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报告

学院名称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城地专业0......

学生学号020208....

学生姓名李 ..

指导老师蒋....

2010年 12月 29 日

目录

一、指导书 (3)

二、任务书 (4)

三、课程名称 (6)

四、课程教学目的 (6)

五、实践步聚 (6)

5.1 确定单榀刚架KJ-1的计算单元 (6)

5.2 选取平面刚架KJ-1的计算简图 (7)

5.3 KJ-1的荷载计算 (8)

5.4上机操作过程 (9)

5.5 输出软件计算数据 (9)

六、分析计算结果 (24)

一.《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书

1.1 学时与学分课程性质:必修;学时:1周;学分:1.0。

1.2 教材

(1)《结构力学》周竞欧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2)《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书蒋青青编

(3)《PK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

1.3 《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结构力学是一门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为三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通过该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手工计算方法和电算方法,使学生熟悉结构力学电算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结构的传力途径,学会使用结构CAD系列软件PKPM中的PK计算软件来分析平面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了解结构力学在地下空间工程中的用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地下结构实际工程问题的动手技能,为今后学习《混凝土结构》、《地下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1.4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

1.5 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房进行实验,每人一台计算机,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微机结构CAD系统软件PKPM系列》中的PK平面框架计算软件进行实验。

1.6 教学方式与基本要求

(1)指导教师讲清实际操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要求。

(2)课前必须制定好上机步骤,了解实践教学的目的。

(3)每2人一组,每人一台计算机和相关的配套设备,每次上机均为3小时。

(4)要求学生掌握微机结构CAD系统软件PKPM系列中PK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所需相关的课程知识、操作方法和步骤。

(5)根据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联系地下空间工程实际建立力学模型,选取平面刚架计算简图;分析结构的传力途径,手工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按照PK计算软件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条件,利用人机对话菜单,输入梁、柱有关几何尺寸、荷载及其它有关数据,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校核;对平面刚架进行内力和挠度计算,分析其受力和变形的特点;记录实验步聚和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输出实验结果与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1.7 报告编写说明与要求

(1)报告内容应包括:任务书;实践课名称;教学目的及原理;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和所采用的结构力学电算软件名称;实践过程及操作步骤简述;计算数据;分析刚架中梁柱内力和变形的计算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的设想。

(2)实践报告要求书写工整,图表绘制符合规范,计算数据要客观反映工程实际结构受力及变形情况,所作分析要论据充分,结论正确。

二.《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任务书

2.1 资料

某附建式公共建筑地下两层,地面以上四层或五层,其标准层建筑平面如图一所示。采用框架结构,标准层楼面结构及屋面结构布置如图二所示,钢筋砼柱截面尺寸为400×500,A轴~B轴和C轴~D轴的框架楼面梁和框架屋面梁截面尺寸均为250×500,B轴~C轴的走道框架楼面梁和走道框架屋面梁截面尺寸均为250×300。墙体自重(恒载)5.24kN/m2,框架层数、层高、跨度及楼面荷载、屋面荷载等其他有关计算数据详见表1。

2.2 实践课内容与要求

90人每人一道题目,独立完成。根据所给定的资料,确定单榀刚架的负荷范围即计算单元,分析结构的传力途径,先手工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再上机按照PK计算软件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条件,利用人机对话菜单,输入梁、柱有关几何尺寸、荷载及其它有关数据,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校核;对平面刚架进行内力和挠度计算,分析其受力和变形的特点;记录上机步聚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输出计算结果与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编制详细的报告书。

表1城地0802班30人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框架计算数据

三.课程名称: 结构力学程序设计实践

―― PKPM结构设计软件的应用

四.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目的

通过程序设计实践教学,了解结构力学在地下空间工程中的用途,熟悉结构力学电算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力学的手工计算方法和电算方法,正确分析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的传递途径和荷载计算,学会使用结构CAD系列软件PKPM中的PK计算软件来分析平面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下结构实际工程问题的动手技能,为今后学习《混凝土结构》、《地下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程序设计实践步聚

5.1 确定单榀框架的计算单元(见图三)

图三 KJ-5计算单元示意图

5.2 选取平面框架KJ-1的计算简图(见图四)

5.3 荷载计算首先,令:

P 1、M

1

为七层楼面纵梁L-1L-2传来的节点恒载;

P 2、M

2

为六层楼面纵梁L-1与L-2传来的节点恒载;

P 3、M

3

为二~五层楼面纵梁L-1与L-2传来的节点恒载;

g

1

为七层屋面预制空心板YKB传来的梁间均布恒载;

g

2

为七层楼面预制空心板YKB传来的梁间均布恒载;

g

3

为二~六层楼面预制空心板YKB传来的梁间均布恒载;

q

1

为七层屋面预制空心板YKB传来的梁间均布活载;

q

2

为二~六层楼面预制空心板YKB传来的梁间均布活载;

(1)恒载计算:

(a)节点荷载――由纵向连系梁L

1或L

2

传来的墙体和窗户重量:

七层楼面节点恒载:集中力P

1=墙自重5.24(kN/m2)×外纵墙高H

7

×(a

+a

)/2 =5.24×3.9×(0+4.5)/2

=45.98KN

集中力偶M

1(kN·m)=P

1

×e=45.98×0.125=5.748KN*m

六层楼面节点恒载:集中力P

2=墙自重5.24(kN/m2)×外纵墙高H

6

×(a

+a

)/2 =5.24×3.6×(0+4.5)/2

=42.44KN

集中力偶M

2(kN·m)=P

2

×e =88.9×0.125=5.306KN*m

二~五层楼面的节点恒载:集中力P

3=墙自重5.24kN/m2×外纵墙高H

5

×(a

+a

)/2 =5.24×3.6×(0+4.5)/2

=42.44KN

集中力偶M

3(kN·m)=P

3

×e =42.44×0.125=5.306KN*m

(b)梁间荷载

――由预制空心板传来的梁间均布恒载:

七层屋面梁梁间均布恒载: g

1=屋面恒载(kN/m2)×(a

+a

)/2 =5.1×(0+4.5)/2

=11.48KN/m

七层楼面梁A~B轴,B~C轴和C~D轴梁间均布恒荷载:

g 2=七层楼面恒载(kN/m2)×(a

+a

)/2+墙自重5.24(kN/m2)×墙高H

7 =5.2×(0+4.5)/2+5.24×3.9

=32.14KN/m

二~六层楼面梁A~B轴,B~C轴和C~D轴梁间均布恒荷载:

g 3=六层楼面恒载(kN/m2)×a

+a

/2+墙自重5.24(kN/m2)×墙高H

6

(2)活载计算――预制空心板YKB传来的使用荷载

因活荷载只是由楼面板传给楼面梁,故只有梁间均布活荷载,而没有集中活荷载。

七层屋面梁梁间均布活载: q

1=屋面活载(kN/m2)×(a

+a

)/2

=2.0×(0+4.5)/2 =4.5KN/m

二~七层楼面梁梁间均布活载:q

2=二~七层楼面活载(kN/m2×(a

+a

)/2

=2.0×(0+4.5)/2

=4.5KN/m

5.4 上机操作过程

打开PKPM进入PK工作界面选择一个储存目录,然后进入第一项PK数据交互输入和计算,点击新建文件,为自己的框架起一个通俗易懂名字,然后点击进入绘图桌面,在主菜单下方点击参数输入,进入另一个窗口,在窗口菜单上选择总信息参数一栏,将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混凝土强度等级、柱梁主筋级别和柱梁箍筋级别修改成合适的值,点击确定。

然后进入网格生成点击框架网格,将弹出一个名为“框架网线输入导向”的窗口,在这个窗口中输入跨度6300、2700、6300,再输入层高6000、3900(六次)。(每输入一个数据都要点击一次增加)这样就生成了一榀框架。

下一步进入柱布置,点击柱布置,弹出一个窗口再点击增加输入柱的数据400X500,将其布置在框架上,注意柱的偏心。接着进行梁布置,同柱布置一样输入A轴~B轴和C轴~D轴的框架楼面梁和框架屋面梁截面尺寸250×500,B轴~C轴的走道框架楼面梁和走道框架屋面梁截面尺寸250×300,将其布置在框架上,这样完整的框架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输入荷载。

先来输入恒载,点击恒载输入,将之前算好的节点恒载、梁间恒载布置在框架上,然后进入活载输入,同样将算好的梁间活载输入到框架上,确定后点击主菜单,进入计算简图,查看框架立面、恒载图、活载图,从框架立面图可查看柱梁尺寸有无错误,从恒载图和活载图可查看恒载布置与活载布置有无错误,如无错误,就进入下一步计算,点击确定后,查看计算结果、弯矩包络、轴力包络图等,没有错误就保存,退出。

回到PK主页面之后,进入图形编辑、打印及转换,点击菜单栏中的工具,进入第一项“T 图转DWG”,选中弯矩包络图、轴力包络图等,将其成批转换成DWG格式,然后进入CAD,对其进行修改。

首先用菜单栏中“修改”子菜单下的分解工具将其全部分解,再运用图层编辑将框架线宽进行改良设计,并将重叠的数据进行移动优化即可。

5.5 输出软件计算数据

(1)框架计算简图···················见图七(2)恒载作用图·····················见图八

(3)活载作用图·····················见图九

(4)恒载弯矩图·····················见图十

(5)恒载剪力图·····················见图十一

(6)恒载轴力图·····················见图十二

(7)活载弯矩图·····················见图十三

(8)活载剪力图·····················见图十四

(9)活载轴力图·····················见图十五

(10)弯矩包络图····················见图十六

KJ-1恒载如图五所示:

KJ-1活载如图六所示:

框架计算简图···················见图七

恒载弯矩图·····················见图十

活载轴力图·····················见图十五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 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 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 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对图示两类桁架进行分析 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比较各类桁架的受力特点; 讨论各种杆件(上弦杆,下弦杆,竖杆,斜杆)内力随 随高跨比变化的规律; 若增加杆件使其成为超静定桁架,内力有何变化。 (2).两种结构在静力等效荷载作用下,内力有哪些不同? 平行弦桁架 1/2 1 1 1 1 1 1/2 三角桁1/2 1 1 1 1 1 1/2

(3)、用求解器自动求解功能求a=2和a=1.0时的各杆内力。比较两种情况内力分布,试用试算法调整a 的大小,确定使弯矩变号的临界点a 0,当a=a 0时结构是否处于无弯矩状态? (4) 、图示为一个两跨连续梁,两跨有关参数相同(l =6m ,E =1.5*106kPa ,截面0.5*0.6m 2,线膨胀系数1.0*10-5)。第一跨底部温度升高60oC ,分析变形和内力图的特点。 (4) 、计算下支撑式五角形组合屋架的内力,并分析随跨高 比变化内力变化规律。当高度确定后内力随f 1,f 2的比例不同的变化规律(四个以上算例)。 1/4 11×(1/2) 1/4 1/2 1 1 1 1 1 1/2 a a a a 3 6m 6m

一. 课程设计的数据 1. 第(1)题数据 1) 平行弦桁架 a) 高跨比1:4(每小格比例2:3) 输出图形: 输出内力值: 内力计算 杆端内力值 ( 乘子 = 1) ----------------------------------------------------------------------------------------------- 3m 3m 3m 3m f 2 f 1 f =1.2m q =1kN/m

中南大学结构力学试卷及答案

中南大学《结构力学》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 图示结构中,不能直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结构是() A. C. B. D. EI= 2 根据影响线,使跨中截面K产生最大弯矩的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分布是( ) (A) K K (B) (C) K K (D) 3 不考虑轴向变形,图示结构用先处理法建立的结构刚度矩阵阶数是( ) (A) 3×3 (B) 4×4 (C) 5×5 (D) 6×6 (E) 7×7 (F) 8×8 题一.3图题一.4图 4 不计杆件质量和轴向变形,图示体系的振动自由度数为( ) (A) 1 (B) 2 (C) 3 (D) 4 5 设ω为结构自振频率,θ为动力荷载频率,关于动力系数β的下列论述中正 确的是( ) (A)ω越大、β也越大(B)θ越大、β也越大(C)θ/ω越接近1、β越大

6 图示三单跨梁的自振频率分别为ωa ,ωb ,ωc ,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A)c b a ωωω>> (B) b c a ωωω>> (C) b a c ωωω>> (D) c a b ωωω>> 二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作其M 图(25分) 三 简述根据定位向量、用直接刚度法形成结构整体刚度矩阵的规则和步骤(15分) 四 用矩阵位移法计算连续梁(计算至建立起结构刚度方程),忽略轴向变形(20 分) 20 kN/m 50kN 6m 2m 2m 2 E I EI A B x y M , θ 五 图示体系各柱柱高均为h ,EI=常数,3 18mh EI = θ,求最大动弯矩图(16分) m sin θP t o o m l/2 l/2 l/2 l/2 m m l/2 l/2 t F P θsin

中南大学微机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课案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3) 2、设计内容 (3) 3、设计目的 (3) 4、设计要求 (3) 5、系统功能 (4) 二、总体设计 1、交通灯工作过程 (4) 三、设计仿真图、设计流程图 1、系统仿真图 (5) 2、流程图 (6) 3、8253、8255A结构及功能 (8) 四、系统程序分析 (10) 五、总结与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检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通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机动车量的不断增加,组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出现了交通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因此,自80年代后期,这些城市纷纷修建城市高速通道,在高速道路建设完成的初期,它们也曾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缺乏对高速道路的系统研究和控制,高速道路没有充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城市高速道路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城市高速道路的交通状况必然受高速道路与普通道路耦合处交通状况的制约。所以,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通道,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市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灯的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本系统的各种功能。同时,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2、设计内容 采用8255A设计交通灯控制的接口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搭建电路,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程序进行调试 3、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利用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中小规模电子电路或者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及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针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交通灯控制分析及设计,掌握8255A方式0的使用与编程方法,通从而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设计要求: (1)、分别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模板1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12土木2班 姓名 学号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如何在求解器中输入结构体系 2、学习并掌握计算模型的交互式输入方法; 3、建立任意体系的计算模型并做几何组成分析; 4、计算平面静定结构的内力。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软件:结构力学求解器 三实验步骤 图2-4-3 是刚结点的连接示例,其中图2-4-3a 中定义了一个虚拟刚结点和杆端的连接码;各个杆端与虚拟刚结点连接后成为图2-4-3b 的形式,去除虚拟刚结点后的效果为图2-4-3c 所示的刚结点;求解器中显示的是最后的图2-4-3c。图2-4-4 是组合结点的连接示例,同理,无需重复。铰结点是最常见的结点之一,其连接示例在图2-4-5 中给出。这里,共有四种连接方式,都等效于图2-4-5e 中的铰结点,通常采用图2-4-5a 所示方式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将三个杆件固定住,图2-4-5b~d 中的虚拟刚结点也随之被固定不动,而图2-4-5a 中的虚拟刚结点仍然存在一个转动自由度,可以绕结点自由转动。这是一种结点转动机构,在求解器中会自动将其排除不计①。结点机构实际上也潜存于经典的结构力学之中,如将一个集中力矩加在铰结点上,便可以理解为加在了结点机构上(犹如加在可自由转动的销钉上),是无意义的。 综上所述,求解器中单元对话框中的“连接方式”是指各杆端与虚拟刚结点的连接方式,而不是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样,各杆件通过虚拟刚结点这一中介再和其他杆件间接地连接。这种处理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结点的重复编码(如本书中矩阵位移法中所介绍的),同时可以方便地构造各种

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示例

结构力学(二)上机试验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 上机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三、计算结构的影响线 1.实验任务 (1)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D M 的影响线 观览器:QD F 的影响线 D |F=1 3 365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3,0 结点,3,6,0 结点,4,12,0 结点,6,6,1 结点,5,17,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0 单元,3,6,1,1,0,1,1,0 单元,6,5,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4,1,0,0 结点支承,5,3,0,0,0 影响线参数,-2,1,1,3 影响线参数,-2,1,1,2 End

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 D M 的影响线 QD F 的影响线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2,0 结点,3,4,0 结点,4,6,0 结点,5,8,0 结点,6,0,1 结点,7,8,1 结点,8,2,1 结点,9,4,1 结点,10,6,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4,5,1,1,1,1,1,0 单元,1,6,1,1,1,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7,1,1,0,1,1,0 单元,7,5,1,1,0,1,1,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c66745234.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c66745234.html,work.Icmp;

结构力学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平面刚架内力计算程序APF 实验目的:(1)分析构件刚度与外界温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如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温度因数对内力分布的影响。 (2)观察并分析刚架在静力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包括刚度的变化,结构形式的改变,荷载的作用位置变化等因素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机应用有直观的了解 (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 实验设计1: 计算图示刚架当梁柱刚度12I I 分别为15、11、15、1 10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此分析当刚架在水平荷 载作用下横梁的水平位移与刚架梁柱 比(1 2I I )之间的关系。(计算时忽略轴向变形)。 数据文件: (1)变量定义,EI1=1,EI2=0.2(1,5,10)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2)变量定义,EI1=5(1,0.2,0.1),EI2=1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4 结点,4,6,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4,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1,-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2,2,-1,EI2,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1,0,0,-1 主要计算结果: 位移: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word)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5年7月5日

目录 前言 (1) 问题一: (3) 问题描述: (3) 程序说明: (3) 全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 (3) 全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的程序及注解如下: (4) 运行结果: (6) 问题二: (6) 问题描述: (6) 方法一:追赶法 (7) 程序说明: (7) 追赶法带型的计算程序及注解: (7) 运行结果: (9) 总结与思考: (9) 方法二:列选主元高斯消去法算带型问题 (10) 程序说明: (10) 列选主元高斯消去法算带型计算程序及注解: (10) 运行结果: (12) 反思与对比(收获): (12) 问题三: (13) 问题描述: (13) 程序框图: (14) 程序特点: (14) 1.主要变量: (15) 2.子例行子程序哑元信息: (15) 3.文件管理: (16) 4.数据文件格式: (16) 源程序: (17) 输入数据如下(input.txt): (23) 输出数据如下(output.txt): (23) 程序运行后输出数据结果如下(需要手动打开output.txt文件): (24) 总结与收获: (25) 参考文献: (26)

前言: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与积累,对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有所收获,结构力学这门课程对我们学习飞行器设计与专业的学生来说,那就是手足的关系,因为我感觉任何航空、航天器都离不开结构的设计,只要有结构就牵涉到结构力学的分析与计算,因为航空器在空中飞行要遇到很多“挫折”,结构力学就是来分析这些个“挫折”下,看航空器能不能经受得了。结构力学课程从内容上讲,主要涉及机构的几何组成分析,求解静定、超静定结构内力的虚功原理。具体分析问题的方法包括力法、位移法等。但对于复杂结构来讲,简单的手算的方法过于繁琐。因此,由于课程设计偏重于利用Fortran 语言编写有限元子程序来完成复杂结构的内力计算,我就恶补了好几天的与Fortran有关的知识,下面就现学现卖的计算了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肯定有不妥之处,希望读者纠错。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专业电气信息 学生姓名舒畅 班级0914 学号0909091424 指导教师穆帅 完成日期2010年7月10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 3 主要技术指标及特点 (2) 3.1 登录界面显示 (2) 3.2登记学生资料 (4) 3.3保存学生资料 (5) 3.4 删除学生资料 (6) 3.5修改学生资料 (7) 3.6 查询学生资料 (8) 3.6统计学生资料(自加功能) (8) 3.8对学生资料进行排序 (9) 3.9程序主要代码 (9) 4 设计小结 (31)

成绩管理系统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C语言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掌握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设计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4.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5.学会调试一个较长程序的基本方法; 6.学会利用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7.掌握书写程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成绩管理系统 现有学生成绩信息,内容如下: 姓名学号 C 数学英语 shuchang 12 99 98 99 jiutian 32 87 68 87 changzi 33 98 89 99 jiutia 13 7 43 45 设计要求: ?封面(参见任务书最后一页) ?系统描述: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功能模块结构:包括如何划分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结构图,以及各模块 的功能描述; ?数据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结构以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并加以注释说明; ?主要模块的算法说明:即实现该模块的思路; ?运行结果:包括典型的界面、输入和输出数据等; ?总结: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体会、收获、

结构力学实验

结构力学 桁架结构受力性能实验报告 学号:1153377 姓名:周璇 专业:土木工程 实验时间:2016年05月04日周三,中午12:30-13:30 实验指导教师:陈涛 理论课任课教师:陈涛

一、实验目的 (1)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结构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通过 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2)进行静定、超静定结构受力的测定和影响线的绘制。 二、结构实验 (一)空间桁架受力性能概述 桁架在受结点荷载时,两边支座处产生反力,桁架中各杆件产生轴力,如图1.1为在抛物线桁架结点分别加载时结构示意图。用Q235钢材,桁架跨度6?260=1560mm ,最大高度260mm 。杆件之间为铰接相连。杆件直径为8mm 。 图1.1 (二)实验装置 图1.2为框架结构侧向受力实验采用的加载装置,25kg 挂钩和25kg 砝码。采用单结点集中力加载,由砝码、挂钩施加拉力,应变片测算待测杆件应变。结构尺寸如图1.2所示。 图1.2 (三)加载方式 简单多次加载,将挂钩和砝码依次施加在各个结点,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卸下重物,等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再向下一节点施加荷载,重复采集操作。 (四)量测内容 需要量测桁架待测杆件的应变值在前后四对桁架杆布置单向应变片,具体布置位置如图 1.2 所示,即加粗杆件上黏贴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 对桁架上的5个位置分别施加相同荷载,记录不同条件下各杆件的应变值。 由公式 2 4 F A E d A σσεπ? ?=? =???=?

可以得到 24 d E F πε = 其中: F ——杆件轴力 E ——Q235钢弹性模量 d ——杆件直径 ε ——杆件应变值 σ ——杆件应力 A ——杆件横截面积 因而可以求得各杆件轴力,进而得到不同杆件的轴力影响线。 四、实验步骤 (1)将载荷挂在加载位置1,待应变片返回数据稳定后,采集相应应变数据。 (2)待应变片数值降回初始值后,重复(1)中操作,将荷载分别挂在加载位置2,3,4,5,分别采集记录各自对应的各杆件应变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整理 将对应位置杆件应变值取平均值,得到所示一榀桁架四根杆件的应变值如表2.2所示。

结构力学个人总结

结构力学个人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结构力学个人总结》的详细文章,。篇一:结构力学心得体会 结构力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结构力学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主要是三部分内容,即渐近法、矩阵位移法和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的程序设计。通过为期八周的理论课学习和六次的上机课程设计,我收获颇丰。 而对结构力学半年的学习,也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很大的认识。结构力学是力学的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工程力学是机械类工种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许多工程实践都离不开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又和其它一些后绪课程及实习课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工程力学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 首先,渐近法的核心是力矩分配法。计算超静定刚架,不论采用力法或位移法,都要组成和验算典型方程,当未知量较多时,解算联立方程比较复杂,力矩分配法就是为了计算简洁而得到的捷径,它是位移法演变而来的一种结构计算方法。其物理概念生动形象,每轮计算又是按同一步骤重复进行,进而易于掌握,适合手算,并可不经过计算节点位移而直接求得杆端弯矩,在结构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本章要

求我们能够熟练得运用力矩分配法对钢架结构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然后计算出杆端最后的弯矩,画出钢架弯矩图。 其次,与上一学期所学的力法和位移法那些传统的结构力学基本方法相比,本学期所学的矩阵位移法是通过与计算机相结合,解决力法和位移法不能解决的结构分析题。其核心是杆系结构的矩阵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矩阵位移法的程序简单并且通用性强,所以应用最广,范文 TOP100也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章要求我们掌握单位的刚度方程并且明白单位矩阵中每一个元素的物理意义,可以熟练的进行坐标转换,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矩阵位移法进行计算。 最后,是平面钢架静力分析的程序设计。其核心是如何把矩阵分析的过程变成计算机的计算程序,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计算。我们所学的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方法—PAD软件设计方法,它的程序设计包括四步:1、把计算过程模块化,给出总体程序结构的PAD设计;2、主程序的PAD设计;3、子程序的PAD设计;4、根据主程序和子程序的PAD设计,用程序语言编写计算程序。要求我们具备结构力学、算法语言,即VB、矩阵代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上机利用VB 进行程序设计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每一道题得出最后的结果都不会那么容易轻松。第一,需要重视细节,在抄写程序代码时,需要同组人的分工合作,然后再把每一部分的代码合成一个整体然后运行,这

中南大学结构力学在线作业一

结构力学_在线作业一 总共30题共100分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80分) 9abfbc21-be3e-single 1. 图示桁架结构中内力为零的杆件的数目(包括支座连杆)为()。 f1da2953-4a3e-single 2. 已知图a中A端转角,则图b中中梁的B端弯矩及A端转角为()。 (4分)A. B.

C. D. c089ab97-01fe-single 3. 图示桁架结构中杆1的轴力为()。 (4分) e5dd4767-7704-single 4. 图示结构杆1的轴力(以拉为正)为()。 (4分)

B. C. D. 6ea25cfc-3512-single 5. 图示梁受外力偶作用,其正确的弯矩图形状应为()。 (4分) 86a896b8-54b6-single 6. 图示桁架结点A处水平位移不等于零的有()。

2f588308-9b2b-single 7. 图示各体系中,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是()。 (4分) 20f2d1b2-d659-single 8. 图示结构中K截面的剪力为()。 (4分)

4d7190c6-1bd8-single 9. C点水平位移为()。(4 A.() B.() C.() 8808e255-17b6-single 10. 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是 ()。(4分)

158b67e8-1d1a-single 11. 对比图(a)、(b)所示同一结构两种外因作用情况下C点的挠 度和弯矩,下面结论成立的是()。(4分) A.相等,相等。 B.相等,不相等。 C.不相等,相等。 D.,均不相等。 71c20cf5-787e-single 12. 图中各杆E值相同,三铰刚架D点的角位移为(顺时针为正)()。 (4分) A. B. C. D. 刚体系与变形系虚位移原理的虚功方程两者的区别在于()。(4分)

中南大学C++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年月日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关键字:学生成绩 MFC 编写系统 内容:定义一个结构体,存放下列信息: 学号、姓名、性别、系名、班级名、成绩等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要求: 一:数据输入:输入学生的相关信息,若用户输入数据或信息不正确,给出“错误”信息显示,重复刚才的操作;至少要输入10个学生的数据;可以随时插入学生信息记录; 二:每个学生数据能够进行修改并进行保存; 三:可以根据学号或者姓名删除某学生数据; 四:查询模块要求能按学号,按姓名,按班级等条件进行查询; 五:界面要求美观,提示信息准确,所有功能可以反复使用。 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从总体设计方面来看,基本的功能包括主控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修改模块,数据查询模块等。 设计模块图:

2.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详细设计: 对于总体设计说明的软件模块,进一步细化,要说明各个模块的逻辑实现方法。下面逐个说明。 主控模块:主要完成初始化工作,包括屏幕的初始化,显示初始操作界面。初始界面中主要包括功能的菜单选择项。 输入处理:利用链表技术输入多名学生的数据,直到输入学生的学号以“@”开头,则结束数据的输入。程序运行流程图如下:删除处理:利用链表技术删除某学号的学生成绩信息,如果找到该学号则进行删除,否则输出“未找到”的信息。程序运行流程图略。 查找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或姓名等方式查找某学号

的学生成绩信息,其程序流程图略。 排序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对学生数据进行排序,其 部分源代码如下:/***********xuesheng.c***********/ /******头文件(.h)***********/ #include "stdio.h" /*I/O函数*/ #include "stdlib.h" /*其它说明*/ #include "string.h" /*字符串函数*/ #include "conio.h" /*屏幕操作函数*/ #include "mem.h" /*内存操作函数*/ #include "ctype.h" /*字符操作函数*/ #include "alloc.h" /*动态地址分配函数*/ #define N 3 /*定义常数*/ typedef struct z1 /*定义数据结构*/ { char no[11]; char name[15]; char sex[5]; char major[15]; char class[15];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平面刚架内力计算程序APF 日期: 2013.4.19 实验地点: 综合楼503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静定、超静定结构特性的认识。如各杆刚度改变对内力分布的影响、温度和沉陷变形因数的影响等。 2、观察并分析刚架在静力荷载及温度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包括刚度的变化,结构形式的改变,荷载的作用位置变化等因素对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对结构静力分析的矩阵位移法的计算机应用有直观的了解。 3、掌握杆系结构计算的《求解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设计1: 别为15 、11、15、110 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由此 分析当刚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横梁的水平位移与刚架梁柱比(1 2I I )之间的关系。(计算时忽略轴 向变形)。 一、 数据文件: (1)TITLE, 实验一 变量定义,EI1=1 变量定义,EI2=0.2(1, 5, 10) 结点,1,0,0 结点,2,0,4 结点,3,6,0 结点,4,6,4 单元,1,2,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2,4,1,1,1,1,1,1 结点支承,1,6,0,0,0,0 结点支承,3,6,0,0,0,0 结点荷载,2,1,100,0 单元材料性质,1,2,-1,EI1,0,0,-1 单元材料性质,3,3,-1,EI2,0,0,-1 END

二、主要计算结果: 位移: (2)令I2=1时,I1=5,1,0.2,0.1 弯矩: (1) 令I1=1时,I2=0.2,1,5,10 ①梁柱刚度比I2:I1为1:5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②梁柱刚度比I2:I1为1: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

③梁柱刚度比I2:I1为5: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④梁柱刚度比I2:I1为10:1时的刚架弯矩图如下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绪言 1、课程设计目的或意义: 1、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构的工程应用背景简介: 此次设计的结构是桥梁结构,在生活中桥梁在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架在江湖、峡谷之间的桥梁起着连接两地的纽带作用。桥梁之上可以过行人、汽车、火车。极大的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方便又快捷。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查找工程实际中的桥梁结构 二:参考实际结构设计自己的桥梁结构。 三:估计轴力,初步选择桥梁的钢材。 四:做出内力图。 五:校核,再择钢材。 六:总结优化。

二、结构设计与荷载简化 1、结构简介 此结构形状主要由三角形组成的的下承式组合结构 2、结构参数: 本次设计的桥梁结构跨度为四十米,高二十米。结构中杆件间主要以铰接连接。根据桥梁及承载要求,材料为Q235刚,极限压应力为300MPa,E=210GPa 选择20b号工字型刚,截面面积为46.5平方厘米 3、荷载简化与分析: 设计的结构为火车通道,主要承受火车的质量。将火车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所受均布荷载为50KN/m

三、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 1、结构计算简图 2、内力分析 结构轴力图 结构剪力图 1 11

(整理)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结构力学-在线练习3答案.

(一) 单选题 1. 图示结构在移动荷载载作用下,D支座的最大弯矩为()。 (A) (B) (C) (D) 参考答案: (B) 2. 图示结构,受集中荷载系作用,则对应于的最不利荷载是()。 (A) 集中荷载中10kN力位于C截面; (B) 集中荷载中6kN力位于C截面; (C) 集中荷载中4kN力位于C截面; (D) 集中荷载中6kN力与10kN力对称布置C截面两侧; 参考答案: (B)

3. 图(a )所示结构,下列影响线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4. 当单位集中力偶 在AB之间移动时,图示简支梁K截面的弯矩影响线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D) 5. 单元在图示两种坐标系中的劲度矩阵相比()。

完全相同 (A) 第2、4行(列)等值异号 (B) (C) 第3、4行(列)等值异号 (D) 第2、3、4、6行(列)等值异号 参考答案: (A) 6. 图示跨度为60m的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可动均布活荷载以及集中 荷载。则距左支座为15m处的C截面上的最大及最小剪力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7. 图(a)所示伸臂梁,B支座左侧的影响线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8. 图示外伸梁,当单位荷载在AB之间移动时,则下列影响线完全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9. 考虑各杆件轴向变形,图示结构若用边界条件先处理法,结构劲度矩阵(全存储)的容量 为()。

结构力学设计

科学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时间: 17周(6.17-6.21) 理工学科部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熟练掌握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求解器的主要功能,了解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基本操作过程,主要参数的意义和编辑方法。 2.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结构在广义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探索和发现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一)对三类桁架进行受力分析 1、平行弦桁架分析 变量定义,h=1,l=6 变量定义,c=1/6,h=c*l 结点,1,0,0 结点,2,1/6l,0 结点,3,2/6l,0 结点,4,3/6l,0 结点,5,4/6l,0 结点,6,5/6l,0 结点,7,6/6l,0 结点,8,6/6l,h 结点,9,5/6l,h 结点,10,4/6l,h 结点,11,3/6l,h 结点,12,2/6l,h 结点,13,1/6l,h 结点,14,0/6l,h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4,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7,8,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11,1,1,0,1,1,0 单元,11,12,1,1,0,1,1,0 单元,12,13,1,1,0,1,1,0单元,13,14,1,1,0,1,1,0 单元,14,1,1,1,0,1,1,0 单元,14,2,1,1,0,1,1,0 单元,2,13,1,1,0,1,1,0 单元,13,3,1,1,0,1,1,0 单元,3,12,1,1,0,1,1,0单元,12,4,1,1,0,1,1,0 单元,4,11,1,1,0,1,1,0 单元,4,10,1,1,0,1,1,0 单元,10,5,1,1,0,1,1,0 单元,5,9,1,1,0,1,1,0 单元,9,6,1,1,0,1,1,0 单元,6,8,1,1,0,1,1,0结点支承,1,3,0,0,0结点支承,7,1,0,0结点荷载,14,1,0.5,-90结点荷载,13,1,1,-90结点荷载,12,1,1,-90结点荷载,11, 1,1,-90结点荷载,10,1,1,-90结点荷载,9,1,1,-90结点荷载,8,1,0.5,-90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说明书 现代铝电解槽新型阳极结构设计 题目(单槽日产量2.4t,电流密度0.76A·cm-2) 学生姓名刘冬 专业班级冶金 00906 班 学生学号0503090706 指导教师伍上元 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3) 1.2所设计电解槽阳极结构的特点 (4) 第二章铝电解槽结构简介 2.1 上部结构 (5) 2.1.1 阳极炭块组 (6) 2.1.2 阳极升降装臵 (6) 2.1.3 承重结构 (7) 2.1.4 加料装臵 (7) 2.1.5 集气装臵 (8) 2.2 阴极结构 (9) 2.2.1 槽壳与摇篮架 (10) 2.2.2 槽内衬 (11) 2.3 母线结构 (13) 2.3.1 阳极母线 (13) 2.3.2 阴极母线 (14) 2.4 绝缘设施 (15) 第三章铝电解结构计算 3.1 阳极电流密度 (15) 3.2 阳极炭块尺寸 (15) 3.3 阳极炭块数目 (17) 3.4 槽膛尺寸 (17) 3.5 槽壳尺寸 (17) 3.6 阴极碳块尺寸 (17) 第四章阳极结构设计 4.1 阳极炭块组 (18) 4.2 换极周期与顺序 (19) 4.3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与组装 (20) 4.3.1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 (20) 4.3.2 阳极组装 (21) 第五章参考文献 (22) 2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前,工业铝电解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其标志的变化有:电解槽电流由24kA、60kA增加至100-150kA;槽型主要由侧插棒式(及上插棒式)自焙阳极电解槽改变为预焙阳极电解槽;电能消耗由吨铝22000kW·h降低至15000kW·h;电流效率由70%-80%逐步提高到85-90%。 1980年开始,电解槽技术突破了175kA的壁垒,采用了磁场补偿技术,配合点式下料及电阻跟踪的过程控制技术,使电解槽能在氧化铝浓度变化范围很窄的条件下工作,为此逐渐改进了电解质,降低了温度,为最终获得高电流效率和低电耗创造了条件。在以后的年份中,吨铝最低电耗曾降低到12900-13200 kW·h,阳极效应频率比以前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80年代中叶,电解槽更加大型化,点式下料量降低到每次2kg氧化铝,采用了单个或多个废气捕集系统,采用了微机过程控制系统,对电解槽能量参数每5s进行采样,还采用了自动供料系统,减少了灰尘对环境的影响。进入90年代,进一步增大电解槽容量,吨铝投资较以前更节省,然而大型槽(特别是超过300kA)能耗并不低于80年代初期较小的电解槽,这是由于大型槽采取较高的阳极电流密度,槽内由于混合效率不高而存在氧化铝的浓度梯度;槽寿命也有所降低,因为炉帮状况不理想,并且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增加了阴极的腐蚀,以及槽底沉淀增多,后者是下料的频率比较高,而电解质的混合程度不足造成的。尽管如此,总的经济状况还是良好的。 90年代以来,电解槽的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电流效率达到96%; (2)电解过程的能量效率接近50%,其余的能量成为电解槽的热损而耗散; (3)阳极的消耗方面,炭阳极净耗降低到0.397kg/kg(Al); (4)尽管设计和材料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电解槽侧部仍需要保护性的炉帮存在,否则金属质量和槽寿命都会受负面影响; (5)维护电解槽的热平衡(和能量平衡)更显出重要性,既需要确保极距以产生足够的热能保持生产的稳定,又需要适当增大热损失以形成完好的炉帮,提高槽 寿命。 我国的电解铝工业可自1954年第一家铝电解厂(抚顺铝厂)投产算起,至2010年已有56年历史,在电解槽设计中,已掌握“三场”仿真技术,在模拟与优化方面采用了ANSYS 3

中南大学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1201班指导老师:盛津芳 学号:0909120122 姓名:李浩

日期:2015年1月10日

目录 课程设计要求 (4) 概要设计:(数据库) (6) 概要设计:(程序) (8) 详细设计(数据库) (9) 详细设计(程序) (12) 系统展示 (13) 安全性控制 (20) 关键技术 (21) 心得体会 (21)

《数据库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任务概述 某医院拟开发一个挂号系统,以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患者在医院就诊前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并办理一张诊疗卡,该诊疗卡在每次挂号时需要出示给挂号的工作人员。患者在挂号时,需说明科室名称以及医生的职称。挂号以半个工作日为一个班次,系统中保存各科室门诊医生的排班表,每位医生每个班次能够接诊的病人人数可设置一个上限。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并实现一个虚拟的医院挂号系统。系统中包含两个子系统,即由医院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挂号系统,以及患者使用的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其中网上预约挂号系统的前端要求是浏览器,即采用B/S模式开发。医院工作人员使用的挂号系统采用C/S 模式开发,前端开发工具不限,可采用PowerBuilder, Delphi, VB,VC,Java等。后台数据库要求采用SQL SERVER2005或Oracle 11g及以上版本。 2 功能描述 2.1 医院工作人员使用的挂号系统 该系统仅供医院内部工作人员使用,主要分为挂号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两类角色,需提供以下功能: 1)办理诊疗卡。患者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挂号人员为其办理一张长期有效的诊疗卡。 2)挂号。挂号人员根据患者要求的科室、医生职称分配一个候诊号,并收取相应的诊疗费用,诊疗费用根据医生的职称分为不同的档次。医生当班次接诊患者人数 不能超过预先设定的上限。 3)修改挂号。患者可更改就诊的科室,挂号人员根据更改后的科室和医生职称,重新计算诊疗费用的差值,多退少补。 4)查询挂号情况。挂号人员可查询某位医生目前的挂号情况。 5)挂号费当班结转。系统对每个班次收取的挂号费生成相应的统计表,并提供查询功能,包括该班次总的挂号费用、各个挂号人员该班次总的挂号费用、各位医生 该班次总的挂号费用。 6)参数维护。系统管理人员负责维护各种参数,包括科室、医生、医生排班表、号类字典。医生的基本信息、排班表、诊疗费标准、各班次医生接诊人数上限都是 可以修改的,尽量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7)系统维护。系统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用户、分配权限、管理密码。 2.2 网上预约挂号系统 该系统供患者使用,需提供以下功能: 1)用户注册。提供注册所需基本信息,必须实名注册。 2)用户可修改注册信息。 3)用户可查询指定时间的某科室的医生排班表。

结构力学求解器实验报告

结构力学上机实验报告 专业建筑工程 班级一班 学号xxx 姓名xx 20 年月日

一、用求解器进行平面体系几何构造分析 (桁架或组合结构) 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求解过程 命令文档 分析结果 命令文档: 结点,1,0,0 结点,2,0,2.4 结点,3,1,1 结点,4,2,2.4 结点,5,2.8,0 结点,6,2.8,1 结点,7,3.6,2.4 结点,8,4.6,1 结点,9,5.6,2.4 单元,1,2,1,1,0,1,1,0 单元,2,3,1,1,0,1,1,0 单元,3,4,1,1,0,1,1,0 单元,2,4,1,1,0,1,1,0 单元,1,5,1,1,0,1,1,0 单元,5,6,1,1,0,1,1,0

单元,6,4,1,1,0,1,1,0 单元,1,3,1,1,0,1,1,0 单元,6,7,1,1,0,1,1,0 单元,7,9,1,1,0,1,1,0 单元,4,7,1,1,0,1,1,0 单元,7,8,1,1,0,1,1,0 单元,8,9,1,1,0,1,1,0 结点,10,5.6,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8,1,1,0,1,1,0 单元,5,10,1,1,0,1,1,0 结点支承,10,1,0,0 结点支承,2,1,-90,0 结点支承,1,2,-90,0,0 分析结果:

二、用求解器确定截面单杆 插图 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求解过程 命令文档: 结点,1,0,0 结点,2,0,6 结点,3,5,6 结点,4,10,6 结点,5,10,0 单元,1,2,1,1,1,1,1,1 单元,2,3,1,1,1,1,1,0 单元,3,4,1,1,0,1,1,1 单元,4,5,1,1,1,1,1,1 结点支承,1,2,-90,0,0 结点支承,5,2,0,0,0 单元荷载,3,3,1,0,1,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