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分析
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CD25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对地尼白介素的治疗反应相关

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CD25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对地尼白介素的治疗反应相关Talpur R.;Jones D.M.;Alencar A.J.;M. Duvic;吴佳纹【期刊名称】《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年(卷),期】2006(0)5【摘要】Denileukin diftitox (Ontak ), a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of diphtheria toxin and ligand, IL-2, binds to the IL-2 receptor, is internalized, and causes cell death. Denileukin diftitox was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 (CTCLs) with CD25+ expression. We prospectively stained lesional skin biopsy specimens from 113 mycosis fungoides and S′ ezar y Syndrome patients for activation markers CD25 and CD30 to correlate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 tumor-node metastasis (TNM) stage, histologic grade, and response to denileukin diftitox. High expression was defined as positivity of ≥ 20% of lesional T-cell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CD25 and CD30 expression was more common in lesions from advanced patients (P = 0.04 and 0.002, respectively). Advanced TNM(T3 or T4)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termediate grade (P = 0.002) and large-cell transformation histology (P = 0.04). Of interest, clinical responses were observed in 78.5% of patients with high CD25 expression versus 20% with low to undetectable CD25 expression (P = 0.01) among 24 patients receiving standard 5-day infusions of denileukin dift itox at 18 μ g/kg/day. These data suggest thathigh CD25 expression by IHC is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CTCL and with clinical response to denileukin diftitox therapy.【总页数】1页(P17-17)【关键词】CD25;细胞生长;蕈样肉芽肿;淋巴瘤;免疫组化法;细胞阳性率;临床反应;活检标本;淋巴结转移;白喉【作者】Talpur R.;Jones D.M.;Alencar A.J.;M. Duvic;吴佳纹【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1515 Holcombe Boulevard, Houston, TX 77030-4095, United States Dr.【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细胞CD25表达水平及卡维地洛对T细胞体外活化CD25表达的作用 [J], 王昌会;徐岩;吴继雄;王爱玲2.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血清CRP、IL-35水平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程度相关性探讨 [J], 刘淑琴; 罗玉; 彭二梅3.通过多重PCR/异源双链分析皮肤T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和良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临床、组织学和免疫表现型结果的相关性 [J], Ponti R.;Quaglino P.;Novelli M.;M.G. Bernengo;刘艳4.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与疾病特异性存活时间相关的bcl-6和MUM1/IRF4蛋白的表达:组织芯片研究 [J], Sundram U.;Kim Y.;Mraz-Gernhard S.;李政霄5.FDA批准地尼白介素-2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 [J], 罗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淋巴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皮肤淋巴瘤的一般特点(三)
皮肤 T/NK 细胞淋巴瘤 (CTCL) 远比 B 细胞 淋巴瘤常见,前者约占 CL 的 65% 。但如除 去蕈样肉芽肿(约占所有 CL 的 40% )后, 皮肤T/NK细胞淋巴瘤 与B细胞淋巴瘤二者 发病率相似 有些类型CL单独依据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难 以区分,甚至无法区分,必须结合临床表 现,有时还需结合分子遗传学才能做出正 确诊断
病理学
小至中等大、细胞核呈脑回样的 T 细胞浸润表皮 和真皮浅层 亲表皮性(Pautrier 微脓肿) 大细胞转化: 主要发生在肿瘤期,真皮浸润的淋 巴细胞中存在> 25% 大细胞(CD30- 或 CD30+), 预后差 免 疫 P 表型 和遗传学 : CD2+, CD3+, beta-F1+, CD5+, CD4+, CD8-/+( 儿 童 MF), CD7-, CLA+, 细胞毒蛋白( TIA1, GrB, perforin ) -/+; TCR 基因克隆性重排
亲毛囊 MF
佩吉特样网状细胞增生症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赛塞利综合征 (Sézary syndrome,SS)
少见,大约占CL的3-5%
以红皮病、全身淋巴结肿大和皮肤、淋巴结、周 围血中存在脑回状核肿瘤性 T细胞(Sézary 细胞) 为特征的白血病性病变;此外,还需要符合下列 标 准 : (Sézary 细 胞 ≥1000 / mm3, CD4:CD8 > 10:1和/或丢失一个或数个T细胞抗原
WHO 4th Edition, 2008
皮肤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内科学习】_lymphoma-淋巴瘤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Lymphoid progenitor
Myeloid progenitor
B-lymphocytes T-lymphocytes
Plasma cells
Neutrophils Eosinophils Basophils Monocytes Platelets Red cells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感染:尤其病毒如EBV、 HTLV-1、 HCV、HHV-8;HP •免疫缺陷:AIDS、移植后免疫抑制 •其他免疫相关的疾病状况如SS、SLE :与细胞因子异 常分泌有关 •职业毒物接触:? 发病机制:各种因素导致淋巴细胞的基因组结构不稳定 ,最终发生染色体易位和基因重排或突变而形成淋巴瘤
临床表现 ü 包括:NHL、 HL、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ü 细胞起源: B, T/NK ü 分化阶段: 前体和成熟 (周围)以及分化程度 ü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WHO分类中常见NHL类型
F 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
6%
F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
Lymph system
Immature T cell
stem cell
thymus
lymphoid progenitor
progenitor-B
pre-B
immature B-cell
Lymph node
mature naive B-cell
memory B-cell
流行病学
我国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十一位,在 儿童和青年中所占比例较高 淋巴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及日本 我国男性发病率1.39/10万,女性0.84/10万,以20-40岁为多 见,约占50% 我国死亡率1.5/10万
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疫组化确诊, � 占同期 � T 细胞淋巴瘤的 2 1 1 % � 其中男 30 例, 女 1 4 例, 男 :女为 2 1 4:1 , 年龄 8 74 岁, 中位 > 2 分者 1 1 例 ( 2 5 % ) � 早期临床表现 年龄 46 5 岁 �体力状态评分( E C O G 评分) : 0 1 分者 33 例( 75 % ) , � � 为鼻塞 流涕或涕中带 血 ( 63 6% ) , 咽 痛或 声音嘶 哑 ( 1 3 6% ) , 血便或 腹痛 ( 9 1 % ) , 有 B 症状 者 2 2 例 ( 5 0 % ) �凡发病部位在鼻及其周围部位均行鼻腔镜检查 , 其中鼻腔软组织占位 1 9 例, 鼻咽部黏膜增厚或糜 烂 5 例, 鼻中隔 6 例, 下鼻甲肥厚或糜烂 3 例, 喉部 5 例 ( 其中双侧声带 1 例 , 扁桃体 2 例 ) , 有 6 例为鼻外型, 其中皮肤损害 2 例, 胃肠 4 例� 检查: 行鼻窦及咽喉部 C T 检查者 1 9 例 , 表现为额窦 � 筛窦或上颌窦 � 蝶窦炎症者 1 2 例, 鼻腔软组织 占位 1 2 例, 口腔左壁及左后壁增厚 1 例, 其中 6 例既有鼻窦炎症又有软组织占位 �行胸腹部 C T 检查发现肺 2 浸润 ( 5 /1 7) � 胸腔积液 ( 2 /1 7 ) � 肝浸润 ( 2 /1 4) � 肠浸润( 2 /1 4 ) 和胃� 胰腺同时浸润 ( 1 /1 4) � 脾大 ( 3 /1 4 ) � 3 临床分期: 临床检查包括病史� 体检 � 血常规� 血生化� 头颈部 C T 或 M R I � 胸部 C T � 腹部超声或 C T 及
结外鼻型 N K /T 细胞淋巴瘤 � ( N KTC L) 是指大部分恶性细胞来源于 N K 细胞( C D2 + , C D5 6 + , 胞质 C D3 及 E BV
形态学整合入门——ALL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核型与基因重排或突变

形态学整合入门——ALL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核型与基因重排或突变在实验室诊断中,ALL诊断与AML有许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诊断的开始阶段,两者有时较难区分,合称急性白血病。
ALL诊断的线索也始于血常规和骨髓形态学检查。
但在后续检查中,相对而言,免疫表型分析比AML为重要。
这里简要介绍ALL形态学与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与基因重排或突变类型之间的一些关系。
一、分类2016版WHO修订的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中,将原始淋巴细胞肿瘤分为(急性)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B acute lymphoblstic leukaemia,B-ALL)/原始B淋巴细胞淋巴瘤(B lymphoblastic lymphoma,B-LBL)、(急性)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T acute lymphoblstic leukaemia,T-ALL)/原始T淋巴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和原始NK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个大类。
在B系和T系中再分为特定类型和非特定类型,见表1。
表1 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分类(WHO,2016)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B-ALL/LBL伴t(1;19)(q23;p13.3);CF3-PBX1B-ALL/LB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暂定类型:B-ALL/LBL伴BCR-ABL1样B-ALL/LBL伴t(9;22)(q34.1;q11.2);BCR-ABL1暂定类型:B-ALL/LBL伴iAMP21B-ALL/LBL伴t(v;11q23.3);KMT2A重排B-ALL,非特定类型(NOS)B-ALL/LBL伴t(12;21)(p13.2;q22.1); ETV6-RUNX1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LBL(T-ALL/LBL)B-ALL/LBL伴超二倍体暂定类型:早T前体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LBL 伴低二倍体 T-ALL ,非特定类型(NOS ) B-ALL/LBL 伴t(5;14)(q31.1;q32.3);IL3-IGH* 暂定类型:原始NK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原始淋巴细胞可<> 二、诊断初诊ALL 病例,由形态学的基本诊断,免疫表型确定系列,到WHO 分类的特定类型和非特定类型的诊断,归纳的总结见图1。
骨髓穿刺淋巴瘤免疫分型标准

骨髓穿刺淋巴瘤免疫分型标准一、概述。
骨髓穿刺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及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瘤免疫分型则有助于明确淋巴瘤的细胞起源、分化阶段以及特定的免疫表型特征,从而为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二、常用标记物及其意义。
(一)B细胞相关标记物。
1. CD19.- 几乎所有正常和恶性B细胞均表达CD19。
它是B细胞系特异性抗原,在B细胞发育的早期就开始表达,从祖B细胞到成熟B细胞阶段持续存在。
在骨髓穿刺淋巴瘤免疫分型中,CD19阳性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是否来源于B细胞系。
2. CD20.- CD20是一种跨膜磷蛋白,表达于除浆细胞(终末分化的B细胞)外的几乎所有B细胞发育阶段。
在淋巴瘤免疫分型中,许多B细胞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常表达CD20。
这一标记物不仅可用于诊断,还可作为利妥昔单抗等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靶点。
3. CD22.- CD22主要表达于成熟B细胞表面,在B细胞活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它在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与CD19和CD20等标记物共同用于确定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
(二)T细胞相关标记物。
1. CD3.- CD3是T细胞表面的重要标记物,存在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
它由多个亚基组成,在T细胞受体(TCR)信号转导中起关键作用。
在骨髓穿刺免疫分型中,CD3阳性表明细胞可能为T细胞来源,有助于区分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类型的淋巴瘤。
2. CD4.- CD4主要表达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表面,与MHC - II类分子结合,在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T细胞淋巴瘤中,如外周T细胞淋巴瘤,部分肿瘤细胞可表达CD4,通过检测CD4表达情况有助于对T细胞淋巴瘤进行进一步的分型和分析。
3. CD8.- CD8表达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与MHC - I类分子结合,识别并杀伤靶细胞。
在某些T细胞淋巴瘤中,CD8的表达情况可以为肿瘤的诊断和分型提供线索。
(三)其他标记物。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

壁破 坏 , 至血 管 闭塞 。K n 等 研究 表 明血 管侵 甚 og
犯 是 S T L患者预 后差 的 因素 之一 。 PC
35 红 细胞吞 噬现 象 .
伴有 肝 脾 肿 大及 淋 巴结 肿
大 的患者 在骨髓 、 、 、 巴结 活 检 中可 见 增 生 的 肝 脾 淋 组织 细胞 吞噬血 细胞 的现 象 , 以红 细胞 为主 , 亦可吞 噬 白细胞 、 血小 板 , 临床 表现 为 H S 是患 者 致 死 的 P,
嗜血细胞综合症 ( P ) H S 相关 。19 97年欧洲癌症研 究 及治疗 机构 ( O T ) WH 造血 与淋 巴组织 E RC 及 O2
肿瘤 分类 方 案 中正 式 提 出 ST L的命 名 并 沿用 至 PC 今 。据 国 内外 现有文 献 报 道 , 病 发病 年 龄 宽 泛 ( 本 6 个 月 ~8 )但 以青 壮年 (8— 0岁约 占 7 % ) 4岁 , 1 6 0 为 主, 男女 发病几 率均 等 ( 为 111 。 约 :. )
中图 分 类 号 :5 7 4 R 5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2 6 ( 02 2 -0 30 10 —6 X 2 1 )30 9 - 3
皮 下 脂 膜 炎 样 T 细 胞 淋 巴 瘤 ( u ctnos Sbuaeu
p n i li l eT cll h m , P C ) 一种 较 少 anc is i e p o a S T L 是 u t k ly
表 现淋 巴细胞 主要浸 润 于脂肪组 织小 叶之 间 的结 缔
洲癌症研 究 与治疗 组织 ( O E R C) 肤 淋 巴瘤 WH —O T 皮 分类 中将 “ P C ” 定 为 c [ ST L 限  ̄3 / T细 胞 源性 淋 巴 瘤 , 原 8 而 T细胞 源 性 的 ST L归类 于原 发 性 皮 PC
外周T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1. 概述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 淋巴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NCCN2014版明确指出PTCL包括4类亚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和肠病相关T 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 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 EATL)。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是PTCL中最常见的亚型。
所谓“非特指型”,是强调这一亚型与已明确的各种独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均不符合,即PTCL-NOS其实是一大组不属于已明确的任何一类独特亚型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
PTCL-NOS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在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特异性。
本病属于排除性诊断,即只有在排除其它独立分型的T细胞淋巴瘤后,方能做出PTCL-NOS的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为侵袭性病程,对化疗不敏感,易复发,5年生存率仅为25~45%。
2. 流行病学PTCL-NOS是最常见的T细胞淋巴瘤亚型。
在西方国家,PTCL-NOS占所有NHL的7%~10%,占PTCL发病的30%。
而亚洲国家发病率更明显高于欧美,占所有NHL的15%~22%,占PTCL发病的50%。
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5岁,儿童少见。
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
3. 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EBV感染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降低或周围环境影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