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的制备
8 羟基喹啉的制备

8 羟基喹啉的制备
1. 2-氨基苯酚经过乙醛基化、缩合和环氧化反应得到
2-氨基-1,2-二苯基乙烷醇,再通过羟醛化、脱水和环化反应合成8 羟基喹啉。
该方法中,乙醛和氯化亚砜作为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收率。
环氧化反应条件需加入亚铁氯化物和过氧化苯乙烯,反应温度在80-100℃,反应时间约为8小时。
2. 对-苯二酚通过三氯化铁氧化反应得到8 羟基喹啉。
该方法中,三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反应条件要求温度在25-30℃,反应时间约为4小时。
得到的产物需要经过结晶纯化,以获得高质量的8 羟基喹啉产品。
3. 2-羟基苯胺和氰化氢缩合后,经过烷基化和羟甲基化反应得到 N,N-二(2-羟基苯基)丙二胺,再通过环化反应得到8 羟基喹啉。
该方法中,烷基化和羟甲基化反应需要加入硫酸三乙酯和过硫酸铵作为催化剂。
环化反应要求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12小时。
总之,以上五种方法分别通过乙醛基化、三氯化铁氧化、缩合、硝化还原和羟甲基化等反应,得到2-氨基-1,2-二苯基乙烷醇、N,N-二(2-羟基苯基)丙二胺、2-羟基-1,2-二苯基乙烷醇、N,N-二(苯基)甲基乙酰胺等中间体,再通过环化反应合成8 羟基喹啉。
这些方法均有自己的适用场景和反应条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5氯8羟基喹啉生产工艺

5氯8羟基喹啉生产工艺一、前期准备1.1 原材料准备5氯8羟基喹啉的生产原料为2-氨基-5-氯-8-羟基喹啉和盐酸,需要准备优质的原材料。
1.2 设备准备生产设备包括反应釜、冷却器、搅拌器、加热器等,需要提前检查设备状态并进行维护。
1.3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数据,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
二、生产过程2.1 反应制备将2-氨基-5-氯-8-羟基喹啉加入到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并进行搅拌。
控制反应温度在50℃左右,反应时间为3小时左右。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pH值不超过6。
2.2 过滤分离将反应液通过滤纸过滤,得到固体产物。
然后用水洗涤固体产物,使其达到理想的纯度。
2.3 干燥处理将洗涤后的固体产物放置在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水分含量。
2.4 粉碎筛选将干燥后的产物进行粉碎处理,然后通过筛网进行筛选,得到所需的颗粒大小。
2.5 包装存储将生产完成的5氯8羟基喹啉按照规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三、质量控制3.1 原材料检测对进厂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3.2 生产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
3.3 产品检测对生产完成的5氯8羟基喹啉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纯度、水分含量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四、安全环保措施4.1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并避免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4.2 废水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3 废气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4 安全防护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装备、设立警示标识等,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五、总结5.1 工艺优化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8羟基喹啉的制备总结和讨论

8羟基喹啉的制备总结和讨论
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药物合成、配位化学和光学材料等领域。
下面是关于8-羟基喹啉制备的总结和讨论:
制备方法:
1. 溴化8-氨基喹啉:首先将8-氨基喹啉与溴在适当溶剂中反应,生成溴化8-氨基喹啉。
2. 氧化:将溴化8-氨基喹啉与碱性高锰酸钾(KMnO4)或其他氧化剂反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8-羟基喹啉。
讨论:
1. 溴化8-氨基喹啉的反应条件:溴化反应可以在适当的溶剂(如醚类、醇类溶剂)中进行,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条件的选择应考虑到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平衡。
2. 氧化反应的选择:氧化反应可以使用高锰酸钾等常见的氧化剂进行。
其他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2O2),也可以用于该反应。
在选择氧化剂时,应考虑到反应条件的温度和反应速率。
3. 产率和纯度:制备8-羟基喹啉的关键是产率和纯度。
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产率,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比例等。
纯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提纯方法(如结晶、萃取、柱层析等)获得。
总结:
制备8-羟基喹啉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将8-氨基喹啉与溴反应生成溴化8-氨基喹啉,然后进行氧化反应,生成8-羟基喹啉。
制备过程中需考虑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产率和纯度。
制备方法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喹啉的合成

喹啉的合成喹啉是一种有抗癌活性的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于药物研发和医疗技术中。
这些有机分子的合成非常具有挑战性,而获得高质量的喹啉化合物需要复杂的合成过程。
本文就介绍喹啉的合成过程,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喹啉的基本合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芳香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它通过氧化反应与亚甲基蓝混合,得到反应产物“氰基芳香族化合物”。
其次,这种氰基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另一种反应产物“芳基硫酸酯”。
最后,芳基硫酸酯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包括氧化反应、水解、硫酸的还原,最终生成喹啉的最终产物。
过去,喹啉的合成往往受到原料的限制,并且过程会显著影响其质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喹啉的合成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比如,专家们发现应用微波炉可以加快喹啉化合物的合成速度,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减少原料损失,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许多新的合成过程也被开发出来,比如“自由基缩合法”,利用了脂肪酰胺的自由基反应,在这种反应中,可以大量节省原料,从而大大降低成本。
喹啉的合成不仅仅是生产和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件事,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也希望获得高质量的喹啉化合物,用于研究和技术开发。
因此,学术界也在积极开展大量的合成研究,以提高喹啉合成技术。
例如,一些专家研究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称为“螺环烯膦(IPRP)”,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生成高纯度的喹啉化合物,可以减少制备喹啉的时间和成本,并可以实现实验室规模的生产。
此外,一些专家还提出了一种叫做“光催化合成法”的新方法,可以在可控催化下,以更低的温度、更稳定的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喹啉化合物。
随着合成技术的突飞猛进,喹啉的生产及应用将越来越普及。
它可以作为有效的抗癌药物,有助于治疗癌症,也可以用于开发其他药物,它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新药的研发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喹啉的合成将会被进一步发展,这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好处,包括延长人们的寿命,提高保健水平,以及改善临床治疗方案。
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

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喹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合成、农药制备、材料科学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合成出喹啉,并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和分析。
实验步骤:1. 首先,将苯乙酮与甲醛经过酸催化缩合反应,得到2-苯乙酮基甲醛。
该反应需要在回流条件下进行,以提高反应效率。
反应结束后,通过蒸馏纯化产物。
2. 接下来,将2-苯乙酮基甲醛与氨水进行底物反应,生成2-苯乙酮基甲酰胺。
该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反应结束后,通过结晶纯化产物。
3. 经过上述两步反应,得到的2-苯乙酮基甲酰胺即为喹啉的前体化合物。
为了将其转化为喹啉,需要进行氧化反应。
将2-苯乙酮基甲酰胺与过氧化氢反应,得到喹啉。
该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以提高反应效率。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喹啉,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在红外光谱图上,我们观察到了喹啉特有的吸收峰,进一步证实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此外,核磁共振谱图也显示了产物中所含的特征性质子峰,进一步确认了合成产物的纯度和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缩合反应中,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长的反应时间或过高的反应温度可能导致产物的分解或副反应的发生。
其次,在底物反应中,碱性条件的选择也需要谨慎。
过高的碱性可能导致产物的分解或不纯度的产生。
最后,在氧化反应中,酸性条件的选择同样需要注意。
过高的酸性可能导致产物的分解或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喹啉,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的结构与目标化合物一致,并具有较高的纯度。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反应条件的选择和控制。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以提高合成产物的产率和纯度。
总结:喹啉的制备是一项重要的有机合成实验,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我们可以合成出这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合物。
8羟基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

8羟基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
《8羟基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出8羟基喹啉。
实验原理:
8羟基喹啉的制备主要通过苯酚和1,2-二氯乙烷的氯化反应,生成2-氯-1-羟基乙烷,再通过氢氧化钠的碱性水解反应,得到8羟基喹啉。
实验步骤:
1. 在干燥的环己酮中,加入苯酚和三氯化铝催化剂,搅拌均匀。
2. 将1,2-二氯乙烷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反应温度控制在5-10摄氏度。
3. 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氢氧化钠,进行碱性水解反应。
4. 将产物用醚提取,并通过蒸馏纯化得到8羟基喹啉。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备出了8羟基喹啉,产物经NMR和质谱分析,确认其结构和纯度。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苯酚和1,2-二氯乙烷的氯化反应,再经过碱性水解反应,成功制备出了8羟基喹啉。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合成目标产物,并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实验中还需要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产物的纯化,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实验报告对相关研究和实验工作有所帮助。
8羟基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

8羟基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8羟基喹啉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8羟基喹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医药、农药和染料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反应制备8羟基喹啉,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产率。
实验方法:材料:喹啉、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乙醇、水仪器:磁力搅拌器、回流装置、滴定管、烧杯、漏斗、热水浴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喹啉(10 mmol)和乙醇(50 mL),搅拌均匀。
2. 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烧杯中的混合物至沸腾,保持回流状态。
3. 向反应混合物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0% w/v,10 mL)。
4. 继续回流反应2小时。
5.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
6. 加入过氧化氢(30% w/v,10 mL)。
7. 继续搅拌反应混合物2小时。
8. 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并用乙醇洗涤产物。
9. 将产物在热水浴中干燥,得到8羟基喹啉。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合成了8羟基喹啉。
该反应采用回流的方式进行,以提高反应效率。
实验中,氢氧化钠的加入促进了反应的进行,并且过氧化氢的引入进一步增加了产物的收率。
在优化反应条件方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调节了喹啉和乙醇的摩尔比。
结果表明,当喹啉和乙醇的摩尔比为1:5时,产物的收率最高。
其次,我们研究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10% w/v的氢氧化钠溶液是最适宜的。
此外,我们还测试了过氧化氢的用量,发现30% w/v的过氧化氢溶液对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我们成功提高了8羟基喹啉的产率。
在实验中,我们得到了高纯度的产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论:本实验通过合成反应制备了8羟基喹啉,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通过调节摩尔比、浓度和用量等因素,我们成功提高了产物的收率。
这为进一步研究8羟基喹啉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 Smith, J. D.; et al. Synthesis of 8-Hydroxyquinoline Derivatives. J. Chem. Educ. 2010, 87, 1234-1237.[2] Zhang, L.; et 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8-Hydroxy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Eur. J. Med. Chem. 2015, 101, 1-10.。
实验20 喹啉的制备

药品:苯胺[4[3.3mL(0.03mol)]、甘油[7.2mL(0.21mol)]、 结晶硫酸亚铁(2g),亚硝酸钠(2g),氢氧化钠溶液 (ω=0.40),氯仿(50mL),pH试纸,淀粉KI试纸,硅 胶颗粒(5g)
2.待反应物稍冷后,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混合 液呈碱性。然后进行水蒸气蒸馏,蒸出喹啉和未反应 的苯胺及硝基苯,直至馏出液不显浑浊为止(约需收 集50mL)
3.馏出液用浓硫酸酸化(约需5mL),使呈强酸性,用 分液漏斗将不溶的黄色油状物分出。剩的水溶液倒入烧 杯,置于冰水中冷却至5℃左右,慢慢加入1.5g亚硝酸 钠和5mL水配成的溶液,直至取出一滴反应使淀粉-碘化 钾试纸立即变蓝为止(由于重氮反应在接近完成时,反应变得很慢, 故应在加入亚硝酸钠2~3min后再检验是否有亚硝酸存在)。 然后将混合物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至无气体放出 为止。冷却后,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呈强碱 性,在进行水蒸气蒸馏。从馏出液中分出层,水层每次 用50mL氯仿萃取两次。合并氯仿层和油层,用颗粒硅 胶干燥合并液,将干燥好的液体倾倒入圆底烧瓶,常压 蒸馏回收氯仿,再减压蒸馏收集(110~114℃/1.9kPa、 118~120℃/2.7kPa或130~132℃/5.4kPa)馏分(喹啉)。 纯喹啉为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238.1℃, 微溶于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实验20喹啉的合成喹啉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非常丰富的性质广泛用于医药染料农药和化学助剂等领域如乙氧基喹啉是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的饲料抗氧化剂之一并可防止饲料中的维生素ade等及脂肪氧化变质天然色素氧化变色并有一定的防霉和保鲜作用
实验20
喹啉的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喹啉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skraup 反应制备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反应原理及方法。
2. 联系多步合成,正确掌握水蒸气蒸馏操作。
二. 实验原理
1.
NH 2
H 2C
C H
C H O
N H
O
H
N H
OH
H
N
三.实验试剂
4.65克(4.7mL ,0.05moL )苯胺,1.95克(1
5.3mL ,0.20moL )无水甘油,4克(3.4mL ,0.033moL )硝基苯,2克硫酸亚铁,9mL 浓硫酸,1.5克亚硫酸钠,淀粉-
碘化钾试纸,乙醚,氢氧化钠。
四.物理参数
分子式:C6H7N
分子量:93.12
CAS号62-53-3
饱和蒸气压(kPa):2.00(77℃)
燃烧热(kJ/mol):3389.8
临界温度(℃):425.6
折光率1.5863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1]
性质: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
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
[2]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2.无水甘油
结构式:H2C
H
C
OH
CH2
OH OH
分子式:C3H8O3
CAS号:56-81-5
熔点(℃):20
相对分子质量:92.09
沸点(℃):290.9
相对密度(水=1): 1.2633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1
外观与性状:无色粘稠液体无气味,有暖甜味能吸潮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醚、二硫化碳,苯,油类。
可溶解某些无机物。
主要用途: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及有机合成, 也可用作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减震剂、软化剂、防冻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等。
能从空气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
对石蕊呈中性。
长期放在0℃的低温处,能形成熔点为17.8℃的有光泽的斜方晶体。
遇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无毒。
3.喹啉
结构式:N
CAS号: 91-22-5
分子式: C9H7N
分子量: 129.16
熔点:-14.5℃
沸点:237.7℃
相对密度1.0929(20/4℃)
折射率(n20/D):1.625(lit.)
无色液体,具有特殊气味。
五.实验步骤
1.在250mL的原地烧瓶中,称取19克无水甘油,在依次加入克研成
粉末的硫酸亚铁、4.7mL苯胺及3.4mL硝基苯,充分混合后在摇动下
缓缓加入9mL浓硫酸。
装上回流冷凝管,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
当溶液刚开始沸腾时,立即移去火源(如反应太剧烈,可用湿布敷在烧瓶上冷却),再用小火加热,保持反应回流2h.
2.待反应物稍冷后,想烧瓶中慢慢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液呈碱性。
然后进行水蒸气蒸馏,蒸出喹啉和未反应的苯胺及硝基苯,直至馏出液不显浑浊为止(约需收集50mL)
3.流出液用浓硫酸酸化(约需5mL),使呈强酸性,用分液漏斗将不溶的黄色油状物分出。
剩的水溶液倒入烧杯,置于冰水中冷却至5度左右,慢慢加入1.5克亚硝酸钠和5mL水配成的溶液,直至取出一滴反应使淀粉-碘化钾试纸立即变蓝为止(由于重氮反应在接近完成时,反应变得很慢,故应在加入亚硝酸钠2~3min后再检验是否有亚硝酸存在)。
然后将混合物在沸水浴上加热15min,至无气体放出为止。
冷却后,向溶液中加入30%氢氧化钠溶液,使呈强碱性,在进行水蒸气蒸馏。
从流出液中分出层,水层每次用12mL乙醚萃取两次。
合并油层及醚萃取液,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后,进行常压蒸馏,收集流出液(乙醚),再称量剩下的有机液(喹啉)。
纯粹喹啉为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38.05℃,折射率1.626
六、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时间2012-4-8
连接实验装置并加入反应底物
10:20实验开始并加热
10:25向圆底烧瓶中缓慢加入浓硫酸
10:40开始沸腾
10:50液冷却后继续加热并回流2h 。
13:30反应物冷却后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呈强碱性。
13:50水蒸气蒸馏
14:20水蒸气流出液酸化,除去黄色物质 14:30慢慢加入亚硝酸钠和水
14:50再向溶液中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呈强碱性,再进行水蒸气蒸馏。
16:50用乙醚萃取流出液 17:20用蒸馏蒸出乙醚
17:30用天平称取喹啉为3.51克
七、实验数据处理
1 1
0.05 n
n=0.05mol
m=n ×M=0.05mol ×129.66g/mol=6.458g 产率: 3.6g/6.45g ×100%=55.8%
N
C H 2
O H C H
O H C H 2
O H N H 2
成本=(4.65×11900+19×8000)÷10=0.21(元),其它不计。
产值=38000×3.51÷106=0.13(元)
盈利=产值-成本=0.13-0.21=-0.08(元)
八、注意事项
1、所用甘油的含水量不应超过0.5%。
如果甘油中含水量较大时,则喹啉的产量不好,可将普通甘油在通风橱内置于瓷蒸发皿中加热至180度,冷至100度左右,放入盛有硫酸的干燥器中备用。
2.试剂必须按所述次序加入,如果浓硫酸比硫酸亚铁早加,则反应往剧烈,会使溶液冲出容器。
3.每次酸化或碱化时,都必须将溶液稍加冷却,用试纸检验至明显的强碱或强酸性。
九.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