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高等教育现状研究
缅甸分析报告

缅甸分析报告1. 简介缅甸,正式名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
它与泰国、老挝、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家接壤。
缅甸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本报告将对缅甸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政治状况政治体制缅甸的政治体制是以军政府为主导的威权主义体制。
自1962年以来,军方一直掌握着实际的政治权力。
然而,在2011年,军方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并逐步向民主化过渡。
政治改革政治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释放政治犯、允许反对派组织、取消媒体审查等。
此外,缅甸还进行了两次大选,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举行。
这些改革被视为缅甸迈向民主的重要里程碑。
民主进程与挑战虽然缅甸已经取得了一些民主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军方仍然拥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宪法规定了军方在政府中的特权地位。
此外,冲突和内战仍然存在,导致一些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
3. 经济状况经济概况缅甸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柱。
农业占据了经济的重要地位,其中以稻米、玉米、水果和茶叶等农产品最为重要。
此外,缅甸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藏,这些资源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济改革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缅甸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吸引外国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等。
此外,缅甸还加入了东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提升了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
经济挑战然而,缅甸的经济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投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同时,贫困问题也是缅甸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此外,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4. 社会状况人口和民族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135个不同的民族群体。
其中,占人口多数的是缅族,其他主要民族包括克伦族、洛族、掸族等。
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缅甸的民族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

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人才流动还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都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现状国外高等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教育体系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国家都是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学位。
有些国家在教育体系上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英国的本科只有三年,而澳大利亚的本科则有四年。
此外,有些国家在本科阶段就开始专业领域的研究,比如美国的本科生可以选择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加入科研项目。
2. 申请方法国外高等教育的申请方法也有很大不同,但大多数国家都需要申请人先提交一份申请表,然后提交成绩单、推荐信、语言成绩等材料,有些国家还需要申请人进行面试。
在这个过程中,申请人需要针对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进行细致的考虑和申请。
3. 教学方式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国外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自主、开放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所学的专业领域、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自主学习和研究。
此外,国外大学的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趋势国外高等教育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国外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
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国外高等教育的精英化也越来越明显,不同国家的优秀学生可以通过国际化的教育合作互相获益。
2. 数字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国外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国外大学采取了在线授课、远程学习等方式,以保证学生的学业不受到影响。
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
数字化趋势对于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专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且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和形态。
缅甸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s U H ATA lNsU IS o T E s s T DE A
东南亚研究 20 06年第 6期
缅 甸 华 文教 育 的现 状 与 前 景
范宏 伟
(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厦门 3 1 5 60 ) 0 [ 关键词]缅甸 ; 华文教育; 华人 [ 摘 要]2 世纪9 年代以来 , O 0 缅甸华文教育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沉寂后重新复苏,华校的数量和规模已经有了较大 发展。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与缅甸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国的崛起和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中缅关系的亲善、华人的努力 和有利的国际背景等五个方面密切相关。同时,目前缅甸华文教育在合法化、生源和师资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困难。 [ 中图分类号】G 4.3 793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09(06 6 07 — 5 08 69 20 )0 — 0 1 0
14 ) 9 7 、日本 占领 缅甸 时期 (9 2 95 、缅甸 14 一l4 ) 独立 后 的吴努政府 时期 (9 8 16 )和奈温军 14- 92 政府初期 (9 2 16 )四个时 期。从 总体 上来 16 - 96 看 ,自10 年缅甸第一所华校建立到 16 年奈温 9 4 92
P e e tS t a in a d P o p c fCh n s d c t n i y n r r s n i t n r s e to i e e E u a i n M a ma u o o
Fa n we n Ho g i
( et r otesA i tde,Xa nU ie i ,Xa e 60 5 hn ) C ne f uhat s nSuis i nvrt ro S a me sy i n3 10 ,C i m a
有。不久 ,全缅华文补 习班,但到 16 97年仰光发生 “ 2 ”排华事件 6・ 6
新时期缅甸华文教育的变化、形势和问题

背景、 现状和问题等探讨和分析[ 2 1 3 ] 。 最近十年, 缅甸的华文教育发展迅猛 。 这得益于 中国综合国
力 的加强、 国际地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升、 汉语 国际化 的进程加快 , 也得益于
理大多由董, 理事会成员分担 , 主要 目的是传承中国文化 , 满足
勒开办 了福庆语言电脑学校 ; 2 0 0 2 年福建同乡总会在仰光创办 了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 ; 2 0 0 3 年 由各侨团共 同创办的东方语与
缅甸的华文教育几经风雨 , 历经沧桑。 从1 9 0 4 年缅甸华侨创 办第一所正规华校——中华义学至今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自上
个世纪 中期 以来 , 缅甸的华文教育就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 先 后经历了5 0 年代 的激情 、 6 0 年代 的黑暗、 7 0 年代的停滞 、 8 0 年代 的低迷 、 9 O 年代的复苏【 1 】 , 最终迎来了2 1 世纪初的蓬勃发展。 与其
[ 关键词】 缅甸 ; 华 文教 育 ; 发展模 式
中图分类 号 : H 1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6 ) 5 — 0 1 1 7 — 0 3
会逐渐成为办学的主体。 例如, 1 9 9 3 年曼德勒福建同乡会在曼德
新时期缅甸华文教育 的变化 形势和 问题
。刘 立伟 祝 湘辉
( 云南民族大学 外 国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
【 摘 要】 最近十年 , 缅甸华文教 育发 展迅速 , 特别 是在 中国政府 的大力 支持 下 , 缅甸 华文教 育发展呈现
东盟国家文化及高等教育概况分析

东盟国家文化及高等教育概况分析发布时间:2021-12-08T06:02:49.386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0期作者:李莉娅吕渊[导读] 东盟国家的文化及教育方式受历史、地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着它们独有的特色。
李莉娅吕渊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要东盟国家的文化及教育方式受历史、地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着它们独有的特色。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使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与文化既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东盟各国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经济状况、以及高等教育,都各自有各自的风格,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东盟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长期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世界文化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使得他们的民族遵循着一定的行为准则和礼仪习惯,并且将其融入到生命中的归宿感,多姿多彩的东盟文化极具魅力和感染力,在世界舞台绽放着华光溢彩。
一、东盟概况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
东盟十国包括:包括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6国及太平洋上的新加坡、菲律宾、汶莱、印度尼西亚4国。
总面积约444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6.01亿。
东盟国家位于中国的南面,北接中国内地,南望澳大利亚,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并与孟加拉国、印度接壤,连接三大洲(亚、非、大洋),两大洋处在“十字路口”的位置。
全区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中国由于与东盟国家相毗邻,隔海相望、文化相通、经贸相融、气候相宜、所以彼此既是友好邻居,又是合作伙伴。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
缅甸汉语传播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缅甸汉语传播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04-30T14:26:44.46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作者:李海艳[导读] 随着中缅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飞快发展时期李海艳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摘要:随着中缅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飞快发展时期。
但政策支持不足、专业师资力量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汉语在缅甸的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汉语在缅传播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以期缅甸汉语传播事业在今后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缅甸汉语传播;现状;未来发展一、引言早在19世纪末,缅甸就出现了华文教育,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因素,缅甸汉语传播的过程比较艰难,汉语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随着中缅合作的不断深化,汉语在缅甸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现有研究中,张栋和刘振平(2019)针对汉语传播的现状,从实际情况探讨缅甸的汉语传播策略;龙威(2019)以非华裔缅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了缅甸汉语传播对其中国形象认知所造成的影响;瞿玉蕾(2019)基于汉语国际传播的视角研究了中华文化在缅甸北部的影响。
总体而言,目前缅甸的汉语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教学方面,涉及汉语传播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此外,尽管缅甸的汉语传播大体上顺应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潮流,并且有众多的华侨力量作为支撑,但仍存在一系列的传播问题。
因此,分析缅甸华语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二、缅甸汉语传播现状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缅甸华文教育情况十分复杂,先后经历了初创、低潮、复兴、发展四个时期。
在英国殖民地期间,缅甸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此时汉语的发展并未遭到限制。
缅甸独立以后,缅语成为官方语言,尽管英语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对缅甸的语言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只能在缅语和英语的夹击下艰难生存。
殖民时期缅甸教育发展研究

在高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殖民政府也开办了 一些培养技术工人的专科学校,如技工学校(在伊省)、纺织 学校(在阿摩罗补罗)、漆工学院(在勃固)、林业学校(在彬 文那)、工艺美术学校(在仰光)、卫生学校和护士学校(在仰 光)等。[2](P442)但这些专科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模有限,二战 时期,这类教育基本中止了。
校也是殖民时期缅甸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体系虽然饱受缅甸各界批评,但是相对于寺院教育和国民
教育而言,它还是比较科学和系统的,它对近代缅甸社会和文化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由于殖民政府对缅甸的教育重视
程度不够、投入过低,导致整个殖民时期缅甸的教育畸形落后,这对缅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至今犹存。
1920 以后成立的国民学院和国民学校也是殖民时期 教育的一个部分。1920 年,仰光大学建立后,当局出台了 大学条例,其中一条规定 :“仰光大学为寄宿大学。”另一条 规定 :“大学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必须由英国官员掌管。”这 两条规定引起了学生们的不满,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学生大 罢课的爆发。学生们认为,这些规定无异于把广大贫困学 生拒于大学门外,使高等教育变成富人和官员子弟的专利。 这次大罢课于 1920 年 12 月 5 日从仰光大学开始,最终席 卷全国,中学也加入到了罢课大潮中。罢课的目的也从最 初要求修改大学条例发展到反对殖民统治。参与罢课的部 分学生决定不再回殖民政府开办的学校上课,这催生了国 民学院和国民学校①的建立。国民学校是由缅甸人自己建 立的学校,学校的财务、管理和教学工作由各个学校的管理 委员会监督。1920 年 12 月 17 日,第一所国民学校、1921 年第一所国民学院分别在仰光成立。[1](P494)1924 年国民 学院被取消,而高中则一直保存下来。为了对全国的国民 学校进行监督和管理,还成立了由 50 人组成的国民教育委 员会。国民学校在最多时曾达到 145 所。[1](P494)后来殖民 当局对一些符合标准的国民学期 :2013-06-2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方文化史”(批准号 :11&ZD08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赵瑾(1973- ),女,汉族,云南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东南亚历史文化。 ①文章里所标注的拉丁字符均为缅甸语的发音,只有表音功能,没有表意功能。
国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国外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在国外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实践教学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有必要了解国外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1. 实践教学理念国外实践教学研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美国学者布卢姆(Bloom)提出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强调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目标。
此外,国外实践教学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模式国外实践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
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围绕某一项目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案例教学则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教学则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实践教学评价国外实践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结果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实践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
此外,国外实践教学评价还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国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此外,国外高校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5.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国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注重共享和开放。
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缅甸高等教育现状研究作者:陈德洲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6期【摘要】云南处在中国“一路一带”大战略的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肩负着中国面向东南半岛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任。
由于与缅甸有着天然的人文地理关系,云南高等教育走向缅甸就是理所当然的。
对缅甸高等教育的现状研究及对其国际化的影响也就非常必要。
这对于云南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缅甸;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研究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且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国家,拥有国土面积6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00万人(2014年)。
[1]由于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1885年—1948年),其高等教育的历史也比较悠久,曾经还是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的楷模。
但是近现代以来,缅甸由于是军人政府的独裁统治,国内地方武装斗争频繁,政局不稳,社会政治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现代高等教育也相应地落后。
1 缅甸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1.1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缅甸的高等教育实行部属制。
目前缅甸一共有高校161所,分别由卫生部(15所)、科技部(61所)、国防部(5所)、文化部(2所)、林业部(1所)、农业部(1所)、畜牧部(1所)、企业部(5所)、公务员部(1所)、宗教事务部(1所)、边境事务部(2所)和运输部(2所)共13个部门管理,以教育部为主(64所)。
教育部又分10部门,其中有两个特殊的部门管理高等教育—位于曼德勒的北面高等教育司和位于仰光的南缅高等教育司。
有关学术与行政政策相关的事项,则是分别由大学中央委员会(the Universities' Central Council)和大学学术委员会(the Council of University Academic Bodies)负责,前者主要掌管高等教育政策的规划并协调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事项,后者则是负责高等教育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研究的分工。
缅甸高校的课程都由它所属的管理部门来设置,这些课程的设置往往太注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
而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的领域或专业则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新闻研究、社会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
在缅甸高校中国防、林业和农业类高校的师资水平最好,获得的资金也比其它大学充裕。
目前缅甸高校全为公立。
现今缅甸还没有一所私立高校。
只有一所叫做神学研究学院(Myanmar Institute of Theology)注册为一所培训学校。
近期缅甸当局正在考虑批准建立可以授予学位的私立大学的建立,以方便外国的高校来缅甸建立分支机构及进行一些基本的高校基础设施援助投资。
1.2 高等教育的规模与结构近年来,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也同时进步,缅甸高等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据最新统计,截止2013年,缅甸有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161所,教师1. 66万人,在校学生89万人。
[2]缅甸高等教育依不同专业分为水产、科学、法律、艺术、商业、经济、外语、师范、信息科学、工程科学、农业、国防、林业等。
虽然教学质量不是很高,但许多缅甸高等院校都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除了综合性高等教育以外,缅甸还有高等成人教育、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1.3 高校的空间分布缅甸高校在地域上的分布主要是基于平等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每一个省或者邦都有几所大学,以仰光省(Yangon,33所)和曼德勒省(Mandalay,36所)最多,其次为实皆省(Sagaing,14所)、掸邦省(Shan,14所),伊洛瓦底江省(Ayewarwaddy,12所)、马圭省(Magway,11所)、勃固省(Bago,9所)、克钦邦(Kachin,9 所),德林达依省(Tanintheryi,7所),克伦邦(Kayin,4所)、孟邦(Mon,4所)、若开邦(Rakhine,4所),钦邦(Chin,3所)、克耶邦(Kayah,3所)。
[3]但是这些大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差异巨大。
这是由于缅甸各邦或省的人口数量差异巨大,各省或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
根缅甸最新(2014年)人口普查数据,面积最大的掸邦Shan有15.6万km2土地,近580万人口;实皆省(Sagaing)9.5万km2,532万人口;勃固省(Bago)4万km2,486万人;马圭省(Magway)4.5 万km2,391万人;曼德勒省(Mandalay)3.7万km2,614万人;伊洛瓦底省(Ayeyarwady)3.5万km2,617万人;仰光省(Yangon)1万km2,735万人;克钦邦(Kachin)8.9万km2,169万人;克耶邦(Kayah)1.2万km2,28万人;克伦邦(Kayin)3万km2,157万人;孟邦(Mon)1.2万km2,205万人;若开邦(Rakhine)3.7万km2,318万人;德林达依省(Tanintharyi)4.3万km2,140万人;钦邦(Chin)3.6万km2,49万人。
[4]人口分布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教育发展也落后。
整个缅甸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实际上还是以缅族为核心的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
这一地区的人口稠密,也最为发达,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最高。
缅甸高等教育中两所最富名胜的大学-仰光大学和曼德勒大学也位于这一区域。
缅甸高校在地理上搞平均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很大的消极面。
大学的分散不利于学校资源的获得和利用。
比如仅有28万人口的克耶邦也有三所高校,但是由于克耶邦人口少,经济不发达,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扶持其高校的发展,所以这几所高校的办学条件非常差,其水平可想而知。
2 缅甸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1 高校缺乏自治权高校自治权是西方民主国家才有的,特别是在美国,高校的自治权力很大,学校开始什么专业、需要多少钱、钱怎么来、怎么花是学校的事,政府干涉很有限。
实际上在权威政府或者集权政府国家高校都没有自治权。
作为社会思想和文化的高地,无一例外都由政府全权控制。
缅甸是军事专制国家,军人掌握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构都由军队指定,并对军队领导人负责。
在缅甸,教育的首要作用是维护国家的民族化。
虽然缅甸政府认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国际化是提升缅甸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却依旧关起门来搞高等教育,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缅甸高校的学生、教师及大学本身没有多少自治权和选择。
学生的入学及专业选择完全取决于其全国高校入学考试成绩及学生的户籍。
尤其在出国求学深造的政府化计划性管制下,在学生成绩优秀且有留学意向的情况下,除能获得国外大学全额资助的直接出国深造外,其他仍需在政府工作一定的年限后,由政府选派留学,具有鲜明的政府特色,也大大限制了其对外合作交流。
就整个国家来说,体现出高等教育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
2.2 办学经费不足虽然缅甸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所占GDP的比例较高,但其GDP的总量小,所以教育的总投入量不大,高等教育分到的经费就有限。
据《缅甸时报》报道,在过去的2012至2013财年,缅甸用于教育的支出为6170亿缅币(约合人民币46亿元),占国家全部预算的比重为4.91%,比上一年度增长了0.78%。
虽然数据略有提高,但相比东盟地区内的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缅甸的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仍十分薄弱。
[5]缅甸政府每年都会对国内的高等院校下一年的预算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从政府的财政支出中拨付一所大学每年的办学经费,且一旦经费用完或者需要增加经费的话则非常困难。
与西方国家高校,特别是美国高校不同,政府基本上不同意高等院校自筹经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院校发展与改革的积极性。
据统计,为哈佛大学募捐的各种基金会已多达7700多个,是全美大学中获得捐款最多的大学;2007年,仅来自校友和其他友好人士的捐赠价值达到6.15亿美元,创下哈佛大学历史上捐款的最高纪录。
此外,哈佛管理公司对捐赠基金、养老金、非现金赠品、信托资金等的投资运作管理也是哈佛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
2007年,哈佛管理公司的捐赠基金总额接近350亿美金,而当年缅甸的GDP按汇率算才154亿美金,其资金的短缺显而易见。
2.3 规模相对较小尽管缅甸的高等教育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例如,2005年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大学数量是原来的近5倍,教师人数是原来的3倍,学生人数、学位数量等方面增加了近5倍,但是由于缅甸的政治、经济等原因,横向与其周边国家相比,其高等教育发展仍然显得落后,发展规模相对缓慢。
在缅甸,大学教育仍然属于精英教育,每年招生人数很少,尤其是农业这种专业类大学较少。
目前,缅甸只有3所涉农类大学,即耶欣农业大学(是缅甸唯一的农业大学),林业大学和兽医科技大学,这三所学校每年招收新生不足500人,而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地域辽阔,农业资源相当丰富,缅甸高等教育这个规模显然不能满足缅甸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以临近的中国云南为例,仅云南农业大学现在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就达到了18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9000余人,[6]而云南省人口才4500万,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
3 对缅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3.1 对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的影响缅甸高等教育的落后现状对国际交流领域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
2014年,缅甸是东盟的轮值主席国,但是从将要过去的一年的表现情况看,缅甸的能力非常有限的。
由于地缘关系缅甸也可能成为地区大国之间竞争的代理,特别是中国、日本、印度和美国。
各国为了争夺对缅甸的影响力明争暗斗,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等都进行较量,缅甸需要大量的外事人才来应对。
所以需要给缅甸高校教师提供大量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接触世界最先进的学术发展,比如去美国、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其它国家。
3.2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国际组织或机构在缅甸注册手续繁长,通常要几年的时间。
许多组织最后会发现,它们只能通过短期的商务或旅游签证不停地往返于其它国家的机构来保持与缅甸的联系,否则无法有机会和时间停留缅甸。
现在的缅甸也几乎没有足够的支撑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基础设施条件。
除了权力过度集中的教育体制外,大多数大学没有设立独立的负责国际交流和研究的机构。
虽然军政府一直都设立有国际关系部门,但是这个部门几乎没有认真开展过任何的国际交流方面的具体事务。
很久以来,外国学者已经很难获得访问邀请或研究的机会。
只有外语大学有少量的外国学生,也只有少量的外国教师能够获得机会停留在缅甸较长时间。
由于政策和资金预算方面的原因,缅甸的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大部分时间只能通过文字材料做研究,没有机会出国做实际的调查研究。
一位缅甸的国际关系专家曾说他们做的是“成本效益比最高的研究”。
4 结语缅甸高等教育的落后现状和诸多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有脱胎换骨的改进,但是缅甸的政治现代化目前进展顺利,经济现代化就指日可待,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及其对国际化的负面影响将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而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