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20XX级汉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复习题 145题

目录

第一章地理教学设计总论 21 第二章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32 第三章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12

第四章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10 第五章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50 第六章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20 要求:

1.每个小组独立完成144道题的答案;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月15日交作业

第一章地理教学设计总论 21 1.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学设计

2.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对象是什么?

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3.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哪些内容?地理教学设计总论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与策略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中学地理教学评价设计

地理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行为设计 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属于何种学科?

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地理教学设计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设计实践的学科。

5.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主要特点有哪些?

1

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 7.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

8.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有哪些?

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地理学理论。 9.地理教学设计含义?

“地理教学设计”三种含义: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项活动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方案的“地理教学设计”。 10.地理教学设计包括哪些类型?

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活动教学设计,地理微课教学设计,地理园的设计,地理教室的设计,

乡土地理教育实践基地。 11.地理教学设计总的功能是?

使地理教学工作科学化,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2.地理教学设计具体功能有哪些?使教师明确如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使学生明确如何学习地理;

使地理教学环境和地理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更具有了科学性;使地理教学活动具有了创造性;

使地理教学媒体设计与使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13.简述学习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应用学习理论,明确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

2

认识方式设计地理学习策略。

运用学习理论,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

地理教学设计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实际地理教学更符合地理学习规律,探讨最佳的一系列有效的地理学习策略和方法。 14.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的三大教学理念?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15.地理教学规律有哪些?

地理教学规律: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文图结合律、区域差异律、综合联系律、人地相关律、“地”“理”结合

律、知能统一律、智德统一律等。 16.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注意运用发现式和范例式教学。注意优化教学过程,选择教学设计方案。

注意贯彻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遵循地理教学基本理论。注意探讨如何使实际地理教学更符合地理教学规律的具体策略。

17.简述传播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知识的传授所依附的条件和过程,应注意到中间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媒体的选择中,应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媒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反馈。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信息结构和信息数量的多与少。

18.系统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利用系统理论为指导,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各因素,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的设计,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能有效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

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

地理教学是教学目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

3

素构成的运动系统。

应用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序、心理发展的序;地理感性知识是地理理性知识掌握的基础;陈述性的地理知识、程序性的地理知识和策略性的地理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存在内在联系和学习顺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序。

应用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19.地理学家提出的六大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

它在哪里?它为什么在那里?它产生了什么作用?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环境 20.简述地理学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设计工作。

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人地关系既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论、方法论。

地理教学设计中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是促进学生地理智慧成长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研究思想与方法对地理专题方法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地理学的学科内容对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 21.本章的内容体系如何?地理教学设计发展历史。

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内容:6个问题。地理教学设计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地理教学设计主要特点: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地理教学设计含义:概念、类型、功能。

“地理教学设计”三种含义: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项活动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方案的“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地理学理论。第二章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32 4

1.什么是中学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2.地理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学生发展。

3.地理课程目标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依据,二者关系?

地理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为: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学生发展。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依据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情况。 4.地理教学目标有哪些作用?

指导教学过程、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指导学生学习,所谓导学,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应该学会做什么。

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所谓导测评,就是目标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根据目标编写测验题,根据目标评价学生、教师。 5.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全面、全体性原则;难度适中原则;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 6.如何理解地理课程目标的“三维与三层次”?

第一,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属于终极性目标;过程与方法属于主导性目标;地理知识与技能属于基础性目标。

第二,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地理知识的三个层次为:了解、理解和应用水平;地理技能的三个层次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三个层次为:经历、反映和领悟水平。 7.阅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填写《著录卡》,理解初中地理课程目标。

11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

48.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求:写出设计的教学方法名称,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简要表述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

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一运动的具体过程是: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蒸气,水汽上升到空气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

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49.简述数字星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数字星球含义:多媒体球幕投影演示仪。

数字星球系统作用:立体、动态显示地理事物和现象,成为“认知工具,支持高级思维活动”。具体作用:知识、兴趣、能力、思想等四个方面。 50.本章的内容体系如何?

一、地理直观教学方法

1、地理直观方法属于地理教学媒体、教学手段;

2、地理直观方法是学习地理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3、地理直观方法的主要功能:学习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能力和地理观点;

4、象征图示直观方法是经常运用的地理直观方法,直感直观方法是目前提倡的地理直观方法;

5、地理直观方法经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二、地理逻辑教学方法

1、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的含义综合分析法的步骤综合分析法的运用演练

2、比较法比较法的含义及其作用:比较法的含义,比较法的作用比较法的类型运用比较法注意事项比较法的运用演练

3、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归纳法的含义,归纳法的步骤演绎法:演绎法的含义,演

绎法的步骤归纳法与演绎法的作用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运用演练

36

第六章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20 1.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班级授课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个别指导学习法 2.地理活动包括哪些类型?

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野外考察、地理调查研究、地理竞技活动、其它地理课外活动 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

地理教学设计就是构建和选择地理教学活动方案,它包括教的方案和学的方案。 4.简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

2.了解学生;一般认为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有四种类型:自觉型、兴趣型、被动型、强迫型

3.分析教材。确定学生学习水平

1.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确定学习内容

1.分析教材的基本内容;

2.分析教材的功能;

3.确定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法,形成最优化的教学过程 1.设计与选择教学模式;

2.确定认识方法:划分教学环节、明确认知过程、确定活动形式;

3.教学媒体的选择:适合学生特点适应教学内容发挥媒体特长获得最大效益

4.设计组织方法:考虑最佳时机与最佳作用点、灵活化、多样化。编制评价练习

1.形成性练习

2. 总结性练习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和学习方案 5.地理教学设计的构成?

37

地理教学问题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设计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媒体地理教学过程评价和修改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解决教学问题反馈评价 6.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即有效教学。 7.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设计程序?

一般中学地理教学方法设计要经过4个阶段:

A.基础工作阶段:设计的准备

B.定向工作阶段:设计的构思

C.形成方法结构阶段:设计认识方法

→选择教具、设计使用方法→设计组织方法。

D.整体平衡与调整阶段:调整教育功能,调整教学时间,

建立反馈机制。 8.地理教学模式含义?

地理教学模式即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9.地理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

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主体。10.根据“居住地选择的教学设计案例”说明该设计的地理教学模式名称及其步骤确定探究主题:北京市正在大规模进行旧城改造,购置新居是一件大事。如何选择合适的居住地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准备:阅读教材,了解选择居住地需要考虑的因素。制定探究方案。选择调查地点:以自己居住的地点或根据商品房信息选择一个小区作为调查对象。探究: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查。了解居住地的土地、小气候、水源、交通、商业、学校、医疗和文化体育设施状况,分析各方面的利弊。初步得出该地是否适宜自己家庭居住的结论。全班交流和讨论:交流各组或个人的调查结果,比较调查方法和结论。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结果,引导学生得出选择居住地的一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应用结论:教师提供几个商品房广告,组织学生

38

进行评价。评价: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对结论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 11.查阅中学地理教学方面杂志,选择发表的“教学设计”,运用地理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对该

设计的“学习者分析”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12. 查阅中学地理教学方面杂志,选择发表的“教学设计”,按着下列各小题的要求,运用地理教学设计相关理论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13.自选一节初中或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学案和教案设计。

《地球的自转运动》教案

39

课题名称:地球的自转运动课标标准授课班级:高一年级学时: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具体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两者的关系 3.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本节是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了地球运动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自转概念,周期,方向,速度。本节内容与本章其他几节是并列关系。学生在之前掌握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有个宏观概念的认识。1.通过运用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地球仪实物演示地球自转,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及一般特征。变抽象为形象。2.通过动态的幻灯片展示,使学生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尤其是从南北极上空来看地球的自转特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运用课本的图片进行讲解太阳日和包括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恒星日,

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图片进行讲解太阳日和恒星日,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教学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地理归纳法、教材、多媒体学生活动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问题思考回答:不是,是人为规定的小组讨论,探究判别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教师活动在正式讲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会经历昼夜更替?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地球的自转运动。一、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自转轴就是做地轴。那我想问下大家,地轴是真正存在的吗?

二、地球自转方向:我们应该怎么判别地球自转的方向呢?大家讨论一下。那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面对地球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就是判别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三、地球的自转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 1.角速度:转过一定的角度所用的时间,同学们算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等于360除以24小时,为15度每小时。角速度有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讨论一下,除了南北两极,其他各地角速度相同。

2.线速度:绕过一定的弧长所需要的时间。老师选两个点,

一个弧长大,一个弧长小,时间都是24小时,弧长大的速度快,所以,线速度因为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纬度越高,越小。四、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用于科学计时。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叫做太阳日,用于生产生活计时。老师再给同学进行下分析。环节1环节2环节3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进行记忆环节4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进行记忆;和老师一起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课外探究板书设计探究地球自转还有哪些表现,以及特征意义地地球自转的概念球 40

20XX级汉班《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课程复习题 145题

目录

第一章地理教学设计总论 21 第二章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32 第三章地理教学内容设计 12

第四章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10 第五章地理教学方法设计 50 第六章地理教学过程设计 20 要求:

1.每个小组独立完成144道题的答案;组内成员分工协作。月15日交作业

第一章地理教学设计总论 21 1.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

科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学设计

2.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对象是什么?

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3.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研究哪些内容?地理教学设计总论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设计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与策略设计

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中学地理教学评价设计

地理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行为设计 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属于何种学科?

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地理教学设计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设计实践的学科。

5.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学科主要特点有哪些?

1

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 7.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

8.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有哪些?

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地理学理论。 9.地理教学设计含义?

“地理教学设计”三种含义:作为一门学科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项活动的“地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方案的“地理教学设计”。 10.地理教学设计包括哪些类型?

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活动教学设计,地理微课教学设计,地理园的设计,地理教室的设计,乡土地理教育实践基地。 11.地理教学设计总的功能是?

使地理教学工作科学化,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2.地理教学设计具体功能有哪些?使教师明确如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使学生明确如何学习地理;

使地理教学环境和地理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更具有了科学性;使地理教学活动具有了创造性;

使地理教学媒体设计与使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13.简述学习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应用学习理论,明确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

2

认识方式设计地理学习策略。

运用学习理论,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

地理教学设计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使实际地理教学更符合地理学习规律,探讨最佳的一系列有效的地理学习策略和方法。 14.初中地理教学理念的三大教学理念?

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15.地理教学规律有哪些?

地理教学规律: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文图结合律、区域差异律、综合联系律、人地相关律、“地”“理”结合律、知能统一律、智德统一律等。 16.教学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注意运用发现式和范例式教学。注意优化教学过程,选择教学设计方案。

注意贯彻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遵循地理教学基本理论。注意探讨如何使实际地理教学更符合地理教学规律的具体策略。

17.简述传播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知识的传授所依附的条件和过程,应注意到中间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媒体的选择中,应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媒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反馈。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信息结构和信息数量的多与少。

18.系统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利用系统理论为指导,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各因素,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的设计,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能有效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

地理教学是教学目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

3

素构成的运动系统。

应用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序、心理发展的序;地理感性知识是地理理性知识掌握的基础;陈述性的地理知识、程序性的地理知识和策略性的地理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存在内在联系和学习顺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序。

应用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19.地理学家提出的六大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

它在哪里?它为什么在那里?它产生了什么作用?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环境 20.简述地理学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运用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设计工作。

人地关系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人地关系既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地理教学设计的思想论、方法论。

地理教学设计中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是促进学生地理智慧成长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研究思想与方法对地理专题方法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地理学的学科内容对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起着关键的作用。 21.本章的内容体系如何?地理教学设计发展历史。

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内容:6个问题。地理教学设计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地理教学设计主要特点: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

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 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 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 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 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 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 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那么现在大家能 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地理过程类问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地理过程类问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专题复习课 【课标分析】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其在地理课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的地理课程性质,反映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高考对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过程”的考查逐渐成为新课标高考的亮点。 【试题分析】 地理过程强调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从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看出,对地理过程的考查方式有以下显著特点。高考试题中多数考查自然地理的演变过程。高中地理属于系统地理,系统地理知识多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高考试题一般不会直接考查地理原理和规律,而多是要求学生使用所掌握的系统地理知识,去分析某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考查学生使用演绎推理的水平。除此之外,隐形的设问方式进一步增加了该类问题的难度,学生面对问题往往无从作答。非选择题中的过程描述类问题对学生的水平要求较高,除考查演绎推理水平外,还考查学生阐释和描述水平。综上所述,地理过程类问题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已较好地掌握地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但是在高考题的新情境下,学生往往缺乏清晰的分析思路和演绎推理的水平,甚至可能出现无法破题的情况。面对非选择题中的过程描述类题目,部分学生还未较好地掌握答题详略要求和要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理过程,领悟地理过程与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往年高考题的研究,明确地理过程类问题的考查方向和设问方式。 通过对往年高考题的分析,探究地理过程类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总结答题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树立归纳总结的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地理过程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规律 (二)教学难点:地理过程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初中地理《河流复习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河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制定如下的复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 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 要特征。 4、举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 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 利用。 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 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大部分。在学习中首先是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核心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

流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我国河流众多,结冰期最长的是?汛期最长的是?水量最大的是?含沙量最多的是? (学生回答:黑龙江、珠江、长江、黄河) 出示目标: 接着课件出示复习目标,并请一名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依主复习: 依据复习目标,学生复习本课,有疑问的知识重点标记出来,以 便教师讲解时着重理解。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中71 页 的三、河流1、外流河与内流河。 自学小结: 学生自学完成后,多媒体出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小组内讨 论。然后找同学到黑板图中指出主要河流的名称、注入海洋,总结外流河与内流河的特点。教师加以指导。 依主复习: 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中71 页的2、长江与黄河 (1)、(2) 自学小结:

最新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设计 (篮球·运球 + 接力跑)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为篮球(复习直线运球,学习变向运球)和迎面接力游戏,均选自省编中学 《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教材内容。 球类运动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 助、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基 本技术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选择变向运球技术作教材,是依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 本次课是篮球运球的第1课(共3次课),学生对第1次课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 握了篮球直线运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为本次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一(3)班和初一(4)班的男生,共40人。该两班男生喜欢体育活动,特别是 篮球运动,篮球运动基础和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他们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只是有些过于好动,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因此要设计好课的组织工作。 三、教学理念 贯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两手触球部位与力度;难点是:左右手交换时的衔接。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明确直线运球与变向运球的区别,以及变向运球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变向运球动作;通过接力赛跑,发展腿部力量。 3.情感目标:培养篮球运动兴趣和遵纪守法的品质。 六、教学方法 1.讲解法与示范法: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和直观优美的示范,让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球的反弹角度与手按(拍)球的部位有直接关系”等技术原理,建立清晰的变向运球的动作 表象。 2.探究法:对比较难的快速变向运球动作,分小组讨论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归纳。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篇一: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提出证据 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 帆后看到船身) ④登高望远⑤月食现象。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过程: 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 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五、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图(第1课时) 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熟记常见的图例。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学过程: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③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注:) ①经纬线是直线时:横纬(东西)竖经(南北) ②经纬线是曲线时: a.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b.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注:) ①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北极点四周只有正南方;南极点四周只有正北方。 ②确定经线,标出南北方向。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指向北极点的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指向南极点为南方,相反方向为北方。 ③确定纬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南。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量算距离,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和运用;:温差的计算::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图例和注记:图例=符号注记=文字和数字◆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海洋与陆地 教学目标: 1.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②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

201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海南华侨中学 康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 [师] 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师]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 称 地带性 规 律 地 域差异性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 地带性规律的表 现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判读 雪线的 高 低 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 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3.判读南北半球 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 1.雪线的概念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雪线高低的判读:

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学期初中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球运动 教学目标: 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自转、公园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4、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划分、半球划分及其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5、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地球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经纬线、经纬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合作学习小组。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1)列举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P2图1.1 );帆船从海面驶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即最大周长),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经纬线、经纬度、半球划分及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 (2)了解建立经纬网的重要意义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给出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 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第二单元地图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常用图例; 2、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地图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比较法、联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能识别常用图例。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量算距离。 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f表示范围大f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f表示范围小f内容详细 (3)常见图例

地理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1.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2.难点: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主要训练形式】1.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 【学法指导】有关夏季高温,冬季寒潮的天气预报录像或录音资料。 一、预习导学(5---10分钟).本章要点回顾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分陆地,___分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_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_____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运河 亚洲与欧洲:_____山脉、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海峡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____________化石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荷兰的____________(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b)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 二、展示探究合作交流15--20分钟 (一)、【第一节大洲和大洋】P31活动通过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P34活动1、a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东南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与非洲相邻,西部与欧洲相邻。B 欧洲:东临亚洲,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北临北冰洋。 c北美洲:北临北冰洋,西隔太平洋与亚洲相望,东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南接南美洲。 d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所包围。e北冰洋:被亚洲、欧洲、

初中地理《世界区域地理综合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区域地理综合复习》的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设计】 学生课前回顾世界区域地理的气候、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为学生复 习世界区域地理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次世界地理的综合复习,一共分为两大部分,区域 定位和人地关系,其中第一部分区域定位篇,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各 区域的位置,请你尝试在图中圈出我们学过的国家或地区 生:上台圈出共11 个地区 师:这就是我们世界地理的11 个地区或国家,我们通常从轮廓、特征、图片三方面进行定位考察 师:首先请告诉我这些轮廓分别是谁?半分钟时间回忆 师:说的很好,那我们难度升级要求你不仅要说出国家名,还要说出相应的首都 师:难度继续升级,加入特征定位,请将以下轮廓连线到对应特征 生:上台 师:在特征定位中,最重要的是找准关键词,我们一起指出这几个题中的关键词 师:最后,请说出以下图片所代表的区域

师:以上就是区域定位的三种考察方法,我们发现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人地关系 师:我们从位置说起,位置可以影响什么呢? 生:气候: 师:我们从纬度较低的热带入手,由于纬度低,因此主要为热带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中东为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分为两部分,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分两部分,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师:那么这样的气候会对哪些因素产生影响呢? 生:农业 师:那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各地的农业特点 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农业有何特点?种什么呢? 生:热带经济作物: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师: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还有哪里的热带经济作物特别突出? 生:东南亚:橡胶,椰子,蕉麻,油棕产量第一。巴西:咖啡、甘蔗、柑橘产量第一。 师:其中东南亚除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也很高 师:最后还有两个地区,印度主要种植什么呢? 生:小麦,水稻 师:请同学们看图回答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我国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等特征及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等,在感受祖国美好的同时,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白特征是在比较和综合中显现出来的。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疑点 为什么齐齐哈尔一月份的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法国的巴黎低22.7℃?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前三节的内容,并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成因进行回忆,引导学生对气候资料阅读分析对比,一步一步地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利弊。大部分科学结论都应由学生分析得出。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二)教学过程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

准备部分10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宣布本科内容和 目标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螺旋跑 第一遍教师领跑 第二遍体委领跑 2、热身操 第二遍螺旋跑之后站成圆 形,教师站在圆形中间,在 音乐中带领学生做热身操。 1-4八拍弹动扩胸 5-8八拍侧点地侧展 9-12八拍跳踢腿 13-16八拍弓背压腿 四列横队集合,如图: 跟着教师和体委跑螺旋 把枯燥的 慢跑和徒手 操改成螺旋 跑和热身 操,增 加了新的 队形和音 乐元素,提 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站成圆形跟教师做热身操

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基本部分共3 (22' 1.组织学生有序的到展 板前观看教学挂图 2?让学生模仿投掷动作 3.请一名学生和教师分 别投掷一次 4.让学生分组讨论同学 和教师的动作有何区别,并请 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5.教师结合学生的发 言, 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 领: 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 后开立,力量大的一条腿在 后,身体重心落在后退上,两 膝微曲,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 方,两臂自然伸直;然后利用 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 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方掷 出。 用力顺序:由下而上, 先是两腿用力蹬地,送髋收 腹,两臂用力,挥出掷球。出 手速度要快,用力要猛,出手 角度要掌握好。 6.集体进行投掷练习 7.请做的好学生进行示 范 1.认真观察挂图 2.根据教学挂图,自我模仿并体会投掷的动 作方法 3.观察对比同学和教师的动作 4.从各个方面分析同学和教师的动作区别, 积极发言 5.认真听讲解,看示范,仔细观察,形成正 确的动作概念 6.在教师的口令下统一拾球、掷球进行练习, 队形如上图 7.积极踊跃的参加展示,并观摩学习 让学生自 己观察、 分析,激 发他们的 学习积极 性,通过 这样的自 主性学习, 体现出学 生学习的 主体地位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④登高望远⑤月食现象。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 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五、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 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一点,度数越大, 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所有的等长 指示方 向 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 围 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赤道向北度数 越来越大 南纬(S):赤道向南度数 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 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 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 是西经W 特殊线赤道0°、 南北回归线23.5°、 南北极圈66.5° 本初子午线0°、西经20度经线、东经 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 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 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 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 在西半球)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图(第1课时)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④登高望远⑤月食现象。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五、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熟记常见的图例。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学过程: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③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注:) ①经纬线是直线时:横纬(东西)竖经(南北) ②经纬线是曲线时: a.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b.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注:) ①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北极点四周只有正南方;南极点四周只有正北方。 ②确定经线,标出南北方向。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指向北极点的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指向南极点为南方,相反方向为北方。 ③确定纬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初中地理_中考专题复习 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专题三河流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河流的水文特点,分析其对人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归纳河流的水文特点,分析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归纳河流的水文特点,分析其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导入 二、主题(一)河流的水文特征 1. 水文特征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表述? 2. 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3、小组探究 根据以下资料分析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以及差别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黄土高原景观图

分析黄河长江的水文特征,以及差别的主要原因 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长江 黄河 主题(二)河流的开发及利用 1.西亚在这样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农业多分布在哪些地区呢?原因是什么? 新疆的绿洲农业 2.探究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长江水能和水运开发 4.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 5. 小组探究 思考:莱茵河为何航运价值高? 主题(三)河流的忧患及治理 1.忧患一洪涝 根据以下资料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支流等因素) (2)人为原因

长江支流图 2.忧患二黄河流经的省区中,容易发生凌汛的是哪几个? 凌汛产生的条件 三、当堂检测 四、课堂小结 水文特征 开发及利用 忧患及治理 五、课下作业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四册课本的学习,学生对河流已经有了基本的知识。只是这些知识比较分散,不成系统。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整合初中阶段关于河流的所有知识,让学生对河流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体系,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效果分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性活动,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引领学生的课堂思维。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积极的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下面我将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一下课堂效果。 一、“教”的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中首先从对中国地理中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入手,进而分析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的对比与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运用。以世界著名的河流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等为例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特点及作用。在学生会描述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河流的开发与应用开展学习。最后,面对河流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学生学以致用,爱护河流,爱护环境,提高学生爱护我们生存家园的情感与意识。 二、“学”的效果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跑步课”教学设计 高利利一、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体育教学实践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中“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精神实质。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跑的练习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并掌握利用跑发展各项身体能力的锻炼方法。 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运动锻炼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和耐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利用多种跑的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树立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获得成功感。 三、重点、难点 1. 本课重点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从而养成长期参与运动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难点是掌握各种跑的锻炼方法及利用这些方法发展各项身体能力。 四、设计思路 (一)教材的选择 发展体能(速度、耐力和灵敏性)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身体健康目标学习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体能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种类较多,其中各种跑的练习是最常用的方法。跑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是所有运动的基础,也是初中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快速跑、耐久力跑、障碍跑、接力跑、协作跑等形式。本课根据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以多种跑的游戏练习为教学内容,使学生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整体性和差异性)

灵丘一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学科地理课题第八部分整体性和差异性执笔王鸫 课时8 课型自主 2 节 展示 6 节设计时间 复习内容综述 考纲解读1、2015年高考可能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 系。多种要素有机组合后的新功能,也要予以关注。 2、通过地理环境差异性知识及自然带,考查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及地理事物 的空间分布等。 复习目标1.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2.掌握不同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发展阶段。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表现。 4.通过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5.学会分析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6.掌握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7.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复 习重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表现。 2.学会分析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3.掌握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学生自主展 示中暴露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反馈问题的解答点拨及补充 解决问题方式 方法设计 教师导入:前面我们复习了地壳的物质循环、大气的三圈环流、水循环、洋流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它们体现了某种单一地理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理环境就是由这许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通过这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环境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构成了一个成有机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当然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区域也存在差异。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三部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整体性理解 1、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 自然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解释: 总的来说: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 往往起主导作用。 具体来说: ⑴气候:对流层中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 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⑵水文: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 在水分交换 ⑶地貌:是由内外力共同塑造的 ⑷生物:植物的生长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⑸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 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每一 个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 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理解举例: 以中亚地区为例: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是中亚地理环境的核心,由于远离海洋 学生自主解答 学案的问题。 2、小组学生代 表发言,根据其 发言内容,延伸 拓展问题。通过 其它小组成员 讨论、分析,逐 次加深知识的 学习过程。 对湿地的定义 大家要认真读 清,联系实际去 理解。

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课——农业 侯芳 【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 结合近两年的锦州市地理结业考试(新教材较旧教材稍有变化),本课复习内容是在“农业的分布”与“农业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安排的,并结合历年会考题构成了完整的“农业”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考试奠定了基础。这节考点主要以综合题出现,在2012年的选择题中这节内容都是选择题各占1分,综合题占5分;较去年分值有所下降。这节内容的重点在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和农产品以及农业的发展条件,今年应该考查农业的发展条件,近几年考查选择题试题很少,我认为还是应该以综合题为主的策略。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为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地理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任务驱动复习,考查知识点落实、典题例证、精当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识记、练习题为核心,在教师适时激励和精当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的乐学不疲、兴趣盎然。通过学生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找出自己知识的遗漏点,老师加以精

讲,点拨学生的疑惑点、重难点、直击考点。利用复习导学案,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找出答案,并及时识记,做到当堂达标。再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查缺不漏,同时提高解题的能力。 【热点透视】 1、农业分布特点。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课下准备好复习学案并打印。 学生准备:复习课本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蔬菜、粮食以及其他各种动植物产品,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市场。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农业”。 一、基础知识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