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合集下载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6.29•【字号】豫政〔2015〕38号•【施行日期】2015.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38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加快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三次产业诸多环节,处于产业链两端和价值链高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融合性和创新性,是区域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更好地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层次提升,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有利于弥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推动服务业扩规模、提水平、强支撑,助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内需潜力,促进创业创新,改善就业和民生,将巨大需求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对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促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建设,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技术智力支撑、载体平台建设、产业互动融合、企业品牌培育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保障政策,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三次产业在更深领域、更高层次互动融合,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
5522
沿海货物运输
64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5523
内河货物运输
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53
水上运输辅助活动
三、金融服务
5532
货运港口
66
货币金融服务
5539
其他水上运输辅助活动
67
资本市场服务
56
航空运输业
68
保险业
561
航空客货运输
69
其他金融业
5612
航空货物运输
四、商务服务
562
5620
通用航空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
行业大类
行业中类
行业小类
行业名称
行业大类
行业中类
行业小类
行业名称
一、流通服务
582
运输代理业
51
批发业
5821
货物运输代理
53
铁路运输业
5829
其他运输代理业
532
5320
铁路货物运输
59
仓储业
533
铁路运输辅助活动
591
谷物、棉花等农产品仓储
5332
货运火车站
5911
谷物仓储
5339
71
租赁业
563
航空运输辅助活动
72
商务服务业
5639
其他航空运输辅助活动
五、科技服务
57
管道运输业
73
研究和试验发展
570
5700
管道运输业
74
专业技术服务业
58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75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581
5810
装卸搬运

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与分类

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与分类

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与分类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以及政府管理提供服务的行业。

它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专业咨询、商务服务、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领域。

这些服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交通运输业: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为各类商品和人员的流动提供便捷服务。

2. 仓储物流业:包括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确保商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顺畅流通。

3. 金融保险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等服务。

4. 信息技术业:包括软件、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5. 专业咨询业:包括管理咨询、技术咨询、市场调研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

6. 商务服务业:包括会展、广告、人力资源、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

7. 科技研发业: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等服务,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8. 教育培训业: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9. 医疗保健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健康保障。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优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 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企业加大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投入。

2. 市场开放:政府应逐步放宽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国内外资本进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人才培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综述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综述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综述作者:孟华蕾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2期孟华蕾(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摘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己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可以充分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从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外延、成长动因、发展内在机理、影响因素4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学者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情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6.02.009收稿日期:2015-08-20;修回日期:2015-12-26作者简介:孟华蕾(1990-),女,山西吕梁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E-mail:menghualei1990@。

近10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世界经济中的快速增长行业,已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全球的经济活动方式逐步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的方式。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以下主要阐述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外延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对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外延进行研究,其界定方法很多,对其分析整理后可以分为以下4种:一是从生产性服务业生产产品的角度进行界定;二是从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服务对象的角度进行界定;三是从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功能的角度进行界定;四是从生产性服务业所包含服务类型的角度进行界定。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高级生产性服务业。

Renato认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服务功能和统一管理作用的行业,它推动很多大城市走向国际进而成长为全球化城市,促进世界经济的整合发展。

Wouter指出,倾向于集聚在“全球化大城市”中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是特殊的行业部门,专门为全球的生产活动提供高端的服务[1]。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

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尚处于进一步探讨和加快发展阶段,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含咨询、代理、广告、培训、劳务中介以及部分要素市场)。

1.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等特点。

2.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

3.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产业的附加值和增加值率。

产业由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在产业活动中由服务赚取的利润也大大高于制造过程。

如在美国整个汽车产业80%左右的利润来自服务过程,包括设计、广告、信贷、经销、租赁、按揭、保险、维修、保养、二手车市场、报废等;而制造过程只获得了约20%的利润。

美国的GE公司,原本是世界著名的制造业企业,但其目前产值的约40%来自金融服务。

4、生产性服务业比传统的消费服务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川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二)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构建信息服务体系。

(三)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和商务服务业,构建生产要素服务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

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

附件3《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新旧对照表02代码名称行业分类代码(2017)代码名称行业分类代码(2011)备注大类中类小类大类中类小类0512 节能咨询服务7514* 1512 节能咨询服务7514** 052环境与污染治理服务152环境与污染治理服务0521 生产性环境保护监测7461* 1521 生产性环境保护监测7461*0522 环保技术推广服务7516 1522 环保技术推广服务7519**0523 生产性污水处理和水污染4620* 1523 生产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治4620* 更名治理7721* 理7721* 0524 生产性大气污染治理7722* 1524 生产性大气污染治理7722*0525 生产性固体废物治理7723* 1525 生产性固体废物治理7723*0526 生产性危险废物治理7724 1526 生产性危险废物治理7724*0527 生产性放射性废物治理7725* 1527 生产性放射性废物治理7725*0528 生产性其他污染治理7726* 1528 生产性其他污染治理7729*7727*7729*053回收与利用服务153回收与利用服务0530 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5191 1531 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519106生产性租赁服务16生产性租赁服务061融资租赁服务161融资租赁服务0610 融资租赁服务6631 1610 金融租赁服务6631 更名062实物租赁服务162实物租赁服务0621 生产性汽车租赁7111* 1621 汽车租赁7111 更名,内容变更0622 农业机械经营租赁7112 1622 农业机械租赁7112 更名0623 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经营7113 1623 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7113 更名租赁0624 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经营租赁§71141624 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7114 更名。

生产型服务业

生产型服务业

生产型服务业概述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型服务业(ProducerServices)的概念。

生产型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

在专业化分工程度深化、制造业产业链重组、项目外包快速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型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发展速度也较快,使得生产型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增长中的“主导”行业,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生产型服务业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创新的源泉。

生产型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

生产型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也有称生产性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生产性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理解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是了解现代服务业或服务部门的分类和演变。

典型的服务业分类大致有2种,一种将服务业分为三部分,另一种将服务业划分为四部分。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增加 • 行业规模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减少 • 行业规模缩小
工业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工业化进程加快
•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增加 • 行业结构优化
工业化进程放缓
•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减少 • 行业结构相对稳定
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技术创新推动
CREATE TOGETHERDOCSDOCS SMART CREATE
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与特点
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 为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 • 贯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 知识密集型:依赖专业知识和技能 • 附加值高: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 产业链关联性强:与制造业紧密相连
快速发展
• 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提高 • 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
潜力巨大
• 人口红利和市场需求 •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0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规模扩大
• 服务贸易额逐年上升 • 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结构优化
• 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 • 研发、物流、商务服务快速发展 • 人力资源服务逐渐崛起
•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提高 • 新兴服务业态涌现
技术创新滞后
• 生产性服务业效率降低 • 行业竞争力减弱
05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预测
规模持续扩大
• 服务贸易额逐年上升 • 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
一、分类目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号,简称《规划》)的要求,为界定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建立各地区、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调查监测体系,特制定本分类。

二、分类范围
本分类的范围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指导。

本分类按照《指导意见》和《规划》的有关要求,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

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以数据可获得性为划分主要依据。

本分类的类别选取充分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取,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

四、结构和编码
本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

第一层为大类,用2位数字表示,共有10个大类;第二层为中类,用3位数字表示,共有34个中类;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共有135个小类。

本分类代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