技术标准,尚无系统的污水膜分离法行业标准;在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中,仅有反渗透、超滤、电渗析装置的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标准

I C S73.060 D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 S/T1050.2 2015 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 M e t h o d s f o r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l e a da n t i m o n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s P a r t2: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a n t i m o n y c o n t e n t C e r i u ms u l f a t e t i t r a t i o nm e t h o d 2015-04-30发布2015-10-01实施

前言 Y S/T1050 2015‘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共分为以下9个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N a2E D T A滴定法; 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硫酸铈滴定法; 第3部分:砷量的测定溴酸钾滴定法; 第4部分:锌量的测定 N a2E D T A滴定法; 第5部分:硫量的测定重量法;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硫酸铈滴定法; 第7部分:铋量和铜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8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火试金法; 第9部分: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三 本部分为第2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43)归口三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三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二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二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吕敏丽二黄旭升二伍祥武二崔德海二黄肇敏二谢涛二宋应球二龙智翔二帅瑞铖二邓汉金二任黎明二杜春寒三

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文献检索论文 课题名称: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设计时间: 2013.10.10~2013.12.15 系部: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1301应用化工 姓名:郑鹏 指导教师:王富花 学号: 1301110137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第一章前言 (3) 1.1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3) 1.1.1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 (3) 1.1.2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 (3)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 点 (4) 2.1 分离性 (4) 2.1.1 分离膜必须对被分离的混合物具有选择透过(即具有分离)的能力 (4) 2.1.2 分离能力要适度 (4) 2.2 透过性 (4) 2.3 物理、化学稳定性 (4) 2.4 经济性 (5) 3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5) 3.1 淀粉污水处理 (5) 3.2 含酚废水处理 (5) 3.3 含氰废水处理 (5) 3.4 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6) 3.5 炼油废水处理 (6) 展望 (6) 参考文献 (8)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离膜需要具备的条件,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吸附、萃取、深冷分离等)相比较,过程不发生相变,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特点,受到世界各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促进膜技术迅速发展,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等处理过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应。膜分离技术应用到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不仅使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或循环生产,而且能回收有价资源。 1.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1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溶液(原水)中的水分子具有透过分离膜的能力,而溶质或其他杂质不能透过分离膜,在外力作用下对水溶液(原水)进行分离,获得纯净的水,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总的说来,分离膜之所以能使混在一起的物质分开,不外乎两种手段。 1.1.1 根据混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主要是质量、体积大小和几何形态差异,用过筛的办法将其分离。微滤膜分离过程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水溶液中孔径大于50 nm的固体杂质去掉的。 1.1.2 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取决于以下两个步骤的速度,首先是从膜表面接触的混合物中进入膜内的速度(称溶解速度),其次是进入膜内后从膜的表面扩散到膜的另一表面的速度。二者之和为总速度。总速度愈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愈短;总速度愈小,透过时间愈久。 1.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一种新型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在膜分离出现前,已有很多分离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蒸馏、吸附、吸收、苹取、深冷分离等。与这些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具有以下特点: (1) 膜分离通常是一个高效的分离过程。例如:在按物质颗粒大小分离的领域,以重力为基础的分离技术最小极限是微米,而膜分离却可以做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几千甚至几百的物质进行分离(相应的颗粒大小为纳米)。 (2) 膜分离过程的能耗(功耗)通常比较低。大多数膜分离过程都不发生“相”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02T14:10:16.6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孟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工业含盐废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膜分离技术也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之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武汉江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工业含盐废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膜分离技术也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之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的技术应用也拥有了更多的形式和更加科学的废水处理方法,能够提升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本文针对于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应用形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对膜分离技术的深入应用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工业含盐废水;处理;应用 引言: 在进行膜分离技术应用的探究时,应该以膜分离技术的总体概述作为切入点,深入而又相近的探究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多种应用形式,并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发展形势进行合理展望,进而使技术的应用能够符合工业含盐废水处理的根本要求,促进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广泛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的总体概述 就我国的膜分离技术而言,利用的是膜的选择通透性质,在溶液通过膜时,会将杂质进行有效的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液料之中不同成分的根本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膜分离技术使用的膜孔径可以精确到微米,从而使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更加精准。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过程之中,膜分离技术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废水经过膜的表面的同时,将杂质以及其他污染物一并拦截,从而达到水的净化与处理的作用。同时,膜分离技术也更具备定向性,可以将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回收再利用,进而能够提升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效高质量处理工业含盐废水的根本目的[1]。 二、膜分离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处理之中的应用形式 (一)反渗透技术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工业含盐废水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水的淡化处理,目前主要应用于脱盐水、纯水以及超纯水的制备之中,而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含盐废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反渗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的应用形式在于苦咸水、海水淡化以及无法使用其它处理技术进行处理的废水领域。反渗透技术的反渗透膜能够将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溶解性盐分子截留在膜网之上,而且操作简单,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较小,反渗透技术本身设备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能够全面降低技术的应用成本,提升技术的应用效力。在技术应用时,一般会通过与热法结合作为工业含盐废水的与处理方案,通过渗透技术能够得到两种水,其中一种含盐量较低的水,这种水可以直接进入水循环系统;另一种水含盐量较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在反渗透技术的应用之下,能够全面降低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量,提升废水处理的实际效率和处理质量,使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更加具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反渗透技术设备的制作成本较高,很少在我国农业生产之中进行应用,然而在技术来说,其在工业领域和军事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2]。 (二)纳滤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纳滤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形式,主要的技术应用形式在于利用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压力驱动,从而将小分子有机物能够精准的截留在膜上,是一种集合分离、浓缩于透析一体的先进技术。这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之中,与反渗透技术相比操作空间较大,能量消耗较小,可以将多种分离进行更加有效的截留,对于钙、硫酸盐、镁离子都有着更高的脱除率。纳滤技术在应用时,可以利用上述优势,首先经过预处理将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的多价离子除去,然后将这部分废水送入纳滤系统,将硫酸钠和氯化钠进行有效分离,然后在进行后续的蒸馏与结晶处理工序,从而实现工业含盐废水的有效处理。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比,纳滤技术的技术指向性更强,能够有效的将多种金属离子进行去除,并能够对于可以用的物质进行结晶,从而实现结晶盐的回收再利用。在工业之中,可以将通过纳滤技术进行分离后的结晶盐制成多种副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达到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然而纳滤技术的设备投入较高,大型的工业生产基地也需要6年左右才可以收回成本,在技术应用时需要慎重调研和考虑。 (三)电透析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电透析技术,即是将工业含盐废水的溶液置入直流电环境之中,使工业含盐废水之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能够得到有效分离,从而使其能够通过交换膜进行定向分离。一般情况下而言,电透析技术能够通过交换膜的选择通透性而进行离子交换,使溶液之中的阴离子向阴极方向迁移,阳离子向杨箕方向迁移,最后两种离子在浓水室之中根据直流电场的作用向两个方向进行移动。如此一来,浓水室就会因为阴阳离子的不断移动而不断的降低浓度,最终将净化后的水流进行有效牵引,从而完成整个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过程。电透析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工业领域、医药生产领域以及食品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电透析技术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成熟的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了膜分离技术之中不能缺少的关键性技术[3]。 三、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 由于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因此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应运而生,这些客观条件都是膜分离技术的深入应用成为必然。而膜分离技术也从过去的实验工具一跃而成为更具技术背景和应用前景的实用性技术。在工业含盐废水的处理过程之中,可以采用RO技术进行海水的淡化,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利用的困难,同时也能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每立方米的海水淡化能耗已经降低到5KW/H,更加有效的节约了技术成本。同时,膜分离技术也可以应用到食品制造行业,医学药品制造行业,能够有效的提取发酵液之中的制定化学成分。膜分离技术还能够进行大分子的分离以及化学品纯度的提纯等等,精确率更高,效率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在医学之中,人工透析技术就是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的手术,能够将人身体内的血液之中有害物质进行清除。随着膜分离技术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全球的膜市场也在以每年百分之8到百分之1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一些发达国家之中,膜市场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百分之75。而膜分离市场之中,人工透析的占有率高达百分之43,反渗透膜、微滤技术和超滤技术占比百分之41,而在化工工业气体成分分离的技术占比百分之5。相信在未来,随着人们对于膜分离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膜制造与膜技术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具体的发展。在未来,膜分离技术将从材料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提升膜分离技术的定向性与稳定性,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延长,膜材料的使用寿命,确保膜本身的通透性和稳定性[4]。相信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中,膜分离技术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酸铈滴定法测定锑量》(草案)

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起草报告 硫酸铈滴定法测定锑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及铅合金中锑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铅及铅合金中锑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25~18.00%。 2. 方法提要 试料用硫酸-硫酸钾溶解,以硫酸肼将锑还原为Sb3+,在盐酸介质中以次甲基蓝、甲基橙为指示剂,用硫酸铈标准溶液滴定。 3.试剂 3.1 硫酸钾(固体)。 3.2 硫酸肼(固体)。 3.3 硫酸(ρ1.84g/mL)。 3.4 盐酸(ρ1.19g/mL)。 3.5 次甲基蓝溶液(1g/L)。 称取1.000g次甲基蓝,溶于1升水中。 3.6 甲基橙溶液(1g/L)。 称取1.000g次甲基橙固体,溶于1升水中。 3.7 纯铅(Sb≤0.005%)。 3.8 锑标准溶液:称取2.0000g纯锑(Sb≥99.99%)置于400mL烧杯中,加50mL 硫酸(3.3)加热溶解,煮沸至溶液清亮,趁热用硫酸(7+13)稀释至体积约300mL 左右,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7+13)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2mg锑。 3.9 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Ce(SO4)2·4H2O]=0.025moL/L。 3.9.1 配制 称取10.0g硫酸铈[Ce(SO4)2·4H2O]置于400mL烧杯中,加200mL硫酸(8+92)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8+92)稀释至刻度,混匀。 3.9.2 标定 称取1.000g纯铅(3.7)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10.00mL锑标准溶液(3.8),以下按6.4.2~6.4.3项进行。 3.9.3 硫酸铈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按(1)式计算: 式中: C—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V2—标定时试液所消耗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1—标定时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0.06085—与 1.00mL硫酸铈标准滴定溶液[Ce(SO4)2·4H2O]= 1.000moL/L相当的锑的质量,g/moL。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第23卷第2期2007年2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lnOIOgy Vol.23 No.2 Feb.2007 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王庚平,吕建国 (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列举了它们在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 中图分类号:!"028#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重要条件。21世纪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管理,不能仅考虑满足人类的用水,也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永续。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相当一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据统计,全国66 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全世界都在积极地探索新途径以获取足够的淡水资源。水资源的匮乏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难题,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是非常迫切的和极其重要的。除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之外,充分发挥高新科技手段在水再利用中的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 膜分离作为一高新技术在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为产业化的高效节能分离过程。几十年来,膜分离技术在能源、电子、石化、医药卫生、重工、轻工、食品、饮料行业和人民日常生活及环保等领域均获得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的需求促使膜技术发展迅速,使膜技术不断创新、进步、完善,成为单元操作,成为集成过程中的关键。石油、化工污水、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与资源化,已经引时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不断有关于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石油、化工污水、废水回用的报道。 1 几种用于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膜分离技术 1#1 微滤 微滤分离是利用筛分原理在压力差作用下进行的,常用于液体混和物(主要是水性悬浊液)中滤除界于0.05~5!m的悬浊物质颗粒,该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过滤除菌、电子工业用的高纯水制备、食品工业、饮用水生产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1#2 超滤 超滤在压力差作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从液体中将大小为0.0012~0.05!m的溶质分离出来,主要为大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抗体和病毒等。主要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废水处理、超纯水制备及生物技术领域。 1#3 反渗透 反渗透是在压力推动下进行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可以脱除盐类物质,应用于苦咸水淡化、海水淡化及化工、食品、医药、造纸工业中。 1#4 膜集成技术 膜集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在使用反渗透或纳滤系统时,常常使用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作为预处理。但在遇到复杂给水和废水处理时,这些传统的预处理方法常显得束手无策。若利用微滤或超滤膜分离技术作为预处理工艺就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膜分离技术结合起来使用的就是膜集成技术。这种工艺可有效地改进整个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节约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目前正应用于各类污水处理的。 1#5 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是指将膜分离技术中超滤(微滤)组件与污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结合而成的新的技术系统。能有效在去除氨氮,对难降解的工业废水也非常有效,广泛用于污水处理中。

2020版《中国药典》硫酸铈滴定液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

的配制、标定内容、方法与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的配制、标定操作 三、职责: 化验室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四、内容: 1、仪器与用具: 电子天平、胖肚吸管(10ml、A级)、量筒(50ml、100ml)、移液管(5ml、A级)、锥形瓶(250m1)、滴定管(25.0ml、50.0ml、A级)、称量瓶、容量瓶(1000ml、A级)。 2、试药与试液: 2.1硫酸铈(AR) 2.2硫酸(AR) 2.3基准草酸钠 2.4盐酸(AR) 2.5一氯化碘试液(见EK/SOP-QC8001试液配制操作规程) 2.6邻二氮菲指示液(见EK/SOP-QC8003指示剂与指示液配制操作规程) 2.7氢氧化钠滴定液( 1mol/L)(见EK/SOP-QC8005氢氧化钠滴定液(1、0.5、0.1mol/L)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 3、配制: 3.1分子式:Ce(SO4)2·4H2O 分子量:40 4.30 3.2欲配浓度:40.43g → 1000ml 3.3取硫酸铈42g(或硫酸铈铵70g),加含有硫酸28ml的水500ml,加热溶解后,放冷,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4、标定与复标: 4.1原理: 2Ce4++C2O42- =2Ce3+ +2CO2 4.2操作方法: 4.2.1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草酸钠约0.2g,精密称定,加水75ml使溶解,加硫酸溶液(取硫酸20ml加人水50ml中混匀,放冷)6ml,边加边振摇,加盐酸10ml,加热至70?75℃,用本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每lml硫酸铈滴定液(0.lmol/L )相当于6.700mg的草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草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4.2.2 如需用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时,可精密量取硫酸铈滴定液(0.1mol/L),用每100ml中含硫酸2.8ml的水定量稀释制成。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及未来趋势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与生命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水源短缺,回顾过去几年间,我国多省市爆发的严重城市水污染和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带来的极大的威胁。根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全国约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3亿人饮用含铁量超标的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0.7亿人饮用高氟水,0.5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全国35个重点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基本符合卫生标准,全国118个大中城市水污染超标。中国每年有500万人死于因水污染而导致的疾病。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工业废水的处理比城市污水的处理更为重要。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工业废水的处理虽然早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并且在随后的半个世纪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但是由

于许多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性质多变,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点和城市污水处理是不同的。 废水分类 分类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 第二种是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纺织印染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 第三种是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 前两种分类法不涉及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废水的危害性。第三种分类法,明确地指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废水一定的危害性。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的研究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等优点。文章综述了电渗析、反渗透、纳滤、微滤、超滤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废水处理;应用 Research Progr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LIU Xin,20100806116 (School of Food(Biology),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00, China) Abstract: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high efficiency,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asy operation liquid separation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good effect in treatment and can realize the recycling use of wastewater.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membrane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electrodialysis, reverse osmosis, nano-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Further more, the application and current problems of different membrane technologi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were extensively summarized. Finally,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 in the field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Key words:Membrane separ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近半个世纪以来,膜分离技术在全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的分离操作相比,具有能耗低、分离效果高、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等特点。加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废水的大量排放,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而生物富集,构成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威胁,甚至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这些废水中多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学成份,给水体带来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恶化的水质危及工业生产和人们的健康。一方面不注重环保,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及北部地区的城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城市水源开发已达极限。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各个领域,特别是高耗水的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广泛开展了节水工作[1]。除了通过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选择低耗水工艺等方式节约用水外,还努力开辟新水源,利用污水资源回用。污水资源化是控制水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为解决污水回用问题,出现了各种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和方法,但到目前为止,国际水处理界对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动向基本是两种途径:传统处理工艺(如蒸、萃取、沉淀、混凝、过滤和离子交换等)的改进和膜分离技术的使用。 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由于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分离产物易于回收、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2]。膜分离的基本原理是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分离和浓缩。根据膜截留组分粒径大小的不同及膜性能的差异,目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纳滤(Nanofiltration,U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等。

行业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铜冶炼分银渣 第7部分 锑含量的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

铜冶炼分银渣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锑量的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6]58号)的文件精神,以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铜阳极泥分银渣化学分析方法》等69项标准任务落实会会议的通知”(有色标委[2016]48号)及相关会议纪要的文件精神,《铜冶炼分银渣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锑量的测定硫酸铈滴定法》由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起草,广东韶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先导、广西中检、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紫金矿冶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助起草。项目计划编号:(待下计划),完成年限2018年。 2 工作过程 2016年9月21日~23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安徽省蚌埠市组织召开了《铜阳极泥分银渣化学分析方法》等69项标准任务落实会议,会议确定了标准制定的起草单位和参与验证单位,落实了标准计划项目的进度安排和分工。 2016年提出的分银渣项目中ICP多元素测定方法中,锑的分析范围只测定到5%,实际 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工艺水平不同或者工艺参数不同或者原料不同,不同铜冶炼厂从经 济效益考虑,产出的铜冶炼分银渣中的锑量不同。有的单位的铜冶炼分银渣中锑高达20%多,而原来拟用ICP测定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此类物料的分析要求。为了使分析方法涵盖 整个行业范围,增加了《铜冶炼分银渣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锑量的测定硫酸铈滴定法》的分析方法。 2017年8月22日~8月24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山东泰安召开《铜冶炼分银渣化学分析方法》行业标准讨论会议。会议对八个分标准讨论稿、试验报告及验证 报告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此系列标准研究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安排。 3 准编写原则和编写格式 本标准是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4 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 铜冶炼分银渣是铜阳极泥经过硫酸化焙烧、分铜浸出、氯化分金和氨浸分银等步骤处理后的主要副产品。我国是铜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精炼铜产量超过400万t,随之每年将产生数万吨阳极泥分银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也将会产生更多的分银渣。分银渣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铅,如不妥善处理,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将对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分银渣还含有锡、锑、铋、铜和金、银等贵金属,铜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在矿产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考虑以阳极泥分银渣作为二次资源,探索开发环境友好、高效经济的工艺技术,最大化地提取有价金属,富集回收贵金属,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及有价金属材料生产,已成为有色金属再生循环领

行业标准《掺锑二氧化锡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 硫酸铈滴定法》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掺锑二氧化锡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硫酸铈滴定法》 讨论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要求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印发2012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 [2012]119号)以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2年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2]28号)文件精神,《掺锑二氧化锡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锑量的测定硫酸铈容量法》被列入2012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订计划(计划号:2012-0697T-YS),本标准由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参加起草工作。项目计划于2013年完成。 二、编制过程(包括编制原则、工作分工、征求意见单位、各阶段工作过程等) 1、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本项目为“掺锑二氧化锡”行业标准【制定计划(计划号:2012-0695T-YS)】起草制订配套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的制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符合性:本标准的制定工作按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1.1-2009、GB/T 20001.4-2001和《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加工产品、化学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写示例》的规定编写。 1.2合理性:本标准力求反映国内生产、贸易、商检等企事业的技术水平,便于生产,宜于应用,经济上合理。 1.3先进性:本标准填补国内掺锑二氧化锡检测标准的空白,满足掺锑二氧化锡产品的检测要求,力求体现掺锑二氧化锡产品在新领域不断扩展的应用需求,适应高技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2、工作分工 标准起草小组经与起草单位协商一致,分工如下: 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制备试验所用的样品; 柳州百韧特先进材料有限公司负责试验、起草标准文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负责第一验证;

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水处理膜分离技术膜分离系统行业应用 2008/8/29/09:19 来源:慧聪网水工业行业频道 膜分离技术简介: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下图简单示意了四种不同的膜分离过程:(箭头反射表示该物质无法透过膜而被截留): 微滤(MF) 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UF) 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