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及其衍生物的现代合成方法

合集下载

2-硝基-4-氯苯胺的合成

2-硝基-4-氯苯胺的合成

1 绪论喹啉衍生物作为重要的精细有机化工产品,在化工、医药乃至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近年来人们对喹啉衍生物的研究也十分广泛。

而中间体在化工行业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基础原料的下游产品,又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

2-硝基-4-氯苯胺因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通过与许多基团反应制备多种功能化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芳香族有机合成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其合成与应用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2-硝基-4-氯苯胺的合成及其衍生物在酸性介质中对低碳钢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喹啉衍生物在国内外的现状喹啉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说,喹啉可以应用于医药行业、染料工业、生物分子学以及多种化学助剂[1]。

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喹啉的生产和消费非常多。

喹啉的研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世界上喹啉生产与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公司采用煤焦油提取方法生产精喹啉,也有部分公司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多种喹啉的衍生物。

近年来关于含有喹啉结构的新型医药、农药和染料开发比较活跃。

喹啉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是目前化学和医学界深入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在冶金工业中作金属元素的化学分析、金属离子的萃取剂、金属的防腐剂等[2]。

杂环化合物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而喹啉类化合物是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较常见的一类杂环化合物。

在1930年左右人们就已经发现喹啉类药物具有抗疟疾的作用[3],这也一直是喹啉衍生物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喹啉衍生物也体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国喹啉的提取与研发开发在很早时就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又国内生产的喹啉衍生物制剂,就目前而言,许多喹啉类的生产主要采用从煤焦油提取而得。

另外,将喹啉类产品制成试剂的化工公司也有许多。

近年来我国喹啉的衍生物开发也取得了较大进步,生产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8—羟基喹啉的微型制备方法研究

8—羟基喹啉的微型制备方法研究

8—羟基喹啉的微型制备方法研究作者:邹碧群张业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3期【摘要】介绍了8-羟基喹啉微型化合成方法,即在浓硫酸作用下,使甘油脱水生成丙烯醛,并使邻氨基酚与丙烯醛的加成物脱水成环,硝基酚氧化下,合成了8-羟基喹啉。

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辅助下,以浓硫酸作为脱水剂,硝基酚作为氧化剂,合成8-羟基喹啉达到反应终点时间仅为18 min,收率为87.5%,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

【关键词】8-羟基喹啉合成微型制备【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595)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89-01近年来迅速发展起了微型化学实验方法[1,2],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这样的优点: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实验时间、方便携带,这可使学生建立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的实验理念,因此倍受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人员的高度重视。

8-羟基喹啉为淡黄色或白色针状晶体,是一类重要的喹啉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是农药和染料的中间体,可作为防腐剂、酚醛树脂和双氧水的稳定剂,在冶炼工业和分析化学中的金属元素分析、光度分析和金属防腐等方面有广泛应用[3]。

《8-羟基喹啉的制备》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典型实验之一[4],以传统的合成方法制备8-羟基喹啉具有反应时间长、药品用量大、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等缺点,因此,本文对8-羟基喹啉的制备进行微型化,以新理念、新方法探讨《8-羟基喹啉的制备》的实验方法和教学理念,为同类的有机化学合成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一、实验部分(一)实验原理以邻氨基苯酚为起始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合成了目标产物8-羟基喹啉,合成路线详见图1。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机(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微型实验仪器一套(云南大学研制);邻氨基苯酚(AR),邻硝基苯酚(AR);无水甘油(AR);浓硫酸(AR)。

常见杂环的合成方法

常见杂环的合成方法

以氧化铝为催化剂,可以使吡咯、呋喃噻吩的环 系互变。
H 2O
N H
H 2S NH3
NH3 H 2O
O
H 2S
S
二、吡啶环系的合成
• 1 . 韩奇(Hantzsch, A.)合成法 • 由二分子β -羰基酸酯、一分子醛、一分子氨经缩 合反应制备吡啶同系物的方法称为韩奇合成法。
O RCCH 2COOR' + NH 3 + R''CHO R'' R'OOC R N COOR' R
H2O O HH+ 碱 HAc HNO3
R''
R
N
R
2 .β-二羰基化合物与氰乙酰胺合成法
在碱作用下合成3-氰基-2-吡啶酮,然后互变异构 转为吡啶环。
3.β-二羰基化合物和β-氨基-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合成法
EtOOC O O EtOOC OH + O H2 N CH3 H COOC2H5
六、吲哚的合成
苯肼与醛、酮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生成吲哚及其 衍生物的反应称为费歇尔(Fischer, E.)合成法。
常见杂环的合成方法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
一、呋喃、噻吩、吡咯环系的合成 二、吡啶环系的合成
三、喹啉和异喹啉环系的合成
四、唑系的合成
五、二嗪环系的合成
六、吲哚的合成
一、呋喃、噻吩、吡咯环系的合成
• 1.Paal-Knoor帕尔-克诺尔合成 • 以1,4-二羰基化合物为原料,在无水酸性条件下失去水得 到呋喃及其衍生物,与氨或胺反应生成吡咯及吡咯的衍生 物,与硫化物反应制备噻吩及噻吩衍生物。
• 2. 1,3-唑的合成

喹啉的结构特征PPT课件

喹啉的结构特征PPT课件

N
300 ℃ / 重排
N
SO31H3
SO3H
13
❖ 2、亲核取代:发生在吡啶环,活性比吡啶高。喹啉 取代主要发生在C-2 位上,异喹啉取代主要发生在 C-1 位上。
NaNH2
N 二甲苯 / 100 ℃
KNH2 / -10 ℃
N 浓NH3 . H142O / 加压
N NH2
N NH2
14
❖3、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 五元单杂环化合物 第三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第四节 苯稠杂环化合物 第五节 稠杂环化合物 第六节 生物碱 第七节 杂环化合物的应用
第四节 苯稠杂环化合物
一、吲哚 二、苯并吡喃 三、喹啉和异喹啉
重点、难点
❖重点: ❖ 1、喹啉的结构特征。 ❖ 2、喹啉的化学性质。 ❖难点: ❖ 1、苯并吡喃的结构特4征。 ❖ 2、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Na _
N
NH3
Na+
CH3MgI
NH6
乙醚
N MgI
6
2、吲哚为多π芳杂环,亲电取代活性高于苯, 但低于吡咯,反应主要发生在吡咯3(β)位, 而不是在2(α)位。
N=NPh PhN2+Cl_ N H
C6H5COONO2
N7
CH3CN / 0 ℃
H
NO2 N H
7
二、苯并吡喃
❖ 1、香豆素:即苯并α-吡喃酮,具有吡喃环内酯结 构和性质,不稳定,遇到强酸能生成盐、遇碱水解 容易开环。
酮)、硫酸和硝基苯(相应于所用芳胺)等一起反
应,生成喹啉的反应称为斯克劳普反应(Skraup,
Z.H.)N。H2
CH2OH
HO
+ CHOH +

押新高考卷第17题 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原卷版)

押新高考卷第17题 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原卷版)

押新高考卷第17题有机合成与推断综合题有机推断与有机合成综合题是考查有机化学知识的主流题型,为高考必考题,常以框图题形式出现,多以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以合成新物质新材料合成医药等学术探索情境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试题具有情境载体新、知识跨度大等特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解决此类试题感觉难度较大。

具体表现为学生不能够理清合成路线,找不到解题的关键信息进而推断不出未知物质,导致得分情况不理想。

因此,如何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顺畅的解题思路,成为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

考查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完全推断型:即在合成路线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未知的,需要结合反应条件、分子式、目标产物、题给信息等进行推断;(2)结构(或化学式)已知型:即合成路线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或化学式)是已知的,此类试题中所涉及的有机物大多是陌生且比较复杂的,需要根据前后的变化来分析其反应特点;(3)“半推半知“型:即合成路线中部分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已知的,部分是未知的,审题时需要结合条件及已知结构去推断未知有机物的结构。

命题的角度可以分为四大类:(1)辨识类:有机物类别、官能团类别、反应类型、反应试剂和条件、手性碳原子;(2)表达类: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3)推断类:未知物的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和数量:(4)设计类:有机合成的路线设计。

考向一 完全推断型有机合成与推断1.(2022·北京卷)碘番酸是一种口服造影剂,用于胆部X—射线检查。

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R 1COOH+R 2COOH −−−→催化剂+H 2O(1)A可发生银镜反应,A分子含有的官能团是。

(2)B无支链,B的名称是。

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结构简式是。

(3)E为芳香族化合物,E→F的化学方程式是。

(4)G中含有乙基,G的结构简式是。

(5)碘番酸分子中的碘位于苯环上不相邻的碳原子上。

2-氨基-6,7-二甲氧基-喹啉-3-甲酸甲酯的合成

2-氨基-6,7-二甲氧基-喹啉-3-甲酸甲酯的合成


快递论文 ・
2氨基-,一 甲氧基一 一一 一 l7二 5 喹啉 3甲酸 甲酯的合成
陈杏芬 , 定乔 ,梁丽华 杨
( 华南 师范大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 0 ) 10 6 摘要 :以 3,- 甲氧基苯 甲醛为起 始原 料 , 4二 经硝化 、 缩合 和还原反应合 成了 2氨基 一 ,・ 甲氧基 - - 67二 喹啉_・ 3甲酸 甲酯 , 其结构经 U 。 MR, R和 MS表征 。 v, H N I 关 键 词: 喹啉 ;缩合 ;还原 ; 合成
12 合 成 .
() 1 2的合成( 良文献 方法) 改 在圆底烧瓶 中加人浓硝 酸 1 L 搅拌下于 0m ,
收稿 日期 : 060 .2 2 0 -71
基金项 目: 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4 14 4 ; 0 0 00 )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研究 资助项 目(6 17 601)
Ab t a t 2 A n - 7 d meh x — u n l e 3 c r o y i c d me le t r ss n h sz d b i a s r c : - mi o 6, - i t o y q i oi - 一 ab x l a i  ̄y se y te i y n t — n c wa e r t n,c n e s t n a d r d c in f m 4 d me x - e z l e y e T e sr cu e e e c n m n d i o o d n a o n e u t r 3, - i  ̄o y b n ad h d . h tu t r s w r o f e i o o
作者简介 : 陈杏芬(90 , . 18 一)女 汉族 , 广东肇 庆人 . 在读硕士 . 主要从事杂环药物 的合成研究 。

芳香杂环化合物

 芳香杂环化合物
+ CH3I N + N CH3 碘化N-甲基吡啶 . Cl + N COPh 氯化N-苯甲酰基吡啶 . I-
+ PhCOCl N
15
3. 亲电取代反应 氮原子的电负性较大,所以π电子云向氮原子发 生共轭偏移,表现在性质上: 亲电取代困难,与硝基苯相当,主要在β位 亲核取代容易,主要在α位和γ位
0.87 γ 1.01 0.84 N 1.43
+ N O
34
吡啶环可优先被还原。
H2,Pt,H2O N 或H2,RaneyNi H2,Pt,HOAc N 或Sn-HCl,或 Na,EtOH N H N H 十氢喹啉 1,2,3,4-四氢喹啉
(三)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重点)
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有多种,广为人知的方法是 Skraup合成法。该法由捷克化 学家Zdenko Hans Skraup的 名字命名。
N
喹啉 quinoline
第一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一、吡啶:苯环的一个CH换成氮原子 • 具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液体。 • 其衍生物是许多天然药物、染料、维生素和生 物碱的基本组成部分。 • 从煤焦油和骨焦油中可分离得到吡啶及其衍生 物
9
(一)、命名:
母体的命名是外文名称的音译,并加口字旁, 表示为环状化合物,命名时杂环上各原子的 编号自杂原子开始,作为1。也可以将杂原子 旁的碳原子依次编α、β来命名。
+ N PhLi N + Ph LiH

Chichibabin反应
N + NaNH2 NH3 N + H2 H2O + NHNa N NH2
21
(4)α-位或γ-位存在好的离去基团(如-Cl, -Br, -NO2等)时,可与较弱的亲核试剂(NH3,OH,MeO- 等)反应。

《有机化学》徐寿昌 第二版 第17章 杂环化合物

《有机化学》徐寿昌 第二版 第17章 杂环化合物

5.喹啉及衍生物反应特性有同环或异环取代、氧化之分。


解释吡咯为弱酸性、吡啶为弱碱性的原因?
Answer 4:







Answer 5: 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环上N原子的孤对电子参与环共 轭体系,同时电负性N>H,导致N-H键电子云密度降低并向 N 原子偏转,相对易于离解出H离子而显酸性;吡啶环上N原子的 孤对电子未参与环共轭体系,易于接受质子,故显酸性。
(C)偶合反应
17.3.5 噻唑、吡唑及其衍生物
◆噻唑、吡唑的结构:
N N
N H N H
噻唑
衍生物: 青霉素 维生素B1
吡唑
咪唑
安替吡啉 安乃近
达克宁 阿司咪唑
磺胺噻唑
增白剂AD
甲巯咪唑
17.3.6 吲哚—苯并吡咯
CH2COOH
N H
NH
N H
吲哚 ⑴ 吲哚的制备:
CH3 HCHO NH2
异吲哚
(1)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
◆五元杂环化合物中碳原子、杂原子均以sp2杂化,其
中杂原子未杂化的P轨道上的共用电子对参加了六电 子体系的形成。五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组成一个闭合 的共轭体系。体系符合4n+2休克尔规则,因此具有芳 香性.
◆芳香性程度的比较:
芳香性强弱的次序:
苯 > 噻吩 > 吡咯 > 呋喃 离域能:152 117 88 67 KJ/mol
位电子云密度:
-0.10 -0.03
-0.06
0
(2)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 氮原子与碳原子处在同一平面。吡啶的结构与苯相 似,符合休克尔规则,具有芳香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山东化工 SHAND0NG CHEMICAL INDUSTRY 2014年第43卷 

喹啉及其衍生物的现代合成方法 王松涛,任庆云,李强 (集宁师范学院化学系,内蒙古集宁012000) 

摘要:喹啉类化合物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对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 对喹啉及其衍生物的现代合成方法如微波辐射促进合成、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无溶剂合成、水介质中合成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喹啉;衍生物;合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0626.3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4)02—0O44—02 

Modern Synthetic Methods Quinoline and Its Derivatives WANG Song—tao,REN 一yun,LI Qi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Jining Normal College,Neimenggu Jining 012000,China) 

Abstract:Quinoline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frequently heterocyele—compounds which display pharma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y.Recently,significant effort continues to be directed toward synthesis methods of quinoline and its derieatives.In this paper,we report the modem synthesis methods of quinoline and its derieatives,such as microwave—assisted reaction, ionic hquids catalytic reaction,solventfreee synthesis,aqueous medium synthesis and SO Oil. Key words:quinoline;derivatives;synthetic methods 

喹啉及其衍生物在很多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 应用前景,有关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直收到特别的关 注。喹啉虽然存在于煤焦油中,但是含量并不多,喹啉及其 衍生物一般是由苯的衍生物闭环合成得到的。除了一些经 典的合成方法,最近一些年来常见的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方法有如下一些。 1微波辐射促进合成 微波指的是频率为30~3×10 MHz的电磁波,是无线 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0 m一1 mm之间的 电磁波。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快速、均质与选择性的特点,已 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的合成、加工的应用中。在有机合 成领域微波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比起经典的有机合成反应,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可以很好地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化学反应 的选择性和产率,减少溶剂的使用量有时甚至可以在没有溶 剂的条件下进行,同时采用微波合成技术后处理简单,减少 了有毒有害物质向自然环境中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因 此,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人们广 泛的关注,其中就有不少研究者将其应用于喹啉类化合物的 合成。 2000年,Ranu等…报道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在浸渍 InC1,的硅胶表面进行的苯胺和甲基乙烯基酮及其类似物的 “一锅法”无溶剂反应。 Zhu等 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技术,用取代靛红与丙酮酸 钠通过Pfitzinger反应合成了一系列4一喹啉羧酸衍生物,产 率在68%~92%之间,和直接加热时相比反应的产率有很 大提高。 2金属有机催化合成 金属有机化合物(organometallic eor6pound)是金属与有 机基团以金属与碳直接成键而形成的化合物。利用金属有 机试剂合成喹啉类化合物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过渡 金属催化试剂比如钯、铑、钌、铁和钴的络合物用于催化合成 喹啉类化合物已经显示了超凡的催化能力。金属催化的关 环反应可以通过苯胺与烷基胺之间的胺交换反应来实现。 比如,在催化量的RuC13・nH O/3PPh3和SnC12・2H20作用 下,苯胺和3一氨基一1一丙醇在1,4一二氧六环溶剂中加热 到180' ̄时反应即可以得到相应的喹啉衍生物 J。使用苯 胺、三(烯丙基)胺、氯化铑和双(二苯基膦)甲烷体系,也能 够以比较高的产率得到喹啉类化合物 J,而且该反应的产率 不会受到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和电子效应的影响。 最近,Jones等 报道了钴催化的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 二烯丙基苯胺在物质的量分数为10%的c0 (CO)。和1.O1 ×10 Pa CO存在下,使用微波加热到95 ̄C反应从而生成2一 乙基一3一甲基喹啉。CO的作用时在反应体系中能够使 C02(co)8稳定的存在。 3负载型质子酸催化合成 硅胶负载的高氯酸是一种固体质子酸,由于催化物活性 好、价格低廉、无腐蚀、质子酸可以回收,属于环境友好型反 应,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种有机反应 J。Narasimhulu等 首 次将硅胶负载的高氯酸(1 g硅胶中含0.37 mmol高氯酸), 利用Friedlander反应催化合成了喹啉衍生物。该反应采用 乙腈作为溶剂,微波加热到60℃条件下反应2~3 h,反应的 产率在89%~96%,可以说均很高,但是如果反应在室温下 进行,则转化率迅速降低变为50%。 4高聚物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 高聚物酸性催化剂具有容易回收,使用起来特别方便, 对环境友好,不对设备产生腐蚀等特点,因而在机合成中被 广泛用作烷基化、酯化反应的催化剂。Biswanath等人 用 四种固体酸催化剂:NaHSO 一SiO 、H2SO 一SiO2、HCIO 一 

收稿日期:2014一O1—01 ‘ 作者简介:王松涛(1982一),安徽阜阳人,集宁师范学院助教,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研究。 第2期 王松涛,等:喹啉及其衍生物的现代合成方法 ・45・ SiO2和Amberlyst一15(磺化的聚苯乙烯一二乙烯苯共聚物) 进行对比试验,使用乙醇作为溶剂回流2~3.5 h,可以生成 多取代喹啉衍生物。在所使用的四种催化剂中,结果 Amberlyst一1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比其它三 种二氧化硅负载型的酸性催化剂快的多。 5离子液体催化合成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如 高温条件下的KCI,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 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称为室温离子液体或室温熔融盐,也称非水离子液体、液态 有机盐等。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液态范围宽; 蒸汽压小,不挥发,在使用、储藏中不会被蒸发散失,可以循 环使用;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大,可作为许多物质电化学研 究的电解液;通过阴阳离子的设计可调节其对无机物、水、有 机物及聚合物的溶解性,并且其酸度可调至超酸;具有较大 的极性可调控性,粘度低,密度大;对大量无机和有机物质都 表现处良好的溶解能力,且具有溶剂和催化剂的双重功能, 可以作为许多化学反应溶剂或催化活性载体。由于这些独 特性能,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比如在氢化反应、傅一克反应、 Heck反应、Diels—Alder反应、不对称催化、电化学等方面, 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 】。例如用离子液体[Hbim]BF4 催化邻氨基苯甲酮与环戊酮的反应,生成喹啉衍生物的产率 高达98%。 6水溶剂中合成喹啉衍生物 近些年来,在有机合成中使用水作为反应的溶剂引起了 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水相反应具有成本低、对环境无毒无 害而且产品易于分离提纯等优点,所以不少研究者也试着在 水溶剂中合成喹啉衍生物。2009年Wang等人¨。。报道了通 过三步“一锅法”,以丙酮酸、取代苯甲醛、取代苯胺为原料, 在水介质中使用Vb(PFO),作为催化剂,以较好的产率了一 系列4一喹啉羧酸衍生物。 7无溶剂合成喹啉衍生物 由于有机溶剂一般有毒且价格昂贵,使用和除去都很不 方便。所以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环境保护的立场来看,无 溶剂有机合成化学作为当今绿色化学中一种强有力的合成 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2006 年Jia等人【l 成功地发明了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多取代喹 啉衍生物的的快速而有效方法,即:在微波辐射和传统加热 条件下利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实现了邻氨基芳香酮及邻 氨基芳香醛与具有活泼亚甲基的羰基化合物的无溶剂反应, 并取得了非常高的产率。2006年Jia等及其合作者¨ 还成 功的在无溶剂加热条件下,通过使用三氯化铋作为催化剂合 成了一系列多功能基的喹啉衍生物。该方法具有反应不需 要任何有机溶剂、速度快、后处理简单以及普遍的适用性等 优点。 8总结与展望 总之,鉴于喹啉及其衍生物的的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 发展,其现代合成方法也会越来越多,合成效率也必将会越 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刘佳.含胡椒环骨架的喹啉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 与表征[D].锦州:渤海大学,2012. [2]Zhu,H,Yang,R F,Yun,L H,et a1.Facile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quinoline 。4—’carboxylic acid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J].Chin Chem Lett,2010,21(1): 35—38. [3]Cho,c S,Oh,B H,Shim,S C Synthesis of Quinolines by Ruthenium——Catalyzed Hetero-—annulation of Anilines with 3一Amino一1一propanol[J].J Heterocycl Chem, 1999,36(5):1175—1178. [4]Cho,C S,Oh,B H,Kim,J S,et a1.Synthesis of quinolines via ruthenium—catalysed amine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anilines and trialkylamines[J].Chem Commun,2000(19):1885—1885. [5]Jacob J,Cavaier C M,Jones W D,et a1.Cobalt— catalyzed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diallylanilines and arylimines to quinolines[J].J Mol Catal A:Chem,2002 (182—183):565—570. [6](a)Chakraborti A K,Gulhane R.Perchloric acid adsorbed on silica gel as a new,highly efficient,and versatile catalyst for acetylation of phenols,thiols,alcohols,and amines[J].Chem Commun 2003(15)1896—1897.(b) Kamble,V T;Jamode,V S,Joshi,N S,et a1.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cylals from aldehydes using silica—supported perchloric acid(HC104一siO5) [J].Tetrahedron Lett,2006,47(31),5573—5576. [7]Narasimhulu M,Reddy S T,Mahesh C,et a1.Silica supported perchlorie acid:A mild and highly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 substituted quinolines via Friedl?nder hetero— annulation[J].J Mol Catal A,2oo7,266(1—2):l14— 1l7. [8]李凤.含喹啉骨架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a)Welton,T.Room—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Solvents for Synthesis and Cataly8is[J].Chem Rev 1999, 99(8):2071—2084.(b)Wasserscheid P,Keim,W. Ionic Liquids—New”Solutions”for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is[J].Angew Chem,Int Ed,20oo,39(21):37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