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

合集下载

地震医疗应急救援预案

地震医疗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提高地震医疗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地震医疗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2. 提高地震医疗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确保在地震灾害中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救治伤员。

3. 加强地震医疗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的地震灾害,包括地震发生后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红十字会等组织开展的医疗救援工作。

四、组织体系与职责1. 建立地震医疗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地震医疗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

2. 设立以下机构:(1)医疗救援组:负责伤员救治、医疗物资供应、医疗队伍调配等工作。

(2)卫生防疫组:负责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环境监测等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调配、运输等工作。

(4)宣传报道组:负责地震医疗救援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3. 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红十字会等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医疗救援工作。

五、应急救援流程1. 地震发生后,各级医疗机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务人员开展自救互救。

2.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上级报告地震情况,请求支援。

3. 地震医疗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地震灾害情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医疗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赶赴灾区。

4. 医疗救援组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确保重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5. 卫生防疫组对灾区进行卫生防疫、疾病预防控制、环境监测等工作。

6.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运输等工作。

7. 宣传报道组及时向公众发布地震医疗救援信息,引导舆论。

六、应急物资储备1. 建立地震医疗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设备、药品等。

2. 定期检查、更新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其完好、有效。

3. 加强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运输管理,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及时送达灾区。

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为保障地震发生后我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时所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医院成立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医疗救护小组(一)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邵亚洲副组长:王军锋李阿莉李伯英张振刚成员:司聪赵敦祥夏慧琴郭考银王丽强生璞李晓青齐秀芳许鹏折彩霞吴静华刘明仁任艳峰张旭东主要职责:1.组织实施本预案,对医院抗震救灾工作实行统一指挥;2.协调、指导全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自救等工作;3.组织和协调全院卫生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4.对灾区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病工作进行紧急支援(二)地震医疗救护小组组长:王军锋副组长:许鹏王丽郭考银冯丽琴张君伟强生璞张永斌成员:杨阳孙丽叶樊波栗异涛张世钦索春霞鲁艳艳何玲芳陈怡璇王静杨婧简文敏魏双双杨芳妮何倩主要职责:1.负责伤员的现场急救、病员的转送及院内救治等;2.筹集药品、医疗器械,死亡尸体的处理;3.组成医疗队随时接受上级单位指派的医疗救助任务三、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援应急反应:(一)地震的应急程序1.地震来临,听从上级领导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值班人员应冷静面对,关闭电源、水源,尽力保障人员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2.发生强烈地震时,需将患者撤离病房,疏散至广场空地或院内紧急避难场所撤离中医护人员要注意维护秩序,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3.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患者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4.维持秩序,防治混乱发生(二)组织领导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并立即启动地震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统一指挥、调度卫生应急的救援工作(三)自救地震发生时,震区人员应镇定沉着,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到安全处等医务人员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四)医疗救治1.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援应在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在救灾部门抢险救援人员的帮助下,首先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检伤分类,先重后轻,现场抢救,及时转送2.医护人员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顽色的腕带,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识,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危急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救,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3.采取先救命、再治伤的的救治原则,对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急症伤员,要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其他伤员采取对症治疗原则,给于止血、补液、清创、包扎、保温、吸氧等治疗对于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应予以临时固定4.完全性饥饿病人被困时间长,精神紧张,体力大量消耗、代谢紊乱、血压下降可给静脉输液、保温、吸氧和适当的热饮内服,在严密观察下后送5.出血是造成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现场早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加压、填塞或上止血带等法止血,上止血带后要做出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如无敷料,可选用干净的毛巾、软质内衣、手绢将伤口扎紧6.伤口的创面要紧早包扎,以免再污染;重伤肢体要加强固定,以减少继发损伤和止痛,并与搬运7.对于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伤肢不应抬高,避免活动,对能行走的伤员应限制活动,不应热敷、按摩伤肢,以免加重肢体缺氧肢体禁止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病人口渴者,可给于碱性饮料,及时运送8.对于地震伤员,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硬质担架(或平板)上,然后固定运输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后的应急阶段,未尽事宜由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临时决定.。

地震后医疗救援方案及操作步骤

地震后医疗救援方案及操作步骤

地震后医疗救援方案及操作步骤1. 简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大规模伤亡和破坏。

为了应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紧急情况,制定合适的医疗救援方案及操作步骤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案和步骤,以确保在地震后能够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2. 医疗救援方案2.1 事前准备在地震发生前,应该进行以下事前准备工作:- 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充足,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与相关救援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制定合作计划;-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2.2 伤员救治地震发生后,应迅速展开伤员救治工作:-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穿戴好防护装备并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 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和分类,将伤员分为轻伤、中伤和重伤等级;- 针对不同伤员等级,提供相应的紧急治疗和抢救措施;- 尽快将伤员转移至安全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2.3 医疗设施建设在地震后,可能会出现医疗设施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展开医疗设施建设工作:- 快速设置临时医疗点,提供基本医疗救治服务;- 确保医疗点设施的安全和卫生条件;- 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满足救援需求;- 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操作步骤3.1 地震发生后当地震发生后,应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医疗救援工作:1. 立即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并确保自身安全;2. 组织医疗团队,指派任务和职责;3. 快速建立临时医疗点,提供初步的医疗救治服务;4. 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和分类,并提供紧急治疗和抢救措施;5. 协调并与其他救援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请求支援和转移伤员;6. 进行医疗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医疗点的安全和卫生条件;7.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工作。

3.2 救援后期在地震救援的后期,应继续进行以下工作:1. 继续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治疗;2. 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3. 开展健康防疫工作,预防疾病传播;4. 提供长期康复和心理辅导支持,帮助伤员恢复身心健康;5. 收集救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四川汶川地震后的防灾救援工作

四川汶川地震后的防灾救援工作

四川汶川地震后的防灾救援工作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这次地震造成了超过8.7级的破坏性地震,导致了近7.9万人员伤亡、 37465人失踪、 7.65万人受伤,近5000万人次需要紧急救援和安置。

汶川地震成为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防灾救援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地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启动了一系列的紧急救援措施,调集了全国范围内的救援人员和物资。

救援工作主要分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两个阶段。

在抢险救灾阶段,救援队伍迅速投入到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提供紧急医疗救治、疏散受灾人群等救援行动中。

各地医疗队伍组织了紧急医疗救援队,医疗设备和药品被紧急调运到灾区。

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级政府动员了大量的救援力量,包括救援队、军队、公安、消防等,组成多个工作组协同开展救援工作。

作为灾区的重建工作,不仅仅是重修房屋和基础设施,还包括经济重建、社会心理援助和灾后教育等方面。

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灾后重建计划,制定了详细的重建规划。

该计划强调了灾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保护和修复环境等方面。

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捐助和支持,共同努力恢复灾区的生活和经济。

在防灾救援工作中,科技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震发生后不久,中国科学家迅速组建起一个专门的科学研究团队,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震监测预警等先进技术,对地震的灾情、灾区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和评估。

这些科技手段使得灾后救援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可以提前预警、及时调度救援力量、确定救灾重点等。

此外,汶川地震的教训也促使中国加强了地震预防和减灾的能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震防灾工作,在灾后成立了地震局,并加大了对地震科学研究的投资和支持。

大量的科学家和专家从事地震监测、预警、预测等工作,制定并推行了多项地震防灾法规和规范。

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并逐渐向公众推广。

这些措施和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防灾能力和救援效率,为未来面对地震灾害提供了更好的准备。

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工作方案

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工作方案

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工作方案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大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工作至关重要,它对于挽救生命、减轻痛苦、恢复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提出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工作的方案。

一、灾前准备工作灾前准备工作对于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至关重要。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救援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救护车司机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充足的急救物资,如救护车、急救箱、药品等。

同时,要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救援能力。

二、优先救治原则在医疗救援过程中,应坚持优先救治原则。

当地震发生后,应首先救治那些危重病人和急救需要立即处理的伤者,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同时,对于其他病患,可根据状况轻重进行分类救治,确保救援资源的最大利用。

三、志愿者参与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往往人手不足,此时需要广泛吸引志愿者参与。

志愿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照顾伤员、分发药品、协助急救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为了有效管理志愿者队伍,应提前做好培训工作,确保志愿者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四、应急通讯系统地震灾区常常伴随着通信中断的情况,这给医疗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应建立可靠的应急通讯系统,确保医护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以便协调和安排救援工作。

同时,也应向灾区居民提供信息渠道,使他们及时了解救援的情况和指示。

五、心理疏导工作在地震灾区,不仅身体伤痛给人带来痛苦,心理创伤也常常严重影响灾民的心理健康。

因此,医疗救援工作必须包括心理疏导工作。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地震灾区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以帮助灾民尽快走出心理创伤、重建生活。

六、病患转诊与转运地震灾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对于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转诊与转运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

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医院和救援机构合作,实现病患的有效转诊和转运。

综上所述,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工作方案需要在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坚持优先救治原则,吸引志愿者参与,建立可靠的通讯系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以及建立病患转诊与转运机制。

地震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如何抢救伤员

地震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如何抢救伤员

地震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如何抢救伤员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地震发生时,众多的伤员需要紧急医疗救援。

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迅速的医疗援助能够大大提高受伤人员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以下将介绍地震灾害中的紧急医疗救援措施,包括抢救流程和常见的救援技术。

一、抢救流程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流程来保证救援效率和伤员的生命安全。

一般而言,抢救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发现与报告:地震发生后,人们需要立即进行伤员的发现与报告工作。

这需要组织人员进行地震灾害区域的搜索,尽快找到被困和受伤的人员,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以获得更多的救援资源。

2. 初步评估与分类:一旦发现伤员,医疗人员需要对每位伤员进行初步评估,并给予其分类。

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将伤员分为重伤员、中伤员和轻伤员。

这有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并优先救助重要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伤员。

3. 紧急治疗与抢救:针对重伤员,医疗人员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治疗与抢救。

这包括基本生命支持,如开放气道、呼吸支持、心脏复苏等。

同时,还需要对骨折、出血等常见伤情进行及时处理。

4. 转运与后续救治:一旦伤员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医疗人员需要安排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伤员的稳定状态,并提供合适的疼痛管理和伤情监测。

5. 康复与心理疏导:地震灾害对伤员身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救援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心理疏导。

这包括物理康复、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等工作,以帮助伤员重新适应正常生活。

二、常见的救援技术在地震灾害中,救援队伍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和设备来提高抢救伤员的效率和成功率。

以下是常见的救援技术:1. 搜救技术:搜救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搜救技术。

这些专业训练的犬只能够通过嗅觉识别出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大大提高了搜救效率。

此外,也可以运用声呐、探头摄像机等设备来辅助搜索工作。

2. 重型起重设备:在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经常会导致伤员被困。

地震中的紧急医疗救援

地震中的紧急医疗救援

地震中的紧急医疗救援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地震发生后,紧急医疗救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挽救伤者的生命,减轻灾情的严重程度。

本文将探讨地震中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性、救援措施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一、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性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预料的,因此紧急医疗救援在地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紧急医疗救援可以及时救治伤者,减少伤亡人数。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医疗人员可以通过紧急救援行动,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并给予急救处理。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少伤者因等待救援而导致的二次伤害。

其次,紧急医疗救援可以提供急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

地震引发的建筑物倒塌、道路受损等情况往往会导致医疗资源的短缺。

紧急医疗救援可以及时调集各种医疗物资和设备,满足伤者的急需,并提供紧急手术、输血等救援措施,确保伤者得到必要的医疗救治。

最后,紧急医疗救援可以组织病患的后续管理和康复治疗。

地震造成的伤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精神疏导,这需要医疗救援机构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紧急医疗救援可以通过建立临时医疗点、协调医疗资源等方式,为伤者提供全方位的后续管理服务。

二、地震中的救援措施紧急医疗救援是一项复杂而紧急的任务,需要包括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内的多方合作。

在地震发生后,以下几项救援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 快速反应与救援组织: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应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救援预案,成立救援组织,协调救援行动。

同时,医疗机构应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调拨医疗资源,随时待命,以应对突发的人员伤亡。

2. 现场救治与转运:在地震发生的事故现场,医疗人员应迅速展开救治工作。

他们应首先进行伤情评估,对严重伤者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转运到基础设施完善的医疗机构。

在转运过程中,医疗人员需要妥善保护伤者,避免二次伤害。

3. 医疗资源调配:地震引发的灾害会造成医疗资源的紧缺,因此需要及时调配医疗物资和设备。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灾害紧急医疗救援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为受伤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和援助。

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受伤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伤亡。

一、背景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导致的重大事故和灾难。

地震、火灾、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等人为事故都可能导致大量受伤患者的产生。

在此背景下,灾害紧急医疗救援显得尤为重要。

二、救援准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工作,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灾害应对预案,并进行预演和应急演练,以提高救援团队的应对能力。

另外,还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救援设备和装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此外,建立与其他救援机构的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三、救援流程灾害紧急医疗救援需要遵循一定的救援流程,以确保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和伤员评估,确定伤者的伤情和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处理。

其次,针对各类伤情,有针对性地给予急救措施,如止血、复位等操作。

然后,将伤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最后,对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便不断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四、人员培训灾害紧急医疗救援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和救援人员的参与。

因此,对相关人员进行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现场急救技能、灾害心理援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医疗人员和救援人员应对灾害紧急情况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救援流程和操作规范。

五、技术支持在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技术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灾害救援的效果。

例如,远程医疗技术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等手段实现专家远程指导,提供及时的诊治建议。

另外,无人机技术也可用于搜救和物资运输等方面,提高救援的效率和范围。

六、国际合作灾害不分国界,国际合作在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扮演重要角色。

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灾害事件,互派救援队伍和物资援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11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针对2008年5.12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实际,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严重程度、外伤病程,5·12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朱渝红,文灿新,丰纪明,罗先涛,黄 琼,周建容,张一琳,张琼华(绵阳市中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摘 要:目的:回顾大地震突袭我市周边地区,短时间内,来自北川、安县、平武等地大量伤员,不断运抵现场,需要紧急救治。

方法:本院迅速组织人员、车辆、药品、器械、通讯、物资等力量,及时到达九州体育馆,立即开展紧急救援,进行搜寻、分检、急救,识别、监测和伤情的评估。

结果:24000余例伤病员经止血、清创、包扎、固定、控制感染、吸氧等处理,全部伤病员实现安全分流、转运。

结论:伤病员因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平稳渡过了生理极限即致死性三联征之前的一段时间,紧急救援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中图分类号:R1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9- 0123- 02收稿日期:2009-04-10作者简介:朱渝红(1964-),女,四川自贡人,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全科医疗。

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 为宜。

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果实、根茎、种子类,如熟地黄、何首乌、菟丝子等等,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花、叶类,如金银花、薄荷、桑叶等,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同时,由于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中药的用量与药味加减上充分体现出恒动观点,随时随地体现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效果,因此每付汤药所包括的饮片剂量不尽相同,但是,煎药机的容量有限,加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但是,煎药机的容量有限,加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不能体现个性化。

而且,煎药之前需要浸泡,中药饮片煎前充分浸泡不仅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合理有效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同时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min,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h。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药机在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有的药物根据其性质或临床用药目的不同有先煎或后下的要求,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先入煎30min 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乌头、附子等药因其毒烈性经久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

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人参是贵重的补益药,先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

后下如薄荷、白豆蔻、番泻叶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大黄用于泻下时应后下,否则煎药时间过长,所含的泻下成分葸醌苷就会分解,泻下作用也就减弱。

而煎药机煎药一般为避免麻烦,常采用混煎法(即各味药不分先后同时煎),这样对有先煎后下的方剂就会影响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影响疗效。

2 煎药次数煎药机煎药一般是1次煎成,而传统煎药一般煎2~3次。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

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

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

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2次或3次。

尽管煎药机煎药有压力,但当药液浓度达到平衡后,药液的浓度就不会再增加。

而传统煎药的二煎用的是清水,药渣中的成分容易再继续扩散,可以煎出第一煎中不易煎出和没有煎出的成分。

由于煎药机中没有搅拌设备,如果方剂中含有许多黏性成分,受热成团后,其中的有效成分就很难扩散到药液中,而传统煎药可以不断搅拌,克服了以上弊端。

对于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容易黏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煎药机在这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 火 候火候是汤剂煎煮的重要方面,煎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min 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一般说来解表药火力要强,时间要短;补益药火力要温和,时间需稍长,而煎药机煎药却不能控制火候,因为煎药机的功率已为恒定。

4 小 结由此可见,煎药机煎药虽然较传统的煎药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煎药机的构造,譬如,增加水循环设备,不需开启压力锅可从底下放出药液又可从顶上放入适量的清水进行二煎;增加“先煎”、“后下”的设备,配上一小型的搅拌装置。

再者,使煎药机的功率可以调节。

这样就会使煎药机更加适应中医临床需要,提高中药煎药的临床疗效。

◆124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11卷由于部份伤员转至省外治疗,资料有所缺失,难以一一统计。

诊断标准:24000例患者均为2008年5月12—6月31日,地震灾害受伤的病人,按《中华医学会创伤急救》标准,确诊具有显而易见症状和体征。

2 治疗方法颅脑、胸腹部损伤、多发伤等,伤势严重、应激反应伤情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者,控制出血与污染,识别低体温、积极保温使患者恢复热平衡,重视早期复苏,扩容恢复血容量,纠正低血溶量休克,严密监测T、P、R、BP、生命体征情况,严重低氧血症、伴气促予吸氧改善心源性休克。

据病情使用多巴胺,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稳定生命体征、实施分流、转运至综合性医院治疗。

上、下肢断裂:使用止血带扎紧患肢出血部位,止血,伤口污染严重,清创、包扎,保护伤肢,控制感染,立即转运综合性医院手术治疗。

上肢损伤:局部肿胀、瘀癍部份向后端有突出畸形,局部触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重,触及局部伴有骨擦音,行小挟板外固定术,立即分流、转运。

股骨周围肿胀:大片瘀斑、疼痛剧烈、畸形,不能活动,触及有骨擦音,仍用挟板外固定术,立即转运综合性医院手术治疗。

3 治疗结果先救命、后治病、保全伤肢,控制隐蔽出血,清除污染,减轻损伤、控制感染,评估生命体征、挽救危重伤员,拯救患者生命。

避免生命潜能耗竭,经现场抢救、监测及转运途中无一人死亡,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4 讨 论本院医疗救援队赶赴伤员聚集现场,只见大量的伤病员满身血迹、灰头土脸,有的神志清楚,有的意识反应迟钝,有的已经休克。

加之天气炎热,现场救援条件有限,时间紧迫,及时有效地开展急救、至关重要,在众多伤员中尽快识别、危及生命的伤情,如:颅脑、胸腹部损伤,伤口污染严重者,立即清创、控制出血与污染,纠正和控制伤势发展,使用抗生素抗细菌感染等措施。

呼吸急促、缺氧,可能伴有低氧血症,立即吸氧,据病情调整氧浓度,纠正低氧血症,据病情用药,改善心源性休克。

严重创伤病员的预后,一方面由伤病员的生理极限决定,另一方面则与医生现场急救采取的措施也有关系。

经以上处理,控制风险、改善生理潜能耗竭,使伤病员能平稳渡过严重创伤后的低体温、凝血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构成的死亡三角的威胁,为安全转运奠定基础。

上肢或下肢断裂:控制出血与污染,清创、包扎、抗感染,立即分流、转运。

上肢或下支肿胀:伴有大片瘀斑,局部触痛明显,活动时有疼痛加剧,患处突出、畸形,触及到骨擦音,行挟板固定。

当威胁生命的伤情暂时得到控制,伤病情相对稳定,实施转运暂时不会加剧伤势变化,立即转综合性医院治疗。

现场急救的主要特点:一是行动要快,二是措施安全有效。

是在于为危重病人运送综合性医院治疗之前艰难的一段时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分检、转运、安置,大量工作还需要社会各方面支持和保障,方能有效完成,大批量的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救治,对医务人员平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是一个实战检验。

◆笔者于2007年6月—2008年10月选用电针配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36例,获较电针配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熊典樟,易 燕,叶 锋,张平根(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摘 要:选用电针配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36例,以PANSS、TESS 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显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86.1%。

电针刺激百会配太阳穴疗法治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电针疗法;氯氮平;百会中图分类号:R246.6;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9- 0124- 02收稿日期:2009-04-14作者简介:熊典樟(1964-),男,江西奉新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精神药理、中西医结合。

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ow-doses of Clo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Youth SchizophreniaXIONG Dian-zhang,YI Yan,YE Feng,ZHANG Ping-gen(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Yichun 33600,Jiangxi,China)Abstract :Selec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low-dose clo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36 cases of youth schizophrenia. to PANSS, TESS assessed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58.3 percent efficienc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1%.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with Baihui allocation temple spilled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exact treatment of youth schizophrenia,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youeh schizophrenia; electric acupuncture points; clozapine; Baihu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