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养生

穴位养生
穴位养生

程凯,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程氏疗法第四代传人,出版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20余部。程凯教授倡导“中国式养生”,并创建“大诚中医”连锁医疗机构。

程氏针灸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邀请了程氏针灸第三代传承人中国科学院程红峰主任,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博士做客《养生堂》,为大家介绍程氏针灸中的经络养生特点,

关于经络养生:在人体当中有经络,有穴位,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经络是我们身体脏腑的功能对外的一种表现,也可把外在的一些良性的刺激反映到我们身体的内部,起到一些非常好的调节作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经络是否通畅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经络养生也具备很关键的意义。

膻中穴膻中穴被称为“气汇”,就是人体的呼吸之气、消化之气、脾胃之气都会汇聚到这个特定的地方。在胸部,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疾病:通过按揉、针刺膻中穴,可治疗鼻炎、咽喉炎、心病、乳腺疾病。

通气:双手合十,把手余悸的这一侧顶在自己膻中的位置上,即两乳之间的胸骨上,稍微往里用力,然后上下搓动,速度由慢到快。实际上对这个穴位的刺激不仅仅是刺激膻中一个穴位,而是刺激到任脉上的穴位,从膻中开始向上,有玉堂、子宫、华盖、玄机等穴位,这一串穴位都是对

呼吸非常有帮助的。上下去搓动,让它加热,三五分钟之后,就能感觉到这种热是由内而外的发散,由外而内的渗透,有一种上下通气的舒畅。

原理:这个穴位有一个独特的位置,叫肺之间,胸之内,心之外,胃之上,是一个交通要道,人的气都汇聚到这个部位,堵塞了就会觉得不舒服。容易患鼻炎的人,或者患上鼻炎的人,一般是由于气虚引起,而气虚一般指肺气虚。两肺之间的气都会触及到膻中穴,如果经常对这里进行刺激的话,就可以补益肺气,包括咽喉的问题,喘的问题,心脏的问题,譬如气短、胸闷、冠心病、心急供血不足等,都可以通过经常性按揉这个穴位作为保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疾病发作时按揉,而是把它当作日常性的保健,可减少症状出现的几率。

急救方法:有时候遇到突发性心悸,或者是劳累引起的心慌、气短、胸闷,上述方法并不管用。可用此处的急救方法。上臂内侧即腋窝这一侧,有一条呈沟状的肌肉的缝隙(具体在哪里,这句话不太明白),把自己的拇指水平放到这个沟里边,从上向下依次去横向弹拨,去刺激这个地方,上下弹拨两三下后,很快就能感觉到胸通畅起来,心悸的症状得到缓解。很多的中年女性都会有乳腺增生的问题,甚至有些人说乳腺增生不严重,但是就是月经前乳房胀,痛,这些症状可能都会有,这种情况可用下述方法。

1、在胸部的正中线,这个胸骨和我们的肋骨之间都会有相交的位置,也就是两者的缝隙,用四指的方式,手指立起来,呈爪状,依次点这个位置,每天坚持,点的时候还可以揉,这样可以保护乳腺。

2、这种方法是针对产后缺乳、乳腺发育不良情况。胸部对应的后面是肩胛区,在乳房对侧的后背有一个投影区,这个区域是一个同心圆,在和肩胛骨重叠的部分,可在这个部位上用刮痧板做刮痧。这个投影区就在我

们肩胛冈的下面这个窝里边,刮痧的部位就重点在这个地方。如果按揉的话这里有个穴位叫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天宗穴也是一个通乳的穴位,正好刮痧的时候把这个穴位就包括在里面。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取定穴位时,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印堂这个位置如果饱满,就代表了先天的肾气充足,髓海比较茂盛。

主治疾病:1、头痛,头晕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健康的身体可以表现在印堂饱满、光亮、润泽。日常可采取一些按揉印堂穴的方法作为保健。

开天门:天门就是印堂。点揉从两眉之间的印堂这个位置开始,向上一直到前发髻的这个边缘这两条线。这两条线依次往下,如果是母亲给孩子催眠做按揉的话,就轻轻地用自己两手的食指放到他的前额印堂处,然后慢慢地螺旋状按摩,慢慢点上去。由印堂向上,点到前发髻,这叫开天门,这个方法会有助于安神和睡眠。成人平时自己做的时候,就把两个手指头并起来,从印堂这依次螺旋状旋转,往上去按揉就好了。这个方法适合于睡前做,如果是白天自己做,就换一个动作,即从印堂往两侧点揉。做的时候把两指张开,点在眉头印堂稍微往上一点的位置上,从这开始沿着眉毛的上缘轻轻地捋,到眉毛的根部,就是太阳穴这个位置,止住,然后再回来,再做。按摩手法的原则都是柔和,然后持久,然后渗透。

锨针治疗:有一种针叫做锨针,这种针很短,刺入皮肤的时候,疼痛感很轻。刺入印堂穴位有助于精神焕发。使用锨针治疗需走四部曲。第一,

必须用镊子夹住针柄部位,让针尖朝下,以防感染。第二,二,要对治疗的局部印堂穴稍微消毒一下,第三,用自己的另外一只手,把印堂这个位置的皮肤提捏起来,然后找准捏起来后的穴位,在两眉中间的正中点,平行去刺,刺完后用胶布把这个位置贴好。第二天起来感觉神清气爽就可以把针摘下来。这个针用完一次就扔掉。

迎香穴人体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主治疾病: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止鼻血:可取迎香穴与孔最穴共同治疗。孔最穴位于人体的前臂部位,前臂内侧,在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的上5/12处,中医上也叫隙穴,是气血是非常深的位置,不仅可运化气血,它还专治血病,止血,按这个穴位可以止子宫出血、月经崩漏出血等崩漏出血现象。所以在做这个穴位的时候,用对侧的手拇指点住孔最穴,然后用患侧的手的食指伸出来以后,点在自己的迎香穴上。然后同时再做仰面朝天的姿势,一两分钟之内鼻血就不流了。

通鼻塞:

1、迎香穴、通天穴。鼻炎的人经常鼻塞,但即便是没有鼻炎的人,在秋冬季节也容易有鼻子不通气的感觉,这时候也可以点按迎香穴三分钟来通气。但是如果单按迎香觉得效果慢,或者没有通气的话,还可以配合按揉头顶的另外一个穴位,即通天穴。肺之气通于鼻窍,但是鼻之气通到天,它得呼吸天之气,通天穴就是管鼻子通气的,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通天穴和迎香穴配合在一起,鼻塞也可

以得到及时的缓解,不管是由于鼻炎引起的鼻塞,还是感冒引起、空气干引起的鼻塞,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2、针对鼻炎引起的鼻塞或者长期的鼻塞不通气,还可以通过按揉上迎香治疗。上迎香穴在鼻部,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穴之上方,鼻孔这个弧度刚好跟鼻柱相交的这个位置。如果治疗慢性鼻炎可以按揉这个位置,而临床上一般采用针刺的方法。

自己在家一般不太敢针刺,即还可用双手刺激迎香和上迎香。把手伸出来找到大鱼际这个位置,这里正好是肺经经过的地方,而且这个大鱼际这个地方有一个穴位就叫鱼际,它是泄肺热的穴位,咳嗽、痰黄,咽痛,都可以通过它,所以先把两个鱼际放在一起搓,搓热了之后搓迎香穴和上迎香穴,做三分钟,可以使鼻子通气。其原理是通过你的热力渗透到穴位里头去,让这两个穴位通畅起来,鼻窍就通了。

百会穴在经络里边把头叫诸阳之汇。也就是人体所有的经脉分成阴的经脉和阳的经脉,属于阳的经脉,全部都会走到头上来,属阴的经脉全部都有一个叫经别的分支,然后也走到头上来,所以头部是所有经脉会聚的一个地方,两条膀胱经、督脉、两条胆经这五条经脉都是直接进入到脑内的经脉,就是和我们的神质功能有密切联系的经脉,而百会穴就是这些经脉里最重要的一个穴位。百会穴,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是人体当中阳气最聚集的地方。百会标准的取穴的方法是这样的,如果从前发髻的正中点到后发髻正中点之间,画一条弧线的话叫前五后七,就是前面的十二分之五,后面的十二分之七,这样一个位置。简单的方法是从正中间往上,大约找到头部正中点,最高点这个位置的时候,会摸到头顶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凹陷,这就是百会穴。

点揉法:如果已经有了脱发迹象或者想保养好的头发的时候,就要采用点揉法。把尺梳先点到前发髻这个位置,点住了以后,用力向下按,按住坚持5秒钟,然后揉5下,这叫先点后揉,揉就是局部揉,不要移动。揉5下后松开一点再往上,沿着这条正中线再往上,移一点点的距离,这就相当于把第一根头发按揉了,接下来按揉第二根头发,这样一直按揉到后脑勺的枕外隆突,即后脑勺那有一块非常隆起的骨头,在这个突起的上方。这只是第一条线,是督脉,然后侧过来,往旁边移一点,就是在发髻和正中线之间的位置上,一般是三七分的那个分水岭的位置,按同样的方式再做一遍。如果认真按这个方法去做,正中一次,侧面一次,会刺激到身体的五条经脉,也就是正中的督脉,两条膀胱经脉,两条胆的经脉。若手头没有梳子,也可以用手指代替。把手做成鹰爪状,每个手指第一指尖关节一定要立起来,然后每个指尖都均匀地分开,中指放到自己的前发髻的正中,这样五指正好放到刚才所述的头部的五条线上。

梅花针:梅花针是古代针具的一种特殊的镇具,用扣刺的方法,它不需要刺入皮肤,可用最轻的刺激来解决问题。可用梅花针治疗近视眼、痰盛之体、老年性痴呆的轻度认识障等。一般用靠浅刺法,就是挨到皮肤,等于这个针挂在皮肤上,似掉非掉,不扎到皮肤里去。在治疗近视眼方面,除了取百会外,还有颈部的夹脊穴、手部的合谷穴这些地方。先扣刺手部的合谷穴,再以百会到前顶、后顶为半径作圆扣刺,颈部的夹脊穴是从上边平风池穴,下边从平大椎穴,这两侧的两条经,一边敲一边抹药,通过刺激把药渗进去,

对于痰盛之体,可用梅花针扣刺她身体的穴位,以百会穴为主,就是头顶督脉这条线,到颈部的夹脊两侧,然后一直到(华佗夹脊穴),就是脊柱两侧这个地方一直扣刺下来。

养生穴位

人体自身的神奇补肾法——你在外面花多少钱都学不到的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具体方法是:

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2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 ■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 ■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 ■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 ■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 ■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35、保健八段锦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 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 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 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 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

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

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因此穴位养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点远。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明目醒脑穴:风池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我爱人两次生产时都用了这种古老的催产方法,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

常用50个穴位的位置及作用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3.素髎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力。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5.太阳 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6.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9.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1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11.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保健按摩 按这4个穴位帮你活跃肾气

推拿知识 很多人都需要补肾,你知道该如何补肾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些补肾的保健按摩手法来帮助大家好好的补充肾气,你想要学习一下吗?那就赶紧跟着小编去下文瞧瞧吧! 保健按摩手法 养肾穴1、关元穴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功效: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 养肾穴2、太溪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另外,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功效: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养肾穴3、涌泉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因此经,按摩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功效: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养肾穴4、肾俞穴 肾俞穴也是补肾要穴,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 操作方法为: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减轻了。 功效:经常拍打肾俞穴,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保护腰部。 小儿推拿管不管用?以前孩子生病,比如感冒,不管风寒风热感冒去了医院第一件事就是验血,不想验血医生则告知,不验血怎么知道为什么感冒了呢,估计没有人能不验血就买到药吧?吃药打针就更不用说了,回家给孩子灌药更是心疼,哭的那个可怜样子啊,唉!自从学了推拿,小病小灾的孩子也不用去医院了,在家给他推推,从那以后,每次孩子生病我都会做记录,生病的病症,推拿方案,管用不管用,还有第二套方案,饮食记录,直到病好了再来个总结,以后成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能给孙子外孙子用呢。说来也巧,最近我的邻居孩子感冒引起发烧了,刚开始发烧38.8,最后直接快40度了,因为我跟她在一起看孩子时,聊天时提起过推拿,有时自己孩子生病也一起聊天讲这些。那个邻居就在家给孩子推拿退烧,用的清天河水,第一天,推拿不管用,家里老人不愿意了,直接吃退烧药了,第二天又烧,推拿还是不管用,结果连续吃了三天药,直到又碰到了这个邻居,才告诉她,不是推拿不管用,而是,不是所有的发烧都用清天河水的,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再是,推拿不是只推一个穴位就可以治病的,需要配合几个甚至十几个穴位的推拿。高烧38.5以上和以下用到的穴位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

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神灸堂) 昨天写了《冬病夏治正当时》一文,很想把艾灸单列出来说说。因为艾灸的舒适无痛、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对亚健康调治疗效尤佳等种种特点非常适合朋友们在家中自我保健。今天在维普网上查了很多理论资料,正准备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写一写,没想到这时一个叫“神灸堂”的博客从搜索引擎中跳出来。细细读来,记录的是一位青岛少年与艾灸的不解之缘。从艾灸救了她母亲的命,到学习、运用艾灸,到自己做手工艾条,再到开了自己的艾灸养生馆和淘宝店,一路走来,载满了他的真诚与努力。虽然素未谋面,但感觉在艾灸方面,他远胜于我。而他的博客,详尽又实用,从艾灸穴位、方法到如何自制艾盒、排烟器,到艾灸书籍的下载,一应俱全。于是,打消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念头。直接放上“神灸堂”博客的链接http://blog.s https://www.360docs.net/doc/c66613513.html,/s/articlelist_1604657070_0_2.html。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下面转博客中的一篇文章:《艾灸保健常用穴位介绍及使用方法》 保健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红、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 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月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桔风邪及强身壮

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2)、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 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才员"。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 (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3)、灸气;每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痪、遗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常采用艾灶灸、艾条温和灸。灸法同关元。 (4)、灸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 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

穴位养生小知识

穴位养生小知识 人体共有382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一定的作用。 打八邪(养生操,每天2至3百下)(八邪: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打八邪就是十指张开,双手互相插入、叩击,这是打六邪;然 后两手互击虎口,这样加起来共是打八邪。每天拍打八邪一百次,坚持一段时间,对于高血压、失眠、心脑血管病等都有调理的作用。 疏肝理气缓解忧郁,按间使穴,特别对莫名烦脑者有用!(位置:腕横纹上三寸“四指位置”) 腰椎盘突出按养老穴(位置:小拇指侧突起的小骨) 颈椎病按后溪穴(位置:小拇指下方突起的小骨下面) 缓解膝盖痛按梁丘穴、血海穴 治疗痔疮按三阴交(每天一次,两三分钟) 缓解腿麻按两腿的殷门穴(位置:臀部下缘一掌处)(可坐网球上自行按摩)殷门穴在大腿后面,臀沟下6寸殷,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主治腰痛和下肢痿痹。 经络不通按金门穴(位置:脚踝直下,脚底板两边缘) 脾虚按公孙穴(内踝内侧,大拇指下隆起的上方)

头昏脑胀按天柱穴(位置:头部下方的筋上) 气血虚亏按委中穴(位置:膝盖吧窝正中) 鼻炎按迎香穴、凤池穴(位置:迎香穴在鼻子两边;凤池穴位 于头部下方两侧凹陷处) 打呼噜按大鱼际穴(位置:大拇指下方,肉最肥厚处) 减肚子可摩擦带脉(毛巾围于腰间,来回拉动摩擦,每次10分钟)(一个月可减20斤) 人体养生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内关穴(肠胃)、 命门穴,常按柔有很好的保健养身之功效。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与好处】 1、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2、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 气短、虚劳羸瘦。 3、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 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温馨提示】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1、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小腿的前外侧。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有很强的补气作用,是人体保健的要穴。足三里配合相应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它疏通经络,治疗下肢麻木、疼痛、水肿等局部病症,可以配合阳陵泉、绝骨等穴;它促进肠胃蠕动,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等各种各样的肠胃疾病,可以配合内关、中脘、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配合合谷可以升提中气,配合神阙可以回阳救逆,配合三阴交可以气阴同补,配合血海可以气血同调。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的来源,经常揉按足三里可以补脾健胃,增强抗病能力,使你保持旺盛的精力,延年益寿,因此说“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足三里也是保健艾灸的常用部位,“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常灸足三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益寿强身,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发病后及早艾灸可以使瘫痪肢体迅速恢复功能。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 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

穴位健康

有用的穴位 没有事情的时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哪里痛就掐哪里,多掐几次就不痛了,血脉也就通了,让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养生其实好简单的,没有那些怕困难的朋友们说的哪么难。祝愉快。跟我学习易经养生术防病治病,学习的过程就是诊疗的过程。学会了病也治好了。很有成就感哟。

(手)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中医养生保健常按五大黄金穴位

中医养生保健常按五大黄金穴位 作者:黄帝中医养生堂 中医推拿与中医针灸为中医两大治疗方法,而二者的实施与“腧穴”脱不开联系。“腧穴”,俗名“穴位”,是推拿与针灸疗法的施术部位。 中医推拿——中医养生保健常按五大黄金穴位 专家指出:不论是中医推拿,还是中医针灸,皆是根据治疗不同疾病,而采取与其相应的一个或几个穴位作为刺激点、反应点,通过此番治疗实施,让病人的病情得以缓解和康复。据《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总体而言,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在每个人的身体上都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腧穴,常按揉一些腧穴,可以保健身体、防治疾病、缓解病情,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效果。 中医养生保健黄金穴位一、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黄金穴位二、恢复活力关元穴 适宜症状: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常用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 中医养生保健黄金穴位三、扶正培元足三里穴 适宜症状:一切虚损性疾病,如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等。

最常用的保健穴位

最常用的保健穴位 针灸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其实针灸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你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 有很多方法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如用大拇指或食指的指尖点按穴位,称为“指针法”。当然,您得保持指甲不宜过长,甲缘光滑。或者将食、中指屈曲,用突出的指间关节作点穴工具。为了加强刺激,在点按时可以小幅度的上下震颤用力,如果有酸、麻、沉、胀的感觉,那就对了。还有一种刺激穴位的方法——灸法。买几根艾条(医药器材店有卖),点燃后将火头置于穴位上方,距离以达到温热感为度。可以让艾条作圆弧运动,称“回旋灸”;也可以做上下运动,称“雀啄灸”,15~20分钟后拿开。此法除头面部以外,可用于全身大多部位。 下面告诉大家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经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对皮肤病、肘臂挛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自然并拢,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时,掐掐此穴可缓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此穴不仅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人体保健强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用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鱼际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脉,松解粘连。 睛明:内眼角稍内上方凹陷处。近视、用眼疲劳可闭目点按此穴,按摩眼周,可养眼明目,缓解视疲劳。 委中:腿窝正中凹陷处。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指腹点按几分钟,可感到腰背轻松,腿脚活动自如。流鼻血时,用蘸了凉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红,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强刺激急救。也可用于头晕、目眩、失眠。此穴亦为保健穴位。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是心血管病首选穴位,对心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还可防止晕车晕船。 关元:脐下三寸。对男性遗精、阳痿、早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水沟:即老百姓常说的“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可抢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须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实际为身体上的疼痛点,无固定位置。痛则不通,点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组织,可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痛。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

常用养生保健穴位 市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朱先明 老年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再次和大家一起探讨养生保健方面的话题。人上了年纪,总会时不时犯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胀,头晕,腰腿痛等,很多人觉得这些小问题上医院实在是小题大做,于是乎便在家里自己治疗。所以很多老年人家里都有一套自己治疗疾病器具。大的如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元的治疗仪,小的如艾灸盒、拔罐器、按摩棒、刮痧板等,发光的,发热的,带磁的,形式各异。这些器材成为了一部分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主打材料。有了这些仪器的帮助固然好,但是如果能够再了解一些经络穴位的常识,两者配合应用,也许会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穴位,也有人叫它们穴道,可能看过武侠小说或之类的电视剧的人都会对穴位的神奇赞叹不已,也充满好奇,实际上影视剧上对穴位的作用都加以渲染夸大了。人体上的穴位遍布全身,教科书上按正经、奇经将其分类,其中正经穴位就有365个,很多穴位是在两侧肢体或躯干对称分布的。奇经穴位并无准确数据,它一般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点,经过很多人验证有效后被冠以一个固定的名称于是成穴。实际上还有一类穴位叫阿是穴,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体上的一些按之酸麻胀痛的点。 1.足三里——强身健脾保胃肠 我们来了解第一个穴位“足三里”,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胃经属土,而足三里五行也属土,所以足三里是土经的土穴,“土主蕴藏万物”,所以刺激足三里穴能够很好地提高脾胃的气血生化功能。它位于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古今大量的养生和针灸临床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预防治疗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被称为“第一保健要穴”。 足三里有强脾健胃、补中益气、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针刺 足三里主治各种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 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泄泻、呃逆、嗳气、 肠炎、痢疾、疳积、便秘、肝炎、胆囊炎、胆 结石、肾结石绞痛、气喘乏力、痰多、心悸、 耳鸣、头晕、腰膝疼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 也有较好辅助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 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更有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强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头部供氧,改善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调节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有提高机

穴位养生的口诀

穴位养生的口诀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 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 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 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 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 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 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 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 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妇科常用保健穴位图谱介绍

常用穴位介绍 足三里 位置: 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旁1横指 归经: 足阳明胃经 功效: 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 常用穴位介绍 百会 位置: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归经: 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功效: 调百脉之会,百病所主。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 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三阴交 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妇科三 阴交”,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 血海 血海 ● 血海穴,血这里指脾血,海,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该穴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地机穴,阴陵泉 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健脾渗湿,调经止带,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阴陵泉是脾经之合穴,脉气最盛,使气随血流,气行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治疗月经不调。 阴陵泉位置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中 ● 地机穴位置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太冲,行间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属足厥阴肝经。荥(火)穴。 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调控该经的总体气血

人体穴位按摩法

人体穴位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19、摩腹养生补泻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3、眼部按摩美容 21、揉摩耳廓益健康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22、夹鼻梁治牙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 23、按摩治疗老年斑 24、活动脚趾健胃法 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 8、健鼻养生巧防病 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9、過敏性鼻炎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 10、按摩减肥 28、按摩治尿不净 11、按摩催眠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 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 31、治疗脚部淤血 14、消除腿部浮肿 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15、按摩腿部穴位 16、按摩腿肚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17、减轻小腿浮肿 35、保健八段锦。 18、点穴减肥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 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1)轻闭双目,用中指按住上眼皮向上轻提,做5次;2)用中指将下眼窝(承)向下轻按5次。做完上述动作后再用左右手的中指,从左右外眼角向太阳穴推按,至太阳穴后再向耳边按去,反复做3-5次;3)闭上双眼,用中指肚按在眼球上,轻轻按10分钟即可。 这时你会感到眼睛的疲劳立刻消除,此法对眼睛也有一定保健作用。 3、眼部按摩美容 面部皮肤都是有一定纹理的,正确的按摩手法则可促进肌肤对精油/眼霜的吸收,从而预防和减少皱纹。首先在眼睛四周点上薄薄的一层精油,然后按内眼角、上眼皮、眼尾、内眼角的顺序轻轻按摩,直至肌肤完全吸收。在按摩过程中,轻压眼尾、下眼眶、眼球,你会感到格外舒服。对眼部皮肤进行适当地按摩。同时配合按压眼周的穴位如攒竹、晴明、丝竹空、瞳子髎等。眼部按摩时必须注意手

经络养生小常识

养生长寿按三穴 要想养生长寿,可经常按摩三个穴位: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肌肉最高处。按摩此穴对头痛、牙痛、鼻子不通或颈部痛有特效。 内关穴位于前臂曲侧,腕横纹上2寸处,桡侧腕曲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此穴主司心脏、肺等,经常按摩可避免心脏病和气喘的发作。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此穴主司胃肠消化系统。 这三个穴位一般人若能每天按摩两次,每次5分钟,有助五脏六腑健康运转。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擦胸揉腹养生法,是我国古代简易有效的养生方法之一,很适合中老年人学练,对防止肥胖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擦胸、揉腹的方法很简便,取坐位或仰卧位均可。先擦胸,用右手掌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然后再用左手掌从左乳上方,斜推擦至右下腹。如此左右交叉进行,一上一下为1次,共推擦36次。还可兼做擦背,也有助于激活背部免疫细胞的活力。再进行揉腹,以右手掌从心口窝左下方揉起,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方向)揉腹一圈为1次,共揉50次以上,如减肥可增至200次以上,用力适度。右手做完再换左手向反方向进行,次数同上。擦胸、揉腹通常每天起床和晚上睡前各做1次,亦可在中午饭后1小时加做1次。 按摩让你夜夜成眠 失眠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一般表现为难以入睡,容易惊醒,醒后再不能入睡,严重时彻夜不眠。有关资料显示,有45%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

失眠症。一旦失眠,往往多求助于医生,口服安眠药,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药物的依赖性。现介绍四种非药物自我疗法,供选用: 1、仰卧揉腹 每晚入睡前,仰卧床上,意守丹田(肚脐),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稍加用力揉腹,一边揉一边默念计数,揉计120次;再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同样绕脐揉120次。笔者已坚持20多年,对上半夜进入深睡有良好作用。下半夜如再不能入睡,可按上述方法各揉腹60次,对睡眠也有一定作用。 由于揉腹能使胃肠蠕动,特别是年岁大的人,消化功能减弱,胃肠道的气体就会成倍增加,常把大肠膨得胀胀的。一经揉腹,大肠受到刺激,就把气体挤出来而出现放屁,便于安然入睡;若不揉腹,屁放不出来,大肠膨胀,影响入睡。 营养运动营养菜 2、踏豆按摩 用绿豆500克,置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脸盆中,同时将双脚洗净擦干,借盆中绿豆余温,用双脚蹂踏绿豆,边踩边揉。每天睡前1小时开始蹂踏,每次30分钟左右。 3、拍打涌泉穴 每晚睡前洗脚后,端坐床上,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脚涌泉穴120次,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脚涌泉穴120次,每次力度均以感到微微胀痛为宜。即可驱除失眠,安然入睡。 “六”字按摩降压法 坚持自我按摩有助于降低血压,有人提出六字按摩法,不仅易学,而且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