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意见及回复

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意见及回复
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意见及回复

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意见及回复

2011年11月30日,荆州市发改委和荆州市旅游局在荆州洈水联合主持召开了《湖北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专家评审组由湖北大地风景规划研究院、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鄂西圈办、荆州市鄂西圈办、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市水利局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会议听取我院汇报后,一致认为我院规划体系完整、资料翔实、产品丰富,具有可操作性,同意通过。为使规划更加完善,相关领导和专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院认真研究了这些意见,并将相关意见落实到规划中,现就相关意见回复如下:

一、专家组意见

意见一: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理顺关系,便于实施推进。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与《洈水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洈水风景区概念规划》、《洈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做好了衔接,主要体现在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库区水体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并衔接落实了《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与荆州古城旅游区的市场营销、游线组织等方面。

意见二:进一步挖掘景区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主题提炼,明确景区开发建设与发展目标。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已充分提炼与挖掘景区特色资源与文化内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最终提出“迷岛巡游、南山观岛”的主题定位;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发展目标已在“文本第二章”中充分体现。

意见三:补充环境保护、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市场营销规划。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将市场营销、安全保障措施及环境保护单独成章,并落实于规划中。

意见四:进一步优化产品设置与开发模式,明确近期建设项目库。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对开发模式、分期建设等方面认真考虑,并落实于规划中。

二、各位专家个人意见

(1)、王子夫

意见一:按照《旅游规划通则》中对旅游区总体规划成果要求,需要增加洈水风景旅游区基础资料汇编。

回复:同意此意见,依据《旅游规划通则》中7.2.5条规定,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成果为:文本、图件、附件三部分内容;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其他基础资料等内容,因此基础资料汇编为非必备内容,且《洈水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洈水风景区概念规划》、《洈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三个规划均已有相关内容,为避免重复,我院将规划重点放在文本、图纸、说明书三个方面。

意见二:旅游规划通则中对于旅游总体规划内容要求: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和主要交通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布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口形式。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结合《松滋市十二五规划》及交通部门的相关要求,已补充完善对外交通规划的图纸、停车场布局、道路选线及断面形式等内容。

意见三:面对旅游区近期50万人,远期108万人的游客规模,规划需要对旅游区停车场的车位及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量化。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交通规划章节已具备相关内容。

意见四:洈水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在何处?

回复:迷岛巡游、南山观岛。

意见五:洈水风景区的定位是什么?

回复:以迷岛巡游、南山览胜为主导的,以生态体验、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兼具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特色餐饮、地域文化展示、礼佛、洞穴探秘等能为一体的5A级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库区。

(2)、凡丽绒

意见一:洈水风景旅游区的名称不响亮,不适宜对外营销。

回复:同意此意见,规划名称已由甲方确定,不属于我院工作范畴,但我院从形象定位、宣传口号入手强化对外营销形象。

意见二:主题形象需进一步概括,加强吸引力。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认真研究,提出五种备选方案,将其落实于文本第18条。

意见三:建议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就是以此为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意见四:对环境保护应细化,补充完善相关内容。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将相关内容独立成章。

意见五:规划立足于200KM的层圈太低,应以全省第一、国内知名为目标。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认为任何事物都需符合客观规律,千岛湖的游客主力尚集中于200千米层圈,难于突破,因此洈水风景区只有突出特色,实事求是才是根本。

意见六: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强化。

回复:我院对其体制与机制的看法为:

1、政企分开,洈水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地方政府负责监督实施,各司其职。

2、政府与企业共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障景区按照规划科学实施。

意见七: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回复:同意此意见,洈水库区周边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佛文化、回民文化、水利文化等,佛文化我院已深入研究并衔接,规划的弥勒道场便是体现;回民文化考虑到其排外性,我院提取其欧陆风格打造主题小镇,水利文化通过展览馆着重体现洈水大坝丰富的精神内涵。

(3)谭劲

意见一:增加旅游安全与防灾减灾章节。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增加了相关章节。

意见二:增加主题形象的提炼,宣传促销专章。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增加了相关章节。

意见三:补充竞争对手分析,如何进行分区取舍。

回复:接受此意见,洈水周边200千米无同质景区,因此我院主要侧重于与周边景区如荆州古城、宜昌、恩施等互动。

意见四:增加运营机制,内部组织体系设计分析,以保证区域规划职能和圈投公司管理体系职能的统一协调。

回复:同意此意见,运营机制等内容并非我院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圈投公司已有专业的运营机制及内部组织体系。

意见五:归并农业产业、渔业内容,专门分析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

回复:同意此意见,旅游业态的分析属于经济规划范畴,我院规划侧重于景点布局、游线组织等实体方面。

意见六:酒店设计方面需考虑多层次组合。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规划是以此理念为依据的。

(4)、李新家

意见一:应确定总体规划的依据和方向,应定位于风景区的概念上,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回复:同意此意见,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国家法定规划,且《洈水风景名胜区规划》已报省建设厅通过,我院编制的《洈水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是洈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的企业行动指南,属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旅游专项规划,因此需同时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与《旅游规划通则》。

意见二:生态环境保护内容需加强。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增加相关专章。

意见三:内外交通的联系与衔接需要细化。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增加相关专章。

意见四:生态廊道与自行车道的相互利用,道路断面的确定,应重点考虑慢行车道的设置方式。

回复:同意此意见,道路断面形式我院已结合交通需求合理确定。

意见五:大岩咀镇区是后勤保障的基础,应扩大规划范围。

回复:同意此意见,规划范围是甲方确定。

意见六:近期项目库应更加明确,可增加基础设施项目。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作出修改。

(5)、姚友安

意见一:十二五期间打造为4A级景区。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5A及景区要求调整了规划内容。

意见二:镇区与景区要充分结合。

回复:同意此意见,主题小镇的打造是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镇区与景区已充分结合。

意见三:增加环保、安全、市场营销章节。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按照国家标准增加了相关章节。

意见四:不宜大规模开发,且提高品质。

回复:同意此意见,此意见也是我院的规划原则。

意见五:利用白云边的影响力。

回复:同意此意见,落实该意见需要甲方在更高层面上与其联系对接。

意见六:增加荆州市十二五规划、松滋市十二五规划等为规划依据。

回复:已将其增加为规划依据。

(6)、徐仲平

意见一:增加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的论证、建设项目的报批程序等内容。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所依据的《洈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洈水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已有相关论证,我院不再赘述。

意见二:增加污水排放的净化和排放总量的研究。

回复:同意此意见,我院规划为总规层面内容,具体指标及数据有待控制性规划及修建性规划细化与完善。

(7)、陈刚

意见一:与荆州古城旅游规划的对接。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认真研读荆州古城旅游总体规划,并将其项目、范围落实到规划中;另外我院考虑在旅游营销方面与荆州古城联动,提出:“到荆州看城、到洈水看岛”的宣传口号,希望借助荆州古城提升洈水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意见二:对外交通内容的完善。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已依据松滋十二五规划及交通部门意见完善对外交通规划内容。

意见三:增加规划亮点,避免与相同景区的同质化。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认为湖泊旅游项目有同质化的倾向,但其所依托的山水环境是无法复制的,因此洈水的核心吸引在于:“迷岛巡游、南山揽胜”。

意见四:明确机制创新,处理好洈水工程管理局、洈水管委会等部门间的关系。

回复:同意此意见,机制创新等内容并非我院规划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更高层次的政府及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意见五:注重对巴蜀、荆楚和水文化的挖掘。

回复:同意此意见,洈水库区周边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有佛文化、回民文化、水利文化等,佛文化我院已深入研究并衔接,规划的弥勒道场便是体现;回民文化考虑到其排外性,我院提取其欧陆风格打造主题小镇,水利文化通过展览馆着重体现洈水大坝丰富的精神内涵。

意见六:打造一台好节目。

回复:接受此意见,我院在九岭岗起义纪念碑西侧,规划集展览、剧场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以为各类演出提供平台。

三、各部门代表性意见

意见一:松滋市规划局建议将洈水镇一起划入规划区。

回复:同意此意见,规划范围由甲方划定,我院已考虑在交通、功能布局等方面与其衔接。

意见二:松滋市交通局建议增加安全章节。

回复:接受此意见,已形成专章。

意见三:林业局建议以生态保护为主。

回复:同意此意见,生态保护是我院规划的前提和依据。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

规划项目名称: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项目设计编号:规设2009—01—02 规划委托单位:敦化市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张晓艳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师 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总规划师:王斯伟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所长: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规划师:李冬雪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工程师:鞠慧岩研究员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王伟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参编人员:鞠慧岩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闫瑾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袁野工程师硕士 张伟工程师硕士 柳秋英工程师硕士 陆春雷工程师 张子峥工程师 芦麒元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三章规划区规划 (23)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7) 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28) 第六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30)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0) 第八章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32) 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3) 第十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7)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52)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3) 第十七章附则 (54) 附表 (55)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实现敦化市经济和 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 动,促进敦化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指导《敦化市城市总体 规划(2010—2030年)》的成果编制,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2条适用范围 在敦化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审批建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进行 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在敦化市城市规划区范 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 规定执行本规划纲要。 第3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 《延边州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敦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敦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4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包括敦化市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东部至大石头镇规划区边界; 南部经珲乌高速公路向西,以东兴隆河村、西吉祥村、山头村、万福村、江沿 村南边界为界,到达牡丹江后向西以西黄泥河为界; 西部至鹤大高速公路; 北部经车站村、太平岭村、站北村、中石村北边界后向东以珲乌高速公路为界; 总面积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 包括三个部分: 老城区:东至302绕越线、物流大街和302国道;南至南边道、滨江一路和3305 厂南边界;西至铁西五街和铁西三街;北至北山公园北边界和小石河南岸护堤; 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湖北省暴雨等值线图修编说明

.湖北省暴雨等值线图修编说明

————————————————————————————————作者:————————————————————————————————日期:

目录 一、《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修编工作说明 二、湖北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点雨量分布图 图1.《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选用雨量站分布图图2.湖北省年最大10分钟暴雨均值等值线图 图3.湖北省年最大60分钟暴雨均值等值线图 图4.湖北省年最大6小时暴雨均值等值线图 图5.湖北省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等值线图 图6.湖北省年最大3天暴雨均值等值线图 图7.湖北省年最大10分钟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 图8.湖北省年最大60分钟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 图9.湖北省年最大6小时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 图10.湖北省年最大24小时暴雨参数cv等值线图 图11.湖北省年最大3天暴雨及cv等值线图 图12.湖北省年最大10分钟点雨量R值分布图 图13.湖北省年最大60分钟点雨量R值分布图 图14.湖北省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R值分布图 图15.湖北省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R值分布图 图16.湖北省年最大3天点雨量R值分布图 图17.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10分钟点雨量分布图 图18.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0分钟点雨量分布图 图19.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小时点雨量分布图

图20.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24小时点雨量分布图 图21.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3天点雨量分布图 三、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分析计算成果表 表1.《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选用雨量站属性表表2.湖北省各站年最大10分钟点雨量统计参数表 表3.湖北省各站年最大60分钟点雨量统计参数表 表4.湖北省各站年最大6小时点雨量统计参数表 表5.湖北省各站年最大24小时点雨量统计参数表 表6.湖北省各站年最大3天点雨量统计参数表 表7.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10分钟点雨量记录表 表8.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0分钟点雨量记录表 表9.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6小时点雨量记录表 表10.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24小时点雨量记录表 表11.湖北省实测和调查最大3天点雨量记录表

太湖县罗河谷旅游景区总体规划(2014-2030)评审意见

《太湖县罗河谷旅游景区总体规划(2014-2030)》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2014年1月2日,太湖县人民政府在太湖县组织召开了《太湖县罗河谷旅游景区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 一、总体评价: 《规划》编制依据充分,调查研究较深入,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路线合理,成果内容较齐全,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对罗河谷旅游景区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原则予以通过。 二、为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罗河谷旅游景区各项建设,专家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加强与太湖县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加强与城市及周边区域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2、加强景区本底旅游资源的特色性分析和相邻景区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明晰旅游资源的品质和品位。 3、加强景区用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合理确定旅游环境容量和游人规模,优化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明确各类用地的建设控制要求。 4、完善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合理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的建设 规模与布局;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充分结合功能分区,进一步优化内部交通组织与设计,形成内部交通微循环。 5、深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环卫设施等规划的内容,在合理及可能的条件下,加强与太湖县城各项设施的共建共享。 6、进一步强化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等规划的内容,明确各项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建设标准。

7、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土壤植被等条件,结合功能分区及建设内容,进一步优化细化植物配置、景观设施规划设计方案。 8、补充漂流项目来水面积测算和河道水文数据分析方面的内容,明确漂流活动的水体流量及分级蓄水坝库容量,提出满足农业灌溉和漂流项目需求的对策措施。 9、按照国家《旅游规划通则》,补充规划文本,规范规划成果。 与会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其他意见,请规划编制单位在修改、完善时一并予以考虑。 专家组长: 2014年1月3日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综述 2002年,湖北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395.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近1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312.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155.5亿立方米。2002 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3.7亿立方米。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714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028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24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96.1%,地下水源占3.2%,其它水源占0.7%;全省总用水量240.8亿立米,其中农业用水占56.5%,工业用水占32.0%,生活用水占11.5%。 2002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39.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70.5%,生活污水占29.5%;对全省6843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5.2%,Ⅱ类水质河长占34.8%,Ⅲ类水质河长占43.2%,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6.8%。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2002年湖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5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8立方米。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成,属偏丰年份。降水地区分布总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南、西南向腹地平原湖区递减。全省除十堰市及襄樊市北部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800~1800毫米之间。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239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7.2%,比常年增加9.6%。全省十七个市州年降水量与常年比较,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樊市、恩施州较常年偏少,其中以神农架林区为最,较常年偏少15.2%;其它市降水较常年偏多,其中以荆州市为最,偏多40 .5%。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04.5毫米。比上年增加100.7%,比常年增加12.9%。全省十七个市州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襄樊、十堰、恩施、神农架偏少,其中以十堰市偏少46.6%为最多,其余市州均比常年偏多,其中以荆州偏多122.2%为最,其次是潜江市(偏多115.7%)和仙桃市(偏多99.5%)。

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 理工作的通知 【标 签】征收水资源费 【颁布单位】湖北省地方税务局 【文 号】鄂水利规函﹝2008﹞294号 【发文日期】2008-05-14 【实施时间】2008-05-14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资源税 各市、州、县水利(水电、水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省水利厅、省地税局印发了《湖北省水资源费征收程序暂行规定》(鄂水利发〔2007〕8号),确定了“水利部门核定,地税部门代征”的工作原则,明确了征收职责、征收程序、配合机制、考核办法等。在各级地税、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正在积极有效开展。但目前仍然存在政策执行不够到位,配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征收入库情况不够理想等问题。特别是发电、供水行业拖欠水资源费现象较为突出。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征收核定。目前,少数地方对征收核定工作抓得不够扎实,影响了征收工作的开展。各级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鄂水利发〔2007〕8号文的规定,积极认真做好水资源费征收核定工作,做到人员专班化、工作制度化,确保核定数额客观、准确,打牢征收工作基础,为地税部门代征入库提供坚实依据。当前,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切实做好取用水单位2007年度拖欠水资源费和今年一季度应缴水资源费的核定工作。对取用水单位还未下达《水资源费征收核定通知书》的水利部门,务必于5月31日前下达,并经取用水单位签字或盖章确认后,于6月5日前传递给地税部门。省管取用水单位的核定情况须经省水利厅审核盖章。 二、进一步加大征收力度。各级地税部门要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切实加大征收力度。省地税局对水资源费征收的年度目标考核,不以下达征收基数的方式考核,而以实际征缴入库率考核(入库率=征收入库数/经取用水单位签字确认的核定数),入库率必须达到95%以上。当前,各级地税部门要抓紧组织追缴2007年度拖欠水资源费,并做好今年一季度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务求取得实效。根据水利部门提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国家水利部网上公告中了解到06,07,08三年中国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 1、协同防控牤牛河水污染事件 牤牛河是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于吉林市九站附近注入第二松花江,其下游距河口10km处有吉林市第五水厂,为吉林市江北区约10万人服务。 起因:2006年8月21日凌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含有二甲基苯胺的废液倾入牤牛河中,致使牤牛河约2~5km的河段受到污染。

处理过程:19时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接到电话报告后,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消防、武警官兵一夜的连续奋战,22日凌晨3时30分,一道主吸附坝和两道分流坝全部建成,污染水头被成功拦在了距松花江干流8公里的地方。 8月23日,经对牤牛河11个点位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牤牛河入江口N-N-二甲基苯胺浓度为0.001mg/L(前苏联地表水标准为0.1 mg/L,检出限为0.001mg/L),其他10个点位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水质符合水功能标准;第二松花江的3个监测断面未检出两种污染物。8月25日上午,经各方专家论证和研究,吸附坝被及时拆除,确保不会对松花江造成二次污染。吸附坝拆除后,环境监测部门仍坚持每4小时一次的水质检测。据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郑庆子介绍,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干流从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污染物。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科学的防控应对措施,使牤牛河水污染事故在进入第二松花江前得到有效控制,沿岸未发生饮水中毒事故。 2、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 2006年1月5日,中国中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两个个紧急处理措施:(1)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75m3/s加大到600m3/s;(2)关闭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和支流伊河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根据现场指挥部总体部署,接力实施洛河入黄口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的石油类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小时1次。 本次污染事件由于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及时得力,没有对黄河下游沿黄饮水安全造成明显影响。根据黄委和环保部门提供的水质监测结果,河南、山东两省分别于1月7日晚和1月11日晨解除警戒状态。黄委在整个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了反应迅速、信息及时、数据准确、处置得当,效果显著。 3、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镉废水污染湘江事件 2006年1月4日17时,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由于施工不当,致使大量含镉废水通过老霞湾港集中排入湘江,造成镉严重超标。事故发生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株洲、湘潭、长沙3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当即启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对湘江下游各城市供水水源地相应断面实施监测,及时监控湘江水质状况。至1月9日上午,湘江长沙段水质恢复正常。 4、岳阳砷污染事件 9月8日15时,湖南省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对岳阳县城饮用水源新墙河水质进行水质例行监测时,发现砷超标10倍左右。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湖南省政府领导除及时报告外,还就污染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湖南省环保局当即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当地政府及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确保了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展开;国家环保总局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实施污染防控工作。当地政府暂停对岳阳县荣家湾镇近10万居民饮用自来水供给。经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后,9月12日晚19点,砷污染警报被解除,自来水供应得到恢复。 5、贵州金矿矿渣坝溃坝污染下游水库事件 2006年12月27日,贵州紫金金矿公司贞丰水银洞矿区尾矿废水库发生堤坝垮塌泄漏事故,20余万吨含有砷化物、氰化物及硫化物的矿渣废水涌入下游供5个乡镇数万人饮用水的白汶水库内。 事件发生后,当地省、地县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武警迅速到达事件现场,指挥应急抢险工作;贵州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局、水质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研究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与措施,并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水质

贺州港总体规划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5月11日在贺州市主持召开《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贺州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发展委、水利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粤桂经济示范区管委、临港产业区管委、八步区环保局、平桂区环保局、钟山县环保局、富川县环保局、昭平县环保局、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和7名特邀专家,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会上,贺州市交通运输局介绍了规划基本情况,环评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汇报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与会人员经认真讨论、审议,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规划概述 ㈠原规划执行情况 《贺州港总体规划》于2010年8月取得贺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贺政函〔2010〕153号)。由于贺江断航和桂江通航条件差等因素,贺州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2010年《贺州港总体规划》批复实施以来,贺州港已开展昭平港区马江作业区的前期工作。 ㈡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2010年已批复的贺州港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岸线规模,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国家政策、自治区文件及贺州市发展规划对贺州港的要求,急需对其进行修编。根据《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规划2025年前实施贺江扩能一期工程,建成扶隆、信都、云腾渡、合面狮等枢纽500吨级船闸(兼顾1000吨

级单船通航)。贺州港规划作业区泊位吨级需与上述航道规划和船闸建设规模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水运通道的航运能力。 为更好地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等相衔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贺州港、贺州市和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贺州港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㈢本次规划修编过程 2017年10月受贺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工作;2018年3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送审稿)。 ㈣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总长279.456km,包括富江龟石水库至八步大桥江段63.4km,贺江八步大桥至贺州与广东省交界处119km,桂江平乐昭平界至昭平梧州界97.056km。 ㈤规划水平年 现状基础年为2017年,规划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 ㈥港区划分及功能定位 贺州港按行政区划划分为富川港区、钟山港区、平桂港区、八步港区和昭平港区等5个港区。其中,富川港区、钟山港区、平桂港区为贺州市旅游业发展服务,以旅游客运为主。八步港区为八步区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散货、集装箱和件杂货运输为主。昭平港区为昭平县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和散货运输为主。 本次规划贺州港重点发展八步港区的七分口作业区、信都作

湖北水资源

一.现状分析 1.1 过境客水资源丰富 目前湖北省自产水资源总量为1 028×108m3,其中地表水995×108m3,地下水298×108m3,二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265×108m3,同时,湖北省拥有客水资源6 298×108m3①。可见,湖北省虽然客水资源丰富,但自产水资源十分有限,按1997年人口5 873万平均,人均自产水资源仅为1 750 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600 m3/a。如考虑到大量的客水,则湖北省在总体上属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但是,水体受到愈来愈严重的污染,水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林木的滥砍乱伐和过度的围湖造田,加剧了这种不均的趋势。汛期饱受洪涝灾害之苦,枯季却又水源不足,发生旱灾,水资源的优势反成了劣势。 1.2 地表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湖北省境内长江、汉江的水质污染日趋严重,Ⅰ、Ⅱ类水河段减少,Ⅲ类水河段增多,中小河流则IV、V类水河段增多。据1997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全省丰水期约14 km河段水质超V类,枯水期50 km河段水质超V类;1997年全省发生多起污染事故,如随州市农药污染事故、荆门市东宝塔水库油污染事故、荆州市东荆河沟咀镇水源地污染事故等,造成局部地区阶段性人畜饮用水困难;湖北省湖泊水库众多,但几十年来,湖泊数量大减,且水质日趋恶化,一些湖泊严重富营养化。1997年,汤逊湖、斧头湖、保安湖和洪湖为三类标准,梁子湖、涨渡湖、长湖、后官湖、黄陂后湖、黄石大冶湖为四类水质标准;城市内湖水质尤差,7个城市中,内湖水质未达到五类水质标准的有6个,另一个是四类水质。地下水的污染方面,城市地下水污染发展迅速,如荆州市周围地下水的污染带近年来迅速扩大。 1.3 农业用水占大头,节水潜力大 1997年,全省总耗水量135.7×108m3,其中,农业灌溉占67.6%,工业占15.3%,农村生活占9.2%,林、牧、渔占5.3%,城镇生活占2.6%。从耗水结构看,农业灌溉耗水量占大头,农业节水大有潜力可挖。湖北省在农田灌溉方面,大水漫灌仍十分普遍,引水渠利用率仅为50%,即有一半的水白白地渗漏蒸发掉了。此外,湖北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武汉为50%左右,其它城市仅为20%~40%。节水事业大有可为。(本节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水利厅水资源研究所。) 1.4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目前主要是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利用很少 1997年,湖北省供水总量为269.7×108m3,其中地表水供水257.9×108m3,占95.6%,地下水供水8.3×108m3,仅占3.1%。而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水质良好,特别是江汉平原第四系承压含水层,水量丰富,承压水头高,易于抽取,且有长江和汉江等地表水的水源补给。仅江汉平原东部地区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就有约40×108m3,目前每年只开采1.6×108m3,占可开采量的4%[1]。开发利用这里的地下水,不仅可为江汉平原周围众多的城市供给优良的水源,同时对降低平原低洼区的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渍害,调用地下库容以减轻该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等均有所助益。因此,应制定一个长期的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并付诸实施。 1.5 洪涝旱灾害仍然十分严重,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建国40年来,湖北省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土石方223×108m3,总投资167×108元,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抵御了1954、1983、1995、1996、1998年的大洪水以及1966、1972、1978、1985、1988年的严重干旱。但是,由于人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上游山区过度砍伐林木,毁林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降低了森林、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冲刷下来的泥

湖北省基础水文数据库建设项目建议书

省基础水文数据库建设项目建议书 编制单位:省水文水资源局 二OO九年四月

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参加人员:

1、项目基本情况和现状 1.1项目概况 基础水文信息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信息和战略资源,是水文事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环境、交通、生态等领域的主体信息产品,是一切水事活动决策的依据。基础水文数据是水文数据中种类最多、质量最高、数据量最大、且代代相传的数据,是对地球水圈的最真实最完整记载,基础水文数据是人们改造地球水圈及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基础水文数据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及其辅助项目)、水位、流量(水量)、泥沙、水温、冰凌、潮汐等水文要素的调查、实测、摘录数据和日、旬、月、年统计特征值,以及与这些数据获取和使用紧密相关的水流衔接、测站分布、测站属性、断面信息、率定信息、方法信息、数据说明和数据可靠性信息,根据基础水文数据几乎可以实现所有的水文分析计算,将其与水利工程数据相结合,可实现水力学计算和水利计算。因此,基础水文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维护是重要的水文基础业务。我省水文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水文数据资料,如何将这些基础水文信息管好、用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摆在我们水文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围绕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水利厅党组对水文及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力争进入“全国先进、中部一流”的地位。为此,省水文局党委提出了力争在2020年基本实现水文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加大了工作力度,在水、雨、墒、旱情信息采集、水资源水质自动监测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实现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和监

规划评审意见

《淮南市滨焦岗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2011年9月28日,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在毛集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淮南市滨焦岗湖生态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合肥市城市规划协会、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筑远规划建筑设计院、淮南市城乡规划局、淮南市城乡规划咨询中心、淮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及区发展改革局、城乡建设局、水务局、环保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会议组成了以安徽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范毓灼为主任评委,淮南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高级规划师宋明和毛集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为副主任评委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名单附后),与会人员踏勘了现场,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合工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汇报,审阅了有关图件,经过认真评议,一致认为: 《规划》现状调查深入,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技术路线清晰,内容较全面,镇域结构及镇区用地布局较合理,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原则予以通过。 为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评委们提出以下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本规划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衔接,城镇性质应充分体现城镇职能和特色;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内容; 2、进一步分析人口增长率,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3、营造环湖城镇的景观风貌特色,充实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合理安排各项旅游设施;

4、深化镇域综合交通规划,强化城镇道路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加强防洪排涝规划,合理确定相应标准及设施布局; 5、优化镇区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位置,充实“四线”规划内容; 6、深化镇区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及综合防灾规划,合理确定各类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 7、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文本及图件。 与会专家提出的其他意见请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修改过程中一并予以考虑,修改完善后,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主任评委: 副主任评委: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湖北省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湖北省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摘要】水乃生命之源,与空气、阳光一道演合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本文阐述了湖北省的水资源现状,同时,对产生水问题的一系列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维护水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水资源现状措施 湖北有被称为“千湖之省”,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像散落的珍珠,被交错的河流编织成湖北旅游引人入胜的水乡泽国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组成了湖北旅游的主要内容。湖北省一方面属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另一方面,在水资源利用中又存在许多巫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 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从湖北省的情况来看,20世纪50年代拥有1 050个湖泊,享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如今只剩下83个湖泊。随着湖北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量也必然增加,而一些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了解湖北省水资源,保护好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实现湖北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湖北省的水资源现状 2012年的《湖北省水资源公告报》上有详细的数据,2012年,我省平均降水量为1045.1毫米,比常年减少11.4%。地表水资源量783.7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2.7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30.1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813.88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1.4%。2012年全省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7488.5公里,其中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为1696.0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2.6%,主要集中在城市(镇)河段,主要污染河流为香溪河、澴水、沮河、沮漳河、涢水、沦河、四湖总干渠、滠水、浠水、蛮河、竹皮河、白河、滚河、神定河、通顺河、溾水、大富水、汉北河、藕池河和华阳河等,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2012年度全省共监测198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128个,达标率为64.6%;监测69个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源地62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9.9%。2012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53.78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8.75亿吨,占72.0%,城镇生活污水11.63亿吨,占21.6%,第三产业废污水3.40亿吨,占6.3%。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7.65亿吨。 概括来说,湖北省水资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少问题 根据湖北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全省水资源1 028亿m3,占全省的3.5%,人水资源量1732m’,列全国第17位,低于全国平均值,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1 700m的严重缺水警戒线,尤其城市缺水突出。据调查,全省目前县级以上缺水城市有46个。 1.2水多问题 这与上面似乎矛盾,其实不然。水多问题主要是就水利用和客水问题。全省每年要承纳长江、汉水上游以及洞庭湖、湘、资、沉、澄流域大面积的客水,年平均过境客水量6 638亿m3,为湖北省水资源的6.13倍。但是这些客水不仅难以利用,而且由于全省江河堤防现

长春市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1-2020)

概要: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756.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40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

湖北省暴雨统计参数表

湖北省基础水文数据库建设 项目建议书 编制单位:湖北省水文水资源局 二OO九年四月

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参加人员:

1、项目基本情况和现状 1.1项目概况 基础水文信息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信息和战略资源,是水文事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环境、交通、生态等领域的主体信息产品,是一切水事活动决策的依据。基础水文数据是水文数据中种类最多、质量最高、数据量最大、且代代相传的数据,是对地球水圈的最真实最完整记载,基础水文数据是人们改造地球水圈及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基础水文数据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及其辅助项目)、水位、流量(水量)、泥沙、水温、冰凌、潮汐等水文要素的调查、实测、摘录数据和日、旬、月、年统计特征值,以及与这些数据获取和使用紧密相关的水流衔接、测站分布、测站属性、断面信息、率定信息、方法信息、数据说明和数据可靠性信息,根据基础水文数据几乎可以实现所有的水文分析计算,将其与水利工程数据相结合,可实现水力学计算和水利计算。因此,基础水文数据库的建设与运行维护是重要的水文基础业务。我省水文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水文数据资料,如何将这些基础水文信息管好、用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摆在我们水文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围绕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水利厅党组对水文及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力争进入“全国先进、中部一流”的地位。为此,省水文局党委提出了力争在2020年基本实现水文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加大了工作力度,在水、雨、墒、旱情信息采集、水资源水质自动监测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初步实现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和监

湖北省水利厅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水利厅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是指《湖北省水利信息化规划》中所涵盖的全部项目。 第二章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四条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全省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厅信息办)是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挂靠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配专职人员两名。负责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的审查和工程建设的协调、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三章前期工作管理 第六条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在全省水利信息化规划的框架内进行,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前期工作。 第七条水利信息化工程前期工作包括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以及实施方案。对公共基础设施和部分有

一定基础、较为成熟的应用系统项目,经厅信息办提出书面同意意见后,可直接进入实施阶段。 对新申报的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化要纳入建设内容,与水利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受益。 第八条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按照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本着急用先建的原则,相关部门提出前期工作安排建议,厅信息办提出书面意见报主管厅领导审批后,由计划财务部门统筹安排。 第九条厅信息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水利信息化工程前期工作成果的审查、审批和申报。 第十条为避免重复建设,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前期工作,必须上报并通过审查、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水利信息化工程公共基础设施的总体设计由厅信息办组织编制。 第十二条厅信息办负责组织编制湖北省水利信息化工程标准。 第四章工程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计划财务部门依据批复的设计项目,提出各单项工程的年度投资规模。厅信息办依据确定的投资规模,提出年度建设内容,并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目 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752.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0.8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8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1.9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8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376.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为长春市在区域协调、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职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伴随东北地区和吉林省中部地区合作的不断增强,必将对长春市的城市结构、交通及基础设施布局等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从经济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春市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1995-2008年间,长春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4.9%,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时接近1/2。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产

采集标段标准表数据结构

采集标段标准表数据结构 1.1 测站基本属性表 1.1.1 一般规定 测站基本属性表用于存储测站的基本信息。 表标识:ST_STBPRP_B。 1.1.2 测站基本属性表表结构 见表1。 表1 测站基本属性表表结构

表结构各字段描述如下: 测站编码:是由全国统一编制的,用于标识涉及报送降水、蒸发、河道、水库、闸坝、泵站、潮汐、沙情、冰情、墒情、地下水、水文预报等信息的各类测站的站码。测站编码具有唯一性,由数字和大写字母组成的8位字符串,按《全国水文测站编码》执行。 测站名称:测站编码所代表测站的中文名称。 河流名称:测站所属河流的中文名称。 水系名称:测站所属水系的中文名称。 流域名称:测站所属流域的中文名称。 经度:测站代表点所在地理位置的东经度,单位为度,保留6位小数。 纬度:测站代表点所在地理位置的北纬度,单位为度,保留6位小数。 站址:测站代表点所在地县级以下详细地址。 行政区划码:测站代表点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编码按GB /T 2260执行。 基面名称:测站观测水位时所采用的基面高程系的名称。除特别注明以外,本数据表中存储的关于某一测站的所有高程、水位数值均是相对于该测站基面的。 基面高程:测站观测水位时所采用基面高程系的基准面与该水文站所在流域的基准高程系基准面的高差。 基面修正值:测站基于基面高程的水位值,遇水位断面沉降等因素影响需要设置基面修正值来修正水位为基面高程。 站类:标识测站类型的两位字母代码。测站类型代码由两位大写英文字母组成,第一位固定不变,表示大的测站类型,第二位根据情况可以扩展,表示大的测站类型的细分,如果没有细分的情况下,重复第一位。大的测站类型目前分为8种。测站类型及其代码按表5 规定取值。

规划评审会总结

中央研究院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汇报 在中央研究院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中,严格管理,我们效仿日本OECF招标 形式和原则,在网进行公开公示,我们对7家省内和3家省外的设计院进行了资 质审查、业绩调研、商业报价等一系列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择,最后以最低的成本价确定了三家设计院为中央研究院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2万的成本费为设计费)。下面就就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三家设计院的设计说明及理念汇报 一、湖南轻工纺织设计院贝特建筑设计所 【畅想】 1.这里是科技研发与经济效益紧密联姻的舞台! 2.这里是城市中的绿洲,绿洲中的城市! 3.这里是宜工、宜商、宜居的中国新一代工业园区! 4.这里是“两型社会”的观念、理念与实践的载体! 【用地概况】略 【主要依据】略 【研究问题】 1.如何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创造环境一流的生态工业园? 2.如何有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打造特色节能工业园? 3.如何有机结合规划特点与开发项目,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土地价值? 4.如何做出高水平的规划与建筑,从而塑造湖南有色集团的形象? 5.如何处理好工业、商务、居住、休闲的关系,营造自然和谐的氛围? 6.如何解决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问题,扮演好工业园在河西先导区的重要角色?【设计理念】 1.最佳利用地形地貌,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园区生态发展留有余地,创造一 流的生态环境。 2.开放的姿态看工业园发展,充分挖掘商业机会,提高土地价值,创造一流的经 济效益。 3.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寻找最大限度节约能源与资源的机会,如风能、太阳能等,创造“两型社会”的开拓区、示范区。 4.勇于突破“只有生产”的传统工业园的概念,开创一流的集居住、休闲、会展、商务于一体的理想工业园。 【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2.人文共享原则 3.高效节能原则 4.有机和谐原则 5.功能多样原则

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及对策 摘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当前,吉林省的城市化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吉林省区域发展的新背景,针对其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完善区域中心城市体系、增强城镇轴带集聚能力、促进长吉都市整合区的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东西部城市化、促进边境口岸城市职能的优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吉林省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区域经济;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9.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7-0067-04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实践表明: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必然较高。吉林省的城市化水平在国家计划投资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改革开放以来,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吉林省城市化水平虚高、城市化速度滞缓、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限制着城市化对区域发展支撑与载体作用的发挥。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背景下,选择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充

分发挥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成为吉林省的重要战略之一。 一、吉林省城市化发展的背景 (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省经济总量由2001年的2 120.35亿元增至2010年的8 577.06亿元,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8%。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吉林省具有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区位、优质的特产资源、广阔的省内外市场及全新的发展政策等方面的优势,随着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区域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其经济总量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也将稳步提升。因此,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要求及时调整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与路径。 (二)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转型 在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背景下,吉林省的工业正在以交通设备制造、石化产业等为支柱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转变;从资源驱动、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知识驱动、技术驱动的工业化转变。按照《东北振兴规划》要求,吉林省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应是建设交通装备制造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