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毕业设计手算计算书基本步骤模板2

2012届毕业设计手算计算书基本步骤模板2
2012届毕业设计手算计算书基本步骤模板2

3.4 内力计算

3.4.1 恒载内力 1、梁、柱参数汇总:

根据截面参数计算,现将第③轴横向框架梁、柱相关参数作一汇总:

其中:第③轴横向框架为中框架,考虑板对内力计算的影响(“T ”型截面),对梁的惯性矩进行折算,折算惯性矩02.0I I =?。线刚度按下式计算:EI

i l

=

表3.7 第③轴框架梁几何参数

表3.8 第③轴框架柱参数

表3.9 第③轴框架各层D 值汇总

根据《高规》4.4.4“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验算如下:

1min 268060

72%70%94500

D n D =

==> (满足) 2、 弯矩计算:

利用力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 (1)计算杆固端弯矩:

将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按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均布荷载: 梯形荷载折算公式:23'11(12)e p p αα=-+ 其中: 011021

2

l l α=

?;

'p 为梯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三角形荷载折算公式:'

58

e p p =

其中: 'p 为三角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① 顶层边跨: 142001

0.31866002

α=

?= 234.725(120.3180.318)23.01623.86/e p kN m =+-?+?= ② 顶层中跨:

5

3.1516.4413.43

/

8

e p k N m =+?= ③ 中间层边跨: 142001

0.31866002

α=

?= 2317.685(120.3180.318)21.08435.18/e p kN m =+-?+?= ④ 中间层边跨:

5

3.1515.0612.56/

8

e p k N m =+?=

⑤ 底层边跨: 142001

0.31866002

α=

?= 2322.36(120.3180.318)21.08439.86/e p kN m =+-?+?= ⑥ 底层边跨:

5

3.67515.0613.09

/

8

e p k N m =+?=

由以上所求均布荷载,可按下式求各杆固端弯矩: 两段固支:2

,12

AB BA

ql m m =-=-其中AB m 与BA m 意义见下图:

一端固支,一端滑动固支:23

AB

ql m =-,26BA ql m =-其中AB m 与BA m 意义见下图

图3.11 固端弯矩示意图

图3.12 固端弯矩示意图

由此,可计算各个杆件固端弯矩,标绘于计算简图上。 (2)分配系数:

经过观察,发现第⑨轴横向框架为对称结构,且受对称荷载的作用,所以可以取一半结构计算;要注意到,接头处简化为滑动支座,由此带来跨中梁线刚度增大一倍,且分配系数有所不同。 分配系数计算公式:1

i

i n

i

i S S

μ==

其中:i S 为转动刚度,两端固支杆4i S i =,一端固支,一端滑动固支杆i S i = n 为该节点所连接的杆件数。

由此计算出各个杆件分配系数,标绘于计算简图上。然后利用力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第③轴框架杆端弯矩。如图3.13。

注:图中单线条表示第一次分配结束,双线条表示第二次分配结束,虚线表示固端弯矩,粗实线表示最终杆端弯矩。节点外弯矩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标绘于计算简图上。

图3.13 恒载弯矩二次分配计算简图

图3.14 恒载作用下弯矩图

3、梁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1)梁剪力计算原则

梁总剪力=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 荷载引起的剪力将梁上的分布力转化为集中力即可: ① 顶层边跨:

2111

[(2.1 2.4) 6.6][23.016 4.5 4.725 6.6]67.3822

A B V V q q kN ==?++?=?+?=

② 顶层中跨:

1

[16.4

41.53.153]17.062

A B V V kN ==?+?= ③ 中间层边跨:

2111

[(2.1 2.4) 6.6][21.084 4.517.685 6.6]105.8022

A B V V q q kN ==?++?=?+?=

④ 中间层中跨:

1

[15.0

61.53.153]16.022

A B V V kN ==?+?= ⑤ 底层边跨:

2111

[(2.1 2.4) 6.6][21.084 4.522.36 6.6]121.2322

A B V V q q kN ==?++?=?+?=

⑥ 底层中跨:

1

[15.0

61.53.6753]16.81

2

A B V V kN ==?+?= 弯矩引起的剪力由弯矩分配法中所得的梁两端弯矩相加除以梁跨度即可: 如: 77.5484.23 1.016.6

BA AB A B M M V V kN l +-+=-=-

=-=- (2)柱轴力计算

根据配筋计算需要,只需求出柱的轴力即可,而不需求出梁轴力。 计算方法:

柱轴力=柱顶集中力(包括柱自重)+梁端剪力 以八层B 柱为例,具体计算如下:

根据前面荷载计算,柱顶集中力P =209.52kN ()↓;

柱两端受梁剪力分别为:68.39B V kN =左()↓,17.06B V kN =右()↓。 由此,柱中轴力68.3917.06209.52294.97B B N V V P kN =++=++=左右

按以上方法,将第③轴横向框架各个杆件杆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出来,列表如下:

表3.10 恒载作用下轴线处梁端剪力

表3.11 恒载作用下轴线处柱端轴力

图3.15 恒载梁剪力图

图3.16 恒载轴力图

3.4.2 活载内力

1、计算原则

活载内力计算方法同恒载类似,首先将三角形分布的活载依照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均布荷载;计算各杆件固端弯矩,分配系数,利用二次力矩分配法求解弯矩;利用杆件平衡求解各杆件轴力、剪力。

2、弯矩计算:

利用力矩二次分配法计算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 (1)计算杆固端弯矩:

将梯形或三角形分布荷载按固端弯矩等效的原则折算成均布荷载: 梯形荷载折算公式:23'11(12)e p p αα=-+ 其中: 011021

2

l l α=

?; 'p 为梯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三角形荷载折算公式:'

58

e p p =

其中: 'p 为三角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 每层活载均相同,故

① 边跨: 142001

0.31866002

α=

?= 23(120.3180.318)8.4 6.97/e p kN m =-?+?= ② 中跨: 5

63.75/8

e p k N m =

?= 由以上所求均布荷载,可按下式求各杆固端弯矩: 两段固支:2,12

AB BA

ql m m =-=-其中AB m 与BA m 意义同前:

一端固支,一端滑动固支:23

AB

ql m =-,26BA ql m =-其中AB m 与BA m 意义同上.

由此,可计算各个杆件固端弯矩,标绘于计算简图上。

(2)分配系数:

经过观察,发现第⑨轴横向框架为对称结构,且受对称荷载的作用,所以可以取一半结构计算;要注意到,接头处简化为滑动支座,由此带来跨中梁线刚度曾大一倍,且分配系数有所不同。

分配系数计算公式:1

i

i n

i

i S S

μ==

其中:i S 为转动刚度,两端固支杆4i S i =,一端固支,一端滑动固支杆i S i = n 为该节点所连接的杆件数。

由此计算出各个杆件分配系数,标绘于计算简图上。 由固端弯矩绘出活载作用下,第③横向框架弯矩图

注:图中单线条表示第一次分配结束,双线条表示第二次分配结束,虚线表示固端弯矩,粗实线表示最终杆端弯矩。节点外弯矩以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标绘于计算简图上。

图3.17 活载力矩二次分配计算简图

图3.18 活载弯矩图

3、梁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1)梁剪力计算原则

梁总剪力=荷载引起的剪力+弯矩引起的剪力

荷载引起的剪力将梁上的分布力转化为集中力即可,每层活荷载均相同,故 ① 边跨:

211

[(2.1 2.4)][8.4 4.5]18.922

A B V V q kN ==?+=?=

② 中跨:

11

(63) 4.522

B C V V kN ==???=

弯矩引起的剪力由弯矩分配法中所得的梁两端弯矩相加除以梁跨度即可: (2)柱轴力计算

根据配筋计算需要,只需求出柱的轴力即可,而不需求出梁轴力。 计算方法:

柱轴力=柱顶集中力(包括柱自重)+梁端剪力 以八层A 柱为例,具体计算如下:

根据前面荷载计算,柱顶集中力P =36.54kN ()↓ 柱两端受梁剪力分别为:0V =A 左,18.37V kN =A 右()↓。 由此,柱中轴力18.3736.5454.91N V V P kN =++=+=A 左A 右

按以上方法,将第③轴横向框架各个杆件杆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出来,列表如下:

表3.12恒载作用下轴线处梁端剪力

表3.13 恒载作用下轴线处柱端轴力

图3.19 活载梁剪力图

图3.20 活载轴力图

3.4.3 风载内力 1、计算原则:

利用D 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其中:

212c

i D h

α

= α反映了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抗侧刚度的影响。可按下表计算:

表3.14 D 值法

根据各柱D 值,将该层剪力分配至各个柱的反弯点处,其中反弯点处无弯矩,仅有剪力,由此便可利用求得的剪力与反弯点高度求出柱端弯矩;然后利用节点平衡,按梁抗弯刚度求出各个梁端弯矩;最后,利用求得的弯矩,可解出剪、轴力。以下以底层梁柱为例,计算其弯矩:

2、底层梁柱受风荷载内力计算: (1)计算各个柱分配剪力 底层四柱D 值分别为:

底层边柱(A 、D 轴柱):15780D = 底层中柱(B 、C 轴柱):8250D = 底层层间剪力:7

1100.64i i V F kN ===∑

依照D 值将层间剪力分配给各柱: 底层边柱:

15780

100.6423.33(1578018250)2A D A D i i

D D V V V

V kN D D ====?=+?∑∑ 底层中柱:

18250100.6426.98(1825015780)2C B B C i i

D D V V V

V kN D D ====?=+?∑∑

(2)反弯点高度

0123()yh y y y y h =+++

其中:0y h 为标准反弯点高度,其值与结构总层数n ,该柱所在层次j 、框架梁柱线刚度比及侧向荷载形式有关;1y 表示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2y 与3y 表示层高变化对反弯点的影响,以上系数均可查表;

针对第③轴横向框架底层梁柱而言,因为柱上下横梁刚度无变化,所以可不考虑1

y 的影响;而且由于层高有变化,底层不考虑3y 的影响,只考虑2y 的影响,

对边柱: 2 3.6

0.5876.13

u h h α=

== 且0.583K =, 查表插值可得20.05y =-,00.7415y = 所以,底层边柱反弯点距柱底为:

0123()(0.74150.05) 6.13 4.24yh y y y y h m =+++=-?= 距柱顶为: 6.13 4.24 1.89h yh m -=-= 对中柱: 2 3.60.5876.13

u h h α=

== 且0.965K =, 查表插值可得20.0196y =-,00.65y = 所以,底层边柱反弯点距柱底为:

计算机毕业设计的步骤

计算机毕业设计的步骤 毕业设计不同于毕业论文,它的组成部分不只是一篇学术论文,我们拿“机械毕业设计”举例: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各大高校对机械毕业设计的内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下面是关于计算机毕业设计的步骤,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选择题目 可在参考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也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把握选题内容的"质"与"量",确定该内容是否符合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可以在图书馆,资料室查资料,可以做实地调查,做实验等搜集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应该把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做实验时,要对实验过程和中间数据做全面记录. 3.计划进度 大致时间安排为: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文献阅读,必备知识,确定方案):一周到两周 (2)设计阶段(详细设计,编码调试,结果验证):七周到

十一周 (3)编写论文(资料整理,撰写论文):一周 (4)答辩阶段(答辩准备,答辩):一周 具体时间安排以教学计划为准. 4.前期准备:了解所选课题的必备知识,要求和设计步骤.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5.方案设计:用较好的方法对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结构,控制结构,接口,界面,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写出分析说明书.同时按系统的总体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和模块设计,明确模块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6.详细设计: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和工具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7.编码调试 8.结果验证 9.资料整理 10.撰写论文 11.答辩:一般在15分钟左右,简明扼要地说明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毕业设计自我评价.

土木毕业设计计算书

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题目:泰达宾馆建筑与结构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生:戚乐乐 指导教师:高会贤 毕业设计时间:二О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六月十五日共十六周页脚.

目录 一建筑部分 第一章建筑设计.......................................................... - 8 - 1.1设计基本资料 (8) 1.1.1工程概况....................................................... - 8 - 1.1.2设计资料....................................................... - 8 - 1.2建筑设计 (9) 1.2.1 建筑平面设计 .................................................. - 9 - 1.2.2 建筑立面剖面设计 ............................................. - 12 - 1.2.3抗震设计...................................................... - 12 - 1.2.4关于防火的设计................................................ - 13 - 1.2.5细部构造总说明................................................ - 13 -第1章结构设计........................................................ - 18 - 1.1结构布置 (18) 1.1.1 选择承重方案 ................................................. - 18 - 1.1.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 - 18 - 1.2结构计算简图 (19) 第2章荷载计算......................................................... - 20 - 2.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20) 2.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21) 2.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21) 2.3.1 梁自重计算 ................................................... - 21 - 2.3.2 柱自重计算 ................................................... - 22 - 2.4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22) 2.4.1 第5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 - 22 - 2.4.2 2~4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 22 - 2.4.3 一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 - 23 -第3章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 23 - 3.1计算梁、柱的线刚度 (23)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框架结构手算书解读

2 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 (1) 3 框架计算简图 (2) 3.1 计算单元 (2) 3.2 梁的跨度 (2) 3.3 柱高 (4) 3.4 梁柱的线刚度 (4) 4 恒载及内力分析 (5) 4.1 恒荷载计算 (5) 4.2 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6) 5 屋面楼面荷载及内力分析 (18) 5.1 活荷载计算 (18) 6 风载及内力分析 (23) 6.1 风荷载计算 (23) 6.2 内力计算 (25) 6.3 剪力计算 (32) 7 地震作用及内力分析 (34) 7.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34) 7.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7) 7.3 一榀框架内力计算 (41) 8 梁柱内力组合 (45) 9 梁柱配筋计算 (46) 9.1 梁截面设计 (46) 9.2 柱截面设计 (49) 10 基础设计 (51) 10.1 边柱基础 (51) 10.2 承台设计 (52) 10.3 中柱基础 (54) 11 楼梯设计 (57) 11.1 楼梯板TB设计 (57) 11.2 平台板PTB设计 (58) 11.3 平台梁TL1设计 (59) 12 楼板配筋 (60) 12.1 荷载设计值 (61) 12.2 内力计算 (61)

2 结构选型及平面布置 (1)钢混框架结构是由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墙体只给围护和隔断作用。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的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因此此次用钢混框架结构。 按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 本次采用横向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楼板为预制板时应沿横向布置,楼板为现浇时,一般需设置次梁,将荷载传至横向框架。横向框架还要承受横向水平风载和地震荷载。在房屋的纵向布置连系梁与横向框架连接。这些连系梁与柱实际上形成了纵向框架,承受平行与房屋纵向的水平风载和地震荷载。 本建筑可以不设置伸缩缝。 (2)结构平面布置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图 柱截面尺寸底层,KN 8.21777*8.4*05.4*16==N 233 c 10*1.20310 *3.14*75.028 .2177f 8.0mm N A ==≥ - 为安全起见,并考虑上述的轴压比,一至三层选用500×500mm 的柱子,四至八层选用600×600mm 的柱子。 梁的截面尺寸 纵横框架梁mm l h 700~5006000*)121 ~81(121~81=== h 3 1 ~21b =,且b>0.5柱宽

全套手算结构计算书

X X X 污水提升泵站工程 结构计算书 审核: 校对: 计算: 日期:2007年7月 X X X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结构计算书 一.设计总信息: 1.本工程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抗震等级:四级。地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 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II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 3.基本风压0.4KN/m2,基本雪压0.65KN/m2。 4.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Ⅰ组;场地类别Ⅲ类;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二.主要材料及要求: 1.混凝土: (1) 水下混凝土封底采用C20; (2)垫层和填充混凝土为C15; (3)沉井壁板和底梁为C30,其余为C25; (4)地下结构混凝土抗渗标号均为S6。 2.钢筋:HPB235级钢,fy=210N/mm2;HRB335级钢,fy=300N/mm2板材:Q235 焊条:HPB235级钢及Q235用E43型;HRB335级钢用E50型。 3.砌体材料:Mu10非承重粘土多孔砖砌体墙,块体自重≤11KN/m3,混合砂浆强度等级为M7.5(地下部分为水泥砂浆)。 三.设计采用主要规范: 1.《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原始资料 0 第二部分结构构件选型 0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0 二、横向框架的布置 (1) 三、横向框架的跨度和柱高 (2) 第三部分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2) 一、风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 三、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10) 四、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1) 第四部分梁、柱的内力组合 (28) 一、梁的内力组合 (28) 二、柱的内力组合 (30) 第五部分梁、柱的截面设计 (34) 一、梁的配筋计算 (34) 二、柱的配筋计算 (35) 第六部分楼板计算 (38) 第七部分楼梯设计 (40) 第一节楼梯斜板设计 (40) 第二节平台板设计 (41) 第三节楼梯梁设计 (41) 第八部分基础设计 (43) 第一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和基础材料 (43) 第二节独立基础计算 (43) 参考文献 (48) 致谢 (49)

第一部分 设计原始资料 建筑设计图纸:共三套建筑图分别为:某办公楼全套建筑图:某五层框架结构。 1.规模:所选结构据为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工作已完成。总楼层为地上3~5层。各层的层高及各层的建筑面积、门窗标高详见建筑施工图。 2.防火要求:建筑物属二级防火标准。 3.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厚度详分组名单。 4.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秋季西北风。基本风压值W 0详分组名单。 (2)建筑物地处某市中心,不考虑雪荷载和灰荷载作用。 (3)自然地面-10m 以下可见地下水。 (4)地质资料:地质持力层为粘土,孔隙比为e=0.8,液性指数I 1=0.90,场地覆盖层为1.0 M ,场地土壤属Ⅱ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详表一。 (5)抗震设防:该建筑物为一般建筑物,建设位置位于6度设防区,按构造进行抗震设防。 (6)建筑设计图纸附后,要求在已完成的建筑设计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 结构构件选型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1、横向框架梁 (1)、截面高度h 框架梁的高度可按照高跨比来确定,即梁高h=)8 1 ~121(L 。 h=)81~121( L 1=)8 1 ~121(×9200=767~1150mm 取h=750mm (2)、截面宽度 b=)2 1~3 1(h=)2 1~3 1(×750=250~375mm 取b=250mm 2、纵向连系梁 (1)、截面高度 h=11( ~)1218L 1=11 (~)1218×3600=300~200mm 取h=300mm (2)、截面宽度

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范本

2008级毕业设计任务书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 班级名称: 教研室:模具教研室 系(部):机械制造工程系 二O 一O 年十月日

一、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检验: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运用国家标准、手册、资料等工具书进行模具相关设计计算的能力、编写技术文件等独立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熟悉工厂设计流程,为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选题: 1.选题要求 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选题原则: (1)课题要具有真实性; (2)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培养,可以选择典型零件模具设计。 (3)对已从事专业相关岗位的学生,设计的题目可结合从事的工作考虑。 (4)每1-2人为一课题组,每人课题设计的内容不允许雷同。允许一大课题下分若干小课题,但必须说明每人所承担的部分。多人合写一份论文应为不合格; (8)毕业设计课题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2.自主选题 根据学生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学生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 3、参考选题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特点,拟定以下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参考课题: 冲压模具设计课题如下: (1)压线卡冲压模具设计(2)保护罩冲压模具设计 (3)支架冲压模具设计(4)电极板冲压模具设计 (5)托架冲压模具设计(6)靠板冲压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手算计算书基本步骤模板1

1 建筑设计 1.1 建筑方案的比选与确定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参观了一些办公大楼的基础上,我先后做出了三个方案,经过初选,摈弃方案三,现将方案一与方案二做一比较,以此确定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 1.1.1建筑功能比较 由于此保险公司办公楼要求有营业大厅,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营业大厅单独设置在一边,即采用裙楼的方式,主楼办公区8层,裙楼2层,这样功能划分明确,且建筑物有错落感,外形美观,但结构布置和计算麻烦些;另一种则用对称的柱网,一楼设置营业大厅,与办公区2-8层的布置不同,这样主要的问题就是底层的功能划分了,考虑方便,美观,防火等,此方案绘图和计算相对容易些,考虑到是初次设计完整的一栋框架结构,主要目的是掌握思想方法,故采用方案2,柱网完全采用对称布置。关于底层平面的布置的问题又有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建筑底层平面布置完全对称,这样有利于引导人流,且外形较好,里面效果好,现浇整体布局较为紧凑,便于设计计算和施工;由于底层有大型的营业大厅,而且要求与办公区隔离,该方案楼梯布置比较困难,若分两边布置,则使建筑无门厅主楼梯,不利于交通组织,将其因为对称布局带来的优势丧失,且将对电梯的布置带来问题;若于中门厅处布置一部主楼梯,则为了防火需要(以防形成“袋形走廊”),要在建筑两侧加设防火楼梯与防火出口,造成不经济,且将楼梯置于建筑两头不利于抗震设计。 方案二建筑底层平面非对称布置,可能导致交通组织不明确,但在设置两个入口后问题得到解决,营业大厅不布置在中间,而是放在最右边,有其单独的入口,中间用一道门即可与办公区的门厅隔离,达到设计要求。该方案楼梯布置较为合理,于门厅布置主楼梯一部,通向楼顶,设置防火卷门,即起到消防楼梯的作用,引导人流且同两部电

毕业设计总依据及设计步骤

毕业设计总依据及设计步骤(供参考)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步骤: 第一步、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一、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一) 合理选用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材料是形成结构的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正确选用材料,

就成为经济合理地选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按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如下: 砌体结构体系 按建筑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钢结构体系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二) 合理选择结构受力体系 现代建筑中,建筑物的造型可划分为两大类:多层及高层建筑、单层大跨度建筑,按结构受力形式分类,常用的结构体系大体如下: 混合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及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框架——剪力墙、全剪力墙结构) 筒体结构体系(包括框筒、筒中筒、成束或组合筒体结构) 巨型结构体系 单层大跨度建筑平面结构体系:门式刚架、薄腹梁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 空间结构体系: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与小高层常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及装配整体式框架三种。 地震区框架结构宜优先考虑选择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现已很少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非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则可以根据施工条件等因素具体选定。 (3)钢框架:钢框架的受力骨架为钢梁、钢柱,根据梁柱连接型式可分为半刚接框架和刚接框架。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梁、钢柱相对混凝土梁、柱截面较小,增大了有效使用面积;钢框架自重较轻,大大降低了基础造价;且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钢框架多用于办公楼、旅馆、商场等公共建筑。 (4)框架结构体系选用限值:框架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主要取决于梁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梁柱截面惯性矩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较大,抗侧移能力较弱,属较柔结构。当层数较多、侧向荷载较大时,为满足侧向刚度和强度要求,需加大截面,很不经济。而且高度增加时,框架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较大,使得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建筑装饰、管道设备等)在地震时破坏较严重。因此,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受到限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是6~15层,最经济是10层左右;规范规定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可采用钢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1-2的限值;抗震等级见表1—3所示。

毕业设计手写计算书流程

毕业设计手写计算书计算思路 1 设计资料 2 结构选型 2.1 结构体系选型:采用全现浇框架结构(纵横向承重)体系 2.2 其它结构选型:屋面和楼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3 结构布置 3.1 确定柱网:框架主梁跨度6-9m 之间为最经济,次梁跨度一般为4-6米。 3.2 梁初选截面: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主梁:h = (1/8~1/12) l ,b =(1/3~1/2)h ;次梁:h = (1/12~1/16) l ,b =(1/3~1/2)h 。 3.3 柱初选截面: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c 、hc≥300,圆形柱d≥350; 1 15c i b H =;()12c c h b =(i H :结构层高) 3.4 板初选厚度:单向板跨度位于1.7-2.5米,一般不宜超过2.5米;双向板跨度不宜超过4米。单向板:h = (l /40 ~ l /45 )l (单向板) 且h ≥60mm ; h =( l /50 ~ l /45)l (双向板) 且h ≥80mm 。 4 框架结构计算 4.1 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 1. 结构层高和梁跨度确定:注意首层结构层高指基础顶面至楼板顶面的距离 2. 梁线刚度:对于现浇楼板,考虑楼板的约束,边跨梁取01.5I I =,中跨梁取02.0I I =。 3. 柱线刚度:

4.2 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计算:恒荷载和活荷载(均考虑柱线刚度修正和梁端弯矩调幅) 4.2.1 楼面恒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 恒荷载计算:屋面恒荷载→顶层屋面梁线荷载(包括边跨和中跨);楼面恒荷载→中间 层梁线荷载(包括边跨和中跨),屋面恒荷载→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顶层中间节点集中荷载;楼面恒荷载→中间层边节点、中间节点集中荷载。 2. 计算简图:层高及梁线刚度取值与前面相同,但注意柱线刚度考虑模型固结与实际不符, 除底层外,上层各柱的线刚度乘以0.9修正。 3. 分层力矩分配法:计算各层的弯矩图→各层弯矩图叠加→整体在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将节点不平衡弯矩再分配一次进行修正→框架梁在实际分布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支梁计算跨中弯矩→总弯矩图。 4. 考虑梁端弯矩调幅:原因,考虑钢筋混凝土框架塑性内力重分布,可适当降低梁端弯矩, 进行调幅,以减少负弯矩钢筋的拥挤现象,对于现浇框架调幅系数0.80.9β=,可 将调幅后的梁端弯矩叠加简支梁的弯矩,则得到梁的跨中弯矩。 ()()20001110.5228M M M M M M gl ββ?? =++-+≥?????左右左右跨中跨中 ()211 28 M M M gl ++≥左右跨中 其中:0M 跨中、0M 左、0M 右为调幅前梁跨中、左端、右端的弯矩值; M 跨中、M 左、M 右为调幅后梁跨中、左端、右端的弯矩值。 5. 梁端柱边弯矩:将梁端节点弯矩换算至梁端柱边节点弯矩值,以备内力组合使用。 '' 2b M M V =-(柱边弯矩);' 2 b V V g =-(柱边剪力)其中b 为柱宽。 4.2.2 楼面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 活荷载计算:其余所有步骤均与恒载作用下的相同。 (1) 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采用分层组合法和满布活荷载法。 (2) 当采用分层组合法时假定:对于梁,仅考虑本层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而不考虑其它 层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的影响。对于柱端弯矩,只考虑柱相邻上、下层的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的影响,对而不考虑其它层活荷载的影响。对于柱最大轴力,则考虑在该层以上所有层中与该柱相邻的梁上满布活载的情况,但对于与柱不相邻的上层活荷载,仅考虑其轴向力的传递而不考虑其弯矩的作用。 (3) 当采用满布活荷载时:活荷载2.0kN/m 2,所占比例较小,其不利布置对结构内力的 影响不大,因此可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按活载全部满载布置。其支座处的内力与最不利布置时的内力很接近,但是跨中弯矩比最不利荷载位置法的计算结果要小,因此对跨中弯矩应乘以1.1~1.2的系数予以增大。

辅助教学楼 毕业设计计算书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辅助教学楼 本工程建筑功能为公共建筑,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平面的横轴轴距为8.1m,纵轴轴距为5.4m和4.5m;内、外墙体材料为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外墙装修使用乳白色涂料仿石材外墙涂料,内墙装修喷涂乳胶漆,教室内地面房间采用水磨石地面,教室房间墙面主要采用石棉吸音板,门窗采用塑钢窗和装饰木门。全楼设楼梯两部。 2.建筑地点:苏州某地 3.设计资料: 1.3.1.地质水文资料: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表 面为平均厚度0.3m左右的杂填土,以下为1.2~1.5m左右的淤泥质 粘土,承载力的特征值为70kN/m2,再下面为较厚的垂直及水平分 布比较均匀的粉质粘土层,其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80kN/m2,可作为 天然地基持力层。 1.3.2抗震设防要求:六度四级设防 1.3.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0m。 1.3.4.地下潜水位达黄海高程 2.4-2.5m, 对本工程无影响。 4.主要构件材料及尺寸估算 1.4.1主要构件材料 框架梁、板、柱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墙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 混凝土强度:梁、板、柱均采用C30混凝土, 钢筋使用HPB235,HRB 400二种钢筋。 1.4. 2.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 (1)框架梁: 横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8.1m, h=(1/8~1/12)L=1000mm~675mm,取h=800mm b=(1/2~1/3)h=400mm~266mm,取b=300mm 纵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5.4m, h=(1/12~1/13)L=450mm~415mm,取h=600mm b=(1/2~1/3)h=300mm~200mm,取b=250mm (2)框架柱: 初定边柱尺寸400mm×600mm,中柱500mm×500mm 角柱500mm×600mm,一至五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 C30。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步骤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步骤 一、建筑设计 1、确定建筑平面功能分区: 如:各个房间功能(宿舍、洗手间、洗衣房、楼梯间、走廊等)、大门、防火疏散通道等 2、确定各个建筑平面的进深、开间尺寸、走廊的尺寸、层高(初步确定柱 网与选择合适的柱、梁、板的主要断面积尺寸。) 3、确定楼面的做法(水磨石/地面砖等)、确定内外墙的做法(油漆/贴面砖)、 确定屋面的做法(包括防水、保温隔热等) 4、确定各个房间的具体功能分布(如:宿舍的床铺的布置、洗手间大小便 池的布置、办公室的布置等) 需要完成以下资料和图纸:(至少要有一张手绘图纸) 1、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剖面图(至少两个剖面图,至少一个剖在楼梯间处)、立面图(包括正立面图、侧立面图)、主要节点大样图 2、计算书中建筑设计说明:如功能分区设计依据、楼地面及屋面的做法、内外墙面做法等 二、结构设计 1、荷载计算: ①恒载计算:依据建筑设计(楼地面及屋面的做法、内外墙面做法)结果,计算恒载,如梁、柱、楼板及墙自重。 ②活载计算,依据建筑的不同确定活荷载,并确定荷载传递方向 ③风荷载计算(依据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确定基本风压、计算风荷载) ④地震作用的计算可用底部剪力法。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可用 D 值法。 2、确定一榀计算框架 选择一品典型框架进行内力计算,层数不少于6层、跨数不少于2跨,要求考虑恒载、活载和地震作用,恒活分开计算。进行内力组合、确定最不利内力,计算梁柱配筋 3、选择一层完整楼板进行梁板结构计算及配筋。(楼盖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

4、选择一部楼梯进行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选择楼梯形式——梁式楼梯/板式楼梯,选择合适计算方法) 5、基础计算(选作) 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由上部结构确定基础内力,确定基础截面尺寸、计算基础配筋。 6、绘制结构施工图 毕业设计要求绘制全部结构施工图纸,以此作为评分依据。 (1)一榀框架结构施工图。 (2)一层完整楼板结构平面图,一层完整屋面结构平面图,含模板图、配筋及钢筋表、节点大样图、构件编号等: 一根多跨连续梁配筋图。两根以上单跨楼面梁配筋图。 (3)一部完整的楼梯结构施工图。 (4)基础平面布置图, 含基础、基础梁、构件一览表等。 (5)相应框架的基础结构施工图。 (6)编写结构设计总说明。 三、整理计算书、编写设计说明书 (1)计算书要求书写整齐、清晰、统一纸张,并装订成册。 (2)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建筑设计说明、结构设计中荷载计算、内力计算与组合、配筋计算等过程),要附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地质资料。 (3)答辩后计算书、图纸应装入档案袋,并填写档案袋封面有关内容。毕业设计档案由学院保存。

计算器模拟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计算器模拟系统设计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X 内容摘要: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简易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3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四则运算,并在LED 上相应的显示结果。 设计过程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进行同步设计。硬件选择AT89C51单片机和 74lS164,输入用4×4矩阵键盘。显示用5位7段共阴极LED静态显示。软件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选用编译效率最高的Keil 软件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us仿真。 关键词:LED 计算器 AT89C51芯片 74LS164

Calculator simulation system desig n Abstract:The design is a simple calculator based on 51 series microcontroller system design, to complete the calculator keyboard input, add, subtract, multiply, and in addition to three unsigned numeric simple four oper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 will be displayed on the LED. The design proces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spects of the synchronous design. Hardware choose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nd 74ls164--enter the 4 × 4 matrix keyboard. Static display with five 7-segment common cathode LED display. Software calculator function from the analysis, flow charts, design, and then program the preparation of system design. Selected to compile the most efficient Keil software in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and with proteus simulation. Keywords: LED calculator AT89C51 chip 74LS164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手算全过程

【建筑工程设计】一榀框架计算土木工程毕业设 计手算全过程

一框架结构设计任务书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成都万达购物广场----成仁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为现浇,建筑面积约为5750m2,宽27米,长为45米,建筑方案确定。建筑分类为乙类公共类建筑,二类场地,抗震等级三级。 图1-1 计算平面简图 1.2 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3155KN/m2 2)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7度 3)屋面做法: 20厚水泥砂浆面层 一层油毡隔离层 4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15厚高分子防水卷材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1:6水泥焦渣1%找坡层,最薄处30厚 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粉底 4)楼面做法: 8~13厚铺地砖面层

100厚钢筋砼楼板 吊顶 1.3设计内容 1)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框架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3)框架纵横向侧移计算; 4)框架在水平及竖向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5)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 6)节点验算。 二框架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确定 2.1 梁柱截面的确定 通过查阅规范,知抗震等级为3级,允许轴压比为[μ]=0.85

由经验知n=12~14kn/m2 取n=13kn/m2 拟定轴向压力设计值N=n?A=13kn/m2×81m2×5=5265KN 拟定柱的混凝土等级为C30,f c=14.3N/mm2柱子尺寸拟定700mm× 700mm μ===0.75<[μ]=0.85 满足 初步确定截面尺寸如下: 柱:b×h=700mm×700mm 梁(BC跨、CE、EF跨)=L/12=9000/12=750mm 取h=800mm,b=400mm 纵梁=L/12=9000/15=600mm 取h=600mm,b=300mm 现浇板厚取h=120mm

做毕业论文的详细流程

做毕业论文的详细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论文反抄袭软件、论文目录,就差论文正文了, 其他都全了!!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一榀框架结构设计手算+电算

前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在专业知识上面的一次检验,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求要学会综合应用以前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课程,还有必要的设计规范和施工图集。通过学习、研究与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延伸。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框架结构体系的布置特点、结构传力途径以及计算简图的确定方法,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实用方法;掌握现浇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框架的截面设计原理、抗震构造要求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熟练阅读工程地质报告,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工作步骤及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次设计要求布图合理,图线清晰,尺寸齐全,注文工整,能最大程度的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结构设计计算书要求方法合理,计算正确,排版工整,逻辑通顺。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Ⅳ 目录 第1章设计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工程地质条件 (1) 1.3气象资料 (2) 1.4抗震设防烈度 (2) 第2章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 2.1材料 (3) 2.2结构平面布置 (3) 2.2.1结构平面布置 (3) 2.3框架梁截面尺寸初步估算 (4) 2.3.1横向框架尺寸 (4) 2.3.2 纵向框架梁尺寸 (5) 2.3.3纵向次梁 (5) 2.3.4卫生间纵向次梁 (5) 2.3.5框架柱截面估算 (6) 第3章现浇楼板设计 (8) 3.1现浇楼板计算 (8)

毕业设计计算书

1 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1.1 设计要求 (1)设计规模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15m3/d (2)设计进水水质 (3)设计出水水质 经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应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 染排放标准》(GB4287-92)要求的一级水质标准,主要水质指标如表 2所示。 1.2工艺简介及工艺流程 针对*****有限公司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后形成综合废水的水质水量特征,采用以“絮凝沉淀—水解酸化池—交叉流好氧接触氧化池—脱色反应池”为主体的工艺对综合废水进行处理。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先经过格栅、格网,截留一部份污水中悬浮物和漂浮物,保护后续水泵的正常工作,然后进入调节池;再经泵提升后,污水进入中和池,调节污水pH值;加入絮凝剂,出水进入初沉池沉淀大部分COD、SS和色度;出水流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主要是分解大的有机物,然后进入二级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二级好氧池主要是去除COD、色度。从好氧池出来的水

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进入生物活性炭池进行进一步脱色,达标后出水排放。生化污泥浓缩池的污泥一部份用于污泥回流,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浓缩后的污泥和物化污泥浓缩池的污泥通过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泥饼外运,浓缩池的上清液及脱水的滤液则进入调节池。 2 主要构筑物计算 2.1筛网 设计说明 1选定网眼尺寸 污水中的悬浮物为纤维素类物质,所以筛网的网眼应小于2000um 。 2筛网的种类 根据生产的产品规格性能,选用倾斜式筛网,材料为不锈钢,水力负荷0.6~2.4m 3/(min*m 2) 3所需筛网面积A 参数 水力负荷q= 2.0m 3/(min*m 2) 设计流量Q=3015m 3/d=2.1m 3/min 面积 2.1 1.05 2.0 Q A q = ==m 2 设计取A=1.1m 2 2.2调节池 1在周期内的平均流量为 33015125.625/24 W Q m h T = ==设计取130m 3/h 2水力停留时间t=8h 3池宽B 取13m 5设计计算 (1) 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V=Q ×t=130×8=1040 m 3 (2) 调节池尺寸 该池设为矩形,其有效水深取4m 调节池的面积为 2104026044 V F m = ==

毕业设计书籍参考

软件工程类图书 反映国内外最新、最成熟的技术成果,指引软件技术及行业的发展方向 涵盖软件工程的理论、应用与实践;理论为教学服务,应用为行业服务,实践为工程服务 深入研究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维护的软件开发全过程,展现理论联系实践的精髓 代码大全(第2版)Code Complete, Second Edition [美]Steve McConnell 著金戈、汤凌、陈硕、张菲译裘宗燕审校 2006年3月出版ISBN 7-121-02298-2 98.00元915页 《代码大全(第2版)》是著名IT畅销书作者Steve McConnell十二年前的经典著作的全新演绎。第二版不是第一版的简单修订增补,而是完全进行了重写,增加了很多与时俱进的内容。这也是一本完整的软件构建手册,涵盖了软件构建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它从软件质量和编程思想等方面论述了软件构建的各个问题,并详细论述了紧跟潮流的新技术、高屋建瓴的观点、通用的概 念,还含有丰富而典型的程序示例。本书中所论述的技术不仅填补了初级与高级编程技术之间的空白,而且也为程序员们提供了一个有关编程技巧的信息来源。本书对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技术带头人、自学的程序员及几乎不懂太多编程技巧的学生们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无论你是什么背景,阅读本书都会让你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容易地写出更好的程序。 被公认为软件开发社区中的首要作者和发言人之一。他是Construx Software公司的首席软件工程师。他所编著的图书包括曾被《软件开发》(Software Development)杂志授予优异产品震撼大奖(Jolt Award for product excellence)的《代码大全》(Code Complete)和《快速软件开发》(Rapid Development),以及《软件项目生存指南》(Software Project Survival Guide)和《专业软件开发》(Professional Software Development)等。 《代码大全》12年前在程序员心目中就如同一本编程圣经,并且获得1993年美国《软件开发》杂志授予的Jolt大奖, 被美国包括MIT在内的十多所大学作为计算机软件学科的教材。 对于10多年前的开发人员来说,这本书是真正的圣经,“一册在手,别无他求”。而作者Steve McConnell正是计 算机技术图书那个黄金时代与Charles Petzold、Richard Stevens等人齐名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微软出版社连续推出《Debugg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Dynamic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Software Project Survival Guide》等名著(就是曾经风行一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推出的“微软经典系列”)那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作者之一。 代码大全(第2版)英文版Code Complete, Second Edition [美]Steve McConnell 著 2006年12月出版ISBN 7-121-03362-3 148.00元915页 《代码大全(第2版)》是著名IT畅销书作者、IEEE Software杂志前主编、具有20年编程与项目管理经验的Steve McConnell十余年前的经典著作的全新演绎:第2版做了全面的更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手算书

目录 1 绪论 (1) 1.1 结构体系的选择 (1) 1.2 工程研究背景 (2) 1.3 工程研究现状 (2) 1.4 本设计主要的研究工作 (3) 2 图书馆建筑设计 (5) 2.1 建筑功能及其设计理念 (5) 2.2 工程做法 (7) 3 计算机辅助设计(PKPM设计) (8) 3.1 确定结构布置及构件的截面尺寸 (8) 3.2 荷载计算 (9) 3.3 PMCAD参数选取 (11) 3.4 SATWE参数选取 (15) 3.5 JCCAD参数选取 (15) 3.6 PKPM电算成果 (16) 4 零星构件设计 (17) 4.1 楼面板的计算 (17) 4.2 次梁的计算 (18) 4.3 楼梯的计算 (22) 5 单榀框架设计 (27) 5.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27) 5.2 竖向荷载计算 (28) 5.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28) 5.4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32) 5.5 风荷载计算 (44) 5.6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 (50) 5.7 梁的内力组合 (58) 5.8 梁的截面设计 (64) 5.9 柱的内力组合 (69) 5.10 柱的配筋计算 (72) 5.11 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78) 6 基础的设计 (80) 6.1 基础的设计 (82)

6.2 独立基础设计 (81) 6.3 基础底板配筋验算 (83) 结束语 (85) 致谢 (86) 参考文献 (87)

1 绪论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后的学习,必须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本次毕业设计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图书馆建筑结构设计为例,研究了框架结构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等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该毕业设计,熟悉和掌握建筑的的结构的设计思路、流程和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熟练运用AUTOCAD、PKPM、天正、探索者等软件,复习了大学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适应复杂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结构体系的选择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抗震设防类别、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因素等,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后再确定。当前结构体系主要有砌体结构、木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明确规定,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 (1)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和构件破坏而导致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这就要求结构设计成超静定结构体系,即使在某些部位遭到破坏时也不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结构的薄弱部位一般出现在刚度突变,如转换层、竖向有较大的内收和外突、材料强度放生突变部位,对这些部位都要采取措施进行加强。 建筑的高度是决定结构体系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建筑可采用砌体结构。而大开间建筑,高层建筑等,多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本图书馆建筑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施工工期短、内部空间大,结构安全合理而被广泛采用,在结构设计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结构的整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