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

教师:邓奋学生:时间:年月日段

课题: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二、重、难点

1、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2、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三、授课内容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

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

资料: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诞生

https://www.360docs.net/doc/c62062357.html,/s/blog_49c03ccc01000bsg.html

扫描探针显微镜和电镜有什么区别

https://www.360docs.net/doc/c62062357.html,/bbs/shtml/20041112/94458/

细胞学和原子学的关系https://www.360docs.net/doc/c62062357.html,/question/36676596.html?fr=qrl

四、本次作业:

四、五、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六、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教师签字:

七、教后记

龙文教育教务处:

家长签字: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23.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4.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5.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6.草蛉是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吃蚜虫.蜻蜓吃蚊子。 27.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2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六年级下科学同步练习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 判断题。 (1)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 (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所有自然界的秘密。 ⑶ 放大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2.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2) 下列能将物体的像放大倍数最多的是 ⑶将一个5X 的放大镜和一个3X 的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得到是实际物体 的像。 A . 15 倍 B . 8 倍 C . 53 倍 (4)() 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 的眼睛。 A .放大镜 B .制作装片 C .显微镜 3.填表题。 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将下面这个回顾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 展过程的流程图补充完整。(提示:涉及的观察工具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 肉眼、 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 4.填空题。 ⑴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 、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A .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使用 B .电子显微镜 C .光学显微镜

(2)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需要依罪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这类生物, 地 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5 ?连线题。 请将下列科学家与其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连线。 袁隆平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 巴斯德发明了青霉素和其他药物以抵抗疾病 弗莱明研究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6 ?简答题。 (1)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后,人类探知世界的能力和范围变大,请你说说有哪 些主要变化? ①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能观察到: ②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能观察到: (2) 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如果不是,请举出三个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7. 【探究题?读图】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 上面这幅图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之一,即 ______________ 。 (2) 在这项成果中,人们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 技术。 (3) 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哪些成果?试选择一项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8. 【探究题?应用】蒸馒头时,为了使馒头松软,在和面时往面里加入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并排出二氧化碳,使馒头内部疏松多孔(1)你知道这种微生物是什么吗? ⑵人们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知道了可以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我们的生活,在我 们吃的食品中有许多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请再举几例。 9. 【拓展题?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它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食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 被广泛地用于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适宜生长温度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预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

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卷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填空 1.生物体是由()组成的。英国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4.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5.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的,如食盐、白糖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二、选择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2.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

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 3.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镜最大的是(),看到范围最大的是()。 A、B、C、 4.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正像 5.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三、判断题 ()1.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5.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6.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四、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 晶体: 非晶体: 五、科学探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微小世界和我们》公开课教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m是纳米,um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 Å)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根据之一。放大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薄、透明的(凸透镜),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是:(1)、移动放大镜: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人眼和观察对象直接来回移动,直至图形大而清晰;(2)、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观察对象,直至图形大而清晰。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使用观察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

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练习题第八十四篇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练习题 第八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架金属架显微镜制造者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培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人们通过研究知道微生物对人都是有益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使用______和______。 【答案】: 【解析】: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二)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用适当的方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二、教学重点:交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三、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方面的资料,为了收集的资料比较全面,教师课前组织学生选择主题,把学生分成医药、食品、农业、克隆、微电子技术等几个专题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去收集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台,准备一块展板,让学生张贴自办的板报。

2、学生准备:各组学生按自己汇报的课题整理好资料(照片、图表、食物等),准备汇报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人的肉眼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怎样才能看到更小的物体呢? 生: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 (二)开展单元复习,丰富知识网络 师:想一想: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生: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是昆虫,如小蚂蚁等。 生:使用放大镜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我们能观察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小器管和组织,如食盐和白糖晶体。 生: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几百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如列文虎克用自制能放大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生:我补充:1702年,列文虎克收集并观察雨水,他发现刚下的雨里面并没有微生物,放到第四天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他认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这一发现打开了微观世界的一扇窗口,使列文虎克名扬世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网上查到的。 师:网上知识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多向网络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接着说。 生: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200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 影响我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SARS 病毒就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找到,并成功控制的。 生: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本领为百分之几纳米,直接操纵原子或分子。 生:我补充:扫描遂道显微镜是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的;我还知道1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 一、填空题:(10分)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 放大镜 )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 味精 )等。 、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细胞 )。 、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视野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越大 )。 、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500倍 )。 、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触角 ),就是它们的“鼻子”。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叶绿体 ),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9分) 、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B )。 A 、反射 B 、折射 C 、不变 、凸透镜是( A )、透明的镜片。A 、中间厚边缘薄 B 、中间薄边缘厚 C 、一样厚 、( A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 B 、动力学 C 、仿生学 、蟋蟀的耳朵在 ( B )。A 、头部 B 、足内侧 C 、腹部 、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C ) 倍。A 、200 B 、2000 C 、200万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B )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B )对足。 A 、2 B 、3 C 、4 、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A ) 越小。A 、放大倍数 B 、焦距 C 、视野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C ) 的信息。 A 、更少 B 、同样多 C 、更多 10分) 、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 ) 、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 ) 、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 ) 、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 )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 )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 )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 三、连线题:(10分) 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 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罗伯特.胡克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巴斯德 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培 根 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2、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 棒状 天牛 丝状 蝴蝶 鞭状 蚂蚁 羽状 蝗虫 膝状 四、科学探究。(7分) 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 6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3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2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5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7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1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4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的正确顺序是(在图片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4分) ( 2 ) ( 4 ) ( 1 ) (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微小世界和我们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反思 吉首市第八小学邓春芳本节是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第八课,我分别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知识回顾”、“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各组汇报展示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课堂总结”、“当堂检测”。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利用图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其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章节思路,能把各节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同时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本课主题。 首先出示“人类观察工具发展流程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人类在观察工具的发展史上的前进历程。其次,是检验课前布置给学生从不同领域寻找的相关资料完成情况,资料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应用。通过各组汇报的方式完成,学生可以自行在展台展示相关文字图片,也可以用电子作品的方式呈现,或者解说的方式汇报等。在整个的展示汇报过程中,汇报的小组也可以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导“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学到此处,学生能感受到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类观察范围也在扩大,我们能发现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同时,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在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后,让学生进行当堂检测,

从学生完成情况看,掌握还是比较好的,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特别在填写“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制作()等风味的美食”这一栏,学生各自想到的答案特别多,可见学生平时搜集积累的知识还是很丰富的。一堂课下来,学生知道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这一块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不足之处:“知识回顾”这个环节所花的时间多了点,可以适时地减少些。“学生汇报展示的环节”有些小组准备很充分,以至于有些内容来不及全部展示出来,如果能在这里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相信汇报展示会更精彩。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练习题第一百篇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 们练习题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架金属架显微镜制造者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培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答案】:

第4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 A、克隆牛 B、克隆羊 C、克隆猪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7题【判断题】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球形透明物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最新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题及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复习课程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系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 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 B )来观察。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了解)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我们 C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8课时微小世界和 我们 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1. (5分)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2. (2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 3. (2分)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从此开始了与它们的斗争。 4. (2分)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5. (2分)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6. (2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7. (2分)人们通过生物技术,不仅能克隆出牛、羊等动物,还可以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8. (2分)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9. (2分)人们通过研究知道微生物对人都是有益的,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三、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0. (2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A . 克隆牛 B . 克隆羊 C . 克隆猪 11. (2分)微生物对人类是()。 A . 有害的 B . 有益的 C . 有的有害,有的有益 12. (2分)下列()不属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领域。 A . 医药 B . 食品 C . 克隆 D . 重工业 四、连线题 (共3题;共12分) 13. (6分)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与相应领域填在横线上。 微电子技术________ 农、林业方面________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________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单元教案(共8课时)

《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时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

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列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 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微小世界知识点归纳(精品)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凸透镜)组成。具有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如加满水的烧杯、水滴),都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微之处)。 4、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6、最早使用的透镜使用(透明水晶)磨制而成。 7、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由(色彩点)构成,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苍蝇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和他(脚的构造)有关,爪垫上有毛和粘液。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昆虫种类繁多,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4、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5、同种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相同)的。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2、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起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3、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