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名词解释最终版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最终版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一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2、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生物细胞和组织在离体条件下的生长和增殖。

8、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组织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造新物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以动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使细胞产生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质,加速繁殖动物个体或获得有用品系的技术。

9、脱分化:离体培养条件下,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组织细胞状态或胚性细胞的状态的过程。

11、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固有能力。

12、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13、愈伤组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的细胞团。

1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器官发生:是指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分化和形成

18、体细胞胚或胚状体: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结构统称为体细胞胚

19、初代培养: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严格的说即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20、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产物转入继代培养基上,使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生芽、不定芽继续增殖、胚状体发育成完整植株

22、花药培养(anther culture):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使其发育和分化成为植株的过程.

23、花粉培养(pollen culture):也叫小孢子培养(microspore culture),是从花药中分离出花粉粒,使之成为分散的或游离的状态,通过培养使花粉粒脱分化,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31、细胞同步化: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42、细胞系:由原代培养初步纯化,获得的以一种细胞为主,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转基因动物:指在基因组内稳定的整合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并且外源基因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遗传工程动物

43、细胞株:细胞系经过克隆或其他方法而得的单一类型的细胞群体。

核质体: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胞核形成的小原生质体。也称为微小原生质体

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细胞的过程

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胞质体:是除去细胞核后由膜包裹的无核细胞。植物去核原生质体又称微质体或亚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体细胞无性系: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再生植株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体细胞无性系: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由体细胞无性系表现出来的变异。

3、细胞融合(cell fusion):又称体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是指将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相融合并使之分化再生,形成新物种或新品种的技术。

4、细胞核移植(nuclear transplantation):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然后再将不同来源的核与质重组,形成杂种细胞。

6、胚胎工程(embryonic engineering):以生殖细胞和胚胎细胞为对象进行的操作,主要包括体外受精、胚胎切割、胚胎移植等。

7、干细胞(stem cell):动物体内具有分化潜能,并能自我更新的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

10、再分化:脱分化后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特定的条件(离体培养)下,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并经历器官发生形成单极性的芽或根,或经历胚胎发生形成双极性的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完整生物体。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15、离体无性繁殖(propagation in vitro)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株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等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形状一致的个体的方法。

17、植物脱毒(virus elimination):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浸染的病毒,生产健康的繁殖材料。

24、胚胎培养:使胚或具胚器官在离体无菌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技术。

25、胚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胚从胚珠或种子中分离出来,置于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

29、玻璃化: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渍状现象。

30、细胞悬浮培养(cell suspension culture):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32、细胞平板培养:将制备好的单细胞悬浮液,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细胞的全能性使其再生细胞壁,进行细胞的分裂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35、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狭义的概念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括体细胞胚和性细胞胚),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广义而言,人工种子是在胚状体或一块组织(顶芽、腋芽)、一个器官(小鳞茎等)之外加上必要的营养成分(人工胚乳)后,用具有一定通透性而无毒的材料将其包裹起来,形成的与天然种子相似的颗粒体

45、组织工程: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

单倍体植物: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的孢子体(植物个体)。具有单套染色体的细

胞在人工离体条件下培养,使其单性发育成植物体。这种具有单套染色体的植物称为单倍体

植物。

克隆: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从一个动物细胞获得遗传背景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的过程。

获得的细胞叫克隆细胞,个体群称为克隆动物。

细胞重组又叫细胞拆合是指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后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胞器的一种实验技术。

34.单细胞分离法:机械分离法,酶解法

悬浮培养类型:成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

细胞学名词解释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从细胞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各级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亡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 2.cell theory:(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 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3.protoplast(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之外的细胞内所有的生活物质。 4.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的能独立进行繁殖的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的 最基本的要素。 5.Prokaryotic cell(原核细胞):无核膜,DNA游离在细胞质中;染色体为环状,仅有一条;缺少发达的内膜系统,细 胞小,多在0.2—10 um之间至今未发现细胞骨架。 6.eukaryotic cell(真核细胞):有膜结构围成的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基因组至少有两条染 色体;有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细胞骨架系统。 7.archaeobacteria(古细菌):又称原细菌、古核生物,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最早发现的古核生物为 产甲烷细菌类,后来又陆续发现盐细菌、硫氧化菌等。 8.plasmid(质粒):细菌内除了核区的DNA外,存在的可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1、resolution(分辨串率):是指区分开 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9.f1uorescence microscopy(荧光显微镜技术):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由于电子跃迁而由被激发分子发射的光称 为荧光。荧光显微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10.aut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 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定量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11.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l 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 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于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柬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12.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像SEM一样,STEM用电子柬在样品 的表面扫描,但又像TEM,通过电子穿透样品成像。STEM能够获得了TEM所不能获得的一些关于样品的特殊信息。STEM技术要求较高,要非常高的真空度,并且电子学系统比TEM和SEM都要复杂。 13.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 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14.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免疫电镜):将抗体进行特殊标记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反应的结果.。根据标记方 法的不同,免疫电镜技术可分为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标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由于某些固定技术(如饿酸固定)对抗体、抗原的结合有干扰,因此应采取铰为温和的样品制备方法。

自考环境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环境: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等。在环境学上一般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3、生态学:指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主体包括整个生物界。 4、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四部分组成。 5、生态平衡:指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6、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难。 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这一新兴部门法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与发展、目的和任务、体系、性质和特点、原则和基本法律制度、基本理论等。 8、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和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9、生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和主体的,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 10、生物放大: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11、十分之一定律: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想高位营养级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由于低位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通过自身新陈代谢要消耗一部分,所剩余的能量只有大约1/10能够被上一级所利用,这称为十分之一定律。 12、环境污染: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想环境中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的现象。 13、自然环境破坏:指人类不适当的开发利用环境中的一个或数个要素,或是进行工程建设,使环境要素的质量降低、数量减少,从而破坏或降低了它们的环境效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某种资源枯竭而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环境现象。 第二章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版画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参加者,又称“权利 4、目的一元论:是指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环境立法的只具有一个目的,即为了保护人群健康。日本、匈牙利等过法律就采用此观点。零增长理论:是1968年国际性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提出的著名理论。 第四章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保护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同意整体。 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是指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除宪法之外占有核心的最高

细胞工程

名词解释】: 【简答题】: 1.简述细胞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地位。 2.目前,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基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要先配母液?如何配制母液? 4.例举三种常用的物理灭菌方式,简述其原理和优缺点。 5.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 6.配制培养基时,加入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它们在离体培养过程中 有哪些作用? 7.试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含义和应用。 8.实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条件是什么? 9.优良愈伤组织有何生长特性? 10.何为胚状体?胚状体和合子胚有何异同? 11.影响胚状体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如何区分离体培养条件下的不定芽和胚状体? 13.目前研制的人工种子结构是怎样的? 14.控制胚性细胞同步化的方法有哪些? 15.植物离体无性繁殖主要适用于哪些植物?与常规无性繁殖相比有什么优 势? 16.分离植物单细胞的方法有哪些? 17.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8.什么叫细胞的悬浮培养?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各有何特点? 19.在细胞悬浮培养中,如何进行细胞生长量的计算?

20.悬浮培养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1.在植物细胞培养中如何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 22.简述细胞活力鉴定的方法。 23.简述细胞计数的方法。 24.影响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试做分析。 25.制备原生质体时为何要在等渗或稍高渗溶液中进行? 26.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基本过程。 27.简述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 28.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29.原生质体融合要经过哪些过程? 30.PEG融合与电融合各有何特点?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关键技术是什么? 31.原生质体融合产物有哪些类型? 32.体细胞杂交有何意义? 33.什么是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引起或影响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 有哪些? 34.试述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学基础。 35.试述农杆菌Ti质粒基因转化的原理。 36.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7.试述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问答题】: 1.离体无性繁殖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其操作的一般程序。 2.简述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反应器的类型及原理。 3.简述植物细胞固定化的几种方法。 4.试述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和步骤。 5.植物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筛选的方法有哪些? 6.成批培养(batch culture)细胞的生长曲线包括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 点?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Chapter 1 绪论 1、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体。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3、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按照人们的意志设计改造细胞的某些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生物改良品种或通过细胞培养获得自然界中难以获得的珍贵产品的新兴生物技术。 Chapter 2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 仁,一般只有拟核。 2、真核细胞(eucaryotic cell):是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和核基质。 3、中膜体(mesosome):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是细菌细胞质膜向细胞质 内陷折皱形成的,每个细胞有一个或数个;其中含有细胞色素和琥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具有类似线粒体的作用,故称为拟线粒体。 4、细胞器(organelle):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他工具能够分辨出的, 具有一定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结构。 Chapter 3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分辨率(resolution):是指能清楚的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光镜下所见到的物体结构。 3、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又称为亚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是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构。 Chapter 4 细胞质膜 1、血影(Ghost):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题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 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

细胞工程复习题

细胞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1.酶工程: 2.继代培养 3.人工种子: 4.单倍体培养: 5.微细胞: 6.胚胎工程: 7.克隆: 8.蛋白质工程: 9.外植体: 10.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11.组织工程: 12.雌核发育: 13.胚胎融合: 14.转基因动物: 15.生物化学工程: 16.愈伤组织: 17.看护培养: 18.细胞固定化: 19.染色体工程 20.细胞重组: 21.基因工程技术: 二、简答题 1.细胞工程的重要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何为植物细胞两相培养技术建立植物细胞的两相培养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3.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有哪些特点 4.动物器官培养技术中,传统的器官培养方法主要有哪些 5.什么是细胞核移植技术以鱼类细胞核移植为例,其技术要点有哪些方面6.植物组织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有什么区别 7.何为细胞悬浮培养怎样做到悬浮培养细胞的同步化 8.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生产的生物制品主要有哪些种类 9.什么是试管动物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主要技术环节 10.何为体细胞克隆技术多莉羊是怎样培育出的 11.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得到完整的植株 12.人工种子利用有何优势 13.用于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应具备哪些基本要求

14.何为胚胎移植主要包括哪些关键技术 15.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 1.请阐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包括哪些环节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3.请阐述原生质的分离,纯化和活力鉴定的技术过程 四、计算题 μ和ppm浓度各是什么1.有一培养基的IAA浓度是1.5/ mg L,问其/ mol L (分子量) 2.培养基的配方是 2.0/0.5/ +++水解酪蛋白 MS BA mg L NAA mg L 500mg/L+3%蔗糖+%琼脂粉。MS母液的浓度分别是:大量元素10倍,微量元素100倍,铁盐100倍,有机物100倍;BA母液浓度ml,NAA母液浓度ml。要配制800ml 该培养基,需要吸取各种母液各多少ml分别称取蔗糖、琼脂粉各多少克 3.要配制1mol/L的 NaOH100ml, 要称取98%的固体NaOH多少克要配制1mol/L的HCl1000 ml,要量取浓HCl多少ml(NaOH分子量40,HCl分子量,浓HCl含量38%,比重) 五、填空题 1.生物工程操作的对象是什么这是与化学工程等其他工程类学科最明显的不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Cell Biology:广泛采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应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将细胞的整体活动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观点观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期最终阐明生命的基本规律。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大小约70nm 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叶。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skeleton 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的热运动可以使分子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另一侧,其结果是分子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因无需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故名。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小分子物质沿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运动,是由膜转运蛋白“协助”完成的。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侧到高浓度侧转运,需要供给能量。ATP直接供能、间接供能、光能。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离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利用跨膜的离子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使特定离子的顺梯度运动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的逆梯度运输相偶联。直接动力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 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分子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的顺序相反,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外膜(outer membrane):单位膜结构,厚约6nm。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直径2-3nm的亲水通道,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型蛋白质可自由通过。内膜(inner membrane):厚约6-8nm。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到嵴的轴心部。宽约6-8nm。其中含有许多可溶性酶类,底物和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基质(matrix):内膜之内侧,类似胶状物,含有很多Pr.和脂类。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都在其中。另外还有线粒体DNA、核糖体、tRNA、rRNA、DNA聚合酶、AA活化酶等。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外被(outerenvelop):双层膜,每层厚6~8nm,膜间隙为10~20nm。外膜通透性大,细胞质中大多数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内膜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比外膜强,其上有特殊载体称为转运体,可运载物质过膜。 类囊体(Thylakoid):在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所形成的封闭扁平小囊。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为photophosphorylation 细胞质膜系统(cytoplasmic membrane system):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生物发生上与质膜相关的细

环保常见名词解释

一、环境管理类 1、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 3、环境影响评价(EIA):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4、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

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环境价值: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6、环境问题: 指人类在驾驭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形成的环境公害。具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 7、环境管理: 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特别是水、大气和土地),也就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行控制性的影响,使外界事务按照人们的决策和计划方向进行和发展。 8、环境政策: 政府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指导原则。 9、污染治理: 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环境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一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2、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生物细胞和组织在离体条件下的生长和增殖。 8、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组织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造新物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以动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使细胞产生某些人们所需要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质,加速繁殖动物个体或获得有用品系的技术。 9、脱分化:离体培养条件下,一个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原始无分化状态或分生组织细胞状态或胚性细胞的状态的过程。 11、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所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固有能力。 12、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13、愈伤组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的细胞团。 1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器官发生:是指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分化和形成 18、体细胞胚或胚状体: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结构统称为体细胞胚 19、初代培养: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严格的说即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但实际上,通常把第一代至第十代以内的培养细胞统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20、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产物转入继代培养基上,使愈伤组织分化出丛生芽、不定芽继续增殖、胚状体发育成完整植株 22、花药培养(anther culture):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使其发育和分化成为植株的过程. 23、花粉培养(pollen culture):也叫小孢子培养(microspore culture),是从花药中分离出花粉粒,使之成为分散的或游离的状态,通过培养使花粉粒脱分化,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31、细胞同步化: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42、细胞系:由原代培养初步纯化,获得的以一种细胞为主,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转基因动物:指在基因组内稳定的整合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并且外源基因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遗传工程动物 43、细胞株:细胞系经过克隆或其他方法而得的单一类型的细胞群体。 核质体: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胞核形成的小原生质体。也称为微小原生质体 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细胞的过程 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胞质体:是除去细胞核后由膜包裹的无核细胞。植物去核原生质体又称微质体或亚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2.生物大分子:细胞内由若干小分子亚单位相连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和独特性质的多聚体,能够执行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 3.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而成空心桶装构象,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它每3.6个氨基酸盘旋一周,整个结构借相邻两圈螺旋肽键的=N-H基的氢原子与=C=O基的氧原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维系。 4.β-片层结构:一条肽链回折而成的平行排列构象,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这时多肽链的各段走向都与其相邻肽段的走向相反。相邻肽段之间形成的氢键使彼此牢固结合。 5.蛋白质的亚单位: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呈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中的每条肽链称为蛋白质亚单位。 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组成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有规律地互不配对的原则,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 7.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通过细胞膜内陷而形成的膜细胞器的总称,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内体等,它们共同完成细胞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8.信号肽(signal peptide):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在新合成的蛋白质的N末端有一段由信号密码翻译出的由16~26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它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结合,并使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最后被信号肽酶水解掉。 9.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al,SRP):存在于胞质内,是一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RNA分子组成。可识别并结合信号肽和SPR受体,对蛋白质多肽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10.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 receptor):存在于内质网膜中的整合蛋白,为异二聚体。SRP受体能与SRP-核糖体复合体结合,并把它们引导至内质网膜上被称为移位子的通道蛋白处。 11.多(聚)核糖体:附着或游离的核糖体有mRNA链串联在一起进行同一种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实质是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12.蛋白质的分选:由rER合成的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复合体中经不同修饰后能准确无误的运输到相应的膜结构和细胞器,是由于蛋白质上有分选信号,而相应的靶膜和靶细胞器上有分选信号的受体,二者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而实现蛋白质的分选。 13.膜相结构:真核细胞中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以膜的分化为基础形成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14.非膜相结构:真核细胞中除了膜相结构外,其余的结构称为非膜相结构,包括颗粒状和纤维状的蛋白质结构,细胞骨架系统和无定形细胞基质,核基质等。 15.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N原子共价连接而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16.O—连接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复合体上,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单糖或寡糖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残基侧链上的OH基团的O 原子共价连接而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17.自噬体:细胞内衰老和损伤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等被细胞的膜结构包围而形成的一种囊泡。 18.内体性溶酶体(endolysosome):即新生的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复合体芽生的装载有溶酶体蛋白的运输小泡和内体合并而成,内装有无活性的溶酶体酸性水解酶。 19.异噬体::细胞的外源物质经由细胞的吞噬而被摄入细胞内的一种囊泡结构。 20.吞噬性溶酶体:由细胞内的自身产物或由细胞摄入的外来物质与内体性溶酶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结构。 21.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分布在线粒体嵴膜上的蛋白质有柄小球体,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完成ADP+P i→ATP的过程。有三部分组成,头部具有ATP酶的活性,调节ATP的合成;柄部含有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调控质子通道;基部具有质子泵,是质子流向F1的穿膜通道。22.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组膜蛋白,传递三羧酸循环的氧化反应中所脱下的质子的电子给氧分子生成水,并释放能量。包括复合体I,II,III,IV. 23.细胞呼吸:细胞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伴随能量释放的过程,是细胞氧化的过程。 24.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F0F1ATP酶复合体用来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这种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称为氧化磷酸化。 25.线粒体DNA: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的一种封闭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够表达一些线粒体中的结构蛋白。 26.微管组织中心(MTOC):即微管聚合的中心,对微管的极性有决定作用,包括中心体,纤毛,鞭毛的基体。 27.中心体(centrosome):是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球,中心粒为两个圆柱小体呈相互垂直排列,圆柱小体由微管组成,其排列是9*3+0。中心球是中心粒周围的细胞密质,它是微观组织中心之一。 28.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是微管蛋白的结合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其头部可与微管和ATP结合,尾部可与分泌泡或色素颗粒结合,使之沿微管为轨道而运送。其负责物质从微管正极到负极的运输。 29.驱动蛋白(kinesin):是微管蛋白的结合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其头部可与微管和ATP结合,尾部可与分泌泡或色素颗粒结合,使之沿微管为轨道而运送。其负责物质从微管负极到正极的运输。 30.微管蛋白结合蛋白:皆有位点与微管结合,对微管的组装,运动,胞内物质运输等和微管与其他细胞组成之间的连接均有关,是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必需成分。 31.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皆有位点与微丝结合,对微丝的构型和行为具有控制作用,如影响微丝的形成,连接,运动,盖帽和切断等。

细胞工程学相关考试题及答案

细胞工程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工程(cytotechnology或cell engineering):它是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或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 2、看护培养(nursing culture):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促进培养细胞持续分裂增殖的方法。 3、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指用人工方法把不同类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4、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5、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所形成的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6、花药培养(anther culture):将成熟或未成熟的花药从母体植株上取下,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使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指离体培养花粉和花药,使小孢子改变原有的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形成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最后形成花粉植株,并从中鉴定出单倍体植株,使之二倍化的细胞工程技术。 7、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培养过程中,有些细胞可能会分泌活性物质到培养液中,这种培养过某种细胞以后,含有细胞分泌物的培养液称为条件培养基。 8、植物脱毒:由人工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植物体组织器官病原体消除,以使这些组织器官生成完整植株。 9、原代细胞系:指从机体中取出而直接培养的细胞,从一代到十代的细胞培养是原代培养,形成的整个系统叫原代细胞系。 10、体细胞杂交: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1、胚胎培养:是指胚或具胚器官(如子房、胚珠等)在离体无菌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技术。 12、互补选择:是指利用两个亲本具有不同的遗传和生理特征,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具有发生互补作用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的选择方法。 13、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是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14、植板率:植板率是能长出细胞团的单细胞在接种单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15、玻璃化冻存:是指液体转变为非晶态(玻璃态)的固化过程。 16、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当细胞在基质上分裂增殖,逐渐汇合成片即每个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相互接触时,细胞就停止增殖,即细胞密度不再增加,这一现象称之为接触抑制或密度依赖抑制现象。 17、非对称融合(aymmetric fusion):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某亲本的核或细胞质失活后再进行融合。 18、对称融合(symmetric fusion):两个完整的细胞原生质体融合。 19、胞质体: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部分细胞质的原生质体。 20、体细胞胚: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的胚的类似物(不管培养的细胞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 21、永久细胞系:大多数细胞系在有限的代数内以不变的形式增殖,当超过有限世代后,在体外永久存活下来发育成永久细胞系或称连续细胞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