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复习资料解析

企业文化复习资料解析
企业文化复习资料解析

单项选择题:

1、企业文化是一种推动生产力的强大要素。它是一种来自文化的力量,也可以叫(B)。A.作用力B.文化力C.向心力D.凝

聚力

2、狭义文化是指(B)。A.人们的行为准则B.社会意识形态C.心理意识D.冲突的处理过程

3、美国学者学习日本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B )是推动经济、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A.生产力B.文化力C.价值观D.国

4、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是(D)。A.党的领导B.资金C.利润D.广大消费者

5、从企业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西方企业价值的发展历经三个历史阶段,它们依次是经济人、社会人及(A)的价值观阶段。A.以

人为本B.科学管理C.顾客为上帝D.道德至上

6、礼仪在企业中指导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每一种礼仪的背后都体现了企业文化的一种(C )。A.意志B.理想C.信念D.表

7、凝聚力是一种情感,凝聚力首先可以通过企业对职工的(B )表现出来。A.纪律约束B.关爱C.严格要求D.福利保障

8、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细胞,它的生存与发展一方面依赖社会向它提供的必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承担起它对(D )。

A.员工的保障要求B.政府的责任C.公众的关心与爱护D.社会应负的责任

9、企业价值观的共享性,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基本特征,形成一种(C ),使得广大职工感到与众不同。A.凝聚力B.统一认识C.认

同感D.一致行动

10、企业环境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念体系的(B )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小气候” 文化氛围内涵。A.主体B.依托C.主导D.协

11、我们知道,哲学家不一定成为企业家,但企业家必须具有(C )头脑。A.数学B.利润C.哲学D.善于用人

12、员工文化素质不仅决定员工的业务水平,而且影响员工的(D )。A.工资水平B.道德水平C.政治水平D.精神面貌

13、人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积累包括职业流动、在职训练及(A )等。A.教育B.帮助C.批评D.奖

14、反馈激励中,正反馈激励的主要方法是(B)。A.批评与自我批评B.表扬和奖励C.干群间互通信息D.经验交流

15、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有一位成功的(B)。A.贤内助B.企业家C.经济人D.法人

16、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由(A )大部分组成。A.两B.叁C.肆D.伍

17、CIS 战略中的理念识别系统、(D )和视觉识别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A.规范操作系统B.信息分析系统C.实

证研究系统D.行为识别系统

18、在CIS 战略的基本功能之外,CIS 战略除了具有识别功能、传播功能、协调功能以外,还具有(B )。A.搜索功能B.管理

功能C.报时功能D.通讯功能

19、在企业文化氛围的三要素中,下述属于要素之一的是(B )。A.企业内的员工互动氛围B.企业的物质环境氛围C.企业的形

象氛围D.企业的营销氛围

20、企业规章制度内,各种制度的内容除了具有统一性和准确性以外,还必须具有(C )。A.正确性B.通俗性C.合法性D.延

续性

21、21、(A )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核心问题。A.激励B.利润C.奖金D.表扬

22、企业文化传播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传者、受者、媒介、信息、反馈,还包括(B )。A.空间B.信道C.时间D.地点

23、下述文化传播媒介属于书面语言媒介的是(A )。A.社交书信B.笑声C.掌声D.演讲

24、在内部沟通障碍及排除的内容中,下述属于来自接受者的沟通障碍的是(A )。A.理解障碍B.文化差别C.团体文化氛围不

和谐D.渠道不通畅

25、下述几个方面的差异表现不属于文化差异的是(D )。A.民族差异B.历史差异C.环境差异D.个人心理差异

26、在东方文化之间冲突的原因分析中,下述不能属于东方文化之间冲突原因的是(D )。A.民族性格难以兼容B.由于熟识而争

执C.文化差异受到忽视D.重视物质、金钱就是一切

27、在企业文化的评价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评价。根据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对(A )着重进行考察、评价。A.对顾客需求的重视程度

B.职工培训C.攻关誓师会D.演讲比赛

28、日本企业文化模式的特点是(B )。A.突出个人能力,强调理性主义管理B.重视团队精神C.重视职工参与管理D.宗族式

管理

29、企业文化创新不外乎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渐进的、内生的、温和型的(B )式创新。A.革命主义B.改良主义C.智暴D.和

风细雨

30、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优点是强烈的道德色彩、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顽强的再生能力以及(C )。A.重道轻艺B.知识的研

讨和功利的追求C.积极的入世精神D.强调“尊经”“征圣”“法古” 、、1.B 2.B 3.B 4.D 5.A 6.C 7.B 8.D 9.C 10.B 11.C 12.D 13.A 14.B 15.B 16.A 17.D 18.B 19.B 20.C 21.A 22.B 23.A 24.A 25.D 26.D 27.A 28.B 29.B 30.C

1.( ) 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A 广义的文化B 社会文明C 民族文化D

人类文化

2.现代管理思想分为二大流派,即( ) A 制度科学派和行为科学派B 制度科学派和管理科学派C 管理科学派和行为科学派D 管

理科学派和需求层次学派

3.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要素,它们之间是( ) 的关系。A 辨证B 局部与整体C 相互制约D 相互促进

4.西方企业价值观的发展历经( ) 历史阶段。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

5.( ) 是企业价值观构成的最基本层次。A 个人价值观B 群体价值观C 企业整体价值观D 企业经济价值观

6.群体价值观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 ) 所拥有的价值观。A 群体B 大群体C 小群体D 联合体

7.( ) 是一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A 企业哲学B 企业价值观C 企业文化D 企业经营管理

8.塑造企业价值观必须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 ) 相统一的原则。A 社会责任B 文化C 管理D 精神

9.企业家精神是( ) 的基础,而企业家素质又构成企业家精神的基础。A 企业价值观B 企业精神C 企业文化D 企业管理方式

10.一个企业的员工风貌如何,除了取决于员工地位外,还取决于( ) 。A 员工收入B 员工个性C 员工素质D 员工和领导的关

11.企业形像的好坏取决于( ) 本身。A 企业行为B 企业价值观C 企业管理D 公众评价

1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具有( ) 。A 正确的使命感B 有效的管理C 出色的市场拓展能力D 良好的公众形象

13.( ) 是企业员工总体行为特点的素质概括,是企业规范员工行为的风气和习惯。A 企业道德行为规范B 企业风尚C 企业精神

C 企业价值观念

14.CIS 战略最早源于( ) 的德国AEG 电器公司。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B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C 五十年代D 六十年代

15.企业识别系统的导入与实施,其本质反映( ) 。A 企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 企业经营哲学的决定作用C 民族文化典型特征D

企业的理念识别过程

16.在CIS 战略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是( ) 的基础性工作。A 初步阶段B 调研阶段C 开发设计阶段E 完成阶段

17.好的或有益的企业文化就是( ) 的企业文化氛围。A 严肃等级型B 自由宽松型C 宽松等级型D 灵活多样型

18.企业( ) 的营造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畅通的文化网络。A 文化氛围B 精神氛围C 物质氛围D 制度氛围

19.企业文化网络是企业内部一种非正式的,民间的( ) 。A 文化团体B 文化活动C 基本联系手段D 企业文化管理部门

20.企业文化网络之中,通过影响当权者而左右局势的人是( ) 。A 讲故事者B 说教者C 幕后人D 小道消息传播者

21.“软”管理作为依靠( ) 进行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管理。A 企业形象B 个人能力C 精神等要素D 人际关系

22.以SMT 为代表的创新授权机制的主要内容就是上级把一个组织中的( ) 授予下级。A 人事权B 管理权C 经营权D 决策

23.企业文化的管理就是运用( ) 规范企业活动的特定机制,手段,途径,方法的总称。A 企业行政力量B 企业目标C 企业价

值观 D 企业文化理论

24.中国的企业文化以( ) 为基石。A 伦理原则B 盈利水平C 领导意志D 人际关系

25.在企业文化传播媒介中,答记者问属于( ) 。A 实物媒介B 人体媒介C 大众传播媒介D 符号媒介

26.通过沟通协调好( ) ,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A 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B 企业内部员工关系C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D 企业和大众媒体间的关系

27.通常,( ) 企业海外子公司的总经理更可能拥有很大的权力。A 日本B 美国C 法国D 中国

28.目前,绝大部分在华外资企业进入了( ) 状态。A 跨文化互渗管理B 克隆管理C 文化融合管理D 文化排斥

29.约翰科特认为,只有与( ) 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才是好的,有效的企业文化。A 企业环境B 企业目标C 企业行为D 企业绩

30.( ) 重视人和的因素,形成家族式的管理,并且讲究经营策略。A 华人企业B 日本企业C 美国企业D 西欧企业

1A 2C 3B 4A 5A 6C 7A 8A 9B 10C 11A 12A 13B 14A 15C 16B 17B 18B 19C 20C 21C 22D 23D 24A 25D 26B 27C 28A 29A 30A

1、制度文化处于核心层和表层之间,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把精神文化恰当地转化为(B )A.广义文化B.物质文化C.教育文

化D.狭义文化

3、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和前提条件是(D)A.资金B.社区关系C.政府的指导D.消费者或客户

4、外向型的价值观,又称作面向(B)的价值观A.外来人员型B.顾客型C.将来型D.目标型

5、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更能增加企业效益,和(B)A.降低企业成本B.社会效益C.企业的凝聚力D.企业的向心力

6、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把(A)视为企业的主要价值观念。A.以人为本B.英雄人物C.管理为核心D.凝聚力

7、经验表明,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B)约束机制,对企业及其员工行为的规范与约束是十分有效的。A.“硬

性” B.“软性” C.“规范” D.“制度”

8、企业价值观必须被企业全体职工或绝大多数职工所接受、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A )A.达成共识后才形成的B.制

订公约后形成的C.签订合约后形成的D.集中讨论,表决通过的

9、企业社会伦理观是企业价值观念体系的(A )构成部分。A.主导B.主体C.次要D.协助

10、制度既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B),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衡

等条件

11、一个企业的员工风貌如何,除了取决于员工地位外,还取决于(B )A.员工文化B.员工素质C.员工信仰D.员工风

12、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积累包括教育职业流动及(D )等。A.优化结构B.减员增效C.用

足工时D.在职训练

13、企业活动的外向动力表现为竞争力,企业活动的内在动力则集中体现为(C )A.向心力B.文化力C.竞赛力D.凝聚力

14、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条件和工作氛围的(A )A.总体表现B.重要因素C.重要手段D.有效作用15、CIS 战略具有整

体的统一性和( B )特征。A.有机的结合性B.独特的识别性C.相互的沟通性D.共同的协作性

15、CIS 战略中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B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A.信息处理系统B.视觉识别系统C.经

验实证系统D.操作体系系统

16、在基本功能之外,战略除了具有管理功能、CIS 识别功能、传播功能,此外还具有(A )A.协调功能B.调频功能C.通

讯功能D.分离功能

17、企业文化氛围包括的三要素中,下述不属于要素的是(B )A.企业的物质环境氛围B.企业的伦理环境氛围C.企业的精

神氛围D.企业日常管理的制度氛围

18、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劳动时间规定和劳动纪律应归属于(B )A.用工制度B.劳动制度C.人事制度D.领导制度

19、文化不仅是人的本性的体现,也是人的力量的显现。文化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对人的行为发挥有效的影响、干预、引导、

调节人的行为。这就是( A )A.文化力B.凝聚力C.向心力D.企业文化的好处

20、传播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传者、受者、信息、信道,此外还包括(C )A.汇总B.目的地C.反馈D.时空环境

21、下述文化传播媒介属于书面语言媒介的是(D )A.通电话B.语调C.目光D.会议纪要

22、在内部沟道障碍及排除的内容中,下述不属于来自沟道的来源的是(D )A.语言表达能力欠佳B.个人信誉不被看好C.沟

通技能较差D.渠道不通畅

23、下述不属于企业文化外部传播原则的是(C )A.多样性原则B.真实性原则C.整合原则D.适度性原则

24、在东方文化之间冲突的原因分析中,下述不能属于东方文化之间冲突原因的是(D )A.管理过于集权B.文化差异受到

忽视C.相互戒备和傲视对方的民族心态D.培养融合文化的人力资源

25、企业文化评价要素,除了选取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网络,企业行为规范作为要素,还应选取(A )作为要素较

为适当。A.企业环境的适应性B.科学发展观C.科学人才观D.以人为本

26、美国企业文化的模式是(A )A.突出个人能力,强调理性主义管理B.重视团队精神C.重视职工参与管理D.家族式

管理

27、企业文化创新的因素,除了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企业资本重组,还包括(D )A.在科学发展观下指导企业的发展B.人

的因素第一C.企业的创新要走自力更生之路D.企业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观念的转变

28、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优点是积极的入世精神、强烈的道德色彩,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以及(A )A.顽强的再生能力B.重

道轻艺C.强调“尊经”“征圣”“法古” 、、D.知识的研讨和功利的追求

29、下述不能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的是(B )A.尚贤任能B.团队精神C.刚健进取D.求是务实

1.B 2.D 3.D 4.B 5.B 6.A 7.B 8.A 9.A 10.B 11.B 12.D 13.C 14.A 15.B 16.B 17.A 18.B 19.B 20.A 21.C 22.D 23.D 24.C 25.D 26.A 27.A 28.D 29.A 30.B

1、我们尽管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但仍然需要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点,同时对我们文化中的一切不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积淀,应

当( C )A.勇于改革B.批判吸收C.无情抛弃D.合理应用

2、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D )A.劳动B.创造C.思维D.文化

3、企业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但它在各个企业所采取的形式却又是(C )A.同一的B.复合的C.多种多

样的D.单调的

4、企业要在社会上塑造良好形象,首先在(A )塑造良好的形象A.社区B.消费者C.客户D.企业

5、从企业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西方企业价值观的发展历经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C )、社会人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阶段。A.个体生产者B.儒商C.经济人D.利民者

6、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最重要、最关键的是(D )A.奖金B.管理制度C.资金设备D.重视人的因素

7、具有强烈文化的企业特别重视企业内部的(A ),不断地满足企业职工的情感需求,加强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及企业内部人

际关系的吸引力。A.情感投资B.员工互动C.科学管理D.纪律制度

8、企业文化中崇高社会目标的规定、企业文化网络的建立等为企业如何协调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B )A.活动空间B.现

实的选择C.价值评判D.约束机制

9、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B )都是来自企业价值观的共享性。A.统一行动B.内在驱动力C.工作热情D.忘我精神

10、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这一总和称为(B )A.企业的价值B.企业哲学C.企业伦理D.企

业的信念

11、正直的企业家在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时,讲道德、(B )A.守纪律B.守信用C.关心人D.尊重人

12、企业员工在道德素质方面到少应当具备两种:除了忠心以外,还必须(B )A.勇敢B.正直C.能吃苦D.谦虚

13、目标激励的作用表现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以及(A )A.使个人利益与企业目标得到统

一B.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C.向英雄人物学习D.让职工亲眼看到领导者的模范行为

14、负反馈激励的主要方法是(B )A.表扬与奖励B.批评和惩罚C.上下互通信息D.经验交流

15、如何科学地设计(C ),正是CIS 战略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A.经营计划B.销售方案C.企业形象D.企业文化

16、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由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组成,下述行为属于外部系统的是(D)A.环境营造B.员工教育C.员工行为

规范D.广告规划

17、CIS 战略中的(A )、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A.理念识别系统B.信息分析系统C.实

证研究系统D.规范操作系统

18、在基本功能之外,CIS 战略除了具有管理功能,协调功能、传播功能以外,还有(C )A.通讯功能B.报时功能C.识

别功能D.运算功能

19、(A )的企业文化氛围主要通过物的陈列来烘托出一种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A.静物陈列型B.活动渗透型C.混合型D.氛围浓烈型

19、企业精神氛围的营造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A ),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传播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丰富多

彩的企业活动。A.畅通的文化网络B.员工的学习C.员工娱乐D.企业的礼仪

20、企业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B )A.抓紧员工的培训B.调动人的积极性C.树立英雄人物D.进行社会宣传

21、企业传播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受者、信息、信道、媒介反馈。还包括(D )A.时间B.空间C.公众D.传者

22、下述文化传播媒介属于书面语言媒介的是(B )A.演讲B.谈判决议C.目光D.鼓掌

23、在内部沟通障碍及排除的内容中,下述属于来自接受者沟通障碍的是(A )A.心理因素B.沟通技能较差C.个人信誉不

被看好D.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24、下述几个方面的差异表现,不属于文化差异的是(D )A.历史差异B.民族差异C.意识形态差异D.生理差异

25、在东方文化之间冲突原因分析中,下述不能属于东方文化之间冲突原因的是(C )A.民族性格难的兼容B.相互戒和傲视

对方的民族心态C.精神与物质并举D.管理过于集权

26、在企业文化的评价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评价,根据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对以下内容(B )着重进行考察,评价A.节日联欢

B.经理人员对股东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C.技术装备D.职工精神状态

27、西欧企业文化模式的特点是(C )A.突出个人能力,强调理性主义管理B.重视团队精神C.重视职工参与管理D.宗

族式管理

28、企业文化创新不外乎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快速的、外来的、激烈的(D )式创新。A.和风细雨B.智暴C.改良主义D.革

命主义

29、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优点是积极的入世精神、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顽强的再生能力、以及()B A.知识的研讨和功利

的追求B.强烈的道德色彩C.重道轻艺D.强调“尊经”“征圣”“法古” 、、

30、1.C 2.D 3.C 4.A 5.C 6.D 7.A 8.B 9.B 10.B 11.B 12.B 13.A 14.B 15.C 16.D 17.A18.C 19.A 20.A 21.B 22.D

23.B 24.A 25.D 26.C 27.B 28.C 29.D 30.B

1、美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大体经历了( B ) 阶段。A 二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

2、企业文化集中表现在( C ) 上。A 企业盈利上B 企业管理上C 企业价值观念上E 企业争力上

3 、学术界认为,( C ) 的问世,标志着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系统的管理理论。A <> B <<追求卓越>> C <<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 D <<美国企业精神>>

4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也是企业文化的( A ) 。A 前提条件B 推动力C 充分必要条件D 重要因素之一

5、企业价值观的发展呈现出( D) 的趋势。A 多元化B 快速变化的C 和企业环境一致化D 多元化和个性化

6、( C ) 在企业中具有传播和解释企业文化的功能。A 人力资源部门B 企业发展规划部门C 企业文化网络D 企业文化节点

7、从( A ) 看,企业价值观由职工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企业整体价值观这三个层次构成。A 纵向方面看B 横向层面看C 行为科学角度 D 企业文化角度

8 、企业( B) 是企业价值观体系的主导构成部分,是企业的主导价值目标。A 经济价值观B 社会伦理观C 整体价值观D 群体价值观

9、( B ) ,即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理念和长期形成的风范。A 企业价值观B 企精神C 企业文化D 企业管理方式

10 、( D ) 是增加工人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方式。A 精神鼓励B 增加工资C 严格规章制度D 工人参与

11、( C ) 是指社会公众对企业总体的,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态度和评价。A 企业精神B 企业发展战略C 企业形像D 企业评价

12、市场竞争力属于( B ) 。A 企业表层形象B 企业深层形象C 企业文化形象D 企业市场战略

13、质量控制属于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中的( B ) 。A 内部系统B 外部系统C 价值观念系统D 文化系统

14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CIS 战略组成部分之一,最终目的是建立理想的( C ) 。A 企业文化B 企业市场地位C 企业形象D 企业凝聚力

15、顾客及社会公众对企业信赖和偏爱的最根本的内在根据是( B ) 。A 服务B 质量C 广宣传D 信誉

16、提案立项是CIS 战略导入的( A ) 。A 初步阶段B 首要目的C 中级阶段D 重要任务

17、为了管理好企业,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企业文化网络中人( B ) 。A 加以限制B 建立亲密的特殊关系B 不加限制,但是故意疏远

D 提升到管理层18 人是经济与文化在企业中( A) 的有效载体。A 相统一B 相互作用C 共同进步D 共同作用

19 、企业目标是企业创造财富的( B ) 的量化要求。A 规模B 具体步骤C 目标D 总体方法

20 、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最终都要归结到全体从业人员的( D) 的提高上来。A 企业忠诚度B 工作能力C 工作积极性D 思想文化素质

21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是( C ) 。A 进行大规模集中生产B 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C 开发人力资源D 统一企业价值观

22 、组织和其成员,组织和其所处环境之间的沟通交流称作( C ) 。A 人际传播B 大众传播C 组织传播D 自身传播

23 、企业内部沟通,( B ) 是最基本的策略。A 自由表达B 倾听和对话C 协商一致D 全体介入

24、美国文化可归属( B ) 一类。A 高度关系文化B 低度关系文化C 比非洲文化更进步的文化D 日耳曼国家文化

25、外资在华企业的本土化程度顺序是( D) 。A 美国>日本>欧洲B 日本>美国>欧洲C 欧洲>美国>日本D 美国>欧洲>日本

26 、马斯洛认为,( D ) 是人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A 生存需要B 尊重需要C 社交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

27、重视管理硬件,追求理性化管理是( B ) 的企业文化。A 西欧模式B 美国模式C 日本模式D 华人模式

28、有人把欧美企业文化归结为( B ) ,把日本,华人企业文化称之为( ) 。A 灵性主义B 理性主义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

29、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是( A ) 。A 多元的复合物B 一元文化C 儒家文化D 优等文化

30、中国传统文化极为推崇( B ) 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A 科学B 道德C 理性D 政治

1B 2C 3C 4A 5D 6C 7A 8B 9B 10D 11C 12B 13B 14C 15B 16A 17B 18A 19B 20D 21C 22C 23B 24B 25D 26D 27B 28B 29A 30B

1、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广义文化包含了除了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和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外,在表层和核心层之间存在

一个(D)。A.道德层B.信仰层C.心理意识层D.教育层

2、企业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种(C)。A.协从关系B.领导与被领导关系C.血缘关系D.肌肤关系

3、就一般企业来说,重要的外部公众关系主要是指与政府关系、与消费关系、与媒介关系还有与(C)。A.外国企业的关系B.民

族之间的关系C.社区关系D.群体关系

4、企业文化的核心是(C)。A.人生观B.目标理念C.价值观D.科学管理

5、以下可以作为表达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的是(A)。A.树立崇高目标B.追求最大利润C.努力降低成本D.天下大同

6、要激发人的积极性,必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灌注一种积极向上的(C)。A.神奇力量B.C.文化观念D.解决问题的态

7、企业价值观不仅使员工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且使员工了解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还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东西,就

是满足社会需要和实现(A)。A.自我人生价值B.个人追求目标C.个人理想D.满足自我

8、要确立科学的企业价值观,首先必须把握企业价值观的(D)。A.要素B.概念C.特征D.内涵

9、企业价值观具有相对的(C)。A.经济性B.复合性C.稳定性D.一致性

10、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以(C)的认同、内化为标志。A.领导集团B.企业个人C.企业群体D.企业经营理念

11、(B)观点的核心在于,企业职工是具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准则、理想人格、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主体。A.经

济人B.文化人C.社会人D.文明人

12、企业的员工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A)。A.道德素质B.身体质量C.政治素质D.人文素质

13、目标激励的作用表现为:使个人利益与企业目标得到统一,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以及(C)。A.增加企业员工的

凝聚力B.向英雄人物学习C.增强职工的责任感D.让职工亲眼看到领导者的模范行为.

14、下述属于企业内在形象的是(B)A.厂区B.价值取向C.办公环境D.员工服饰

15、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实施CIS 战略的(C)A.基础B.核心C.目的D.手段

16、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由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组成,下边行为属于内部系统的是(A)。A.员工行为规范B.品牌包装C.新闻

发布D.公关广告

17、如果把CIS 战略看作一个健康人的肌体,那么理念识别系统(MI)就是企业CIS 战略的(A)。A.心脏B.肢干C.脸

面D.头发

18、(A)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资源,是企业通过长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企业长期扎扎实实工

作所得到的自然回报。A.信誉B.品牌C.形象D.名称

19、家长专制型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工业革命时期企业中普通的企业文化氛围,它反映一种(B)的企业文化。A.领导说话算数B.独

裁专制C.强权政治D.强调等级

20、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包括:管理者素养、管理艺术、员工素质以及(B)。A.冲突B.人员之间的沟通C.干群对立D.分

配不均

21、正确理解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C)。A.核心B.关键C.前提D.必要条件

22、企业文化传播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传者、受者、信息、信道、反馈,还包括(C)。A.时间B.地点C.媒介D.装备

23、下述文化传播媒介属于形体语言媒介的是(D)。A.谈话B.会议纪要C.演讲D.语调

24、在内部沟通障碍及排除的内容中,下述属于来自环境和传媒本身的沟通障碍是(B)。A.心理因素B.团体文化氛围不和谐

C.沟通对象和时机选择不合适D.个人信誉不被看好

25、下述各表现中,归属于民族差异的是(D)。A.历史进程的差异B.法律意识的差异C.哲学思想的差异D.习俗与礼仪

的差异

26、企业文化评价要素除了选取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网络、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作为要素,还应选取(B )作为

要素较为适当。A.英雄人物B.企业形象C.以人为本D.科学发展观

27、在企业文化的评价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评价,根据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对(D)着重进行考察、评价。A.服务态度B.产品

质量C.企业信誉D.对管理人员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的重视程度

28、美国、日本、西欧、非大陆华人四个企业模式的企业文化都坚持(D)。A.好的企业形象B.提高生产效率C.要改善员工

的工作条件D.以人为本的思想

29、企业文化创新不外乎两种形式,下述属于“改良主义”或创新的是(A)。A.温和型B.外来的C.快速的D.激烈型

30、下述不能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的是(C)。A.崇德重义B.注重和合C.亲君子,远小人D.求是务实

1、(D)是支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强大软件,如果没有它,经济和政治的建设就无法进行。A.国民生产总值B.企业环

境C.文明D.文化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造就了人,人在文化中处于(B)。A.协从地位B.中心地位C.主导地位D.领导地位

3、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D)。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纯粹的服从关系C.相互渗透的

关系D.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企业利用(B)做广告宣传,推销商品和服务A.电台B.新闻媒介C.广播D.服饰

5、从企业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西方企业价值观的发展历经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经济人、(D)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阶

段。A.公司集团B.股份公司C.合作生产者D.社会人

6、企业要想有活力,首先要激活人,使人有(D)。A.盼头B.干劲C.方向D.活力

7、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心理的需求与动机,而且还取决于他所在的组织的心理与需求,取决于他所

在的群体的(B)。A.成员互动B.文化因素C.整体素质D.向心力

8、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什么、相信什么、坚持什么、追求什么,都与其(B)有着密切的联系。A.消费者B.价值

观C.发展观D.职工素质

9、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内在驱动力都来自企业价值观的(D)。A.稳定性B.经济性C.约束性D.共享性

10、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以(A)为前提。A.价值观的理念化B.企业哲学C.企业文化的基础D.企业经营观

11、现代企业要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应当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经营,牢固树立(A )。A.市场经济观念

B.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C.市场价值观念D.诚实守信的观念

12、企业员工在道德素质方面至少应当具备两点,除了正直以外,还必须(A )。A.忠心B.诚实C.勇敢D.谦和

13、目标激励的作用表现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使个人利益与企业目标得到统一,以及(B )。A.让职工亲眼看到领导者的

模范行为B.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了解C.向英雄人物学习D.礼仪的规范

14、企业表层形象与深层形象应(A )才能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一种长期发挥作用的完美形象。A.和谐统一B.相互独立C.互

相联系D.相互制约

15、CIS 战略是一种专门用于企业识别系统的(A )战略。A.经营管理B.人员培训C.销售D.科学发展

16、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由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组成,下述行为属于内部系统的是(C )。A.广告规划B.服务活动C.员工教

育D.经营促销

17、理念识别系统是CIS 战略的(A ),它为企业识别系统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石。A.灵魂B.内层C.基础D.手段

18、企业形象从(C )开始,她是企业形象最初、最直接、最重要的评判者,也是形成社会公众形象的基础。A.职工B.领导

C.顾客D.董事会

31、19、(A )的企业文化氛围侧重于通过企业员工的语言、日常工作、生活和行为方式来营造企业文化氛围。A.活动渗透型B.静

物陈列型C.混合型D.氛围淡薄型

19、企业精神氛围的营造就是要在企业中建立畅通的文化网络和(A),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传播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丰富多彩

的企业活动。A.和谐的人际关系B.亲密的干群关系C.协调的人事关系D.严格的劳动关系

20、企业文化管理的首要运行机制,就是建立(C )。A.规章制度B.引进人员制度C.激励机制D.企业保障体系

21、企业文化传播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传者、受者、信道、反馈。还包括(A )。A.信息B.公众C.时间D.空间

22、下述文化传播媒介属于形体语言媒介的是(C )。A.答记者问B.书写文字C.目光D.简报通讯

23、在内部沟通障碍及排除的内容中,下述属于来自环境和传媒本身的沟通障碍是(B)。A.理解障碍B.文化差别C.心理

因素D.个人信誉不被看好

24、下述几个方面的差异表现不属于文化差异的是(C )。A.民族差异B.历史差异C.地域的差异D.意识形态差异

25、在东方文化之间冲突的原因分析中,下述不能属于东方文化之间冲突原因的是(B )。A.由于熟识而争执B.强烈的自我

意识C.民族性格难以兼容D.文化差异受到忽视

26、企业文化的评价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评价,根据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对(C )着重进行考察、评价。A.职工精神状态B.演讲

比赛C.对企业员工利益的重视程度D.职工培训

27、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开办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模式一般是(D )A.突出个人能力,强调理性主义管理B.建

设团队精神C.重视职工参与管理D.企业家族化

28、企业文化创新不外乎两种形式,下述属于“改良主义”式创新的是(C )。A.快速的B.外来的C.内生的D.激烈型的

29、下述不能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的是(D )。A.以人为本B.尚贤任能C.刚健进取D.重道轻艺

32、1.D 2.B 3.D 4.B 5.D 6.D 7.B 8.B 9.D 10.A 11.A 12.A 13.B 14.A 15.A 16.C 17.A 18.C 19.A 20.A 21.C 22.A

23.C 24.B 25.C 26.B 27.C 28.D 29.C 30.D

1、现代管理把经营决策当作管理的核心,重视人的积极因素,把人看作管理的主体,实行(B )的管理A.以物为中心B.以

人为中心C.政治为灵魂D.赶、帮、超

2、就一般企业来说,重要的外部公共关系,主要是与政府的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还有与(C )A.民族之间的关系B.社

会保障的关系C.消费者的关系D.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

3、企业价值观发展呈现出(B )的趋势A.单一化B.多元化和个性化C.务实D.全面发展

4、以下可以作为表达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的是(A )A.追求卓越B.目标至上C.永无止境D.努力奋斗

5、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更代表企业(D )的根本利益A.领导层B.退休层职工C.妇女层职工D.绝大多数成员

6、一般地说,企业对职工的培养有这样的内容(C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为国家多做贡献C.对职工进行价值观念和

崇高目标的灌输D.革命加拼命、勤奋工作

7、在具有强烈文化气氛的企业中,企业价值观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B )A.制度要求B.整体的价值标

准C.团队精神D.行为理念

8、企业的(B )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在人与自然交换、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实现的。价A.值观B.自我价值C.良好

信誉D.奋斗目标

9、企业价值观是由多种价值观要素,整合而成的(B )A.企业经济理念B.复合价值观念体系C.“软件”体系D.“刚性”

体系结构

10、()是企业价值观的主要功能A.整合功能B.规范功能C.开拓创新D.产业报国

11、(C )是一切意义上的经营取得成功的基本精神A.献身精神B.追求卓越精神C.求实精神D.创新精神

12、企业员工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及(A )A.心理素质B.人文素质C.政治素质D.身体素质

13、行为激励除了具有可感性、可行性的特征外,还有(C )的特征A.操作性B.具体性C.可见性D.榜样性

1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一种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和( A )A.无形财富B.精神支柱C.价值取

向D.经营理念

15、CIS 战略是自觉实现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C )和最佳手段A.一般步骤B.正常方法C.必要过程D.有效途径

16、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由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组成,下边行为属于外部系统的是(B)A.职工教育B.销售促进C.人际环境D.日

常礼仪

17、如果把CIS 战略看作一个健康人的肌体,那么视觉识别系统(VI)就是企业CIS 战略的(C)A.心脏B.肢干C.脸面D.手

18、企业形象问题策划活动是为塑造企业形象服务的策划者必须首先给企业形象(B )A.广告宣传B.准确定位C.新闻公告

D.庆典纪念

19、企业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除了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奖惩制度以外,还包括(D )A.学习制度B.引进人材制度C.作息

制度D.劳动制度

20、企业的内部交流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下列行为属于非正式交流的是()A.定期的企业例会B.下达公司文件C.临

时协商D.不定期的座谈

21、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管理理论,而是一种象征(A )的价值导向,反映了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人们精益求精

的工作态度和献身事业的生活取向。A.企业灵魂B.企业形象C.企业价值观D.企业人才观

22、下述文化传播媒介属于口头语言媒介的是(B )A.新闻稿B.谈话C.谈判决议D.点头

23、在内部沟能障碍及排除的内容中,下属不属于来自沟通者障碍的来源是(D )A.个人信誉不被看好B.语言表达能力欠佳C.沟

通对象和时机选择不合适D.理解障碍

24、下述不属于企业文化外部传播原则的是(C )A.适度性原则B.时效性原则C.公平公开原则D.多样性原则

25、下述各种表现,归属于意识形态差异的是(A )A.大男子主义还是女权主义B.自然环境的差别C.社会发展速度的差异D.民

族心理差异

26、企业文化评价要素,除了选取企业形象、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价值观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作为要素,还应选取(B )作为要素,

较为适当A.英雄人物B.企业文化网络C.科学发展观D.以人为中心

27、在企业文化的评价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评价,根据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对(B )着重进行考察、评价A.服务环境B.对人

的尊重程度及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C.产品质量D.竞争对手

28、企业文化创新的因素,除了企业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观念的转变、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还包括(C )A.企业要科学

的发展B.人的因素第一C.企业资本重组D.企业设备的更新

29、企业文化创新不外乎两种形式,下述属于“革命主义”式创新的是(C)A.内生的B.温和型的C.激烈型D.渐进型

30、下述不能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的是(B )A.管理技术B.义利统一C.注重机会D.求是务实

33、1.B 2.C 3.B 4.A 5.D 6.C 7.B 8.B 9.B 11.C 12.A 13.C 14.A 15.C 16.B 17.C 18.B 19.D 21.A 22.B 23.D 24.C

25.A 26.B 27.B 28.C 29.C )10.B 20.C 30.B

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分析报告 ---主要以三大神器为例 姓名:张霜 专业班级: 09商日2班 学号: 0902121212 课程名称:日本企业文化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戦後、多くの理由から、日本の急速な経済的切り立ちました。第一は、たくさんインフラを損傷ものの、戦後の日本で科学者や技術スタッフの多数は、将来の開発のために強固なハードウェア基盤を築いた。第二は、日本企業のビジネスモデルは、その企業文化は、社会開発のソフトウェアの機能の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る。景気回復のプロセスでは、独自の企業文化は形成してきた。 企業文化は、企業で長期的な生産と経営の過程中形成した、ビジネス側の生存させたことができます。このレポートは、主に日本の企業で管理のモデルを解析した。三大神器と呼ばれった終身雇用制と年功序列制と組合を議論してきた。これに例として、私は日本企業の管理モデルを説明した. 中国の企業は、経済の発展であるために、日本企業高度な管理手法を学ぶべきた. しかし,両国は、異なる社会制度、歴史的、文化的背景を持っているので、歴史的な舞台とさまざまな企業の特定の状況ている、日本文化の経験は選択的で学ぶ必要があると思う. ビジネス日本語学科の三年生一つによって、私は職業見通しにとても関心します。だから、私はまた私達の就職現状に対した簡単な分析をした. 就職が厳しいにもかかわらず、全然チャンスがないではない.

2011-2012-1 目录 一、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1) 日本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 (1) 二、三大神器及相互持股 (1) 三大神器及相互持股优缺点及作用 (1) 三、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2) 四、中日企业管理模式 (3) 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4) 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4) 五、结语........... (5)

企业文化解析日本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解析日本企业文化 [内容提要] 日本之因此能在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要紧缘故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的要紧精神是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其团队合作精神所凝聚则是日本的民族的精神:在不利于民族生存、进展的外部自然环境中,把个人融入团体,凭借团体的聪慧和力量来赢得个人的生存与进展,因此,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甘愿为团队、民族、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和勇于牺牲,确实是以民族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其创新精神也源自于民族精神:基于生存危机的担忧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专门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体会,吸取各民族之长,以创新求求生存,从而建立了日本的“多元合金文化”。如此的创新表达在治理上,将企业主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调动生产者(职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劳资”双方,共存共荣,从而从全然上排除了劳资矛盾,即被马克思看作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尽管“企业文化”的治理思想是美国人最先提出,但却在日本获得庞大的成功。 西方抨击企业文化终身雇佣制会阻碍、束缚有才能的人,并产生人才老化的问题。这是从西方价值观产生出的担忧。步入成熟年华的人,往往已有了其人一辈子理想与奋斗目标,只有在无法实现之后才会调整目标。在开始择业时,是双向选择的,即企业和职员相互选择,企业提供给每个职员自我实现的各种保证,因此,既然获得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保证(包括物质待遇、升迁机遇、优越环境等)之后,就获得了安全感,就没有“跳槽”的社会流淌之必要了,而且也可不能有失业而被推向社会的威协(因此,前提是企业不倒,职员没有做出损害企业的事)。企业确保每个职员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收入的不断增加(年功序列制),因此,职员归属企业之后,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又还有什么理由不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去实现自我价值呢!日本企业提供给职员的保证远比西方的社会保证更多、更具可靠的归宿感,每个成员为实现自我能够在团队中获得比西方企业所提供的条件更多更好的支持,从而有更多机会实现自己的人一辈子理想与奋斗目标。 支持日本企业文化的有三大民族心理。1、期望成为强者的心理。基于传统的生存的危机感和担忧意识,日本民族专门期望成为强者、成功者(而那个地点的强者、能者往往是指包括自己在内的成功的团体、民族),崇拜强者、能者,而鄙视弱者和无能者。2、务实心理。亦基于传统生存的危机意识,日本人专门地务实。他们不喜爱幻梦式的、形而上的摸索,而倾向于事实、现象、体会、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即物主义”性格。3、“忠”、“和”心理。“忠”:现代的日本人已把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化成对关系个人一辈子存的企业的效忠。每个成员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归宿,为企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才华,他们往往自愿超时工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回报企业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绝大多数日本治理者差不多上缄默、含蓄、安静、内向和以他人为中心,为了所有企业成员保持一致和合作,治理者往往以这种“和”作为治理方式,导致不断的讨论和妥协,以成就企业各方面利益的平稳和谐。 日本宗教对企业文化的阻碍。日本的宗教是一种以儒教、佛教及其本民族神道等多元共存的思想体系,博采众长。例如既同意了儒家的“忠”、“和”思想,又在企业的经营哲学中,

企业文化解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和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精神,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能否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将取决于我们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团队建设。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诸如松下、惠普、诺基亚、海尔等无不是这方面的楷模。有远见的企业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精神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仅仅依靠其体制的科学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建设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并努力使这种文化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否则,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必然趋势。 而目前《太平洋保险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由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诚信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和谐文化共八项要素构成。各要素互为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肩负神圣使命,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经营理念为指引,以构建诚信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和谐文化为抓手,实现美好愿景。 愿景:成为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愿景是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之上、为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并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愿景描绘的美好未来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激励员工努力奋进。使命: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说明企业为什么存在,创造什么价值。确立企业使命是企业成熟的标志。只有准备永续经营、建百年老店的企业,才会深刻思考自己的使命。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二是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摘要】:管理是一门艺术,然而文化又是管理艺术中的精华,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并进而在管理领域内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对人的管理以及结果则完全不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由于企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而日本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一些传统的企业家文化和日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日本的这种典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得许多日本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从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借鉴 1.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特征 1.1日本的企业文化的根“合和”文化 日本文化是由中国的儒学、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融合而成的复合文化。儒学、佛学和神道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三种基本颜色。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才较多地传人日本。中国的儒学,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所提倡的礼教和为人哲学,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年长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常常以孔孟之道作为“座右铭”;而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仍具有相当浓厚的儒学色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天地人知仁勇”为其座右铭,它的来源却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这样总结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根据孔子的“礼”的思想并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日本的企业工会制是根据“和为贵”的思想提出的;日本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是儒家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具体体现。 正是日本企业紧紧地把握了“合和”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员工们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及其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员工们始终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温暖的家,一心一

探析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摘要 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是众多学者在对企业研究之后的一种普遍观点。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基本判断,展开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学习。本文从评述日本企业的内涵开始,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特点及优势的认识,指出在我们全面建设自身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以人为本”思想、节约精神和忧患意识、学习与创新精神、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经营理念。 日本企业文化这个在一个多世纪岁月洗礼中打造出来的利器,至今对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都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我们需要找出其中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可借鉴之处,从而为我国企业更好地与世界企业的合作提供参考,也同时为我国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借鉴

Abstract It is a universal standpoint that corporate culture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in corporate competition after business study of many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assessment, this thesis starts to learning Japanese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beginning, the thesis reviews the content of Japanese corporate cultural, then it analyses Japanese corporat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nd finally shows that our Chinese corporate should learn and study the spirit of Japanese corporat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orporate culture, such as: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the spirit of economization,the consciousness of misery,the spirit of learning and innovation,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team work spirit,and the management idea of emphasis on the unific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chievements,which are revealed by Japanese enterprise culture. Japanes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eat weapon which is formed in more then one century. So far, 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We need to identify the advantages for which our Chinese corporate can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corporate well. In addition, it can help our Chinese corporat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trong and vital culture. 【Key Words】Japan; Corporate Culture; Using for Reference

2019年企业文化解读-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企业文化解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和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是团队事业。依 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精神,正如歌词中 唱的那样“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 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 才能不断前进、壮大。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能 否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将取决于我们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团队建设。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诸如松下、惠普、诺基亚、海尔等无不是这方面的楷模。有远见的企业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 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精神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仅仅依靠其体制的科学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建设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并努力使 这种文化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否则,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必然趋势。 而目前《太平洋保险企业文化核心要素系统》由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 营理念、诚信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和谐文化共八项要素构成。各要素 互为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肩负神圣使命,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经营理念为指引,以构建诚信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和谐文化为 抓手,实现美好愿景。 愿景:成为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 务集团愿景是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之上、为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并为之共同奋 斗的目标。愿景描绘的美好未来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激励员工努力奋进。使命: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社 会负责。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说明企业为什么存在,创造什么价值。确立企业使命是企业成熟的标志。只有准备永续经营、建百年老店的 企业,才会深刻思考自己的使命。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二是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日本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看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企业文化一词,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最早的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发展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管理组织、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无形管理。如果说传统管理理论更多的着眼于占1/3比重的有形管理的话,企业文化理论则着眼于占2/3比重的无形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经济迅速腾飞,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更重视管理的软性因素,更重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更重视培植企业自身的“社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

家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特征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周边一直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国家,这种地缘特点要求日本人必须发奋图强,才能赢得民族独立,并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这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民族自尊意识。在此基础上,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感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这种劳作方式需要整个家庭及邻人的相互协作,因而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这种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表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是政府和企业密切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 日本的团队精神在大、中企业实践中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终身雇佣制,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受雇于一家企业后,若无特殊原因,在该企业将干到退休。企业方面,要对员工长期负责,从工作到生活,从本人到家属都要关照,在不出现特殊情况时不解雇职工。从本质上说,雇佣制是日本企业家族化经营方式的延伸。 早在德川时代,家庭工业基础上的师徒制家族经营方式便已诞生,其特色是营利活动与家庭集团的继承行为合而为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 (一)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的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追求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进而赢得社会好评,使企业生命得于延续。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可见,日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奋斗目标不同,而是将追求效益的企业使命和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加剧,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明显。在具体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切实做到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遵纪守法,保证经营的公开和透明性;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也正是由于日本企业这种定位,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日本企业提倡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全员团结协作精神 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推行一种“家”的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具有较强的合作精

解读企业文化

解读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存在于企业的意义: 企业文化对每个企业都会起到深远的影响,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它为企业实现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百年发展,以及延续繁衍自己的文化,都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企业文化,明确了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会对自己的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战略上就会把自己企业的传承发挥至极限。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价值: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价值,就是它能使企业传承的时间和周期,以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一个企业能否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能否形成属于自己的理念,完全是有企业的文化做决定;企业的价值,即企业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的文化,也是直接的鱼水关系无法分开。 因为一个企业有无自己的品牌价值,首先要判定的条件,就是这个企业有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其次就是这个企业有无属于自己文化,形成的原创元素,而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就是数这些原创元素的含量所决定的。原因是,创造营造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其源头就是由属于自己的独创的企业文化影响决定的。 企业只能在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及文化的原创元素,才能实现在稳定中求得发展;才能生产出属于自己经营管理,文化的知识产权;从此才会有属于自己性质;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有了自己的属性自己的生命,才能为自己的企业换取18鏈嶅姟鍣ㄥ繖锛岃?绋嶇瓑0而有些企业很重视企业文化,但问题很多,综合传承指数几乎为零。是企业长期不能使自己本能的生存能力得以发挥,导致自己的企业长期处在免疫能力低下的状态,遇到问题就很难过关,也找不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个性,也远离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没有民族信仰,看着企业在表面上很有知识的形势,但没有属于自己思想,没有属于自己的理念,也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 像这些传承指数为零的企业,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更不知道如何创造营造出自己的企业文化。自然也就不会使属于自己的企业功能,得到正常及超长的发挥;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功能,就是为了让企业,或帮助企业在功能上得到发挥,形成属于自己的

企业文化个人解析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 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应用 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 (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 (2)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 (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要素: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20120对外汉语王奕 【摘要】武士是日本社会社会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阶层,武士道是日本在吸收了很多中国优秀文化并将其日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武士已经成为历史,但他们的这种精神至今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本文从武士道展开,探讨武士道精神对于日本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武士武士道企业文化 一.武士道的形成发展 武士作为公元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而武士的精神就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武士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武士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的信念。 公元618年中国唐朝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中心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家。在日本645年也出现了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的大化革新。大化革新后500余年中,日本形成了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大、中、小型封建庄园体制。封建庄园属下的武士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封建制的支柱势力。 1192年镰仓幕府政权建立,从此日本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镰仓幕府成立到德川时代,执权北条泰时制定并颁布《御成败式目》,式目是根据武士的“道”而制定的,与国家律令相对的武士的章法。在武士之间也开始形成以强调对主人的献身、重视一门、一家名誉、知耻为特征的武士道德,这成为日后武士道的起源。后来因专职武士不断增多,社会不堪重负,遂有“兵农一体”政策出台,武士精神开始遍及普通国民。16世纪,日本全国统一,进入17世纪后,知识精英套用朱子(朱熹)理学,确立普遍的武士伦理思想,由原始的契约关系演变成单方面的忠诚于领主的道德关系。 明治维新在武士的领导下取得成功,武士的代表分据政权要津,自下而上推行改革。明治维新后,因武士阶层与军事制度发生矛盾,酿成叛乱,武士阶层被消灭。但至明治天皇中期,主张发扬日本国粹呼声高涨,认为武士道精神乃国民之根本。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把“武士道”奉为最高道德标准,强令国民敬拜、诵读、牢记《敕语》,要求国民在国为“忠臣”,在家为“孝子”,像武士一样“忠君爱国”,使武士文化渗透、灌输于广大日本人的灵魂,并渗透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支柱。 二.武士道的理论来源 武士道的理论来源十分复杂,包含中国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日本独有的神道教思想。它吸收了三种文化并把它发展为一种日本独有的思想。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面:佛教——给与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恬静的服从;神道——教导武士对君主(上级)绝对的忠诚,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

企业文化分析

本文《企业文化分析:TCL企业文化新说、TCL企业精神》完全由企业文化网站长精心原创,企业文化网介绍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其作用,内容仅供参考。 调一种合金式的企业文化—以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基础,吸收西方企业管理的精髓,谓之“新儒家”文化。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哪一个企业就能建立起竞争优势。 ——TCL集团总裁李东生 TCL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中,依靠TCL人的敬业奉献和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的情况下,使TCL挤身中国最大的十家电子企业行列,创造了一个民族企业高速成长的神话。但TCL也很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企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开放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面对国外企业的直接竞争,TCL的企业现状和外部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促使TCL成功的各种因素,并不足以保证TCL今后能继续获得成功。 TCL只有锐意变革、创新进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改革经营体制,整合TCL企业文化,才能建立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把TCL建设成真正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 TCL集团是由一个小型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目前虽然已经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但与国外企业相比,TCL的整体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还有许多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及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此,去年初TCL集团公司提出二次创业,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完成了部分企业的体制改革,开发了新技术和新产品,实施了综合经营战略;在更新经营观念、建立新的经营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什么TCL要进行经营变革呢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主动变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竟争能力,就难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方面,我们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已形成了买方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正在下降。据国内贸易部提供的资料,我国消费市场高速增长一直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消费市场增长率逐年下降:1997年市场增长是13%,1998年市场增长将降至10.5%。过去由高速增长的市场带动起来的经济增长格局已发生变化,大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电影《忠犬八公》讲述了一只日本秋田狗对主人的忠诚和爱,从侧面也反应出了一些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最为明显地体现为如下特征: 一、忠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忠诚,员工忠于上司、忠于企业、公司忠于员工。 日本企业不仅推崇能力,更看重忠诚。 同时,日本企业员工也同时把忠诚企业作为自己人生的荣耀。 在日本,不忠诚的人是被人唾弃的。 日本员工时时处处维护自己企业的荣耀,不允许任何人有辱自己的企业。 日本年轻人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企业是员工的家,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跳槽的现象也也十分罕见,从一而终任劳任怨是日本企业员工所只能从的道德准则。 此外,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使员工产生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心理。 日本员工行为中往往表现出无条件服从企业,为企业发展忍受各种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的忠的意识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外,还因为自身的忧患意识浓重,日本的耻感文化特色,资源短缺,受灾频繁,是日本人必须强调一种忠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生存,从忠于天皇、忠于国家、忠于企业,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文化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民族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农耕民族,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具有长期的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日本民族主义传统和与此相联系的团队精神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企业全体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 员工与企业之间保持着叫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矩,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企业把“以人为本”的细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把培养团队精神视为企业文化的灵魂。 正是这各方面的综合,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激励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一个个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从而爆发出勃勃生机和很强的创造力,完全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机械性组织。 团队精神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日本企业重视团队能力,个人能力被置于其次地位。 日本企业采取年供序列工资制,晋升主要凭年资相应的职务晋升也主要凭年资,资历深、工龄长的员工晋升的机会较多,并保证大部分员工在退休前都可升到中层位置。 这种制度是以论资排辈为基础的,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 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要成长为一名受重用的优秀员工,要被派往多个地点去任职,要经历多种岗位和工种,虽然有些工作貌似琐碎无聊,与企业似乎无关,但能否安心兢兢业业地做好这些工作,却是企业考察员工的适应性与团队意识的重要手段。 日本企业内部往往没有鼓励员工相互竞争的机制,要求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团结协作,过分的自我表现会收到无情的打击,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员工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事物,二是要以群体的和谐为评判标准。 在日本,集体活动甚至于下班后去喝酒都不能够轻易不参加。 三、精细日本作为地域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为应对这种局面,日本人养成了精细的文化习惯,甚至有人认为日本人太过于拘泥小节。

公司企业文化解读

公司企业文化解读 一使命 1 为企业谋发展:公司每一成员(高管,中层,员工)每月赚取工资,无投资风险,企 业工作是员工的衣食父母,我们对企业应该心存感激,这种感激的方 式就是努力工作为企业赚取利润。 2 为员工谋福利:老板投资,承担投资风险,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及利润是以总经理 为首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所以,员工是老板的衣食父母, 老板应用感恩之心来面对。所以,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满意的薪酬,良 好的工作条件,学习培训机会,被尊重的感觉,施展才华的平台,成 长的空间。 3 为客户谋价值:客户是我们企业利润的来源。企业应以为客户服务为宗旨,找到他们 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超出他们的需求。客户也是我们企业老板 和员工的衣食父母。我们应该用感恩来面对 4 为社会谋贡献:有一个好社会,有一个好国家,人们才能幸福的生活。所以,作为社 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必须承担起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给国家的 纳税、培养有道德、有技能、诚实、守法公民的义务。 二核心价值观 1 感恩: 1)在我们某种意识里,我们忽然发现理所当然的事情越来越少,需要感恩的事情越来越多。 2诚信 1) 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 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汪中求。 2) 可以肯定的说,走在文明世界前列的群体,无一不是契约精神的楷模。——汪中求3忠诚于我们的承诺,即“契约”。 4责任: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身份,有不同的责任,责任是必经要做的事情,是不应期求表扬和额外回报的。 如:官员就廉洁奉公;教师就要为人师表; 警察就要嫉恶如仇;医生就要救死扶伤; 公司就要制造利润;员工就要体现价值。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不值得需要和信赖的人。 4 共赢: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我赢你也赢,你赢我再赢。 3)买卖双方要互换价值,而且价格只有在共赢的前提下,当提供给客户物有所值 的价值时,才可能成为长期的伙伴。 三团队精神: 1团队: 1)同心:共同分担、共识、共鸣、共振。 2)同德:相同的价值观:感恩、诚信、责任、共赢。 3)同向:同远景 4)同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爱,有尊,理解,有包容。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摘要】:管理是一门艺术,然而文化又是管理艺术中的精华,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并进而在管理领域内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对人的管理以及结果则完全不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由于企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而日本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一些传统的企业家文化和日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日本的这种典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得许多日本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从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借鉴 1.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特征 1.1日本的企业文化的根“合和”文化 日本文化是由中国的儒学、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融合而成的复合文化。儒学、佛学和神道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三种基本颜色。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才较多地传人日本。中国的儒学,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所提倡的礼教和为人哲学,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年长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常常以孔孟之道作为“座右铭”;而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仍具有相当浓厚的儒学色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天地人知仁勇”为其座右铭,它的来源却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这样总结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根据孔子的“礼”的思想并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日本的企业工会制是根据“和为贵”的思想提出的;日本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是儒家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具体体现。 正是日本企业紧紧地把握了“合和”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员工们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及其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员工们始终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温暖的家,一心一意地为这个企业效力,最终为企业创造出许多丰富的利润,最终使得很多家日本企业高速地腾飞,最终成为了世界上知名的企业。

解析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层次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四个层次: (1)理念层(核心层):指企业愿景、宗旨、战略目标、经营哲学、伦理道德等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和企业风格的最佳体现,决定了企业制度、员工行为和工作结果。 (2)制度层(中间层):指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管理体制。 (3)行为层(表现层):指企业员工所表现出的行事态度、行为习惯等为人处事的思想与行为模式。 (4)表现层(视觉层):指企业的对外识别系统体系、企业对外视觉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价值 1.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价值 是企业战略的有效保障和执行媒介; 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是制度管理的补充和延伸; 是对组织成员的有效激励; 增强员工行动统一性,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是创造力的源泉和变革的基础。 2.企业文化对企业人的价值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通过理解、参与、营造并归属某种组织文化,寻找其生命寄栖的价值支点、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 三、绩优企业文化特征 (1)决策文化:领导者能力/财商/情商、科学的信息管理、规划与决策方法论 (2)控制文化:贤人居上(决策者)、强人居中(控制者)、能力居下(执行者) (确保了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将事做正确) (3)经营文化:管理者能力/情商/财商、绩效管理、人才的选/育/用/留

(4)行为文化:职业道德、专业化、团队合作、学习创新、结果导向、诚实守信 四、企业文化落地实施系统 1.内部落地实施系统 (1)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建立领导和组织团队、明确职责) (2)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计划与预算体制 (3)树立公司领导者风范、规范管理者行为(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总裁和管理者文化)(4)建立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途径(内外培训、内部网络/邮件、宣传栏、辩论会、文化专题论坛、演讲比赛、标杆案例故事集、读书会、沟通会、年会、运动会、团队拓展活动、节日庆祝活动、文化宣传图片、内部期刊、文化手册、光盘资料等等) (5)建设与企业文化理念及CIS识别系统相配套的硬件工作环境与设施(办公家具/环境的装饰与布置、办公用品/礼品样式标准、文件格式、司旗/司歌/司徽/司服/司标/座位牌/胸牌等等) (6)建立员工行为规范的考核和检查制度(将企业倡导的文化纳入员工考核) (7)建立优秀部门及个人的表彰奖励与宣传体制。 (8)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监控、总结、纠偏体制。 2.外部传播实施系统 (1)建立符合企业文化特征的外部网站或对外期刊。 (2)建立对外宣传的合作媒体与企业广告等传播渠道。 (3)建立与政府、行业协会、学术单位、培训公司、合作伙伴或其它相关组织的资源整合与价值共赢体系,促进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 五、制度与文化 (1)制度要基于规范化文化的建设才有作用和效能,否则就是一堆废纸; (2)文化是制度的补充,可降低制度执行成本,降低推行难度; (3)制度建设中会产生成本,但没有制度是更大的成本; (4)业务流程清晰合理是文化有效实施的前提;

企业文化-解析日本企业文化

★★★文档资源★★★ [内容提要] 日本之所以能在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精神是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其团队合作精神所凝聚则是日本的民族的精神:在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外部自然环境中,把个人融入团体,凭借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赢得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甘愿为团队、民族、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奉献和勇于牺牲,就是以民族精神为主导的企业精神。其创新精神也源自于民族精神:基于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日本民族形成了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的成功经验,吸收各民族之长,以创新求求生存,从而建立了日本的“多元合金文化”。这样的创新体现在管理上,将企业主的利益与雇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调动生产者(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劳资”双方,共存共荣,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劳资矛盾,即被马克思看作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尽管“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是美国人最先提出,但却在日本获得巨大的成功。 西方抨击企业文化终身雇佣制会影响、束缚有才能的人,并产生人才老化的问题。这是从西方价值观产生出的担忧。步入成熟年华的人,往往已有了其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只有在无法实现之后才会调整目标。在开始择业时,是双向选择的,即企业和员工相互选择,企业提供给每个员工自我实现的各种保障,所以,既然获得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保障(包括物质待遇、升迁机遇、优越环境等)之后,就获得了安全感,就没有“跳槽”的社会流动之必要了,而且也不会有失业而被推向社会的威协(当然,前提是企业不倒,

员工没有做出损害企业的事)。企业确保每个员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收入的不断增加(年功序列制),因此,员工归属企业之后,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又还有什么理由不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去实现自我价值呢!日本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保障远比西方的社会保障更多、更具可靠的归宿感,每个成员为实现自我可以在团队中获得比西方企业所提供的条件更多更好的支持,从而有更多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 支持日本企业文化的有三大民族心理。1、渴望成为强者的心理。基于传统的生存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日本民族特别渴望成为强者、成功者(而这里的强者、能者往往是指包括自己在内的成功的团体、民族),崇拜强者、能者,而鄙视弱者和无能者。2、务实心理。亦基于传统生存的危机意识,日本人特别地务实。他们不喜欢幻梦式的、形而上的思考,而倾向于事实、现象、经验、实证的思维方式,形成“即物主义”性格。3、“忠”、“和”心理。“忠”:现代的日本人已把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化成对关系个人生存的企业的效忠。每个成员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归宿,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他们往往自愿超时工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回报企业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绝大多数日本管理者都是缄默、含蓄、安静、内向和以他人为中心,为了所有企业成员保持一致和合作,管理者往往以这种“和”作为管理方式,导致不断的讨论和妥协,以成就企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和谐。 日本宗教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宗教是一种以儒教、佛教及其本民族神道等多元共存的思想体系,博采众长。例如既接受了儒家的“忠”、“和”思想,又在企业的经营哲学中,融入了佛教中的“经世济众”、“虔诚感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