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的制备

合集下载

喹啉酸的合成研究

喹啉酸的合成研究

喹啉酸的合成研究喹啉酸合成研究一、介绍喹啉酸(Quinolonic acid)可以用作医药中间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它主要用于制备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癌药物。

合成喹啉酸称为喹啉酸合成,是一种具有工业价值的分子反应过程,是合成有机化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二、反应机理喹啉酸的合成可分为三个步骤,从酰胺到酮再到酰醛。

第一步,将一个胺和一个酰胺作用,进行酰胺的合成反应,产生高水的酮;第二步,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原料中的两个酰醛进行醛化反应,产生醛与酮;第三步,醛与酰胺液体反应,将醛与酰胺水解,产生二乙基醛和缩酰胺。

最终,缩酰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原料中的一个酰醛进行氢比芳酯反应,产生了喹啉酸。

三、反应技术(1)催化剂技术催化剂是喹啉酸合成反应的关键,它能够催化反应,减少反应的活化能。

常用的催化剂有过氧化物催化剂、过硫酸钾催化剂、金属离子催化剂与有机催化剂等。

(2)压力技术原料酰胺与酰醛反应是喹啉酸合成反应中最关键的一步,压力也是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技术。

研究表明,在常压下形成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率最高。

(3)加热技术加热技术也是喹啉酸合成反应中重要的技术,当原料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可以形成最优反应条件,促进喹啉酸的合成。

四、研究进展近年来,喹啉酸合成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针对催化剂,开发出新的催化剂以改善催化效率;对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比如降低反应温度、压力;开发新的合成工艺,以提高喹啉酸的生产效率及产量等。

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都为喹啉酸合成带来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应用。

五、结论喹啉酸合成是一种具有工业价值的分子反应过程,也是有机化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喹啉酸合成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改进了原有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及合成工艺等技术。

喹啉酸的合成非常重要,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氯喹的合成

氯喹的合成

氯喹的合成氯喹,也称为4-氨基喹啉和7-氯-4-(4-(二甲胺基)-1-甲基丙基氨基)喹啉,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疟疾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

它是由喹啉类化合物改良而来,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氯喹的合成过程。

1. 原料准备氯喹的合成需要3-氨基-4-氯安替比林和1-甲基-4-吡啶甲醛作为原料。

这两种原料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和提取技术进行制备。

另外,所需的化学试剂还包括乙酰丙酮、乙醇、浓氯化铵、环己酮、氢氧化钠等。

2. 合成步骤第一步是制备4-(4-(二甲胺基)-1-甲基丙基氨基)喹啉。

将1-甲基-4-吡啶甲醛和3-氨基-4-氯安替比林在乙醇中反应,加入浓氯化铵和环己酮作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为2小时。

反应产物经纯化后得到中间体4-(4-(二甲胺基)-1-甲基丙基氨基)喹啉。

第二步是氯化。

将中间体4-(4-(二甲胺基)-1-甲基丙基氨基)喹啉和氢氧化钠在环己酮中混合,加入氯仿进行反应,反应即可进行。

反应产物为氯化的中间体。

第三步是脱氨。

将氯化的中间体在乙酸中加热反应,将氨基脱除,反应时间为6小时。

反应产物为4-甲基-7-氯喹啉。

第四步是还原。

将4-甲基-7-氯喹啉与去离子水和氨水混合并加入乙酰丙酮进行还原反应。

反应时间为2小时。

反应产物为纯净的氯喹,其结构为7-氯-4-(4-(二甲胺基)-1-甲基丙基氨基)喹啉。

3. 合成关键技术在氯喹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关键技术:(1)合成反应的条件和时间在反应中,需要掌握恰当的温度、时间和原料比例等条件,以保证反应能够高效进行。

同时,要进行反应控制以及产物纯化等操作。

(2)化学试剂的选择合成过程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其中包括催化剂、溶剂、还原剂等,需要仔细选择不同试剂的种类、纯度和质量。

(3)反应产物的纯化和分离在合成完成后,需要通过纯化和分离步骤来提取纯净的氯喹,确保产物的纯度和质量,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氯喹的合成过程依赖于多种反应和技术,其中涉及到多种试剂的选择和操作,需要进行仔细和有效的操作控制以确保产品的生产量和质量。

8羟基喹啉铜的合成

8羟基喹啉铜的合成

8羟基喹啉铜的合成8羟基喹啉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反应中,也可以作为发光材料用于光电器件的制造。

在本文中,将介绍8羟基喹啉铜的合成方法,并探讨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首先,8羟基喹啉铜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两步法反应。

第一步是合成8羟基喹啉,第二步是将8羟基喹啉与铜盐反应得到8羟基喹啉铜。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步骤。

合成8羟基喹啉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一种是用苯作为原料,在硝酸和浓硫酸的催化下进行硝化反应,并经过还原、水解等步骤得到产品。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是制备8羟基喹啉的常用方法之一。

得到8羟基喹啉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的反应了。

这一步是将8羟基喹啉与铜盐反应,生成8羟基喹啉铜。

常用的铜盐有氯化铜、硫酸铜等。

在反应中,首先将8羟基喹啉与溶剂混合,然后加入铜盐溶液,搅拌反应一定的时间。

最后,通过过滤、干燥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净的8羟基喹啉铜产物。

在合成8羟基喹啉铜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注意。

首先是反应条件的控制。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会影响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得率。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仔细控制这些条件,以确保得到理想的产物。

其次是原料的纯度。

在合成过程中,使用高纯度的原料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并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因此,在进行合成实验时,需要使用经过精细处理的原料,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最后是反应装置和操作的选择。

合成8羟基喹啉铜的反应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仪器和适当的溶剂,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另外,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总之,8羟基喹啉铜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它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反应条件、原料纯度和反应装置的选择,以确保成功合成高质量的产品。

通过合理的合成方法和良好的操作技巧,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途径,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八羟基喹啉摩尔质量

八羟基喹啉摩尔质量

八羟基喹啉摩尔质量八羟基喹啉摩尔质量八羟基喹啉,也被称为8-氢氧基喹啉或羟基喹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

它的化学式为C9H7NO2,摩尔质量为161.16克/摩尔。

以下分别从八羟基喹啉的应用领域、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安全操作以及存储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应用领域八羟基喹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一种有效的质子离子传递剂,可用作化学荧光指示剂,也可用于生物化学中的电化学分析。

而在医学领域,八羟基喹啉具有抗氧化性和抗病毒性质,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二、化学性质八羟基喹啉是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相对稳定。

它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呈现出典型的酸碱指示表现。

三、制备方法八羟基喹啉的制备方法很多,一般是采用硝基苯为原料,经过还原、重氮化、加氢还原等多个步骤进行合成。

其中,杂环化学反应合成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八羟基喹啉。

四、安全操作在操作八羟基喹啉时,要注意防火防爆。

其粉尘会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因此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如果不慎吸入了八羟基喹啉的粉尘,则应及时离开现场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五、存储条件在贮存八羟基喹啉时,应该将它放在避光、干燥、通风、防潮的地方,并尽可能避免与其它化学品接触。

同时还要注意其贮存温度,建议在4℃以下的低温下贮存,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结论总的来说,八羟基喹啉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应用和价值,但也需要我们在使用时充分考虑其物理化学性质、安全操作以及合理的贮存方式,以确保其安全稳定使用。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6:8-羟基喹啉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6:8-羟基喹啉制备
结晶
溶解度
mp bp
d
nD H2O 乙醇 乙醚
20 290 1.2613 1.4746 ∞ ∞ 微溶
45~46
214.5
1.2942
1.5723
热溶 冷微
易溶 易溶
172~ 174
153 1.328
10mmHg
微溶 微溶 溶
75~76 267 1.034
难溶 易溶 难溶
2020年9月21日
19
8-羟基喹啉:不溶于水、乙醚,溶于乙醇、苯、氯 仿,可升华。但既溶于酸又溶于碱,反应后产物以 酸盐形式存在,中和后使产品处于游离状态,然后 再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将其分离出来,分离后的产品 可经重结晶、升华进一步纯化。
16
装置2:简易
选择合适冷凝 管以防堵塞
2020年9月21日
17
装置3:改进型
2020年9月21日
18
(二)分析物性差异,确定流程
名称
分子 质量
颜色 晶型
无色粘
甘油 92.1 稠状液

邻硝基 苯酚
浅黄色 139.1 针状结

邻氨基 苯酚
109.1
白色针 状结晶
8-羟基 喹啉
白色或 145.2 浅黄色
23
① 硝基化合物:氧化剂(有时也可用碘),可以 缩短反应周期并使反应平稳进行。硝基化合物 要求与芳香胺结构保持一致:因反应过程中芳 香硝基化合物会被还原为芳香胺而参与缩合反 应。若二者不一致,将会得到混合物。
② Skraup反应激烈,若较难控制可加少量硫酸 亚铁作为氧的载体,既保证产率,又使反应趋 于缓和。
2020年9月21日
6
关于Skraup反应:
③ 芳香胺环上的不同取代基对关环位置有影响

实验 8-羟基喹啉

实验   8-羟基喹啉

实验 8-羟基喹啉的制备一、化学反应式NH2+CH2CH CH2OH OH24o-NO2C6H4OHNOHOH二、化学药品与仪器无水甘油19g (15mL,0.2mol) 邻硝基苯酚3.6g (0.026mol) 邻氨基苯酚5.5g (0.05mol)浓硫酸16g (9mL)氢氧化钠溶液14mL (1 : 1质量比)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水混合溶剂45mL (4 : 1体积比)pH试纸。

圆底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丁形管三口烧瓶(250mL) 球形冷凝管螺旋夹接引管锥形瓶吸滤瓶(250mL)布氏漏斗。

三、实验步骤在250mL圆底烧瓶上,装球形冷凝管,整个装置仪器必须是干燥过的。

在圆底烧瓶中称取19g无水甘油[1],并加入3.6g邻硝基苯酚[2]和5.5g 邻氨基苯酚[3],使之混合均匀。

在冷却下缓缓加人9mL浓硫酸[4],摇匀后装球形冷凝管。

在摇动下用小火加热,当溶液微沸时,立即移去热源。

反应大量放热,会导致剧烈沸腾(注意安全)。

待作用缓和后,继续加热,保持反应物微沸2.0〜2.5h[5]。

稍冷后,进行水蒸气蒸馏,除去未作用的邻硝基苯酚。

待瓶内液体冷却后,慢慢滴加约14mL氢氧化钠溶液,烧瓶置于冷水中冷却,摇匀后,再小心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使呈中性[6]。

再加入10mL水进行水蒸气蒸馏[7]。

馏出液充分冷却后,抽滤收集析出物[8],洗涤,干燥,得粗产物。

粗产物用45mL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得纯品8-羟基喹啉(或取0.5g粗产物进行升华,得到纯的针状晶体,用于测试)。

样品称重,计算产率[9]。

测定产物的熔点。

测定产物的红外光谱。

四、8-羟基喹啉的性质8-轻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e[148-24-3]白色或淡黄色针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

m.p.75〜76°C (分解)。

b.p.267°C。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丙酮和稀酸。

能升华。

广泛应用于金属的测定和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喹啉的制备
二、实验目的
1.学习Z.H.Skraup反应制备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反应原理方法。

2.练习多步合成。

三、实验原理
总反应式:
四、实验用品
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电加热套,安全管,三颈烧瓶,锥形瓶,冷凝管
药品:4.65g(4.7ml,0.05mol)苯胺,19g(25.3ml,0.20mol)无水甘油,4g(3.4ml,0.033mol)硝基苯,2g硫酸亚铁,9ml
浓硫酸,2.0g亚硝酸钠,乙醚,氢氧化钠。

五、药品参数
1.喹啉
英文名:Quinoline
CAS号:91-22-5
分子式:C
9H
7
N
分子量:129.16
密度:1.093g/ml
熔点-14.5℃
沸点:237.7℃
闪点:99℃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毒性:中等毒类。

2.苯胺
别名:氨基苯,阿尼林油。

CAS号:62-53-3
分子式:C6H7N
分子量:93.12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

熔点(℃):-6.2
沸点(℃):184.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2
相对密度(水=1):1.02
饱和蒸气压(kPa):2.00(77℃)
临界温度(℃):425.6
临界压力(MPa):5.30
折光率1.5863
闪点(℃):70
爆炸上限%(V/V):11.0
爆炸下限%(V/V):1.3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毒性:中等毒性。

用途:苯胺是染料工业中最重要的中间体之一,在染料工业中可用于制造酸性墨水蓝G、酸性媒介BS、酸性嫩黄、直接橙S、直接桃红、靛蓝、分散黄棕、阳离子桃红FG和活性艳红X-SB等;在有机颜料方面有用于制造金光红、金光红g、大红粉、酚菁红、油溶黑等。

3.无水甘油
英文名:Glycerol anhydrous
分子式:C3H8O3,
分子量:92,10 g/mol,
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粘稠液化无嗅,味甜。

密度:1.2613g/cm3
熔点:17.8℃。

沸点:290℃(分解)。

折射率:1.4746。

溶解性:能与水、醇以任何比例温和。

微溶于乙醚、乙酸乙酯,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汽油。

毒性:无毒。

用途:用作溶剂、吸湿剂、防冻剂(细胞冻存).
4.硝基苯
英文名:Nitrobenzene
别名:密斑油,杏仁油
分子式:C6H5NO2
相对分子质量:23.11
外观与形状:无色或淡黄色(含二氧化氮杂质)的油状液体,有像杏仁油的特殊气味。

相对密度:1.2037(20/4℃)
熔点:5.7℃
沸点:210.9℃
闪点:87.78℃
自燃点:482.22℃
蒸气密度:4.25
溶解度: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

毒性:较强。

用途:可作为染料中间体温和氧化剂和防染盐S。

六、实验内容
时间操作现象
周二14:43
15:08
15:18
15:28
15:58
16:09
16:16
16:25
周三15:11
15:14
15:21
15:31
15:43
15:58
16:41
16:45
16:48 1.分别称量药品无水甘
油19.08g,浓硫酸
9ml,苯胺4.8ml,硝
基苯3.4ml,硫酸亚铁
2.00g。

2.在三颈烧瓶中依次加
入无水甘油,硫酸亚
铁粉末,苯胺及硝基
苯,充分混合后在摇
动下缓慢加入浓硫
酸。

3.小火加热,保持回流
约2h。

(若溶液沸腾,
立即移去火源)
4.反应物稍冷后,慢慢
加入30%的氢氧化讷
溶液,使混合物呈强
碱性。

5.进行水蒸气蒸馏。

6.馏出液用浓硫酸进行
酸化,使呈强酸性,
用分液漏斗将不溶的
黄色油状物分出。

7.剩余水溶液倒入烧
杯,置于冰浴中冷却
至5℃左右,慢慢加
入 2.0g亚硝酸钠和
5ml水配成的溶液。

溶液表面有黄色块状物
下层澄清,上层有絮状物
反应物呈灰绿色,胶状
溶液呈灰色
溶液呈黑色
溶液呈微沸状态,
T=156℃
T=120℃,停止加热及搅
拌。

pH>7
馏出液呈淡黄色,表面有
金黄色油状物,T=92℃
T=104℃
T=103℃,溶液颜色逐渐
变淡
T=103℃,油状水滴,馏
出液乳白。

停止蒸馏,T=103℃
16:49 16:53 16:56
17:13 17:22
17:51
18:12 18:14
8. 将混合物在沸水浴中
加热15min ,直至无气体冒出。

9. 冷却后,向溶液中加
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呈强碱性,再进行水蒸气蒸馏。

10. 从馏出液中分出油
层,水层每次用12ml 乙醚萃取两次。

11. 进行蒸馏。

12. 称量产物。

溶液澄清为淡黄色 溶液变为橙色 溶液变为橙红色 溶液变为棕黑色 溶液呈黑色 停止加热
进行水蒸气蒸馏
第一滴馏出液,呈黄色,T=104℃
停止水蒸气蒸馏
进行常压蒸馏
第一滴馏液,T=69℃ 停止蒸馏 M=2.43g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 1 4.8ml ×1.02g/ml x X=4.896g
实际产物:2.43g
产率:2.43/4.896×100%=49.63%
药名
价格
厂家 成本
利益
喹啉 16000.00元/

上海甲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0.167096
苯胺
900.00元/吨
济南市历城区鑫洋化工经营

0.004406
无水甘油 4500.00元/吨 台州市黄岩妙
观藏工艺品厂
0.08586 硝基苯 12元/600g 杭州高晶精细
化工有限公司
0.08 浓硫酸
1.20元/千克 惠州市力今电
0.03091
子有限公司
亚硝酸钠2400.00元/吨青岛元润化工
0.0048
有限公司
由综上计算可知,本实验亏本及产率过低
亏本原因:
1. 反应试剂太贵,尤其是无水甘油。

2. 温度控制不足。

3. 水蒸气蒸馏没有进行完全,还有少许产物残留于烧瓶中,未能蒸出。

4. 萃取时,失去少许产物。

5. 滴加浓硫酸时,速度控制不足,使得有部分不能与反应物进行反应。

该实验的反应流程相对繁杂,尤其是要重复进行水蒸气蒸馏,且水蒸气蒸馏又耗时。

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

八、实验心得体会
1.所用甘油的含水量不应超过0.5%。

2.试剂必须按所述次序加入。

3.每次碱化或酸化时,都必须将溶液稍加冷却,用试纸检验呈
明显的酸性或碱性。

4.这是实验的关键。

若滴加硫酸速度过快,反应会很剧烈,以
至于瓶中液体从冷凝器上端冲出;有时则会生成大量焦油状物,这时既难处理,又降低产率。

5.为使硫酸亚铁在溶液中分布均匀,在滴加浓硫酸前适当加热,
并不断摇动烧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