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评估报告 精品
关于汶川地震情况报告

关于汶川地震情况报告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地震发生后,许多建筑物倒塌,包括学校、住宅楼和工厂等。
据统计,该地震造成了超过8万人丧生,数十万人受伤。
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也遭受了严重破坏,道路中断、桥梁倒塌、水电设施损毁,严重影响了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此外,地震还引发了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调集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和物资,投入到灾区救援和救治伤员的工作中。
许多医疗队、消防队、工程队等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
全民动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受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灾后重建工作也随即展开,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积极推进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重建学校、住房等公共建筑,并提供支持给灾后重建的家庭和企业。
这次地震不仅给受灾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切肤之痛,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并派遣了救援队伍前往灾区提供支持。
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团
结和力量。
在重建中,中国人民展现了坚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受灾地区的人民将重建家园,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汶川地震灾害评估及灾区重建分析报告

结 构 的 高 次 超 静 定 等 特 性 ,均 表 现 出 良好 的 抗 震 性
能 ,能 最 大 可 能 地 避 免 社 会 和 人 员 的 生 命 财 产 遭 受
巨大 损失 。
轻 型 木 结 构 建 筑 具 有 突 出 的 技 术 特 点 ,产 品 、 构 件 工 业 化 程 度 高 、规 格 系 列 齐 全 , 施 工 技 术 简 单 、施 工 质 量 易 于 控 制 、现 场 干 法 施 工 、建 造 速 度 快 ,结 构 整 体 性 好 ,抗 震 优 良 , 建 筑 造 型 容 易 实 施 ,使 建 筑 效 果 更 加 丰 富 多 样 ,新 西 兰 居 民 的住 房 大 部分 是木 结 构 的。 另 外 ,预 制 预 应 力 砼 结 构 在 新 西 兰 建 筑 业 得 到
上 ) 。
f 在 2 都 0万 人 以
根据
《 国环 境 统 计 年 鉴 2 o ) 相 关 资 料 我 中 o 7)
的 2 4 % .7
( 接 1 页) 上 6
了 普 遍 使 用 ,预 制 预 应 力 砼 结 构 最 大 优 点 是 能 在 构 件 选 择 的部 位 在 地 震 作 用 时 发 生 屈 服 ,产 生 塑性 铰 ,提 高 整 个 结 构 的 延 性 和 耗 能 能 力 而 避 免 损 坏 ,
维普资讯
汶川地震灾害 评估及灾 区重建分析报告
胡 鞍 冈 ({ , : 匕京 1o o ) o o o
地 震 等 特 大 自然 灾 害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属 于 一 种 外 部 冲击 ,会 导 致 经 济 系 统 和 重 要 经 济 变 量 偏 离 原 有 的 或 正 常 的 发 展 轨 迹 。 它 属 于 不 确 定 性 、随 机 性 外 部 冲击 。
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工作情况汇报

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工作情况汇报(1)20XX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一场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这是建国以后,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灾难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天赶到灾区第一线指挥救灾工作。
温家宝说,这次抗震救灾工作时间特别紧迫,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讯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公路涵洞的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
中国电信集团云南省分公司党委在云南省委省政府、中国电信集团《紧急通知》的要求下,迅速组织力量,组成由省公司人员带队,昆明公司、省邮电通信股份公司抽调的共XXX名专业技术骨干,两辆应急电源车及10车相应的工具仪表的通信抢修队伍,于5月15日早10:00集结完毕以后,11:00准时出发,途径云南昭通、四川宜宾、成都,并于次日(5月16日)晚17:00时经过28小时的星夜兼程,1000公里的长途跋涉以后抵达四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
在5月16日抵达都江堰市以后,我应急通信救援队在第一时间与都江堰电信方面获得联系,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内容,迅速投入到救灾工作当中。
在简单搭建帐篷,展开救援设备以后,就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当晚我队即派出XXX人参加距离震中汶川映秀镇仅有12公里,距都江堰有40余公里的汶川漩口镇通信抢通工作。
为了让当地灾民和先期进入的救援部队与外界恢复信息沟通,我队员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危险通过受损严重,并不断有落石滚下的临时便道进入现场,并汇同四川电信抢险队共同奋战,于17日凌晨7:00开通了寿江桥头、漩口新镇通信。
赴四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报告(1)9篇

赴四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报告(1)9篇第1篇示例:四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报告近日,四川地震发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为了救援受灾群众,我们迅速展开了医疗救援工作。
以下是我对赴四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份报告:一、总体情况四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许多人被困在废墟中。
医疗资源紧张,急需大量医疗人员和物资支援。
我所在的医疗队迅速行动,前往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二、救援内容1. 伤员救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现场救治,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个伤员的生命。
对于重伤员,我们采取了迅速的手术治疗,确保他们能够尽快脱离生命危险。
2. 疏散伤员: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将一些轻伤员疏散到临时医疗点,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救助。
3. 心理疏导:地震对当地人民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我们设立了心理疏导点,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4. 疫情防控:在灾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疾病传播的风险增大。
我们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确保救援工作不受疾病影响。
三、救援成果在医疗队的努力下,灾区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生命得到了挽救。
截止目前,我们已救治伤员200余人,成功进行手术治疗50余例。
疏散伤员100余人,有效防控了疾病传播。
心理疏导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受灾群众心情得到逐渐稳定。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医疗资源不足:由于医疗资源紧张,我们在救援工作中面临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
建议加强对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确保在灾难面前能够及时提供救援物资。
2. 人员疲劳:救援工作一直在进行,医疗人员面临着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产生疲劳。
建议合理安排人员轮班,保证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
3. 灾难后期救援:灾害救援工作不仅仅是救治伤员,还需要关注灾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建议制定灾后救援规划,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五、感言在这次赴四川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在医疗队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事件,也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
这场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规模达到了里氏8.0级。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深入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影响,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份详尽的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首先,调查报告指出,汶川地震的发生是由于两个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
四川盆地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应力积累。
而在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由于地壳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其次,调查报告还指出了汶川地震的破坏程度与地震震源的浅层位置有关。
地震震源位于地壳的浅层,使得地震能量能够迅速传播到地表,导致了强烈的地面震动。
同时,汶川地震震源附近的地质构造也对破坏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震源附近存在着断裂带和断层,地震能量释放时,这些断层会发生滑动和位移,进一步加剧了地震的破坏力。
调查报告还详细描述了地震对汶川地区的影响。
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地震导致了近7.7万人死亡,超过37万人受伤,同时还有大量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被毁坏。
特别是汶川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地震还引发了多次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给救援和重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调查报告还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评估。
报告指出,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救援机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
同时,国际社会也给予了中国大力支持和援助。
然而,调查报告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救援物资的分配不均衡、救援队伍的协调不够等。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未来的灾害应对中需要做出改进和提高。
最后,调查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以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报告呼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报告还强调了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的能力,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汶川地震是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大地震。
该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0级,震中深度为19公里。
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还摧毁了大量建筑和基础设施,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灾情概况1. 人员伤亡: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初步统计共造成69176人死亡,374643人受伤。
其中学生伤亡惨重,遇难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
2. 建筑破坏:地震导致了大量建筑物的倒塌,包括学校、医院、工厂、住宅等。
根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11727所学校受损,3000多所学校完全倒塌。
3. 经济影响:这次地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
大量工厂、企业以及农田和农作物遭到破坏,给产业链的完整运转带来了困难。
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加剧了经济负担。
三、救援行动1. 前期救援: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各级防震减灾委员会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救援行动包括紧急救援、医疗救治、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2. 国际援助:中国也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援助。
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人力支持。
这些援助得到了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普遍感谢。
四、事故原因1. 构造背景: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汶川地区正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
2. 地震机制:这次地震是由岷江断裂引起的,是一次正断层的地震。
岷江断裂在地震前已经累积了大量能量,因此地震发生时能量的释放非常剧烈。
3. 思想观念:地震前,当地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并未重视地震防灾意识的培养,对地震安全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些学校在建筑设计和质量上存在缺陷,影响了校舍的抗震性能。
五、教训与对策1. 深入开展地震防灾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从幼儿园开始,普及地震防灾知识,并进行地震演练。
2. 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破坏。
地震后应急状态报告模板

地震后应急状态报告模板
I. 概述
(该部分简要介绍地震发生后的情况,包括地震规模、震源深度、震中距离、震感范围等信息,并简要说明本次报告的目的和范围。
)
II. 灾情概述
(该部分包括灾情概述、灾区划分、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失踪人数、经济损失等基本信息。
)
III. 救援情况
1. 救援部署
(该部分包括救援物资、救援队伍、救援器材等基本信息,并强调重点工作、重点区域。
)
2. 救援成果
(该部分详细介绍救援工作的成果,包括救出被困人员、疏散受灾群众、治疗伤员等情况,以及救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
IV. 物资保障
(该部分详细说明物资保障工作情况,包括物资储备、遇险群众生活物资供应情况、设施供电供水等情况。
)
V. 安置工作
(该部分包括安置工作的基本情况、安置方案和实施情况,以及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和指导。
)
VI. 风险评估
(该部分对灾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包括次生灾害风险、疫情风险、社会安全风险等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避免后续风险造成进一步灾害。
)
VII. 总结
(该部分对本次地震应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救灾经验和教训等内容,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工作打算。
)。
地震救援情况报告

地震救援情况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根据最新的地震救援情况,向您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进展和情况。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快组织地震救援行动,我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成立了救援指挥部,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根据地震的情况和需求,承担着统筹协调、调度指挥、信息发布等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救援行动的第一步是搜救被困人员。
我们迅速派出专业救援队伍进入灾区,通过专业设备和人员搜寻废墟中的被困人员。
救援队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救出了100多名被困人员。
除了搜救被困人员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根据地震造成的伤亡情况,我们调派了大量的医疗队伍进入灾区,为伤员提供及时的救治和抢救。
医疗队伍经过紧张的工作,已经对1000多名伤员进行了救治,其中有部分伤员已经康复,可以同时进行伤员救治和搜救行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受灾地区的物资供给。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帐篷、毛毯等。
并将这些物资及时分发给受灾人员,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在救援行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地震造成的地质条件不利于救援行动,废墟中的救援工作进展缓慢。
同时,灾民们手头的救援物资不足,继续呈现紧缺状态。
我们正通过各种途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在救援行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公务员和志愿者的作用。
他们为了抢救被灾群众,不惜冒着危险,不辞辛劳地奋战在一线。
他们发扬了团结互助、奉献精神,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肯定。
总之,我们在地震救援行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强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救援行动取得更大的成功。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灾后的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以上是我对地震救援情况的报告,请您予以关注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评估报告前言公元2008年5月l2日14时28分,天摇地动,山河破碎,生命陨灭。
以四川汶川映秀为中心爆发的8.0级特大地震,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受灾区域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也是人类地震史上影响范围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地震之一。
在经历了举国一致、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之后,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启示……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
”8万多个鲜活生命的代价,近万亿财富的瞬间灭失,应当换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巨灾应对管理的意识的增强、知识的丰富、制度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
为了系统总结汶川地震应急处置的基本经验,完善中国巨灾应对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我们借鉴国际做法和惯例,针对我国实际,组织开展了《汶川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评估报告》的研究和撰写。
我们力求以一种对历史的负责,对逝者的尊重,对规律的敬畏,对未来的期许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本评估报告以汶川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为主要评估对象,评估时段从5月12日地震发生时起,至9月1 9日颁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止。
鉴于这次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在四川汶川,极重灾区10个县(市)均在四川境内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本评估报告评估地域范围主要限于四川地震灾区。
“5-12”波川特大地震发生的区域,山川秀美,文化厚重。
震波所及,天翻地覆。
且范围之广,创伤之巨,难以想象;应对之复杂,救援之艰难,超乎寻常。
消息传来,举国共赴,各方驰援。
抗击巨灾于已降,救援生命于濒危。
地震概况(一)震区的基本情况1.震区范围广,行政区域多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在四川汶川映秀,但地震断裂带一直延伸到300公里以外的青川。
随后发生的余震,也广泛分布于从汶川到青川的龙门山区。
震区涉及3个省、12个地级行政区域。
地震造成严重受灾县(市、区)共51个,其中极重灾区县(市、区)10个,全部在四川省;41个重灾县(市、区)有29个在四川省。
四川省分布于震区的县(市、区)有39个。
因此汶川特大地震震区范围较广,涉及的行政区域较多。
2.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第一,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地势高差大。
区域为我国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西部主要为高原边缘、中部为中高山山地地貌、东部为山前平原和低山丘陵。
山地分布最为广泛,地震的核心区龙门山区就是典型的山地。
位于西部的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米,为区域内最高点;东南部岷江流出龙门山处海拔则仅为780米,相对高差约5000米,而两地直线距离约50公里,在如此小的区域内出现这样大的高差较为罕见。
内于区域地势上升强烈,岩石总体较为松散,河流侵蚀明显,使区域地表沟谷纵横,地形坡度陡,多“V”形河谷。
第二,气候差异明昂、垂直气候显著。
东部山地基带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山地为干热河谷气候。
内于区域山地较多而且海拔高,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昂著,各地气候差别也特别大,气温、降水、光照分布极不均衡。
区域降水分布季节不均,夏秋季节降雨较多,特别集中于5—10月降雨,易发生暴雨和洪涝灾害。
第三,河川纵横、水利工程密布。
区域河流较多,主要有岷江、沱江、涪江和嘉陵江等,均为长江支流。
区域建设了较多的水库、塘坝、水力发电站等水利工程,较为著名的有都江堰、紫坪铺、亭子口水利权纽工程、武都引水工程、宝珠寺水电站等。
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统计,在30个重灾县中,2007年底已建各类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132563座,总供水能力为33.92亿市方米。
第四,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
区域有高等植物达到5000多种。
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动物分别为10种和14种。
汶川地震区是大熊猫主要牺息地和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分布区,分布有全国大熊猫种群的70%。
区域建设了较多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0个,卧龙、九寨沟和黄龙寺被列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区域蕴藏了丰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该区域有九寨沟、黄龙寺、都江堰一青城山、大熊猫牺息地4处世界遗产,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处。
还拥有2处国家5A景区、12个国家4A景区、9个国家地质公园、l5个国家森林公园、39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拥有都江堰、阆中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绵阳、什邡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因此该区域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3.人口总数多,农村人口比重大,是我国羌族唯一聚居区2007年,区域户籍人口1757.0万,人口密度为177.8人/平方公里。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别为1345.3万和411.7万,分别占总人口的76.6%和23.4%,因此,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
区域居民主要为汉族,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羌族和藏族,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我国羌族人口约32万,主要就集中在这里。
四川震区城市11座,绵阳市是区域唯一的大城市。
此外,区域还有28座县城。
区域的工业城镇映秀和汉旺规模也较大,人口过万。
区域还广泛散布着大量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点。
4.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四川震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166.06亿元,占全省的20.62%。
区域人均GDP为12328元,略低于全省12893元的平均水平。
但内部发展差异明佩,区域中的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绵竹、广汉、德阳市旌阳区、绵阳市涪城区、江油市、广元市利州区、汶川县、理县、九寨沟县、石棉县、宝兴县等14个县级区域人均GDP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什邡、绵竹等为四川经济10强县;而其余25个县级区域人均GDP则低于四川平均水平。
2007年,区域人均GDP 最高的县级区域为绵阳市涪城区,达到3.41万元,最低的广元市朝天区,为0.56万元,前者为后者的6.09倍。
5.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藏羌文化特色明显区域历史悠久,成都平原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长期以来,成都平原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区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古迹。
龙门山还是我国道教发源地,有道教圣地青城山。
成都平原和剑门蜀道也是我国三国文化的核心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藏羌文化走廊,是我国唯一的羌文化保护区,保留了大量的羌族特有的建筑、音乐、服饰、语言等文化,形成了一些羌族特有的文化活动。
(二)震情和灾情的基本特点1.震级大,震源浅,烈度高,破坏力强龙门山地震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之问。
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及其向北推挤,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向东挤出,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一北川断裂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发生错动,产生强烈地震。
这是一次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震级大,震源浅,烈度高,地面运动强烈,破坏力极强。
震级达到里氏8.0级;震源仅为14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即四川汶川县映秀旋口地区;最大烈度达到11度。
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
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能量释放约为400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地震引起了地表位移与地裂,引起地表最大垂直位错量6.4米、最大水平位错量5.5米,并触发了大面积的滑坡、崩塌、堰塞湖、泥石流、地裂缝、地震陷坑和砂土液化,造成映秀、北川等城镇毁灭性破坏,使房屋倒塌,滑坡掩埋村庄、堵塞道路。
地震瞬间,地动山摇,山河改貌。
地震影响范围极广。
地震造成我国除新疆、黑龙江、吉林之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有明显震感,其中以四川、甘肃、陕西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大地震甚至波及到国外,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极大。
地震烈度6度以上区域面积合计达440442平方公里,其中:11度区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10度区、9度区、8度区面积分别约为3144平方公里、7738平方公里、27786平方公里;7度区和6度面积分别为84449平方公里和314906平方公里。
而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烈度11度区、10度区公里面积分别约为47平方公里和320平方公里,远远小于汶川地震同烈度区面积。
2.受灾面积广,大部分是农村地区受灾总面积约44.04万平方千米,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四川省灾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
四川灾区主要涉及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等20个州市,140个县(市、区),3765个乡(镇),灾区人口7067.15万人、2041.64万户,其中受灾人口4624万人。
这次地震导致北川县城成为废墟,汶川映秀镇、绵竹汉旺镇等城镇房屋建筑全部毁坏,都江堰市大部分房屋毁坏或破坏。
四川全省有1595个社区居委会房屋倒塌、受损,占居委会数量的30.20%。
这地震的极重灾区主要分布于龙门山的广大农村,四川全省有12939个村委会房屋倒塌、受损,占全省村委员会的30.98%。
3.人员伤亡严重地震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
四川、甘肃、陕西、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等9个省(直辖市)均有人员在地震中遇难。
截至2008年10月,“5·12"汶川地震全部灾区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截至2008年7月15日,四川地震灾区已确认因灾遇难68684人、遗体安葬68669人、失踪18238人,受伤360358人。
截至2008年8月20日,灾后新增“三孤”人员1438人。
四川除攀枝花市和宜宾市之外的19个市州均有人员死亡,尤其以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广元市人员死亡和受伤特别严重,这5个市州人员死亡均超过4000人,其中前三者超过万人。
4.经济损失严重第一,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占我国2007年GDP的3.43%。
其中: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7717.7亿元,占总损失的91.3%;甘肃占5.8%;陕西占2.9%。
主要的损失包括产业损失、房屋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失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