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合集下载

共建联动 融合发展 党建引领开创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

共建联动 融合发展 党建引领开创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

共建联动融合开展党建引领开创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两新”组织不断涌现,做好城市基层工作,要落实好两个有效覆盖,更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建组织扩覆盖是重要抓手,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是核心关键。

12-2社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严肃组织生活,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把加强社区党建作为引领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

12-2社区属于商业型社区,辖区个体户多,社区党总支坚持从服务群众、服务辖区单位、破解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丰富“共驻共建”内容。

为全面落实师市基层党建“12345”工作思路,以区域化大党委理念,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联、共同开展”的原那么,社区根据街道“3410”工作机制,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模式。

把3家驻区单位和2家共驻共建单位统一纳入联建共建机制,依托社区“大党委”共驻共建活动,以“维稳工作连抓、民族团结联谊、宗教工作联管、阵地建设联建、宣传联做、区域环境联创、文化活动联兴、公益事业联办、困难群众联帮、党建工作‘两个全覆盖’联推”为抓手,深入推进“大党委”的各项工作落实。

通过“大党委”工作模式,共建单位从原来的单一物质资助,开展到环境共治、稳定共保、服务共兴、文明共建,到达了共通、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

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协调开展”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共建单位的党员干部们走街串巷进行文明劝导,进门入户宣讲政策,妥善协调解决居民诉求16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实现了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有效互补,相互促进。

12-2社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强化社区功能的整体提升,不断推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社区以“党建+”为抓手,创立了3个党建品牌,成为社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亮点。

通过共建联动,融合开展,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组织与党员的沟通联系,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居民为主体,共建单位、全体党员等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提高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新型社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优化管理的功能得到加强。

如何加强区域化党建

如何加强区域化党建

如何加强区域化党建一、抓好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意见建议(一)完善党建联动机制1.分级建立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区级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驻区的攀钢、十九冶等大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同协商东区的党建工作;各级区域联合党组织要建立本级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研究本辖区的党建工作重大事宜,牢固树立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的区域化党建“一盘棋”思想。

2.实行委员结构制。

在区域联合党组织中探索实行委员结构制,书记由街道(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担任委员由参加区域化联合党组织的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或具有党员身份的分管领导组成。

书记、委员单位的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发生变动时,由新任负责人或分管领导自动兼任区域联合党组织委员。

书记和委员均实行兼职,不改变其原有的组织人事及工资待遇等关系。

3.签订《区域化党建共建公约》。

各街道(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和区域联合党组织要同时与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签订《区域化党建共建公约》,明确各自职责和共建内容,把履行区域化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作为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年终述职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资源联享机制1.实现区域化党建阵地资源共享。

各街道(镇)、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要积极向辖区各类党组织开放,并鼓励、引导辖区各类党组织向社区居民开放文体设施和活动场所等。

优惠或者免费利用街道(镇)、社区、居民小区和辖区各类党组织的办公场所、会议场所、活动场所等室内资源和区域内公共广场、社区运动场、中小学体育场等场地资源,科学整合区域内图书馆、社区书屋、文化站点等科教资源,打造区域内党组织共享共用的学习阵地、教育阵地、宣传阵地、活动阵地,形成功能互补的社区党建阵地群。

2.实现区域化党建人才资源共享。

积极探索街道(镇)、社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才交流方式,建立并完善党员干部挂职交流制度、社区“兼职委员”聘用管理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制度和街道(镇)、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辖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制度,实现街道(镇)、社区与辖区各类党组织的人才共育、共享。

关于全面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

关于全面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推广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改进服务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根据酒泉市委组织部《关于全面推行社区党建网络化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居民生活的“家园”,处在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最前沿。

近来年,全市紧紧围绕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突出深化和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以实施“三链强基”工程和“五心惠民”行动为抓手,着力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强化社区党组织功能,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全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服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主要是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内活动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党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滞后;社区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建力度不大,部分流动党员不能及时纳入党组织管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盲区,等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就是在街道、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将辖区驻地单位、公共服务场所、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归类于各个网格,相应建立党组织,将社区党员和辖区单位党员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有利于缩小管理范围、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有利于夯实基层基础,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内在要求。

各级党组织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新方向

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新方向
委 和 驻 区行 政 单位 党 组织 、 民区党 组 织、 居
两 新党 组织 、 流动 党组 织 ) 。打破 原 有的组 织 框 架 , 员从 原来 主 要 以街 道机 关 党政 委
支部的几十名党员 , 而是覆盖社 在这种 情况 区所 有单位包 括 流动 党员在 内 到制约 。 “ 社会人 ”“ 区人” 变 的成 百上千的党员群体 。 、社 转 下 , 道党 工委 可结 街
着社区党建活动 的 日益 丰富 , 不管是 街 道社 区 , 是驻 区单 还
和 身体条件 等 , 开展 “ 岗服务 ” 认 活动。通 过

I 区党建的区域化方向 社
随着 城市 体 制 改 革 的深 入 , 经 济 组 新
系列 分 类别 的共 建 活 动 , 社 区党 建 由 将 以前的支部 党员唱 “ 独角戏 ” 变为居住在 社 区全体 党 员 参加 的 “ 唱戏 ”从 而进 一 步 合 ,
社 区 党建 的主体 已经 不 再 局 限于 居 民区支 部 的 几 十 名党 员 , 而是 覆 盖社 区 所 有单 位包 括 流 动党 员在 内的成 百上 千的 党员群体 。社
区党 组织 的功 能 已经 不再 囿于支 部 的党 内
合 辖 区实 际 , 统筹 建
区党建新方向
口 阿牛曲哈莫
务 中强化 管理 。特 别是 对于 在本辖 区 的行 政机 关单位 , 可以大范 围开展 “ 机关党 员进 社 区认 岗服 务 ” 活动 。驻社 区机 关单位 的 主 要领 导 , 要带 头 主动 到 社 区党 员联 络 站 报到 : 区要 对 涉及 老 百姓 的 民生 岗位 进 社
高 党在城 市基 层 的执政合 力 。二是 建立三
区域化 , 不是 简单 的形式 上 的大一 统 , 是 而

建邺区:在创先争优中探索“根植型”社区党建新路径

建邺区:在创先争优中探索“根植型”社区党建新路径
众 为根本 .努力破解新形势 下基 层党 建 的路径 困境 , 以强基固本 、 根植 于 民 心组 。 学习内容 以理论为 主 , 研讨 内容 以政 策研 究和形势研究为 主 .主要 目
导成员交叉任职 全 区现有社 区党委 居 民 自治 、 传达 民意诉求 、 发展社会组 班子成员 2 6名 .其 中 . 1 9 4 名社 区居 织 等领域 开展创 先争优活 动 社区管
层党组织 、广 大党 员和党的各项工作 党组 织 、 区企事业 单位 和“ 驻 两新 ” 组 深深根植于基层群众 之中 . 形成 了“ 强 基 固本 、 根植 于民” 的社区党建模 式 织党 组织 以及原有 的楼 幢党支 部 、 特


委一居一 站” 社区党委 、居 委会 、 (
构建 了城市 社 区党 建工作 新格 局 . 基 会 、社 区管理 服务 站等社区组织 中的 社区管理服务站 )的组织架构为基本 内容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模式 。
GI N匹N J o G A
党建纵横
建邺 区 :
在创先争优中探索“ 根植型" 社区党建新路径
曹 明 舒光怡
创先 争优作为加强党 的基层 组织 建设 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激 发了基层 党组 织和党员 的生机活力 .为党的先 进性 建 设提 供 了最坚 实 的 基础 自
为 目标 , 积极 探索党群融合 、 社会 和谐 委 会主任 、6名社 区管理服务 站站长 3
工作 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 双强” 即做 活动蓬勃开展 的制度平 台 “ . 强社 区居 委会 、 做强社 区管理服务站 。
管理体制改革 .以基层党组织 和党员
1在 社会 管理创新 中强化创 先争 作 用的发挥保 障社 区管理体 制改革 、

郴州党建五化是什么

郴州党建五化是什么

郴州党建五化是什么一、党建五化是什么党建五化是以“组织设置网格化、工作运行民主化、党员管理一体化、服务群众品牌化、保障机制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党建“五化”工作新模式!党建五化详细可理解为:一、构建网格化组织设置机制,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水平。

二、推行民主化工作运行机制,增强社区党组织民意基础。

三、建立一体化党员管理机制,增强社区党组织内聚力。

四、创建品牌化服务群众机制,密切社区党组织与群众关系。

五、完善标准化保障机制,夯实社区党组织工作基础。

党建五化以创建和谐社区为主轴,以服务群众为重点,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有力、党员作用发挥明显、社区资源整合有效、社会氛围文明祥和的良好局面。

二、五化一型党组织创建中的五化指指的是:阵地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维稳机制化、活动经常化、党建区域化:1、支部建设标准化。

以扩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着力点,突出务实、管用、有效,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确保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

2、组织生活正常化。

严格按照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党课每半年至少一次的要求。

3、管理服务精细化。

围绕精细化服务,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

进一步明确服务事项,各级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党组织服务事项清单,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4、工作制度体系化。

认真落实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健全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构建系统完备、严谨有序的制度体系。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制度、不合格党员处置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党内基本制度。

5、阵地建设规范化。

按照“风格统一、功能齐全、美观实用、突出服务”的原则,以建好用好管好活动场所为着力点,推进场所规范建设,丰富场所服务功能,做到场所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硬件配置齐全、场所功能完备,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较好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

关于推进区域党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进区域党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推进区域党建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乌马河区为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员队伍提档升级,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组织设置形式的创新为基础,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对区域化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打破了固有的基层党组织“体内循环、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变内循环为内外一体化循环,构建起“体制理顺,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现状分析乌马河区现有区委直属基层党组织74个,其中,基层党委7个,党工委5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49个,全区党员总数为3972人,在职党员1860人,其中:企事业单位党员1661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199人;离退休党员1404人,农村党员41名,流动党员667人。

近年来,乌马河区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这一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现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致使党的工作出现一些盲区和空白,开展的党建活动内容空洞枯燥,方式简单陈旧,对党员缺乏吸引力,对群众没有影响力,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当前党建工作阶段性特征,通过树立全区党建一盘棋理念,进一步拓展党建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整合优势、激发活力,深入开展联建、共建活动,积极搭建协作互助的交流平台,努力做到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统筹发展,切实构建起开放性、共享性、融合性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乌马河区深入推进区域党建一体化工程,以地域分布划分联建范围,成立区域联合党委,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盘活与共享区域的党建资源,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联动,全面覆盖”的党建工作体系,有利地推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关于推行社区“大党委”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行社区“大党委”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行社区“大党委”制的几点思考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千家万户,影响百姓冷暖。

近年来,江门市委组织部注重加强制度设计,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社区“大党委”制度随之应运而生,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而东风社区综合党委就是区域化党建工作一个缩影。

东风社区综合党委由江门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武警江门支队警勤中队、东风社区、东风经联社、邑源档案公司8个成员单位组成。

成立一年以来,东风社区综合党委充分发挥综合党委领导作用,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引领综合党委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利用单位职能优势,敞开与社区合作的大门,激活党建资源,提高为民服务的效能,推动党群共建共治共享。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郑琦通讯员江组轩“三机制”唤起基层环境治理崭新活力建立综合党委日常管理“三机制”,是东风社区综合党委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的一把钥匙。

“三机制”包含联席会议机制、共驻华资源共享机制和经费管理制度。

其中,在创建联席会议机制方面,东风社区综合党委秉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必须事共然、急事共商”议事原则,定期举行社区“小党委”联席会议。

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工作原则、成员构成、议事范围及召集流程、表决方式等内容。

东风社区每月先征询关于近期区域内重大事项、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向综合党委书记提出会议议题安排建议方案,议题确定后由综合党委全体班子成员讨论表决,会议决议由社区和辖区各单位党组织共同执行。

自成立以来,东风社区综合党委召开议事联席会议17次,成功解决民生问题40多项。

在创建共驻华资源共享机制方面,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以共同市场需求、共同目标为基础,签定共驻华资源共享协议书,资源整合社区各种资源,构筑条块协同、非政府街道社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出、资源单胺、服务联做的工作模式。

例如广泛开展共同上党课、共同过组织生活、共同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等,推动党员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
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推
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不断创新,是进
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就如何加
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党建创新,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山东泰
安市委党校副教授郁立强。

为有效解决社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破解社区和区域党建条块分割体
制下的属地管理难题,右江区立足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龙景街道七塘社区、百城街道文明社
区和东笋社区为试点开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管
理服务,积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使社区党建活动由相对独立向融合互助型转变,逐步
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的“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社区区域党建工作
新格局。
一、成立联合党委,选准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打破社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
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驻社区部分单
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一般为15~1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5人,通过召
开全社区(包括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联合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讨论和决定社区建
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等重大问题,领导和组织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联合党
委直接受街道党工委管辖,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联合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驻区单
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即既归联合党委管理又属本系统单位上级党组织管理。驻区单位党员也实行
双重管理,既归联合党委直接管理,也归所属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管理。联合党委班子成员由街道党
工委行文任命,从而初步构建起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联合党委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
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为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共驻共建”局面的形成,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顺利推进夯实了组织基础。社区联合党委
的成立,使辖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由配角变为主角,工作由“无责”变为“有责”,实现了社
区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极大地调动了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
作的积极性。
二、推进资源共享,筑牢社区党建工作支撑点,改变社区“单兵作战”的运行模式
紧紧围绕“发展共推、文明共创、事务共管”三大目标和原则,在试点社区搭建三大平台,探索
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新机制。一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
动的基本立足点,整合原来社区“两委”办事窗口和驻区单位部分服务窗口及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
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了民政、党务、卫生、计生、居家养老、就业援助、法律诉求与调处、民
情专递7个服务窗口,运用居家养老“一键通”、电子警务监控等服务手段,搭建了社区事务共管的
有效平台。二是搭建结对共建平台。充分发挥联合党委协调作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
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织驻社区单位党员与社区居民党员进行联动联创。各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子后,
积极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联建联创活动。三是搭建共驻共建平台。社区联合党委在各驻区单位的大力
支持下,创新搭建了服务居民生产生活的载体平台。
三、发挥党员作用,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结合点,转变社区“单一封闭”的活动方式
为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8小时内外”的先锋模范作用,在
试点社区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三在”管
理服务活动。一是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联合党委在建立社区居民档案,发掘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
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等情况,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划分党员责任区。东笋社
区联合党委还从驻区单位中聘请了15名“社情民意专递员”,建立完善了联合党委与居民群众之间
对称互通的信息渠道。二是开展“社区主题活动日”。在深入开展“双带双促”(党组织带动社会组
织,促进自我管理;党员带动群众,促进自我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日”活
动。三是通过爱心储蓄银行存储爱心。依托“志愿者服务站”设立爱心储蓄银行,以“志愿服务时间”
为主要经营业务。以家庭为单位,凡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都可以到“银行”“开户”,领取“爱
心储蓄存折”。从而在自己有需求时,也可获得通过接受他人的免费服务来支取一定服务时长的权益,
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对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实行“星级制”
管理,银行式储备,切实提高了志愿服务实效。
四、实施网格管理,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着力点,消除社区管理服务的“空白地带”
着眼于解决“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的困惑,
引入网格化的先进理念,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试点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把农村、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
格化管理。同时,建立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成立了由社区干部、普通党员、居民代表、大学
生村官、社区党建组织员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由服务团队成员各自包管联系服务本网格内5至10
户普通群众,开展“组团式”服务。选派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网格管理责任人,
做到“包组建、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实现了基层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七塘社区建立南大和江夏2个流动党支部,成立福州街第一流动党
小组和福州街居民党小组,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五、建立健全制度,夯实党建工作的根本点,促进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
从制度建设入手,激发了社区共建合力,积极推动社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推行社区联合党委书记每周1次接待群众、班子成员每年2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
定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二是健全社区联合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联考联评制度;
三是推行双向反馈制度,即由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真实表现情况登记在反馈卡上向其
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所在单位党组织签注意见后再反馈给社区党组织,并将反馈结果纳入党员年度
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
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百色市右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