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旅游开发带动型水库移民安置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移民综合监理对水库移民安置质量控制探讨

移民综合监理对水库移民安置质量控制探讨

移民综合监理对水库移民安置质量控制探讨摘要:移民综合监理对水库移民安置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移民安置实施工作质量和移民安置项目工程质量两大内容)是移民综合监理两控制一监督(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资金监督)中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笔者结合已开展的移民综合监理工作,阐述了移民综合监理质量控制的特点。

关键词:水电综合监理质量1移民安置质量控制为规范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综合监理工作,提高移民工作管理水平,2014年6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综合监理规范》(NB/T 35038-214),于2014年11月1日实施。

笔者结合多年的移民综合监理实践经验,认为移民安置质量控制应作为移民安置综合监理两控制一监督(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资金监督)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移民安置的质量控制目标是使移民生产生活安置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工程设计文件规定的各项要求,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同时,做好移民生产安置工作,做到搬迁安置和生产安置同步实施,同步完成。

避免重搬迁安置,轻生产安置的倾向。

由于移民项目的特殊性,移民综合监理对移民安置的质量控制有以下特点:(1)移民安置质量控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从宏观方面讲,移民安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控制移民安置实施方案是否满足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的相关要求,实施方案是否优于原方案以及相关专业项目的迁(复)建是否符合移民安置规划的要求;微观方面,移民安置质量控制包括移民安置工程建设质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移民生产安置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土地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是否能满足移民生产生活需要,是否能保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移民安置点相关产业规划是否合理等。

(2)移民工程的质量包括移民工程中单项工程的实施质量以及移民安置的效果质量,即移民生产生活设施的质量和移民的心理满意程度。

水库移民返迁问题及对策

水库移民返迁问题及对策

水库移民返迁问题及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0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修建了万余座水库,移民数量累计超过1600万人。

这些移民虽然通过政策性安置和开放性安置等手段移出了,但由于安置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移出不久的移民就开始出现返迁,特别是到了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现象变得更加严重。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移民的民生问题,先后出台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的政策保障移民妥善安置。

但还是出现种种原因,移民返迁现象仍时有出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出现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认真研究我国过去水库移民中存在的返迁问题,对保证现阶段移民有效安置具有深远意义。

1水库移民返迁的定义水库移民返迁是指水库移民从安置区又返回到原库区周边生活。

其迁移方向与水库移民的原发性迁移方向刚好相反[1].根据资料统计,河南三门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新安江水库等大型水库都出现过严重的移民返迁。

三门峡水库建成以来仅陕西库区返迁移民多达10万;丹江口水库分别在1969年、1973年和1980年出现了多次的大规模移民返迁现象,累计返迁移民约7万余人;新安江水库涉及移民30多万,从1958年开始迁移,到1964年就有9000余人返迁,以后返迁移民不断,总计有2万多人折返库区[2].2黑河金盆水库移民返迁成因黑河金盆水库位于西安市周至县,是一项以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农灌、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工程。

水库于1996年开工建设,2003年蓄水试运行,2009年通过竣工验收。

水库建成至今共进行了两期移民,一期为1998年-2000年,涉及高程595m以下淹没区移民356户,1537人。

水库移民长期补偿安置实施方式与效果分析

水库移民长期补偿安置实施方式与效果分析

水库移民长期补偿安置实施方式与效果分析胡宝柱;周金存【摘要】近年来,水库移民长期补偿安置方式在我国中小型水利枢纽建设中有所应用,但对长期补偿在水库移民安置中不同情况下的实现形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以及长期补偿安置模式在水库移民安置中实施的效果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以W 大型水库移民安置为例,提出两种长期补偿方案,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及用GM(1,1)模型预测与水库移民原有生活水平作对比,论证了长期补偿方式在W大型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实用性,并在安置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07【总页数】4页(P95-98)【关键词】水库移民;长期补偿;安置效果;预测评价模型【作者】胡宝柱;周金存【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系,河南,郑州,45001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系,河南,郑州,4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2.4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目前的水电资源开发仅不足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开发利用水平。

水电资源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将会成为今后优先开发的能源,因此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水利水电事业仍将会持续高速发展。

在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也明确表示“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农村移民,以往“以土从农”的生产安置方式,在人地矛盾突出的今天实施起来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传统安置方式虽可以保障移民的基本生活,但移民很难完全通过从事农业生产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水库移民安置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 问题的提出多年来,我国的水库移民政策根据经济形势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实施以来,水库移民安置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浅谈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散居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以高台县为例

浅谈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散居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以高台县为例

2021.2浅谈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散居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以高台县为例尹建飞(高台县水务局,甘肃 高台 734300)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各项工程陆续开展,相应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库移民状况。

本文主要对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进行研究,并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从各个方面来完善移民的后期工作,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发展与进步。

以高台县为例,分析库区移民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发展与进步移民在进行搬迁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恢复,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扶持,以此来尽快恢复移民的正常生活,如果没有对后期扶持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安定,为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

同时,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

1 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1.1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必要性我国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刚开始只是对移民进行经济上的补偿,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安排,导致大部分移民的生活相对困难,致使在移民一段时间之后依然有返迁的现象发生,这对移民的稳定性造成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稳定发展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加强移民后期的扶持工作。

其次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有关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要求移民后的生活质量不能低于移民之前。

同时,规定对移民的扶持措施、补偿措施等等均进行了明确说明。

由于移民失去了原有的生产资源以及相关的实物资源,导致移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这就要求进行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移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改善,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从而缩小移民与库区、安置区村民的生活水平差距,提升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一就是社会的稳定,在后期扶持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意义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移民同非移民之间的矛盾,舒缓移民不稳定情绪。

1.2 移民存在的问题就业问题相对较难,现阶段的移民就业难度相对较大,无法稳定的开展生活,随着库区的变迁,很多企业面临破产,下岗职工的数量急剧增长,导致很多城市与农村的移民无处就业。

关于水库移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乐昌峡水利枢纽库区移民安置情况分析

关于水库移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乐昌峡水利枢纽库区移民安置情况分析

民提供社 会 保 障制度 是增 强移 民抵 御 风险 、 提高 经济适
应 力 、 大 经济再 发 展 的需 要 。 扩 解 决水 库移 民生活 贫 困问 题 的关 键 之 一 是 水 库农
步设 计 阶段需 进 行生产 安 置人 口共有 225人 ( 5 大源 镇
为 2 8人 , 石 镇 为 18 6人 , 花 镇 为 3 7 坪 7 梅 7人 , 江 镇 两
风 险 , 而 实现社 会 稳定 。 进
对 于水 库移 民社 会 保 障 概念 的界 定 大 多 是 参 照 现 代社 会保 障 的概念 , 结合 水 库 移 民 的特 点加 以表 述 , 提 出水 库移 民社 会保 障是 国家 、 方 及 社 会 对移 民 , 别 地 特
是对 暂 时或 永久 丧失 劳动 能力 、 去土 地和工 作 机会 或 失 遭 受灾 祸 的移 民 , 经 济 和社 会 生 活 方 面 提供 帮 助 、 在 照
发展 的基 础 , 也是 社 会 扩 大 再 生 产 的基 础 。所 以 , 移 为
用 地 的 地 类 主 要 为 耕 地 和 林 地 , 中 淹 没 耕 地 为 其
17 9 5 m , 地 为 3 8 7 7 m , 5.2 h 林 2 . 8 h 。 淹没 的耕 地 和林 地 面 积 占淹 没农 用 地 面 积 的 9 . % , 些 移 民 的 生产 安 置 88 这 主要 考 虑耕 地和林 地 的影 响 。乐 昌峡 水 利枢 纽 工 程 初
为 6 96 h 陆地 为 67 8h 水 库 淹没及 影 响范 围 0 .4 m , 9 .6 m ;
内需 要搬 迁 人 口为 14 6户 、 1 2 64 4人 , 中 : 其 非农 业 人 口为 27 2人 , 4 农业 人 口为 36 2人 ; 库淹 没影 响共拆 7 水 迁 各类 房屋 为 3 18 2 1 m 。 7 1 . 8

青海省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以龙羊峡水库库区移民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龙羊峡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分析的结果指出了问题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库区移民;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青海,西部水资源重点开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由于当时国家财力所限,库区移民的前期安置补偿标准较低,又缺少有效的后期扶持,致使移民安置区生活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

因此,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实现移民安置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解决青海省库区移民安置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范围和方法1.研究范围。

为确保调查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选取青海省龙羊峡水库作为研究样本。

龙羊峡水库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灌溉、防洪、防凌、养殖、旅游等多种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

龙羊峡水库地处高寒干旱地区,淹没涉及海南州共和、贵南两县的曲沟、铁盖、沙沟、拉乙亥、茫拉等5个乡,28个行政村。

截至2009年,后期扶持人口29700人,其中农业安置21200人,分散安置1275人。

在农业安置人口中,库区后靠安置7300人、县内近迁安置13100人、迁县安置800人,两次移民共投入安置资金1.5亿元。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调查问卷为基础,并结合半结构式的访谈对青海省库区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移民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库区移民群众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的经济作物较少,农业经济效益低。

加之移民的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落后,大部分移民区以传统的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方式落后,根本谈不上产业化。

(2)耕地资源少,粮食保障率较低。

浅析牧区水库移民安置——以新疆布尔津山口水电站为例

浅析牧区水库移民安置——以新疆布尔津山口水电站为例

会的关注。移民安 置方式在 不断创新 , 但在 中国偏远的新 疆牧 区, 农业安置方式仍是 移 民安置的
首选。因此 , 本文 以新疆布 尔津山 口水 电站为例 , 结合牧 区的特 点 , 阐释牧 区安置过程 中的一些 移 民问题 , 并寻求解 决途径。
关键词 : 区; 牧 水库 移 民 ; 置 安
民定居范畴 , 享受其优惠政策 。
() 3 因地制宜 , 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的重视 , 地方政府要边听取移 民群众好的意见和
移 民搬 迁完成后 , 安置区政府应 加强移民的
建议边设计和规划安置 区 , 需要更多 的群众参 与
进来 , 增强移 民群众 的知情权 、 与权 、 参 选择权 。 同时设计部 门应对 安置 区进行充分论证 , 避免实

4 ・ 6

晶: 浅析 牧 区水库移 民安 置
4 移 民安置经验
4 1 优选移民安置 区, . 完善基础设施
准, 更好地 为社 会 经济 建 设 服务 。在具 体实施
中, 应把安置 区内的移 民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和牧
移 民安置区的选择决定着移 民安置的成败 。
对移 民安置区的选择在可研 阶段就应 引起 足够
现代农业发展方 向是农业机械化 、 土地经营 规模化 和农 民组 织 化 , 而农 牧 民长期 以来 的生
产、 生活方式 决定 了土地耕 作难 以形 成机械 化 ,
且 牧区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落后 , 导致牧民不习惯 农业 生产 的生活方式 。
河流水 面 468 亩 、 它 土地 3170 亩 。山 口 3. 2 其 2 . 6
构单一 , 不利于提高耕地质量和人均收入。
32 对 自然资源 的依赖性大 . 牧区特殊 的 自然环 境和 温暖潮湿 的气候造

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

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

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第一篇: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与实践摘要: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主要的安置模式有:坚持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通称为大农业模式;以小城镇安置为主,加速乡村城镇化;成建制地外迁到具备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地区;混合型安置。

关键词:水库移民政策安置模式搬迁一、我国水库移民的概况我国在过去50年的发展中,由于修筑大坝而淹没耕地150多万hm2,搬迁安置水库移民1200多万人(目前已自然繁衍到1700多万人)。

我国的水库移民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共计搬迁安置水库移民约1000万人。

这一时期水库移民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但由于缺乏经验,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一些建设项目中存在着重工程建设、轻移民安置的现象,表现在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单一,使部分水库移民在搬迁安置后,存在着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一些遗留问题。

我国政府对出现的问题迅速采取后期扶持政策,通过每年安排资金来逐步解决这些遗留问题。

目前已经较好地改善了这部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第二阶段是在1979年后。

在这个阶段,我国建成了葛洲坝、龙羊峡、乌江渡、隔河岩、水口、五强溪、二滩、东风、桃林口、飞来峡等70多个大中型水库大坝,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等大型项目也先后开工,已搬迁安置和即将搬迁的水库移民约250万人。

其中三峡工程移民将达110多万人,小浪底工程移民18.16万人。

在此期间,不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而且水库移民也均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根据我国的国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置了水库移民工作管理机构,对水库移民的安置工作从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到组织实施以及移民安置后对其进行扶持,发展生产,实行了全过程的管理。

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政府认真总结过去几十年水库移民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水库移民安置的政策,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制定了水库移民安置条例,从法律上对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移民补偿标准、移民安置方式以及后期扶持等方面作了合理的规定,并认真地组织搞好实施,既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又保护了库区移民的切身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态修复与景区建设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 1.1 4 

库区旅游开发带动型 水库移民安置模式探讨 郑瑞强,于婧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330045,南昌) 

摘要:库区旅游开发与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互相促进,密不可分。提出了库区旅游开发带动型水库移民安置模 式.分析了"-3前库区旅游开发推动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旅游发展推进移民安置工作的观念 落后、库区旅游开发不足、政策与管理水平不高、库区移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 了发展对策探讨。 关键词:旅游开发;水库移民;库区;安置 Mode discussion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driving by tourism developmenff/Zheng Ruiqiang,Yu Jing Abstract:Tourism and reservoir resettlement can be promoted simultaneously for interactive development.The mode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 driving by reservoir tourism development is introduced.Issues and problems with the approach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gether with resettlement are presented,including lack of awareness and resources,ineffective policy and management support and inadequate participation of relocated people in tourism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for dewing with the problem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ourism development;reservoir resettlement:reservoir area:relocation 中图分类号:TV+F59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1)14—0062—04 

我国已经累计修建了8.6万余座 水库,形成了多达2 290万人的水库 移民,规模居世界之首。在“移民有土 安置为主”原则的指导下,相当多的 非自愿性水库移民在库区就地后靠 安置,受土地、政策等发展资源约束 和自身素质所限,自我发展能力不 足.成为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 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随 着库区旅游业的发展与移民搬迁安 置理念的不断升华,走“库区旅游开 发协同水库移民安置.通过旅游开发 推动水库移民安置,实现旅游繁荣、 移民发展与库区和谐多目标共赢”的 发展途径,其可行性、重要性和紧迫 性日益凸显。 一、库区旅游开发与水库 移民安置的关系 水库移民安置是区域移民社会 经济的重建.库区旅游开发是围绕区 域旅游资源开展的系统优化重组,二 者互为促进,相互交叉耦合,联系紧 密。两系统的协同发展不仅直接关系 到水库工程效益的实现和旅游业的持 续发展,更关系到库区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和移民的长远利益保障。 1.库区旅游开发对水库移民 安置的重要意义 (1)库区旅游资源是移民的重要 发展资源 水库地区旅游开发虽然受到起 点低、起步晚、交通欠佳等因素的制 约,但水库旅游资源是库区移民群众 宝贵的优势资源.可利用潜力巨大。 水利水电工程所在的江河峡谷地区 一般都是旅游资源禀赋丰厚、旅游产 品密集之地,往往水域逶迤、峡谷雄 奇、山林葱郁、人文景观丰富,加上因 水库建设形成的新旅游景观.旅游业 无疑是地方最优发展路径首选之一。 截至2008年9月,我国已经设立314 处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区域发展带来 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库区移民作 为区域社会活动主体之一.是库区旅 游资源的影响者、维护者和受益者。 需要利用库区旅游资源实现移民“搬 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1—03—14 作者简介:郑瑞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移民科学、“三农”问题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批准编号:40901299),江西省社会科学项目资助(10SH43)。 

一62 水生态修复与景区建设 (2)水库旅游开发有助于移民安 置致富 多数水库移民是从原居住地的 河谷、平原等宜农、宜商地区后靠迁 往土地资源不充裕的海拔较高或者 人口稠密地区,这种基于收入方式重 大改变的系统重建对移民发展产生 较大挑战。搬迁安置使得库区移民面 临传统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再就业 困难等风险.新的社会、经济系统重 构尚需时日。而旅游业产业培育门槛 较低,投资较小,思想观念转变的难 度相对不高。且可以有效利用库区的 生态环境、族群文化和水库的水域风 光,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如三峡大坝 旅游区自开门迎客以来,已累计接待 游客1 000余万人次,而三峡库区15 个县的移民在旅游业就业的人数为 8.8万人,其中直接就业1.76万人。 从长远看。旅游业有利于引导水库 移民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 发展进程.在“环境友好型”工程建 设理念指导下,着力于“生态旅游、 低碳旅游”实践探索.逐步提高库区 旅游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环 境、消费方式等方面的经营能力,培 育出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拓 宽移民发展视野,提高水库地区移 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库区 移民搬迁安置和发展致富不可多得 的路径选择。 (3)库区旅游开发有利于库区社 会稳定与文化发展 水库移民不仅意味着移民原有 的生活空间的迁移,更意味着生产 方式和族群文化的变迁。随着国家 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的综合发展,分析当前土地、拆迁、 收益分配、社会保障、就业等有关 移民安置活动的政策目标指向。水 库移民安置越来越强调稳定、民意 与和谐,传统的以静态补偿和政府 引导为主的移民方式会面临更大的 挑战。加强库区旅游开发中的移民 参与,一方面可以有效分享工程建 设的附加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使 得移民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决策.取 得其对于移民安置工作的支持,降 低抵触情绪。实现非自愿移民向自 愿化转变,保证工程移民动迁与后 期发展管理的顺利进行,确保库区 社会稳定团结。同时,旅游业发展 过程中人文资源的发掘与提炼.有 利于库区移民与非移民在文化传承 中弥合文化差异.在搬迁震荡和后 续发展中建立相应的身份认同.增 进库区文化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 整合。 2.水库移民安置对水库旅游 开发的重要意义 (1)水库移民是库区旅游发展的 重要利益相关者 水库移民是水库建设过程中的 关键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很长一段时 间内,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搬迁 安置过程中移民的直接成本和间接 成本被低估,造成补偿标准过低。合 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为公共 利益实现而作出牺牲的水库移民在 工程建设中承担了作为关键利益相 关者的风险责任,根据罗尔斯的公平 正义原则要求.其应分享工程建设带 来的收益。故而在旅游开发中。应赋 予移民对于库区旅游资源利用与收 益的优先权。让移民参与水库建设后 的旅游开发,公平分享水库建成后 的旅游利益并分担建设后的负面影 响,既是水库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和 公平伦理的要求.也是各利益相关 者之间的合作、协调和利益均衡的 要求。 (2)水库移民为水库旅游开发重 要资源组成 一方面,由于水库移民地区可利 用的就业机会的局限和人多地少的 现状,形成了大量的移民剩余劳动 力,可为水库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 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库区移民精 通库区本地文化,对本地充满了感 情。且移民文化与历史本身就是一种 2011.14中国水利 极具特色的旅游吸引物.是地方旅游 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库移 民本身就是库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 源组成。 

二、模式的逻辑建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移民安置与 库区旅游均是库区区域整体系统的 组成子系统,两系统交叉耦合,协同 发展服务于区域系统“经济发展、社 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目标的实现。① 理念上,库区旅游开发推进水库移民 安置活动彰显“风险共担.效益共享” 的社会和谐型工程建设理念。②缘起 与目标上.库区旅游开发与水库移 民安置起于水库工程建设,目标指 向为区域系统发展优化与移民安稳 致富。③空间环境上,水库移民安置 区与旅游开发区皆基于库区形成。④ 开发主体上,库区旅游开发与水库移 民安置有着共同的主体——移民。⑤ 开发途径上,重视库区自然资源与人 文资源基础.充分发挥移民的主观 能动性。 排除部分没有受到移民安置因 素影响的库区旅游开发工程,可以 水库移民安置优化为导向,探索“通 过发展库区旅游产业,整合库区资 源,优化发展环境,进而拓展环境容 量。提高区域吸纳移民安置并脱贫 致富的能力,促进水库移民安置工 作的顺利推进”的库区旅游开发带 动型水库移民安置模式。该模式可 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①逻辑上, 库区旅游开发使诸多资源汇集与整 合,有利于库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尤其是对库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等的使用,而库区移民在搬迁过程 中形成的大量资金、人力等社会资 源、因水库建设形成的自然资源与 区域传承的人文资源恰好通过库区 旅游业的发展将其从闲置状态转化 为功用发挥状态,产生经济社会效 用,进而在区域整体实力增强的基 础上有效促进水库移民安置工作. 

63■ 水生态修复与景区建设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 1.1 4 

实现“建设一个工程.造福一批移 民”的目标。②机制构建上,一是理 念更新,应转变原来库区旅游开发 与水库移民安置两个系统独立发展 的局面,建构系统协同发展观,整合 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二是提升品 质,创新库区旅游开发思路,实践生 态、低碳旅游发展理念.对接现代旅 游和休闲市场需求.提高库区旅游 品位;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完善 的库区旅游发展扶持政策、管理体 制与机制,保障移民参与,形成库区 旅游开发与移民安置的有机衔接. 并且注重效果评估与交流学习,以 提高模式的实施效果。 三、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1.以库区旅游开发推进移民 安置工作的观念落后 由于各地水库旅游资源的市场 价值参差不齐,水库旅游开发的利益 主体复杂多样.加上工程移民安置与 后期扶持管理的理论和思路还在探 索当中,国家对于移民安置的方针主 要以有土安置为主:“坚持以土为本、 以加大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大力发展 高效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发展 二三产业,实行多渠道、多产业、多形 式妥善安置”。因此,以旅游开发推进 移民工作的思想观念虽然在近期被 提及与重视,但即使是旅游发展前景 好的水库库区.其水库移民安置规划 也不同程度地缺乏旅游发展理念的 融入,且对参与旅游业的配套优惠政 策等后期扶持政策尚未有具体、明晰 的政策。 2.开发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有 力支持移民工作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内,基于“水库建 设主要为满足水利、水电、防洪等多 元功能要求,即使旅游资源丰富、极 具特色,旅游业也只能作为库区伴生 产业”的认知.库区旅游业很少成为 重点产业予以培养。近年随着旅游业 ●64 和休闲产业的迅猛发展,库区旅游开 发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大 多数库区的旅游业却受制于市场区 位、交通条件、管理机制、资源品位等 因素,长期在简单初级的道路上徘 徊,只有如三峡水库、广东万绿湖、浙 江千岛湖等部分库区的旅游业逐渐 成规模、成品牌发展。2007年公布的 国家5A级风景区中,水利水库类的 只有三峡大坝旅游区。库区薄弱的旅 游产业基础,给数量巨大的移民参与 旅游并分享旅游收益的空间和机会 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不能完全发挥其 效能。 3.库区移民参与旅游开发能 力受限 在目前库区的旅游开发中.由于 移民受到传统观念、投资风险特别是 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影响,致使其 参与库区旅游开发的意愿不强,参与 的层次较为肤浅,品种单一,成长空 间有限。目前移民在库区旅游开发的 参与主要集中于餐饮(农家乐)、旅游 购物、旅游商品加工、旅游交通等方 面及要求简单的用工领域。参与层次 低、范围窄,多处于个体、自发阶段, 缺乏秩序和引导,收益面与获利能力 偏低。移民在旅游开发中“对接能力” 的瓶颈,往往导致移民在旅游开发中 的边缘化。 四、库区旅游开发推动移 民安置工作的对策 要实现库区旅游和移民安置的 双赢,应秉承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 思路,系统地根据库区旅游区位、旅 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等特点,加强 库区旅游开发与移民的旅游资源利 用、旅游资源收益分享水平,通过旅 游发展来推动库区移民工作的持续 开展。 1.加强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开 发的观念引导和示范推广 在水库建设和移民安置中.管 理部门应深刻领会与实践“开发性 移民安置”的理念。因地制宜.鼓励 移民参与旅游业.获得造血式的发 展能力。通过充分利用水库工程的 建设给库区带来的新机遇,增强旅 游经济观念,更新移民发展扶持方 式。探索在移民规划之初就强化旅 游部门与企业的参与,将移民参与 旅游开发的扶持经费纳入移民成本 和水库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保证旅 游参与贯穿于水库建设与移民安置 工作的始终;选择旅游产业基础发 育厚实、旅游发展后劲充足的水库 库区,有较充裕的移民发展扶持资 金和文化教育水平的移民村寨和 集镇,结合水库建设搬迁和后续安 置进行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开发的 试点,统筹水库移民安置、库区旅 游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和移民新区 建设。结合实践.修改水利风景区 评价标准,在“文化景观”中增加移 民文化的评价.并在“管理评价”中 增加移民参与库区旅游开发的量 化评价指标,以更好地为库区旅游 开发带动移民安置工作开展提供 指导。 2.强化库区旅游开发和对移 民安置的支撑 应根据各水库地区的资源禀赋 和旅游客源市场状况,因地制宜地发 展旅游业。以库区山水峡谷、村寨田 园为依托,结合库区移民规划、旅游 规划、交通建设、航运规划、码头建 设,大力发展水上观光、峡谷观光、生 态渔业、乡村旅游、民族旅游和水上 体育休闲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 品开发相比,库区旅游开发要更加重 视生态环境保护、移民田园资源和人 文资源的开发以及移民政策的利用。 通过以库区旅游龙头企业为带动.做 好库区移民安置中的旅游支柱产业 培育发展的前期准备、中期控制与后 期扶持.确定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移 民参与旅游业的重点,引导移民力量 产业培育。使尽可能多的移民在旅游 开发中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