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结构变动分析_张社梅
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稳中有升--2019年上半年四川农业农村经济形势通报

12019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2019年,上半年,四川省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培育构建“10+3”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稳中有增,呈现出“四稳、三增”的特点。
1.1四稳1.1.1第一产业增加值稳中回升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77.6亿元,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1.5亿元,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
1.1.2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基于全省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畜牧业、蔬菜、水果等产业价格稳步提升效益凸显,脱贫攻坚投入加大等带动农民增收有利因素影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1元,增长9.6%。
1.1.3返乡下乡创业稳步推进贯彻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截止6月底,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376个,发放返乡创业担保贷款9.43亿元,新增返乡农民工2.7万人,新增返乡创业企业9025家,带动11.58万人就业。
1.1.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截止目前,全省20%左右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和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完成农村改厕1300.3万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38.8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8%,4.5万个行政村开展了清洁行动,其中近4万个村配备了保洁员。
1.2三增1.2.1小春粮食产量和大春播面增加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上半年小春粮食总产达到422.9万吨,比上年增产3.4万吨,同比增0.8%,油菜籽产量294.7万吨、同比增长1.4%、实现18连增。
大春粮食共播栽732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同比增加63.9万亩,增长0.8%。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于7月21日召开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新闻通报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业雄在会上对2019村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通报。
基于扩大内需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实证方法证明了研究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对于认识经济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揭示消费结构特点。
之后,本文运用持久收入假说构建模型,发现农村消费在不同阶段中,受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影响是不同的。
综合分析后,本文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建立起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证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根本之策。
关键词: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持久收入假说因子分析ECM模型邹突变点检验虚拟变量1引言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1.1论文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央政策十分强调扩大内需,转变增长方式。
十七大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拉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消费,消费同样是生产的目的及归宿。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
近年来,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是阻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了四川“新世纪新跨越”战略目标的实施。
因此,对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对于政府制定农村消费政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于保证宏观经济的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1年通过专家评审一致通过的《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三化同步”和“两个加快”的要求,认真总结“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未来5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加注重农民收入增长。
《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年均增幅达到12%,比“十一五”增幅目标翻了一番。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一、四川省农业发展概况总体概况: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5.1%,居第五位。
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
2012年末,四川总人口909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5.3万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410个乡(镇)。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
猪肉产量下降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
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
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
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
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
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
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二、四川省农业政策政策制定在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时制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有一个目标,针对大的方针各个省市自治区因自身条件而异,制定合理的政策。
从自身出发,结合中央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指导指示意见,建立各个层面的完善政策发展总规原则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丘陵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泸县为例

丘陵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泸县为例作者:余霜,李光,冉瑞平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余霜1a,2,李光1b,冉瑞平2(1.安顺学院,a.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b.化学生物与农学系,贵州安顺561000;2.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611130)摘要:以四川省典型丘陵农业大县——泸县为例,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8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泸县农业劳动力、土地、化肥、机械、资金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加快泸县农业经济增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四川省泸县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9-1919-04Analysis on Factors Affecting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Hilly Regions——TakingLuxianCountyofSichuanProvinceasAnExampleYUShuang1a,2,LIGuang1b,RANRui-ping2(1a.DepartmentofResourceandEnvironment;1b.DepartmentofChemistryandBiology,AnshunUniversity,Anshun561000,Guizhou,China;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engdu611130,China)Abstract:TakingLuxiancountyasanexample,whichisalargeagriculturalcountyinhillyregionsofSichuanprovince,thegeneralizedC-Dproductionfunctionwasusedtoanalyzetherelationbetweenlabor,land,chemicalfertilizer,machine,capitalandagriculturaleconomicdevelopmentbasedonthedataof1980~2009.SuggestionsforspeedinguptheagriculturaleconomicdevelopmentofLuxiancountywereputforward.Keywords:agriculturaleconomygrowth;factoranalysis;LuxiancountyofSichuanprovince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现实严峻性和极端重要性日渐凸现。
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26EXPERIENC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张新萍,生于1999年,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课题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010616030)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张新萍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经济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研究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四川省2012—2018年的样本数据,对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科技进步的综合发展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发展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两系统协调度发展度呈现初级协调-濒临协调-初级协调-中度失调的波动变化。
关键词:农业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度模型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026-0003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进而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力地区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单单依靠科技要素投入[1]。
四川2018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5000万亩以上、畜禽水产新品种(配套系)150万头(只)以上,为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种支撑,农业机械总动力125.6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相对滞后,同年四川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分别高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5.1%,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不协调发展的问题,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12—2018年四川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机构优化两个系统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构建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两个系统间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对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四川农村消费市场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四川农村消费市场研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尤其是随着农村地区投资扶持政策的不断加大和城乡经济联系度的逐步提升,农村消费市场呈现出日益蓬勃的发展态势,已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川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深入研究四川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对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川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一)消费结构和规模目前,四川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较大的程度。
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四川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790元,同比增长了8.0%,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
四川农村消费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特点,其中以食品、生活用品和服装等为主要消费品类。
同时,四川农村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彰显了良好的消费潜力。
(二)消费需求和行为近年来,四川农村消费需求呈现出由低级向中高级转变的趋势。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城乡差距缩小,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方式也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追求绿色有机的生态食品,注重个性和特色的生活方式,愿意为更好的品质和服务而付出相应费用。
此外,随着网络和移动支付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通过电商平台进行消费。
据四川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四川省农村电商交易额占到全国农村电商交易额总量的12.5%,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四川农村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升级,强调服务质量、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消费将从单纯的物质需求向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转变,涉及领域将更加广泛,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二)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载体之一。
同时,物流配送也越来越成为农村消费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所在。
未来,物流行业将更加注重对农村地区的服务投入,不断提升配送能力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商和电商配送的发展。
浅谈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浅谈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罗施羽
【期刊名称】《财讯》
【年(卷),期】2017(000)033
【摘要】近年来,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这为全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目前,由于内在动因以及外部环境均发生重大变化,四川省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地提高农业供给,为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统筹农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农业发展,2016 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因此,四川应该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实现由农业大省朝农业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总页数】1页(P158-158)
【作者】罗施羽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 罗成;段晓明;陈沧桑;蒋欣
2.浅谈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J], 罗施羽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 [J],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4.以制度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川省大英县“产联式合作社”建设探索的调查研究 [J], 无[1,2]
5.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培训班在成都开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可持续农业
四川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沼气特性
沼气:70%的CH4 ,热值5300卡 生物工程: 吃饱,3个猪单位原料
吃好,原料选择,自动进料
住好,沼气池不漏、不渗 穿暖,寒冷地区,温室暖圈
复杂劳动:沼气池—穹形体,技术性高,专业化施工
必须的后续服务:活体要养育,气体要安全生产
四川循环农业发展
各地区循环农业发展
泸州宝兴县:抓好“畜—沼—果(蔬)”三位一 体循环农业,重点开发绿色、无公害、安全营养 的有机茶叶、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产品。
四川苍溪县---“六个一”+“三配套”模式。
四川省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以农户为主体,以沼气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
以农村合作组织为主体,以农业内部资源综合 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
农村污水随意排放
表1 中国农业建设目标
项 目 措 施 目 标 集约农业 清洁农业 循环农业 生产结构 生产过程 资源利用 生产产品 生态环境
主导产业与产业多样化 相结合
控制污染物及物质循环 利用 物质循环利用和提高投 入效率
有机与绿色等农产品生 产
生产发展、生态建设与 环境治理
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
以涉农企业为主体,以农业资源的非农化利用和非农 业资源农业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模式。
四川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及策略
四川农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