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考题(函授)

石油地质学考题(函授)
石油地质学考题(函授)

吉林油田公司2010级专升本石油地质学期末考题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凝析气,

2、油田水矿化度,

3、排替压力,

4、孔隙结构,

5、闭合高度,

6、圈闭,

7、干酪根,8、油气运移,9、油气聚集带,10、地层压力。

二、填空(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0.5分):

1、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

2、将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不超过1~4%的天然气叫,凡气体成分含重烃气较多者称为。

3、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最低压力称为。

4、根据盖层阻止油气运移的方式,盖层封闭油气的机理有、和。

5、按孔隙的大小或裂缝的宽度,以及它们储存和渗滤流体的能力,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即、、。

6、油气二次运移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阻力就是______ ___。

7、任一圈闭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和。

8、苏林以Na+/Cl-、(Na+-Cl-)/SO42-和(Cl--Na+)/Mg2+这三个成因系数,将油田水划分成四个基本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是油田,它位于盆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8分,每小题6分):

1、天然气按产状分为哪些类型?

2、简述石油物理性质。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为何?

4、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

5、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6、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

7、简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与油气聚集单元的对应关系。

8、何谓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2分):

论述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

吉林油田公司2010级专升本石油地质学期末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凝析气——在地下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呈气态,采到地面后反凝结轻质油。

2、油田水矿化度——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

3、排替压力—岩石中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其大小等于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喉道的毛细管压力

4、孔隙结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

5、闭合高度—圈闭溢出点到储层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或圈闭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6、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7、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质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8、油气运移——油气在地下的一切运动称为油气的运移,包括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9、油气聚集带—在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10、地层压力—地下储层(或油层)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亦可称为地层流体压力或

孔隙流体压力。

二、填空(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0.5分):

1、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2、将甲烷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不超过1~4%的天然气叫干气,凡气体成分含重烃气较多者称为湿气。

3、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最低压力称为临界压力。

4、根据盖层阻止油气运移的方式,盖层封闭油气的机理有物性、烃浓度和超压。

5、按孔隙的大小或裂缝的宽度,以及它们储存和渗滤流体的能力,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微毛细管孔隙。

6、油气二次运移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阻力就是毛细管阻力。

7、任一圈闭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储层、盖层和遮挡条件。

8、苏林以Na+/Cl-、(Na+-Cl-)/SO42-和(Cl--Na+)/Mg2+这三个成因系数,将油田水划分成四个基本类型,即:硫酸钠型、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9、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是大庆油田,它位于松辽盆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天然气按产状分为哪些类型?

⑴聚集型:指呈游离状态的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天然气。包括:

气藏气——指在圈闭中仅有天然气而单独聚集的气藏气。

气顶气——在油气藏中油气共存,气呈游离状态存在于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凝析气——在地下特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呈气态,采到地面后反凝结轻质油。

⑵分散型:在地下呈分散状态的天然气,包括:

油溶气——溶解于油中的天然气

水溶气——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

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气和游离气(瓦斯)

气水合物——在冰点附近特殊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甲烷等气态分子被天然地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

2、简述石油物理性质。

颜色:颜色变化较大,从无色、淡黄色、淡红色、深褐色、到黑色。

密度和相对密度:原油的密度在20℃下,一般介于0.75~1.0之间:

粘度指流体质点相对移动时所受到的内部阻力。它是对流体流动性能的度量。石油的粘度变化很大。

凝固点将液体石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石油凝固点的高低取决于含蜡量及烷烃碳数高低。含蜡量高,则凝固点高,反之则低。

导电性原油是一种非异体,其电阻率高达109~1016Ω·m。

溶解性石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成份和外界条件。

荧光性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轻汽油及石蜡除外),在紫外线照射下均发出特殊蓝光的现象,称为荧光。

旋光性当偏光通过石油时,偏光面会旋转一定角度,这个角度称为旋光角。这种能使偏光面发生旋转的特性,称为旋光性。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为何?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储层发生褶皱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其上方及四周被非渗透层所封闭而形成背斜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称为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从成因分为五个亚类即: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

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基本特征:①油气分布特征:油气局限于闭合区内;气居上,其下为油,水位于油下;气油、油水或气水界线与构造等高线相平行;烃柱高度应等于或小于闭合度。②背斜油气藏中的储油层应呈层状展布,具有良好的孔隙、渗透性。

4、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

①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深度:0~1500m,温度:10~60℃,与沉积物成岩作用阶段相符,相当于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主要能量以细菌活动为主。结果是:有机质中不稳定组分被完全分解成CO2、CH4、NH3、H2S、H2O等简单分子,生物体被分解成分子量低的生物化学单体(苯酚、氨基酸、单糖、脂肪酸),而这些产物再聚合成结构复杂的干酪根。

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沉积物埋深H:>1500~2500m,温度:60℃~180℃时,进入后生作用阶段,相当于长焰煤——焦煤阶段。这时有机质转化最活跃的因素是热催化作用,催化剂为粘土矿物。在进入

此阶段,干酪根发生热降解,杂原子(O、H、S)键破裂产生二氧化碳、水、氨、硫化氢等挥发性物质逸散,同时获得大量低分子液态烃和气烃,是主要生油时期。

③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H:>3500~4000m,T:180℃~250℃,进入后生成岩阶段后期,相当于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此时温度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除继续断开杂原子官能团和侧链生烃外,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及环烷烃的开环和破裂,长链烃急剧减少,C25以上趋于零,低分子的正烷烃剧增,加少量低碳原子数的环烷烃和芳烃。在地下呈气态,采到地上反凝结为液态轻质油,并伴有湿气,这是进入了高成熟期。

④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当深度超过6000~7000m时,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相当于半无烟—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温度超过了250℃,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形成碳沥青或石墨。

5、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作用机理。

①压实作用:压实作用在排水的同时,油气被排出,象挤海绵一样。

②欠压实作用:泥质岩类在压实过程中,由于压实流体排出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孔隙体积不能随上覆负荷增加而减小,导致孔隙流体承受了部分上覆沉积负荷,出现孔隙流体压力高于其相应的静水压力的现象。当孔隙压力超过泥岩的承受强度——产生微裂缝——微裂

缝排烃。

③蒙脱石脱水增压作用:蒙脱石在脱水过程中转变为伊利石再向绿泥石转化。这些结构水在压实作用和热力作用下会有部分甚至全部成为孔隙水,这些新增的流体必然要排挤孔隙原有的流体,起到排烃的作用。

④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干酪根成熟后可生成大量油气(包括水)。这些油气(包括水)

的体积大大超过原干酪根本身的体积,这些不断新生的流体进入孔隙后,必然不断排挤孔隙已存在的流体,驱替原有流体向外排出。流体排出不畅时,也会增加流体超压。

⑤流体热增压:当泥岩埋藏比较深,地层温度增加,流体发生膨胀,增大剩余压力,促

进流体流动。

⑥渗析作用:由于盐离子易被页岩吸附过滤,页岩孔隙水的盐度常比砂岩孔隙水高含盐量,每层页(泥)岩的中间部分向边部增高。含盐量与渗透压力之间也成反比关系。盐量高则渗透压力低,反之则高。因此,渗透流体运动的方向,是从低含盐量区向高含盐量区运移。所以渗析作用也能促进烃类从页(泥)岩向砂岩运移,是烃类初次运移的动力之一。

⑦其它作用: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还有构造应力、毛细管压力,扩散作用、碳酸盐固结

和重结晶作用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

⑴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

基本通道:储集层(疏导层)中的连通孔隙、裂缝

垂向运移主通道:断层

侧向运移重要通道:不整合面:——常作为油气大规模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⑵油气输导体系:是指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路径网及其相关围岩,包括连通砂体、断层、不整合及其组合。

输导体系类型:

按运移通道的时空组合特征: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

按主要运载层类型分类:

储集层输导体系、断裂输导体系、不整合输导体系、复式输导体系

(3)优势运移通道与有效运移通道

优势运移通道:是指油气自然优先流经的二次运移通道。——控制着运移油气总量的绝大部分。包括①级差优势通道、②分隔优势通道、③流向优势通道、④流压优势通道有效运移通道:真正发生了运移作用的运载层。

7、简述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与油气聚集单元的对应关系。

8、何谓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1.生油凹陷内或其邻近地区的长期继承性隆起、背斜型油气聚集带最有利。离油源近、储层发育、圈闭形成早(大庆长垣)。

2.形成时间较早的油气聚集带较为有利。如果晚期形成的聚集带隆起幅度较高,在油气重新分布或烃源岩二次生油过程中,可能就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沉积盆地边缘的大单斜带,往往是有利的储集岩相带发育区,且易形成各种地层和断层圈闭。在区域性油气运移过程中,是油气运移指向的低势区,有利于形成大单斜油气聚集带。

4.生物礁、盐丘、古潜山及滨海砂洲发育地带,都可以形成各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聚集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2分):

论述油气藏富集的主要因素。

⑴充足的烃源条件

生油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充足的油气供给,才能形成储量大、分布广的油气藏。油气源的供烃丰富程度,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系的发育程度及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生油凹陷面积大、沉降持续时间长,可形成巨厚的多旋回性的烃源岩系及

多生油气期,具备丰富的油气源,是形成丰富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从国内外大型及特大型油气田分布看,它们都分布在面积大、沉积岩系厚度大、沉积岩分布广泛的盆地中。

⑵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所谓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良好的储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不同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不同的输送油气的通道和不同的输导能力,油气的富集条件就不同。生、储互层式组合,生与储接触面积大最为有利。生、储指状交叉的组合,生油层与储层的接触局限于指状交叉地带,在这一带最有利;向盆一侧远离此带,因缺乏储集层,输导能力受限;而另一侧则缺乏生油层,油气来源又受限制。砂岩透镜体从接触关系上来说,应该是油气的输导条件最为有利,但油气的输导机理,至今还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三种组合关系是最有利的或较为有利的。

⑶圈闭的有效性

圈闭的大小:圈闭有效容积大者,有效性高。要成为大油气藏(田),必须拥有巨大的圈闭容积,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的时间的关系(时间上的有效性):圈闭形成早于或同时于油气区域性运移的时间是有效的,否则,在油气区域性运移之后形成的圈闭是无效的;有多次运移期时,在最后一次区域性油气运移以后形成的圈闭无效。

圈闭位置与油气源区的关系(位置上的有效性):圈闭离烃源岩区域越近越有效,越远有效性越差;在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圈闭是有效的,反之是无效的。

水压梯度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在水动力条件下,油(或气)水界面是倾斜的,意味着会有部分油气被冲走,倾角越大,能留住的油气就会越小。当这个倾角大于或等于圈闭水流方向一翼的岩层倾角时,油气就会全部被冲走。倾斜角度大小取决于水压梯度大小和流体密度差。相同水动力下对油聚集有效的圈闭对气聚集仍有效,反之不一定。当倾角>储层的倾角时,圈闭无效。

⑷良好的油气藏保存条件:

地壳运动:不剧烈;水动力活动、岩浆活动:弱;埋深:不太浅。

吉林油田公司2010级专升本石油地质学期末考题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天然气,

2、有效孔隙度,

3、流体饱和度,

4、砂岩体,

5、异常(高)地层压力,

6、(有利)生储盖组合,

7、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

8、油气藏,

9、油

气藏高度,10、油气田。

二、填空(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0.5分):

1、石油中碳链无支链的烷烃为,碳链有支链的烷烃为。

2、石油中含有、、三种烃类化合物。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五类。

4、盖层按分布大小及对油气聚的控制作用分为盖层、盖层;根据盖层与油气藏的位置关系分为盖层、盖层。

5、油气藏富集的条件应包括:,_______________,

和。

6、油气运移的方式主要有和 (两)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8分,每小题6分):

1、溢出型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是什么?

2、简述生储盖组合的类型。

3、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4、评价生油岩生烃潜力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5、简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6、试述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

7、简述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时间及方向。

8、按孔径大小及对流体的渗滤特征可将孔隙分为哪些类,各具什么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2分):

1、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吉林油田公司2010级专升本石油地质学期末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然气——广义:自然界中一切气体均称为天然气,即包括气圈、水圈、岩石圈以至地幔和地核中的一切天然气体。狭义:指与油气田有关的烃类气体。

2、有效孔隙度——即互相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的容积占岩样总体积的百分数(或岩石中相互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差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3、流体饱和度——流体在储层孔隙中的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4、砂岩体: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质为主的沉积岩体。

5、异常(高)地层压力:实际地层压力大于静水柱压力。

6、(有利)生储盖组合: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良好的储层中,同时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又能保证运移至储集层中的油气不会逸散。

7、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

8、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9、油气藏高度:油水界面到储层最高点的海拔高差(或垂直距离)。

10、油气田。一定面积内,受单一局部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所有油(气)藏的总和。

二、填空(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0.5分):

1、正(构)烷烃,异(构)烷烃。

2、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3、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4、区域、局部盖层;直接盖层、间接盖层。

5、充足的油气源条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有效的圈闭、必要的保存条件。

6、渗滤、扩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溢出型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是什么?

(1)长距离运移,储层区域性倾斜,岩相岩性稳定、渗透性好。(2)相关的系列圈闭的溢出点依次增高。(3) 油气源充足,且来自储层下倾方向。(4)储层充满水且处于静水压力条件。(5)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起运移的。

2、简述生储盖组合的类型。生储盖组合是指地层剖面中,生油层、储集层、盖层三者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组合型式。

(1)据生、储岩层沉积时间与空间上的配置:分为连续生储盖组合、不连续生储盖组合

A.连续的生储盖组合:生、储、盖层连续沉积的,生储层直接接触,输导系统以孔隙-微裂缝为主的。包括下伏式(正常式);上覆式(顶生式);透镜式;指状交互式(交叉);侧变式;互层式等。

B.不连续的生储盖组合:生、储、盖层纵向不连续,其间以不整合面或断层接触

(2)根据生油层与储集层的时代关系划分为:新生古储式、古生新储式和自生自储式(连续)三种型式。

3、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1)地壳运动:①导致地壳上升剥蚀,油气逸散;②产生断层,提供油气运移通道或破坏油气藏:③导致溢出点抬高或地层倾斜方向变化,油气重新分布→次生油气藏(2)岩浆活动:高温岩浆侵入油气藏,油气遭受烘烤,油气藏遭破坏。

(3)水动力环境:水动力强①将油气冲走;②携带氧气,使石油氧化变质;③水洗作用,使原油变稠变重。

(4)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有选择性消耗某些烃类组分→原油变稠变重。

4、评价生油岩生烃潜力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生油层的厚度及分布:分布面积越大,厚度越大,有机质的总量越大,则生烃量越大;

有机质的丰度指标:包括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氨基酸含量;

有机质的类型:显微组分分类,元素组成分类。

有机质的成熟度指标:①镜质体反射率Ro、④Kerogen颜色及H/C、O/C原子比、③孢粉颜色和热变质指数(TAI )、④氯仿沥青“A”在剖面上的组成特征和含量变化、⑤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奇偶优势、⑥甾、萜烷异构化比值,⑦时间—温度指数(TTI)

5、简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因储集层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地层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地层油气藏。

①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储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下,二者直接接触,包括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两类;特点:A. 储集层大多数为裂缝型(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是盆地基底的褶皱变质岩系; B. 油气既可来自基底上覆的烃源岩,也可来自通过不整合面与基岩沟通的烃源岩;烃源岩不会在储集层之下;C. 生储盖组合形式为新生古储型。

②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储层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面之上的油气藏。特点:a 油气分布受地层超覆面和底板不渗透层控制;B含油范围受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高线交切的闭合面积控制;C以层状油气藏为主。

6、试述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

①欠压实作用:泥质岩类在压实过程中,由于压实流体排出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孔隙体积不能随上覆负荷增加而减小,导致孔隙流体承受了部分上覆沉积负荷,出现孔隙流体压

力高于其相应的静水压力的现象。

②蒙脱石脱水增压作用:蒙脱石在脱水过程中转变为伊利石再向绿泥石转化。这些结构水在压实作用和热力作用下会有部分甚至全部成为孔隙水,这些新增的流体必然要排挤孔隙原有的流体,增大剩余压力。

③有机质的生烃作用:干酪根成熟后可生成大量油气(包括水)。这些油气(包括水)

的体积大大超过原干酪根本身的体积,这些不断新生的流体进入孔隙后,流体排出不畅时,也会增加流体超压。

④流体热增压:当泥岩埋藏比较深,地层温度增加,流体发生膨胀,增大剩余压力。

⑤断裂与岩性封闭作用:厚层泥岩中砂岩透镜体油藏:原埋藏深,原始地层大。后来抬升变浅,仍保持原始的压力不变,造成高压异常。

⑥浮力作用:气、油、水的密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可使油气藏内出现过剩压力。

7、简述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时间及方向。

动力:①浮力—油气向上倾方向运移的力油气运移为主要动力;②水动力:压实水动力,水流从盆地中心向边缘;重力水动力,水流从盆地边缘露头区向盆地内部。水流方向与油气浮力方向一致:水动力为动力,反之为阻力。③构造应力:直接动力作用:构造运动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中,会把作用力传递到其中所含的流体,驱使油气沿应力方向运移—挤压和抽吸;间接作用:构造运动可使地层发生倾斜,使油气在浮力作用下向上倾方向运移;可形成供水区与泄水区,形成水动力作用;形成断层、裂缝、不整合面等油气运移的通道。④扩散-向浓度低的方向运移,为次要动力。

主要时期:开始时期:初次运移之后发生;主要运移时期:生油期后第一次大规模构造运动时期或主要生排烃期后构造相对活动时期;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多期运移成藏期。

运移主要方向:路径:油气沿着渗透性最好、阻力最小的路径运移(运移高速公路);总方向:盆地中心→边缘或中央隆起带,深层→浅层;主要指向:生油凹陷中或邻近地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正向构造带。

8、按直径大小及对流体的渗滤特征可将孔隙分为哪些类,各具什么特点?

①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径>500μm,裂缝宽度>250μm,在自然条件(即重力作用)下,流体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服从达西直线渗流定律。

②毛细管孔隙:管形孔径为500~0.2μm,裂缝宽度250~0.1μm,这种孔隙中流体受毛细管力作用,已不能在其中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③微毛细管孔隙:管形孔径<0.2μm,裂缝宽度<0.1μm。由于流体与周围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在通常温度和压力下,流体不能流动;增加温度和压力,也只能引起流体呈分子或分子团状态扩散。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2分):

1、试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⑴沉积作用影响

沉积作用对碎屑岩储集性能的影响是最根本的。碎屑岩颗粒的成份、粒度、分选、磨圆、排列方式、基质含量及沉积构造是影响物性的主要参数,它们都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

①矿物成份的影响

矿物颗粒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矿物颗粒的耐风化性,即性质坚硬程度和遇水溶解及膨胀程度;其二,矿物颗粒对流体吸附力的大小。一般性质坚硬、遇水不溶解、不膨胀,遇油不吸附的颗粒组成的砂岩储油物性好,反之则差。

碎屑岩石英、长石占95%以上。因此二者的相对含量对储油物性的影响最显著。一般石英含量越高储油物性越好。其原因是:

长石比石英易被石油和水所润湿,当长石和石英都被石油或水润湿时,在其表面所形成的液体薄膜因分子间的引力而不能自由流动,减小了孔隙及喉道流通空间,使渗透率降低。而长石颗粒表面液膜比石英厚,因此对渗透率的影响也较石英大。

石英比长石抗风化能力强,颗粒表面光滑,油气易流动。而长石不耐风化,其颗粒表面常有一层次生高岭土或绢云母,它们易吸水膨胀,堵塞原来的孔隙或使其变小,而使其孔渗性变差。但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

②颗粒的大小及分选

在理想状况下,由均等大小球体颗粒组成时,其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无关。但实际在自然条件下,颗粒大小是不均匀的。粒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粒度减小绝对孔隙度增大,但渗透率减小;岩石颗粒分选好,颗粒大小均匀,则孔渗性好;反之分选差,颗粒大小混杂,则大颗粒构成的大孔隙会被小颗粒所堵塞,从而减小了孔渗性。

③碎屑颗粒的形状、排列和接触方式

形状一般指颗粒的圆球度,颗粒被磨圆的程度越好,孔渗性越好;反之,不规则形状的颗粒易发生凹凸镶钳而使孔渗性变差。颗粒的排列方式越不紧密,孔渗性越好,反之则差。

④沉积构造的影响

层理不明显的块状砂岩,颗粒均匀、泥质含量少,储油物性好,且无明显方向性;砂泥薄互层砂岩,粒细泥多,物性差,层面方向比垂向渗透率为大。层理明显的砂层沿层理面方向渗透性好。

⑵成岩作用影响

①压实作用:使孔隙减小。

②胶结作用:其影响主要是胶结物成份、含量及类型的影响。

胶结类型分四类: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杂乱式四种。以接触式最好,泥质含量少;其次为孔隙式,其它差。

胶结物性质:以泥质胶结为好,其它钙质、铁质、硅质胶结,物性较差。

胶结物的多少的影响:胶结物或填隙物含量高,粒间孔隙多被它所充填,孔隙体积和孔隙半径都会变小,使孔渗性变差。

③溶解作用的影响:溶解作用可发生于岩石颗粒、基质、胶结物。溶解作用可产生次生孔隙使物性变好。

④交代作用:在埋深较大的地方、高Ph值条件下,方解石交代石英、长石,而在浅层低Ph的条件下,石英交代碳酸盐岩、白云石交代方解石等。方解石交代各种难溶的硅酸盐矿物,然后方解石又被溶解而产生孔隙。

⑤重结晶作用:砂岩中的重结晶主要发生在胶结物和基质中,可产生较多的细小晶间孔隙。使孔渗性变好。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最新石油地质学全国考研真题打印版.doc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 2003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氯仿沥青“A” 2 #值P36 3 可燃冰(固态汽水化合物)P21 4 次生油气藏 5 力场强度 6 有效渗透率P43 7 输导层P163 8 地层油气藏P76 二简答: 1 ROCK-EV AL原理及应用(岩石热解)P129 2 聚集型天然气特点和类型P20 3 水动力圈闭特点和类型P90 4 油气初次运移的介质条件P140 三论述: 1 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P105-108) 2 不整合油气藏的形成条件P80-85 3 举例说明油气藏形成条件(大中型)P157 (第七章全部内容的总结还要加上具体的例子) 2004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盖层微渗漏 2 石油 3 伴生气 4 成烃坳陷 5 含油饱和度 二简答: 1 不整合油气藏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 2 岩性油气藏封闭机理、特点和主要类型 3 石油化合物组成和特点 4 评价有机质成熟度方法 5 天然气分类方法 三论述: 1 油气藏形成充分条件 2 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 3 断层与油气聚集 4 油气藏形成时间确定方法及评述 2005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圈闭(现代概念) 2 储集层

4 天然气水合物 5 生物标志化合物 6 干酪根 7 油气聚集 8 饱和度中值压力 二简答: 1 有机质类型的确定方法 2 盖层的封闭机制及评价参数 3 背斜油气藏的概念、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三论述: 1 论述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及其特点(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2 举例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充分条件 3 影响砂岩储层储集性因素 2006年试题 一、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元素组成。其中主要是,他们的元素组成一般为。 2、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可将圈闭分为四大类:即,各大圈闭又可根据圈闭形态和遮挡条件,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类。 3、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性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成为。 4、通常要从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来对烃源岩做出定性定量评价。 二、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有效渗透率 3、含油气系统 4、原生油气藏 4.1、次生油气藏 5、油气初次运移 6、煤层气 三、简述题 1、差异聚集现象及其实质 2、断层油气藏概念、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四、论述题 1、试述干酪根热降解成油气理论 2、举例试述区域构造运动(不整合)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代码:433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个词5分) 1.沉积有机质 2.流动空隙度 3.盖层 4.有效通道空间 5.岩性油气藏 6.原生油气藏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一(含答案)

试题一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基础》适用班级: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岩石: 2、矿物: 3、沉积岩: 4、地质作用: 5、构造运动: 6、沉积相: 7、油气的运移: 8、石油: 9、油气藏: 10、圈闭: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地球的形状为的椭球体。 2、外力地质作用是指以为主要能源而引起地表形态和发生 变化的地质作用。 3、成岩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4、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有趋向于的习惯,晶体的这种习惯称结晶 习性或简称晶习。 5、深成侵入作用形成的岩体主要呈、产出。 6、促使岩石变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及。 7、层理由、、等要素组成。

8、生物演化的特点是:、、。 9、年代地层单位包括、、、、时间带六级。 10、通常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将构造运动划分为运动和运动两 类。 11、断层的要素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岩石是否发生变质的标志是要看其有无重结晶现象或有无形状的改变。() 2、在碳酸盐岩中,方解石含量大于50%的为石灰岩类,白云石含量大于50%的 为白云岩类。() 3、湖成三角洲亚相属于碎屑湖泊相。() 4、地层接触关系通常指上下地层的产状变化关系。() 5、采收率是可采储量与剩余可采储量的比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碎屑岩的结构与储油物性的关系如何? 2、粘土岩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3、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是什么? 4、简述断层的分类。

5、油气藏有哪些类型? 五、作图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绘图示意断层的产状要素 2、绘图示意褶曲根据形态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述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有哪些?

石油地质学教案 考试题及答案

A 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系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 2.含油气盆地 3.门限温度 4.生物化学气 5.石油地质储量 6.有效渗透率 7.油型气 8.油气二次运移 9.干酪根 10.油气田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 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3.烃源岩的特点是;储集岩的特性是;盖层的特征是。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 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 7.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 、等。 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 。 10.地层异常高压主要成因有、、 、、。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烃源岩只要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 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 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 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 五、论述题(共23分) 请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 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 井25m。 (1)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doc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x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 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0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燃 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x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界、是—、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 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O

三、选择题(10x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c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d )o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b )o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b )。 A.风化■—搬运一剥蚀一沉积一成岩 B.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C.剥蚀一风化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D.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o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 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x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石油地质学考试卷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 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 氯仿沥青“A ” 2. 生油窗 3. 相渗透率 4.隐蔽圈闭 5. 油气田 6.含油气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 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 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 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 、 和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 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 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 B:; C:; 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 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 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 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 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 系。大庆油田位于盆地; 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A为; B为;C为;D为。 A B

202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考试为闭卷。掌握石油地质与勘探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石油地质学问题。试题总分150 分,试题类型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题(含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等)、综合论述题和图件分析题。答题要紧扣题意,论述题要阐述清楚,名词解释简明扼要。 二、考试内容: 1.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基本特征;(1)石油的组成与物理性质;(2)天然气的组分与物理性质;(3)油田水的特征;(4)油气中的稳定同位素。 2.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1)油气的成因概述;(2)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3)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4)天然气成因类型与特征;(5)烃源岩特征;(6)油源对比。 3.储集层和盖层(1)储集岩的孔隙性和渗透性;(2)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特殊岩类储集层;(4)盖层的类型、封闭机理及影响盖层有效性的因素。 4.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1)油气运移的相关概念;(2)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通道、时期和模式;(3)油气二次运移的相态、动力和阻力、输导体系、主要方向和距离;(4)油气运移的研究方法。

5.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1)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2)油气聚集的原理;(3)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条件;(4)油气藏的破坏和再形成;(5)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6)凝析气藏的概念及形成条件;(7)气藏与油藏形成及保存条件的差异;(8)非常规气藏的形成;(9)三场与油气成藏形成的关系。 6.油气藏的类型及特征(1)油气藏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案;(2)各类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典型实例。 7.油气聚集单元与分布规律(1)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区、含油气盆地的概念;(2)主要类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典型实例;(3)含油气系统的含义及研究内容;(4)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8.油气勘探的理论与方法(1)油气勘探的主要理论依据和勘探方法;(2)油气资源与储量的含义和分级;(3)油气资源评价的任务和对象、主要方法。 9.油气勘探的程序和任务(1)油气勘探程序;(2)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的含义、主要任务、主要技术方法及工作部署的原则;(3)滚动勘探开发的含义、特点、程序及部署原则;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分钟,满分:150 分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7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油气藏与油气田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 6、油型气和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1×25=25) 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基本原理,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油气田勘探复习题——填空题(含答案)

《油气田勘探》习题—填空题 绪论 1.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而油气田勘探是找油的方法论。 2.油气勘探是一项特殊的科研活动,具体表现为,油气勘探具有地区性强、预测性强、探索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对于一个勘探工作者而言,具有成油模式、找油信心、创新思维三者尤为重要。 3.作为一项高科技的产业,油气勘探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高、利润高的特征。 4.油气勘探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地质风险、技术风险、工程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 5.原始找油理论发展阶段,找油的依据包括油气苗、地形地貌特征等。 6.圈闭聚油理论的形成,说明地质勘探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局部的油气聚集规律。 7.盆地找油理论的实质,是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与圈闭找油理论的有机结合。 第一讲油气勘探技术 1.油气勘探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调查技术、油气井钻探技术、实验室分析测试等三大类. 2.油气勘探综合评价技术主要包括:盆地分析、盆地模拟、区带评价、圈闭评价、油气藏描述等。 3.油气调查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油气资源遥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4.非地震物化探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的简称。 5.剩余重力异常是布格重力异常经过区域场校正后得到的,可用于划分盆地构造单元。 6.重力勘探检测的主要参数是重力加速度;而磁法勘探检测是主要参数是磁

化率。 7.总体上,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的磁化率较高,而沉积岩的磁化率较低。 8.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酸性岩,岩石的磁性具有依次降低的特点。 9.为求得相当于垂直磁化条件下的磁异常,需要对采集到的磁法勘探资料进行化极处理。 10.磁法勘探资料的向上延拓处理,可以压实浅部干扰,突出深部信息。 11.地震勘探根据部署目的和测网的差别可以分为概查、普查、详查、精查(三维地震)四个主要阶段。 12.资源调查时期的探井通常称为区域探井,早期的称为科学探索井、后期的称为参数井。工业勘探时期的探井包括:预探井和评价井。 13.录井技术依据其学科原理的差别,可以分为基于地质学原理的录井、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录井、基于化学原理的录井三大类。 14.综合录井采集的基本信息包括岩石可钻性信息、钻井液信息、随钻测量信息三大类。 15.随钻测量信息主要用于几何导向和地质导向等方面。 16.根据测试时机的差别,测试工作可以分为:中途测井和完井测试。根据取样方法的差别,测试又可以分为:钻杆测试和电缆测试等。 第二讲油气勘探程序 1.勘探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勘探对象、地质任务、资源-储量目标。 2.资源调查时期(或区域勘探时期)可以根据任务和目标的差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大区概查、盆地普查、区域详查。 3.油气勘探的对象包括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地质单元,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含油气区带、油气田、油气藏。 4.资源调查时期的目标是提交不同级别的资源量,而工业勘探时期是提交不同级别的储量。 5.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择盆、选凹、定带。 6.工业勘探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发现油气田和探明油气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 1999年 一、名词解释(2.5×8=20)( 8、9题任选一题) 1、低—未熟油 2、相渗透率 3、油气田 4、圈闭 5、生油窗 6、油气聚集带 7、油气系统 8、控制储量 9、干酪根 二、填空题(1×30=30) 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 (50)( 4、5任选一题) 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 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 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 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 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 2000年 一、名词解释(4×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二、简答题(7×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001年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4×5=20)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二00三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答案

二00三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石油地质学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只有当埋藏深度足够大,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 度界限称为有机质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液态石油大量生成的阶段称为生油窗。生油门 限对应点,而生油窗对应一个范围。 2、油气藏与油气田: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 系统和油水界面。油气田是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亦称有效渗透率, 其不仅与岩石的性质有关,也于其中流体的性质和它们的数量比例有关。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油气自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油气的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 气进入储集层之后的一切运移都称为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剥蚀突起或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的不渗透地层所覆盖形成的圈 闭为地层不整合圈闭,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是在水盆继续扩大,水体加深的情况下,在砂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泥岩形成的圈闭。 6、油型气与煤型气:油型气系指腐泥型干酪根进入成熟阶段以后所形成的天然气,它包括伴随生油 过程形成的湿气,以及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和液态烃裂解形成的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凡煤系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 1、随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偏重),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 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轻)。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膏岩类)和(泥质岩类),少数为(碳酸盐岩类)。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即(物性封闭)、(超压封闭)和(烃浓度封闭)。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地层压力)、(流体 压力)、(毛管力)。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高势)区向流体势的(低势)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根据盆地沉降史、圈闭发育史、生排烃史)、(根据饱和压 力)、(利用波义尔定律)、(流体历史分析)。 7、油气资源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 8、渤海湾盆地属于(裂谷)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第三系)。 三、简述题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类型元素组 成H/C O/C结构物质来源生油潜力大 小 第 1 页共 2 页

石油地质学试题库word精品

一、名词解释 绪论 1石油地质学 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1石油沥青类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3石油(又称原油) 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4气藏气 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5气顶气 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6凝析气 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7固态气体水合物 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 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 8油田水 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 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9底水 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10边水 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11重质油 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的具有较大的粘度和密度的原油。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的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的特点。第二章油气显 1油气显示 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2油苗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地质作业答案详解

1.三大类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什么? 沉积岩在最上层,其下是变质岩,岩浆岩呈不规则形状穿插分布于上述两大类岩石的各种裂隙中。 2.矿物的解理与光泽各有哪些类型? (1)解理:a.极完全解理b.完全解理c.中等解理d.不完全解理e.极不完全解理 (2)标准光泽a.金属光泽b.半金属光泽c.金刚光泽d.玻璃光泽 (3)特殊光泽:a.油脂光泽b.蜡状光泽c.丝绢光泽d.珍珠光泽e.土状光泽 3.简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其类型。 岩浆岩的类型是依据岩石成份中SiO2成份含量的高低分为: 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 4.简述沉积物输移的方式及被输移物质的类型。 (1)化学输移:可溶盐类的溶解输移方式; (2)机械输移:即动力携带,物质粒径不同,机械输移方式也不同。 推(拖)移:d>2mm ,砾在河床面上滑动,翻滚前进; 跃移:d=2~0.05mm 砂,在水体中忽上忽下,弹跳前进; 悬移:d<0.05的物质,粉砂+粘土,在水体中长期、长途携带运 动。 5.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方式是什么? (1)温度的作用:显然T 越高,变质作用越容易发生,作用方式是: 促使矿物重结晶; 形成特殊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 (2)压力的作用:显然P 越高,变质作用越容易发生,作用方式是: 形成定向构造 变质应力矿物 (3)化学活动性流体:指地下岩缝中的弱酸性汽水溶液,它一方面起媒介作用,促进物质运移交换;另一方面自身也参与变质反应,如 3MgCO 3+4SiO 2+H 2O (热)→Mg 3[Si 4O 10](OH)2 +3CO 2↑ (菱镁矿) (滑石) 6.以结构图形式简述地质年代的结构体系。 7.简述并画图示意褶皱的几何形态分类依据及类型。 (1).横剖面上轴面产状类型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同斜褶皱 平卧褶皱 翻卷褶皱 (2)横剖面上岩层的弯曲形态类型 箱形褶皱 扇形褶皱 圆弧形褶皱 尖棱形褶皱 8.简述并画图示意断层的分类依据及其类型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 绪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 ①油气成因问题 ②油气成藏问题 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 一、名词解释 1.石油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 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3.油田水 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 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 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 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 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 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 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 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 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 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 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 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 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 NaHCO3型和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 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一、名词解释 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2,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3,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Q—单位时间内流体的通过岩石的流量,/s F—岩石的截面积, U—液体的沾度, L—岩样的长度,cm )—液体通过岩石的压力差, K—岩石的渗透率,μμμ 4.相对渗透率:岩石中有多相流体渗流时,岩石对某一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叫做相对渗透率。 5.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是指岩层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流体的渗透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